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2014曲靖10题)与下图庆祝游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澳门回归

2. (2013德宏11题)升国旗、奏唱国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国歌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B. 《黄河大合唱》

C.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 《国际歌》

3. (2013昭通11题)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

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 新疆和平解放

B. 青海和平解放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云南和平解放

4. (2013西双版纳13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

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A. 保家卫国

B. 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C. 解放朝鲜

D. 打倒帝国主义

5. (2014昆明8题)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

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6. (2013昆明12题)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

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7. (2014云南9题)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

际地位的事件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

8. (2015云南11题)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9. (2013曲靖12题)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结果是()

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

重破坏④都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2013西双版纳27(4)题]材料四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

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选自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分)请说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答案:

1. A【解题思路】提取图片中有效信息“毛泽东画像”“庆祝开国盛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反映的是人民群众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而进行的游行。B、C、D三项明显与图片内容不符。故选A。

2. A【解题思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正式定为国歌。故选A。

3. C【解题思路】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C。

4. A【解题思路】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其根本目

的是保家卫国。故选A。

5. D【解题思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激发了中

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土地改革运动和三大改造分别是对我国土地制度,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社会主义改造,A、B与题意不符。C项与题干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所以正确答案是D。

6. C【解题思路】题干的关键信息为“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

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此C 项符合题意。

7. B【解题思路】结合四个选项分析,A、C、D三项反映的史实并没有产生保卫国家独立和

提高国际地位的影响。故选B。

8. C【解题思路】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它使大量少地、无地的农民获得了土

地,A项正确;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剥削制度被推翻,地主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D项正确。故选C。

9. A【解题思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但土地改革后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进行的,农民仅获得土地的承包权,这两次土地政策都促进了农业生产。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故选A。

10. 开国大典(或新中国的成立);(2分)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

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分)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新中国经历了六大历史时期 1949-1952年:巩固政权时期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时期 1956-1966年:探索时期 1966-1976年:文革时期 1977-1978年:拨乱反正时期 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意义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司令员 2、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中的代表有谁?他们发扬了什么精神?结果怎样?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1966

—— 1976 年) 1 、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 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他希望通过 “ 文化大革命 ”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966 年, 成立 “中 央文革小组”

(性质: 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 被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 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 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 严重摧残了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 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2 、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

叛徒、内 奸、工贼 ” ,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是?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 3、土改的意义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主要任务 2、列举一五计划成就: 3、五四宪法颁布的时间、地点、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 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隆重召开。 (2)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实行人民,国家的政权属于,各级行政机关一律实行。《共同纲领》 起作用。 (3)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李济深、、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决定以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为国旗;采用。 (4)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建立。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在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检 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阅兵结束后,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 3.西藏和平解放 (1)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宗教领袖之一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 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进过协商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学习 1. 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第一节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 [考点要求]⑴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⑶了解抗美援朝的主要史实,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⑷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第1课1.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年月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 2.新中国成立意义: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真正成为;中国人民,成为。 国: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鼓舞了。 巩固措施: 1、西藏和平解放:时间:谈判代表:,双方达成了意义:,。 第2课: 2.抗美援朝:背景: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扫射中国;美国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起止时间:总司令:军队名称:牺牲英雄:、(阅读课本,知道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挥了高度的的:和。精神 第3课: 3.土地改革:起止时间:颁布的法令《》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或的农民春种。 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彻底摧毁了,被消灭;农民,。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要求]⑴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⑵了解三大改造,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 ⑶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⑷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⑸了解“文化大革命”中心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第4课:1.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起止时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相应的培。2.取得的成就:工业:①鞍山钢铁公司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③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制成功;④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交通:①大桥连接了南北交通. 、、修到“世界屋脊”。 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形成了,和也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的面貌,向迈进。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颁布的会议:性质:是我国第一部,也是。 第5课:三大改革:农业改造形式:手工业改造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创举是指: 完成时间及意义:到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实现了。我国初步建立起,从此,进入阶段。 第6课:1。探索中良好开端:年召开的

最新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句名言道德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 [导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展示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提问:1949年4月,国民政府被推翻,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谁领导,代表哪些阶级利益呢?这一切都需要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课的第一个标题。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 1、时间 2、地点 3、性质(板书) 师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师问:分析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构成,这次会议由哪些方面的代表?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但是中国光辉灿烂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是重点。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是重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单元内容的关键。 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是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 一、呈现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说明本单元属于过渡时期。 二、在整体把握本单元知识线索基础上,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并阐述事件关系。 三、呈现本单元《课标》要求。 1、点击中考.基础篇: 按《课标》对本单元四件大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题型,逐一进行复习,教师进行点拨。 2、点击中考.联系篇: (1)引导学生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关系。 (2)图说历史:将四件大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变成材料解析题引导学生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关系类题的答题方法。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真题训练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极具代表性文件的简介。它最有可能是 颁布时间1949年9月 内容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意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全国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说明本次会议 A .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 .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4.中新网2018年8月14日电,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立法会大会13日一般性通过修改《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法案。这里的“国歌”指的是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5.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7.新中国成立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最重要的是指新中国实现了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学习汉朝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构成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D.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完成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

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材料中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主要表现为( ) A.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D.中国土地改革取得成功 5.一首纪念某重大事件的诗歌写道:“美帝侵朝霸亚洲,敌锋已到绿江头。□□□□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中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共合作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6.1950年,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延续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7.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 A.英法联军 B.日本侵略者 C.美国侵略军 D.八国联军 8.某历史老师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说:“中国出兵是迫不得已,但出兵的结局对中国而言却是一举两得。”你认为这里的“两得”主要是指( ) ①支援了朝鲜的反侵略斗争 ②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保障了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哪一年发表的(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调整

专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调整 1.(2010年中考)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新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地主阶级B.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C.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身 D.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 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4.(2011年中考).宁夏统计局:“2008年,宁夏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098.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3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实行() A.社会主义总路线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改革开放政策 D.土地改革 5.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 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4.(2009年中考)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二.材料题(2010年中考) 1.材料一:我国农村长期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在所有制上表现为“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上是“单打一”、“瞎指挥”;在分配方式上是“大锅饭”。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歌谣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的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实行的。(2分)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对我国农村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练习题1(八年级)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 1.(2019·天水学业考)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国国民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2011·宜宾中考)右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 拉宫广场飘扬”。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5.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董存瑞 C.邱少云 D.罗盛教

6.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7.(2012·泰安学业考)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保护富农经济 10.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已经跨过了60个年头。尽管这在时间跨度上并不算长,与5000年的古代相比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但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这60年却是中国社会真正发生沧海桑田般巨变的伟大时代。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种族、人性和心理的各种因素和矛盾空前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也在诸种因素的裹挟和自由人性的顽强表达中呈现出广泛、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说其广泛,是因为这种变化遍及大众审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到休闲娱乐的不同方式,再到衣食住行的细枝末节,甚至于体验和想象世界的方式,都表现出空前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说其深刻,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之中,其生产方式、性质形态以及价值功能等都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嬗变,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大众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和消费心理等层面的种种嬗变。说其复杂,是因为在这60年间审美文化总是自觉或被迫地介入到空前激烈的政治与经济、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生活与艺术、精神与物质、封闭与开放等一系列对立因素的冲突之中,其面貌、性质和身份往往变得无从辨认。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身体美学”、“文艺消费”、“文化霸权”、“审美权力”和“生活审美化”等新概念、新命题的提出,进一步表明审美文化与其他因素的缠绕已经从外部走向内部,其独立纯粹、超然物外的特性已经被消解于众语喧哗、权力交织的人间世。 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它不仅在微观上关系到个体审美的实现和私人权益的拓展,而且也在宏观上关系到民族身份的构造和国族形象的想象;它不仅已经参与到反对文化霸权、促进文化交流的事业中,而且也成为提升经济结构、助推政治民主的重要社会力量。当代审美文化正是借其在性质和功能上的种种变化与提升,成为当代学者关注现实社会、反思审美内涵、追思人生志趣和建构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镜像和事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大批思想活跃、关注现实并富有批判精神的中青年学者聚集在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围,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有不少学养深厚的老年学者加入这一行列,为这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研究领域赋予了理性深度和多维视野。时至今日,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涌现出大量颇富创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经过了现代学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方法的更新上,都实现了学术知识的有效积累,为美学研究打开了新向度。当然,既有的相关研究也存在许多亟需克服的问题,而这需要进一步探寻、拓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策略与途径。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1. 筹备新中国: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名为 北京,作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具体内容见书2——3页)2.开国大典: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2)意义: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经过去;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1951年;(2)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4.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1950年——1952年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5.抗美援朝: (1)时间:1950.10——1953.7 (2)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领导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5)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6)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7)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8)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地外交活动。 (2)时间:1953年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8.万隆会议: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 人教版必修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并理解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诞生。 3.新中国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各项重大斗争。 ●教学难点 1.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关录像资料。 4.抗美援朝形势挂图。

新中国成立后几次重要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要会议 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北平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 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 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 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 会 1954.9 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八大1956 北京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国内的 主要矛盾;确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 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 要。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底北京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 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 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1982 北京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 北京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 的基本路线。会议作出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 略部署 中共十四大1992 北京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十五大1997 北京江泽民作了政治报告;新党章规定:中共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 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月城中学王洪伟 一知识结构 1 新中国成立 军事:的胜利 条件政治:推翻 思想: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发表 群众:全国人民的支持 ①新政协的召开,通过《》,明确国家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 过程②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③标志:开国大典 ①取得革命的胜利 意义②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2 巩固政权的斗争 ⑴背景:①国内: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 ②国际:美国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⑵五大措施:①完成大陆统一:年夏,基本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 1951年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过程:1950年中朝军民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1953年美国在《》上签字 意义:国际: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国内:提供和平建设环境 ③土地改革:目的:根本,为国家开辟道路 直接,的需要 纲领A废除的土地制度,建立的土地制度 B政治上富农,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A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 B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开辟道路 ④镇反运动: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⑤三反五反:原因A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 B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 措施A三反:在机关中反、反、反 B五反:在中反、反、反反、反 作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 ⑶意义:①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重点、难点 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 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 三知识联系 1 祖国统一问题①西藏:朝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由管辖;1951年标志中国基本解放 ②台湾: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末侵占台湾,收复,1684年设隶属福建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作者:中国人大网来源:中国人大网编辑:信息中心发布时间: 2008-3-17 10:5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机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行过多次精兵简政。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机构图 1951~1953年 1951年12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其主要内容有:(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4)明确规定干部与勤杂人员的比例;(5)要求划清楚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

机构的编制和开支;(6)严格编制纪律。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到1953年底,政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42个。 1954年国务院组织机构图 1954~1956 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中央一级机关的精简包括:(1)在划清业务范围的基础上,调整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层次;(2)各级机关根据业务需要,紧缩了编制,明确了新的编制方案;(3)妥善安置精简下来的干部。地方各级机关也进行了精简,专员公署和区公所分别是省、县政府的派出机关,精简比例较大。以后,随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1956年国务院组织机构图

1956~1959年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这次改革一直持续到1960年。18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经过调整,国务院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到同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门。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到同年底,国务院设39个部委,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机构总数达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1959年国务院组织机构图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并理解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诞生。 3.新中国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各项重大斗争。 ●教学难点 1.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巩固政权的斗争。 ●教具准备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见面,周恩来总理礼节性地伸出了双手,而杜勒斯却拒绝和周恩采握手。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尼克松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伸出了手,他们的手紧紧相握,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动情的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什么政策?采取了什么态度?(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什么?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了什么承诺? (4)从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和周恩来紧紧握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美国仇视中国。(2)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3)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中国综合国力同益增强,特别是国防实力;国际地位的提高,影响力增强;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等。说明:只有国家强盛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2、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攀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东方红》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领导人分别是谁?(2)材料一歌同中的“旗帜”主要指的是什么?在哪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4)最能充分体现“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5)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6)你还能帮助王亮同学搜集到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歌曲吗? 参考答案:(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2)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3)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答出所学历史事件均可)(4)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红》;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6)抗日战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材料二: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同时还进行了什么斗争?(2)材料二中的“三大改造”包括哪三大改造?

2018考研近代史时间轴复习: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018考研近代史时间轴复习:从五四运 动到新中国成立 考研政治的复习中,按时间顺序来复习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为了给各位小伙伴省时省力,小编带来了近代史时间轴供大家学习。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间线索 时间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日本 1920 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1921 7月,中国一大,中国共产党成 立 5月,第二次护法战争 1922 7月,中国二大,提出民主革命 纲领 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 1924 1月,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1月,国名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5 1月,中共四大 5月,五卅运动,工农革命高潮 3月,孙中山逝世 7月,建立国民革命政府 1926 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 4月,中共五大 8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0月,井冈山根据地 12月,广州起义 2月,武汉国民政府开始 4月,“四一二”政变 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 政府 7月,“七一五”政变 9月,宁汉河流 6月,田中义一“东方会议”制订《对 华政策纲领》 1928 4月,井冈山会师 6月,中共六大 10—11月,毛泽东探索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 12月,井冈山土地法 12月,东北易帜,国民党统 一全国 1930 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月,《反对本本主义》 4月,中原大战 10月,第一次剿共

1931 1月,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上台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4月,第二次剿共 7月,第三次剿共 “九一八事变” 1934 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 1935 1月,遵义会议 8月,八一宣言 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 12月,“一二九运动;瓦窑堡 会议” 追剿共产党及红军华北事变 1936 5月,发布通电放弃“反蒋抗日”12月,西安事变,内战结束 1937 2月,提出停止内战五项要求 8月,洛川会议 11月,发动游击战争 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 成 “七七”事变 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 5月,论持久战 9月,六届六中全会 3月,台儿庄大捷 12月,汪精卫投降日本 10月,调整侵华政策 1939 7月,提出三大口号1月,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消极抗战 1941 5月,延安整风运动1月,皖南事变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2 2月,延安整风运动普遍展开12月,大生产运动开始 1944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发动豫湘桂战役 1945 4月,中共七大 8月,重庆谈判 8月,抗战胜利 10月,双十协定 无条件投降 1946 5月,五四指示1月,政治协商会议6月,挑起内战 1947 6月,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7月,全国土地会议 3月,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12月,改战略进攻为全面防 守 1948 9月起,三大战役 1949 1月,民主党派《对时局的意见》1月,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