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一绪论

1管理科学:关于管理科学,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理解。从广义上讲,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性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从狭义上讲,管理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系统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方法。

二线性规划

1 基:对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系数矩阵A 进行分块处理,把每一列当作一个列向量,则有最大的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称为实空间的一个基。特点:①它是线性规划模型约束系数矩阵中的最大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②基是一个方阵③基决定着基变量和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

2 基本解:假设B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对约束系数矩阵A,目标函数系数向量

C 决策向量X 进行分块处理,则有A=(B,N) X=(XB,XN)T C=(CB+CN) 其中N表示非基矩阵,XB表示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XN为非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CB 为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CN为非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由AX=B得AX=(B,N)(XB,XN)T=B XB+N XN=b,令XN=0 得X=(B-1b,0)T,则称X为基B下的基本解。

3 线性规划的标准性:称如下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

max z=c1x1+ c2x2+…+ cnxn 线性规划标准形特征①目标函数都是求极大值

s.t. a11x1+ a12x2+…+ a1nxn=b1 ②所有约束方程都取等号

a21x1+ a22x2+…+ a2nxn=b2 ③决策变量要求为非负

am1x1+ am2x2+…+ amnxn=bm

x1 x2 … xn≥0

4 线性规划的典则形:max z=CBB-1b+(CN-CBB-1N)XN 特征是:目标函数是用非基变量表示的

s.t. XB=B-1b-B-1N XN 主要约束方程采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

XB XN≥0

5 M法:通过引进人工变量,构造一个辅助的线性规划问题,找出原问题的第一个初始可行基,在此基础上,利用单纯形方法求出原问题的最优解,M法的辅助问题为:

max z=c1x1+ c2x2+…+ cnxn-Mxn+1-Mxn+1-…-Mxn+1

s.t. a11x1+ a12x2+…+ a1nxn+xn+1=b1

a21x1+ a22x2+…+ a2nxn+ xn+2=b2

am1x1+ am2x2+…+ amnxn+ xn+m=bm

x1 x2 … xn≥0

6单纯形法:从可行域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判断它是否是最优解,若不是,寻找下个基本可行解,并使目标函数得到改进,如此迭代下去,直到找出最优解或判定问题无解为止。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从可行域的某一个极点出发,迭代到另一个极点,并使目标函数值有所改善,直到找出有无最优解为止。

7法向量:法向量区分为正法向量和负法向量。由目标函数系数直接组成的与等值线垂直的向量,称为正法向量。正法向量的反号称为负法向量。

8 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使目标函数取相等值的所有点的集合,称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

9 可行解:由约束条件和变量取值限制围成的公共区域中的每一个点都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

10 可行域:线性规划所有可行解的集合,构成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

11 基本可行解:对于基本解,如果它同时又满足非负性要求,则这样的解为基本可行解。

12退化的基本可行解:基本可行解中存在取值为零的基变量,则称该基本可行解为退化的基本可行解。

13 退化基:退化的基本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退化基。

14 基变量:与基向量对应的变量称为基变量。

15 标准基:单位阵的基矩阵,称为标准基。

三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由于受到政策价格工艺水平资源储备设备更新等若干因素的影响,线性规划模型中的参数C A b会经常发生变化,那么C A b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化才不会导致已求出的最优基的改变,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是所谓的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

2互补松弛性:X* 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若Y*XS=YSX*=0,当且仅当X* Y*为最优解。

3最优解性:X* Y*分别是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若有CX*= Y*b存在,则X* Y*分别是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4强对偶性: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的值相等。

5影子价格: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偶解,称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是一种虚拟价格,通过影子价格,可以对系统内部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影子价格的特征主要包括最优性动态性边际性评价性。

6对偶单纯性:这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和原问题的不可行解出发,进行换基迭代,一旦当原问题的解也变成可行解时,这时的解就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与原单纯形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原单纯形法从可行解和对偶问题不可行解出发,直到所有的检验数皆小于等于0,而对偶单纯形法则从对偶可行解和原问题不可行解出发,直到原问题的解也变成可行。②最优解的判定标准不一样③确定出入基变量的顺序不同,原单纯形法先确定入基变量后再确定出基变量,而对偶单纯形法先确定出基变量后确定入基变量。④确定出入基变量的方法不同。

对偶单纯形法解题过程:1列出初始单纯形表,检查b列数字,若都为非负,检验数都为非正,则已得到最优解。反之,进行以下计算2确定出基变量:按

min{(B-1b)i| (B-1b)i<0}=( B-1b)l对应的基变量xl为出基变量。3确定入基变量。在单纯形表中检查xl所在行的各系数alj(j=1 2 … n)。若所有alj≥0,则无可行解,停止计算。若存在alj≤0计算θ=minj{(cj-zj)/

alj|alj<0}=(ck-zk)/ alk 按θ规则所对应的列的非基变量xk为入基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得到的对偶问题解仍为可行解。4以alk为主元素,按照原单纯形表进行迭代运算,得到新的计算表。重复1~4直至得到最优解或无解。

四运输问题

1最小元素法:最小元素法师确定初始调运方案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据运价表上运价的大小,按照运价表最小优先供应的原则,递次地确定具体的供应关系。

2闭回路与闭回路法:

闭回路:在运输问题的初始调运方案中,从任意一个空格出发,沿着纵向或横向行进,遇到适当的填有数字的方格垂直转弯,继续前进,总能回到原来的空格处,这条行进的路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折线图,称之为闭回路。简言之,闭回路就是由水平或垂直的直线所构成的闭合图形。特征:①闭回路上的顶点除了这个空格外,其余皆为有数格②对每一个空格都有且仅有一条闭回路。

闭回路法:闭回路法是判定当前的基本可行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调运方案的一种方法。相当于单纯形法迭代过程中的最优解的判别数。具体做法:将过空格的闭回路中奇数拐点运价的总和,减去偶数拐点运价的总和。最后根据这一差值(检验数)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最优调运方案。判别规则:检验数中没有负数,表明当前运输方案为最优调运方案,检验数中有负数,则需要对当前的运输方案进行调整。

3位势法:又叫乘数法,是一种计算最优调运方案检验数的方法。具体做法:在初始调运方案中,将基变量所在的单元格的运输价格,分解成产地和销地的位势量,在确定产地和销地的位势量的值之后,计算所有变量的检验数,然后根据检验数的正负来判定当前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

五整数规划

1 0-1整数规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整数规划问题,对应一个整数规划模型,如果决策变量不仅有取整数的要求,而且还只允许取0和1,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0-1整数规划。

2 纯整数线性规划: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如果其中的决策变量要求全部取整数,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纯整数线性规划

3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部分决策变量有取整限制,其他的决策变量可以取非整数,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混合整数规划

4分枝定界法:是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求解问题时,对整数线性规划对应的一般线性规划的可行域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分枝”不断调整整数规划最优解的上下界。具体做法:①对于给定的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不考虑其决策变量取整的限制,把它当作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来处理,并求其最优解,如果该最优解为整数,则也得到了整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②若求出的不是整数解,假定基变量Xk=bk’不是整数,作如下处理:[bk’]< bk’<[ bk’]+1③构造两个新的约束方程,

并把它们分别加到问题中去,形成两个整数规划问题④分别按一般线性规划求解这两个整数规划,直到能够确定整数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或者判定无最优解为止。5割平面法:是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在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时,先不考虑决策变量的取整要求,把它当作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来处理,假定X为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如果X是整数,则得到整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如果X不是整数,则构造一个新的割约束方程,使X不满足该方程,但原问题的所有整数可行解却满足该方程,然后再解增加约束后的线性规划问题,直到求出最优解或判定无最优解为止。

六非线性规划

1海赛阵:如果多元函数f(x)在x0的邻域内存在连续二阶导数,则称f(x)在点x0处对n个变量两两组合的二阶导数所组成的矩阵为f(x)在x0的海赛阵。具体表示请自解。

2梯度向量:如果多元函数f(x)在x0的邻域内存在连续一阶导数,则称f(x)在点x0处对n个变量的偏导数所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梯度。具体表示请自解。梯度方向是函数f(x)在x0处增加最快的方向。

3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对于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min f(x) s.t. hi(x)=0 gj(x) ≥0 如果有X*∈D,对任意的X∈D,都存在:f(x*)≤f(x) 则称x*为该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这样定义的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也称全局最优解。

如果对于X0∈D,使得X0的邻域:B(X0, ε)={X:||X-X0||<ε, ε>0}中的任意X∈D都有f(x0) ≤f(x),则称x0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局部最优解。

4泰勒展开式:若函数f(x)在x0的邻域有连续二阶偏导数,则称f(x)在x0处的泰勒展开式为f(x)=f(x0)+ ▽f(x0)T(x-x0)+ (x-x0)T/2 H(x0)

(x-x0)+0(||x-x0||2)

5梯度法:也叫最速下降法,是一种求解无约束极值问题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下降类算法。该方法在选取搜索方向的时候,其指导思想是选取PK使函数f(x)下降最快,或者说使f(xk)+λpk)-f(xk)<0 并且使上式左边的绝对值尽可能大。

6牛顿法:是求解无约束非线性规划的一种方法。为求f(x)的极小值,从某个点xk出发,沿牛顿方向:pk=-H(xk)-1▽f(xk) 按下列公式:Xk+1=Xk-H(xk)-1▽f(xk) 得到下一个点Xk+1,直至收敛于f(x)的极小值。

对于正定二次函数f(x),采用牛顿方向作为搜索方向,步长取1,从任意点出发,一步即可得到函数f(x)极小值点。对于一般的函数f(x),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牛顿法进行求解。

7凸规划:在非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目标函数为凸函数,不等式约束为凹函数,等式约束为仿射函数,称这样的非线性规划为凸规划。

5罚函数法:是求解一般有约束极值问题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将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组合在一起,化成无约束极值问题来进行求解。罚函数法分为外点法和内点法。外点法是从可行域的外部逐渐逼近最优解,内点法是从可行域的内部逐渐逼近最优解。

七多目标规划

1多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

决策目标 x1 x2 …xn

目标函数 min f1(x1 x2 … xn)

min f2(x1 x2 … xn)

min fp(x1 x2 … xn)

约束条件 g1(x1 x2 … xn) ≥0

g2(x1 x2 … xn) ≥0

gn(x1 x2 … xn) ≥0

2 绝对最优解,设x0∈R 若对任意x∈R,均有F(x) ≥F(x0),则称x0为问题的绝对最优解,对于多目标规划问题,绝对最优解往往是不存在的。

3有效解:设x0∈R 若不存在x∈R,均有F(x) ≤F(x0),则称x0为问题的非劣解或有效解。

4弱有效解:设x0∈R 若不存在x∈R,均有F(x)

5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包括评价函数法交互规划法。评价函数法分为:线性加权和法极大极小法平方和加权法理想点法分目标乘除法功效乘数法。

八动态规划

九图与网络分析

1可行流:满足下述两个条件的流称为可行流。①容量限制条件对每一弧(vi ,vj ) ∈A 0≤fij≤cij②平衡条件经过中间点的流出量等于流入量,即对每个Vi(i ≠s t)有∑fij=∑fki

2饱和弧:对网络上一个可行流{fij},若某个弧(vi vj)上的流量fij=cij(容量),则称该弧为饱和弧。

3可扩充链:对网络上一个可行流{fij},μ是从vs到vt的一条链,若μ满足下列条件,称μ为关于可行流{fij}的一条可扩充链。①在弧(vi vj) ∈μ+ 0≤fij ≤cij 即μ+中每一弧是非饱和弧②在弧(vi vj) ∈μ- 0≤fij≤cij 即μ-中每一是非零流弧

4载集:对于网络D=(V A G),若点集V被分割为两个非空集合V1和V2 使vs∈

V1 vt∈V2,则把弧集(V1 V2)称为载集。 5最小树:如果T=(V E’)是图G=(V E)的一个生成树,称E’中所有边的权之和为生成树T的权,记为w(T)。如果支撑树T*的权w(T*)是G的所有生成树的权中最小者,则称T*是G的最小生成树(最小树)

6支撑子图:给定两个图G1=(V1 E1),G2=(V2 E2)若V1被V2包含,E1被E2包含,则称G1是G2的生成(部分支撑)子图。 7连通图:在一个图G中,如果任何两个点之间至少有一条链,则称这样的图为连通图,不满足这一要求的图,就是非连通图。

8有向图:如果一个图是由点和弧构成的,则称为有向图,记为D=(V A)

9最短路:在一个网络图中,从起点到某个节点之间一条最短的路线。

10链:在一个图G=(V E)中,一个点边交错的序列(vi0 ei1 …vi1-1 eik vik)如果满足eit=[vit-1 vit] t=1 2…k , 且vi0 vi1…vik互不相同,则称该序

列为连结viv和vik的链,记为(vi0 …vi1-1 vik)

十统筹法

1统筹图:统筹图就是全面反映和描述一项任务的各个活动之间关系及其先后顺序的网络图。

统筹图又称箭头图,它主要由带箭头的线和节点组成,箭头表示工作活动或工序,节点代表各个事项。绘制网络图是统筹法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必须重视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2关键工序与关键路线:关键工序是总时差为零的工序。由关键工序连接而成的线路,称为关键路线。

3工序的总时差:在不影响整个工程工期的条件下,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可以推迟的时间数称为工序的总时差,它表示工序安排上可以松动的时间数。

4工序的单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条件下,工序最早可能完工时间可以推迟的时间。

5事项最迟时间:一个事项如果晚于某一时刻发生,就会推迟整个工程的最早完工工期,这个时间称为事项的最迟时间。十一风险型决策

1完全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人对决策面对的条件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没有明确的量的概念,仅凭自己的主观倾向进行选择。不确定型决策的特征主要是①对方案在执行后出现的情况,只大概了解②不能对方案实施后的整体效果做出比较,至于方案的选择,依赖于决策人的主观倾向。

2小中求大准则:又叫悲观准则。基本思想是:从每一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结果中挑选出最差的结果,然后再从这些最差的结果中找出最好的值,则这个最好的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3最小机会损失准则:又称最小后悔值准则,基本原理是:决策人在决策后常常会产生后悔,因此在确定最优方案时,为避免或减少今后的后悔,就以最小的后悔值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等可能准则:对于若干个事件,如果没有没有理由能说明某个事件比另一个事件有更大的机会发生,则只能认为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具体做法:先假定每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是1/n,然后据此求出各方案的期望结果,最后以最大的期望值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5完全信息:能够帮组决策人确切地把握自然状态未来发生事件的信息。有了这样的信息,不论那一种自然状态发生,只要比较该状态下各个方案的报偿值,就可以肯定最优方案,而且还能保证期望机会损失为零。因此在完全信息下的决策,就是确定性决策。

十二多目标决策

十三库存管理

1订货成本:是指取得订单的成本,订货成本中有些与订货次数无关的称为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的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

2存货补充:货物补充是使库存系统运行下去的输入,它可以通过订货或者安排生产来获得。影响库存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订货提前期,即从订货到到货之间的时间差。

3订货周期:是指一次订货距离前一次订货的时间间隔,它可以通过某一时期内的总需求量和平均日需求量来确定。 4储存系统的费用:储存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①订货成本:取得订单的成本②储存成本:为了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③缺货成本:由于存货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

5储存策略:是指给出何时补充存货,以及补充多少存货的一个方案。实际中常用的储存策略有①定期补充法,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订货,对存储进行补充,每次订货要把储存量恢复到某种水平。②定点补充法,当存储量下降到一定数量时就发出订单订货,每次的订货量可以是固定的。

6确定型库存模型:是指进货速度与需求速度一定,订货点和提前期一定,订货周期一定,每次订购费保管费及缺货损失单价一定的情况下建立的存储策略模型。确定性模型是高度简化的理想模型。

十四博弈论

二 7任何双矩阵博弈肯定存在一个平衡局势

三 1博弈解是博弈中所有参加者都按最佳策略行动而得到的结果

2

3

5

四 1鞍点:对于一个博弈G={S,D,A},如果存在 maximinj aij=minj maxi

aij=ai*j* 则称局势(si*,dj*)为博弈G的一个鞍点。 2局势

3矩阵博弈:又称二人有限零和博弈,博弈中只有两个局中人,双方的策略集都是有限集,双方的收益之和为零,这样的博弈称为矩阵博弈。

4最优纯策略:对于一个博弈G={S,D,A},如果存在 maximinj aij=minj maxi

aij=ai*j* 则称si* dj*分别是两个局中人的最优纯策略。 5混合局势:在一局博弈中,一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混合策略x,另一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混合策略y,则称(x,y)为一个混合策略。

6平衡局势:设x*∈S* y*∈D* 如果对任何x*∈S* y*∈D*都存在xTAy*≤x*TAy* x*TBy≤x*TBy*则称(x*,y*)为双矩阵博弈的平衡局势。

十五排队论

二 2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

三 4 M/M/c系统的特点在于,整个系统的服务速率与系统中的顾客数有关。

四 1输入过程:就是刻画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服务系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顾客数,顾客到达的类型,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布。

2排队规则:研究的是顾客接受服务的先后次序问题。分三种情形: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服务机构:又称服务台,描述服务机构的有服务台的数目任一时刻接受服务的顾客数服务时间的分布。

4泊松流:当Pn(t1 t2)符合下面条件时,可称顾客的到达形成泊松流,①在不相重叠的时间区内顾客到达数时相互独立的②对于充分小的Δt,在时间区间(t,t+Δt)内有1个顾客到达的概率与t无关,与Δt有关③对于充分小的Δt,在时间区间(t,t+Δt)内有2个或2个以上顾客到达的概率极小,可以忽略。

5标准M/M/1排队模型:是指适合下列条件的排队系统:①输入过程:顾客数无限,到达相互独立,到达数符合泊松分布②排队规则:单队,先到先服务③服务机构:单服务台,服务时间相互独立,服从负指数分布。

6 M/G/1/∞/∞模型:是指输入为泊松流,到达率为λ,顾客服务时间相互独立且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到达时间间隔独立。单服务台,系统容量和顾客数无限制的排队系统,还要求服务时间的期望值E(T)和方差δ(T)存在并已知。服务强度为ρ=λE(T)

7 M/D/1/∞/∞模型:是M/G/1/∞/∞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形,表示泊松输入,定长服务时间,以及系统容量和顾客源均无限制的单服务排队系统。十六马尔可夫过程

一 2转移概率Pij=1的状态i

3设P0(i)=P{x0=i} i∈I,如果对于一切的i∈I都有P0(i) ≥0 ∑i∈I P0(i)=1则称P0(i)

二 1在吸收马尔科夫链中,矩阵N=(I-Q)-1总是存在

2 Pn(i)=P{xn=i} i∈I n≥0,表示马尔科夫链的绝对分布或绝对概率。

三 6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不会再出去的状态称为吸收状态

四 1马尔可夫过程:是随机过程的一种,这种随机过程的特点:在时间t和系统处于状态X的条件下,在时刻τ(τ>t)系统所处的状态与时刻t之前的系统所处状态无关. 马尔可夫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T连续 I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②T连续 I连续的马尔可夫过程③T离散I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

2马尔科夫链:设随机过程{x(t) t∈T},对于任意时刻n,以及任意状态 i0 i1…in-1 in j,都有:P{x(n+1)=j|x(n)=in x(n-1)=in-1 …x(1)=i1 x(0)=i0}=

P{ x(n+1)=j|x(n)=in},则称{x(t) t∈T}为一个马尔科夫链。简记为{xn,n≥0}

3 n步转移概率:设{xn,n≥0}为奇次马尔可夫链,状态空间为I,系统在时间m 从状态i经过n步转移后处于状态j的概率称为n步转移概率。即P{xm+n=j|xm=i} i j ∈I

4一步转移矩阵:若固定时刻n∈T,则由一步转移概率为元素构成的矩阵P1称为在时刻n的一步转移矩阵。 5吸收马尔可夫链:如果马尔可夫链至少包含一个吸收状态,并且从每一个非吸收状态出发,能以正的概率经过有限次转移达到某个吸收状态。那么这个马尔可夫链称为吸收马尔可夫链。

十七随机模拟

一 1均匀随机数字产生同余数的递推公式是 2 3模拟数据的产生方法:逆转换法,组合法,近似法,筛选法。

二 1如何有效地产生具有一定分布的随机变量,可以说是随机模拟过程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产生:均匀随机数。

2均匀随机数字的产生方法:平方取中法和同余数法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财产清查 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财产清查报表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苏大 基础会计 题库

基础会计题库 一、名词解释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全

会计概念 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 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记账: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上记录的方法。 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的方法。 报账: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的方法。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2.理性的经济人 3.有效市场 4.股东 5.股票 6.用脚投票 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 13.财务管理 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简答题 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基础会计 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整理。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又称“外部报告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4、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5、会计概念: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 6、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高级财务会计含义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8、外币含义指:“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它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业务中。 9、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权、其他外币资产。 10、外币业务: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1)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的收付、结算等业务。2)外币报表折算: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换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述的会计报表。 1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是汇率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 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 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 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次加权平均单 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 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 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 该遵循哪些要求? 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1.2名词解释:解负令

解负令 解释 古雅典梭伦立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解负令,取消农民的一切债务和抵押,下令拨掉因借债而将土地抵押出去插在田里的债碑,土地归还原主。取消“六一”农(即向地主交纳收成六分之五的租地农民)。恢复债务奴隶的自由,已沦为奴隶者予以解放。已被卖往国外的奴隶一律由国家赎回。 历史背景 公元前594年,古城雅典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一项重要法律。即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并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获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沦为奴隶,梭伦颁布法令,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同时,为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这样就防止了新的债务奴隶的产生。 历史作用 “解负令”无疑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因此必然会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他们四处活动,煽动闹事,围攻梭伦。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自然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因此,梭伦一方面依靠平民的支持,坚持推行改革;另一方面,为了减轻贵族的强烈反对,稳定社会秩序,也对改革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两项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改革的成功进行。“解负令”的颁布,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另一方面,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但雅典并未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 梭伦上台后推行的第一个重大改革就是颁布著名的解负令。这一法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做抵押,有钱侄儿卖身的农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农民,由城邦赎回。同时还废除了六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特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香槟酒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