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048598.html,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的研究

作者:施红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依据。进入“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构建产学研长效深度合作的激励约束机制,探讨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与辐射推广力。

关键词:“后示范”;高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4—02

自2006年开始,国家财政投资20亿元,陆续对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拨款资助,支持学校的建设改革。截至目前,由国家财政投资支持的100所立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已先后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了各项验收。然而,示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固守不变的。目前,在“后示范”建设期间,各学校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工作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后示范期”高职院校产学研工作建设的瓶颈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缺失

产学研合作在高职院校已经开展10余年了,各高职学院都根据自身的特点纷纷开展校企合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强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以及企业自身的因素,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使得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形式,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和认可。在抽样调研的30所示范高职院校项目总结报告里,高达28所院校都明确提出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缺失,这说明93%的示范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处于短暂粗浅运作,企业合作缺乏内驱力和约束力,随意性大。多数院校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重指标、轻过程,对合作成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体系,使得教师对校企合作丧失兴趣,企业对合作院校丧失信心。

(二)社会服务的辐射力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为地方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极大地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但据了解,大多数学校的科研人员只是“服务于区域经济”,未向“服务有需要的地方”转变。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