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运用价值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运用价值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运用价值

分类号:R730.44学校代码:1 0 0 6 2

密级:学号:2012602264 学位类别:科学学位 专业学位 学科门类:医学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

中的应用价值

T I T L E The value of 18F-FDG PET/CT imag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论文作者:黄慧

指导教师:徐文贵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五年五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相对应的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CEA在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中的各自诊断效能;分析18F-FDG PET/CT、PET、CT三种方法在结直肠癌术后不同复发部位诊断效能的差异;分析18F-FDG PET/CT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的诊断效能,并比较18F-FDG PET/CT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中诊断效能的差异;分析在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中亚组局部复发、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及其他(如脑、肾上腺等)转移的检出率,计算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患者不同复发或转移的部位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按照检查前一周内血清CEA是否升高分成CEA<5ug/L组(CEA正常组)和CEA≥5ug/L组(CEA升高组)。并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未行手术或活检者临床随访(影像学检查、相关肿瘤治疗情况)至少6个月,才能作为确诊复发或转移的标准。(1)使用标准公式计算分析18F-FDG PET/CT、CEA水平在所有病例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2)分析计算18F-FDG PET/CT、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肺转移诊断效能的差异;(3)18F-FDG PET/CT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并比较18F-FDG PET/CT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中诊断效能的差异。(4)将18F-FDG PET/CT显示真阳性者根据复发或转移部位分为局部复发组、肝转移、肺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骨转移及其他(如脑、肾上腺等)转移组等七个亚组,分别计算各亚组在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复发或转移部位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1)18F-FDG PET/CT显像的总体灵敏度为99.5%(192/193),特异度为89.6%(86/96),阳性预测值为95.0%(192/202),阴性预测值为98.9%(86/87),准确率为96.2%(278/289)。CEA水平的总体灵敏度为62.2%(120/193),特异度为76.0%(73/96),阳性预测值为83.9%(120/143),阴性预测值为50%(73/146),准确率为66.8%(193/289)。(2)PET/CT、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ET/CT、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方面诊断灵敏度均高

I

于CT(P=0.068),PET/CT、CT在结直肠癌术肺转移方面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PET(P=0.005、P=0.019)。(3)在CEA正常组,18F-FDG PE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8.6%(72/73),特异度为90.4%(66/73),阳性预测值为95.0%(192/202),阴性预测值为91.1%(72/79),准确率为94.5%(138/146)。在CEA升高组,18F-FDG PET/CT显像的灵敏度为100%(120/120),特异度为87.0%(20/23),阳性预测值为97.6%(120/123),阴性预测值为100%(20/20),准确率为97.9%(140/143)。比较它在两组中的诊断效能,发现其灵敏度(P=0.378)、特异度(P=0.636)、阳性预测值(P=0.085)、阴性预测值(P=1.0)及准确率(P=0.133)均无统计学差异。(4)CEA正常组患者局部复发(P=0.036)、肝转移(P<0.001)及局部淋巴结转移(P=0.0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EA升高组;而肺转移(P=0.177)、腹膜转移(P=0.264)、骨转移(P=0.103)及其他(脑、肌肉等)转移(P=0.120)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PET/CT、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方面诊断灵敏度均高于CT,PET/CT、CT在结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方面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PET,PET/CT、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2)18F-FDG PET/CT显像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检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当CEA正常时,18F-FDG PET/CT显像在检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方面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在CEA正常组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EA升高组,说明结直肠癌术后CEA水平升高时,应特别警惕局部复发、肝脏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4)假阳性结果多出现在放疗或化疗后短期内(0~4个月),其原因主要由于放疗或化疗后的区域性炎性反应,进而导致局部代谢增高。(5)假阴性结果出现在特殊的病理类型粘液腺癌,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内粘液成分含量较多,细胞内含量较少,局部代谢较低,此结论尚需大样本的支持。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氟-脱氧葡萄糖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癌胚抗原

II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ing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18F-FDG PET/CT imaging and CEA level in colorectal cance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nalysizing the diagnosis efficiency difference of PET/CT、 PET、CT in different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18F-FDG PET/CT imaging in the normal CEA group and increased CEA group;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of the detectable rate of local recurrence、lung metastasis、liver metastasis、lymph node metastasis、peritoneal metastasis、bone metastasis and other parts metastasis (such as the brain, adrenal gland and spleen) in the normal CEA group and increased CEA group.

Methods:

We have selected colorectal cancer operatio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18F-FDG PET/CT examination with suspected clinical symptoms, elevated levels CEA, or conventional imaging such as CT. According to whether elevated serum CEA levels before one week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rmal CEA group (CEA <5ng/ ml), increased CEA group (CEA ≥ 5ng/ ml). We diagnostic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colonoscopy, a variety of imaging examination or clinical follow up of at least 6 months. (1) Analyzing the diagnostic valu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accuracy) of serum CEA and 18F-FDG PET/CT imaging for all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2) Analyzing the diagnosis efficiency diff- -erence of PET/CT、 PET、CT in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such as local recurrence, liver metastasis, lung metastasis.(3)And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diagnostic valu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accuracy) of 18F-FDG PET/CT imaging for two group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4)According to18F-FDG PET/CT imaging of true positive, we have divided into local recurrence, liver metastasis, lung metasta- -sis,lymph node metastasis, peritoneal metastasis, bone metastasis and the other part (such as the brain, adrenal gland and spleen) metastasis group. Analyzing and

III

comparing the positive rate of 18F-FDG PET / CT imaging for different parts of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for two groups.

Results:

(1)The sensitivity, speci?city, positive predictiv e value (P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accuracy of the 18F-FDG-PET/CT were 99.5%(192/193), 89.6%(86/96), 95.0%(192/202), 98.9%(86/87) , 96.2%(278/289). The sensitivity, spec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accuracy of the serum CEA were 62.2%(120/193), 76.0%(73/96), 83.9%(120/143), 50%(73/146), 66.8%(193/289). (2)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PET/CT, PET, CT in the local recurr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sensitivity of PET/CT, PET in liver metastasis was higher than CT (P=0.068);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PET/CT, CT in lung metastasis was higher than PET (P=0.005, P=0. 019).(3)The sensitivity, spec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accuracy of the 18F-FDG-PET/CT in two groups were 98.6%(72/73), 90.4%(66/73),95.0%(192/202),91.1%(72/79), 94.5%(138/146) and100%(120/120), 87.0%(20/23), 97.6%(120/123),100%(20/20) , 97.9%(140/143). The detection of 18F-FDG PET/CT in low group and elevated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378, P=0.636, P=0.085, P=1.0, P=0.133).(4)The inc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 liver metastases and abdom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detected with 18F-FDG PET/C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wo groups(P=0.036, P<0.001, P=0.005);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lung metastasis, peritoneal metastasis, bone metastasis and other transfers detected with 18F-FDG PET/CT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177, P=0.264, P=0.103, P=0.120).

Conclusions:

(1) The sensitivity of PET/CT, PET in liver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as higher than CT;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PET/CT, CT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 lung metastasis are higher than PET;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PET/CT, PET, CT in the local recurr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2)The 18F-FDG PET/CT imaging has high sensitivity, spec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and accuracy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This shows that,the 18F-FDG PET/CT imaging has

IV

good sensitiv ity, speci?city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hen the CEA levels are normal. (3) The inc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 liver metastases and abdom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detected with 18F-FDG PET/C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wo groups.If one patient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has elevated CEA levels, he should be alert to local recurrence, liver metastases and abdom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4)When 18F-FDG PET/CT imaging was underwent after th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a short term (0~4 months), the imaging probably appear false positive results.The reason is mainly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fter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result to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lead to increased 18F-FDG uptake. (5) However, false negative probably appear in the special pathological type such as mucinous adenocarcinoma.The reason may be due to more mucus content in tumor tissue and less in tumor cells which lead to low uptake of 18F-FDG and PET imaging with no significant radioactivity. But this conclusion still need a large sample of support.

Keywords: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18F-fluorodeoxyglucose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Metastasi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V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Ⅲ)

缩略语/符号说明 (Ⅷ)

前言 (1)

研究现状、成果 (1)

研究目的、方法 (3)

1对象和方法 (4)

1.1 研究对象 (4)

1.2 显像剂 (4)

1.3 仪器设备 (4)

1.4 检查方法 (4)

1.5 诊断标准 (5)

1.6 统计学分析 (6)

2 结果 (7)

2.1临床资料 (7)

2.2 18F-FDG PET/CT显像与CEA水平在全部病例中的诊断价值 (8)

2.3 18F-FDG PET/CT显像在不同复发部位的诊断价值 (11)

2.4 18F-FDG PET/CT显像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中的诊断价值 (14)

2.5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中不同复发部位的发生率 (15)

3讨论 (17)

3.1血清CEA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7)

3.2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8)

3.3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CEA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 (19)

3.4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假阳性与假阴性 (21)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发表论文情况 (29)

综述 (30)

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30)

VI

综述参考文献 (38)

致谢 (46)

VII

缩略语/符号说明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译名

ASC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

Bq becquerel 贝可勒尔,简称贝可(放射

性活度单位)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CRC colorectal cancer 结直肠癌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

18F-FDG 2-Fluorine-18-Fluoro-2-deoxy-D-glucose 2-氟-18-氟-2-脱氧-D-葡萄

min minute 分钟

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阴性预测值

OSEM ordered-subsets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PET/C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tomography 扫描显像

PPV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阳性预测值

ROI region of interest 感兴趣区

SUV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标准化摄取值

VIII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在欧美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居第3位,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跃居第2位[1]。在我国,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的摄入、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趋向于年轻化[2],并且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属于中晚期[3]。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与其临床分期和诊断时机密切相关[4]。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发现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约为39%、19%。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是肝脏,据统计,初诊时已有15%~20%的患者已发生肝脏转移,而死亡尸检时约发现80%的肝脏转移[5]。根治性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方法,但由于缺少早期临床特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手术时已属中晚期,术后复发率较高。据统计,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多发生在手术后两年内,其发生率约为30%~50%[6]。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主要分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7]。研究显示[8],结直肠癌术后约5%~15%发展为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中肝转移发生率约20%,肺转移的发生率约5%~10%。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争取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是提高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研究表明,通过再次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局部复发者的5年的总生存率可达到64%[9],而单发脏器如肝脏或肺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5年的总生存率可达到40%[10]。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是建立在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上,多从解剖结构的角度判断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不能鉴别局部是肿瘤组织还是炎性肉芽组织。CT检查是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显示出肠壁增厚的程度、肿瘤向肠壁外浸润的范围以及有无邻近器官浸润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但对于梨状肌、骨盆侧壁、骶前筋膜或骶骨等病变与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团块的辨别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11]。在CT图像上手术区形成瘢痕组织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条纹状新月形或扁平状软组织密度影。在MRI 图像上,手术后6个月内(早期)形成瘢痕组织多为炎性肉芽组织,富含水份,与复发病灶的信号难以鉴别。而手术6个月后,瘢痕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表现为骶前扁平的软组织影,外缘相对光滑,在T1WI和T2WI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较容易区分。因此,相对于CT显像,MRI显像虽然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对

1

比度,但在复发病灶与3~6个月的纤维瘢痕炎性组织(均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鉴别上也常需依赖随访观察或借助其他辅助检查[12]。研究显示,对于直肠癌术后骶前软组织增厚影的性质的判断,传统影像学检查仅为55.5% [13]。

肿瘤标志物是恶性肿瘤常用的筛查和术后随访的监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增高可以提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临床医师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肿瘤标志物的监测相对简单便捷、无限制条件、费用低廉、副作用少等优点,受到患者的肯定。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常用于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肿瘤标志物,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明确要求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及随访时必须检测CEA。有研究称[14],CEA水平的改变可在病变形态学改变前发生,中位前移时间为3~9个月。近日一项研究认为[15],CEA水平增高与检测复发病灶间隔时间更短为4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项研究术后随访CEA 水平的间隔频繁所致。因此,CEA水平变化早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解剖学变化,是术后随访监测较敏感指标。但一些非肿瘤因素如吸烟、炎性肠病、胰腺炎等也可导致血清CEA水平升高,它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0%~70%、80%[14,16]。据报道,约有一半的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者CEA水平未升高[17]。

18F-FDG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形态显像于一身的新型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各种肺部肿瘤、肝脏肿瘤,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方面广泛应用,在鉴别肿物的良恶性,寻找原发灶及准确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8F-FDG是最重要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它与天然葡萄糖代谢途径相似,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正电子显像剂。18F-FDG在正常人体主要分布于脑、心脏,由于肿瘤细胞(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等)代谢异常,引起葡萄糖转运蛋白高表达(尤其是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3)和己糖激酶高表达以及葡萄糖磷酸化酶低表达,使得代谢平衡基本转向葡萄糖磷酸化过程,生成大量的6-磷酸-18氟-脱氧葡萄糖,贮留于肿瘤细胞内,因此,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病灶可以出现18F-FDG的异常摄取增高。有研究认为,FDG摄取在肿瘤组织中高于纤维组织,因此18F-FDG PET/CT显像鉴别瘢痕灶与复发灶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18,19]。Hung等[20]国外学者对比了33例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的患者后发现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83%,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8%、61%,CEA水

2

平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3%、86%,所以18F-FDG PET显像能比CEA水平和CT显像更准确地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而国内学者于洪涛等[21]通过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他研究了7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证实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7.0%,准确度为96.0%,阴性预测值为80.0%;CEA水平监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为64.1%,特异度为50%;在CEA升高组中18F-FDG PET/CT显像正确检出42例,检出率为89.3%,CEA正常组中18F-FDG PET/CT 显像正确检出23例,其检出率为82.1%,18F-FDG PET/CT显像在两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当CEA水平正常时,18F-FDG PET/CT显像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仍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研究目的、方法

严格按照标准,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检查前一周内血清CEA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EA<5ug/L组(CEA正常组)和CEA≥5ug/L组(CEA升高组)。并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未行手术或活检者临床随访(影像学检查、相关肿瘤治疗情况)至少6个月才能作为确诊复发或转移的标准。(1)使用标准公式计算18F-FDG PET/CT显像、CEA水平在所有病例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2)比较18F-FDG PET/CT、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肺转移中的诊断效能;(3)计算18F-FDG PET/CT 显像在CEA正常组和CEA升高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并比较它们诊断效能的差异。(4)将18F-FDG PET/CT显像真阳性者根据复发部位的不同分为局部复发组、肝转移组、肺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腹膜转移组、骨转移组及其他部位(如脑、肾上腺及脾等)转移组等七个亚组,分别计算各亚组在CEA正常组与CEA升高组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复发或转移率的差异。目的在于分析结直肠癌术后CEA水平升高时,可疑复发或转移的部位,以期望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3

4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 检查的结直肠癌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289例。

1.1.1纳入标准

(1)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无)化(放)疗结束后至少2个月。(2)通过临床症状、CEA 水平升高或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 等可疑复发行18F-FDG PET/CT 检查的患者。(3)检查前一周内检测血清CEA 。(4)阳性诊断者行治疗或阴性诊断者定期复查,可随访的病例。

1.1.2排除标准

(1)既往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结直肠癌晚期(分期T X N X M 1),行姑息性手术者。

1.2显像剂

18F -氟脱氧葡萄糖,即2-氟-18-氟-2-脱氧-D -葡萄糖(2-Fluorine-18-Fluoro-2-deoxy-D-glueose ,18F-FDG ),其理化特性:(1)pH 值:7.0;(2)比活度:≥3.7×103 MBq/mol ;(3)半衰期:109.8min ;(4)化学纯度:>99%;(5)放射化学纯度:>95%。

1.3仪器设备

PET-CT ,Discovery ST4 MINI trace 加速器 Xeleris 图像工作站 活度计,CRC-15R 美国CAPTINTEC 公司

1.4检查方法

1.4.1患者检查前准备

患者按检查当日禁食6h ,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2小时口服阳性对比剂(碘普罗胺)1000ml 充盈胃肠道,检查前15min 检测空腹血糖,若血糖值>7.0mmol/L ,则给予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以调节血糖,安静休息15min 后患

美国GE 公司

美国GE 公司

美国GE 公司

5

2014直肠癌NCCN指南中文版汇编

直肠癌综合治疗NCCN2014 v3

发病率 ?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第四位,死亡率 占第二位 ?2013年直肠癌新发病例4万人 Seigel R,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3;63:11-30

危险因素 ?20%的结肠癌伴有家族聚集性?HNPCC: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 综合征 ?FAP:家族性息肉病 1.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4;13:1253-1256; 2.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3.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4.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385-398.

Lynch综合征 ?所有结直肠癌的2%-4% ?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发生胚系突变的结果 ?检测方法: 1、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表达 ?2、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灶(MSI),MSI是MMR缺失的结果 ?3、基因测序来确定MMR基因发生了胚系突变可以确诊Lynch综合征 1.J Clin Oncol 2008;26:5783-5788 2. N Engl J Med 2003;348:919-932

?所有的大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 ?初诊年龄小于70岁及满足贝塞斯达标准的 结直肠癌患者 进行Lynch检测 1. J Clin Oncol 2012;30:1058-1063 2. JAMA 2012;308:1555-1565

?Vitamin D与结直肠癌 ?一项包含515例Ⅳ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表明,82%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 (<30ng/ml),50%的患者则是维生素D缺乏(<20ng/ml) ?尚未有一项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011;29:1599-1606

穴位贴敷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穴位贴敷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10T14:50:30.5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作者:钱雪芳 [导读] 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缓解胃肠麻痹从而减轻痛苦,且该措施简便易行,受限制因素较少,所以值得临床推广。(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江苏苏州 215101) 【摘要】目的:探讨在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40例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展开研究,按治疗措施的差异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以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5.0%,对照组仅70.0%;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70-02 剖宫产是目前在难产时抢救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愿要求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剖宫产术中开放腹腔、麻醉药物抑制、手术刺激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导致其术后胃肠功能不全;极少数患者甚至出现腹胀、腹痛、肠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有学者指出,穴位贴敷治疗方式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增强抵抗力[1]。基于此,本文回顾性选取本院特定时段内的4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组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措施,现做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内接诊的40例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展开研究,按治疗措施的差异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年龄23~36岁,平均(32.15±2.48)岁;观察组(n=20):年龄24~36岁,平均(32.55±1.36)岁;对比分析4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术后6h去枕平卧,缩宫剂、抗生素常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6h后可进食流食,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量床上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穴位贴敷:方剂组成:槟榔1g、沉香0.5g、乌药1g、党参1g;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细筛过筛,拌适量白醋,使用医用胶布制成10g的贴剂,贴于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中脘穴,贴敷前揉搓足三里穴至微热,每日更换至肛门排气恢复[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对比治疗后临床各指标(肠鸣音恢复正常、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改善情况。 1.3.2对比治疗疗效术后24h内肠鸣音恢复正常,每分钟≥4次,无腹胀感腹痛现象、肛门首次排气为显效;术后48h内肠鸣音每分钟<3次,无腹胀感腹痛,肛门排气为有效;经治疗后未听到肠鸣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剧现象为无效;临床将总有效率定义为(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产生的全部数据一律纳入SPSS23.0软件做计算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值分别用χ2、t检验,若对比比值P<0.05,则可以判定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成立。 2.结果 2.1 对比疗效 观察组95.0%,对照组70.0%,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1 疗效比较[n(%)]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梁君林, 万德森, 潘志忠, 周志伟, 陈功, 李力人, 卢震海, 伍小军 作者单位:梁君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研究生), 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陈功,李力人,卢震海,伍小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科,广东,广州,510060) 刊名: 癌症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年,卷(期):2004,23(5) 被引用次数:26次 参考文献(11条) 1.万德森提高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治水平[期刊论文]-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2(01) 2.KRAEMER M;Wiratkapun S;Seow-Choen F Stratifying risk factors for follow-up:a comparison of recurrent and nonrecurrent colorectal cancer[外文期刊] 2001(06) 3.Park YJ;Park KJ;Park JG Prognosis factor in 2230 Korea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analysis of consecutively operated cases[外文期刊] 1999(07) 4.Roncucci L;Fante R;Losi L Survival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a population based cancer registry[外文期刊] 1996(02) 5.Iacopetta B Are there two sides to colorectal cancer?[外文期刊] 2002(05) 6.Tomisaki S;Ohno S;Ichiyoshi Y Microvessel quantification and its possible relation with liver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1996(zk) 7.Secco GB;Fardelli R;Gianquinto D Factors influencing incidence and extension of 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A multivariate analysis 1997(16) 8.Walker J;Quirke P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外文期刊] 2002(07) 9.Minsky BD;Mies C;Rich TA Potentially curative surgery of colon cancer.I.Patterns of failure and survival 1988(01) 10.Newland RC;Chapuis PH;Smyth EJ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ubstaging colorectal carcinoma:a prognostic study of 1117 cases with standardized pathology[外文期刊] 1987(04) 11.Obrand DI;Gordon PH Incidence and patterns of recurrence following curative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外文期刊] 1997(01)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梁君林.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高枫.LIANG Jun-lin.WAN De-sen.PAN Zhi-zhong.ZHOU Zhi-wei.GAO Feng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1) 2.苏斌斌.万军.SU Binbin.WAN Jun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类型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肿瘤临床 2009,36(24) 3.孟涛.赵泽亮.杨新辉.赵为民.王海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 引证文献(26条) 1.靳迎军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医药论坛杂志 2010(22) 2.章安庆消化道肿瘤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5)

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采用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 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期别T N M Dukes MAC 0 Tis N0M0-- ⅠT1N0M0 A A T2N0M0 A B1 ⅡA T3N0M0 B B2 ⅡB T4a N0M0 B B2 ⅡC T4b N0M0 B B3 ⅢA T1-2N1/N1c M0 C C1 T1N2a M0 C C1 ⅢB T3-4a N1/N1c M0 C C2 T2-3N2a M0 C C1/C2 T1-2N2b M0 C C1 ⅢC T4a N2a M0 C C2 T3-4a N2b M0 C C2 T4b N1-2M0 C C3 ⅣA 任何T 任何N M1a-- ⅣB 任何T 任何N M1b- - 注:1.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 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腹部手术也开展甚多,而对于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又是极为重要的.据报告 ,腹部术后病人早期有效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了康复并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对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术后病人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110例两种不同腹部术后的患者分为2个组,每组55例,分别采取两种功能锻炼方法,术后观察 1 月,采取类实验性的研究方法,根据主要锻炼因素,即术后锻炼的时间,锻炼的方法,锻炼的部位,锻炼的强度分为两种功能锻炼方法,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管的时间及腹胀,伤口愈合情况4个方面。 结果:腹部术后患者早期锻炼后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2天内,拔除胃管时间在术后3天内,明显短于常规锻炼,均无腹胀情况发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均能尽快进入日常生活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 ,表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腹部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有意义。 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按人体解剖位置编排的,操作方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对术后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术后;功能锻炼;胃肠蠕动;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Title: After abdomen technique, the early exercise the influence which restores to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 creeping motion function Speciality: nursing Applicant:AiLi Hu Supervisor: A-Prof.Jing Lei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 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55.56%,临床获益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33.33%,临床获益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手术治疗后2年内约有一半结直肠癌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目前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临床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其最佳化疗方案[1-2]。近年来本院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有一处或多处转移,所有患者均已采用过不含卡培他滨或伊立替康的一线化疗方案。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平均(52.72±6.21)岁;其中,直肠癌患者19例,升结肠癌患者16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0例;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肝脏转移患者16例,肺脏转移患者11例,骨转移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28±7.54)岁;其中,直肠癌患者18例,升结肠癌患者15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2例;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患者18例,肝脏转移患者17例,肺脏转移患者12例,骨转移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第1天和第8天将150 mg/m2伊立替康加入250 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90 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2000 mg/(m2·d)口服,2次/d,连续14 d,休息7 d。两组患者每3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结、直肠癌护理 一、概念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内息肉、炎症刺激、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及粪便变形变细,晚期可出现贫血及消瘦等症状。如侵犯膀胱可有排尿不畅,如肝转移则有肝大、腹水及黄疸等症状。 二、观察要点 (一)生命体征、神经损害及肝肾功能等情况,以及观察感染的早期征象。 腹部症状:腹部肿块、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二)观察有无尿储留、贫血、黄疸、腹水、肝肿大等其他转移情况。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中毒症状:早期结肠癌症状还包括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 (五)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癌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

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三、护理要点 (一)按肿瘤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二)化疗期间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 (三)必要时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四)护士应掌握操作规程,掌握用药的时间和间隔,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有造口患者做好造口护理。 1、观察造口有无异常:术后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结肠造口,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注意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情况。 2、保护腹部切口:造口开放后取左侧卧位,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 3、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应注意清洗造口周围的皮肤,并在造口周围涂复方氧化锌软膏,造口与皮肤愈合后改用人工肛门袋。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造口坏死、感染。 (2)造口狭窄。 (3)便秘。 5、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结肠造口的知识。 (1)学会使用人工肛门袋。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阿布力米提·居马1 综述吐尔逊江·买提努尔2深校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11) (2.新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40049)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现状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麻醉药物应用、术后疼痛,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胀、腹痛、延缓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持续腹胀引起患者的腹腔压力增高,可影响其手术伤口的愈合,还可致患者的膈肌上升,胸部活动受限,从而引发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故缩短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的时间,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是外科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医护人员一直在关注的研究课题。下面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研究作一综述。 1.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因病机 1.1: 手术对胃肠道的创伤和刺激:手术操作的创伤、胃肠显露、炎症渗出等因素启动了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已得到公认[2],腹部手术时各种操作对胃肠和腹膜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胃肠粘膜屏障受损,胃肠道功能调节紊乱,导致细菌移位和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Ak?a等究表明:腹部手术操作可刺激肠道组织,可直接兴奋胃肠道μ型阿片受体,使胃肠道蠕动减慢[3]。手术操作的刺激作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使胃肠道运动能力减弱;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抑制,阻断了机体的胆碱能抗炎通路,使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增加细胞因子分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4]。而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方式也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5] 1.2: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应用:麻醉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延迟肠道蠕动,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正相关。不同的麻醉方式抑制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不相同,其中全身麻醉影响最大,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有一定的影响[6]。 1.3:胃肠道灌注不足:由于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存在致摄入不足,术前和术后液体丢失、补充不足、血液稀释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胃肠道灌注不足,胃肠生理功能受到影响[7]。 1.4: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低钾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8],轻度缺钾者只有出现疲乏无力,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低钾者可引起肠蠕动受到抑制并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术后纠正电解质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1.5:神经抑制反射;目前普遍认为在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全身交感神经持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术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会明显升高[9],引起儿茶酚胺

结直肠癌综述

结直肠癌综述 2014-06-27 17:50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字体大小 -|+ 本文就是一篇关于结直肠癌得研究进展,于2014 年4 月26 日由Hermann Brenner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结直肠癌就是当今最常见得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 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 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得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得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得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得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得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 岁。 虽然遗传因素就是结直肠癌得得危险因素,但大部分结直肠癌都就是散发得,并在几年内以腺瘤- 肿瘤得形式发生。 当前结直肠癌最主要得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新辅助放射治疗(患者就是直肠癌)以及辅助化疗(患者为III、IV 期或高风险得II 期结肠癌)。 在生存期方面,I 期患者得5 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而IV 期患者只有略大于10% 得生存率。内镜或血液筛查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但大部分国家仍未开始实施有组织得筛查。 1、流行病学分析 1、1 发病率与死亡率 结直肠癌就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三位与第四位。每年有120 万新确诊得病例,并且有超过60 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在50 岁以下年龄段较低,但会随着年龄得增大而增加。发达国家得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 岁。 该病在欧洲、北美与大洋洲较为多发,而在南亚、中亚及非洲则比较少见。如图1 所示,在2008 年,按每百万人标准人口计算得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4、3(中非,男性)到45、7(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男性)与3、3(中非,女性)到33(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女性)。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治疗方法

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治疗方法 阐述胃肠功能紊乱的相关因素,综合评述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刺、穴位按摩、耳穴疗法、艾灸6项促进胃肠蠕动的中医技术。 标签:胃肠功能;腹部手术;中医方法 腹部术后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等一系列胃肠动力紊乱的症状。胃肠动力紊乱将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严重者会导致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瘘、腹壁切口裂开等并发症[1]。怎样安全有效地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促使肛门及早排气,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饮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功能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技术具有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灵验的特点,一些学者已尝试用于解决此类问题,现综合报道如下。 1中药内服法 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综观近年文献,关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用药护理多见于中医中药运用的报道。朱天垣等[2]对38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予术后12 h口服大承气汤(柴胡12 g,木香12 g,厚朴15 g,莱菔子15 g,枳壳10 g,青皮6 g,陈皮12 g,番泻叶10 g,甘草6 g,大黄焦三仙各10 g),100 mL/次,2次/d,连服2 d,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平均通气、通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近1倍,且术后24 h内明显促进患者肛门排气,48 h内显著促进患者排便。大承气汤是中医学泻下法的代表方,具有行气导滞、攻里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四磨汤源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是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4味药组成,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陈其城等[3]认为四磨汤有调理肠胃机能,排除肠胃积滞,促进胃肠生理功能恢复,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早期应用四磨汤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康复。 2中药外用 2.1中药外敷神阙穴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筋膜等均有密切联系,有调节脏腑气血生理功能的作用。沈展涛等[4]予41例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吴茱萸加粗盐热敷腹部,取吴茱萸250 g和粗盐250 g混合加热,以吴茱萸呈咖啡色,外壳略张开,并散发出芳香药气为度。当药物温度降至60℃~70℃时,以神阙为中心区域,进行热敷治疗30 min,2次/d,共7 d,对照组仅以粗盐热敷,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热敷腹部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加快排便,同时促进术后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吴茱萸辛散,性热燥烈,长于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吴茱萸热敷,是将药物加热后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通腑等作用。有利于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积气排出。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 第八版TNM分期(结直肠癌 分(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 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x 无原发肿瘤证据T0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a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T4b )区域淋巴结(N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x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有1-3N1 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TD,tumor 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肠系膜、N1c 浆膜下、无腹膜覆盖结肠/),无区域淋巴结转移deposit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N2 4word 编辑版.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预后组别/解剖分期

注: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pTNM是临床分期,是病理分期;前缀y1. cTNM 期。前1,可能类似于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0期或期(如期包括预后较好rTNMr缀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Dukes B word 编辑版. 和任何期也同样(任何Dukes CTN1M0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Astler-Coller 分期。TN2M0)。MAC是改良,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内)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2. Tis包括肿 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黏膜下层。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3. T4,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 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肠)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 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cT4b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则用以表示PN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存在则分期为pT3。V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卫星播撒)肿瘤种植5. (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或淋巴管(V1/2)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 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构。如果苏木精-伊红、。肿瘤种植的存在不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L1)侵犯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但改变了淋 巴结(N)T分层,会改变的原发肿瘤。N1c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IIIC、IIIB、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T+NN2b=2+1=3; 分期等于N1=1, N2a=2,;为参考。首先规定T1-T4a1-4 ,T4b=4+1=5IIIC期。为IIIC=6-7。例如T3N2b3+3=6,为,,数值之和。IIIA=2-3IIIB=4-5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word 编辑版.

NCCN结肠癌指南

NCCN 结肠癌指南(2015.2 最新版) 作者:月下荷花 一.重要的更新内容: 1. 检测RAS 基因状态,包括KRAS 外显子2 和非外显子2 以及NRAS,还需检测BRAF 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RAS 突变。 2. FOLFOX+Cetuximab 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6 个月。 二.概述 美国的结直肠癌诊断位列第四,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1. 指南中分期按TNM 分期;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2A。 三.风险评估 大约20% 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2%-4%。由DNA 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所致,包括MLH1、MSH2、MSH6 和PMS2。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MMR 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若免疫组化MLH1 蛋白缺失,还需检测BRAF 突变,后者可致MLH1 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NCCN 支持对所有小于70 岁病人或是大于70 岁、满足Bethesda 指南的病人进行MMR 检测。另外对II 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内科解读 2011-08-08浏览次数 586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临床实践指引。每年都有新的研究结果与临床证据不断推出,从而影响了该指南的更新。今年,NCCN发布了最新版结直肠癌(CR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即结肠癌,现就内科部分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解读。 解读1:可切除结肠癌的辅助治疗选择 化疗近5年来,可切除结肠癌辅助化疗领域的发展进入缓慢期,但针对其标准方案的探索继续受到关注与期待。对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版《指南》基于现有证据(表1)规定:FOLFOX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为首选标准治疗方案,列为1类证据;5-FU推注+LV+奥沙利铂(FLOX方案)列为1类证据;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CapeOX方案)列为2A类推荐;对不能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可选用单药卡培他滨或5-FU+LV。 指南仍不推荐将贝伐珠单抗(Bev)、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与伊立替康用于除临床试验外的非转移性结肠癌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探索Bev、西妥昔单抗在晚期肠癌辅助化疗中作用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已开展,包括NSABP C-08、AVANT和N0147试验,但结果均不支持将靶向药物用于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表2)。 解读2: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CRC的靶向治疗研究方兴未艾,生物标志物受到日益关注。随着新证据的出现,2011 年《指南》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其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新建议。 KRAS突变大量文献表明,KRAS基因突变预示着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无效。目前,不建议对KRAS第12或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CRC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最近,德鲁克(de Roock)的研究显示KRAS 13密码子突变也许不能绝对预测患者对治疗无效;使用抗EGFR制剂治疗这类患者仍属研究范畴,不推荐用于常规临床实践。 BRAF突变专家组推荐,患者在确诊为Ⅳ期KRAS野生型CRC同时,应行BRAF基因型测定(原发瘤或转移瘤),约5%~9%的肿瘤会出现BRAF基因特异性突变(V600E)。 De Roock等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化疗耐药CRC患者中,原发肿瘤BRAF突变者治疗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8.3%对38.0%)。对CRYSTAL及OPUS两项研究作回顾性分析发现,KRAS与BRAF均为野生型患者的疗效最好;亚组分析提示,无论采用何种治疗,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均很差,尽管如此,若在FOLFOX或FOLFIRI一线治疗中联合抗EGFR制剂,仍可能给其带来一些生存益处。最近公布的PETACC-3试验显示,对于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BRAF突变是总生存(OS)的预后预测因子。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新版指南提出新共识:在一线治疗中,具有BRAF V600E突变者的预后似乎更差;回顾性亚组分析提示,无论V600E突变状态如何,有效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一线治疗,仍可给患者带来潜在益处;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者,若伴有BRAF V600E突变则预后似乎更差,目前有限的资料提示,对于此类患者,抗EGFR单抗治疗无效。 错配修复缺陷关于错配修复(MMR)缺陷预测化疗疗效的研究仍是关注热点。2008年,萨金特(Sargent)的荟萃分析显示,Ⅱ期MSI-L 或 MSS 患者在5-FU辅助化疗后预后改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特点及体会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特点及体会 作者单位: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失调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7月—2010年10月,对5例出现不同程度胃肠功能失调症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查找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有3例6 d排气,2例7 d排气。5 d~15 d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及麻醉方式,制定适合的活动方式,加强心理护理等,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胃肠功能失调的发生。 【关键词】胃肠动能失调;护理;老年人老年病人在腹部手术后,由于自身生

理功能的退化,心理的影响,胃肠功能恢复较为缓慢,术后易出现腹胀、腹痛。严重者还会引起肠梗阻、肠粘连,需重新置胃管,禁食水,必要时需手术治疗,加重病人治疗经费及心理负担。2009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有5例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失调症状(腹胀、腹痛,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等),及时发现后给予相应的处理,病人不适症状很快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60岁~87岁病人共52例,男22例,女3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34例,开腹手术18例。有5例病人术前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术后需长期卧床。术后有5例病人胃肠功能失调,4例表现为术后停止排气排便,1例伴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重新置胃肠减压管。 2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①自身因素:老年人生理因素,胃肠黏膜及肌层萎缩,蠕动减慢,胃排空

时间延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易出现肠麻痹、肠粘连。②疾病因素:消化系统疾病本身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加上手术的再次创伤。加之不少老年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肾脏慢性疾病也影响胃肠功能恢复。③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某些方面会出现改变,或者是衰退,加之长期病痛的折磨,易出现悲观,抑郁,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从而造成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使得胃肠功能失衡。 3护理 术前评估 年龄、性别、心血管系统功能评估、心排出量、活动后心率增加情况等;肌肉骨骼系统,有无肌张力下降及下降程度,骨骼系统的张力、弹性、反应时间及执行功能;神经系统情况可从老年人的步态、姿势、平衡状态、运动协调看出是否有其他方面的慢性病。 术前指导 术前2 d或3 d半流质饮食,以清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