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 (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 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无锡市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跨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环境40优的行列;无锡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无锡境内交通发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条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滨太湖,境内地势低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成无锡市历来洪涝灾害频繁,解放以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1954、1962、1983、1991、1999年等5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以1954、1991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最大。1991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70亿元,其中市区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5亿元。

第五条无锡市区现有的防洪体系是在历史留下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16个重点圩子,40个排水片区,基本能抗御外河4.50米的洪水位。

第六条由于受水乡河道的分割,目前已建的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现有的防洪体系依赖于流域和区域性的水利环境,圩区小而分散,防洪堤线长,防洪墙对城市景观、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2、城市现有的防洪工程标准不高;

3、堤防、建筑物险工险段多,渗漏严重;

4、城区排水体系混乱,标准偏低;

5、地面沉降造成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不断削弱;

6、城区河道普遍淤积,造成排水断面减小,排水不畅,河道填塞,调蓄水面大量减少;

7、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城市风貌和投资环境。

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七条主要规划依据:

1、《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6、《城市排水规范》

第八条规划原则: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调水,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在充分发挥已有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部分调控骨干工程,因地制宜地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

规划尽量体现水利与水保结合、水利与航运结合、城市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及与治太工程相结合的“五结合”指导思想。遵循“战线缩短、调度灵活、工程可靠、留

有余地和尽量利用原有工程”的防洪基本思路。统盘考虑防洪安全、城市景观、古迹保护、交通航运、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定各方面的效益。

第九条规划范围:本次防洪规划的范围包括无锡市区及锡山市紧靠市区的部分低洼圩区。

第十条防洪标准:规划区以京杭运河为界分为二大部分,运河以东为城市繁华区,其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运河以西的人口、经济比较密集的山北北圩、山北南圩、盛岸联圩按200年一遇设防,其余圩区按50~100年一遇设防。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水利计算

第十一条设计暴雨:对无锡市现有水文资料分析表明,造成无锡市城市河道水位涨幅较大的暴雨一般为1~3天,采用频率分析法推求得,无锡市区200年一遇标准的1日暴雨为247.9mm,3日暴雨为342.6mm,7日暴雨为422.6mm。

设计暴雨的时间分配采用同频率法,选择1991年7月1日至7日为典型暴雨过程,最大1、3、7日雨量按同频率法缩放至设计雨量,7天设计暴雨过程按典型7天暴雨对应时间嵌入1991年典型暴雨过程,综合考虑前期降雨和后期降雨对区域河网水位的影响。

第十二条采用水文水力学模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位。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36米,利民桥处为5.29米,江尖5.38米,双河口5.40米;在规划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05米,利民桥处为4.97米,江尖5.12米,双河口5.18米。

第五章防洪除涝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三条根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防洪标准大于100年一遇的堤防为一级堤防,确定堤防安全超高为1.0米,因此,无锡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堤防高程为:挡浪墙顶高程应不低于6.0米,土堤或土堤加护坡的堤顶高程为6.0~6.5米(可根据外河水面宽度及船行波高度作适当调整)。

运东片防洪工程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第十四条防洪工程规划方案比选:

运西片:运西片大部分地势较高,圩区面积较少,且多为千亩以上大圩,故维持现有圩子布局,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圩区进行加高加固,达到各自的防洪标准;

运东片:运东片因地势低洼而圩子密布,为达到按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规划提出了三个方案。为论述方便,三个方案简称为:大包围方案、中包围方案、小包围方案。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见上表(P6):

从防洪安全、社会安定、城市景观、古迹保护、特大型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结合改善城市水环境等方面考虑,拟采用大包围方案。

第十五条防洪工程设施:

运东片采用大包围方案,具体范围为:西起锡澄运河,向南沿京杭大运河北岸经江尖、仙蠡桥、庄桥闸(已移至运河东路)转至清扬路,并于利民桥附近穿越古运河,接着沿旺庄圩、红星联圩、三春联圩外围堤线经北张村至望虞河西控制之一的伯渎港控制处,再向北经宋公桥、许巷桥、张富桥、东陈巷至九里河控制处,又经钱家庄、阙家桥沿东亭大联圩至通津桥穿过北兴塘,向北沿分水高地至东北塘镇,再沿沪宁高速公路东侧北上沿严埭港东侧至锡北运河,沿锡北运河向西接锡澄运河,大包围保护面积为121平方公里。

运东片防洪体系包括:

1、外围堤防68.5公里,其中:需建(加固)圩堤、挡浪墙的长度为37.5公里,自然分水高地31公里;

2、河道口门控制建筑物27座,其中:船闸6座(其中2座已建),较大节制闸8座(其中2座已建),孔宽在6米以下的小型节制闸13座。

运西片防洪体系包括:对现有的盛岸联圩、山北北圩、山北南圩和梅圩、马圩、胡埭圩按各自的设防标准对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对堤防上的建筑物进行加固或改建。

第十六条排涝工程设施:

运东片:除运东片内各小圩区现有直接排向外河的排涝泵站继续发挥排涝作用外,为确保大包围内的安全,需新增排涝流量300立方米每秒,排涝泵站分6处设置,并与防洪工程设施同址建设,具体位置为:古运河北(江尖站)30秒立米,古运河南(利民桥站)90秒立米,仙蠡桥站70秒立米,伯渎港站45秒立米,九里河站20秒立米,北兴塘(通津桥站)45秒立米。

运西片:山北北圩增设杨岸等排涝站共9.56秒立米;山北南圩增设三家村等排涝站共3.97秒立米;盛岸联圩增加排涝能力3.2秒立米。

第十七条运东大包围堤防总长68.5公里,其中自然分水高地31公里,需建圩堤、挡浪墙长度37.5公里,圩堤设计标准为:堤顶高程6.0~6.5米,顶宽4~5米,外坡1∶2,内坡1∶3,外坡高程4.5米以下设重力式挡土墙,内坡在高程4.0米处设5~10米宽平台;挡浪墙设计标准:挡浪墙高程4.5米或5米以下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以上为钢筋砼挡浪墙,墙顶高程6.0米。

第十八条运东片重点防汛工程:

1、江尖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梁溪河北段与古运河交接的江尖处,工程包括30秒立米的翻水站1座,20米宽节制闸1座,16*190米船闸1座;

2、仙蠡桥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梁溪河与大运河交接处的仙蠡桥内侧,包括70秒立米翻水站1座,20米节制闸1座;

3、利民桥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古运河与新运河交接处的利民桥处,工程包括90秒立米的翻水站1座,20米宽节制闸1座,12*160米船闸1座;

4、伯渎港翻水站工程:该工程位于望虞河控制线上的伯渎港控制工程处(船闸、节制闸已建),翻水站抽排流量45秒立米;

5、九里河翻水站工程:该工程位于望虞河控制线上的九里河控制工程处(船闸、节制闸已建),翻水站抽排流量20秒立米;

6、北兴塘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北兴塘通津桥处,包括45秒立米翻水站1座,16米节制闸1座,16*190米船闸1座;

7、严埭港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向南延伸的白屈港四期河道与锡北运河交接处并座落于白屈港延伸河道严埭港上,工程包括10米节制闸1座,12*160米船闸1座;

8、寺头港控制工程:该工程位于寺头港与锡北运河交接处的寺头港上,为1座10米节制闸;

9、沿线河浜控制工程:为确保运东大包围全面封闭,除上述主要建筑物工程外,在与外河相通的13条小河浜上分别建6米孔径的节制闸,具体地点为:许溪河、后张婆桥、马夹里、中转站、宋公桥、许巷桥、张富桥、东陈巷、钱家庄、阙家桥、方巷、西北塘、庵头。

第十九条运西片主要防汛工程:

1、山北北圩:规划沿双河拆除圩堤内侧12米范围内的建筑物,修建防汛通道,翻建、加高加固石驳岸至高程6.0~6.5米;大运河西岸原块石挡墙内外进行防渗处理并加高加固挡墙,顶高程不低于6.0米。翻建或加高加固挡墙总长度9150米。对现有7座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杨岸闸、大庄浜套闸的闸门改为直升式,除杨岸闸外,其余6座闸加高加固至高程6.0~6.5米,并进行防渗安全校核。增设高桥排涝站,对杨岸站、西坝头站、油车浜站进行扩建增容,共增加排涝流量9.56秒立米。

2、山北南圩:规划沿双河拆除圩堤内侧12米范围内的建筑物,修建防汛通道,并对5480米驳岸挡水墙加高加固至高程6.0~6.5米;对现有4座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加高闸顶高程至6.0~6.5米,并将赵家浜闸的闸门改成直升式;加固现有排涝站,并对姚巷浜站、三家村站、红光站进行扩建,增加排涝流量3.97秒立米。

3、盛岸联圩:对靠大运河侧的驳岸用钢筋砼加高加固至6.0~6.5米,长1700米;护渎河驳岸加高加固至6.0~6.5米,长1100米;山北河驳岸加高加固至6.0~6.5米,长1500米;环山河驳岸加高加固至6.0~6.5米,长1770米,并新建驳岸400米;对现有6座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并加高至6.0~6.5米;现有6座排涝泵站进行改造,并扩容3.2秒立米。

4、马圩、梅圩:按太湖大堤设计标准对堤防及建筑物进行加高加固。

5、胡埭圩: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达标设计建设。

第二十条除第十五条所提到的低洼地区按上述标准进行设防外,中心城区的其余区域地面高程均能满足防洪要求(其中有少量另星洼地需作适当处理)。

第二十一条防洪除涝效果:

防洪:运东片大包围在无锡南门水位达到并可能超过4.50米时启用,在三天暴雨为200年一遇(三日雨量342.6毫米)的情况下,堤防及建筑物有效地挡住外河高水位,确保大包围的防洪安全;在南门水位低于4.50米时,打开大包围,其防洪任务由现有的小圩承担。

排涝:在启动大包围的情况下,大包围内的排涝任务由大包围各口门上设置的排涝站和各小圩直接排向外河的小排涝站共同承担,在三日雨量342.6毫米、日雨量247.9毫米、1小时雨量47.1毫米情况下,大包围内河道水位不超过4.50米,并可控制内河水位在一个适宜的高度。在打开大包围的情况下,各圩区的排涝任务仍由各圩区的排涝泵站承担。

第六章山洪防治规划

第二十二条无锡城区山丘区面积不大,但山坡脚下建有较多的工矿企业和居民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山洪治理未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任意占用山洪过水断面,造成洪水排泄不畅;二是山洪治理标准不高,遇较大暴雨便洪水四溢,造成危害;三是山洪通道淤塞严重,预留的桥梁、涵洞断面不足,水位壅高,影响安全。

第二十三条山洪防治标准:本次规划采用“工业企业居民区”的治理标准,即10~20年一遇暴雨标准。

第二十四条山洪治理的工程措施有:1、沿山坡脚修建截洪沟;2、对过水断面不足的泄洪通道采用分洪的办法;3、在地形合适处建一些蓄洪滞洪设施。山洪治理的非工程措施主要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第二十五条山洪治理的工程项目主要有:

1、沿山坡脚修建截洪沟,具体有:

⑴沿邵宝路修筑2×1.5×4500米截洪沟,引洪入护渎河等三条山洪通道;

⑵沿莫家溪、矮山脚修筑1.4×1.5×1000米截洪沟,分别引洪入83118部队东边围墙和钱荣路边明渠;

⑶沿钱荣路东侧修建明渠,将山洪引入梁溪河及洋溪河;

⑷沿横山两侧山脚修筑1.5×1.5米截洪沟入大渲沟、镇山浜;

⑸对河惠路、惠钱路、梁溪路、青山路、钱荣路等的过路涵管进行拓建、疏通、增设等措施进行整治,确保山洪顺利通过。

2、对过水断面不足的地段采用分洪措施,主要有:

⑴改建西大池南出口2×3米方涵至部队第一干休所,将部分山洪引至荣巷医院西侧涵洞入梁溪河;

⑵在小丁巷铺设2×3米明渠联络商业学校前及税务学校前干渠;

⑶ 614所增修(1.7+1.5)×1.3米盖板明渠,在梁溪路涵洞处增铺DN1000过路涵洞;

⑷在仪表五厂侧修筑泄洪沟1.8×1.5×450米,导流入环山河。

3、蓄洪滞洪:主要是改造东大池和西大池。东大池清淤并加深,对已被填塞的部分池面进行恢复,增加9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西大池上游几片水体联成一体,并在和尚湾附近增辟7公顷面积的水体,提高西大池的蓄水量。

第七章利用防洪工程调水改善水环境方案

第二十六条无锡城区大小100多公里河道,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或由于水流不畅,水质状况普遍较差,绝大部分河道水质常年劣于Ⅴ类,不仅影响到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控制水污染,改善河网水质已刻不容缓。

第二十七条改善城区河网水质,根本措施是进行污染源治理,作为辅助措施,利用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调水换水也是改善水环境的方法和途径之一。无锡城区运东大包围的建立,为调水换水改善城区水环境创造了条件。

第二十八条利用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并加以补充完善,可将优质的长江水或太湖水引入无锡城区,改善城区河网水质。

方法之一:利用白屈港河道将长江水引入无锡城区。

白屈港北起长江,南接转水河,全长42公里,河底宽25~35米,江边建有100秒立米的双向抽水站一座,在白屈港河道两侧控制及在锡北运河增建穿运涵洞的条件下,可利用长江高潮位或利用抽水站将长江水直接引入无锡城区的东北部,再利用运东大包围上的各控制建筑物相机调度运行,将城区各主要河道的河水轮流换清。

方法之二:利用梁溪河将太湖水引入无锡城区。

在梁溪河与京杭大运河相交处建一座水下涵洞,梁溪河南侧交叉河道建闸控制,利用防洪工程上的仙蠡桥泵站(双向)将太湖水通过梁溪河引入无锡城区南部,再利用运东大包围上的各控制建筑物相机调度运行,将城区各主要河道的河水轮流换清。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长江水能顺利进入无锡市区,除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外,尚需增加一些辅助工程,具体为:

1、白屈港河道与东西向的东横河、应天河、冯泾河、青祝河、界河交接处需在河道西侧设闸控制(东侧已建有白屈港控制线),各控制工程的规模为:

(1)东横河节制闸:孔宽16米;

(2)应天河控制工程:船闸1座,规模为12(16)*160米,节制闸1座,孔宽为10米(3)冯泾河船闸:规模为8(12)*90米;

(4)青祝河船闸:规模为8(12)*90米;

(5)界河船闸:规模为8(12)*90米。

2、白屈港穿锡北运河采用倒虹吸,从锡北运河底下穿越,工程布局为:

(1)倒虹吸管:规模为5孔,每孔断面3.5*3.7米;

(2)锡北运河北侧控制工程:船闸1座,规模为12*160米;节制闸1座,孔宽为10米;开挖河道0.6公里。

(3)锡北运河南侧控制工程:利用严埭港控制工程。

第三十条为确保太湖水顺利进入无锡市区,需增加下列工程:

1、梁溪河南侧支河控制工程:长丰村节制闸,孔宽10米;蠡园村节制闸,孔宽6米;曹湾里节制闸,孔宽6米;骂蠡港节制闸,孔宽16米。

2、梁溪河穿京杭大运河采用倒虹吸,从大运河底下穿越,工程布局为:

(1)倒虹吸管:规模为3孔,每孔断面3.5*3.7米;

(2)大运河西侧控制工程:船闸1座,规模为16*190米;节制闸1座,孔宽为20米;

(3)大运河东侧控制工程:利用仙蠡桥枢纽;

第三十一条调水效果:

从长江引水(长江水质为Ⅱ类):从理论计算得出,从长江引水20秒立米时,大包围内的大部分河段水质可从劣于Ⅴ类提高到Ⅲ类,小部分河段水质提高到Ⅳ类,个别河段仍为Ⅴ类,达到Ⅲ类水质的河道断面占63%;当长江引水为40秒立米时,大包围内的绝大部分河段水质可从劣于Ⅴ类提高到Ⅲ类,个别河段水质提高到Ⅳ类,达到Ⅲ类水质的河道断面占87%。

从太湖引水(太湖水质为Ⅲ类或Ⅳ类):从太湖引水15~30秒立米,当水质为Ⅲ类时,大包围内的绝大部分河段水质可从劣于Ⅴ类提高到Ⅲ类和Ⅳ类,个别河段水质提高到Ⅴ类,达到Ⅲ类水质的河道断面占40%~47%;当水质为Ⅳ类时,大包围内的绝大部分河段水质可从劣于Ⅴ类提高到Ⅳ类,达到Ⅳ类水质的河道断面占77%~80%。

不管是从长江引水还是从太湖引水,当停止引水并打开包围圈后3~7天或1~5天,河道水质将恢复到未引水前的状况。

第八章非工程措施规划

第三十二条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治涝指挥系统,组成市、区、镇(街道)防汛指挥网络,在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职,做好本辖区内的防汛工作,并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参加全市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三十三条建立防汛指挥决策系统,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正确地把防汛各要素全面地反映在中央计算机系统中,并对将出现的洪水进行预测,为领导防汛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十四条制订防汛预案,对突发性、超标准洪水发生时应做的工作事先做好部署,一旦发生特大洪水,按预先制订的防汛预案操作,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三十五条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从2001年度开始,分3年将规划区内的所有地下水井进行全面封堵,实行零开采。

第三十六条建立健全防洪保险制度,实施防洪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自然灾害财产保险,以减轻因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三十七条加强防洪工程的管理,强化调度运行手段,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第三十八条严禁填塞河道,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恢复河道引排水功能。河道两侧应严格控制新建永久性建筑物,并留有一定的控制区,大中型河流两侧各20米,小型河流两侧各10米。

第九章工程管理规划

第三十九条为加强新建工程的管理,计划设立运东外围工程管理处,具体负责运东片大包围外围设施的统一管理与调度运用,大包围堤线上原有的控制建筑物与排涝泵站仍由原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大包围内各小圩及运西片圩区仍维持原有管理体制。

第四十条运东大包围建立后,原南门水位站已不能代表无锡地区的水位,为此,拟在仙蠡桥处新设水位站作为无锡地区的代表站;同时,为全面掌握大包围运行时各地的水位、流量或水质特征,计划在江尖、利民桥、伯渎港、九里河、北兴塘、锡北运河等合适地点增设水位站和流量站,并适当布设水质站。

第四十一条工程管理与调度规程:

1、防洪排涝运行:当无锡南门(或仙蠡桥)水位低于4.50米时,城区防洪维持原有的方式,由各圩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度与管理;当无锡南门(或仙蠡桥)水位达到并将超过4.50米时,运东大包围开始启用,关闸开泵,降低围内水位并维持于适宜水位(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当外河水位低于4.50米且天气预报没有大暴雨时,撤消大包围控制,恢复各小圩防汛状态。

2、调水运行:当城区河道水质恶化需要调水时,运东大包围关闭,清洁水源进入大包围,根据需要轮流适度开启相应河道上的控制建筑物(闸门或泵站),以轮换改善河道水质,南引太湖时,梁溪河沿线各支流口门建筑物与大包围同步启用;北引长江时,白屈港两侧控制建筑物与大包围协同控制。

第四十二条运行、管理及维修经费按实际需要编制年度预算,其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部门安排人员经费,运行及维修费由水利工程水费、城市建设维护费、防洪保安基金中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安排。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十三条运东大包围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无锡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并能有效改善城区河网的水环境,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无锡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四十四条运东大包围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围内河道的水位,沿河两侧的防洪墙可不再加高,有效改善了城市景观;水质的改善,也为城市水上旅游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开发古运河风光旅游。

第四十五条建立大包围,在一些河道上建闸控制,对航运带来一定的影响,增加一些航运时间和成本。

第四十六条大包围在运行期间,各排涝泵站向外排水,对部分地区的河道水位会有一些壅高,最大壅高值在9厘米左右,发生在北兴塘地区,可对这些地区用加高堤防的办法来解决。

第四十七条综合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其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且不利影响时间短,范围小,影响程度轻,利远大于弊,因此,从环境角度考虑,本规划工程是可行的。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第四十八条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总投资估算为8.94亿元,其中:防洪除涝工程7.11亿元,调水增加工程1.83亿元。防洪除涝工程7.11亿元投资中,运东片外围工程4.32亿元,围内小圩除险加固工程1.07亿元,运西片工程1.72亿元。

第四十九条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是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及武澄锡地区防洪规划的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流域及区域规划的完善和补充,因此,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的投资应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建议:国家负担50%,地方负担50%。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第五十条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预计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完成,2011年投入运行并发挥效益。经计算,本工程建成后的2011年防洪减灾效益为15670万元,以后按2012~2020年国民经济年增长率8%,2021~2031年年增长率7%计算;2011年供水效益为3338万元,年增长率按3%计;对改善城区水环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因难以用数值表示,不计入在内。工程的建设成本及运行费用:建设投资为8.94亿元,运行、管理、维护费用2011年按工程总投资的3%计列,以后按年增长率3%计,设备在工程使用期内全部更新一次,按此计算年费用。

第五十一条经计算,本工程国民经济内部回收率为14.2%,大于《规范》规定的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16208万元,为正值;经济效益费用比1.28。因此,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意见

第五十二条切实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其办事机构设在无锡市水利局,并由无锡市水利局具体负责实施。

第五十三条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五十四条防洪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除积极向上争取部省支持外,无锡市级资金主要通过下列渠道进行筹集:

1、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防洪工程建设;

2、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防洪工程建设经费;

3、市政府在每年的城市建设费中专项安排;

4、防洪保安资金中安排一部分。

第五十五条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拟先建设运东大包围外围堤防及建筑物,同时对围内现有小圩进行除险加固,随后实施运西片防洪除涝工程,最后实施调水工程。

工程计划由2001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完成,年投资额约9000~10000万元。

第十四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本文,含附图)和附件组成。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含专家论证意见)、水文水利计算、引水研究和水质模拟及预测等。

第五十七条锡山市撤市设区后新成立的锡山区、惠山区及滨湖区的一部分的防洪规划,另行编制。

第五十八条本规划由无锡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无锡市城市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信息 2011年第8期(总第127期) 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编印2011.9.16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品质提出要求 规划动态 我局完成新一轮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太湖新城慢行系统启动区深化设计完成专家论证 太湖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完成专家论证 无锡锡东新城中央公园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站点技术方案通过审批 洛社新镇区控规动态更新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论证成果 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规划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审查 惠山区将规划建设全市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 崇安区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 蠡园中学改扩建技术方案确定 规划实施 中瑞生态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即将启动建设 锡山规划分局积极推进市级保障性住房东璟家园建设 锡东新城规划办积极推进宜家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经管 我市社区三维GIS应用平台基本建成 滨湖区加快推进蠡湖地区安置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锡山区加大对安置房规范建设经管力度 简讯 简讯二则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已顺利完成市级层面审查工作。8月25—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今年6月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我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重点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管、自有用地上房屋的改建、扩建审批手续、违法建设查处等条文内容做了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参与了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意见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认为,该条例草案稿在一审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内容更为合理、可行,体现了“不冲突、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将根据二审意见,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个别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综合法规处)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7月25日至8月13日,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议会、政策、决议、决定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对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及领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前言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200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无锡市适时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城市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创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自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建立无锡市消防安全体系,确保消防安全发展目标和措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创造最安全的人居环境,依据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规划院及有关区局等部门联合重新组织编制《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创造一个良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东经119°33′至120°38′,北纬31°7′至32°2′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古城,东接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连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北依长江,与靖江等苏北地区隔江相望。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048.0毫米,年平均雨日127天,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日照数2019.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2.5℃。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现状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资源潜力也相当有限。 二、社会经济概况 1、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工商传统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同时,无锡久富经商务工的传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又是现代乡镇企业的摇篮。 2、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水平位居前列 无锡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及科技人才均高于全国、江苏省平均水平。2002年,无锡有十一项科技指标获得全省第一。从科技产业状况看,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新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7.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8.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9.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0.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1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3.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1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1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1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1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 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4.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 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 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无锡市水系规划

无锡市区水系规划 文本 无锡市水利局 二○○七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情况 (1) 第三章河道控制标准 (3) 第四章河网水系规划 (5) 第五章管理规划 (7) 第六章规划实施意见 (8) 第七章综合评价 (9) 第八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的管理与保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确保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区水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原则;立足原有水系与发展改良水系相结合原则;不减少区域调蓄水面积率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与时俱进,与各部门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防洪规划》、《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无锡”的要求,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从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市区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道的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健全市区河网布局,优化改良河网水系;建立和健全河道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河道的控制与管理,确保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规划范围:无锡市区162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现状基准年是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第六条规划对象:北塘、崇安、南长区规划至村级河道;滨湖、惠山、锡山、新区规划至镇级河道。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七条自然概况 1、地理特征。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东经119°31’~120°36’之间。无锡市区地处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域,西部位于武澄锡低片,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4T09:50:06.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许可[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在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与此同时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城市内部的排水和防涝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经验我们得知造成这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涝管渠及泵站设施不完善。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 1项目背景 项目范围为昆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吴淞片区和城南片区,面积合计4.96平方公里,是吴淞圩和城南圩北部区域的一小部分,现状主要为老城区、将拆迁地块、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村庄。 2降雨分析 2.1降雨特征 昆山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2.2修订后暴雨强度公式 目前,昆山市排水设计一直借用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制的苏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样本系列为1959~1979年21年的降雨资料,且选样采用了年多个样法。该公式编制时间较早,至今已有30余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内涝灾害。同时,由于苏州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范围的扩大,旧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够代表现状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苏州地区实际的暴雨特性。公式适用范围为除苏州中心城区(602km2)、常熟市、太仓市以外的苏州市域范围。就暴雨强度公式本身而言,无论从编制年代上、编制的技术方法上及适用范围,均不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适用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20号文件),于2011年底前,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昆山市开展了“昆山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研究”项目。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式中:i——设计暴雨强度(mm/min); t——降雨历时(min); ——设计重现期(年)。 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采用K.C法对昆山雨量站1980-2015年共36场次降雨数据统计分析。根据36场次暴雨统计,雨峰出现在各降雨时段的比例确定120min雨峰位于第11位,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19.70%,r=0.438,120min降雨时程分配如下所示。 昆山市短历时设计降雨雨量时辰分配情况表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昆山市288*5min设计雨型如下图所示。288*5mi雨型中雨峰时段发生在第214位,r为0.741,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7.46%,288×5min雨型中按1h滑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占总雨量的29.83%。 3内涝风险评估 平原河网地区的内涝风险主要有二种成因,一是城区局部短历时暴雨,此时河网水位基本维持常水位;二是由于区域性长历时降雨,河网水位抬高导致管网排水不畅,低洼地区积水。成熟城区有可能受上述二种风险因素之一,或者组合遭遇影响。短历时暴雨内涝风险 ①常水位1年一遇两小时设计暴雨下内涝风险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 (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 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她 十、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doc

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 发文单位:无锡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4-12-22 执行日期:2005-4-1 生效日期:1900-1-1 经2004年11月26日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制定,并经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2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不设区的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以及热岛效应等公害。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不得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六条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七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不设区的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城市分区规划、城镇组团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不设区的市的城镇组团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区人民政府编制的城镇组团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区人民政府根据地区发展需要,根据分区规划、城镇组团规划和规划编制要点,可以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无锡市城市设计的评价研究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 滨,是著名的山水风景旅游城市,拥有江南富饶的土地和古代吴越的悠久历史,京杭古运河从城市中心穿过,天目山脉余峰数座,形成城西惠山森林公园,共同构成了无锡市的卓越自然景观基础。在创国家风景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环境绿化以及风景旅游点的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令人遗憾的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忽略了城市设计的细节,城市详细控规过程中对城市建筑高度、色调、体量等都未作具体的空间规划,导致城市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1 以太湖为核心,古运河与惠山森林公园为两翼的城市景观特色设计 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必然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明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加上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法才能够完成。抛弃历史的文脉,而一味以经济作后盾、追求时尚,其结果必然是要失败的。 以及新运河是无锡市三条最为主要的水系,也是城市特色太湖风景区仅限于鼋头渚、蠡园、央视 影视基地等各风景点,太湖只是旅游的摇钱树,而并未能成为市民生活的一个休闲地,未真正融入城市。笔者曾做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有95%的人从未出于非旅游的目的而到湖滨休闲、散步等。其主要原因是湖滨设计开发力度远远落后于市民的要求。湖滨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供普通市民休闲、娱乐的诸如水边露台、休闲茶室等设施缺乏,交通也不便捷。太湖作为城市景观的核心没有能很好地与城中“二河二山”(新运河、古运河、锡山、惠山)形成连续的景观生态带,尤其是运河与太湖的联系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城市古运河沿岸的历史保护区和绿化结合做得较差。近年来新运河在城市改建过程中,沿运河两侧均留出了50-70米不等的绿化控制带,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见图1)。 摘要 以无锡市为例,分别讨论 了无锡市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天际轮廓线及视线走廊设计,城市主要景观节点和广场公共空间设计,空间视觉环境设计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设计,探讨了无锡市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 无锡市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Wuxi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d e s i g n o f u r b a n v i s u a l environment, urban horizontal contour line, sight-line corridor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main land-scape nodular point and public space of plaza and urban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s to probe into the gain and loss of urban design of Wuxi. KEY WORDS urban design; ur-ban space; Wuxi city 陈彩虹,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土地规划系教师。邮编:南京,210095。 陈钧,男,工作单位为无锡市规划设计院。邮编:无锡,214001。 作者简介无锡市城市设计的评价研究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Design of Wuxi City 陈彩虹 陈钧 Chen Caihong Chen Jun Fig.1 The edge of New Canal 文章编号:1009-6000(2002)-04-0037-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