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 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 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3. 毒效应:是指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4.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5.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有害作用也称为健康效应。

6. 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7. 适应:是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可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

8. 耐受: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

9. 抗性: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学改变,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10. 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在实验情况下,动物暴露剂量被称为给予剂量。(暴露剂量又可分为潜在剂量和应用剂量)

潜在剂量:是指机体实际摄入、吸入或应用于皮肤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应用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

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流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靶器官剂量: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效应之间的联系。也称为到达剂量。

生物有效剂量:在发生有害作用的细胞或部位的量,是到达剂量的一部分。

暴露特征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暴露特征包括暴露途径和暴露期限及暴露频率。

11. 剂量-反应关系的意义:

(1)、确认该效应是该化学物或药物毒性(或药效)反应;

(2)、定量剂量-反应的信息可确定所研究群体的平均(中位数)反应和易感性范围,并预计易感人群发生反应的剂量;

(3)、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给出了有效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受影响对象比例的变化。

(4)、剂量-反应曲线左侧的形状特殊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极易感的亚人群。(5)、如果在类似条件下收集的信息,可能定量比较不同化学物对特定的终点反应的平均值和范围;

(6)、从剂量-反应数据可得到未观察到效应水平(NOEL)或未观察到有害效应水平(NOAEL),也可得到基准剂量。

12. 效应: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

反应: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等。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13. 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器官成为靶器官的原因:

(1)、器官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该器官的血液供应

(3)、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

(4)、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平衡

(5)、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6)、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

(7)、对损伤的修复能力

(8)、对特异损伤的易感性

14. 暴露生物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效应生物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它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生物标志,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的效应的信息。

易感性生物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用以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15.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它是一个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到的数值,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

16.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质、品系的正常(对照)机体是可以区别的。

17.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水平(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发生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18. 阈值:指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19. 安全限值:是指对某种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总摄入量的限制性量值或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所规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该浓度和暴露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20. 实际安全剂量(VSD):化学致癌物的VSD,是指低于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癌症超额发生低于1人.

21. 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Zac=LD50/Limac。

22. 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Zch=Limac/Limch。

23.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体内试验

2. 体外试验

3. 人体观察

4.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章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一.1. 脂/水分配系数: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2. 机体对于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又称ADME过程)

3. 生物转运:在这ADME过程中,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共性,即都是化学毒物穿越生物膜的过程,其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故统称为生物转运。

4. 生物转化:代谢是化学毒物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而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称之为生物转化。

二.主动转运:化学毒物在载体的参与下,逆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特点:

(1)转运系统对于化学毒物的结构具有特异选择性,只有具备某种结构特征的物质才能被转运;

(2)载体具有一定的容量,在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转运系统可被饱和,即存在转运极限(3)使用同一转运系统转运的化学毒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4)需要消耗能量,代谢抑制剂可以阻断转运过程;

三.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称为蓄积。

四.贮存库:凡是化学毒物蓄积的部位均可认为是贮存库。

五.常用的贮存库:

(1)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

(2)肝脏、肾脏作为贮存库

(3)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4)骨骼作为贮存库

六.代谢解毒:化学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成为低毒或无毒的代谢物,这一过程称为代谢解毒

七.代谢活化:化学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谢活化。

八.活性中间产物分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反应物

九.生物转化涉及两大类反应: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Ⅰ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Ⅱ相反应即结合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与谷胱甘肽结合及与氨基酸结合。

十.1.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细胞色素P450含有的血红素铁在还原态时与CO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在光谱45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而得名。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或单加氧酶。

2. 细胞色素P450酶系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即血红蛋白类(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黄素蛋白(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磷脂。

3. 分类原则和命名方法(P54)

十一. Ⅱ相反应的辅因子

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辅因子主要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2.硫酸结合反应的辅因子是3’-磷酸腺苷-5’-磷腺硫酸(PAPS)

十二. 遗传多态性:系指在群体中出现了频率大于1%的多种等位基因形式。

十三. 酶的诱导:许多化学毒物可以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含量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

诱导剂:凡具有诱导效应的化学毒物称为诱导剂。

第四章毒作用机制

一.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是指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表现毒物毒性的化学物。

二.促进毒物分布到靶部分的机制

①.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孔性②. 专一化的膜转运

③. 细胞器内的蓄积④. 可逆性细胞内结合

三.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①. 血浆蛋白结合②. 专一化屏障

③. 贮存部位的分布④.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

⑤. 从细胞内排出

三.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类型:

1.非共价结合

2.共价结合

3.去氢反应

4.电子转移

5.酶促反应

四.细胞应激的概念和分类

细胞应激:指细胞处于不利环境和遇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防御或适应性反应。

细胞应激分为热应激、缺氧应激、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遗传毒性应激

五.遗传毒性应激:人体细胞启动自身防御网络系统以应对遗传物质DNA免受外源遗传毒物损伤的过程称为遗传毒性应激

六.基因表达调节障碍

1.基因转录调节障碍

2.信号转导调节障碍

3.细胞外信号产生的调节障碍

七.细胞稳态失调的机制

1.ATP耗竭

2.细胞内钙离子持续升高

3.ROS与RNS的过度产生

八.损伤修复机制

1.分子修复

2.细胞修复

3.组织修复

九.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炎症

2.坏死

3.纤维化

4.致癌作用

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1.DNA甲基化

2.组蛋白修饰

3.染色质重塑

4.非编码RNA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

一.血/气分配系数:当呼吸膜两侧的气体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称为血/气分配系数。

二.目前认为引起物种、品系、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1. 解剖结构、生理与生化的差异

2. 代谢转化的差异

3. 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4. 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

5. 受体的个体差异

6.机体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联合作用的类型

(一)非交互作用

1. 相加作用: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各自以相似的方式和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但它们的毒性彼此互不影响,其对机体产生的毒效应等于各化学物单独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也称为简单的相似作用或剂量相加作用

2. 独立作用:独立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由于其作用模式和作用部位等不同,所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彼此互不影响,表现出各自的毒效应,也称为简单的不同作用或反应/效应相加作用

(二)交互作用

1.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效应大于各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2.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效应低于各化学物单独毒效应的总和。

第六章一般毒性作用

一. 一般毒性评价和研究的目的

1.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2.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3.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4.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二.实验动物选择基本原则:

选择对受试物吸收,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物种;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三.急性毒性:是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h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的某种外源化学物短期内所产生的健康损害作用和致死效应。

四.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确定受试物的列系列急性毒性参数,以LD50为最主要的参数,并根据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其他毒性参数还有绝对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和最大非致死剂量等。

2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的毒性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大小、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

3 .为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设计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

4 .提供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线索。

五.急性毒性替代试验

1、限量试验

2、固定剂量法

3、急性毒性分级法

4、上下法

六.局部毒性作用:亦称局部刺激作用,指机体暴露于化学物后,在其接触和暴露部分造成局部毒性损伤,刺激(如眼刺激,皮肤刺激)和(或)变态反应等.

七.眼刺激试验

眼刺激试验的观察终点为眼刺激和眼腐蚀。

眼刺激性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变化。

眼腐蚀性指眼睛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眼刺激试验推荐的传统方法为家兔眼刺激试验。

八.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包括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完整和破损皮肤刺激试验等。观察终点为皮肤刺激性和皮肤腐蚀性。

皮肤刺激性是指皮肤接触或涂敷受试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变化;

皮肤腐蚀性是指其皮肤接触或涂敷受试物后, 引起局部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用家兔和豚鼠

九.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皮肤变态反应:又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皮肤过敏反应,是皮肤对化学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人体对这类反应的特点为痛痒、红斑、水肿、丘疹、小水疱、大疱或兼而有之,其他物种的反应可有所不同。

用豚鼠。

十一.蓄积作用

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且吸收速度/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总量时,该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蓄积,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机体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化学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该物质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如果在机体内不能测出其原形或代谢产物,却产生了相应的慢性毒性作用称为功能蓄积或损伤蓄积。

十二.短期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

2.观察受试物的毒作用机制。

3.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4.研究长期接触受试物所致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NOAEL和LOAEL,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

5.观察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十三.短期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P141,选择或填空)

1.亚慢性毒性实验最好选择两种实验动物。一种是啮齿类,一种是非啮齿类,常用大鼠和狗。

2.大鼠不超过6周龄,体重50~100克,犬4~6月;大、小鼠每组不少于20只,犬、猴每组不少于8只。

3.一般要求选用两性别,雌雄各半;

4.试验开始进动物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5.小动物常用灌胃法和喂饲法

受试物掺入饲料的比例一般应小于5%,最大不应超过10%,且使受试物组与对照组饲料的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

6.经呼吸道染毒:每日2~6小时

7.注射染毒:注意无菌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一.遗传毒理学:研究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等对DNA及活细胞遗传过程的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的学科。

二.致突变作用: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且该改变可以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三.遗传毒性:指对基因组的损害能力,包括对基因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四.致突变性: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实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五.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指基因中DNA序列的改变,也称点突变。

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1. 碱基置换:指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

在碱基置换中,DNA的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取代,如果是嘧啶换成嘧啶,或者嘌呤换成嘌呤,称为转换;如果是嘧啶换成嘌呤,或者嘌呤换成嘧啶,称为颠换。

2.移码突变:指发生在一对或几对(3对除外)的碱基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常的氨基酸。

3.移码突变较易成为致死性突变。

(二)、染色体畸变

1.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它是指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可用光学显微镜检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0.2um.

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

缺失:染色体上丢失了一个片段;

重复: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体片段出现不止一次;

倒位:一个染色体片段被颠倒了,如颠倒的片段包括着丝点,称为臂间倒位;如不包括着丝点则称为臂内倒位;

易位:一个染色体片段的位置改变了。

六.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一)碱基损伤

1、碱基错配

2、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3、碱基类似物取代

4、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二)DNA链受损

1、二聚体的形成

2、DNA加合物的形成

3、DNA-蛋白质交联物形成

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1、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

2、与微管上的巯基结合

3、已组装的微管的破坏

4、中心粒移动受阻

5、其他作用

其他的改变:

1、NDA复制的高保真性

2、修复

六.

基因库:指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遗传负荷: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七.DNA损伤的修复方式

1、直接修复:1)光复活;

2)“适应性”反应

2、核苷酸切除修复

3、碱基切除修复

4、双链断裂修复

5、交联修复:1)无误交联修复;

2)易误交联修复

八.观察效应终点的类型(能反应遗传学终点的致突变实验)

将致突变试验的观察终点称为遗传学终点。

1)基因突变

2)染色体畸变

3)染色体组畸变

4)DNA原始损伤

九.成套的观察项目(P161)

1)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及DNA损伤;

2)包括原核细胞、低等和高等真核细胞;

3)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十.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一)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二)微核试验

(三)染色体畸变分析

(四)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五)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六)显性致死试验

(七)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八)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九)观察方法的新进展

十一.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常用的菌株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突变是以(Ames试验)是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原理:是人工诱病的突变株在组氨酸操纵子中有一个突变,突变的菌株必须依赖外源性组氨酸才能生长,而在无组氨酸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不能存活,致突变物可使其基因发生回复突变,使它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计数诱发的回复菌落数即可判断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

十二.微核试验的原理和其检测的终点是什么?

原理: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中,因其比主核小,故称微核。

检测的终点:(1)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损伤(2)纺锤丝的损伤。

十三.最常用的短期致突变实验有Ames试验、哺乳动物细胞体内、体外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试验。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一.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二.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引发、促长、进展三个阶段

1、引发阶段是指致癌剂诱发细胞的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变异,导致异常增生的单个克隆癌细胞的生成,从而引发致癌过程。

2、促长阶段是单克隆的癌细胞在一种或多种促癌物质的不断作用下,表型发生了改变,恶性肿瘤细胞的各种性状得以表达的过程。

3、进展阶段是指由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并进一步演变成更具有恶性表型或具侵袭特征的肿瘤过程,主要的表现出自主性和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侵袭性加强、出现浸润和转移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三.DNA加合物既可以作为接触生物学标志,又可以作为效应生物学标志。

四.原癌基因:指机体内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

五.癌基因:指一类在自然或实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是化学致癌物作用的主要靶分子,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六.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分裂生长的负性调节因子,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低或抑制细胞分裂活性,或称为肿瘤抑制基因。重要的抑癌基因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抑癌基因p53

七.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未端的特殊结构,人类端粒是由10~15Kb的重复序列(TTAGGG)组成。端粒的长度与有丝分裂次数有关,所以端粒又有细胞的“有丝分裂钟”之称。

八.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逆转录酶的功能,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的长度。

九.G1-S转换是肿瘤形成最为关键的控制点

十.致癌物分类,根据对人类和动物致癌作用分类

组1:对人类确是致癌物。

组2A: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试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组2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组4:人类可能非致癌物

十一.按化学致癌作用模式分类

1.直接致癌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活化即可致癌。

2.间接致癌物:本身不直接致癌,必须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其所形成的代谢产物才具致癌作用。

3.促癌剂:本身不致癌,但对致癌物有促进作用.

十二.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1)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2)雌性SD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

3)大鼠肝转变灶试验;

4)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十三.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主要的分析指标是:肿瘤发生率、多发性、潜伏期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一.发育毒理学: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二.发育毒性与致畸性基本概念

1、畸形:指发育生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分严重畸形和轻微畸形。

能引起畸形的环境因子叫致畸物或致畸原,致畸物引起畸形的过程和特性叫致畸作用和致畸性。

2、变异:是由遗传和遗传外因素控制的外观变化,或由于分化改变而引起的差异。指同一种属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间,有时出现不完全相同的现象,一般是小的或次要的结构改变。

3、胚体-胎体毒性: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叫胚体毒性,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在实验动物发育毒性试验中,往往笼统地将胚体毒性和胎儿毒性叫做胚胎毒性。

4、发育毒性: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1)发育生物体死亡:指受精卵未发育即死亡,或胚泡未着床即死亡,或着床后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死亡。

2)生长改变:即生长迟缓。当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的均值2个标准差时,可认定为生长迟缓。

3)结构异常:指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即畸形。

4)功能缺陷:包括生理、生化、免疫、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异常。

5、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即形成的发育障碍,包括畸形和功能缺陷。

1)先天性心脏病: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心脏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

2)唇腭裂:分唇裂和腭裂两种,即指上唇和上腭的缺裂,会导致口鼻相通.

3)神经管畸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和脊柱裂.

4)尿道下裂:是尿道开口于正常位置的下端,阴茎腹侧的任何部位.

5)隐睾症,又种睾丸下降不完,指应该下降到阴囊的睾丸停留在腹腔内.

6)低出生体重:指子代出生时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对于人类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是指出生1

小时内的低重<2500克.

6、不良妊娠结局:指妊娠后不能产生外观和功能正常的子代,包括所有的不良结果,如流产、死胎、死产、宫内生长迟缓、发育异常、新生儿和婴幼儿期死亡等。

三.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和致畸敏感期

1、着床前期:又称分化前期,从受精到完成着床之前。

2、器官形成期:从着床后到硬腭闭合。又称致畸敏感期或致畸作用危险期。人是妊娠3~8周

3、胎儿期:从器官形成结束直至分娩。人类从妊娠56~58天开始,直到分娩。在胎儿期接触发育毒物很可能对生长和功能成熟产生影响,如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器官的功能异常等。

4、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四.母体毒性与胚胎毒性的关系

1、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

2、出现胚胎毒性也出现母体毒性

3、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致畸作用

4、在一定剂量下,既无母体毒性,也不表现胚胎毒性

五.父源性发育毒性

某些出生缺陷与男性因素有关,被称为父源性出生缺陷。引起父源性出生缺陷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缺陷、年龄因素和外界暴露因素(包括职业和环境暴露、化疗和放疗、其他药物以及饮酒、抽烟等不良嗜好)。这些因素通过父亲对发育个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叫作父源性发育毒性。

六.父源性发育毒性的主要表现

1.自然流产或出生缺陷

2.儿童肿瘤

3.男女出生比例失调

七.生殖发育过程6阶段

A、从交配前到受孕:检查成年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配子的发育与成熟、交配行为、受精。

B、从受孕到着床: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胚胎着床前发育、着床。

C、从着床到硬腭闭合: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体发育、主要器官形成。

D、从硬腭闭合到妊娠结束: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胎体的发育与生长、器官的发育与生长。

E、从出生到断乳:检查成年雌性生殖功能、新生仔对宫外生活的适应性、断乳前的发育与生长。

F、从断乳到性成熟:检查断乳后的发育与生长、对独立生长的适应、达到完全的性功能。八.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Ⅰ段: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Ⅱ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Ⅲ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

九.三段生殖毒性试验方案要点(P211表格)

1.Ⅰ段生殖毒性试验

试验名称:交配前和妊娠前期给药的生殖毒性试验,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研究目的:评价化学毒物对配子发生和成熟、交配行为、生育力、胚体着床前和着床的影响实验动物:至少1种,首选大鼠。每组动物数应足以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建议每种性别16~20只(窝)

给药时间:交配前雄性4周,雌性2周,交配期(2~3周),雌性着床前(大鼠孕6天)

2.Ⅱ段生殖毒性试验

试验名称:敏感期给药的生殖毒性试验或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试验,胚体—胎体毒性实验,致畸试验

研究目的:评价母体自胚泡着床到硬腭闭合期间接触受试物对妊娠雌体和胚体—胎体发育的影响

实验动物:通常两种,一种啮齿类,首选大鼠,另一种非啮齿类,最好是家兔。建议每组16~20(窝)

给药时间:大鼠、小鼠孕6~15天,家兔孕6~18天

3.Ⅲ段生殖毒性试验

试验名称: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给药的生殖毒性试验,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生殖毒性试验

研究目的:评价母体自着床至断乳期间接触化学毒物对妊娠/哺乳母体、孕体及子代发育直至性成熟的影响

实验动物:至少1种,首选大鼠。每组动物数应足以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解释,建议每组16~20(窝)

给药时间:雌性从着床到哺乳期结束,大鼠孕15天至产后28天

十.三段生殖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价药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一代和多代生殖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价食品添加剂、农药及其他化学物。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一.管理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毒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外源化学物质危害管理的应用科学。

二.对化学物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定是毒理学最重要的任务。

三.良好实验室规范:是优良实验研究规范的简称,是针对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及其他医用物品的毒性评价制订的管理法规。根据国际惯例,GLP专指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实验的管理。

四.GLP的要点

1.机构负责人要全面履行职责;

2.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3.建筑和设备、仪器必须正常维护,良好运转;

4.实验必须有明确的方案、计划、程序、规范;

5.实验必须按书面指令进行:全部数据应有完好的记录和档案;

6.终结报告必须准确反映和记录所采用的方法和全部数据;

7.独立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五.标准操作规程(SOP)种类

受试物及对照物管理;设施内的仪器或设备的检修、维修;动物饲养设施的完善;试验动物的饲养及管理;试验动物一般体征的观察;试验动物操作、检查、测试及分析;濒死及死亡动物的处理;动物的解剖及尸体的解剖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识别;组织病理学检查;原始数据的管理;质量保证部门的任务;试验就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其他必要的事项。

六.毒理学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作用

1)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

2)在现有化学物质中,提出基于健康和环境原因需优先管理的化学品;

3)对化学品分类、分级、标签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4)在对优先化学品的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制订中,通过进行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阐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剂量-反应关系,在制订安全限值中起关键性作用;

5)对新化学物质和新产品根据有关法规、规范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并参与其专业技术评审;

6)对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进行健康危险度评定;

7)参与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

七.

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安全性评价常用于:

暴露可能是受控制的情形中

新化学物或新产品的生产、使用许可和管理

八.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二)对新化学物毒理学试验项目

(三)人群暴露资料

九.对新化学物毒理学试验项目(看分值答题P247)

1.急性毒性试验

主要是测定LD50、LC50或其近似值,为其他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数,根据毒作用的性质、特点推测靶器官,并对受试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分级。

2.局部毒性试验

有可能与皮肤、眼、黏膜接触的化学物还要求进行皮肤、黏膜刺激实验、皮肤致敏试验、皮肤光毒和光变态反应试验

3.重复剂量毒性试验

了解受试物与机体多次暴露后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

一般为14天或28天重复剂量毒性试验

4.遗传毒性试验

包括原核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真核细胞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5.代谢和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旨在检测受试物或其代谢物在血液、其他体液及器官组织中浓度随时间的改变,了解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情况。

代谢试验用于检测受试物的代谢产物,相关的酶,以及对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影响。

6.亚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受试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性质、靶器官及可逆性,得到亚慢性暴露的LOAEL和NOAEL,预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并可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7.生殖和发育毒性试验

用于确定受试物对两种性别的生殖毒性,以及对出生前和出生后子代的发育毒性。

目的是评定:1)由于形态学、生物化学、遗传或生理学受到干扰而出现的影响,表现为亲代或子代的生育率或繁殖力降低;

2)子代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受试物有无致畸作用,并得到生殖和发育毒性试验的NOAEL 和LOAEL。

8.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目的检测受试物与机体长期暴露所致的一般毒性作用,确定靶器官,获得慢性暴露的NOAEL和LOAEL;

致癌试验检测受试物致癌作用。

十.危险性分析基本概念

1.危害:是指当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子或场景的固有性质。

2.危险度:也称危险性或风险度,系指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3.危险性分析:是指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可能暴露于某一危害的控制过程。由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三部分构成。

4.危险度评定:是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危险度评定由4步骤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定)、暴露评定和危险表征(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危险度和不确定性)。

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具有引起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固有能力的因素的有害作用的种类和性质。

危害表征: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具有引起有害作用能力的某因素或某情形固有的性质。如可能,应包括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

暴露评定:是指评价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对一种因子(和其衍生物)的暴露情况。危险度表征: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某规定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发生已知的和潜在的有害作用的概率,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

十一. 危险性管理:依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权衡出管理决策的过程,必要时,选择并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法规等措施。

十二. 危险性管理包括危险性评定(即危险-效益评价),扩散和暴露控制,危险性监测

十三. 危险性管理方案

1、零危险度的要求

2、传统使用的物质

3、推荐容许量

4、可忽略的危险度及法规阈值

5、效益-危险分析

十四. 危险性交流:是在危险性评估者、危险性管理者、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各方之间进行有关危险性和危险性相关的因素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过程。

十五. 危险性交流的根本目标是用清晰、易懂的术语向具体的交流对象提供有意义的、相关的和准确的信息,这也许不能解决各方存在的所有分歧,但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歧,也可以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危险性管理的决定。

十六. 有效的危险性交流要素

1)危险的性质

2)危险性评估的不确定性

3)危险性管理的措施

十七.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介绍》,缩写:GHS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填空

眼底镜检查的“四右四左”原则 站在被检查者左(右)侧,用左(右)手持眼底镜,用左(右)眼观察被检查者的左(右)眼。 角膜的解剖分层:①上皮层:鳞状上皮,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胶原纤维,④后弹力层:内皮细胞的基底膜,⑤内皮层。 眼外伤的急救原则:复合伤—救命保眼,化学伤—清水冲洗,开放伤—预防加重。 眼外伤的初期处理原则:①慎重去除组织,②分期处理破裂,③尽量不做眼摘,④及时合理用药。 结膜病 1.结膜炎症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伪膜和真膜、肉芽肿、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2.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区别: 起源眼睑动脉弓睫状前动脉 颜色鲜红深红 部位近穹隆愈明显近角膜缘明显 移动性+ — 肾上腺素反应+ — 疾病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 3.结膜炎急性者切忌包扎、禁止结膜下注射 4.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特征——异物感、烧灼感、3-4d达高峰、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治疗——局部冲洗结膜囊(大量)、滴眼液点眼,涂眼膏 全身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预防隔离、消毒 5.眼表疾病的治疗原则:眼表重建 6.结膜炎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 局部为主滴眼液点眼、冲洗结膜囊 必要时辅以全身用药 7.结膜炎预防: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和衣袖擦眼 传染性结膜炎患者应隔离,患者用过的盥洗用具必须采取隔离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检查后要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对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卫生宣传、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8.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是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其特征为:潜伏期短,病情进展迅速,结膜充血水肿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约有15%~40%患者可迅速引起角膜混浊,浸润,周边或中央角膜溃疡,治疗不及时,几天后可发生角膜穿孔,严重威胁视力。 9.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潜伏期2~5天者多为产道感染,出生后7天发病者为产后感染。双眼常同时受累。有畏光、流泪,结膜高度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之外,可有假膜形成。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有“脓漏眼”之称。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严重病例可并发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 10.急性\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常由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春秋多见,散发或流行,潜伏期1-3天,传染性极强,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异物感、烧灼感,3-4d达高峰,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治疗原则:1. 局部:冲洗结膜囊(大量)、滴眼液点眼,涂眼膏 2. 全身: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3. 预防:将患者隔离、消毒其接触物 11.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征: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沙眼性角膜血管翳、Herbet小凹、Arlt线后遗症和并发症:睑内翻和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混浊 12.流行性角结膜炎特征:腺病毒、水样分泌物、充血水肿、滤泡和结膜下出血、伪膜、角膜上皮下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13.春季角结膜炎:持续性瘙痒、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愈合后不留瘢痕 1.维生素C为(酸)性物质,用于(碱)性烧伤。 4. 常见眼烧伤的强碱有(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 5. 睫状体挫伤后,由于(睫状体)损伤和(睫状体)脱离,可引起低眼压。 6.前房出血的常见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 7.挫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是虹膜根部和(睫状体)的离断。临床上可见到(“D”字)型瞳孔,如离断较大或在睑裂处,可有(单眼复视)出现,需手术治疗。 1.角膜水平径小于(10)mm为小角膜。 2.角膜的感觉神经由(睫状长神经)支配。 3.泪道由(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组成。 4.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分两种,锥细胞,集中在黄斑区,司(明视觉和色觉);另一种为杆细胞,分布于周边区,司(暗视觉和无色视觉),如功能发生障碍,则(夜盲)。5.眼感觉神经是(三叉神经),支配上睑提肌的是(动眼神经)。 6.眶上裂居于视神经孔外侧,通过此处的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 7.眼球的屈光间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眼内肌有睫状肌_,_瞳孔括约肌_,__瞳孔开大肌_.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 材料力学得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得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得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得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得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得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得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得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得关系,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得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得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正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得变形程度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 ? ==?=Gr EA Pl l E τεσ夹角的变化。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拉伸或压缩。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就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得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ψ,三个应力特征点:,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泊松比v ,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得比较: 安全系数:大于1得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得关键。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得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得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得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论 应用得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得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得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得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得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得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得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得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布规律。 9 小变形与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得近似微分方程 ②杆件变形前得平衡 ③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力得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叠加法求内力 ②叠加法求变形。 10 材料力学中引入与使用得得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极限荷 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5) 纯弯曲,平面弯曲,中性层,剪切中心(弯曲中心),主应力迹线,刚架,跨度, 斜弯 曲,截面核心,折算弯矩,抗弯截面模量。 6) 相当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圆,极限应力圆。 7) 欧拉临界力,稳定性,压杆稳定性。 8)动荷载,交变应力,疲劳破坏。 二、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得公式及应用 1、四种基本变形:

数值分析总复习提纲教材

数值分析总复习提纲 数值分析课程学习的内容看上去比较庞杂,不同的教程也给出了不同的概括,但总的来说无非是误差分析与算法分析、基本计算与基本算法、数值计算与数值分析三个基本内容。在实际的分析计算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无非是递推与迭代、泰勒展开、待定系数法、基函数法等几个基本方法。 一、误差分析与算法分析 误差分析与算法设计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误差计算 1、截断误差的计算 截断误差根据泰勒余项进行计算。 基本的问题是 (1)1 ()(01)(1)! n n f x x n θεθ++<<<+,已知ε求n 。 例1.1:计算e 的近似值,使其误差不超过10-6。 解:令f(x)=e x ,而f (k)(x)=e x ,f (k)(0)=e 0=1。由麦克劳林公式,可知 211(01)2!!(1)! n x x n x x e e x x n n θθ+=+++++<<+ 当x=1时,1 111(01)2! !(1)! e e n n θθ=+++ ++ <<+ 故3 (1)(1)!(1)! n e R n n θ=<++。 当n =9时,R n (1)<10-6,符合要求。此时, e≈2.718 285。 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误差限计算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误差限的计算直接利用公式即可。 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①e(x)=x *-x =△x =dx ② *()()()ln r e x e x dx e x d x x x x ==== ③(())()()()e f x f x dx f x e x ''== ④(())(ln ())r e f x d f x = ⑤121212121122121122((,))(,)(,)(,)()(,)()x x x x e f x x f x x dx f x x dx f x x e x f x x e x ''''=+=+ ⑥121212((,)) ((,))(,) f x x f x x f x x εδ=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银行招聘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 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完整版眼科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选择题25 道填空题10 个(部分英文回答) 1、眼是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层为纤维膜(由角膜(cornea )和巩膜(sclera )构成);中层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由前到后为虹膜(iris )、睫状体(ciliary body )和脉络膜(choroid );内层为视网膜(retina )。 2、角膜5 层: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膜(可再生)、内皮细胞层。 3、眼球内容包括:眼内腔(前房、后房)、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眼附属器5 大部分: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5、视力检查:近视力30cm查,远视力5m查,3m查0.1=0.06 (0.1*3/5 )。 6、视觉电生理包括(英文):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 , EOG、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7、左眼(OL、右眼(OD、双眼(OU ,英文填空。 8、眼压检查三个方法,最准确的是Goldma nn眼压计测量法。 9、干眼诊断依据(选择题: 1 症状;2 泪膜不稳定;3 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 4 泪液的渗透压增加。 10、结膜炎中最痒的是:春季角结膜炎(选择题。 11 、角膜接触镜有什么好处:不仅能矫正各种屈光不正,还能用于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美容及一些特殊用途(美观、方便。 12、开青和闭青的最大区别(选择:房角是否关闭 13、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根据体征知道是这个病。(选择题中的病例题 虹膜睫状体炎: 症状:起病急,畏光,流泪,疼痛,视力减退; 体征: 1 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2 房水混浊(Tyndall 现象,又称房水闪辉 3 角膜后沉着物(KP 4 虹膜改变:虹膜因充血水肿而色泽变暗,纹理不清 5 )瞳孔改变:瞳孔不规则缩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材料力学重点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材力与理力的关系 ,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 和符号规定。 压应力 正应力拉应力 线应变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角应变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物理关系、本构关系虎 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 Pl l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夹角的变化。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 - 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 、ψ ,三个应力特征点:p、s、b,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 v , G E (V) E G 2 1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 变形强度抗冲击应力集中

塑性材料流动、断裂变形明显 较好地承受冲击、振动不敏感 拉压s 的基本相同 脆性无流动、脆断仅适用承压非常敏感 6.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 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过小,使 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s0 塑性材料 s n s b 脆性材料0b n b 7.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 论应用的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 。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 为零。 3)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 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 极限荷载。 2)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数值分析报告报告材料期末复习资料

数值分析期末复习 题型:一、填空 二、判断 三、解答(计算) 四、证明 第一章 误差与有效数字 一、有效数字 1、 定义:若近似值x*的误差限是某一位的半个单位,该位到x*的第一位非零数字共有n 位,就说 x*有n 位有效数字。 2、 两点理解: (1) 四舍五入的一定是有效数字 (2) 绝对误差不会超过末位数字的半个单位eg. 3、 定理1(P6):若x*具有n 位有效数字,则其相对误差限为 4、 考点: (1)计算有效数字位数:一个根据定义理解,一个根据定理1(P7例题3) 二、避免误差危害原则 1、 原则: (1) 避免大数吃小数(方法:从小到大相加;利用韦达定理:x1*x2= c / a ) (2) 避免相近数相减(方法:有理化)eg. 或 (3) 减少运算次数(方法:秦九韶算法)eg.P20习题14 *(1)1 1 102n r a ε--≤ ?; x εx ε x εx ++=-+();1ln ln ln ???? ? ?+=-+x εx εx x cos 1-2sin 22x =

三、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1、 公式: (1) 一元函数:|ε*( f (x *))| ≈ | f ’(x *)|·|ε*(x )|或其变形公式求相对误差(两边同时除以f (x *)) eg.P19习题1、2、5 (2) 多元函数(P8)eg. P8例4,P19习题4 第二章 插值法 一、 插值条件 1、 定义:在区间[a,b]上,给定n+1个点,a ≤x 0<x 1<…<x n ≤b 的函数值 yi=f(xi),求次数不超过n 的多项式P(x),使 2、 定理:满足插值条件、n+1个点、点互异、多项式次数≤n 的P(x)存在且唯一 n i y x P i i n ,,2,1,0)(Λ==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大题

解剖结构 一、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 二、眼的组织解剖 (1)3层球壁:①外层(纤维膜):由前部透明的角膜(透明,无血管,富含神经末梢,上皮再生能力强)和后部乳白色的巩膜(乳白色,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有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又被球结膜覆盖)共同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 ②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为一圆盘状膜,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虹膜由前面的基质层和后面的色素上皮层构成。瞳孔括约肌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司散瞳作用)、睫状体(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锯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为睫状体后界)和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③内层(视网膜):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2)3种内容物:①房水: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②晶状体: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③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内容积的4/5。 (3)3个明腔:①前房: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②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③玻璃体腔。(4)3个暗腔:①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在巩膜突、巩膜导水管出口和视神经三个部位与巩膜牢固附着,其余处均为潜在腔隙,称睫状体脉络膜上腔。②视网膜外一层与内九层之间的腔③玻璃体上腔。 三、角膜的解剖分层:①上皮层:鳞状上皮,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胶原纤维,④后弹力层:内皮细胞的基底膜,⑤内皮层。 四、视网膜分层 (1)最外层为视细胞层它包括两种视细胞,即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它们构成视觉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 (2)中间层为双极细胞层双极细胞可分为3种,即侏儒型、杆状型和扁平型双极细胞。双极细胞的两极有突起,一极与视细胞相连接,而另一极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因此,双极细胞是视觉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在这个中间层内,除双极细胞外,靠近视细胞层还有少数水平细胞,它们的轴突在水平方向上伸展很远;靠近神经节细胞层则有无足细胞。这两种细胞在视觉通路横向上进行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3)最内层靠近玻璃体为神经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可分为两种,即侏儒型和弥散型神经节细胞,它们是视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穿过眼球壁进入脑内视觉中枢。神经节细胞的反应,是视网膜的唯一输出。 眼外伤 一、酸碱化学伤的急救和治疗 1.急救原则:①应立即就地彻底充分清水冲洗30分钟以上:争分夺秒。②来院后继续冲洗。 ③3%碳酸氢钠和3%硼酸溶液。 2.初步治疗:清除异物。可行前房穿刺。 后继治疗如下:(1)早期治疗:①抗生素:局部和全身应用,控制感染。②散瞳:每日点用1%阿托品。③抑制炎症: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但2周后停用。④维生素:抑制胶原酶,促进角膜胶原合成。可全身及局部应用,结膜下注射。⑤0.5% EDTA:用于石灰烧伤。

基础会计分录总结

资金筹集业务核算 1、企业收到投资人投资 借:银行存款 /现金/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实际收到金额】 贷:实收资本/股本【所占资本份额】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差额】 2、企业依法减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3、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借: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4、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5、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6、向银行借款 (1)短期借款 1、取得短期借款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利息核算(按季支付或一次还本付息) ①月末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②季末或到期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已预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支付当月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到期归还借款时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2)长期借款 1、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款项)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计息核算 (1)计提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财务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管理费用(筹建期间) 贷:应付利息 (2)支付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3、到期 (1)归还 借:长期借款——本金 应付利息(最后一期利息) 贷:银行存款 (2)无须偿还借:长期借款 贷:营业外收入—其他

采购业务核算 一、材料采购的核算 (一)一般情况 1、票货同时到达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二)特殊情况 1、票到货未到 ①根据发票入账 借:在途物资【买价+93%运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7%运费】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②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2、货到票未到 ①本月等待,暂不入账 ②月末估账 (目的:为了账实相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③下月初红字冲销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 ④票到入账

眼科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选择题25道填空题10个(部分英文回答) 1、眼是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层为纤维膜(由角膜(cornea)和巩膜(sclera)构成);中层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由前到后为虹膜(iris)、睫状体(ciliary body)和脉络膜(choroid);内层为视网膜(retina)。 2、角膜5层: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膜(可再生)、内皮细胞层。 3、眼球内容包括:眼内腔(前房、后房)、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眼附属器5大部分: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5、视力检查:近视力30cm查,远视力5m查,3m查=(*3/5)。 6、视觉电生理包括(英文):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7、左眼(OL)、右眼(OD)、双眼(OU),英文填空。 8、眼压检查三个方法,最准确的是Goldmann眼压计测量法。 9、干眼诊断依据(选择题):1)症状;2)泪膜不稳定;3)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4)泪液的渗透压增加。 10、结膜炎中最痒的是:春季角结膜炎(选择题)。 11、角膜接触镜有什么好处:不仅能矫正各种屈光不正,还能用于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美容及一些特殊用途(美观、方便)。 12、开青和闭青的最大区别(选择):房角是否关闭 13、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根据体征知道是这个病。(选择题中的病例题) 虹膜睫状体炎: 症状:起病急,畏光,流泪,疼痛,视力减退; 体征:1)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2)房水混浊(Tyndall现象,又称房水闪辉) 3)角膜后沉着物(KP) 4)虹膜改变:虹膜因充血水肿而色泽变暗,纹理不清 5)瞳孔改变:瞳孔不规则缩小,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6)玻璃体混浊 7)炎症严重时,眼底可出现视网膜静脉充盈及黄斑水肿。 14、视网膜渗出软渗和硬渗区别(选择) 硬渗位于后极部,呈黄色颗粒状,在黄斑区与内丛状层走行一致,呈星芒状排列 软渗实质上并非渗出,是由于毛细血管闭塞致组织缺氧以及神经轴索断裂、肿胀而形成的似棉絮状白色斑。 1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哪一种属于增殖和非增值期(选择题):有无新生血管 16、视网膜脱离包括哪三种: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17、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8、屈光不正包括(英文填空):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散光(astigmatism)、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 19 低视力:low vision 低于至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但能够或又可能应用其视力去做或去准备做某项工作(WHO 标准较好眼的矫正视力<但≥)。 盲:blind,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 20、不能用磁共振检查的眼部异物:金属异物 21、胬肉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22、斜视角度判断:看角膜映光(瞳孔缘15度,角膜缘45度,中间是30-35度) 23、BUT干眼那一章节,正常值:一般认为BUT<10s为泪膜不稳定。 24、结膜最常见疾病:结膜炎(选择题) 25、眼部检查视力检查最有用的是:矫正视力。 名词解释5题(英文) 1、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除视力外,用于检测形觉功能的另一重要指标,评价人眼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的分辨能力,有助于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学习数值分析的经验

数值分析实验的经验、感受、收获、建议班级:计算131 学号:2012014302 姓名:曾欢欢数值分析实验主要就是学习MATLAB的使用以及对数值分析类容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和记忆数值分析学得类容,也巩固了MATLAB的学习,有利于以后这个软件我们的使用。在做实验中,我们需要具备较好的编程能力、明白MATLAB软件的使用以及掌握数值分析的思想,才能让我们独立自主的完成该作业,如果是上述能力有限的同学,需要借助MATLAB的书以及网络来完成实验。 数值分析实验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课下先复习了MATLAB的使用方法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类容,借助互联网和同学老师资源完成了数值分析得实验的内容。在实验书写中,我复习了各种知识,所以我认为这门课程是有必要且是有用处的,特别是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数据的人员,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学习它,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里面就减少了很多计算问题也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学习数值分析的经验、感受、收获、建议 数值分析的内容包括插值与逼近,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非线性方程与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数值分析的用途。通常所学的其他数学类学科都是由公式定理开始,从研究他们的定义,性质再到证明与应用。但实际上,尤其是工程,物理,化学等其它具体的学科。往往我们拿到

手的只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果是验证性试验,需要代回到公式进行分析,验证。但往往更多面对的是研究性或试探性试验,无具体公式定理可代。那就必须通过插值,拟合等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得到一个相对可用的一般公式。还有许多计算公式理论上非常复杂,在工程中不实用,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它转化成多项式近似表示。学习数值分析,不应盲目记公式,因为公事通常很长且很乏味。 其次,应从公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用途出发。比如插值方法,就是就是把实验所得的数据看成是公式的解,由这些解反推出一个近似公式,可以具有局部一般性。再比如说拟合,在插值的基础上考虑实验误差,通过拟合能将误差尽可能缩小,之后目的也是得到一个具有一定条件下的一般性的公式。。 建议学习本门课程要结合知识与实际,比如在物理实验里面很多地方有用到线性拟合的知识,这样我们可以对数值分析得类容加以巩固,在学习中不能死记硬背,应该理解记忆,以及结合列题加以记忆和应用,只能在题里面我们才能去应用它。对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由于本人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但是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没有亲自去导致计算能力较弱,在考试过程中一道大题的计算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且错了,虽然解答题目的步骤和思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同学们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得加强计算能力的锻炼,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以及精力,导致不愉快的结果。

眼科学试题汇总

附件2:试卷模版首页(以章节为单位命题) 蚌埠医学院2014/2015学年第2学期临床医学专业 《眼科学》试卷 试卷类别:A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系别临床医学系年级 2012级 装学号姓名 说明:该试卷均为选择题,学生将学号、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于答题卡上,否则以零分计,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于监考老师。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 绪论 1、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是由眼来完成的。 A、70% B、90% C、80% D、60% E、98% 2、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眼科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年代开始施行人 工晶状体手术 A、90 B、70 C、60 D。50 E、80 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中有70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 A、《诸病源候论》 B、《原机启微》 C、《神农本草经》 D、《龙树眼论》 E、《目 经大成》 订眼科学基础 1.临床上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哪两层的分离 A、内核层与外核层 B、外丛状层与内核层 C、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层 D、神经纤维 层与内界膜 E、外界膜与视杆、视锥层。

2,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与()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A、结膜 B、角膜 C、巩膜 D、视网膜 E、脉络膜。 3.房水是由()产生的。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D。睫状体 E、瞳孔。 青光眼 1.我国青光眼常见类型是 A.新生儿血管性青光眼B.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恶性青光眼E.先天性青光眼 2..目前最准确的眼压测量方式为 A.Schiotz眼压计B、Goldmann压平眼压计C.非接触眼压计D.前房角镜E.指测法 3..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虹膜膨隆B.一眼急性发作后,另一眼未发作者C、在激发试验下眼压无升高D.前房浅E.房角狭窄 4.使用哪种眼药水时应压迫泪囊区3~5分钟 A.0.5%可的松眼药水B.2%洁霉素眼药水C、0.5%噻吗心安眼药水D.1O%SC眼药水E.0.5%氯霉素眼药水 5突然视力下降伴有眼痛见于 A.视网膜脱离B、急性闭角型青光眼C.玻璃体出血D.缺血性视神经病变E.视网膜静脉阻塞 葡萄膜疾病 1.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关键是 A、散瞳B.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C.维生素应用D.热敷E.抗生素使用 2..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表现为 A.发病前常有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改变B.可出现典型晚霞改变和Dalen-Fuehs结节C以上均对D.双眼视力下降,可出现视盘炎E.可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

材料力学总结Ⅱ(乱序,建议最后阶段复习)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的关系,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 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I 巴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夹角的变化。 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C - &图,两个塑性指标3、书,三个应力特征点: p 、 s 、 b ,四个 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泊松比v , G E 2(1 V ) 正应力 压应力 拉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 线应变 角应变

6.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 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 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 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 论,预测理论应用的 未来状态。 3) 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 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 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 正应力 成线性分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 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 集中力偶,极限荷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塑性材料 n s n b

基础会计教学总结

2011-2012年度第1学期<<基础会计>>教学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以下为我对本学期的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2011级会计电算化1、2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的起点,对于学习会计学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上课和总结。每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做好总结。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初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为了实现学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针,让学生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多调动学生们的实际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会计知识,以达到学期末学生能独立的对小企业进行做账、登帐和出具报表等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会计学的兴趣和爱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和学生讨论社会中与会计学和经济学有关的新闻和事件,例如:公司上市年报、达芬奇事件等。 此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多搜集考试相关类型和重点,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多从本校和网络上听一些知名老师的精品课程,从中发现自己讲课中的不足,以近一步提高自己的上课技能。

眼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名解 2

1.白内障(cataract):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可引起晶状体囊 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浑浊,称为~。 2.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 因素。它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3.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RD):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 牵拉性和渗出性3类。 4.睑腺炎(hordeolum):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又称麦粒肿。外睑腺 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变态汗腺;内睑腺炎:睑板腺。 5.眼压: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我国人正常眼压值在10-20mmHg之间。双眼眼压差 别不应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大于8mmHg。 6.葡萄膜炎(uveitis):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 玻璃体的炎症。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可至失明。 7.前葡萄膜炎(anterior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三种类型。其中虹膜睫状体炎为常见病 多发病。 8.角膜后沉降物: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形态和意义:1.白色尘埃状或小点状- 急性炎症;2.羊脂状-特殊类型虹睫炎;3.色素性-慢性或炎症恢复。 9.调节: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10.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 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11.视力: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视觉敏锐度。 12.正视: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正视眼的远点 为无限远。 13.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 点。 14.非正视眼(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 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15.老视(presbyopia):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 调节功能下降。大约在45~50岁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6.斜视(strabismus):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异常引 起。 17.弱视(ambly pia):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 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8.眼球震颤(ny stagmus):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按其震颤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 旋转型和混合型,以水平震颤较常见。眼球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9.眼球贯通伤(perforating injury):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 脱出。以刀、针、刺伤较常见。 20.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由于角膜缘的遮挡,正常情况下我们直接看不到前房角, 但是可以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活体上观察到前房的结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外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21.房角:是虹膜根部和角膜缘所夹的空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