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5944220.html,

浅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郑红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20期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自主、有意义地学习,使学生能在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空间中,敞开思维的翅膀去遐想、去分析、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不能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1.创设猜想情境

在新课的开始,猜想引入,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例如:新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分别出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是多少?在学生猜疑争辩情境中,让学生先拿出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和另两个角的和是180°。再动画演示,教者的一方活动,还离不了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用同样的剪、拼方法,学生自然得出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认识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在巩固新知识、利用猜想、调动头脑中已有的数字信息,并对之进行移动和重组,开拓新思路。

2.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课堂教学大多数是由问题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围绕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思维,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到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挖掘认知潜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