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与糖尿病

维生素D与糖尿病
维生素D与糖尿病

复旦学报(医学版)

Fudan Univ J Med Sci 2011Jan,38(1)

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yu.mingxiang@zs h os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056108.html,

维生素D 与糖尿病

许桂平(综述) 于明香

(审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0032)

摘要 维生素D 是一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 缺乏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D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维生素D 相关基因多态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对糖尿病的发病及血糖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 R 587.1;R 591.44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2 8467.2011.01.018

Vitamin D and diabetes mellitus

XU Gui ping,YU M ing x iang

(Dep artment of End ocrinolog y,Zhong shan H ospital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As a gro up of endo crine hormo ne,stud 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und a ins eparab le relatio nship between vitamin D and typ e 1diab etes,type 2diab etes,pregnancy d iabetes and oth er types of diabetes m ellitus.Vitam in D plays an im portant ro le in the p athogenesis of diab etes and glucose controlling through several mechanisms ,su ch as inhib iting the inflamm atory response and m odulating self imm une respo nse,prom oting insulin s ynthesis and s ecretion,increasing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the po lym ophisms of vitamin D related genes.

Key words vitamin D; d 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维生素D(vitamin D)的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 还可作用于免疫、血液及内分泌系统。Pike 等[1]发现胰岛 细胞上存在维生素D 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及维生素D 依赖性钙结合蛋白(vitamin D dependent calcium binding protein,DBP)。维生素D 作为糖尿病的影响因子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新领域和研究热点。大量的观察性及干预性研究已逐步阐明维生素D 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仍有很多尚待证明或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维生素D 对于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作一综述。

维生素D 概述 维生素D 可由食物中摄取,但主要是由皮肤内的7 脱氢胆固醇在特定波长的紫

外线(290~315nm)作用下合成的。由外界吸收或合成的维生素D 3依次在肝脏及肾脏内经过2次羟化作用最终形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 3[1,25 dihy drox ycholecalcifer ol,1,25(OH )2D 3]及25羟基维生素D 3(25 hy dro xy vitam in D 3,25(OH )D 3)。1,25(OH )2D 3又称为 活性维生素D ,其在体内经羟化酶作用代谢为水溶性无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 3 23羟酸,然后由胆汁排出体外。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维生素D 的评价指标是25(OH )D 3,它的生物半衰期是3周左右,较1,25(OH )2D 3(半衰期4~6h)更为稳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体内25(OH )D 3的正常水平为70~80nm ol/L

[2]

体内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含有VDR,维生素D 与细胞表面或细胞核上的VDR 结合,经过激酶级联

80

许桂平,等.维生素D与糖尿病

反应发生特异性磷酸化,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人类VDR基因位于12q13.1上,含有11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VDR基因的有害变异可导致严重的单基因疾病如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但这种变异较罕见。人群中常见的是VDR基因的微小变异,又称VDR基因的多态性。目前研究发现VDR基因至少有25种多态性[3],其中4种常见的变异位点为Fok l、B sm l、A p a 及T aq 。

DBP是单条肽链,主要在肝脏合成,DBP与维生素D形成复合体,保证循环中的维生素D被运送到靶组织[3]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DBP基因位于4q11~13,目前发现其外显子上有2个位点易发生变异,即416位点及420位点,这2个位点的变异导致DBP的3种电泳变异,这种多态性也证实与胰岛B细胞功能及随后的胰岛素分泌有关[3]。

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

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 非肥胖糖尿病大鼠(NOD鼠)可作为1型糖尿病的经典动物模型[4],若早期禁止维生素D的摄入及光照,建成维生素D缺乏模型,则可明显增加NOD鼠的糖尿病发病率,而补充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后则可阻止NOD鼠糖尿病的发生。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0%[5]。而欧洲糖尿病研究亚组2研究组发现维生素D供给可降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达33%[4],他们还发现孕妇增加摄取维生素D对于子代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降低作用;而Li等[6]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患者补充维生素D类似物可加强对B细胞的保护; Hypponen等[5]发现补充维生素D与降低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关。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虽然目前尚无有关维生素D缺乏动物模型其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实验数据,但已有动物研究[7]发现肥胖Wister鼠(经典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补充维生素D 可降低血糖浓度,并增加胰岛素分泌,而这种分泌增加与血钙无关。人群方面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存在季节性变化,考虑其原因可能与冬季阳光照射减少、维生素D水平降低有关。一项亚洲的研究[8]表明,低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维生素D缺乏妇女有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的可能性,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血糖控制。目前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人群基础的观察性及干预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相关性,与口服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存在负性相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正性相关,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而补充维生素D制剂后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4]。

维生素D与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关系 人群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妊娠女性补充维生素D可使胰岛素水平降低,虽然血糖无明显改变[4],提示维生素D对糖代谢的作用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同种系胰岛移植后再发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复发及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相关。在动物试验中也发现,IFN 或环孢素A 联合维生素D类似物可显著降低移植后再发糖尿病的发生[9]。

维生素D对糖尿病作用的机制

抑制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多个全身炎性标志物的升高,如IL 1、IL 2、IL 6、IL 8、IL 12、T NF 、IFN 、IFN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等,并且这些炎症因子在糖尿病出现数年前即已存在,提示这些炎症因子是糖尿病的起因而非结果[3]。这些炎症因子通过诱导胰岛 细胞凋亡、抑制胰岛 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对糖代谢过程产生影响,1,25(O H)2D3则通过对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的抑制发挥抗炎作用[10]。首先,维生素D可抑制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生成IL 12,降低IFN 及TNF 等表达,减少炎性细胞及胰岛细胞NO的过度表达,减轻胰岛 细胞凋亡[11];其次,维生素D抑制单核细胞IL 1、IL 6、IL 8、TNF 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还可抑制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如IL 2、CRP、TNF 等,降低炎症反应;而且维生素D在抑制IL 2、IL 12、IFN 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同时,也可上调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如IL 10、IL 4等介质,抑制炎症的发生及发展[9]。遗憾的是,我们尚未发现有关维生素D缺乏人群和动物模型有关炎症的研究结果及补充维生素D改善糖代谢的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中关于改善炎症反应的结果。

调节机体免疫 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疾病早期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而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也存在胰岛B细胞的破坏,这些都与机体免疫有关。维生素D可使Th1/Th2细胞因子发生转换,升高IL 4、IL 10而降低IFN 、IL 2、IL 12[9],因而抑制细胞免疫,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对胰岛 细胞的破坏;抑制性T细胞又称调节性T细胞(Thr),可抑制T细胞对胰岛素相关抗原的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其表型为CD4+CD25+,而动物试验[12]中

81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月,38(1)

发现维生素D可升高CD4+CD25+细胞的水平,提示维生素D可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廖岚等[13]发现在VDR基因敲除鼠的淋巴结中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数量增加,提示VDR介导的1,25(O H)2D3通路在DCs的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可抑制单核细胞发展为成熟DC,并可使细胞表面CD40、CD80、CD86等协同刺激因子表达减少,抑制其抗原呈递作用,从而降低IL 12的合成及分泌,诱导免疫耐受[14]。Lee等[15]指出,维生素D VDR复合物可抑制MHC 的抗原呈递作用,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但目前临床研究中尚无大样本人群体内研究报道关于维生素D缺乏及补充维生素D与免疫/炎症介质的相互作用。

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 发现胰腺 细胞表面存在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提示维生素D对于 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影响。动物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大鼠否认胰岛素分泌减少,并且胰岛素分泌增加依赖于维生素D补充,而且VDR 缺乏小鼠血清胰岛素浓度降低[4]。但尚未发现体内低维生素D水平影响胰岛素合成及分泌的证据,临床研究发现保加利亚人群中女性T2DM患者的低维生素D血症发病率高,进行维生素D治疗后能改善胰岛素分泌及作用[3]。分析维生素D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1) 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4],钙离子是胰岛素胞吐及 细胞进行糖酵解的必需物质,维生素D通过非选择性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升高细胞内钙离子的水平,从而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16];

(2)维生素D作用于胰岛 细胞,增加前胰岛素的mRNA水平,并通过影响胰腺 细胞钙离子依赖性肽酶促进前胰岛素分裂,使前胰岛素转换为胰岛素[17],增加胰岛素的合成;(3)维生素D也可以通过促进 细胞生长,降低炎症因子及免疫反应从而抑制 细胞凋亡而增加胰岛素分泌;(4)维生素D缺乏导致继发性甲旁亢,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也影响胰岛素分泌[3]。维生素D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 细胞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分泌是否直接由维生素D通过其受体来影响,还是通过钙离子变化或PTH来影响,这仍是一项有待研究的问题。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目前尚无动物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但美国第3次国民健康营养调查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 IR)呈负相关[18],最近一项研究[19]提示在维生素D缺乏的胰岛素抵抗人群中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分析维生素D可通过以下机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1)维生素D与靶组织上的VDR结合,增加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胰岛素受体底物磷酸化,从而启动胰岛素信号转导;(2)已知体内炎症反应可加重胰岛素抵抗,维生素D则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降低炎症反应,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3)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低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相关[4](可能是维生素D在脂肪内沉积有关),推测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降低有关。有研究[15]发现维生素D可抑制前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从而减少脂肪沉积,降低胰岛素抵抗;(4)维生素D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也可能与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升高有关。有文章指出PTH的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相关,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导致细胞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有关[4]。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提示维生素D 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负性相关性,但这种作用是否为独立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VDR基因的多态性 VDR基因的4个重要变异位点分别为Fok l、Bsm l、Apa 及T aq 。一般用f、b、a、t表示存在这4种内切酶的多态位点,而用F、B、A、T表示缺乏这4种内切酶的多态位点。F 基因定位在VDR基因的5 端,与启动子区域相连,并且不与基因的3 端多态性不平衡连锁,因此被视为VDR基因的独立标志,Uitterlinden等[20]研究发现F变异比f等位基因略为活跃[3]。另有学者发现FF纯合子者较含f等位基因的其胰岛素敏感性升高[3]。Bsm l、Apa 及Taq 位点均位于VDR基因的3 端并且呈遗传性连锁。Matohashi等[21]发现B等位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并可能以急性方式起病;而国内徐家蓉等[22]发现b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呈明显正相关。Hitman等[3]发现A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胰岛素分泌及低维生素D血症的发生率升高有关,而在同一人群中发现TT与bb基因型与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相关性。Skrabic等[23]发现VDR基因BBAAtt单倍型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最强。VDR基因的变异可能是通过4种途径对血糖产生影响:钙离子代谢改变、脂肪细胞功能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3]。但目前仍不能排除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血糖的作用其实是由其他与之连锁的尚未发现的基因变异引起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DBP基因及其他基因的多态性 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可影响维生素D的作用及代谢。对于DBP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密码

82

许桂平,等.维生素D与糖尿病

子416及420的2个错义多态性。多项研究发现DBP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状态相关。国外对非糖尿病印第安人的研究[3]发现,DBP 的等位基因(Gc区域附近标志物)与口服糖耐量、空腹胰岛素及糖尿病相关,但其他对白种人的研究却未发现这种相关性,考虑可能与研究人群的遗传背景不同有关。国内任伟等[24]发现DBP基因的420位点变异与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其Lys等位基因较Thr等位基因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C肽水平下降。但有报道指出DBP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与其他紧密相连的基因有关[3]。

有报道指出1 羟化酶基因的变异及肠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的多态性也与糖尿病相关[3],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维生素D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25(OH)2D3对于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推测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等,而VDR及DBP等相关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也对这一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些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需进行大量的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以明确维生素D对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指明糖尿病的候选基因,同时需要更多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证明维生素D与各类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另外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发挥免疫调节和胰腺 细胞保护作用的剂量可能超出生理剂量若干倍,这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和骨矿化异常[8]。所以,我们还需着眼于研究将维生素D分子结构改变的类似物,从而使其钙磷代谢作用减少而更好地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并进行大样本干预性、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探索维生素D 用于预防及治疗糖尿病的最佳剂型、剂量及用法,为临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开创新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P ike JW.Vitam in D3rec eptors:structure a nd function in

tra nsc ription[J].Annu Rev Nur t,1991,11(3):189-216.

[2] D awson HB,Heaney RP,Holick MF,et a l.Estim ates

of optima l vitamin D status[J].Osteopor os Int,2005,

16(7):713-716.

[3] Palomer X,G onz lez Clemente JM,Blanc o Vaca F,et

a l.Role of vitamin 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2

diabetes mellitus[J].Dia tet es Obes Meta b,2008,10

(3):185-197.

[4] D anescu L G,Levy S,L evy J.Vitamin D and diabetes

m ellitus[J].Endocr,2009,35(1):11-17.[5] Hypponen E,Laara E,Reunanen A,et al.Intake of

vitamin D and risk of type1diabetes:a birthcohort

study[J].La n cet,2001,358(9292):1500-110503.

[6] Li X,Lia o L,Yan X,et al.P rotec tive effects of1 alpha

hydroxyvitam in D 3o n residual beta c ell func tion in

patie nts w ith adult o nset latent autoimm une dia bete s

(LAD A)[J].Diatetes Metab Res,2009,25(25):411-416.

[7] Santos RD,Vianna L M.Effect of cholecalciferol

supplementation on blood glucose in an experim ental

model of type2diabetes mellitu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nd Wistar ra ts[J].Clin Chim

Acta,2005,358(1-2):146-150.

[8] Tahrani AA,Ball A,Shepherd L,et a l.The prevalenc e

of vitamin D abnormalities in South Asians with t ype2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UK[J].In t J Clin Pr a ct,

2010,64(3):351-355.

[9] Gysemans C,Van Etten E,Overbergh L,et a l.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a betes rec urrence in non

obese diabetic m ice by mouse interferon beta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a logue of1alpha,25

dihydroxyvitamin D 3[J].Clin l Ex p Iim m un ol,

2002,128(2):213-220.

[10] 余静,高志红.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25 二羟维

生素D3与糖尿病的关系[J].医学综述,2008,14

(14):2192-2194.

[11] van Halteren AG,Tysma OM,Etten E,et a l.1alpha,

25 dihydroxyvitam in D 3or analogue treated dendritic

cells m odulate hum an autoreactive T cells via the

selec tive induction of apoptosis[J].J Au toim m un,

2004,23(3):233-239.

[12] Adorini L.Tolerogenic dendritic c ells induced by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enhance regulatory T cells

inhibiting a llograft rejec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J].Kidn ey Int,2004,65(5):1583.

[13] 廖岚,周智广.维生素D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J].国

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2):103-106.

[14] Adorini L,Penna G,G iarratana N,et al.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induced by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enhance regulatory T cells inhibiting allograft

rejec 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J].J Cel

Biochem,2003,88(22):227-233.

[15] Lee S,Lee DK,Choi E,et a l.Identification of a

functional vitamin D response element in the murine

Insig 2promoter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3T3 L1preadipocytes[J].Mor

En docr in ol,2005,19(2):399-408.

[16] Sergeev IN,Rhoten WB.1,25 Dihydroxyvitamin D3

evokes oscillations of intracollula r calcium in a

pancreatic B cell line[J].Endocr inol,1995,136(7):

2852-2861.

(下转第88页)

83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月,38(1)

[J].N at M ed,2005,11(1):50-55.

[22] Gonz lez G onz lez E,L pez Casas PP,Del M azo J.

Gene silencing by R NA i in mouse Serto li cells[J].

Rep r od Biol Endocr inol,2008,6:29.

[23] Shen J,Samul R,Silv a RL,et al.Suppression of

ocular N eov as cular izatio n w ith siRN A t arg et ing

VEG F r ecepto r1[J].Gene T her,2006,13(3):225

-234.

[24] Car do so A L,Sim es S,de Almeida L P,et al.siR NA

deliver y by a tr ansferr in asso ciated lipid based vector:

a no n v ir al st rateg y to mediate gene silencing[J].Gene

M ed,2007,9(3):170-183.

[25] M izuguchi H,Funako shi N,H osono T,et al.Rapid

constructio n of small int erfering RN A ex pr essing

edenov ir al v ecto rso n t he basis o f direct clo ning o f

short hairpin RN A co ding DN A s[J].H um Gene

T her,2007,18(1):74-80.

(收稿日期:2010-04-07;编辑:段佳)

(上接第83页)

[17] Chiu KC,Chu A,Go VLW,et al.H ypovitaminosis D i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 cell dysfunction

[J].A m J Clin N utr,2004,79(5):820-825.

[18] Pitt as A G,H arr is SS,St ark PC,et al.T he effects o f

calcium and v 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 n blo od

glucose and mar ker s o f inflammation in nondiabet ic

adults[J].D iabetes Car e,2007,30(4):980-986. [19] von H ur st PR,Sto nehouse W,Coad J.V itamin D

supplementat ion re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South

Asian w omen living in New Zealand w ho ar e insulin

resistant and v itamin D def icient a rando mised,

placebo co ntr olled tr ial[J].Br it J N utr,2010,103

(4):549-555.

[20] Uitterlinden AG,Fang Y,van M eurs JBJ,et al.Genetics

and biology of vitamin D r eceptor polymorphisms[J].

Gene,2004,338(2):143-156.[21] M oto hashi Y,Y amada S,Y anagaw a T,et al.Vitamin

D recept or g ene po ly mor phism affects o nset patt ern o f

type1diabetes[J].J Clin E ndoc M etab,2003,88(7):

3137-3140.

[22] 徐家蓉,鲁一兵,耿厚法,等.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

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

床康复,2007,11(30):5881-5883.

[23] Skr abic V,Zemunik T,Situm M,et al.V itamin D

recepto r poly mor 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ty pe1

diabetes in the Dalmatian population[J].D iabetes Res

Clin P r ac,2003,59(1):31-35.

[24] 任伟,张素华,吴静,等.2型糖尿病家系维生素D结

合球蛋白氨基酸变异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37(3):202-203.

(收稿日期:2010-03-15;编辑:段佳)

88

糖尿病患者慎用维生素C(精选.)

按照过去的传统观点,糖尿病患者宜服用维生素C作辅助治疗。原因是研究者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所含的维生素C经常处在较低的水平,为此认为要通过服用维生素C来提高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2004年研究人员又公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对2000名患有糖尿病的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天服用维生素C超过300毫克的妇女,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是那些不服用维生素C的妇女的两倍。由此可见,盲目补充维生素C是有害的。研究人员解释,人体内的抗氧化剂防御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当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同自由基相互作用时,它们变成了必须被其他抗氧化剂解毒的前氧化剂。而这个解毒过程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得非常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了结构的维生素C就会损害人体细胞。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以多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而不是直接补充维生素C药片。他们认为,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进行生化平衡,但是维生素药片可能缺少这样的平衡机制。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化验血糖、尿糖是常事,只有准确化验出血糖、尿糖含量,才能知道自己病情的变化,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服药治疗方案。但维生素C可以使血糖、尿糖化验出现假阴性。因为VC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假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尿糖是两个加号,头天吃9片(0.9克)VC,第二天再查尿糖,就可能是一个加号,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在静脉点滴VC,这时化验血糖、尿糖结果会更不准确。因为静脉给药,一般剂量比较大(一般是2-3克),药物又是直接进入血管,经肾脏排泄进入尿液。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糖、尿糖前2-3天绝对不能服维生素C,也不可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维生素d与糖尿病综述总结版

维生素D和糖尿病综述 胡倩倩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于糖尿病三个字已经耳熟能详,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患病率正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根据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约9 240万,此外,尚有1.482亿中国人属于糖尿病前期。该结果令人震惊,所以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治糖尿病显得尤为重要。 而维生素D是一组内分泌激素,其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还可作用于免疫、血液及内分泌系统。 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一,维生素D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对糖尿病的发病及血糖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二,维生素D受体在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也包括胰岛B细胞。因此,维生素D 可能在胰岛B细胞的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大量的观察性及干预性研究已逐步阐明维生素D与糖尿病之间的 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虽然仍有很多尚待证明或解决的问题,但这些研究为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带来了新的前景。由于2型糖尿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糖尿病,因此本文就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维生素D的概述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类固醇衍生物,其家族中以麦角钙化醇和胆钙化醇最为重要,两者的生理学功能基本相同。在人的皮下脂肪组织生理性含有7脱氢胆固醇,亦就是维生素D3原,经过阳光紫外线照射转变成胆钙化醇,后者再经肝肾组织内羟基化酶作用后才呈现活性维生素D3,其主要的传统作用为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D 的摄入 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有限,在某些脂肪含量高的鱼类及鱼油、肝及水生哺乳动物脂肪中,含量相对较高。维生素D 另一主要来源是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通过日照获取维生素D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户外活动时间、皮肤色泽深浅、体重,生活环境纬度高低、季节、云层厚度、空气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等。比如皮肤色泽深的成年人与肤色泽深的成年人相比,夏季全身皮肤暴露于紫外线皮若要产生相当量的维生素D ,则需5~10 倍日照时间。因此,要客观评价个体,在每一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任何时期,均可能出现维生素D 缺乏。在阳光充足的地区,膳食中维生素D的需要量相对较低,婴幼儿 10ug/d,成人5ug/d即可满足,维生素D可耐受量为20ug/d,维生素D 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孕妇可导致胎儿低出生体重,智力发育不良及骨硬化等,综上所述,维生素D 不仅对维持个体正常生长、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还可调节机体免疫, 对某些慢性疾病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导致机体的危害重重,因此,

服用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危险

能不全(P=0102)。②糖尿病控制情况:所有病人平均HgbA1c为(812±116)%,口服降糖药组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组[(810±116)%对(815±116)%,P=0101];口服降糖药组达到HgbA1c<7%者更多[37例(31%)对12例(10%),P=0101];两组合计只有49例(21%)病人HgbA1c<7%。③心血管危险因素:平均BMI为30±6,口服降糖药物组达到BMI<25者较胰岛素治疗组为多[19例(16%)对6例(5%),P=0101]。两组BMI为25~29或≥30的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平均LD L2C、H D L2C、TG、平均血压及高脂血症的控制均无显著性差异;有34例(14%)病人吸烟。④在治疗标准方面:只有116(52%)例病人LD L2C、32/ 147(22%)男性病人的H D L2C、14/80(18%)女性的H D L2C、177/232(76%)病人的TG达到最佳治疗要求,只有23/233(10%)病人达到控制血压<130/85mmHg,25(11%)糖尿病病人达到BMI<25。⑤其他变量:比较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包括降脂治疗、ACEI、β2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均无统计学差异,只有1例(014%)糖尿病病人的治疗达到治疗标准。 结论 根据目前治疗指南,进行了选择性心导管术的糖尿病病人其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未得到适当控制。 (殷晓艳,史文举摘 王 阳校) 206 服用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危险 [英]/Hypp nen E…∥Lancet122001,358 (9292)121500~15031 引起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破坏而发展成1型糖尿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实验研究中维生素D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给予动物维生素D可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能否减少1型糖尿病的危险。 方法 调查了12055名妇女于1966年妊娠、分娩的情况,和10821名存活婴幼儿1岁前补充维生素D剂量、次数,定期否,还是未补充。统计分析这些儿童1997年12月以前确诊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 结果 9124(8810%)名婴幼儿定期补给维生素D,1210(1117%)名不定期补给,32 (013%)名未补给,其中8582(94%)名按推荐剂量每天补给维生素D(2000I U),434名(5%)和71名(1%)分别大于或小于推荐剂量。1998年前诊断1型糖尿病81例,结果说明婴幼儿不论服用维生素D剂量多少都比不用维生素D 者1型糖尿病发病率要低,与不用维生素D者比较,定期补充维生素D者发病相对危险度(RR)为0112,不定期补充者则为0116。婴幼儿期使用推荐剂量者比低于这个剂量者发病危险减少80%。 讨论 研究结果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1岁前摄入维生素D不足及佝偻病相关。鉴于维生素D起着免疫抑制剂的作用,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维生素D可抑制这种免疫反应,其靶体是胰腺β细胞,婴幼儿有较充足维生素D可防止免疫系统损害,且以后很长时间起着作用。本研究地点芬兰是世界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地区,由于冬季日照时间很短,皮肤产生维生素D少,因此免疫系统易受损害,使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增加,可解释这种趋势,近10余年芬兰1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可能与婴幼儿依从性和补充维生素D剂量的改变有关。 (迟丽萍摘 刘蕴衡校) 207 特应性皮炎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英]/Olesen AB…∥Lancet122001,357121749~17521 约有2/3的特应性皮炎患儿有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阳性,这属于一种Th2型免疫反应,在T淋巴细胞受变应原刺激后可引致干扰素γ生成降低而白介素4的生成增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 DDM)则属于Th1型免疫反应。作者探讨两种疾病在人群发病上是否有相互阻抑关系。 方法 选择在Danish登记处注册的儿童,设计病例对照试验。病例组为920例1999年2 ? 6 6 3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8月第29卷第8 期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完整版)糖尿病人最不可缺的4种维生素

糖尿病人都知道,平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补充点维生素对控制病情有益。但是,到底哪些维生素对糖尿病人好呢?平时该如何针对性补充?一般来说,糖尿病人要特别留意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E的摄入。 1. 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β-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相当于2个分子的维生素A,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粘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有补肝明目的作用,有糖尿病眼病风险的糖友要适当补充。 2.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够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有害人体的生化物),预防糖尿病合并神经和血管病变。维生素又是抗氧化剂,美国、瑞士和德国等医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C、E及a-硫辛酸等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防治糖尿并发症。平时可多选草莓、柑橘、苹果、绿叶蔬菜、菠菜等。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降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缓解微量蛋白尿及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mg,糖尿病患者可补充100~500mg。 3.维生素E 芬兰和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有协同作用,正常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4mg,而糖尿病患者每天可补充维生素E100~200mg,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B族维生素 研究表明,维生素B7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防止该疾病造成的神经损伤。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是糖代谢的辅酶主要成分,也可辅助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患者也应该适当补充。

维他命D和糖尿病的关系

维他命D和糖尿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6-01-19T15:18:38.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海利 1刘霞2 [导读] 陕西神木神东总医院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维生素D能广泛的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基本生理功能已经被国际研究学者所认可 1陕西神木神东总医院;2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北方医院摘要:目前,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维生素D能广泛的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基本生理功能已经被国际研究学者所认可。两种免疫,即自适应和天生的,是由1,25(OH)2D3所调节的。而维生素D的性质表明,它可以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预防1型糖尿病(T1DM)。假设,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可能影响免疫调节的模式和后续进展T1DM的遗传易感个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T1DM的关系模式中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D/类似物对感染人群的免疫规定。在2型糖尿病(T2DM),维生素D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灵敏度。2型糖尿病和维生素D之间成反比关系,从横断面性和前瞻性对其关系进行研究,但是还缺乏确凿的证据。大量精心设计的、可控制的、随机介入的研究,来发现维生素D和钙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的潜在预防作用。关键词:糖尿病,β-细胞,维生素D,胰岛素 1 维生素D的合成 维生素D一直被称为抗佝偻病素或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植物和蔬菜。维生素D3是由皮肤通过固醇类的合成法从7-dehydrocholetserol(7-DHC)合成而来的,当7-DHC暴露在阳光的紫外线B型射线(UV-Brays290–310纳米)(图1)中的时候,2,3维生素D3就会形成。黑色素,皮肤色素沉着,服装和防晒霜等会限制维生素D3的制造。UV-B rays辐射强度因纬度而异。因此,离迟到越远的地方,可以用于合成维生素D3的UV-B rays就越少。5维生素D需要羟化两次成为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必须先转换为25 hydroxyvitamin D3(25OHD3),进一步为1,25(OH)2 vitamin D3。 2 维他命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1 机制 2型糖尿病的主要缺陷是: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炎症。主要原因是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制造足够的胰岛素可以缓解或治愈2型糖尿病。2.2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分泌 维生素D在许多方面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功能。 (1)直接行动:1-α-OHase酶在胰腺β-细胞内激活维生素。维生素D能增强胰岛素分泌并且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效应从而提高β-细胞的存活率。而这种抗细胞凋亡作用是通过维生素D下调Fas-related通路(Fas/Fas-L)来达到的。4,5 (2)间接的行动:胰岛素的分泌是一个钙-依赖的过程,同时也受到通过RR作用穿过细胞膜的钙离子流的影响。维生素D调节钙结合蛋白,这是一种在β-细胞中发现的用于和钙离子结合的蛋白。它作为一个去极化-激活的调节器来调节细胞内钙的含量,以此来释放胰岛素。因此,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这一蛋白的活性来间接调整胰岛素的含量。 另一个合理的机制可能是,低维生素D状态诱发二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PHT)。提高的甲状旁腺素(PHT)在β-细胞中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并且能通过调节钙的含量使得目标细胞昌盛胰岛素抵抗作用。SPHT可能实际的引起细胞内钙离子矛盾性的增加,但是同时却又破坏葡萄糖诱导胰岛素分泌所需要的钙信号通路,这就是所谓的“钙悖论”。6 2.3 维生素D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在胰岛素敏感组织,如骨骼肌和脂肪组织,钙对胰岛素介导细胞内的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个狭窄的胞内钙则利于优化调节功能。维生素D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刺激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和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δ(PPAR-δ)来实现的。PPAR-δ涉及在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的间接的影响是对通过RR作用穿过细胞膜的钙通量的调节。胰岛素靶组织中细胞内钙的变化可能导致外围胰岛素抵抗,这一抵抗是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活动的信号转导受损来实现的。维生素D可以灭活细胞核因子-κB (NF-κb)和效果细胞因子来促进β-细胞生存。维生素D也可以通过血管-紧张素肽系统(RAAS)间接影响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II能抑制血管和骨骼肌组织中的胰岛素的作用,从而引起葡萄糖摄取的破坏。维生素D抑制凝乳酶形成和当地胰腺的RAAS。因此维生素D可能是一个负面的内源性的RAAS调节器。7 2.4 维生素D和系统性炎症 根据当前的理解,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炎症是假定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也会影响β-细胞的功能。维生素D被认为调整细胞因子的表达活性和保护β-细胞对抗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其中一个效果就是抑制细胞仪自由岛的Fas的表达。其他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效应包括封锁树突细胞的分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加强监管T-淋巴细胞、发展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些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会提供额外的防护用以对抗炎症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以及加强β-细胞的功能。结论 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β-细胞的功能正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胰岛素的生产和分泌,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都有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和维生素D的反比关系是由横断面实验和前瞻性研究所证明的。这些实验也指明了缺乏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主要是由于事实上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被研究设计所限制。因此,大量精心设计的,可控制的和随机的介入的对于维生素D和钙在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关于2型糖尿病中维生素D与葡萄糖代谢的关系也亟待被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敬红,邓华聪.医学信息,2014(13) [2]杨小清,郑少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3)

如何理解B族维生素对糖尿病人的作用

如何理解B族维生素对糖尿病人的作用 2012-12-26 11:17:26 1、能量代谢VB主导 我们生命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主要由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素提供。B族维生 素以辅酶的身份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是“能量释放的助燃剂”。简单地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辆汽车,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就像汽油,而B族维生素则是火花塞。没有汽油,汽车就无法开动;但如果没有火花塞打火,再多的汽油也都没有用。人体一旦缺乏B族维 生素,运转起来,就会力不从心,具体表现为易疲乏、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等不适。而糖尿病 就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补充B族维生素则可调理糖尿病人的能量代谢问题,所 以说每个糖尿病人都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 2、B族维生素的特性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大部分很难长时间贮藏于体内,会随着尿液和汗液而排出体外,对糖 尿病人来讲由于喝水多、排尿多,每天更应该有足够的补充。 B族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当其中一种维生素B缺乏时,其他维生素B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而单独摄取某一种维生素B的时候,其他维生素B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健康,我 们每日的维生素B族摄入不仅要做到“足”,还要做到“全”。事实上有许多糖尿病人长时间服用非处方药维生素B1、B6或B12等,一是此类非处方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二是此类非处方药大 多是单一的补充某一种或某几种B族维生素,所以对糖尿病人来讲最好的补充维生素B族的来 源是酵母B。 B族维生素平均散布在各个器官组织内。一般来说,各器官组织对其他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并 不相同,但是对B族维生素的需求却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将一只营养良好的动物宰杀之后进行 研究,会发现B族维生素平均散布在各个器官组织内。正因为所有细胞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 完全相同,当发生缺乏时,整体健康都将受到影响。所以,缺乏B族维生素时,整个身体都会 出现症状。 3、维生素B族对糖尿病人好处多 改善血糖控制研究显示,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具有增强胰岛素效力的作用,即 使体内烟酸含量正常,额外补充一些也有助于血糖控制。另外,研究发现,一个正常人缺乏维 生素B6时会出现血糖升高,补充维生素B6后血糖恢复正常。因此,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 素B6将有助于控制血糖。 保护血管最近研究发现,维生素B1缺乏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多种血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大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血管、心脏、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剂,许多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显示维生素D具有保护胰岛B 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免疫调节作用。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加速2型糖尿病的进展及心血管、微血管、炎症/感染等并发症的进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饮食控制严格、外源性维生素D摄入减少和1α-羟化酶的缺乏,加重活性维生素D3缺乏。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延缓2型糖尿病进展的脚步。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2型糖尿病;1,25-二羟维生素D;胰岛素抵抗 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了其传统的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阐述。 1维生素D概述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有两种形式:VD2(麦角骨化醇)和VD3(胆骨化醇)。VD3主要在紫外线照射下从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也可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鱼、奶等。植物性食物所含的VD有限,只有酵母及某些菌类含有的麦角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可形成VD2,VD2可在体内发挥与VD3相似的作用。皮肤合成的VD3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而运输到肝脏,而吸收的VD通过与乳糜微粒和脂蛋白结合转运到肝脏。在肝脏通过羟基化形成25羟维生素D (25[OH]D),再经肾脏羟化酶作用生成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与靶组织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1]。近年来发现,许多其他组织细胞,如免疫细胞、胰腺细胞、乳腺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也可将25[OH]D转变成1,25-[OH]2D。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剂,通过示踪剂标记的维生素D检测发现其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及机体免疫调节过程。 25[OH]D和1,25-[OH]2D是主要用于评价体内维生素D状态的代谢物,最主要的循环中代谢物是25[OH]D,而活性代谢物是1,25-[OH]2D。1,25-[OH]2D 通过与VDR结合而发挥效应。血循环中25[OH]D的浓度是1,25-[OH]2D的1000倍,但是25[OH]D与VDR亲和力仅为1,25-[OH]2D的1/100,25[OH]D的半衰期可达25d,而1,25-[OH]2D仅为7h,可见25[OH]D的浓度更稳定。 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影响着30%~50%的人。多数临床医生同意将血清25[OH]D50~80 nmol/L[2]。 2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和维生素D

糖尿病和维生素D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4类。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2型糖尿病,其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1]。而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其他还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终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等,增加死亡率和(或)致残率。预计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增涨至5.29亿(来源于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届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将会是全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因此,对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探索需不断进行。 维生素D是一种开环甾类化合物,脊椎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不能被人体吸收)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D2和D3都无生物活性,需经2次羟基化后才会有生物活性。第一次羟基化是经肝脏中的25-羟化酶(有线粒体的CYP27A1,微粒体的CYP2R1,CYP3A4及CYPJ3亚型)作用转化为25-羟骨化醇[25(OH)D],第二次羟基化是25(OH)D在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中的1-α羟化酶(CYP27B1)作用下转变成具有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骨化醇[1,25(OH)2D],即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需与特异性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相结合才能在血液中进行转运。活性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均由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VDR属于类固醇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体内组织和细胞中[3]。 自从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啮齿类动物维生素D缺乏可抑制胰岛素分泌,人们就开始不断探索维生素D和糖尿病的关系。维生素D一度被认为可能是一种用于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新药[3]。此后的发现,即VDR和DBP存在于胰腺组织(特别是存在于胰岛β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中,更坚定了上述猜想。 1型糖尿病(T1DM)和维生素D T1DM是儿童第二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维生素D和T1DM的遗传易感性1型糖尿病可能和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1亚带-3亚帶(12q13.1-q13.3)上的CYP27B1基因多态性有关。CYP27B1基因多态性可能会使1-α羟化酶的表达减少,使得25(OH)D转化成1,25(OH)2D减少,最终可能导致T1DM发病率上升[4-5]。有研究表明,VDR 的等位基因变异是决定VDR表达多少的重要因素,并且也会影响VDR介导的免疫调节功能[6]。流行病学研究发现,VDR的BsmⅠ和ApaⅠ位点的基因多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