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陇海铁路修通至宝鸡,便利了与外界的交通往来,也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沦陷区企业和难民内迁宝鸡奠定基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宝鸡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工商业繁荣的同时,传统的封闭社会也逐渐开放。电力作为照明应用于市民日常生活,河南人大量涌入宝鸡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并导致河南话成为官方交流语言,妇女也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而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西医医院大量出现扩大了就医范围。

关键词:抗战时期;陇海铁路;宝鸡;生活习俗;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36-03

宝鸡位于陕西西部,是关中进入西南、西北的咽喉,是一座典型的“因路而起”的交通枢纽型城市。但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因交通闭塞、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宝鸡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抗战爆发后,沦陷区工厂、学校和难民沿陇海铁路进入宝鸡,促进了宝鸡工商业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迅速,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城市气息逐渐浓厚,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交融产生了新的地域文化。因此,考察抗战时期宝鸡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对于认识宝鸡当地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宝鸡的夜空因电灯而亮了起来

电力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加快了生活节奏。电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不仅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生活其间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夜间,室内多用蜡烛照明,街道基本没有照明设施,因此天黑后人们很少外出活动,限制了人们夜晚的活动空间。陇海铁路于1937年3月修通至宝鸡后,与西安经济来往密切加深,东部物资通过铁路运输运抵宝鸡比原来通过传统运输方式方便,货物种类也开始多样起来,其中用于照明的煤油开始应用于富商大户和公共场所的夜间生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陇海铁路通到宝鸡后,洋油(主要指煤油)渐多,商贾、大户、教堂、学校、戏场均用以点灯照明。”[1]1068然而煤油的照明效果比蜡烛好不了多少,还不是现代生活方式。

此时的陕西,只有省城西安有电力供应。1935年,西京电厂创建,次年1月10日正式发电。1938年,西京电厂在宝鸡建立分厂,不久宝鸡开始“放光”。但该厂仅有一台75匹马力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数量有限,仅能供应宝鸡城区中山大街和火车站一带几家机关和少数几盏路灯用电。而且所供应的电力也很微弱,“电灯光无异星光萤火”[2]38。虽然供电区域有限,电力供应也不正常,但毕竟给漆黑的宝鸡夜空带来了现代城市的光亮,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地震动。1939年夏,当申新四厂用75匹马力蒸汽机发电的那个晚上,电机开动时,斗鸡台火车站顿时变得雪亮,“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车站窗户外趴满了好奇的赤膊壮汉。”

[2]39。看惯了微弱蜡烛光和煤油灯的村民们顿时觉得耀眼的灯光让夜晚不再漆黑、害怕,更有甚者睁不开眼睛。但由于供电能力有限,此时宝鸡普通市民尚无法把电灯接通到家里。

1941年,1月5日,申新3 000千瓦发电机开始运转,除了供应申新面粉厂用电外,从1941年秋开始向宝鸡城内供给照明用电。除城区的火车站、中山大街夜晚被路灯照亮外,宝鸡申新纺织厂所在的斗鸡台地区夜晚灯火通明,车间里的纺织机昼夜轰鸣,街道上的路灯也方便了下夜班的纺织工人。申新公司发电机和西京电厂宝鸡分厂可供市区600盏电灯照明,每晚供应约6―8小时[1]695。电灯照明效果远非蜡烛、煤油灯可比,见识了现代文明的神奇之后,宝鸡城区各机关单位和普通市民纷纷要求接电进户。但由于供应能力有限,申新四厂面对宝鸡人对用电的渴望也无能为力,不得不向社会解释说明实际困难,同时采取节电措施。

“规定对各户据电表按月计价收费,如1943年申新厂方制定了本厂员工住宅区用电管理办法,

每户每月限用8―20度,在限度内按市价6―8折优待,超过限度按规定价目加收50%;电炉及超过40支的灯泡均不得使用”[2]42。申新厂方采取限电措施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当时电力

供应能力不足。但该项措施仅仅针对申新本厂职工,而且对标准内用电额度采取折扣,而对超出部分采取加收五成的措施来看,显然含有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的含义。抗战时期的宝鸡申新纺织厂采取的限电措施,对过度开采资源、甚至滥用资源的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二、通用语言因外来人口涌入而改变

抗战爆发后,沦陷区难民沿着陇海铁路大量涌入陕西,其中以河南难民居多。“抗日战争期间,中原受日寇蹂躏,许多同胞西逃避难,宝鸡地区成为河南难民的重要避难地。”[3]251到宝鸡的河南人一部分是因为河南沦陷来宝鸡,另外还有大量河南人是因为灾荒来宝鸡逃难。1938年,为阻滞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下令炸开河南花园口黄河大堤,中原大地顿成一片泽国,成千上万河南人被迫离乡背井。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严重旱灾,又有大量灾民外出逃难。陕西紧邻河南,又有陇海铁路这一便利的交通条件,于是河南灾民沿着陇海铁路一路西逃,经潼关进入陕西,在铁路沿线搭棚居住下来。由于宝鸡是当时陇海铁路的西部终点,因而也就成为河南灾民、难民逃荒、逃难的最后落脚之地。大量河南难民、灾民涌入宝鸡,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甚至外来人口超过了当地人口。据统计,1937年宝鸡城区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946年统计,宝鸡城区共有人口91 872,其中本籍人口为46 344,外籍或流动人口为45 228。这些迁入人口或流动人口,绝大多数系抗日战争期间来宝鸡,8年间其数量接近当地人口,尤其在城区,大大超过了本籍人口的数量[1]300,303。外来人口超过当地人口在县城交通便利的城镇表现得更为明显。县城镇有人口11 448,其中本籍人口3 341,而外籍人口为5 389,流动人口2 718,其中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数量占到了该镇总人数的70.82%,远远超过了当地人口的数量,从那时候起“宝鸡开始被称为‘小河南’”

[4]。由于河南人在宝鸡城区数量占优势,为了交流方便,当地人开始学习河南话,从此河南话成为宝鸡市民交流的主要语言,直到现在宝鸡城区无论陕西籍贯还是河南籍贯的居民都用河南话作为通用的交流语言。作为河南传统剧种的豫剧也被带到宝鸡,使豫剧与秦腔一并成为宝鸡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主要娱乐项目。包括申新纺织厂在内的工厂中,河南人占据了80%以上。为了防止春节放假期间工人回家过年而影响节后正常生产,也为了活跃节日气氛,厂方曾邀请剧团演豫剧3天。甚至在1944年,申新厂邀请当时已有“豫剧泰斗”之称的常香玉进厂演出豫剧,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3]385。由此可以看出豫剧在宝鸡受欢迎的程度,也开始改变了宝鸡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现在,每年夏天的傍晚,总能听到河边或者公园里豫剧与秦腔交相呼应。

三、陕西女性因工业兴盛而走进工厂

抗战全面爆发以前,宝鸡由于交通蔽塞,现代工业微弱,仅有建于1937年1月的用于修理铁路机车的长安机械厂宝鸡分厂这一根独苗。随着以宝鸡为中心的省内公路逐渐修通,尤其是陇海铁路渐次西展,宝鸡工商业逐渐繁盛。“本期西汉路开工,陇海路亦正在积极测量,宝市因此新添商号二十家,市面繁荣之进程甚速”[5]抗战爆发后,沦陷区企业为了不被敌人占领纷纷内迁西南、西北大后方,宝鸡因有陇海的便利条件,加上是小麦和棉花的优质产区,因而成为棉纺织厂和面粉厂内迁的理想之地。“及至抗战开始,后方生产事业蓬勃发展,该县城郊各区,工厂之设立,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新兴工业区域。”[6]原来现代工业蛮荒之地的宝鸡骤然之间发展成为工厂林立的“秦宝工业区”,成为陕西仅次于省会西安的第二大工业中心,也为现代宝鸡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宝鸡建立,需要大量熟练劳动力,尤其是在宝鸡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纺织行业需要大量女工。但宝鸡素无现代工业,不仅工人缺乏,而且西北内陆风气未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女子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家相夫教子、料理家务,尚无出门做工挣钱的习惯,西北妇女“只可坐守家庭,闭门闲居而已,对于生产途径毫不过问”[7]。因此女工难觅成为迁厂之处申新纺织厂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此时,不要说熟练女工难以招录,即

使退而求其次招收生手女工也应聘者寥寥。为了解决女工招聘难的问题,申新纺织厂试图通过邀请当地女子进工厂参观的方式改变她们对做工挣钱的看法,但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她们一见机器,一见转动的轮子就吓得逃出了车间,有的竟晕过去了。”[8]375在宝鸡无法招收女工进厂做工,申新纺织厂只好到西安、咸阳、渭南、汉中,甚至远赴郑州、重庆等地找工。但陕西当地女子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很难走进工厂去做工。“1940年1月,3名职员前往西安招收女工,仍然没有招到,他们分头前往渭南和咸阳招收。在渭南各地,报名者尚有,到时候却不在。在咸阳,报名的有20余人,而实到的寥寥无几。”[2]128直到1940年3月,申新纺织厂在宝鸡当地招收到第一名女工。该女子是一名已婚女子,在工厂仅仅上班一周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她的男人听说她在工厂里竟然洗澡,打了她一顿,不准她再进工厂了。”[8]375抗战爆发以后,由于河南人大量来宝鸡逃难,逐渐成为宝鸡各工厂工人的主要来源,申新工人也主要靠河南省源源不断的难民来补充,据当时在申新纺织厂做工的河南人李东华回忆,“他到宝鸡没多久,就赶上荣氏家族的申新纺织厂招人,他和很多老乡一起进厂上班,80%的工人是河南逃荒过去的灾民。”[4]河南女子本来也没有走出家门做工挣钱的习惯,但流落他乡的河南女子为了谋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习惯,走进工厂当纺织女工。受河南女工的影响,尤其是看到做工并没有生命危险而且还能补贴家用,陕西当地女子开始改变传统观念进入工厂谋生。“河南省沦陷后交通阻绝,河南难民无法逃至西北,申新劳动力的来源不能不转向陕西当地。”1940年,“5月间,申新又派人赴汉中招收,至6月中旬,招工人员返回,带回新招女工25人,算是成绩最显著的一次,曾作为一件大事被文书室记录在《内迁大事记》上。”[2]139,128陕西当地女子进入工厂做工也不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女子不再局限于在家做饭、带孩子、操持家务,开始走进工厂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分子。

四、新式西医诊疗方法的普遍应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企业一起迁入的还有沦陷区的西医医院。加之人口骤然由六七千人增加到了近十万人,为满足市民医疗卫生需求,宝鸡城区西医诊所和医院数量快速增加,西医疗效也准渐被市民认可。“抗战爆发后,宝鸡迁办及新建后方医院、企业医院、私立医院(诊所)70所,把西医普及到县城或人口聚居的乡镇。”[1]1989规模与疗效在当地较有影响的医院有宝鸡工合医院和宝鸡实验卫生院。

西北工合医院位于宝鸡东南,有内、外、妇、儿、眼五个科室,30名医护人员和10张病床,可以开展下腹部手术。抗战期间,药品匮乏,尤其是盘尼西林更是贵重堪比黄金。由于工合医院可以从国际工业合作协会及其他外国友人那里得到援助,故而该院较其他医院医药齐全,治疗效果更佳。这些医院不仅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针对当地流行的传染病能对症下药,疗效显著。抗战期间,大批河南等沦陷区难民、灾民迁移到宝鸡,在陇海铁路沿线搭着简易的窝棚居住,居住聚集容易发生传染病,尤其以黑热病为多发病。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宝鸡实验卫生院报告,全年该院治疗传染病、结核病、寄生虫病等病人共1 197人次。其中“传染病之回归热、黑热病患者多属豫省难民。”[1]2020值得一提的是,宝鸡实验卫生院还针对贫困患者开展免费诊疗,于每周二专门开辟免费治疗日,在宝鸡社会享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除了这些公立、私立医院外,宝鸡规模较大的工厂都有自己的医院,如申新纺织厂在开工不久就筹建医务处,到1939年11月,第一位厂医潘艾初在女工宿舍两个房间设立病房。1944年筹建申新医院(也称“疗养院”),1945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有9间职员病房,女工病房和男工病房及隔离室,另有挂号、配药和待诊室、手术室、外科治疗室、休息室,还有浴室2间。到1947年的时候,已经拥有病床百张,其中男工用80张,女工用20张,每天可以接待病人280人到300人[2]350。难能可贵的是,申新医院自开办以来坚持为职工免费医疗,且住院病人由厂方供应牛奶,膳食由小厨房按照医嘱派人送到病房。

宝鸡申新纺织厂有工人3 000多人,其中女工有1 000多人,宝鸡城区医院和诊所还普

遍开展新式方法接生和进行产前产后检查。如“宝鸡实验卫生院、宝鸡工合医院等还建立妇产(妇婴)科室,开展准产接生、孕妇检查、产后访视等业务。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累计接生623起前产后检查2 534人次,家庭访视2 490人次。”为了普及新式接生方法,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还开展了接生员训练班,培养新式接生员。“民国三十二年(1943)、民国三十四年(1945)、民国三十五年(1946)宝鸡县曾3次训练接生员331人,分布全县推广新发接生。”[1]2003能够连续数年举办培训班累计培养300多名接生员,可见宝鸡各医院已经普遍采纳了新式接生方法,对于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宝鸡居民在语言、职业习惯、医疗选择等日常生活方式上发生了一些显著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变化的发生,与外来因素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与抗日战争的爆发、陇海铁路修抵宝鸡、河南难民涌入宝鸡等因素息息相关。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 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 一.概述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2016中国城市GDP排名变化 1978年 排名城市 GDP值(亿) 1 上海 272.81 2 北京 108.8 3 天津 82.65 4 重庆 67.32 5 长春 51.2 6 哈尔滨 45.7 7 沈阳 44 8 广州 43.09 9 大连 42 10 武汉 39.91 11 青岛 38.63 12 成都 35.94 13 南京 34.83 14 鞍山 32 15 苏州 31.95 16 石家庄 29.9 17 南通 29.38 18 唐山 29.11 19 杭州 28.4 20 烟台 25.78 1979年 1香港1117亿 2上海286亿 3北京120亿 4天津93亿 5重庆80.98亿 6广州48亿 7武汉46.20亿 8成都41.3亿 9南京38.64亿 10杭州33.5亿 11宁波24.15亿 12济南26.5亿 13长沙21.3亿 14深圳1.9亿 1980年

1香港1422亿 2上海311亿 3北京139亿 4天津103.5亿 5重庆90.68亿 6广州57亿 7武汉53.44 8青岛48.65 9成都46.29 10南京42亿 11杭州40.65亿 12宁波29.53 13济南28.8 14长沙23.1 15深圳2.7亿 这是1980年的,某些城市比如沈阳数据遗失,根本找不到了. 1981年 1香港1712 亿 2上海324 3北京139.15 4天津108 5重庆97.2 6广州63 7武汉56.29 8成都49 9杭州46.8 10南京43.1 11宁波32 12济南31.5 13长沙25.7 14深圳4.95 这一年香港突飞猛进,北京原地踏步,其他城市座次基本不变,另外沈阳大连等城市数据遗失,无法查找。 1983年 1香港2134亿 2上海352 3北京183.1 4天津123.4 5重庆120 6广州79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宝鸡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前瞻性、高水平引领城市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宝鸡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凡在宝鸡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执行陕西省住建厅《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 第四条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低限值要求的零散用地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小于5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场、社区管理用房、公厕、垃圾收集和中转、配电所、雨水泵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 第五条依法批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用地规划条件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暂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用地规划条件按照《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节建筑间距管理 第六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日照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旧城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热点板块分析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热点板块分析 目前,西安楼市热点板块主要集中在:大明宫板块、未央新城板块、大学城板块、浐河沿线板块、曲江池板块和太白南路板块这六大区域。 一、大明宫板块 “南有曲江,北有大明宫”为时不远 1、板块描述 大明宫板块是西安楼市新崛起的房地产开发板块,范围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所覆盖的包括未央大道、太华路、自强东路、自强西路在内的路段。 在城市设计上,大明宫板块形成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核心,以唐城林带和遗址绿带为框架,集历史景观、生态绿化为一体,兼具文物展示、观光、教育、体验、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在交通网路建设上,将依托未央路、太华路、自强路等主干道,北二环和含元路等城市快速路形成的路网骨架,构成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区域道路体系。 2、楼市概况 目前,大明宫板块的房地产开发正处于建设初期,楼盘规模多在百亩以上,因大明宫遗址改造和地铁二号线受到关注,并因华远地产、中建地产的介入而具有了名企品牌效应。2009年,该板块楼盘随楼市好转及区域价值凸显而拉高售价,从去年年初的3500-4500元/平方米涨至目前的5000-7000多元/平方米,如华远君城四期认筹均价为7000元/平方米、宫园壹号为8000元/平方米。随着今年10月大明宫遗址公园首期的开放,该板块的价值将继续攀升。 3、资源优势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也给周围的辐射区域创造了更好的文化氛围。这为大明宫区域的地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机遇,营造出了个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环境。借助遗址公园得天独厚的资源秉赋,与遗址保护相关的产业将在这里勃兴,其产业链条也会在公园内外获得市场的尊重而得以延伸。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计划(2002-2010年) 一、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进行了系统编制,其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是: 1、将《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精神具体落实到实处。 2、根据宝鸡市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对2002—2010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具体规划,同时制定出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1、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状况 我市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程度比较高,已全部完成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及1:20万航磁测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覆盖全市应测面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可测面积的25.72%,1:5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完成可测面积的20.47%,同时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市的地质构造格架和主要矿产种类在全市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秦岭褶皱系)。全市共发现金属矿产12种,共发现金属矿产地63处,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10种(占已发现金属矿产种数的83.33%),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地有45处(占已发现金属矿产地总数的71.43%)。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31处。 已勘查金属矿产中金、铅锌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勘查深度为100—300米,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但总体可达普查程度以上。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 黑色金属矿产:铁308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铜14万吨,铅81万吨,锌277万吨,锑732吨,伴生汞755吨。 贵金属矿产:金87吨,伴生银295吨。 稀散元素矿产:伴生镉2885吨,伴生镓39吨。 3、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非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遍及全区,但在关中川原区(华北地台)相对比较集中。全市共发现非金属矿产30种(含亚种),共发现非金属矿产地119处,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18种(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种数的60%),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地有43处(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地总数的36.13%),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14处,小型矿床18处。已勘查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钠长石、透辉石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详查程度以上,其它非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很低,大部分在普查程度以下。探明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为: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红柱石29万吨,冶金用白云岩854万吨,冶金用脉石英751万吨,冶金用大理岩20万吨,电石用灰岩43702万吨,制碱用灰岩40670万吨等。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磷47008万吨,硫铁矿(硫)280万吨,蛇纹岩800万吨等。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381万吨,水泥用灰岩133619万吨,水泥配料用粘土3351万吨,玻璃用石英岩466万吨,钠长石556万吨,透辉石2898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247万立方米,饰面用大理岩1749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239万立方米等。 4、能源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我市能源矿产主要为煤和地热两类。 (1)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带:一是陇县戚家坡—麟游北马坊的早、中侏罗世内陆盆地型低硫环保煤带;二是凤县倒回沟—太白县大院子的中石炭世山间盆地型优质无烟煤带;三是凤县马厂—扈家窑的早、

宝鸡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宝鸡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一、宝鸡宏观经济分析及房地产市场整体概况 二、区域楼市研究

三、市场总结及项目建议 第一部分宝鸡宏观经济分析及房地产市场整体概况 1.宝鸡作为西部老工业基地,地区生产总值自2009年以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GDP增速始终稳定在13%以上,为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根据GDP增速与房地产发展情况,宝鸡房地产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

2.宝鸡201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09元,较上年增长10.6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陕西省属于较高水平,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为进一步置业提供了可能,但宝鸡农民纯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了随着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口红利购买力; 806.54 976.09 1175.75 1409.87 1545.91 15% 14.40%14.50%15.10%13% 12% 12%13%13%14%14%15%15%16%0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09-2013年宝鸡市GDP 增长情况 GDP(亿) 增速

3.宝鸡市近四年住宅年去化量维持在205万㎡,结合市场调查整个市场库存量400万㎡左右库存来看,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现象,楼市竞争压力大;

0.9万人,考虑宝鸡为人口净流出区域,扣除宝鸡每年人口净 流出量0.47万人,宝鸡实际增加人口仅为0.43万人,按2013 年宝鸡城镇人口人均住房31㎡计算,人口增加对房地产需求 面积仅为13.3万㎡;房地产需求主要靠城镇化来实现,宝鸡每 年城镇化提高1.5%左右,入市人口达到5.6万人,住房面积需 求180万㎡;两者合计193.3万㎡左右(2010-2013年年均住宅 销售面积205万㎡),市场将延续目前平稳增长态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显示,宝鸡在流动人口总量中,流入人口34.13万人,其中来自省内29.88万人,来自省外4.25万人;流出人口为38.86万人,其中户籍在本市流向省外14.53万人,在省内24.33万人。由此可见,宝鸡市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4.73万人,宝鸡市人口迁移流动呈现流出型,年均净流出0.47万人; 资料显示:十年来,宝鸡市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同步,人口从乡村到城镇、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三个区人口增加,平原和山区县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外出打工者较多,净流出人口增加。从地域分布看,渭滨、金台、陈仓三个区常住人口占38.69%,同2000年相比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成为宝鸡市吸纳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四个平原县常住人口占44.63%,同2000年相比比

宝鸡概况

宝鸡概况 宝鸡,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25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 宝鸡地形复杂,山原雄峻,宝鸡境内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宝鸡市境内最大河流。滔滔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成为宝鸡一大景观。 宝鸡现有机械、电子、电力、钢铁、化肥、化工、炼焦、食品、建材、纺织、造纸等工业为我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宝成、陇海、宝中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通往祖国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 宝鸡位于陕西省八百里平川的西端,也位于黄河支流渭河平原的西端,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西北地区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东距西

安179公里,与咸阳、汉中、甘肃、天水、平凉等地、市接壤。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是中国西北著名的工业重镇、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宝鸡辖十县两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368万,其中市区人口61万。宝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10毫米。 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的中心位置,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宝鸡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新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枢纽城市。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内容简介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本轮规划在充分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凤翔县城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镇发展条件、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做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对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对凤翔县城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规划成果共提交基础资料汇编一本、说明书一本、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一本、图册一套(文本、图纸)。规划图纸内容包括:区位分析图、上位规划分析图、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规划图纸48张,文本包括十六章节。主要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进行了阐述。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从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县域空间管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县域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中心城区规划 1.主要内容 ①规划年限:2015年—2030年。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②范围:南起雍城湖、西府大道以南约700米,北至三里河边,东至秦文路,西至雍城变电站。 ③城市发展定位:宝鸡副中心,西部地区白酒产业基地,关天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④城市发展方向:东扩西进、北移南优、集中成片、规模发展。 ⑤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两轴、三心、五区”。 ⑥其他内容 除上述主要内容外,规划还对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城区发展时序引导及规划管理措施建议等做了概述。 2.主要指标 ①人口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 ②用地指标 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1.49平方公里。 近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1平方米;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701.1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35.06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7.46公顷,人均用地面积7.37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1.2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4.06平方米; 工业用地173.2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8.66平方米; 物流仓储用地87.1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36平方米;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36.8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21.84平方米; 公用设施用地13.6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68平方米; 绿地与广场用地307.8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5.39平方米。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演变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演变》读书报告 读薛凤旋教授的书让我觉得很惬意,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梳理出一道道建筑的美丽风景,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里总有许许多多让人怀念和铭记的名胜古迹,当然读这本书更让我想起了自己这生活的十几年来眼中所看到的世事变迁。这本书的内涵十分广泛和深刻,广泛是针对其论述过程中涉及学科领域数量之多,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地理、艺术、建筑、城市规划等;深刻则是从其论述城市起源发展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上来说的,他将以上相关学科与城市这个主题相互联系在一起,不仅叙述表面看得到的事实,而且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看这本书,我总能回忆起我的童年,回忆起我家的点点滴滴,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家已经三世同堂了,爷爷,父亲,我,我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建筑中,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我们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就像书中的那样,我家的发展也和书中描绘的一样,爷爷的时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个时候国家还不稳定,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保障,那个时候,人们对城市与文明只有模糊的认识,当时在爷爷辈的人们眼里: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其实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能把一些非居住者吸引到此来进行情感交流和寻求精神刺激”。总之,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应该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

和“陌生因素”的,从这一点上开始区别于“较为固定的、内向的和敌视外来者的村庄形式完全相反。”从爷爷脸上的皱纹就可以想象出身处那个时代城市的人们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快乐,城市的荒凉似乎也是那个时代艰苦的象征,但是爷爷很坚强,他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带给他一个美好的生活,于是他高喊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一直走着,尽管遭遇过很多艰难困苦,但爷爷始终微笑着,于是他终于等来了真正城市的好日子,也迎来了文明蓬勃发展的当代。 再说我的爸爸,爸爸生活的年代要稍好一些,因为爸爸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市发展与文明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机会,同时爸爸那一辈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识也比爷爷要丰富的多,在种种良好因素的诱导下,爸爸们开始研究的是城市化城镇化的问题:什么才是城市化?什么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这种发展的过程的本质?当时认为是一种对于不断的出现的但是散落各处的社会因素的内向性的整合、聚合的过程。一种形成秩序的过程,一种整理,大概就像我们的电脑的那个整理内存的命令一样的过程。城市便是促成这种聚合过程的巨大容器,这种容器通过自身那种封闭形式将各种新兴力量聚拢在一起,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总的成就提高到新的水平。爸爸似乎也迎来了他的春天,爸爸和那时候的年轻人一样,努力的奋斗着,也终于迎来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城市与文明。 最后,我还是要说说我自己,自己作为一个九零后,仍然在追求着梦想,因为我们九零后被寄予了厚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拥有建设文明城市,传承中华文明的梦想,梦想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似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docx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 1 :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 2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 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 4 :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 5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 6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某市市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衢州市市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3月份的银行加息;4月份的国八条及新八条;5月份七部委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对衢州房地产市场影响非常明显:房地产开发速度放缓、商品房销售压力增大、房价趋稳、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宏观调控促使衢州市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市区房地产总体平稳健康。 一、上半年市区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2005年1-6月份市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65亿元,同比减少40.46%,其中住宅投资3.73亿元,同比减少42.43%;商业用房投资1.39亿元,同比减少16.67%;办公用房投资893万元,同比减少70.30% 2、商品房供给减少。 至6月份市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2.9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8.50%,其中住宅21.26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54.53%。 至6月份市区商品房竣工面积21.1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01%,其中住宅18.2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8.60%。 至6月份市区批准预售面积29.2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39万平方米,商业用房5.09万平方米,别墅1.13万平方米,其它1.39万平方米。

3、商品房空置继续增加。 至6月份市区商品房空置面积是20.0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4.90%,其中住宅4.5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4.08%,商业用房空置面积12.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1.20%。 4、商品房供销比偏大。图略至6月份市区批准可预售的商品房面积为29.27万平方米,经市房管处登记备案的商品房预售套数为2051套,实际预售面积21.78万平方米。平均单月销售套数341套,单月销售面积3.63万平方米。上半年市区商品房的供销比为1.34:1。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的供销比一般应保持在1.2:1至1.3:1之间,超过1.3:1即存在商品房供应过剩,市区商品房供销比已超过上限,表明上半年商品房供给仍然偏多。 5、二手房交易量回升。图略 2005年1-6月份二手房交易1644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58%,面积22.45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9.27%。随着国家为切实稳定房价的调控政策逐渐出台,半年内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了两次,营业税新政的出台等明确给投资者发出信号,房产投资的成本必将增加,投资风险将会加大,投资收益会下降,从而使部分投资者抛售手中的房产。二手房的挂牌价趋向合理,二手房交易的成功率逐渐增加。目前二手市场上购房者基本上是自住型购买,购买对象主要有乡镇老师、准备结婚的年轻人、为儿女读书方便而购房的家长、先富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2: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的形成与变迁

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的形成与变迁 1.封建礼制棋盘格局中的皇权大道和市民街巷 中国的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的儿子,其居住的房子和城市是“天道”在地上的重现,暗含了“天、地、人”三才融合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人身体的经络格局与居住的房子,房子与所在的城市,城市与国土,国土与上天都是一一对应,合二为一的,称为“天人合一”。另外,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国家,国即家的放大,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家之主,所以中国传统城市的构建基础是“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市其实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大院子”。 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天体的认识逐渐形成“天圆地方”的空间形态观念,城市(都城)按照星象与大地和天空中的星系组织成一个整体,位于国土的中心。因为天为园地为方,所以地面上理想的城市为方形。城市周围由城墙围合,城中的皇宫位于城市中心,围绕皇城布置市场及祭祀场所,南北和东西向大道将城市空间分割成棋盘式的街区,街区内是基本居住单位:里坊,里坊内居住的则都是为皇室提供服务的臣民和工匠。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尊卑、上下、秩序和大统一的思想,这一理想城市模式传承数千年,一直延续到清代。不单是都、州和府城的建设,中国大大小小的传统城市基本都能找到这种建城思想的痕迹,周边地区国家的城市形态也受到影响,尤其是日本。正如郑晓變先生指出,虽有经常的继承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著名的有北京、西安、开封等。 封建礼制建背景下,中国传统城市街道尤其是都城,形成“皇权大道”和市民街巷两个体系。 唐代长安城封闭里坊制度发展成熟。中国封建帝王在建城,更多考虑的是保护君主的安全和显示其不可侵犯的威严,而不是为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服务。封闭的里坊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民众而产生的城市组织形式。里坊制是从奴隶社会时期的“鄙邑”发展而来的。奴隶主利用井田制的方形地块划分方式,将奴隶的居住和生产也划分为一个一个方形区域,由此形成了“里”(邑)这种居住和生产的土地单元,其不但是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也是基本的劳动者的生活居住单位。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城市内农业生产逐渐消失,里坊就演变为集中不同职业市民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空间单位,不同职业的市民被划归入不同的里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宝鸡市(市辖区)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宝鸡市(市辖区)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宝鸡市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宝鸡市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宝鸡市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宝鸡市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宝鸡市房地产业、教育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 计 (3) 四、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宝鸡市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房地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宝鸡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宝鸡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宝鸡市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 计分析 (7)

宝鸡新城市规划2008-2020

宝鸡新城市规划2008-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九节旅游规划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二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第十三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抗震工程规划 第二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三节消防工程规划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第十七章附则 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附表2: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附表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附表4: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宝鸡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导宝鸡市城市建设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经SXSZF批准,宝鸡市人民政府对《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修订,编制《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国办函(1999)31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 5、《SXSZF关于宝鸡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陕政函[2008]175号) 6、《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7、《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2007-2020)》 8、《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指导思想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地方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人文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3、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实现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的作用。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其中: 近期:2008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区 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层次 本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