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变,颅脑损伤笔记

精神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变,颅脑损伤笔记
精神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变,颅脑损伤笔记

大苗老师4月19日第37讲:

脑神经(12对)

脑神经按功能不同分为运动性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和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歌决: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纹状体的结构包括:壳核、尾状核以及苍白球,壳核、尾状核组成核团。

新纹状体:核团,旧纹状体:苍白球

动眼神经副核又称E-W氏核,它管的是瞳孔括约肌,属于副交感核团

特殊内脏运动核团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

(一)视神经

1.解剖生理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就会出现在对侧)→视束→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内囊后肢→形成视辐射→枕叶视中枢皮质。

2.临床表现请结合上面的图看

①视神经:出问题了该眼全盲

②视交叉:出问题了两眼颞侧偏盲

③视束以后出问题了对侧同向性偏盲

④视辐射:下部受损,双眼对侧视野同向上1/4象限盲,如颞叶病变;上部受损,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1/4象限盲,

(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1.解剖生理

(1)动眼神经: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上提下斜无外直)动眼神经管的是瞳孔缩小,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滑车神经:分布于上斜肌,受损表现为眼球向外下运动(像小偷一样眼斜着向下看)(3)外展神经:分布于外直肌。

动眼上提下斜无外直,小偷坐滑车,外展外直肌。

2.临床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麻痹:表现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

外展神经麻痹:眼球不能向外转动,呈内斜视。

(三)三叉神经

1.解剖生理

三个叉:眼、上颌、下颌。

2.临床表现

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病侧偏斜。

(四)面神经

1.解剖生理

(1)运动支配面上部肌肉的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控制,

支配面下部肌肉的神经元仅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仅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控制的神经

元只有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

(2)感觉分布在舌前2/3味觉

2.临床表现

出问题了就没有表情了。

(四)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解剖生理

(1)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舌前面由面神经控制,舌后面由舌咽神经控制(舌前面,舌

后咽)

(2)迷走神经

2.临床表现舌咽、迷走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咽反射消失。一

侧损害不出现球麻痹症状,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才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称假性球麻痹。

3.各脑神经核脑内分布位置

中脑:III、IV(动眼、滑车、缩瞳)

桥脑:V、VI 、VII、VIII(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核、上泌涎核、三叉神经感觉

主核、耳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延脑:IX、X、XII(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下泌涎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副神经

核、舌下神经核)

34中、58桥、9 10+2变延髓

八.神经系统的检查

1.反射

(一)浅反射包括:①角膜反射;②咽反射;③软腭反射;④上、中、下腹壁反射;⑤提睾反射;(1)深反射包括:①肱二头肌反射;②肱三头肌反射;③桡反射;④膝反射;

肱二桡骨颈五六,肱二六七腰二四(对应部位)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个重要体征

深反射增强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二)病理反射①巴彬斯基(Babinski)征;②Chaddock征,③0ppenheim征,④Gordon征2.腰椎穿刺的常规部位首选第3~4腰椎间隙

禁忌证:包括颅内压增高和明显视盘水肿、怀疑后颅窝肿瘤、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

核、脊髓压迫症,休克状态。记住有颅内压增高的有形成脑疝的危险的时候禁用

3.脑脊液常规检查

糖CSF糖含量受血糖水平影响。正常值2.5~4.4mmol/L

氯化物正常值120~130mmol/L

第2节:周围神经疾病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其实就是面神经炎,也可以称作贝尔(Bell)麻痹

一、病因

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内狭窄,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导致面神

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

血水肿。

二、临床表现

患侧表情肌瘫痪,多为单侧性。上节课老师讲过,面神经正常的人可以挤眉弄眼,鼓个腮帮、

吹个口哨什么的,一但面神经麻痹后,这些事就干不了啦。面神经麻痹属于软瘫(周围神

经出问题都是软瘫),面神经麻痹跟躯体没有关系,不会出现肢体瘫痪。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通常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鉴别:

格林巴利综合征可出现双侧性周围性面瘫,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一细胞分离现

象。

四、治疗

1.急性期可口服皮质激素

2.如果是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可口服无环鸟苷。

3.维生素B族类

三叉神经痛

一.临床表现

记住几个点:触发点、板机点、痛性抽搐。题目里只要出现这个就要想到三叉神经痛。意思就是碰到这个三叉神经的点后马上产生疼痛,但一会就好了,间歇期完全正常。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扳机点,以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诊断不难。

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三叉神经的感觉运动障碍,加上其他脑神经麻痹,就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角膜反射迟钝。其他脑神经麻痹表现为患侧咬肌无力,张口下颌禹患侧偏斜。

3.治疗

(一)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癫痫也用它),它的副作用是过敏性皮炎

(二)射频电凝术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不损害触觉纤维。老年患者不宜手术的首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一)病因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神经末稍、神经节及脑神经),部分病例伴有运段轴索变性。运动障碍比感觉重。(二)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四肢对称性无力,瘫痪为弛缓性。

2.感觉障碍手套感袜子感

3.脑神经损害腓肠肌压痛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高,细胞正常)这是特征性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对称性无力+手套感袜子感+腓肠肌压痛=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格林-巴利综合征

鉴别:

(二)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无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细胞都增多

(三)周期性麻痹无感觉障碍,血钾低,脑脊液正常。

4.治疗原则

1.用不用激素有争议

2.主要是用血浆交换

3.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4.呼吸肌麻痹很危险,需抢救,及早气管切开上呼吸机。

第3节:脊髓病变

骨髓压迫症

一、常见病因

1.脊柱退行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外伤,其次为椎间盘突出和肿瘤。脊柱本身的肿瘤远不及转移瘤多见。

2.硬脊膜病

3.脊髓和神经根的病变常见的还是肿瘤,也是转移瘤多见

2.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多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压迫部位以下所有感觉都没有了)

1.刺激期表现为神经根痛(背后疼痛)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深对侧浅)

3.脊髓瘫痪期全横贯性损害,压迫部位以下所有感觉都没有了.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脊髓炎

一、病因

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二、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可以出现脊髓休克,脊髓休克就是脊髓横贯性损害。

2. 感觉障碍病变以下所有感觉缺失,脊髓横贯性的感觉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以淋巴细胞为主。

4.诊断及鉴别诊断

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脑脊液常规、生化

五、治疗1.治疗目的: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2.药物治疗:皮质激素;

第4节:颅脑损伤

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1.皮下血肿就是脑袋起大包。一般不需要处理的。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常摸到头皮下波动感,穿刺抽血+局部加压包扎

3.骨膜下血肿头皮肿胀仅限一块颅骨范围,边界不跨越骨缝。由于骨膜下离颅内很近,不能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容易形成脑疝,一加压血有可能会渗到颅内的。

不管头部什么血肿,处理的时候都要注意有没有颅骨和脑内损伤

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处理时,由于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可以放宽到24小时。一般的清创时间是6-8小时。

颅骨骨折

按部位分为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折,按形状分为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1.颅骨线状骨折诊断

颅盖部的线形骨折发生率最高,靠颅骨X线摄片确诊。

2.凹陷性骨折

掌握手术适应征:伤到大血管、伤到神经、有功能障碍了、开放性的。这些都需要手术

三、颅底骨折

1.颅底结构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确定

二、颅前窝骨折

熊猫眼征(眼眶发青)+鼻漏=颅前窝骨折

三、颅中窝骨折

耳朵在颅中窝,所以颅中窝骨折就会出现耳漏

四、颅后窝骨折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属于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颅脑骨折最重要的处理原则就是止血清创(1)头高位卧床休息

(2)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及便秘

(3)预防感染

(4)不能阻塞及冲洗耳道、鼻腔

(5)脑脊液漏停止前不作腰穿

(6)治了一个月,脑脊液还有漏需要手术

(7)合并视神经损伤,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2016年人体解剖学总结笔记-医学生们的免费总结

人体解剖学 备课笔记

一、 人体解剖学(human an atomy ):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 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 分类: 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 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 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 人体结构概述: (一) 细胞+间质 一"组嚅官 系统 人体 (二) 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 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 分部: 1、 头部:颅、面。 2、 颈部:颈、项。 3、 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 四肢 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L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 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 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 方位术语: 4、 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 远腔者为外。 5、 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J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系统解剖学: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 按各个系 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 巨视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叙述。 :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 按部分 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 局部位置 微视解剖学 1、 上(颅侧):近头者 2、 前(腹侧):近腹者 3、 内侧:近正中面者 下(尾侧):近足者 后(背侧):近背者 外侧: 远正中面者。

神经系统病理

神经系统病理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的变化 (一)神经细胞的变化 1.染色质溶解:染色质溶解(chromatolysis)是指神经细胞胞浆尼氏小体(粗面内质网和多聚核糖体)的溶解。染色质溶解发生在细胞核附近,称为中央染色质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发生在细胞周边,称为周边染色质溶解(peripheral chromatolysis)。尼氏小体溶解是神经细胞变性的形式之一。 (1)中央染色质溶解。多见于中毒和病毒感染,如铅中毒、禽脑脊髓炎等疾病。在脑组织轻度淤血时,也可发生中央染色质溶解。脊髓腹角和脑干中的运动神经细胞的轴突断裂后,胞体的中央染色质溶解,所以也称为“轴突反应”。发生中央染色质溶解的表现为:神经细胞胞体肿大变圆,核附近的尼氏小体崩解成泡沫状并逐渐消失,核周围呈空白区,而细胞周边的尼氏小体仍存在。中央染色质溶解是可复性的变化,但病因持续存在时,神经细胞的病变可进一步发展,乃至坏死。 (2)周边染色质溶解。见于进行性肌麻痹中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细胞、某些中毒的早期反应核病毒性感染时,如鸡新城疫时可出现周边染色质溶解。发生周边染色质溶解的神经细胞中央聚集较多的尼氏小体,而周边尼氏小体消失呈空白区,胞体常缩小变圆。 ------是神经细胞变性的形式之一。 2.急性肿胀:急性肿胀(acute neuronal swelling)多见于缺氧、中毒核感染。例如,乙型脑炎、鸡新城疫核猪瘟等疾病的非化脓性脑炎可出现神经细胞的急性肿胀。病变神经细胞胞体肿胀变圆,染色变淡,中央染色质或周边染色质溶解,树突肿胀变粗,核肿大淡染,边移。------神经细胞变性的一种形式,是可复性的变化,但如果肿胀持续时间长,则神经细胞逐渐坏死,此时可见核破裂或溶解消失、胞浆淡染或完全溶解。 3.神经细胞凝固神经细胞凝固(coagulation of neurons)又称缺血性变化(ischemic neuronal injury)多见于缺血、缺氧、低血糖症、维生素B1缺乏以及中毒、外伤核中毒癫痫的反复发作之后等。一般发生于大脑皮质的中层、深层核海马的齿状回。病变细胞主要表现为:胞浆皱缩,嗜酸性增加,HE染色呈均匀红色,在保体周围出现空隙。胞核体积缩小,染色加深,与胞浆界线不清,核仁消失。早期属于细胞变性,但最终可出现核碎裂消失而细胞坏死。 4.空泡变性:空泡变性(cytoplasmic vacuolation)是指神经细胞胞浆内出现小空泡。常见于脑脊髓炎,如绵羊痒病和牛的海绵状脑病,主要表现为脑干某些神经核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乱圆形的空泡。另外,神经细胞的空泡化也见于溶酶体储积病、老龄公牛等。一般单纯性空泡变性是可复性的,但严重时则细胞发水坏死。 5.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神经细胞坏死后进一步溶解液化的过程,可见于中毒、感染和营养缺乏(维生素E或硒缺乏)。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坏死,早期表现为核浓缩、破碎甚至溶解消失,胞体肿胀呈圆形,细胞界限不清。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细胞胞浆染色变淡,其内有空泡形成,并发生溶解,或胞体坏死产物被小胶质细胞吞噬,使坏死细胞完全消失。与此同时,神经纤维也发生溶解液化,该部坏死的神经组织形成软化灶。液化性坏死是神经元变性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不可复性的变化,坏死部位可由星形角质细胞增生修复。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吞噬坏死产物。 6.涵体形成(intrrocytomic inclusion) 神经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可见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包涵体的大小、形态、染色特性及存在部位,对弈些疾病具有证病意义。在狂犬病,大脑皮质海马的锥体细胞及小脑的普金野氏细胞胞浆中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也称Negri氏小体。

医学学习方法

医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 学医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几年,我不晓得各位战友学医的前几年是怎么样过来的,至少我一开始有点不得要领!建议斑竹可以开设一个学习方法讨论的子版,这样可以方便大家的交流,呵呵!闲话少说,我先就这个问题谈下自己的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白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因为好多科目老师到期末不会点重点(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所以平时的笔记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平时很努力的话,考前看看笔记一般就可以通过了! 2、医学考试关键不是要把所有的文字印在脑海里,而是要理解、融会贯通,形象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解剖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来说,盲目的背书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 3、介绍一下本人做笔记的方法:我一般是把笔记记在书上,如果老师讲的东西可以在书上找到的话,直接划下来就可以了;如果书上没有的内容,这很可能就是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即使不是考试的重点,也很可能是对我们很受用的,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顺便说下,我记笔记都是用红笔记的,如果复习时或预习时有什么总结的话,一般用蓝笔,便于区分!也可以将一些总结性的表格之类的用小张纸贴在相应的页面上,复习会方便的多! 4、对于临床课的学习,我认为方法又有不同!这时上课就不能以笔记为主了,关键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时候老师会结合理论讲一些临床上的典型病历,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也方便我们记忆,这也是引起同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呵呵!另外,要重视见习课,这是我们从学生到一个准医生的过度阶段,也是我们开始应用书本知识的时候!课前最好看下相关章节和实习指导,这样就有的放矢了,印象也会深刻的多!至于考试复习,我想应该不会很吃力才对!(本人亲身体会!)5、这点也许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如何复习效率才能最高!分析如下:一本书至少也有300页,一个科目的考试满分为100分,也就是说最多也只能出100个知识点吧!(何况大题不止5分吧?)所以考的肯定是老师上课重点讲述的内容(笔记这时候就发挥作用了),没讲过的一般不会考(99%的概率),就算考了分数也不多!(如果单纯应付考试可以,但想学更多东西的话还是看下吧,有好处的!)这样压力就小很多了吧!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找些历年考过的题目做一下,题目的符合率40%左右,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教研室会出些习题集,这很大部分来自于题库,做一下是很有帮助的哦!如果这些都没有,那就买本参考书(不要多,1本足够,但是要精!)个人推荐科技出版社的那一套,有总结,又有习题,方便复习! 说的这么多,只是本人一点小小的体会,可能有语无伦次的地方,见谅! 1、要重视医学英语的学习:我们学校用的是王铁成编写的《医学英语特点剖析》作为教材,这本书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词根,还讲述了英文病历书写的方法和技巧。虽然用的例文老了一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此外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累,这样对于以后阅读外文文献,掌握第一手材料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校在期末的理论考试中还会出30%左右的专业英文题目,有的要求用英文答(大多数都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督促我们平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末梢 *.神经传导的是() A.兴奋 B.神经冲动 C.刺激 D.信号 *.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是()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组织 D.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脑和脊髓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细胞体和突起 D.神经纤维、脑和脊髓 *.大脑皮层上的沟和回增加了大脑的() A. 脑容量 B.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C. 体积 D.大脑皮层的面积和神经元数量 *.人体的最高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在脑干中有控制人体呼吸、心跳等的神经中枢,它们属于人体() A.最高级中枢 B.最低级中枢 C.最基本中枢 D.一般中枢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轴突 C.细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受到了酒精麻痹的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但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伤?()A.骨头 B.血管 C.大脑 D.脊髓 *.不属于 ...脑的基本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D.脊髓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经不起 ...科学推敲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 *.某人左侧躯体半身不遂,是由于此人( )受损伤而引起的 A.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B.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C.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D.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切除小脑的狗将() A.立即死亡 B.行动不协调 C.不能运动 D.嗅觉丧失 *.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在完成缩手反射后,会感觉到烫。那么,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脑干 *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作为信息的,既接受周围的传入信息,又可发出信息到周围。(脑、脊髓处理中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所以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 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 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 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 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下列检查首选()。 A.A.头颅X线片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CT E.ECT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情况是()。 A.A.脑梗死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水肿 E.颅内压增高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A.脱水治疗 B.化疗 C.放疗 D.去病因治疗 E.去骨瓣减压 (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258005.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检查显示:右颞顶部低密度灶,其外后方可见一略高密度结节,右侧脑室体受压,中线结构右移。增强示结节均匀强化,整个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根据检查结果,患者较符合下列哪项诊断()。 A.A.星形细胞瘤 B.脑膜瘤 C.脑脓肿 D.脑出血 E.脑梗死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笔记

解剖重修心得体会 首先,打开书本目录的部分仔细看好每一章节的大标题,并用准备好的笔记本专门用一页纸记录下来。记录的 时候不仅要将大标题写下来,还要将其中的每一个小标题也列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解剖学的 基本框架,使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不至于茫然。 之后便是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个人经验而言,按着书上章节的顺序来学习就可以,这样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也有助于与自己的记忆。 每一章的重要的知识点都要自己用手亲手(这点很重要!)写过,尽量每一章的知识点概括在一张纸里面(A4 大小)(大的章节例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多一些),这样既能高度概括,还能方便记忆,而且自己亲手写下 来记忆的效果会比光看硬背的效果好的很多。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课本,还要结合教员的PPT、实物图谱一起看。而且教员每一个PPT都会在最后留 有一些问题和一开始有上一次问题的解答,这个一定要好好看!考试的很多重点都会涉及到。 还要学会对比或者结合学习,例如动静脉循环、神经与肌肉、器官的血管等。 标本考试可以说原题差不对就在实物图谱那本书上面了,要记得边学习边对照着看,这样下来基本一大半都能 记住。剩下的那些就要看你看的够不够细了。 而英译汉汉译英那一块,太过细致的除非是教员专门提到过的就不要记了,自己拿张纸整本书从头到尾将那些 关键的大部位的英文和一些重点小地方(如内囊之类的)都抄一下基本都能包含到。大翻译的话找到关键的词汇, 然后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些。我英文也不好,所以就只能给这么些意见了。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笔记: 运动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 1.骨(bone)的结构 正常人共有206块骨: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的结构: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外层(致密,胶原纤维传入骨质附着)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送质间隙,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可转化红骨髓) 2.脊柱的组成弯曲 脊柱组成: 椎骨24块(颈椎cervical vertebrae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 椎骨vertebrea:1体1弓7突起——锥体vertebral body,椎弓vertebral arch(锥体和椎弓形成椎孔,连成椎管),棘突spinous process,横突2,关节突4(上下关节突). 第一颈椎——寰椎atlas:无锥体、棘突、关节突 第二颈椎——枢椎axis:有齿突与寰椎相关节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C1—8 T1—12 L1—5 S1—5 C0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Ⅰ--Ⅹ层 ⑴前角(柱) (板层Ⅷ、Ⅸ)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⑵中间带(板层Ⅶ)

内侧有贯穿全长的中间内侧核;C8 / T1—L3节段形成侧角,内有中间外侧核;在S2—S4节段有骶副交感核。其中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发出轴突参与前根的形成。 ⑶后角(板层Ⅰ—Ⅵ) 自背侧向腹侧依次有:后角边缘核Ⅰ、胶状质Ⅱ、后角固有核Ⅲ、Ⅳ、胸核Ⅶ(C8—L3)。 ⑷中央灰质(板层Ⅹ)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第I层---后角边缘核第Ⅱ层---胶状质第Ⅲ、Ⅳ层---后角固有核第Ⅴ层---网状核 第Ⅵ层---后角基部第Ⅶ层---中间内、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第Ⅷ层---前角底部 第Ⅸ层---前角运动细胞第Ⅹ层---中央灰质 2、白质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白质的传导束 ⑴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薄束与楔束 位置: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后索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 定位: S、L、T、C(内→外) 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位置:外侧索的边缘 形成: 功能: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前、侧束) 位置:外侧索前半和前索 形成: 定位: S、L、T、C(外→内)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侧束)和粗略触压觉(前束)。 ⑵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位置:位于脊髓外侧索、前索 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定位:皮质脊髓侧束:S、L、T、C(外→内)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位于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和调节肌张力。 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维持体位等 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及外侧索深部;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调节张力,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来源于中脑上丘,参与完成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

系统解剖学——关节学

关节学笔记 <一>总论 ①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额、顶、枕骨的连接)和间接连结(关节)。 直接连接分为 ·纤维连结: (1)韧带连结: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膜板状。如椎骨棘突之间的韧带连结。 (2)缝连接:如果缝骨化,则成为骨性结合。 ·软骨连接: (1)透明软骨联合:长骨骨干和骺之间的喉软骨,蝶骨和枕骨之间形成的结合等。幼年多见,成年多已骨化。 (2)纤维软骨联合:椎骨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耻骨联合等。 ·骨性连接:骶骨,髋骨等之前由纤维结合,后骨化形成连接。 (1)韧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是弹性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彼此交织成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2)软骨:一种半透明的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幼体主要的骨骼成分,成体大多已骨化。 (3)椎间盘:中央部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接同心圆排列。

②间接连结(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 (1)关节面: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多数为透明软骨,少数为纤维软骨。 主要作用:让粗糙的关节面变光滑,同时在运动时减少对关节面的摩擦,缓冲震荡和冲击。 (2)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若经常运动,则纤维膜薄而松弛。内层为滑膜,由薄而柔润的疏松结缔组织膜构成,衬贴于纤维膜的内面。 滑膜内髁产生滑液,滑液是透明的蛋白样液体,为关节腔内提供了液态环境。(3)关节腔 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

·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连接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加强关节的稳固性。 位于关节囊外的称为囊外韧带,关节囊内的为囊内韧带,有滑膜包裹。 (2)关节盘和关节唇 关节盘位于两骨关节面之间,将关节腔分为两部,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关节半月板。 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可以增加关节运动的形式。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如髋臼唇等,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3)滑膜襞和滑膜囊 关节囊的滑膜表面积大于纤维层,滑膜重叠卷折突入关节腔称为滑膜襞。有时此襞含有脂肪,呈滑膜脂垫。 滑膜襞在关节腔内扩大了滑膜的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 有时滑膜也从关节囊滑膜纤维膜的薄弱或缺口处作囊状膨出,充填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形成滑膜囊,减少肌肉与骨面的摩擦。 ·关节运动 (1)移动:一个骨沿着另一骨滑动,概念过于广泛,少用于描述关节运动。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肋膈隐窝 A 、又称肋隔窦 B 、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 C 、是最大的胸膜隐窝 D 、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E、上述均正确 2.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 、鼻后孔 B 、咽峡 C 、前庭裂 D 、声门裂 E、喉与气管交界处 3.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韧带是 A 、子宫圆韧带和子宫主韧带 B 、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C 、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D 、骶子宫韧带和子宫阔韧带 E、子宫阔韧带和子宫圆韧带 4.有关心传导系的说法何者错误? A、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心外膜的深面 B 、窦房结受内脏神经支配 C 、房室结位于心外膜深面 D 、房室束分左右两束支 E、右束支经节制带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 5.心脏的乳头肌

A、借腱索与1个尖瓣相连 B 、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尖瓣相连 C、借腱索与3个尖瓣相连D 、右室乳头肌强大 E、与血液定向流动无关 6.下述动脉搏动部位哪一个正确 A 、颞浅动脉可在下颌骨咬肌前缘处摸到 B 、面动脉可在外耳门前方摸到 C、足背动脉可在内、外踝中点处前方摸到D 、肱动脉可在肱二头肌外侧沟摸到 E、桡动脉可在前臂前面上部摸到 7.These are structures in right atrium,except A、fossa ovalis B、orifice of the coronary sinus C、valv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papillary muscles E、valve of coronary sinus 8.动眼神经支配 A 、上斜肌 B 、内直肌 C 、外直肌 D 、上睑板肌 E、眼轮匝肌 9.重要的内分泌腺有 A、性腺、甲状腺、腮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胰岛 B、垂体、舌下腺、甲状旁腺、性腺、睾丸和松果体 C、胰、卵巢、睾丸、胸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神经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急性损伤性病变 急性缺血、缺氧和感染可引起神经元坏死,呈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质尼氏小体消失。HE染色胞质呈深伊红色,故称为红色神经元,继而出现核溶解、核消失,有时仅见死亡细胞的轮廓或痕迹,称为鬼影细胞。 2.亚急性或慢性神经元损伤(变性)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多见于缓慢进展、病程较长的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神经元呈慢性进行性变性和死亡。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无炎症反应。病变早期此类神经元缺失很难被察觉,晚期,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则提示该处曾经有神经元存在。病变常选择性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 上游神经元变性、坏死,使下游神经元缺乏经突触传入的讯号而处于被“剥夺”的孤立状态,终致该下游神经元变性、萎缩,该现象称为神经元的跨突触变性。 3.中央尼氏小体溶解与轴突反应 轴突损伤、病毒感染、缺氧、B族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可导致神经元胞体变圆,核边置,核仁体积增大。尼氏小体消失,仅在包膜下有少量残留,胞质呈苍白均质状染色,此种改变称为中央尼氏小体溶解。此改变乃由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所致,由于游离核糖体使神经元蛋白质合成代谢大大增强,因此在早期病变可逆,具有代偿意义;如果病变长期存在,则可导致神经元死亡。 轴索损伤时在神经元出现中央尼氏小体溶解的同时,轴突也出一系列变化(以往通常称为Waller变性),包括:①远端和部分近端轴索断裂、崩解、被吞噬消化,近端轴突再生并向远端延伸;②髓鞘崩解脱失,游离出脂质和中性脂肪,呈苏丹III 染色阳性;③细胞增生反应,吞噬细胞增生吞噬崩解产物,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包绕再生皱缩,完成髓鞘化过程,轴突损伤修复,神经元胞体的中央尼氏小体溶解随之消失。 4.包涵体形成 a)脂褐素:神经元胞质中出现脂褐素包涵体多见于老年人。有时这种包涵体可占据神经元胞体的绝大部分。与全身其他部位一 样,脂褐素源于溶酶体的残体。 b)病毒性包涵体:可出现于神经元胞质内(如狂犬病的Negri小体),也可同时出现于核内和胞质内(巨细胞病毒,Owl-eyes 鹰眼),在所有的病毒性包涵体中,只有Negri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Cowdry 小体见于疱疹病毒感染;Negri 小体(胞浆)见于狂犬病毒感染——具有诊断意义;Lewy 小体见于帕金森氏病】 5.细胞结构蛋白异常 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可见于老年性痴呆(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AD 患者常见,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为双螺旋缠绕的细丝构成,缠结导致神经元轴突运输系统功能丧失,是神经元趋向死亡的标志)和震颤性麻痹(Lewy小体)。 除神经微丝的排列与结构异常外,还常伴有异常泛素化、α共核蛋白异常表达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海绵状脑病由于异常阮蛋白(PrP)的累及,导致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空泡化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基本病变 1.星形胶质细胞病变 a)肿胀:是神经系统受损伤后最早出现的形态变化,尤多见于缺氧、中毒、低血糖以及海绵状脑病。此时星形胶质细胞核明显 肿大,淡染。如损伤因子持续,肿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逐渐皱缩,细胞死亡。 b)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 gliosis:是神经系统受损伤后的修复反应,可出现星形胶质细胞的肥大和增生,胞体和突起形成胶质瘢 痕,硬度和强度都不如纤维瘢痕。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核体积增大、偏位,甚至出现双核,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在HE 染色时呈伊红色。此种细胞称为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gemistocytic astrocyte)。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常有血氨升高,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解氨过程中可改变其形态,形成核体积增大、核膜增厚曲折、核淡染而核仁明显的Alzheimer II(AII)型细胞。 c)胞质内包涵体形成:罗森塔尔纤维Rosenthal fibers是星形胶质细胞内出现的粗大的、嗜酸性的条索状(纵切面)、圆形或卵 圆形结构(横断面),由多种蛋白成分包括GFAP、crystallin以及热休克hsp27和泛素等构成,常见于陈旧性的胶质瘢痕、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及由于编码GFAP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Alexander病。 老年人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聚集,在HE染色中可形成圆形、同心圆样层状排列的嗜碱性小体,称为淀粉小体corpora amylacea,多见于星形胶质细胞突起丰富区域,如室管膜下,软脑膜下和血管周围。 2.少突胶质细胞病变 a) CNS的少突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的主要功能:形成髓鞘 b) 卫星现象:在灰质1-2个少突胶质细胞常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如果一个神经元由5 个或5 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则称为卫星现象,可能和神经营养及髓鞘维持有关。多见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可用于鉴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瘤还是少突胶质细胞瘤。

神经系统 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12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一,12对颅神经有哪些?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又副舍下全 感觉纤维一二八,运动眼球三四六,耸肩伸舌十一二, 五七九十是混合。 二,颅神经的查体 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特殊内脏感觉神经,(嗅中枢: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杏仁核) 检查方法: 询问有无嗅幻觉等主观嗅觉障碍——令患者闭目——先后堵塞一侧鼻孔——用带有花香或其他香味(非挥发性,非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置于患者受检鼻孔,令区分有无气味。 2.视神经(optic nerve)------特殊躯体感觉神经,(纹状区:即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 检查方法: 视力: 远视力:就是大家平常近视眼的时候去配眼镜检查的那个表啦~~~如果最大的一行都看不清,就逐渐移近,辨认指数或眼前手动,记录距离表示视力;如不能辨认眼前手动,可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眼,记录有无光感,光感都没有了,那就失明啦~~~ 近视力:常用标准视力表,距离被检者30cm,照明充分,分别查左眼和右眼,自上而下逐行认读视标,直到不能分辨的一行为止,前一行标明的视力即代表实际视力。 视野: 周边视野:①手动法粗略测试:患者与检查者距离60cm相

对而坐,测试左眼时,患者遮住右眼,保持直视,用视标(比如:手指啦,笔啦~可辨识的东西都可以)在两人中间等距离处,分别从患者的颞上、颞下、鼻上、鼻下,从外向内,缓慢移动,患者看到后告知检查者。②用周边视野计精确测定。 中心视野:举个例子吧~嘱患者遮住一只眼睛,询问能否看到 检查者的脸,如果只看到一只眼睛或者没看到嘴巴,可能存在中心 视野缺损。必要时还是要用精确的视野计。 眼底:患者背光而坐,眼球正视前方,检查右眼时,医师站在患者 右侧,右手持眼底镜用右眼观察眼底,从离开患者50cm处开始寻找并逐渐窥入瞳孔,观察时眼底镜要紧贴患者面部,一般不需散瞳。应记录视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以及视网膜和血管情况。(该检查一般由专科医师来做哦,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展神经(abducent nerve)---共同支配眼球运动。一般躯体运动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上斜肌 展神经——外直肌 外观:睑裂是否对称、上睑下垂?瞳孔大小?位置?形状?对称?眼球突出?内陷?斜视?眼震? 眼球运动:固定患者头部,嘱两眼注视检查者手指,并随之各方向 转动,并检查辐辏动作,观察运动受限?复视?眼球震颤? 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嘱患者注视远处,用手电筒分别从侧面照射 瞳孔,观察收缩反应灵敏?对称?间接:检查右眼时,用不透明物体 (手)放中间,遮住来自左侧的光,用手电筒照射左侧瞳孔,观察右 眼瞳孔收缩反应。 调节反射(辐辏反射):嘱患者注视前方约1m处视标,再突 然移至面前约20cm处,观察是否出现两眼会聚、瞳孔缩小。 4.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混合型神经I(双侧皮质脑干束,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下1/3区) 第一支:眼神经——眶上裂 第二支:上颌神经——圆孔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神经系统疾病病理 -第一节一. 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基本反应 轴突反应 红色神经细胞属于神经元的基本反应 1.神经元的反应神经元的慢性病变 轴索和髓鞘的变化——Waller变性 星形胶质细胞 2.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3.小胶质细胞的反应 一、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反应 (一)神经元 1.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 这是一种可逆性变化,病因一旦去除,就可恢复正常,如病变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胞的萎缩和死亡。病变表现为神经细胞肿胀,丧失典型的多极形状而变为圆形,胞核偏位,胞浆中央的Nissl小体崩溃成为细尘状颗粒,进而完全溶解消失,或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胞浆着色浅而呈苍白均质状。又称为轴突反应 2.神经元急性坏死缺血、缺氧、严重急性中毒或感染可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表现为神经细胞核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浆Nissl小体消失,呈深伊红色,称为红色神经细胞。因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坏死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蒲肯野细胞 3.神经元的慢性病变为一组特殊的病变,如单纯性萎缩、神经元纤维的缠结、神经细胞胞浆中出现特殊的包含体(如Lewy小体) 4. Waller变性是指神经纤维被切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髓鞘发生变性、崩解和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与此同时,受累神经元的胞体发生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 (二)神经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 (1)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常见的致病原因如缺氧、低血糖、感染、中毒等均能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是脑组织损伤的修补愈合反应,主要表现为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最后成为胶质瘢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呈强阳性。胶质瘢痕与纤维瘢痕不同之处在于星形胶质细胞并不产生胶原纤维及相应间质蛋白。 (2)星形胶质细胞肥大 2.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的病变常表现为髓鞘的改变,白质营养不良(髓鞘形成障碍)和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为其代表。此类胶质细胞对各种损害(缺氧、中毒等)所表现的急性肿胀、核周空晕,目前认为可能是一种自溶性变化。此外神经元胞体周围被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 3.室管膜细胞 室管膜细胞覆盖在脑室系统内面,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局部室管膜细胞丢失,随之室管膜下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充填缺损,并形成多数小颗粒向脑室突出,称为颗粒

最新神经解剖学复习题笔记

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因新鲜标本色泽暗灰,称灰质,分布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皮质。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其新鲜标本颜色呈白色,而称白质,分布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又称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内,皮质以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细胞团或柱,称为神经节。 反射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任何一环发生故障,反射就不能进行。 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运动系统(骨、关节、骨骼肌),管理它们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管理它们感觉和运动的神经。 尼氏体嗜碱性物质,由大量平形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期间游离的核糖体组成。光镜下,碱性染料可将其染成深蓝色的颗粒或块状。尼氏体为神经元合成蛋白最活跃的部位,是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中心。 运动终板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长轴突接近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反复分支形成纽扣样膨大,并与骨骼及纤维形成突触样连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隆起,称运动终板。 Golgi I型神经元高尔基I型神经元轴突较长,可延伸到胞体范围以外的区域,从脑的一个部分延伸到另一个部分,又称为投射神经元。 Schwann 细胞施万细胞(雪旺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的卫星细胞,扁平、呈薄筒状包绕周围神经的轴突,形成周围神经的髓鞘。 闰绍(renshaw)细胞小型中间神经元,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的返回侧支,其发出的轴突又作用于同一个α-运动神经元胞体,具有反馈抑制作用。故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马尾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腰骶尾部的神经根几乎垂直向下,于终丝周围形成马尾。白质前连合在脊髓的内部结构中有中央管.而在中央管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膜支脊膜支为一极细的支,为脊神经的分支,在脊神经分为前支和后支之前发出,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回,入椎管。脊膜支内含来自脊神经节的感觉纤维。 网状结构*:指脑干内边界明显的灰质和白质以外的细胞体和纤维互相混杂分布的部分。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在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上呈“><”形,分为前肢、膝、后肢三部。一侧损伤表现为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 纹状体:是基底核中豆状核(苍白球、壳核)和尾状核的合称。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哺乳类以下的动物是是控制运动的最高中枢,在人类是皮质下重要的运动整合中枢。由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而得名,二者合称新纹状体,损伤时出现舞蹈症;苍白球称旧纹状体受损时出现帕金森病。 下颌下神经节:位于下颌腺与舌神经之间,与副交感、交感、感觉三个神经根相连。副交感根:来自上泌涎核的副交感节前纤维鼓索,换元后至下颌下腺、舌下腺。 交感根:来自面动脉的交感丛,为交感颈上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穿过此节至下颌下腺、舌下腺的血管平滑肌。感觉根:三叉神经的舌神经穿过此节分布于下颌下腺、舌下腺和舌。后丘脑:背侧丘脑后外下方,中脑顶盖上方的两对小隆起。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分别是听觉和视觉传导的中继核团。 小脑岛(小脑小球):苔藓纤维与小脑皮质之间的突触连接形式。以苔藓纤维形成的玫瑰结为中心,有颗粒细胞的树突、高尔细胞的轴突、高尔基细胞的树突。表面包以胶质囊。

神经系统病理反射图片详解

1.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 2.浅反射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跖反射 3.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 4.病理反射系指当锥体束受损时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释放出的踝及趾背伸反射。有巴彬斯基征(Babinski)、奥本海姆征(Oppenheim)、戈登征(Gordon) 、查多克征(Chaddock)、霍夫曼征((Hoffmann)及阵挛(Clonus):1.踝阵挛 2.髌阵挛 一岁半内的婴儿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出现上述反射,不属于病理性。但成人出现上述反射时则为病理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巴彬斯基征: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髓1的后角细胞—腰髓4-5和骶髓1-2的前角细胞,传出神经为腓深神经。巴彬斯基征是锥体束损害相当可靠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卒中、癫痫发作后的Todd 氏麻痹时和低血糖休克等 2.查多克征:与巴彬斯基征相同。 3.戈登征:与卡道克征相同。 4.奥本海姆:与高尔登征相同。 5.霍夫曼: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奥本海姆征评估者以拇指和示指沿被评估者胫前自上而下加压移动,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戈登征评估者用手挤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以上几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均为锥体束病变,其中巴彬斯基征意义最大,也最容易在锥体束损害时出现。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等。 巴彬斯基征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 评估者手持被评估者踝部,用钝头竹签沿 足底外侧划至小趾跟部足掌时转向内侧, 阳性反应为拇趾缓慢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 查多克征评估者用竹签从外踝下方 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 巴彬斯基征。 霍夫曼征:评估者以左手持被评估者腕关节上 方,右手中指与示指扶持被评估者中指,被评估者腕轻度过伸而其余各指自然弯曲,然后用拇指迅速弹刮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牵拉而引起其余四指轻微掌屈,称霍夫曼征阳性。此为上肢锥体束征,但一般多见于颈髓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