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

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按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

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三、按测定原理分类

(一)化学分析

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分类: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

X V W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

(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

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

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

试样重试液体积

常量分析>0.1g >10ml

半微量0.1~0.01g 10~1ml

微量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0.1mg ﹤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

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4、结果的计算和表达:根据选定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对数据进行正确取舍和处理,合理

表达结果。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误差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就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一、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也称可测误差

特点:①重现性,②单向性,③可测性(大小成比例或基本恒定) 分类:

1. 方法误差: 由于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所选方法不恰当所引起。

2. 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未经校准或有缺陷所引起。

3. 试剂误差: 试剂变质失效或杂质超标等不合格 所引起

4. 操作误差: 分析者的习惯性操作与正确操作有一定差异所引起。 操作误差与操作过失引起的误差是不同的。 二、偶然误差

定义: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呈正态分布。 特点:

①随机性(单次)

②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③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三、过失误差

1、过失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其表现是出现离

群值或异常值。

2、过失误差的判断——离群值的舍弃 a) 在重复多次测试时,常会发现某一数据与平均值的偏差大于其他所有数据,这在统计学

上称为离群值或异常值。 b) 离群值的取舍问题,实质上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偶然误差和过

失误差。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

(1)Q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

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

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该方法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2)G 检验法:该方法计算较复杂,但比较准确。 具体检验步骤是: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

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x x min

max X -X X X Q 相邻

离群-=

S

X

X G -=

离群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正确性,越接近准确度越高。系统

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2.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来表示。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

误差之分。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3.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绝对真值是不可能得到的,我们常用的真值是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量的重现性,越接近精密度越高。

偶然误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偏差精密度的高低可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的表示方法有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x x d i -=

(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

x

-x d n

1

i i ∑==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

d

?=

r d (4)标准偏差1

)(1

2

--=

∑=n x x S n

i i

(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

x

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例:用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结果为10.48, 10.37, 10.47, 10.43,

10.40 mg/L; 计算单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95%和99%)。(相关题目,此题做不成)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 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好

2. 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四、误差的传递:误差的传递分为系统误差的传递和偶然误差的传递。

1.系统误差的传递

μ

δ-=x %

100x %100%RE ?μμ-=?μδ=

①和、差的绝对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绝对误差的和、差 R = x + y -z δR=δx+δy-δz ②积、商的相对误差等于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和、差

R = x y / z 2.偶然误差的传递 ①和、差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的平方和。

R = x + y -z ②积、商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等于各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和。

R = x y / z 3.测量值的极值误差

在分析化学中,若需要估计一下整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时,可用极值误差来表示。它假设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各种误差都是最大的,而且是相互累积的,计算出结果的误差当然也是最大的,故称极值误差。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判断与评估

(1)对照试验:选用组成与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对照,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又可用此差值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2)回收试验:其结果用于系统误差的评估,不能用于结果的校正。 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一)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消除方法误差:不同方法,其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是不相同的,应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性质、试样的组成及对准确度的要求来选择,还要考虑现有条件和分析成本。

(二)校准仪器,消除仪器误差:对砝码、移液管、酸度计等进行校准,消除仪器引起的系

统误差

(三)采用不同方法,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四)空白实验,消除试剂误差: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值,从试样测定结果中扣除即可以消除试剂、蒸馏水和容器引入的杂质。 (五)遵守操作规章,消除操作误差

3、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用平均值报告结果,一般测3~5次。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一、有效数字

1.定义:为实际能测到的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过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 有效数字=准确数字+ 最后一位欠准的数(±1)

如滴定管读数23.57ml ,4位有效数字。称量质量为6.1498g ,5位有效数字

2. “0”的作用:作为有效数字使用或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 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 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仍是四位有效数字。 3. 规定

(1)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20.30ml 0.02030L (2)在整数末尾加0作定位时,要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例:3600 → 3.6×10 3 两位 → 3.60×10 3三位

z

z y y x x R R

δδδδ-

+=2

2

22z y x R S S S S ++=2

2

22???

? ??+???? ??+???? ??=???? ??z S y S x S R S z y x R

(3)在分析化学计算中遇到倍数、分数关系时,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 (4)pH 、pC 、logK 等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由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决定。 [H+]= 6.3×10 -12 [mol/L] → pH = 11.20 两位

(5)首位为8或9的数字,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例92.5可以认为是4位有效数;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 基本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的数都为0时,5前面为偶数则舍,5前面为奇数则入;尾数等于5而后面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字,无论5前面是奇或是偶都入。 例:将下列数字修约为4位有效数字。

0.526647--------0.5266 10.23500--------10.24 250.65000-------250.6 18.085002--------18.09 3517.46--------3517 2. 一次修约到位,不能分次修约

错误修约:4.1349 → 4.135 → 4.14 正确修约:4.1349 → 4.13

3. 在修约相对误差、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表示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数字时,一般取1~2位有效数字,只要尾数不为零,都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从而提高可信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一)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50.1 + 1.45 + 0.5812 = 52.1 δ ±0.1 ±0.01 ±0.0001

(二)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δ ±0.0001 ±0.01 ±0.00001

例: 0.0121 × 25.64 × 1.05782 = 0.328 RE ±0.8% ±0.4% ±0.009%

(三)乘方、开方: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四)对数换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H+]= 6.3×10 - 12 [mol/L] → pH = 11.20 两位

四、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数据记录:如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称得某物体重0.2500g ,只能记录为0.2500g ,不能记成0.250g 或0.25g 。又如从滴定管上读取溶液的体积为24mL 时,应该记为24.00mL ,不能记为24mL 或24.0 mL 。

2.仪器选用:若要称取约

3.0g 的样品时,就不需要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用十分之一的天

平即可。

3.结果表示:如分析煤中含硫量时,称样量为3.5g 。两次测定结果:

甲为0.042%和0.041%;乙为0.04201%和0.04199%。显然甲正确,而乙不正确。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

(1)μ为无限次测量的总体均值,表示无限个数据的集中趋势(无系统误差时即为真值) (2)σ是总体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

45.0%4410.0%10043.10046.0%100x s RSD ==?=?=8.4254.62=75.256.7=2

2

2)(21)(σ

μπσ--==x e x f y

S

x t μ-=

特点:

1. x =μ时,y 最大

2. 曲线以x =μ的直线为对称

3. 当x →﹣∞或﹢∞时,曲线以x 轴为渐近线

4. σ↑,y ↓, 数据分散,曲线平坦;σ↓,y ↑, 数据集中,曲线尖锐

5. 测量值都落在-∞~+∞,总概率为1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

以u 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的正态分布曲线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曲线(u 分布),此曲线的形状与σ大小无关 二、t 分布曲线

在t 分布曲线中,纵坐标仍为概率密度,横坐标是统计

量t 而不是u 。t 定义为 或

t 分布曲线随自由度f =n-1变化,当n

→∞时,t 分布曲线即是正态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一)平均值的精密度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x S 与样本的标准偏差(即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 的关系: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称为单次测量值的置信区间:

μ=X ±ts

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注意:

1. 置信度越大且置信区间越小时,数据就越可靠

2. 置信度一定时,减小偏差、增加测量次数以减小置信区间

3. 在标准偏差和测量次数一定时,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大

四、显著性检验

在分析工作中常碰到两种情况:○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

著性差异; ○

2不同的人或不同单位,用相同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要用统计的方法加以检验。 (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

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用来做什么?考点)

检验步骤: σμ-=x u 令2

2

21)(u e x f y -==?π

σdu dx ?σ=又du )u (du e 21dx )x (f 2u 2

φ=π=

?-2221

)( u e u y -==πφ即x S x t μ-=n

S

S x =n tS

x tS x x ±

=±=μ)

(2122

2

1

S S S S F >=

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别,S 2明显优于S 1

。 (二)t 检验: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个平均值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准确度是否存

在显著性差异,用来判断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用来做什么?考点)

1. 平均值与标准值(真值)比较 检验步骤:

a) 计算统计量t ,n S

x t μ-= b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f P,t

比较判断:

1) 当t ≥f P,t 时,说明平均值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方法或操作中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存在,准确度不高;

2) 当t

2. 平均值与平均值比较:两个平均值是指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测定,或同一分析人员用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仪器测定。

检验步骤:

计算统计量t , 式中SR 称为合并标准偏差: 查双侧临界临界值f P,t (总自由度 f =n 1+n 2-2) 比较判断:

当t ≥f P,t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平均值中至少有一个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当t < f P,t 时,说明两个平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平均值本身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存在,也可能有方向相同、大小相当的系统误差存在。

注意:要检查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必须先进行 F 检验,确定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如果有,则不能进行 t 检验。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简称重量法,是通过精密称量物质的质量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类: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等。

特点:常量分析准确,不需要标准物质。操作较烦琐、费时;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较大 第一节 挥发法 一、直接挥发法:通过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用适宜的吸收剂将其全部吸收,

21,,f f a F

F <21,,f f a F F >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2

n n 1n s 1n s s 2122

2121R -+-+-=

称量吸收剂所增加的质量来计算该组分含量的方法。

二、间接挥发法 :通过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后,称其残渣,有样品质量的减少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干燥失重方法有常压加热干燥、减压加热干燥和干燥剂干燥等。

注:其中“恒重”系指药典规定药物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重量差在0.3mg 以下。 第二节 萃取法:根据被测组分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使之与其它组分分离,挥去萃取液中的溶剂,称量干燥萃取物的重量,求出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原理:物质在水相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相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在液—液萃取分离时,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比,用D 表示

注: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至少要求D >10。当D 不很高,一次萃取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多次连续萃取以提高萃取率。 第三节 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一) 试样的称取和溶解

在沉淀法中,试样的称取量必须适当,若称取量太多使沉淀量过大,给过滤、洗涤都带来困难;称样量太少,则称量误差以及各个步骤中所产生的误差将在测定结果中占较大比重,致使分析结果准确度降低。

取样量可根据最后所得称量形式的重量为基础进行计算。所得晶体沉淀可取0.1~0.5g ,所得非晶形沉淀则以0.08~0.1g 为宜。

取样后,需用适当的溶剂溶解试样,常用的溶剂是水。对难溶于水的试样,可用酸、碱及氧化物等溶剂 (二)沉淀的制备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被测组分与试样溶液分离时,生成沉淀的化学组成称为沉淀形式; 沉淀形式经过处理,供最后称量的物质的化学组成称为称量形式。 2.沉淀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溶解度小(溶解损失不超过0.2mg );(2)易过滤和洗涤(沉淀颗粒粗大,比较紧密) (3)纯净;(4)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3.沉淀法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确定的化学组成(确定计量关系);(2)较大的摩尔质量(减小称量的相对误差) (3)性质稳定(不受空气中的H 2O 、O 2和CO 2的影响)

(三)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1. 过滤:将沉淀与母液中其它组分分离

滤器:玻璃砂芯坩埚、漏斗 滤纸:无灰滤纸 过滤方法: 倾泻法 2. 洗涤:洗去杂质和母液 选择洗涤液原则:

溶解度小的晶形沉淀→蒸馏水

溶解度较大的晶形沉淀→沉淀剂稀溶液

干燥前试样重

试样重

干燥前试样重-干燥后干燥失重100?=水

C C

D =

易发生胶溶的无定形沉淀→易挥发性电解质稀溶液,如稀HNO3、NH4Cl等

洗涤方法:少量多次

3. 干燥或灼烧:除去沉淀中吸留水分和其它挥发性物质,将沉淀形式定量转变为称量形式(干燥温度一般在150度以下,烘箱中进行;灼烧温度一般在800度以上,马弗炉中进行,反复干燥或灼烧,直到恒重为止。)

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沉淀法中要求沉淀完全程度大于99.9%。而沉淀完全与否是根据反应达平衡后,沉淀的溶解度来判断。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同离子效应:当沉淀达平衡后,若向溶液中加入组成沉淀的构晶离子试剂或溶液,使沉

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沉淀剂用量:一般——过量50%~100%为宜,非挥发性——过量20%~30%

2.异离子效应(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3.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如:弱酸盐沉淀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值影响很大,溶液[H+]大,沉淀溶解度增大。

4. 配位效应: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三、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

影响沉淀纯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共沉淀和后沉淀。

1. 共沉淀:当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本来可溶的杂质也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1)表面吸附:由于沉淀表面吸附所引起的杂质共沉淀的现象

表面吸附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吸附的规律是:

第一吸附层: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再吸附与构晶离子大小接近、电荷相同的离子,浓度较高的离子被优先吸附

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减小方法:制备大颗粒沉淀或晶形沉淀,适当提高溶液温度,洗涤沉淀。

(2)形成混晶:沉淀过程中杂质离子占据沉淀中某些晶格位置而进入沉淀内部形成混合晶体。

减小方法:将杂质事先分离除去,或加入络合剂或改变沉淀剂

(3)包藏或吸留:沉淀速度过快,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下来的沉淀所覆盖,包埋在沉淀内部。

减小方法: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2. 后沉淀:溶液中某些本来可溶的杂质在沉淀放置一端时间后沉淀到原沉淀表面的现象

减小方法: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或沉淀生成后,及时过滤

3. 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分析步骤;(2)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离子的浓度;(3)选择合适的沉淀剂(4)选择合理的沉淀条件;(5)必要时进行再沉淀

四、沉淀的类型与沉淀条件

1. 沉淀类型

2. 沉淀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3. 沉淀条件

(1)晶形沉淀的条件:(稀、搅、热、陈)

①在稀溶液中进行,降低Q值,降低杂质浓度

②在热溶液中进行,增大溶解度,减少杂质吸附

③充分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④陈化:当沉淀完全析出后,让初生的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的这一过程 (陈化时间:室温下,几小时到十几小时。时间过长,后沉淀加重。) (2)非晶形沉淀的条件:

①在浓溶液中进行②在热溶液中进行③加入电解质 ④不陈化,应趁热过滤、洗涤。 (考点,计算)五、沉淀法中分析结果的计算

1. 称量形式与被测组分形式一样

2. 称量形式与被测组分形式不一样 (a ,b 是使分子和分母中所含相关原子或基团个数相等所配的系数) 换算因数的含义是:单位质量的称量形式相当于多少质量的被测组分。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考)定义: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滴加的试剂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液的浓度和体积,通过定量关系计算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容量分析) 基本概念:

滴定:将滴定剂通过滴管滴入待测溶液中的过程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滴定剂:用于滴定的标准溶液

化学计量点:滴定剂(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

简称计量点。(理论值)

指示剂:能在计量点附近发生颜色变化的试剂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的那一点(实测值) 终点误差(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分类:滴定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沉淀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大多数滴定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若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称为非水滴定法。

特点: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应用广泛,用于常量分析,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0.2%

第一节 滴定反应条件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反应条件

1.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定量完成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二、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溶液。

2. 剩余滴定法(返滴定法):先准确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完全反应后,再用另外

一个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如碳酸钙的测定

CaCO 3 +2 HCl = CO 2 + H 2O + CaCl 2 NaOH + HCl = NaCl + H 2O

3. 置换滴定法: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定量置换出另一种物质 ,再用标准溶液去

滴定该物质的方法。

4. 间接滴定法:将被测物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滴定剂滴定。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3.纯度高;4.性质稳定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Na 2CO 3、KHC 8H 4O 4、Na 2B 4O 7·10H 2O, CaCO 3、K 2Cr 2O 7、H 2C 2O 4·2H 2O 、

%

100%?=试样的质量

被测形式的质量被测组分%100%??=试样的质量称量形式的质量被测组分F

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

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

换算因数??=b a F

NaCl 、Zn 等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1、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转移到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算出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2、间接法(标定法):先配制成一种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再利用基准物质或另一标准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计算题)(二)滴定度:T A/B 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待测物的质量(g/ml) (A 指滴定剂,B 指待测物)

滴定剂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 aA + bB = cC + dD 滴定剂 被测物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基本计算公式

1. 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

3. 滴定度 <=> 或

4.化学反应计量关系

aA + bB = cC + dD

5.质量分数

6. 质量浓度

7. 被测物质含量的计算 被测组分的含量是指被测组分(m A )占样品质量(S )的百分比

(1)直接滴定法

(2)返滴定法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既可以是酸,又可以是碱,这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实质上是发生在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由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 二、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

()/(/ml V g m ml g T A B B

A =)

L (V )

mol (n )L /mol (C A A

A =A

B n a b n =1000

/B

A B

A M C a b T ?=)/()()(mol g M g m mol n

B B B

=

)

L (V )

mol (n )L /mol (C B B B =)()()/(/ml V g m ml g T A B B A =A B A B V T m /=a b n n A B =A B n a b n ?=)()(g m g m S B B =ωS B

B V m =ρ等

,,的单位:ml g ml mg L g B ///μρ%

%1001000c t a A T ?????=S M V A T %)()[(%1001000

M t a

]cT t t -cV A A 1

T 21T 21????=S 1000M c a b )/(B A /?=ml g T B A 24

H PO -

(一)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所占的比例,以δi 表示

[]c

i i =

δ 式中:i 为某种型体

(二)弱酸(弱碱)各型体的分布系

一元弱酸

二元弱酸

(二)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弱酸(弱碱)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溶液的酸度和酸碱的离解常数有关,而与分析浓度无关。 (三)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1、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

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称为质量平衡

C mol/L Na 2CO 3溶液的质量平衡式 2、电荷平衡: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正离子电荷的总和与负离子电荷的总和相等,称为

电荷平衡

C mol/L Na 2CO 3 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3、质子平衡: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称为质子平衡

质子参考水准:能参与质子交换的组分的初始形态以及溶剂水。 例:写出Na(NH4)H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得质子产物 参考水准 失质子产物

NH 4+

—→ NH 3

HPO 42- —→ PO 43- H 3O +(H +) ←— H 2

O —→ OH -

-三、酸碱溶液中pH 的计算

(1)当Ca a K ≥20w K ,同时Ca/a K ≥500时,最简式: (2)弱酸HA (浓度为Ca mol/L )与共轭碱A -

(浓度为C b mol/L )的PH 计算

当Ca ≥20[H +], C b ≥20[H +

]时

缓冲溶液▲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酸碱指示剂 (一)变色范围

HIn H + + In -

[][]

A HA C +=[][][]a HA K H H

C HA +==++

δ[][]a a A K H K C A +==+δ1=+A HA δδ[][][]HA A H Ka -?=

+[][][]

A

HA A H C ++=2[]

[][][]

2

112222a a a A H K K K H H H C A H ++==+++δ[]

[][][]

2

1112

a a a a HA K K K H H K H C HA ++==+++--δ[]

[][]

21121222a a a a a A K K K H H K K C A ++==++--δ[][][][]

C CO HCO CO H C Na =++=-

-+233322和[][][][][]

-

--++++=+2332CO HCO OH H Na H 2PO 4- ←— H 3PO 4 ←—

+H +

+H +

+2H

+ -H +

-H + -H +

[][][][][][]

--

-+++=++OH PO NH PO H PO H H 34343422[]a

a K c H

=

+

[]Ka

Cb

Ca H =+Ca Cb

lg

pKa pH +=[][]

[][]

[][]

-

+-

+==In

HIn K H HIn In H K HIn HIn ,

酸式 碱式

故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 pH=pK HIn ±1

由于人眼对深色比浅色灵敏,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推算的的变色范围并不完全相同。

pKa 理论范围 实际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4 2.4~4.4 3.1~4.4 红 黄 甲基红 5.1 4.1~6.1 4.4~6.2 红 黄 酚酞 9.1 8.1~10.1 8.0~10.0 无 红 百里酚酞 10.0 9.0~11.0 9.4~10.6 无 蓝

注:一般而言,人们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约有0.2~0.5pH 单位的误差,称之为观测终点的不确定性,用△pH 来表示,一般按△pH=±0.2来考虑,作为使用指示剂目测终点的分辨极限值。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 指示剂的用量

对于双色指示剂用量多少对色调变化有影响,用量太多或太少都使色调变化不鲜明。 对于单色指示剂用量多少对色调变化影响不大,但影响变色范围和终点。 指示剂本身都是弱酸或弱碱,也会参与酸碱反应。 2. 温度:温度变时指示剂常数和水的离子积都会变,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随之发生改变。 3. 中性电解:溶液中中性电解质的存在增加了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指示剂的表观离解常数改变,将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某些盐类具有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性质,也会改变指示剂颜色的深度和色调。

4.滴定程序:为了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在选择指示剂时还要注意它在终点时的变色情况。例如:酚酞由酸式无色变为碱式红色,易于辨别,适宜在以强碱作滴定剂时使用。同理,用强酸滴定强碱时,采用甲基橙就较酚酞适宜。

(四)混合指示剂:混合指示剂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试剂混合,利用它们颜色的互补性,

使终点颜色变化更鲜明,变色范围更窄。

混合指示剂通常有两种配制方法:

1.指示剂+惰性染料:对于这种混合指示剂,变色范围和终点基本不变,但色调变化更明。

2. 指示剂+指示剂:对于这种混合指示剂,变色范围、终点以及色调均发生了改变。混合

后的指示剂,色调变化更鲜明,变色范围更窄。

注:混合指示剂在配制时,应严格按比例混合。

二、滴定曲线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把计量点附近溶液某种参数(如PH )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滴定百分率为99.9%至100.1%即滴定相对误差为±0.1%时,溶液某种参数(如PH )

的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滴定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要全部或至少有一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三、滴定突跃与指示剂选择

[]

[]HIn In pK pH HIn -+=lg

[]

[]

的颜色时,看到的是,即当-In pK pH HIn In HIn 110+≥≥-[]

[]的颜色时,看到的是,即当HIn pK pH HIn In HIn

110

1-≤≤-

[]

a b a b a b a a b b V V V V C V V V C V C OH +-=+-=-)(一、(1)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对于强酸强碱,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就越少。当突跃范围小于0.4PH 时(C=10-4

mol/L )就没有合适的指示剂了。

对于弱酸弱碱的滴定,浓度越大、离解常数越大,则突跃范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突跃范围减小至约0.4PH 时(CK=10-8

),指示剂就不合适了。 (2)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强碱的滴定,计量点时溶液呈中性,突跃范围横跨酸性区和碱性区,突跃范围较

大,酸性范围内和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考虑选用。

强碱滴定弱酸,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碱性区,碱性范围内变

色的指示剂可以考虑选用。

强酸滴定弱碱,计量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酸性区,酸性范围内变

色的指示剂可以考虑选用。

? 强酸强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 一元弱酸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1. 滴定曲线

现以NaOH 滴定一元弱酸HAc 为例:设HAc 为浓度 Ca =0.1000mol/L,体积Va =20.00ml ;NaOH 的浓度 Cb =0.1000mol/L ,滴定时加入的体积为Vb ml ,

滴定反应:HAc+OH -=H2O+Ac

-

滴定反应常数: ① 滴定开始前

② 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当Vb=19.98 ml 即相对误差为-0.1%时,

③ 化学计量点

④ 化学计量点后

由于过量NaOH 的存在,抑制了Ac 的水解,溶液的pH 值仅由过量的NaOH 的量和溶液体积来决定,其计算方法与强碱滴定强酸相同。

当Vb=20.02 ml 即相对误差为+0.1%时,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1. 多元酸的滴定

多元酸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

① 当CaKai <10-8

时,第 i 级离解的H +

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L

mol C /104

-≥[][][]

9

14

5-T 108.1100.1108.1Kw Ka OH HAc Ac K ?=??===---[]88

.2/103.11000.0108.135=?=??==--+pH L m ol C K H a a []

b a b

b NaA

c b a b b a a HAc NaAc HAc a V V V C C V V V C V C C C C K H +=

+-==+,,[]b

b a a V V V K H -=+[]75.7/108.198

.1998

.1900.20108.185=?=-?=--+pH L

mol H []73.8,27.5/103.521000.0108.1100.16514==?=???==----

pH pOH L mol C K K OH NaAc a

W 70.9,30.4==pH pOH 88

10,10--≥≥b b a a K C K C

② 当CaKai ≥10-8时,若Kai/Kai+1 ≥104

,则第 i 级离解的H +

可以准确滴定,有滴定突

跃; 若Ka/Kai+1 <104,则第 i 级离解的H +

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例:用1mol/LNaOH 滴定20.00ml 1mol/LH 3PO 4

1mol/L 的H3PO4 可以用NaOH 准确分步进行滴定,有两个滴定突跃。 对于H3PO4的滴定,第一计量点:

可选甲基橙、甲基红指示剂,也可选甲基橙与溴甲酚绿的混合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 可选酚酞、百里酚酞指示剂,也可选酚酞与百里酚酞的混合指示剂。 2. 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与多元酸相同。 第三节 滴定终点误差

(必考)定义:由于指示剂的变色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而使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所致的相对误差,也称滴定误差(TE );常用百分数表示。

一、强酸强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式中:[OH -]、[H +

]分别为滴定前的原始浓度;p C s 、p V s 为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的实际浓度

和体积;ep V 为滴定终点时溶液的体积,因p V s ≈ep V ,带入上式,得

二、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滴定误差也可用PH 按林邦误差公式直接计算

式中:pX 为滴定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参数,如pH 或pM ;△pX 为终点ep pX 与计量点sp pX 之差;△pX=ep pX —sp pX ;Kt 为滴定反应平衡常数即滴定常数,c 与计量点时滴定产物的总浓度ep C 有关。

13

83108.4,102.6,109.6321---?=?=?=a a a K K K 4

1.583833101010

2.6109.6,10109.6109.61211>=??=>?=??=-----a a a a K K K C 4

4.513

8

8

88101010

8.4102.6,10

101.3102.6211322>=??=>?=???=-----a a a a K K K C 8131310106.1108.43

113---

68

.4101.2102.6109.65832424321=?=???==+=+---+pH K K H O H PO NaH NaOH PO H a a []

77.9107.1108.4102.6101382424232=??=???==+=+---+pH K K H O H HPO Na NaOH PO NaH a a [][]%

100)(s s ?-=+-p p ep ep ep V C V H OH TE [][]%100s ?-=

+

-

p

ep

ep

C H OH TE )1(%

1001010

T E X

X

t

w t

p p K K K C =

?-=?-?[]

[])

()(a ep HA HA K H H HA %100+==?-=++-ep ep C C OH TE δδ[]

[])()(b

--ep B B K OH OH B %100+==?-=+

ep ep C C H TE δδ

三、应用示例

1. 乙酰水杨酸的测定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属芳酸酯类结构,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

定,以酚酞为指剂,其滴定反应为:

2.药用氢氧化钠的测定 (计算题)

药用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 ,形成NaOH 和Na 2CO 3 的混合物。该混合碱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1)氯化钡法 称取一定量样品ms g ,溶解并稀释至一定体积为Va ml 。吸取等体积的两份试液,各为Vbml 。一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1 ml 另一份先加入过量的BaCl2 ,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 标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2 ml ,显然,V1 > V2

(2)双指示剂法

称取一份试样,溶解,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 标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1 ml ,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2 ml ,

显然,V2 < V1

双指示剂法操作简便,但在使用酚酞时误差较大,氯化钡法准确度较高。 (考点)用双指示剂法判断混合碱试样的组成:

有一碱溶液可能是NaOH ,NaHCO 3,Na 2CO 3或以上几种物质混合物,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1 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消耗HCL V2 mL ,由以下V1和V2的关系判断该碱溶液的组成。 (1)V1 > 0, V2 = 0 NaOH (2)V2 > 0, V1 = 0 NaHCO 3 (3)V1 = V2 Na 2CO 3

(4)V1 > V2 > 0 NaOH + Na 2CO 3 (5)V2 > V1 > 0 Na 2CO3 + NaHCO 3 4、氮的测定 (1) 蒸馏法 a . NH 4+

+ OH - NH 3↑+ H 2O

NH 3 + HCL (定过量) NH 4CL HCL(过量)+ NaOH NaCL + H 2O

b . NH 4+

+ OH - NH 3↑+ H 2O

NH 3 + H 3BO 3 NH 4+ + H 2BO 3- H 2BO 3- + HCL CL - + H 3BO 3

OCOCH 3COOH OCOCH 3COONa

+ NaOH +H 2O

NaCl CO H HCl CO Na O H NaCl HCl NaOH 2232322+=++=+O

H NaCl HCl NaOH O H BaCO BaCl CO Na 223232+=++↓=+b S a NaOH HCl NaOH V m V M V C 10002=ωb

S a CO Na HCl CO Na V m V M V V C 10002)(32322

1?-=ωNaCl NaHCO HCl CO Na O H NaCl HCl NaOH +=++=+3322和323CO H NaCl HCl NaHCO +=+S

NaOH

HCl NaOH S CO Na HCl HCl CO Na m M

V V C m M V C 1000)(1000213232-==ωω加热

100

1000)(%????-?=S N NaOH NaOH HCL HCL m M V C V C N 100

1000%????=S N HCL HCL m M V C N

(2) 甲醛法:甲醛与铵盐生成六次甲基四胺离子,同时放出定量的酸,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

4NH 4+ + 6HCHO (CH 2)6N 4H + + 3H +

+ 6H 2O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用于沉淀滴定法的反应,主要是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

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习惯上称为银量法 第一节

一、滴定曲线

二、终点的指示方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 法,莫尔法):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1. 原理

2. 滴定条件

(1)指示剂的用量要适当

(2)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3)滴定时应剧烈摇动:AgCl 对Cl -、AgBr 对Br -有较强吸附,剧烈摇动可以有

效解吸附,防止终点提前。

(4) 预先分离干扰离子

能与Ag+生成沉淀的阴离子有: 能与CrO 42-生成沉淀的阳离子有: Ba 2+、Pb 2+

等这些干扰离子应预先分离 3. 应用范围

可测CL -, Br -,Ag + ,CN -,不可测I - ,SCN - ,因为吸附太强烈 。

(二)铁铵钒指示剂法(Volhard 法,佛尔哈德法 ):以铁铵钒 NH 4Fe(SO 4)2 · 12H 2O 为指

示剂的银量法。

1. 原理

直接滴定

剩余滴定

2. 滴定条件

(1)在HNO 3溶液中进行:可防止Fe3+的水解,许多能与Ag+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如PO 43-、AsO 43-、

CO 32-等也不产生干扰。

(2)充分振摇:直接滴定时,AgSCN 吸附Ag +;返滴定时,沉淀吸附Cl -、Br -、I -、SCN -

(3)指示剂的浓度要适当:理论计算指示剂的浓度(Fe 3+

的浓度)为0.043mol/L ,但这时

黄色较深,一般控制Fe 3+

的浓度为0.015mol/L ,误差在0.1%以内。

(4)测Cl -时应防止AgCl 转化为AgSCN

返滴定法测Cl -,当滴定到达终点时,AgSCN 的溶度积( K SP =1.0×10 -12

)小于AgCl

O H OH H O H N CH OH H N CH 22462462333)()(=++=+-+-

+1n n NaOH NH 4

=+%

1001000

m M V C %N S N

NaOH NaOH ????=

等、、、-----+=↓==+SCN I Br Cl X AgX X Ag 5

10103.1106.1---+?=?=↓→+S K AgCl Cl Ag SP sp 溶解度,(白色)前:4

124224107.6,102.1砖红色2---

+?=?=↓→+S K CrO Ag CrO Ag EP sp 溶解度)(:等

、、、、、------242232233434O C CO S SO AsO PO 12101.1--+?=↓→+sp K AgSCN SCN Ag SP (白色)前:

138,23=→++

-+K FeSCN SCN Fe EP (红色):(白色)

过量)前:↓→+-+AgCl Cl Ag SP ((白色)剩余)↓→+-+AgSCN SCN Ag ((淡红色)

:+

-+→+23FeSCN SCN Fe EP

的溶度积常数(K SP =1.8×10-10

),沉淀转化 发生

AgCl + SCN - = AgSCN + Cl - 促使已生成的Fe(SCN)2+ 又分解,使红色褪去。

(考点)为了避免上述转化反应的发生,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①将生成的AgCl 沉淀滤去;②用有机物覆盖AgCl 沉淀 (5)测 I – 应先加AgNO 3后加指示剂

若先加指示剂,I -与Fe 3+ 反应而析出I 2 ,造成误差。其反应为:2Fe 3+ + 2I -=2Fe 2+

+I 2

若先加AgNO 3生成AgI 沉淀,I -的浓度降低,电极电位升高,使Fe3+不能氧化I - 3. 应用范围

返滴定法测定CL -,Br -,I -,SCN -,直接滴定测Ag +

(三)吸附指示剂法(Fayans 法,法扬司法 ):以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1. 原理

AgNO3标液滴定NaCl ,以荧光黄(HFl )为指示剂

终点前 HFI ==== H + + FI -

Cl -过量 AgCl·Cl -┇M+

终点时 Ag +

稍过量 AgCl·Ag+

AgCl·Ag + + FI - ===== AgCI·Ag+┇FI -

黄绿色 淡红色 2. 滴定条件

(1)溶液的酸度要适当

(2)加入糊精保护剂:可加入糊精等亲水性高分子物质,保护胶体,以防止胶体的凝聚,

使AgX 沉淀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3) 胶体颗粒对指示剂的吸附力,应略小于被测离子的吸附力 (4) 应避免在强光照射下进行滴定

3. 应用范围:可直接测定CL-,Br-,I-,SCN-和Ag +

第七章 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对反应的要求:配位比恒定;配合物稳定性高;反应迅速; 有适当方法确定

终点。

配位剂种类:无机配位剂, 有机配位剂

配位滴定最常使用的是氨羧配位剂(使用最广的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 EDTA 配合物特点:1.配位比简单2.稳定性高3.水溶性好4.大多无色 第一节 配位平衡

一、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M + Y = MY

式中: 为一定温度时金属—EDTA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M]为未参加配位反应的金属离子浓度;[MY]为生成的配合物浓度;

[Y]为未参加配位反应的配位剂浓度。

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和副反应

V V o

I I o Fe Fe 54.0,71.0//223==-

++??[][][]Y M MY K

MY =

MY

K M + Y MY 主反应:副反应:

H +HY H 2Y

H 6Y L OH -ML

ML 2

ML n MOH M(OH)2?M(OH)n N NY MHY M(OH )Y OH -H +辅助配位效应

羟基配位效应

酸效应

干扰离子效应

混合配位效应

系数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α加以描述。 1.EDTA 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1)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

由于H + 与Y 4- 的结合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酸效应。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

来衡量。

≥1,酸度越高(PH 越小),酸效应系数就越大,酸效应就越强 (2)共存离子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其它共存金属离子N 与Y 配位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共存离子

效应的大小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来衡量。

αY (N )≥1 ,N 的浓度越大、KNY 越大,αY (N )就越大,共存离子效应就越强。 注:当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同时发生时,EDTA 总的副反应系数是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其它配位剂L 与M 发生配位反应,使主反应的程度降低,这种现象称配位效应,其大小用配位效应系数 来衡量。

≥1。平衡时,游离L 的浓度越大、ML 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越大,αM (L )就越大,配位效应就越强。

注:如果有P 个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则M 总的副反应系数是

3. 配合物MY 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MY 总的副反应系数为: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

234562

345634564565666

5

4324265432234)(][][][][][][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H Y K K K K K K H K K K K K H K K K K H K K K H K K H K H 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Y Y ++++++-++----+

+++++=++++++='=α)(H Y α)(H Y α[][][][][][]N K Y NY Y Y Y NY

N Y +=+==1 ')(α)(N Y α][][][][][][]'[44526--++++++=

=Y NY Y Y H Y H Y Y Y α][][][][][][][][][444444526-

-----++-+++++=Y Y Y Y NY Y Y Y H Y H 1)()(-+=?N Y H Y Y ααα[][][][][][][][][][]M ML M ML M ML ML M M M n n L M +++=+++==

1')(α)

(L M α[][][]

n

n L

L L βββ++++= 2211)(L M α[]

[])

1()()('21P M M L M L M M -+????++==ααα[][][

][][]

MY

Y OH M MHY MY MY ≈++=)('[]

[]1

'≈=MY MY MY α[]

[][]

'

'''Y M MY K MY =

[][][][][

]

[]代入上式,得

、、把MY MY Y Y M M MY Y M ααα==='''

在一般情况下,MY 的副反应可以忽略,αY(H)=1,则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① 一定时,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②浓度一定时, 越大,突跃

范围越大。所有对 产生影响

的因素如酸效应、配位效应等,也会影响突跃范围的大小。 二、化学计量点pM`值的计算

式中:()sp M c 表示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的总浓度,若滴定剂与被滴定物浓度相等()sp M c 即为金属离子原始浓度的2

1

三、金属指示剂 (一)必备条件

1)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与指示剂自身的颜色应有显著的区别 2) 显色反应必须灵敏、快速,并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3) 配合物MIn 的稳定性适当,要求M In M Y K K ''>102

4) 金属指示剂要控制pH ,pH 影响指示剂的形体从而直接影响它的颜色

(二)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僵化现象

1. 封闭现象:滴定达到计量点后,过量的EDTA 不能夺取MIn 中的金属离子,In 无法释放

出来,因而在计量点附近看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

产生封闭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被测离子引起的,MIn K ' >MY K '。如EBT 与Fe 3+

、Al 3+

生成的配合物非常稳定,

置换反应不能发生。在直接滴定这些离子时,不能使用EBT 指示剂。

另一种情况是由共存金属离子引起的,MIn K '>NY K '。如在pH=10时,以铬黑T 为指示剂滴

定Ca 2+

、Mg 2+

总量时,若含有Fe 3+

、Al 3+

、Co 2+

、Ni 2+

、Cu 2+

会封闭EBT 。解决的办法是加入掩蔽

剂,使干扰离子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从而不再与指示剂作用。可加三乙醇胺掩蔽Fe3+、Al 3+,加KCN 掩蔽Co 2+、Ni 2+、Cu 2+

2. 僵化现象:有些金属-指示剂配合物难溶于水,使得滴定剂与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解决的办法是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其溶解度,加快反应。

[][][]

Y

M MY MY Y M MY K Y M MY K αααααα==

'MY

MY Y M MY K K ==',1ααα没有副反应时MY MY Y

M Y M MY K K <<=',11则,有副反应时ααααα'MY K 'MY K 'MY K Y M MY MY Y

M MY Y M MY MY MY K K K K K αααααααlg lg lg lg ''--=?=?=()()MY sp M K lg pc 2

1

M p '+=

'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化学分析化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化学分析化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尊敬的领导;你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集团公司扩张性竞争战略目标的顺利进行,我们告别了令人振奋,成绩可人的2006年,同时也迎来了充满挑战的2007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以及在我个人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的工作成绩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没有一个合格稳定的政治思想,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一年来,我始终本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理念,为能更好的践行这一理念,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理念操作知识,以及各种文件和讲话精神。在提高理论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使自己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从踏入分析工这个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为做一名优秀的化验员而以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扎实奉献来严格要求自己。以”求真务实“为座右铭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标准。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化学分析班组的班组长,我深知要具有管理指挥能力,就必须具有过硬的技术理论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严于律已、以身作则、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在工作中,我能充分发扬“两不怕”精神,严格各种规章制度。由于我中心工作紧、任务重,新进员工较多,在实际操作水平都还有待提高的基础上,我坚持不懂就问,不会就钻,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敢于冲在前面,敢于同难题较劲,为班组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 一年来,我认真领会神马员工理念,充分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积极参加我中心和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我中心技术比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次在公司举办的安全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我们班组在今年第四季度还光荣地被评为了先进班组的荣誉称号。 四发扬优点取长补短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在明年的工作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模拟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模拟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 填空题 1. 将1.17 g NaCl (M (NaCl )=58.44)溶于200 g H 2o 中,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是 。 2. 将12mL0.01mol ·L -1溶液和100mL0.005mol ·L -1AgNO 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 溶胶,胶团结构式为 。 3. BaCO 3(sp K Θ=8.1×10-9)、AgCl (sp K Θ=1.56×10-10)、CaF (sp K Θ =4.0×10-11)溶 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4. 由MnO 2 0.95V Mn 3+ 1.51V Mn 2+(酸性溶液中,)可知当三者浓度均为1 mol ·L -1 的反应方向是(用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5. 写出3HCO -(a K Θ=5.6×10-11), 24H PO -(a K Θ=2.6×10-7),HF (a K Θ=3.5×10-4) 的共轭并排出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 。 6. 222Cu Ag Cu Ag +++=+在溶液中的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7. 22222NO Cl NO Cl →+是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8. []33K PtCl NH 的名称是 。 9. 内能、焓、功、熵、热五个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10.在硝酸钾溶于水的变化中,水温是降低的,由此可判断此变化的H ? , G ? ,S ? 。(用﹥0或﹤0表示。) 11.4CCl 与3CH Cl 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 12.3BF 和3PF 中B 和P 的杂化轨道分别是 杂化和 杂化, 是 极性分子。 13.数据m=0.0260g ,pH=4.86,c (1/5 4KMnO )=0.1023 mol ·L -1中0.0260,4.86, 1/5三者的有效数字依次为 、 、 。 14.某元素价电子构型是2344s p ,则该元素是第 周期 族的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 系统环境 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 (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化学分析员年度总结

化学分析员年度总结 化学分析是绝对定量的,根据样品的量、反应产物的量或所消耗试剂的量及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得待测组分的量。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分析员年度总结1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我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努力,努力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者。 现将在职期间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上,我积极向上,积极参加党小组学习,从报刊,党员文摘和电视等渠道学习党的知识和政策,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保持党性,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争取做好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认真工作,爱岗敬业,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业务工作上:参与了每年化验室培训化验员工的工作。20XX年主讲《氧化还原滴定》,20XX年主讲《重量分析法》,20XX年《酸碱滴定法》,20XX年《分光光度法》和《配位滴定法》。20XX年参加了红外CS-600的仪器安装测试工作,基本掌握了仪器的分析原理,以及其维修维护和使用方法。

20XX年参与了国标《钛铁中硅含量的测定-硫酸脱水重量法》的修订,该标准已于20XX年4月公布实施。20XX年参与了高含量三氧化二铬中硅磷的含量和高含量二氧化钛中铝的测定定值工作,并完成课题《高含量二氧化钛中铝的测定》分析试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运用专业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担任化学分析组丙班长期间,团结班员,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大家和团结合作下,班内工作顺利。 3、补充专业知识方面,积极阅读专业书籍,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专业知识,近期阅读的书籍有《理化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分光光度分析》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掌握更高更广的知识。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认真完成工作,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化学分析员年度总结2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又过去了,也开始了新的征程。回首这过去的一年,忙碌而又充实,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工和总结和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我主要负责电机车间的生产计划工作,简易流程如下:接单排查库存物料提交物料申请---排产订单交付,从事生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 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A (260J48Y )试题(A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未填 入表中则不计分): 1. OH -的共轭酸是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3. 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 (A) CH 4(l) + 2O 2(g)? →?CO 2(g) + 2H 2O(g) (B)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g) (C)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l) (D) CH 4(g) +2 3O 2(g)?→?CO(g) + 2H 2O(l) 4. EDTA 相当于一个六元酸,可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所形成的多个环为 (A) 五元环 (B) 六元环 (C) 四元环 (D) 不成环 5.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其中不正确叙述是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 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8个电子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6. 0.100 mol·kg -1 KCl 溶液在稍高于 -0.372℃时结冰,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水的K f = 1.86 K·kg·mol -1) (A) KCl 未完全缔合 (B) 离子互吸 (C) 离子互斥 (D) 溶液蒸气压下降 7. 已知 Zn(s) +21O 2(g) = ZnO(s) m r H ? 1 = -351.5 kJ·mol -1 Hg(l) +21O 2(g) = HgO(s,红) m r H ? 2 = -90.8 kJ· mol -1 则 Zn(s) + HgO(s,红) = ZnO(s) + Hg(l) 的 m r H ?为(kJ· mol -1) (A) 442.3 (B) 260.7 (C) -260.7 (D) -442.3 8. 有一原电池: Pt│Fe 3+(1 mol·dm -3),Fe 2+(1 mol·dm -3)‖C e 4+(1 mol·dm -3),Ce 3+(1 mol·dm -3)│Pt 则该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A) Ce 3+ + Fe 3+ = Ce 4+ + Fe 2+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Ce 3+ + Fe 2+ = Ce 4+ + Fe (D) Ce 4+ + Fe 3+ = Ce 3+ + Fe 2+ 9. 电池反应:H 2(g,100kPa) + 2AgCl(s)?→? 2HCl(aq) + 2Ag(s) E = 0.220 V,当电池的电动势为0.358 V 时,电池溶液的pH 为 (A) 2 H p E E - (B) 059 .0220 .0358.0- (C) 059 .02220 .0358.0?- (D) 0 10. 体系对环境作 20 kJ 的功,并失去 10kJ 的热给环境,则体系内能的变化是 (A) +30 kJ (B) +10 kJ (C) ?10 kJ (D) ?30kJ 11. 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A) H 2(g) + Cl 2(g) = 2HCl(aq)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Zn + Ni 2+ = Zn 2+ + Ni (D) Cu + Br 2 = Cu 2+ + 2Br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问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立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力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一状态B;如果存在另一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无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生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非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足前者)。在一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非平衡,自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非自发”三者等价。 (3)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中 ①为内能增量。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间势能,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子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非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力与体系压力不等时,应该用环境压力,因为体系处于非平衡态时,压力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比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大。 ③Q为体系吸热量。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 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利用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变温过程的热:,上式中C为热容,是温度的函数。恒容过程(且不含非体积功)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容(摩尔)热容,恒压过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理想气体两者的关系为:恒容过程中=。 恒压过程中--,得=-。定义状态函数焓(Enthalpy) ,所以=。因此,通常讲的蒸发焓等于恒压蒸发热,反应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对理想气体而言,与内能一样,焓也只是温度的函数。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后体系回到反应前的温度,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可利用弹式量热计测量: 样品在纯氧气氛中完全燃烧,使氧弹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已知仪器的热容C,测量反应过程温度改变值ΔT(较小以近似保证“回到反应前的温度”),即可求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反应热=C×ΔT,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来标定弹式量热计的仪器常数。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容易证明以下关系成立:,其中为反应中气态组分的物质的量增量。 利用状态函数法(盖斯定律),也可以推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如果将一些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集结成表,则更能方便地计算许多反应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以最稳定相态的单质为原料,生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的焓变(恒压反应热),用记号表示,f(form)表示形成,是标准压力的上标(反应组分不混合),m表示摩尔。显然所有最稳定相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14-lg(×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0-5 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 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

PH=Pk aθ(HAC)+ lg((C(AC-))/(C(HAC))) 5=-lg(×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 n(AC-)=×1mol·L-1=;n(HAC)=6x×10-3mol +x×10-3)/(6x×10-3/+x×10-3))=(6x×10-3) 解得:x=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 n(OH-)= n(NH4+)= C(NH3·H2O)=(+)= mol·L-1 C(NH4+)=(+)=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 混合前:n(H+)= n(AC-)= 混合后:C(HAC)=(+)mol·L-1= mol·L-1 C(AC-)=(+)mol·L-1=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

工作总结 化学分析室个人工作总结

化学分析室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xx年很快一年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入另一个阶段,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今年,是我在参加环保工作的一年。按说,我们每个追求进步的人,免不了会在终岁首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在一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我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在分析室化验员岗位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xx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理念: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要享受其过程,享受工作的快乐.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并把这种思想理念经常的给身边同事们灌输,督促他们平时要注意学习。走到哪,学到哪,干到哪,学到哪。我认为:我们供职的企业性质是国企,要让领导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依靠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使这漫长的过程尽可能的缩短,这就要我们自已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尽快的进步。从另一方面讲,国企用人的特点是:一人多用,

一人多能。也许我们晋升的机会是缓慢的,但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永恒的,这就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这一年里,中间经历了方法验证、上岗证的考试、资质认定等,从刚开始的上岗证考试那个急哭的小女孩到现在基本的化学法拿下来为止,中间大多数都是处于不断学习、不断积攒经验,为的是不断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不管是跟监测站的老师还是跟韩工学习,我相信这必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二、享受工作过程体会工作的快乐 从初三开始第一次接触化学时,我就很喜欢,我想以后自己能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该多好,没想到自己真的做到了,虽然来公司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是领导说的给年轻人一个机会,我想如果让我留在这个公司我将会很感激的、很努力的工作。所以感谢领导作出的正确的选择。这一年里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没有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每次室主任安排的工作我会尽力做到最好,从刚开始的时候做事效率有点低到现在一天可以做两个到三个实验,在整个工作中,我处于享受的过程,我没有因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因为喜欢所以享受工作。 三、工作不足,仍需改善 1.虽然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化学法,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不卑不亢,保持一颗平常心。 2.这一年里没有时间去学习大型仪器,是自己的不足。

注册电气工程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版)

注册电气工程师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与状态 (一)波函数Ψ Ψ(n,n,n),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主量子数n:电子离核的远近和电子能量的高低,n越大,电子能量越高。 n = 1, 2, 3, 4, ... 角量子数l: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一起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l = 0, 1, 2, ..., n-1 磁量子数m: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一个电子层内,波函数Ψ数目=n2 Ψ(n,l,m,m s),确定一个电子完整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m s:电子自身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m s= ±1/2 (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三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由能量低的轨道向能量高的轨道排布(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后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2)Pauli(保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亦即无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t(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简并的轨道中, 要分占各轨道,且保持自旋方向相同. 保持高对称性, 以获得稳定. 包括: 轨道全空, 半充满,全充满三种分布.

(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σ键:头碰头

氢键 物质的熔点与沸点 同类型的单质和化合物,一般随摩尔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有氢键的比不含的要大。 物质的溶解性 相似者相溶,(非)极性易溶于(非)极性。 (五)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离子电荷与半径规律如下: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荷数增多,半径减小; 2)同一元素,电荷数增多,半径减小; 3)同一族,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六)物质状态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①摩尔表示: 克拉珀龙方程pV=nRT 其中p为气体压强,单位帕斯卡(帕 Pa) V为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摩 mol) T为体系的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开 K) R为比例常数,单位是焦耳/(摩尔·开),即J/(mol·K) 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R是一定的,约为8.31441±0.00026 J/(mol·K). ②质量表示: pV=mrT 此时r是和气体种类有关系的,r=R/M,M为此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③分子数表示: pV=NKT N为分子数 K为波尔兹曼常数,K=1.38066×10-23J/K 2)道尔顿分压定律 气体混合物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总和: p=p a +p b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 √;错误 ×)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 溶液的沸点升高 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 溶液具有渗透压 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dm 3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 3溶剂 D. 1000 g 溶剂 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 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2019年化学分析工的工作总结

2019年化学分析工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我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努力,努力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者。 现将在职期间工作总结 思想上,我积极向上,积极参加党小组学习,从报刊,党员文摘和电视等渠道学习党的知识和政策,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保持党性,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争取做好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认真工作,爱岗敬业,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业务工作上:参与了每年化验室培训化验员工的工作。xx年主讲《氧化还原滴定》,xx年主讲《重量分析法》,xx年《酸碱滴定法》,xx年《分光光度法》和《配位滴定法》。xx年参加了红外cs-600的仪器安装测试工作,基本掌握了仪器的分析原理,以及其维修维护和使用方法。xx年参与了国标《钛铁中硅含量的测定-硫酸脱水重量法》的修订,该标准已于xx年4月公布实施。xx年参与了高含量三氧化二铬中硅磷的含量和高含量二氧化钛中铝的测定定值工作,并完成课题《高含量二氧化钛中铝的测定》分析试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运用专业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工作奠

定了基础。在担任化学分析组丙班长期间,团结班员,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大家和团结合作下,班内工作顺利。 3.补充专业知识方面,积极阅读专业书籍,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专业知识,近期阅读的书籍有《理化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分光光度分析》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掌握更高更广的知识。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认真完成工作,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xx年度学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工作总结交流。从学院汇报和提供的支撑材料来看,各学院在全面总结和分析xx年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采取有效举措,积极探索和实践,扎实推进我校学生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工作,成为学校一大亮点。 制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完善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体系。近几年来,面对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兴校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我们在秉承了原有的狠抓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非师范专业技能训练。xx年提出并制订了包括师范和非师范所有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不断优化专业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体系,拓展技能训练项目,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在“三字一话”、板书设计、试讲、演讲等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评课、心理咨询、教育教学研究等内容;非师范专业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不同阶段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依托校内实验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

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分析化学专业) 任工程师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本人***,男,汉,1975年10月出生,广东省韶关市**县人。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6月到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工作,XX年11月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被聘为工程师。 一、专业知识 被聘工程师以来,本人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基础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XX年11月至今,本人在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从事化学分析与研究工作。本人从事贵金属分析工作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能学习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多种贵金属分析方法,是贵金属分析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技交流活动,目前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多篇。 XX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了Word 97、Windows98、Network等三个科目的合格证书,XX年又取得了Excel XX、Powerpoint XX等二个科目的合格证书。 XX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职

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优良。 XX年—XX年,中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优良成绩完成了所有基础课程,已进入写硕士研究生论文阶段。 二、主要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 XX年12月至XX年12月作为主要参加者(在项目中排名第二)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贵金属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研究”。在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测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如下: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提出了磨样机制取杂铜样品的方法和对高铜含量样品无需预先分离而直接用火试金法分离样品中的金、铂和钯;在分析 测试方面,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发射光谱法、滴定法和重量法,解决了贵金属二次资源中金、铂和钯的测定问题。该项目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XX年12月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获得XX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XX年主要作为参加者参与项目“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铜阳极泥中银的分析方法,XX年11月申请发明专利,XX年3月2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C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多次平行实验 D.回收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好 B.精密度越好则准确度越高 C.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越好准确度才越高 D.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才越好 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D )。 A.葡萄糖(式量180) B.甘油(式量92) C.蔗糖(式量 342) D.乙醇(式量46) 4、医学上称5%的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这是因为( C )。 A.它与水的渗透压相等 B.它与5%的NaCl 溶液渗透压相等 C.它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D.它与尿的渗透压相等 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D ) A.CO 2(g) + CaO(s) → CaCO 3(s) B.1/2H 2(g) + 1/2I 2 (g) →HI(g) C.H 2(g) + Cl 2(g) →2HCl(g) D.H 2(g) +1/2O 2 (g) →H 2O(g) 6、反应CaCO 3(s)≒CaO(s) + CO 2(g),在高温时正反应自发进行, 其逆反应在298K 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 Θ与Δr S m Θ是(C ) A.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B. 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C.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D.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7、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B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均为1的反应 B.基元反应 C .任何均相反应 D.任何能够进行的反应 8、温度一定时,有A 和B 两种气体反应,设c(A)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增加了100%,c(B)增加了300%,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C ) A. v=k c(A) c(B) B. v=k c 2(A) c(B) C. v=k c (A) c 2 (B) D.以上都不是 9.在饱和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4的溶解度(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10、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正确的是( C )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电子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11、形成Π键的条件是( C )。 A.s 与s 轨道重叠 B.p 与p 轨道“头碰头”重叠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