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添福明德小学武丽丽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包含着很多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研讨—复习巩固—练习、作业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学生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课中认真参与研究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学完一节课进行总结归类探求方法、升华经验的习惯等。

一、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材料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教师课前布置需要准备的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记不住,没把准备材料的事放在心上,家长也不支持……。针对这些,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根据教材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由科代表适时提醒大家当天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些材料的准备也需要分好工,师生共同承担。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

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优秀生培养计划 总结

优秀生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本着素质教育的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二、基本概况 本班优秀生尊师守纪,思想纯正,能自觉地努力学习,知识基础较牢,但名不副实,其都囿于思维惯性,习惯于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养成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的习惯。 本班优秀生有: 三、培养目标 在本学期,对优秀生采取督促、鼓励、启发、轻松的教育教学形式,有的放矢地改进或发扬优秀生的固有学习经验、思维定势等,让优秀生真正地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真正的“优秀”。 四、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民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开发优势,发挥优势,激励优势,利用好优势,为优秀生营造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氛围,达到共同提高。 3、充分发挥利用好优秀生的榜样力量,以优促中,以优帮差,相互作用,彼此进取,开创学习新局面。 五、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不定期召开优秀生会议,总结阶段班级管理和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奋斗目标。 3、引导学生成为班上学习、守纪的“领头羊”,带动本班班风学风向良性循环。 4、以优秀生为主成立学习小组,小组内学习互帮互学,纪律互相督促,达到共赢。 5、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6、做好、引导学生学会善于总结知识及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探索学习规律,提高思维,做到学会学习。 7、教育学生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做到戒骄戒躁。 8、做好家访工作,校、家双方共同教育、引导学生更勤奋地学习。 优秀生培养计划 一、要注意培养尖子生的远大理想 尖子生思想,心理,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老师不正确的做法,不知不觉中导致形成的,学生成绩好了就可以得到家长的奖金,老师的偏袒,从而滋生了自私,虚荣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意识,还会导致学习生的目标局限,后进不足,老师要及时采取个别谈话,家访等方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解决为谁学习,学好本领干什么的问题,召开班,团支部主题会,通过演讲,讲座,辩论等多种形式,明辨是非,澄清思想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怎样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

一.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二. 刚入学的孩子只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正确教育的引导,孩子开始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发生兴趣。约从三年级起,孩子更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作业。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初是没有学科差异的,在教育的影响下,才逐渐对不同的学科产生不同的兴趣。我们常听孩子说,我喜欢哪科,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这科成绩好。学龄初期的孩子的学科兴趣是不稳定的,孩子喜欢成绩好的学科,心情愉快,成绩不好就有痛苦情感。因此,小学阶段的家长应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 孩子为什么厌倦学习学龄前家长放纵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反常态,整天督促加压。想想看,孩子还会有学习热情吗?“学习”从家长的嘴里出来,在孩子心里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学习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孩子开始厌学,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为孩子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恢复、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 四.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3、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4、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5、鼓励表扬。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6、设法提高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该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绩。 7、目标倾斜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这就是“目标倾斜法”。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两种“目标倾斜法”,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五. 1、“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电视节目,收看前的一段时间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接受,而且比平时多学,效果也好。 2、“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欢的画本或电视节目,如果打断他,孩子会不高兴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学习也心不在焉或者赌气翻书、胡乱作业,学习效果不会好。与其如此,家长不如把时间调整一下,等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体验,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切磋。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在课堂中,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课内阅读产生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

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

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1)

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湖南省武冈市司马冲镇双田中学邓小伍 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奋勇前进。一个班集体如果止步不前,就会像工厂一样遭受社会的淘汰,就培养不了社会的栋梁。那么如何去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 我认为班级应该培养班集体的“三个力”——凝聚力、竞争力、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而一个班集体如何健康良好地运作,班级凝聚力就成为了关键。要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我认为: 第一、要想使班集体具有很强凝聚力,这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做得正,行得直,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尊重你、支持你。除了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呵护学生,还要在班级里建立合理、公平、民主的制度。人总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能够向学生指出努力方向,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也是人性化的,能够充分考虑到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第二、要想使班级具有很强凝聚力,要有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每个孩子的能力毕竟不一样,必然要有一个火车头,带领往前奔。例如:经常让他们与大家分享各自好的学习方法、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在班会活动中让他们展现各自的风采等,让其他学生产生羡慕之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平时我也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带头,为什么要关心同学,怎样关心同学等等。得力的班干队伍如同奔腾不息的经脉,传输着新鲜的血液,让整个班级活力四射。 第三、要想使班级具有很强凝聚力,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激励长久凝聚力。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例如有一个星期我们班因为卫生和纪律在常规检查中受到了批评,我了解情况后,到班上询问该怎么办?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中的一份子,都知道要争取班级荣誉,必须要大家一齐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暗暗地憋足了劲,班干部和轮值生都尽心尽职,相互的提醒,友爱的帮助,使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使集体变得更加优秀。 其次要培养班集体的竞争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竞争有利于班集体培养、发现优秀的学生和推动班集体的快速进步。培养班集体的竞争力,其目的是增强班集体的竞争优势。要培养班集体的竞争力: 第一、要确定学习目标。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我来这里干什么?”这个问题,引导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之后再引导他们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首先要他们制定大目标——这期我一定要赶上或超越某某某,或者一定要达到多少分。然后指导他们如何去细化这个目标到每天要达到认真地去听每一堂课、独立完成每天的作业、怎样发挥优势学科、如何补齐“瘸腿”的学科等这样的小目标。 第二、要把目标付诸行动。任何宝典,即使我们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们,促使我们走向成功。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我该怎么做?”、“我现在做得怎么样了”然后教师要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督促学生去实现自己确定的小目标,慢慢地等他们形成习惯之后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完成目标,才会达到效果。 最后要培养班集体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第二、创设和谐的民主氛围,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班主任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仅仅以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开发出每位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潜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赵金哲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一、书写规范、二、

谈“优秀班级”

班级是教育教学和管理最基层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展开。因而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然后确定班级管理内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成班级管理内容,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目标其实就是优秀班集体标准。优秀班集体标准 第一、要有优秀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领路人,是班级灵魂,在班级当中起到直接的关键作用。班主任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因而班主任都必须向优秀班主任看齐。优秀班主任条件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勇于为学生负责。 第二、要有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核心,是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力量,绝大部分工作需要他们来完成。班干部工作就是班级工作,是班级工作直接反映。班主任应建立优秀班干部集体。 优秀班干部集体标准为:班长得力,班干部团结,班干思想品德高,学业成绩好,在同学中威信高,乐于为同学服务,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工作讲求实效。 第三、要有良好班风、学风 良好班风、学风、为班级工作基本要素。 班风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稳定风格。它是班级整体形象概括,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所有班级成员共同的精神面貌。班风一旦形成,班风就具有无形的制约、管理、促动提升的长效效应。 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成绩出色。 第四、具有健全的班级工作制度 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优秀班集体必须要有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既要有奖励制度,也要有处罚制度。包括:三好学生、优秀班干、推荐制度、学习优秀奖制度,学习进步奖制度,促动综合素质提升的措施,创新奖励制度,班规公约,班级违纪处罚条例。 第五、成员整体素质高 一是成员要有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观点;二是成员学业成绩好;三是成员爱好广泛,特长明显,知识面广,组织水平强。 如何使优秀班级获得持续发展? -------- 班级文化是班级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 四(2)班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认识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和家长探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家长怎么样以身示范,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家校互动。 教学流程: 一、教师引入,家长示疑 1、师: 我们班的56名同学,在入学一学期的时间内,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学习方面,有些同学成绩优秀,学科也平衡,但也有几个同学,学习上比较困难。我有一个小发现,一些学习成绩进步不大的同学,上课时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写字比较随意……,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共同探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 2、家长发言讨论(略)。 3、师: 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怎么样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一)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 以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以及生动鲜活的案例阐述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学习习惯是什么,我们应该认识和重视起来 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分具体行为操作层次和心理操作层次,前者如写字习惯、看书习惯等;后者如思维习惯、记忆习惯等。孩子的学习习惯 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家长要注意早一点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固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即这些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有许多孩子做作业必须家长催逼才做,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有的孩子做作业必须家长陪在旁边,否则,学习就无法进行,等等。这都是不良的、很有害的习惯。孩子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其学习成绩当然上不去。如果这个时期来请什么家教,当然不是治本之策。 即使再好的家庭教师也不能整天陪着你的孩子。因此,要想孩子学有所成,与时俱进,永不落后,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下面入手 1、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小学生学习在起步阶段,往往要进行模仿。 如果满足于模仿,忽视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势必造成孩子思维的僵化,形成以模仿为主的思维定势,阻碍孩子智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教给孩子思维方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除了让孩子学会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以外,还应十分重视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三联小学徐桂莲 【摘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1】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喜爱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营造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我不禁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还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在班里设置一个图书角。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高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看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鲁迅曾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其次,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二、适当辅以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班级优秀学生的培养

谈班级优秀学生的培养 说实话,优秀的学生老师都喜欢,“集天下英才以教之,不亦乐乎?”,但是优秀学生的培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是学生本人、家庭,老师乃至社会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班主任在优秀学生的培养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呢,我也在不断的摸索中,下面我结合我们班的情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第一、要培养优秀学生的远大理想,树立目标意识。初一时我们举办过一次“追逐梦想,放飞希望”的班会,通过这次班会,我了解到这些优秀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在努力,比如胡子帆同学,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汽车外形设计师,也知道一些世界有名的汽车设计师多是从一些著名的大学毕业,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还有孩子只知道自己要考一个理想的高中,对自己的远大理想并无想法。所以,我觉得班主任一方面要帮助优秀学生设定他们的近期目标,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近期的目标,我想主要是指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由于我们班是学区班,成绩两极差异大,成绩优秀的孩子并不多,所以我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只做班级里的佼佼者,而要和其他班级甚至是择校班的优秀学生多比较,知道自己和他们的差距,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果这些孩子只关注分数,没有自己远大的理想的话,我觉得他们毕业以后可能会成为“高分低能”,难以成为在祖国各行各业中挑大梁的“栋梁之材”。如何引导学生立志,我主要是给他们推荐一些名人的传记读物,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个人比较喜欢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看一次就热血沸腾一次,我也把它推荐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第二、帮助优秀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完善不足之处。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我们应予以保护和帮助发展。但同时,有些孩子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能力结等综合素质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价,长此以往,这都会妨碍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说我们班的陈子轩同学,他平时学习刻苦自觉,成绩较好,但是跟同学关系处不好,特别看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觉得他们会影响他,所以团员选了2次也选不上,针对他的这些情况,我主要是一方面帮助他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单纯的名次排位,从老师、同学的角度多方面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也要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也通过班级的各种集体活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教育经典)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 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 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 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 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马惠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马惠珍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2:16.8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9期作者:马惠珍 [导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甘肃省天水市新华门小学741000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能力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 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的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三、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还学生阅读时间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猎广泛,日月星辰、冰霜雪露、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不胜枚举,这些文章都是精品,无不让学生沉醉其中。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画面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语文版小学课文《鸟的天堂》是四年级的重点篇目,在教授过程中,试想: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示“群鸟飞翔图”,随之温婉地向同学们介绍大榕树被称为“神树”的原因,此时大屏幕上播放着鸟栖息在大榕树上的视频,到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呼之欲出,在这种情形下学习巴金老人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实践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探索民族文化语言特色和精华,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是阅读教学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的提高,利用语文课内外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对于有价值的作品通过反复阅读,进一步深入探索,精读品味,逐步体会到民族文学语言的魅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如何培养班级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如何培养班级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级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而良好班风的形成,关键是班主任的精心培养。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勤奋的学风,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学贵有疑,好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学习与善问,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转化程度的关键一环。我把勤问制度化,规定每位学生一周内必须向每位科任教师提三个问题或在课堂上发言三次。认真作笔记,一周一小结,对勤问的学生进鼓励和表扬,并在学习兴趣小组中相互交流,质疑。几周后将学生提问次数梯数递升,从而养成自觉提问的习惯。同时建议科任教师各自培养一批勤问“先锋”,以此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提问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任课教师感到上课轻松,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加强了师生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落实。 2、抓好作业关,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 作业是知识的实践,是衡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重要一环,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与否。然而在学校教学中,不交、迟交或抄袭作业是制约学风健康发展的一道障碍。为了抓好作业关,我制定了相应措施:首先重视学习委员、科代表、组长的地位与作用。由学习委员成立“作业帮扶小组”,小组成员由各科尖子生组成,为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咨询,确定重点帮助对象。科代表和组长严格把好作业关,明确交作业的时间,杜绝抄袭,并作好记载,

上交科任教师。其次强化作业个性意识,对做错作业的学生,肯定其独立思考的成果,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纠正错误。 3、严抓学生“课后自学关”,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 课内学风和课外学风并重,才会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班主任在课余的角色应是督学者和励学者。督即排除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励即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主要从几方面来完成:首先让学生科学分配课余时间,弥补弱势学科,防止知识遗忘和学习思维的时常间断,维护平和的学习环境。其次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从“理”上疏导,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从“情”上及时激励,使其良性发展。我每个月找班上学生轮流谈一次心,及时掌握学生发展动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理,制度合理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落实措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从而培养起学生自觉学习的风气 4、家校结合,优化教育环境。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和家长密切联系,相互交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饮食习惯、交往习惯等各方面相互渗透,家长要注意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班主任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同时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和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往往教育者会成为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模仿对象,利用好教育者本身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