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因为侵占阿拉伯人土地,受到阿拉伯世界国家排挤,双方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发生战争。后来阿拉伯国家战败,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

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1994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黑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2000年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圣殿内存放圣物“约柜“。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被巴比伦所灭,之后圣殿被毁,公元前520年又重建圣殿,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圣地。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浅论巴以冲突

浅论巴以冲突 关键词:巴以冲突,政治,宗教 [摘要]: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今天,有两个“国家”却自1948年建国伊始便纷争不断,至今仍战事频发,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方因素交错。此文便是尝试从最凸显问题的两方面入手,浅论巴以冲突。 说起巴以冲突,最直接的联想自然就是五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参战。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65年6月5日以色列闪电袭击阿拉伯国家。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发起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25日在大国的干涉下被迫停战。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大致一看,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外,其余四次大战均未直接出现巴勒斯坦的身影,但需注意的是历次战争之后最大的改变便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领土划分。因此,不难看出五次中东战争仍是巴以之间的博弈战场,那么为何这其中会有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频繁参与?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宗教文化。 巴勒斯坦这一词除了作为国名之外,更常用于指代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与两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渊源颇深。巴勒斯坦地区在《旧约》之中被认为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领地,在伊斯兰教中巴勒

斯坦又是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宗教之间是排斥的,而对于对各宗教有非凡意义的圣地而言,这种排斥便很容易的转化为了誓死捍卫,不容异教徒的玷污。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犹太教则是犹太人的民族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使他们始终没有被其它民族所同化,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之中更是几乎达到了民族与宗教相统一。由于这两个民族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其行为上也就带上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巴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或者说巴以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便是各自信仰中巴勒斯坦地区的神圣不可侵犯。中东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而以色列无疑就是在一片穆斯林中突兀出现的异教徒,更何况它所占的是穆斯林的圣地。由于两种宗教各自都对政治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此宗教上对该地区的争夺,自然而然的便演进为了世俗政体之间的冲突战争。2010年6月,原该是美国军事盟友的土耳其步步紧逼以色列,正是土耳其愈发伊斯兰化后受到宗教力量的推动的效果。 除了宗教这一潜藏因素的影响外,五次中东战争都显而易见的出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美、苏等国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英国等国10票弃权情况下,通过了《决议》。将56%的土地划给了只占当地总人口1/3的犹太人,而占总人口数2/3的巴勒斯坦人却只得到了43%的土地。该决议激起了阿拉伯国家与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并随着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达致顶端,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难看出联合国这一带明显偏向性的决议正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延边大学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摘要 “巧实力”概念是由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提出的。他主张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以形成“巧实力”来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奥巴马上台后,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优先处理的外交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力争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冲突、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为此已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强化既有同盟、稳定中美关系、缓和美俄关系、向伊朗伸出“橄榄枝”、调整反恐重点区域。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初露端倪。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政策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恢复美国国际声誉;奥巴马政府将重视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将与美国的敌人进行对话;推出外交新议程,从全球议题入手,重塑美国负责任的全球领导形象;禁止虐囚,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加紧清理伊拉克遗产,调整反恐战争重心。 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在变革上的限度为:奥巴马政府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超越小布什外交路线;奥巴马外交变革面临着国内阻碍;奥巴马外交政策难以摆脱美国霸权的内在逻辑束缚。 本文在最后还探讨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在对华政策上走向。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外交;“巧实力”外交;外交政策走向 2

Abstract "One strength" is the concept of neo-libe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founder of Joseph Nye. He advocated th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o combine to form a "one strength" to U.S. global interests. Nye said he was "one strength"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Obama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 Obama came into office, wil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 significant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U.S. foreign policy with Obama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pt will be embodied. Obama recently announce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Obama put forward a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for 5:00: responsibly end the war in Iraq to put an end to the "base" and the fight against the Taliban, to achieve real energy secur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ia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o ensure that terrorists and "rogue states" will not be any nuclear weapons and nuclear original. And "One strength of" diplomacy i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 major highlight. From the war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war dragged to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extremist forces,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liferation; from the energy crisis, climate change to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the financial tsunami to global poverty ... ... Obama and his government is clearly aware that,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unable to cope with their own independent power. In this situation, "one strength" has become the most respected American foreign new ideas. Key word: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One strength of" diplomatic;Foreign policy towards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冲突与文明对话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国度,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在全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不和谐之音:地区冲突、恐怖事件……宗教冲突也是影响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为宗教而引起的民族冲突,也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全球化与宗教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流动的增多,现代文明的传播,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科学创新上,还是生态环境方面,全世界都越来越息息相关。然而,就在地理的界限被打破,基督教所说的“千禧年王国”即将到来的时刻,文化冲突却不断出现。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宗教快速发展:基督教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世界宗教,传统宗教以外的一些新兴宗教也不断涌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2.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中,宗教的发展也受到了双重的影响。 处于全球化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被排挤和被忽视,“反全球化”、“部落主义”、“本土化”、“区域化”,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固步自封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又往往会对本土宗教及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贫困加剧,经济衰退,生态恶化,政治腐朽,主权旁落,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性危机——精神危机。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一些强势经济国家裹挟着其文化对弱势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认同和宗教信仰也构成威胁,强势文化的扩张常常会压制本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发展和继承,甚至有着同质化的趋向。此种状况下,标榜着“多元”、“本土”的呼声也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联合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3.不同宗教文化互动过程中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 近些年兴起的“千禧年运动”、“原教旨主义”等宗教复兴运动,就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宗教文化和冲突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当这些宗教复兴运动以极端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恐怖事件、战争,“人体炸弹”等,这又会引起宗教冲突,并对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关于宗教冲突 不管是信仰上帝、基督的天主教义,还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抑或是佛家弟子的毕生追求,都是至善、博爱和救赎的,为什么会扭曲、变形呢?为什么圣洁的耶路撒冷遍地洒满鲜血,为什么十字军多次东征不依不饶,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发?巴以冲突、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间的冲突,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冲突等常常以血腥、暴力的方式演变出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战争,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和信教者的生命,人心惶惶,世界不安。 3. 宗教文化的共同点。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 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共同在中东一带生活。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萊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 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共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犹太民族复国主义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俄国排挤犹太人的呼声高涨,他们提出:“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都是外国人。” 1897年,犹太人召开了复国主义大会,会上通过了纲领作出如下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家园。”在此会议召开之后,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涌入巴勒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唯一的最好的去处。 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又一次引起了其与阿拉伯人的矛盾。1929年,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激化,在哭墙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从此以后,双方的冲突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结束过。 3.联合国介入调解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多次爆发流血冲突事件,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当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1947年11月,联合国本着和平共生和人道主义原则出面调解,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该决议规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决议规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而属于阿拉伯人的国家,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顺利得以建立。 对于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人明显是不服的,特别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眼看国家即将无端被分化,表示相当的愤慨。从此,巴以冲突便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

从巴以冲突看联合国的作用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息,反而不断 升级,相互矛盾层出不穷。随着谈判的一次次失败,以及彼此签订的协议被多次打破,人们开始转而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联合国。但当我们逐渐发现联合国不断地对巴以冲突进行调解,发表声明,通过决议,而同时巴以问题却丝毫没有任何好转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对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冲突事务中的作用表示怀疑。联合国能否解决巴以冲突?是什么阻碍了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进程?联合国应该如何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真正实现其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巴以冲突、联合国、霸权主义 其实巴以冲突主要是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历史地域纠纷而引起的。巴勒斯坦以前被称为迦南,其领土很大,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这里不仅居住过阿拉伯人,而且居住过犹太人。尤其到了19世纪末,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奴役,所以巴勒斯坦被分为约旦和巴勒斯坦两部分。西部的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却由于不满而没有建国。该决议为以后巴以冲突埋下了根本隐患。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

巴以冲突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原因、前景及启示原因 1.犹太人为圆建国梦排挤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 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 经历几次大流散 犹太人远离故土 渴望独立建国并视巴勒斯坦为圆梦的地方 犹太人回归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权 导致大量难民产生巴以矛盾加重。 2.水资源争夺是巴以冲突的又一原因 中东水资源奇缺 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让其在谁的问题上让步比在领土上让步更难。 3.宗教是影响巴以关系的关键因素 犹太教——犹太人——以色列 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的地方 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 热门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圆寂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神圣没有成为信仰者灵魂的福祉 反倒成了半个世纪来国际社会苦难、恐怖、鲜血和泪水的象征。 4.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 二战后 美国帮助以色列 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 5.极端势力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历史上 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 启示 战争和流血只能适得其反——巴以民族冲突的启示。 1 战争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2 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 巴以双方不断地停停打打 这让彼此难以互相信任 充满猜疑和戒备。努力与对手和平相处、在相处中逐步建立信任 是双方的理智选择。令人遗憾的是 直到今天 双方都采取了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 去不断尝试对方最大忍耐的做法。正是这种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武力和暴力 让原本深埋于彼此间的不信任与仇视愈演愈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得到巴勒斯坦人的广泛认同 而“让哈马斯下台”同样为以色列大多数选民的愿望。正是两岸领导者对彼此的不信任 让两个实体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仇视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3 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 我们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战争。作为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同情弱者。有时候 甚至支持战争中的劣势者。不过 我们是否曾认真地考虑过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全面且正确。作为一个旁观者 在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之前 不要贸然下结论。但是 无论如何 打击恐怖主义 拒绝战争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 4 信仰冲突也是战争的因素。巴以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地与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着不同的信仰 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 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但两教信徒都将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因此彼此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的世界应该包容异质 不管是哪种文化 都要允许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只有这样 人类社会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继续成长、进步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第 1 2 页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 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作者:马明良教授) 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巴以冲突的根源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 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难以遏止的原因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世界水、路、空交通的枢纽,不仅战略地位及其重要,而且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里的矛盾错综复杂,不仅有列强与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矛盾,而最为核心的就是巴以冲突,在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之间,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是中东地区的心脏地带,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这里总面积虽然只有2.7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它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与其部落迁徙、冲突、融合和分化的地方,其中心城市耶路撒冷还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徒向往和顶礼膜拜的地方。所以,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后来,爱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来到巴勒斯坦的沿海一带,建立了腓尼基国家——“腓尼西亚”。“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在希腊语中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接着犹太人的祖先迁入巴勒斯坦,从游牧民族开始定居下来,并不断跟他们作战。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希伯莱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后来分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前586年,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先后被灭。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侵占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到了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兴起,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那以后,巴勒斯坦地区既是犹太人的祖居地,后来又成了阿拉伯人长期繁衍生息的土地,这是造成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以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造成的恶果。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而英国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以及相亚洲进行侵略扩张,镇压阿拉伯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积极支持“犹太复国运动”,鼓励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重返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这为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取得统治权,此后,大批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而原来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阿拉伯和犹太人的冲突与流血事件不断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在巴基斯坦取代英国的地位,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后来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不仅进一步肢解了巴勒斯坦,而且对阿拉伯人是极不公正的。当时人数不多的犹太人得到了53%的地区,而且多是肥沃的地区,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人却只得到了47%的地方,而且多是土地贫瘠的地方。这个决议引起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的抗议。1948年5月14日在美国的扶植下,以色列国正式宣告成立。以色列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以色列国的建立,标志着巴勒斯坦人和整个阿拉伯民族同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而以色列又不以复国满足,进而推行一条以领土扩张为中心的“大以色列”计划,致使阿以矛盾不断升级,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自此,中东问题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地区热点。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

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网络蚯蚓》,你订阅了吗?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6963937.html, 1 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网络蚯蚓》订阅直通车

全世界都在欢欣鼓舞地迎接2009年到临,唯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走廊仍杀得难分难解。这是场没有赢家,只看谁输得更多的混战,而且照例是犹太人稳占上风,巴勒斯坦人永远吃亏,但也永远不肯放弃,结果自讨苦吃的斗争。 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占领广达二千二百平方英哩的约旦河西岸与加沙走廊已四十二年。期间新从俄罗斯及海外其它地区移民回到“祖国”的犹太裔人,总计达廿二万人,九成以上定居在不属于以色列,而且以国一再声明过如签订和约,将予放弃的约旦河西岸。 犹太人为什么把巴勒斯坦称为“祖国”呢?因为根据《圣经》里的“出埃及记”,他们认为那是两千年前,摩西带领犹太人被赶出埃及,千里跋涉来到的地方,真是天晓得。照此推理,日本该还给矮奴族才对。 以色列强取豪夺这些年,四百万巴基斯坦人沦为难民。许多家庭两三代都在难民营里长大,对犹太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这也是以色列虽在一九九三年的“大卫营协议”中承诺归还百分之九十七所占领的土地,耶路撒冷也可分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两区共治,却毫无兑现诚意的原因。 从十二月廿七日起,掌握巴勒斯坦国会的哈玛斯以双方停火协定满期为词,不断向以色列南部发射飞弹。CNN播出过它的特派记者在空袭警报响起时,停车匍匐在车底躲避的情景。最密集时一天曾有六十余次空袭警报,布什总统称之为“恐怖行动”,虽略嫌过火,不能说全无道理。 世界上唯一全民皆兵的国家,只有以色列,妇女同样要服兵役,训练严格无比。犹太人精打细算,不设置军官学校,一切在营学习。以国的情报机构Mossad更是闻名全球,对巴勒斯坦摸得一清二楚。九天前,以国空军袭击加沙走廊哈玛斯领导人Nizar Rayan家,他和四位妻室和九个儿子登时同归于尽。他家里也藏有军火,和其它藏匿武器的清真寺,都未能幸免。 巴勒斯坦内部非但不团结,还自相矛盾。阿巴斯总统支持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但人民投票选出的哈玛斯党掌握了国会,因此巴勒斯坦等于有两个政府,互相竞争。就外交关系而言,已死的阿拉法特余荫犹在,阿巴斯的自治政府在联合国虽只是观察员,可参加辩论,只不能投票,自然略占优势。 出席的阿拉伯国家虽都同情巴勒斯坦,又分成两派,沙乌地和埃及因为和以色列有邦交,又受美国影响,态度比较温和。它们支持合法的阿巴斯政府和“法塔”。与美国不共戴天的叙利亚和伊朗则支持哈玛斯,又成为无解的僵局。 沙乌地外交部长费沙尔亲王在阿拉伯联盟发言时,婉转地批评巴勒斯坦人不够团结,隐含对哈玛斯不满之意。阿联秘书长穆沙则呼吁说:“我们都在同一条百孔千疮的破船上,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免于沉没的希望。” 联盟各国外长最后通过一个面面俱到的提案,要求四点:双方立即停火,哈马斯与以色列应签署一份长期停战协定,请国际机构派遣监视部队,以保证故事不再重演。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必须开放自二○○七年起就封闭的通往加沙的道路,让巴勒斯坦人自由进出,平息民怨。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解决巴以冲突的相关思考论文

解决巴以冲突的相关思考 摘要:巴以冲突旷日持久,大国因素也参与其中,致使巴以冲突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当前这场巴以冲突的持续,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巴以双方基于民族对立和隔阂形成的互不信任,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双方强硬势力的活跃是冲突扩大和持续的直接原因。9.11国际反恐形势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巴以双方的相互报复,美国等外部力量不尽妥当的干预未能起到及时制止冲突扩大的应有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巴以冲突的持续。 关键词:巴以冲突和平进程大国政治 综观历史和现状,解决巴以冲突的困难有的来自巴以内部,也有来自外部。这主要包括:美国真正能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双方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付诸实践;巴勒斯坦内部的团结对达成和平协议至关重要。 一巴以冲突持续的原因 2000年9月28日开始爆发的巴以冲突不仅给双方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而且使双方自90年代初开始的和平进程就此中断,中东局势变得更为复杂。这期间国际社会虽曾多方调解、斡旋,提出了多个停火建议和和平方案,但均未能真正奏效,冲突仍在继续,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目前也尚无结束的明显迹象。当然这其中的历史,宗教原因一直就存在着。当人们瞩目于这场冲突之时,不能不关注和探寻冲突持续的原因。 (一)巴以双方互不信任和各自内部强硬势力的活跃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直接原因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谅解与信任是国际间相互关系正常发展的基础,也是缓解冲突和争端的必要条件。反之,缺乏谅解和信任,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对立和隔阂发展、蔓延,不仅难以使国家间关系正常发展,而且会加剧纷争和对抗。巴以争端持续多年,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两大民族间长期存在的对立和不信任情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9.11事件后的国际反恐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巴以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9.11事件以后,美国在全球加强了反恐的力度,使国际反恐问题提上日程,也使得不同国家原本在反恐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进一步凸现,国际反恐形势更为复杂。中东长期作为恐怖主义活动较为集中、频繁的地区和反恐的重点地区,不可能摆脱这一影响。相对来说,9.11以后加剧了巴以之间的冲突。以色列打着反恐的旗号,是其武力强硬政策步步升级。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大国对以色列的默许态度,也使巴以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其冲突激化也就不可避免。

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和其难以遏制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和其难以遏制的原因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是国际社会上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关注。本论将着重阐述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和其难以遏制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历史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闪米特族的迦南人是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后来,阿拉伯人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近代,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巴勒斯坦沿约旦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约旦,西部为巴勒斯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从此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公布建国后,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视耶路撒冷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巴以冲突的现状 2008年12月24日,在巴以双方为期六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后,双方并没有再次达成协议。以色列南部地区遭到约70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的袭击。以色列从2008年12月27日开始发动代号为“铸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打击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铸铅”从大规模的空袭开始,一星期后转入地面行动,并在一天之内就控制了加沙地带东北部地区。这场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2009年01月18日,为期23天。造成加沙地区死伤无数,殃及很多无辜的民众。 巴以双方不仅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在公关的“第二战场”同样互不示弱。以色列在遭受巴方火箭弹袭击最多的南部城市斯代罗特专门开辟了媒体中心,除了展示以色列也是受害者外,以方还企图以外交攻势让全世界相信,发动这场军事行动,以方是“迫不得已”,加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