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历史]教学设计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历史]教学设计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历史]教学设计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历史]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列表复述战役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重现情景体验情感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

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被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xxxx多公里战线上,发动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平型关大捷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台儿庄战役1938.春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3组织学生讲故事,再现当年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历史情景,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小结、过渡: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

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3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百团大战华北八路军彭德怀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xxxx多公里。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xxxx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中共七大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中共七大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

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1当堂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1根据84页“活动与探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内战烽火》。

第16课血肉筑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题分合计33分) 1.台儿庄大捷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作战 D.使徐州会战取得胜利 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前,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3.中国抗战爆发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平原大捷 D.太原大捷 4.1938年春,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A. 冯玉祥 B. 李宗仁 C. 阎锡山 D. 蔡廷锴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A.围攻日军主力 B.反击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C.进攻敌占城市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7.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作战地区在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中原 8.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A. 朱德 B. 聂荣臻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9.从1938年底开始,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A. 扫荡政策 B. 保甲政策 C. 蚕食政策 D. 囚笼政策 10.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是建立一个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民主专政国家 D.新民主主义国家 11.下列关于抗战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抗战胜利前夕,全国人民同国民党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民主权利问题 B.什么政党专政的问题 C.要不要内战的问题 D.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 13.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14.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A.1938年 B.1940年 C.1944年 D.1945年 15.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16.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的是 A. 蒋介石指挥的国军 B. 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 C.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D. 苏联红军 17.1945年,被日本统治了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 海南岛 B. 辽东半岛 C. 东北三省 D. 台湾 18.到抗战胜利前夕,中国时局的中心问题是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 城》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万众一心,其力断金。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熟记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 大”。 2.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主力部队: 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血战台儿庄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百团大战 3、地点:领导人: 5、评价: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 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6、抗日战争胜利的起决定性作用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1)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2)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如: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苏联派遣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4)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6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3、知道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的内容、七大的意义。 【学法指导】 1.列表归纳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 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 2.读图学习法。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是运用地图,如把台儿庄战役放在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这一历史背景下,不仅看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而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抗日还是比较积极的。【知识链接】 百团大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寿阳县有三个自卫队员在火线救护伤员,第一个、第二个牺牲了,第三个仍英勇地爬了上去,终于把伤员救护下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在敌人“扫荡”时,一连背了7个伤员上山隐避;山西晋阳有20多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要求参战。在战斗中我军英勇无比,八路军某团六连全连在敌人包围之中,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仍提出突围的口号,结果未失一支枪。在战斗中我军还发扬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晋察冀我军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亲切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美穗子一家访华,受到了聂帅的亲切会见,并到井陉访问。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六单元第22课,介绍了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对华政策,竭力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抗战再次遇到挫折,汪伪政权的建立、皖南事变的发生等,然而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中国战场也发起战略反攻,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还蕴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的培育。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接触了一年历史课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该学段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三元思维。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六、教学资源:

长城-教案

长城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长城 二、介绍长城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中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 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 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 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学法指导: 1.学习战役的方法。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第二,根据故事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完全的语言讲述、或借助图片、影像。第三,讲述时,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洁、流畅,表情自然,举止大方。 3.本节课在学习战役的时候,多次遇到使用地图的问题。如何使用地图?首先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战败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战役空间分布的特点。 导入新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那么,这些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平型关关捷和台儿庄战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页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点: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范敬涛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由此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谁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呢?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抗日战争的复习优秀教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作用和地位 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东北、华北,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危机的关头,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共赴国难成为国共两党义不容辞的责任。血洒卢沟桥,坚守台儿庄,震惊日寇的百团大战,整个中华民族投入到艰难而惨烈的抗战中。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去感受那段难以忘记的历史,回顾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一幕幕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了解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的铁蹄下颠沛流离的艰苦度日,国共两党又是如何抛弃前嫌逐步走上合作,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狂喜将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激荡。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2、重难点分析 复习重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壮举。 复习难点:正确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分子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对中日关系做出瞻望。 二、学生分析 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认识,通过本课知识的全面复习,再次体味那段难忘的历史,理性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战争的本质。虽能够准确记忆问题,但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本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歌曲创作于什么时期?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如何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又是怎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根据本单元内容,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知识体系。根据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记忆、展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爱国、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强国而努力奋斗。 四、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梳理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同步练习2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地点在,与日军交战的军队是。歼灭日军人。 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人,取得了抗战以来 的。 5、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8、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10、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共组织个团,在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1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日军的的战役。 1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 14、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15、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16、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 是。 17、中共七大做出的重大决定是。 18、中共七大为和准备了条件。 19、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投掷两枚原子弹。 20、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21、抗日战争胜利后,也回到祖国怀抱。 2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23、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 是。 24、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二、列举题 1、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所取得三次重大胜利及各自的历史意义。 2、列举中共七大的内容与意义。

3、列举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位著名的抗战将领及相关战役。 4、列举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5、列举中共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会议的名称,及内容和意义。 6、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及各自建立的目的。 三、简答题 1、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哪次?其召开的背景、内容如何? 2、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材料分析 1、材料:“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学中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1)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做的什么报告? (2)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3)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 (4)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任务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5)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6)这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是什么? (7)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东泉学校张仕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学习《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1、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六、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精讲点拨: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3、认识到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温故互查 1. 简述卢沟桥事变的时间.经过和影响。 2. 简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间.原因和作用。 3. 简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屠杀人数。 设问导读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与日军交战的队伍是 ,歼灭日军 人。 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 ,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 人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 。 5.中国共产党领导 、 ,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 ,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 7.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时间是 ,领导人是 。共组织 个团, 在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0.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 。 11.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 战役。 自学检测 1.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武汉会战期间 B.凇泸会战期间 C.太原会战期间 D.徐州会战期间 2.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发生在下列那次战役中( ) A 、平型关战役 B 、徐州会战 C 、凇泸会战 D 、武汉会战 3.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的( ) A.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2 3 1 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17课教案新人教版

第16、17课 集备内容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2、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德育目标: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 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三、教学难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是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初中历史学习经验,积累了一 定的历史知识,基本具备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浓厚,求 知欲强,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展 示探究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是进行课中合作表演 和合作讨论的能力还有待强。 (二)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3、“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三)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完成83页“练一练”: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17课内战烽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2、能力目标: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 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3、德育目标: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 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是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三、教学难点:以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是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

冀教版八上第20课《血肉筑长城》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第20课《血肉筑长城》word教案 新店中学陈成田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争、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争——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缘故”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争,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缘故。 教材分析 重点:台儿庄战争、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 新闻报道、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欢迎大伙儿参加“历史告诉我们什么”那个节目,今天,我们又将有一次专门的历史之旅,我们将回到过去,回到五六十年前,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如何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抗击日本入侵者的钢铁长城! 新课: 请问:同学们,日本1931年日本制造了什么事件开始了侵华战争呢?(9·18事变)9月18日,日本发动了9·18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奉行“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不仅不抗击,反而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去进攻陕北的红军,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最后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才被迫承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什么事件?(“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险的关头,国共再一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钱正式形成,八年抗战拉开了序幕。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野心勃勃,他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斗争打算,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他们的打确实是否达到了呢?下面我们请出两位小记者,让他们带领我们穿过时空,去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残酷战争! 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争的胜利,消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请看资料:(播放影片) 八路军首战告捷,一举摧残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助长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937年12月,日军占据南京后,为了沟通华北华东两个战场,实现南北对进,合击徐州,国民政府认识到事关重大,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官,指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台儿庄小唱》_show/id_XMTI2MjgyODE2.html 播放台儿庄古城解说词(部分) 下面是第三展区“聚焦中的古城”,主要介绍台儿庄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卖点”,即唯一性。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战争遗存最多的二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人造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是千里运河沿线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国台办批准的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于2009年12月17日设立,是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受到国家部分领导人和省部委领导的关心支持,台湾主要政党领导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极大促进了古城重建的顺利实施。 教师:同学们,通过歌曲和视频美丽的台儿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和纪念二战的一座古城而闻名于世,那么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这场战争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内容——血肉筑长城。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二是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习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 分组导学法、谈话法、 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2、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抗日故事,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感受(略) 1945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到中共七大的会场去看一看。进入第二乐章:中共七大,历史道路的抉择。 师:展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到1945年,抗战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一下。 生:抗战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形势发展,中国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一个政府?它的统治是否让人民大众满意?中国共产党此时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它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