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2010年8月第29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 rna l of H e il ongjiang Co llege of Educa tion A ug .2010V o.l 29N o .8

do :i 10.3969/.j issn .1001-7836.2010.08.008

收稿日期:2010-03-04

作者简介:王晓青(1972-),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教育研究。

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王晓青

(云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昆明650091)

摘 要:通过对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习化社会是终身学习理论进行可操作性定义时所衍生的逻辑结果,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制度化模式。在其型构过程中,学习化社会作为组织系统的分析框架具有五个侧度:行动主体;物质基础;非物质资源投入;制度安排;组织形式。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组织系统

中图分类号:G 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0)08-0019-04

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得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处于一个急遽变化的过程中,发轫于19世纪早期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受到了质疑,尤其是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理论的语境当中。伊万

伊利奇(I va n Illich)认为,现代学校制度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部分时间段、过程、方法和职业被视为是 学术的 或 具有教育意义的 ;其他部分则不是。学校制度权力无限膨胀的结果便是:教育变得超凡脱俗,而世界却从此不再具有任何的教育意义[1]

。学校教育系统垄断了大部分教育资源并把其他机构排挤出了教育领域,成为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工作、休闲、政治生活、城市生活、家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教育的功能,而没有成为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学习化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安排:把教育置于恰当的地位,并赋予其所应有的价值, 是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包括家庭与公民生活)紧密交织的过程,这意味着每一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培训和完善自己的各种手段,个人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彻底的改变,责任代替了义务。

[2]163

精细专业划分的理念和科学主义至上的

诉求淡化了 缄默知识 (tacit kno w ledge)在培养健康人格中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导致教育的视阈和活动范围越来越狭窄,并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 人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

终身教育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世界各国政府

对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的追求。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neo libertari anis m )以市场为取向(m arket oriented)的经济政策加剧了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极大地改变了就业市场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国家对宏观经济介入的范围越来越有限,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不可能再依赖传统的方式去调节和缓解由于资本的全球流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一个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具备所谓的 比较国家优势 (co m parative national advan tage)必须致力于: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市民社会。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方面要求,因此,终身学习理论的提出在于把外在的作为国家福利政策一部分的公共教育转变为自发地产生于个人和组织内部的学习 私有化 (pri vatizing)过程,进而使个人在最大限度内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除了经济因素的考虑,对社会民主化进程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是终身教育理论肇始的重要推动力。现代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不断地生产着原子状态的个体,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的联系被人为地切断了。因此,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便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 传统学校教育体系的失败,至少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方面,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 培养完人 (co mplete m an)。

(一)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了制度环境(i nst itut i onal e n v ir onm e nt)中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育教学过程是相对规范的、传统的和界限明显的。终身学习则更加关

注学习机会的可获得性,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激发了学习者巨大的潜能,使得学习个性化设计有了实现的可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掌握知识不再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劳作而成为身心愉悦的 游戏 。在这种意义上,学习的概念代替了原来被限定在精细划分的课程和狭窄活动范围的 教育 概念,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问题的价值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 中立 的,这里的 中立 不是价值无涉,而是需要由学习者本人自己作出判断。

(二)终身学习指标体系的确立

UNESCO的U I E(I nstitute for Educati on,i n H a m burg)和日本的N I ER(N ational I nst itute for Education R esearc h,i n Tokyo)在1995 1997年进行了合作研究,该项目在全世界四个地区选择了11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样本,对这些国家的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开展了国际与比较研究。该研究确定了5个主要的指标域(ind icator do m ai ns),每个指标域下有具体的指标用于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这5个指标域分别是:1)初级教育;2)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3)成人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和提供模式;4)多样化的学习环境;5)全球终身学习趋势[3]。

尽管由于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和地理差异影响了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向终身学习转化 指标体系的确立使得终身学习在由纯粹的理念转向可操作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从终身学习到学习化社会

终身学习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 参与性 取向,学习化社会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制度化模式和具体表征,也可以看做是终身学习理论进行可操作性定义时所导致的逻辑结果。学习化社会的核心或基础是终身学习,它必须以支持人们的终身学习为目标。学习化社会非常强调个人对教育的自觉,突出了各种机构和环境所具有的教育相关性和教育潜力,并要求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学习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 ,只不过在这里教育转向了学习,它为社会成员通过积极的学习而达到有效的自我实现提供了资源和背景。

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组织系统的视角

学习化社会是一个支持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社会,它提供资源和环境,个人通过积极地参与学习而达到有效的自我实现。我们可以从行动主体(即社会成员)、物质基础、非物质资源投入(包括文化资源与动机资源)三个构件要素,以及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两个构式要素来分析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一)行动主体

在学习化社会中,人本身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自我教育(self education)、自我定向(self direction)和自我实现(self realization)。现代教育体系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充满感性和创造力的 历史的个人 在教育视野之中隐退了。 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武断地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要么退回到原始的胚胎状态,要么以无政府主义的方式自生自灭 [2]155。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莱布尼茨 单子 式的发展,正如D.G. S m ith指出,笛卡尔的确定认识和本体的私营企业模式 我思故我在 ,似乎应该换成更恰当的说法: 我们在,故我在(W e are,therefore I a m) [4]。对于个人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特权与义务,更多的是一种自觉的权力,参与社会生活的自我实现是成就完满人格的必由之路。

(二)物质基础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当今世界产生了 基因突变 式的变革,教育,更恰当地说,应该是学习成为维系个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学习化社会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支撑下,获得了可资利用的手段和坚实的物质资源保障,支持系统中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网络的外生性(net wor k exter nality),也就是说,随着服务网络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成本有下降的趋势,服务的有效性有增加的趋势[5]。学习网络的建设丰富了社区物质资源的内涵,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学校系统与校外机构的联系也更为紧密,教育机构成为充分利用科技成就的理性实体。

(三)非物质资源投入

按照T.Parsons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如果社会系统要依据持续原则来运作的话,那么 潜在的模式维持与张力控制 (Latent patter n ma i ntenance and tensi on manage m ent)必须成为功能必备项。所谓的 潜在的模式维持与张力控制 便是文化 动机系统,它保证社会系统的参与者保持积极性,让 被记忆的元素提升为

活动 [6]。一个社会系统总是包含对一个文化价值体系的内化,通过对价值取向的建构与重构,或将价值取向的变化有效地转化为新的实践,以此保证其社会实践与普遍的价值取向相适合。现代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家庭纽带和 邻居式 的社会联系处于崩溃的边缘,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产生了永无宁日的喧闹和浅薄,其结果便是人的异化(ali enation)和隔绝(iso lat i on)。为了在生产和消费的迷宫中找到出路,学习化社会的倡导无疑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教育系统不仅仅要追求工具性价值 关注效率和生产力并且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且应返回自身内部去探寻个人与社会潜在的发展能力,作为正义原则重要内容的公平和自由的观念必然导向文化的日常实践 学习。在当今的教育系统中,教育的地位正逐渐被学习所取代,培养具有持续学习热情和对世界进行批判性发问的人是对教育基本目标的广义界定。在学习化社会中, 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正在努力使教育成为把个人重新融合于社会并致力于社会解放的工具 [2]144。学习化社会的文化价值在于促进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以及社会融合和理解。

(四)制度安排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被认为是规则。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以宪法、法规及合同为主要形式;它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像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制度改革就是制定新规则或改变原来的规则,意在按合乎人们意愿的方向改变个人及组织的行为。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是这样一个动态的逻辑演进过程 从习惯(usage)到习俗(custo m s)、从习俗到惯例(conve n ti on)、从惯例到制度化(syste matizat i on) [7]。日本在1990年颁布了 终身学习振兴法 和 终身学习审议会令 ,规定了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三个转变:从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转变;从封闭型学校教育向开放型学校教育转变;从以学校为中心向综合家庭、学校、社会的职能转变。美国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推行的教育改革 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 ,明确地指出学习是终身的过程,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建立全民和终身教育体系。美国总统布什(G eor ge W.Bush)颁布的教育法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No Chil d L eft Behind)就包括了 建设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 的条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组织形式有逐步走向 分权 (dece ntr a li zati on)的倾向, 治理 (gover nance)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 统治 (gover n m ents)。治理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利,政府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8]。分权化的主要目标往往是通过使各方面的团体共同参与一个受规则约束的正式的讨价还价过程,以维护政治稳定,减少出现暴力冲突的风险。在教育领域,学习的 社会需要 在得到加强的同时, 个人需要 也被赋予新的责任和更多选择的意义。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权力的下放,赋予教师和学校更多的权力,同时促进家长、学生和社区的参与,进而形成一个学习的网络(lear n i ng net w orks)。

(五)组织形式

学习型组织 (learni ng orga n ization)作为一种训练与发展的统合模式得到了提倡和推广。Peter Se nge 在 The F ifth D i 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 n ing 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在其中,人们可以持续不断地扩展他们的能力,并创造他们真正渴望的结果;培养全新而广阔的思考方式,集体的愿望得以自由表达,以及人们持续地共同学习 [9]。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使组织和个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有意识的、系统的和迅速的学习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和急需。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生存,更为重要的是在日益多变的世界中求得发展和获得成功,学习型组织强调要超越对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学习型组织内含学习的社会文本毫无疑问是对当前处于 原子 状态的,完全个人化的学习方式的修正和补充。在学习型组织的语境中,关注了这样一种现代组织结构得以顺畅运作的需要:对于日常管理行为文化的学习与反思[10]。

与 学习型组织 相联系的另一概念是 组织学习 (or ganizational lear ning)。C.A rgyris和D.Schon认为,组织学习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 组织成员充当组织的学习者,发现并纠正组织应用理论中的错误,并将探索结果深深印入个人意象和组织的共享图式中 [11]。学者们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1)组织学习不仅仅是发现并纠正理论错误,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创新;2)组织学习应建立在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而不是个人,生活的关键单位是关系而非个人。 组织文化 突出了学习发生的背景,并为理解以往的学习成果如何深深根植于组织的结构、规范与常规之中提供了分析框架。

三、结语

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基础,学习化社会的核心是强调对人性,也就是 人本身 的尊重,个人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教育资源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是人类最大胆、最激动人心的教育构想或教育系统工程,但这种 乌托邦式的未来主义模式 能否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

实践,则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尝试。真正有创造力的文化不能只仅仅停留在 伟大作品 的抽象观念之中,它必须以一种活跃的状态在 生活文本 中被塑造和阐释。

学习化社会的建构并非是一个 解制度化 (dei n st itut i ona li zati on)和 非学校化 (deschoo li ng)的过程,学校教育体系仍然是整个学习化社会框架中重要的一维,但它的内容和形式却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在以下三个层面证明了自身的 合法化 (legalizat i on)地位:1)发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正在来临的信息社会如果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将以 学习化社会 的形式出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 知识经济 (K no w ledge econo my)的内在要求和增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个人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2)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现代民主政治都期望个人成为参与性公民,公平、正义和融合是现代政治安排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化社会作为社区(co mm unity)概念的表征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 有效的政治参与是一种学习的模式和教育的结果。3)提供个体自我实现的多种可能选择,学习化社会面向全体公民,致力于终身学习和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自我实现,日常的文化实践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主要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Ivan Illi ch.Deschooli ng So ciety[M].N e w Y o rk:H arper

&R o w Pub lishe rs,1972:35.[2]Edg ar F aure.et a.l L ea rning to be:The w orld of educati on

today and to m orro w(7th editi on)[M].Par is:UN ESCO, 1982.

[3]M iha ru K a tija.T ransiti on to Learni ng Soc ieti es:Compara

ti ve perspec tives.i n L ifelong L ea rning P o licy and R esea rch, (ed.)[C].A l bert Tu ijn m an.e t a.l Portland P ress L td, London,1999:64.

[4][加]大卫 杰弗里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4. [5]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0:21.

[6][澳]马尔科姆 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

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20.

[7]韦森.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2001:154.

[8]詹姆斯 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

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9]P eter Senge.The F ifth D isc i pli ne:The art and prac tice o f

the learn i ng org an i zati on[M].N e w Y ork:D oubleday,1990: 4.

[10]E.K eep.Lea rning O rganiza ti ons,L ife l ong L earn i ng and

the M ystery o f t he V an i sh i ng E m ployers[DB/OL].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7797210.html,/lifelong-l earn i ng/papers/i ndex.ht m l/.

[11][德]迈诺尔夫 迪尔克斯,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

[M].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714-715.

The H istorical and Logical Evolution of Lifelong Learni n g

and D evelop m ent of Learning Society

WANG X i a o qing

(Co llege Eng lish D epart m ent,Yunnan U niversity,K un m i ng650091,China)

Ab stract:T hrough survey i ng the h i stor i ca l and log i ca l evo l uti on o f life l ong learn i ng,i t s ill ustrated t hat learn i ng so ciety i s a l og ical result o f practical de finiti on of lifelong l earni ng and i nstituti onalm odel of lif e long l earni ng.D uring t he fo r m ing o f instituti on o f l earn i ng soc iety,learn i ng soc i e ty i s consi dered as an ana l y ti c fra m ewo rk o f o rganiza ti ona l syste m w hich i s composed o f fi ve d i m ensions:ag ent or actor,m ater i a lm a i ntenance,non m a terial i nvest m en t,po liti ca l arrangem ent,organ izati onal f o r m.

K ey w ords:life l ong l earn i ng;learn i ng soc iety;o rganizationa l syste m

(责任编辑:孙大力)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三年级社会和品德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自我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等三个不同范畴,并使三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年级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使学生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行为,取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自己。 2、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庭,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3、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对学生的爱,班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4、初步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根据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2、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论文考试实施细则 一、考核方案 考核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70%。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一)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占总成绩的30%,按百分制计算。) 1.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占形成性考核成绩20%。 2.优质课程平台上网上自测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成绩60%。 3.小组专题讨论,占形成性考核成绩20%。 (二)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撰写论文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带回家独立完成,学校不再统一安排考场。 二、论文考试要求 1.请给自己制定一份为期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可根据自己职业性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及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与职业的评估,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职业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评估调整方案等五部分的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规划书要求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观点鲜明,五部分内容分析全面。 3.字数控制在2000─3000字。 4.题目自拟。 5.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4日。 三、评分标准: 为确保对学生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应把好成绩关,杜绝人情分、面子分。论文考成绩以百分制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实事求是为第一原则,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上海开放大学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次论文考的阅卷进行全系统抽查,并有权调整学生的考试成绩。各分校教师阅卷请参照以下标准评阅: 1.优(90分以上) (1)能够按照要求阐述了五个部分内容,个人五年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析全面, 目标合理,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评估调整方案合 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2)能较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测试结果,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和对

职业适应与发展

职业适应与发展 青年人从毕业到工作,从“无领”到“有领”,在他的生涯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标志着一个年轻的生命从“学生人”的角色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标志着一个成年人开始独立担当生存、发展、承诺与责任的为人使命,标志着他真正走向成熟。所以在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中,能否在告别校园应对社会的门槛处,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这将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稳步和社会现实对接,尽快完成自己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一、角色转换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 就业流程:了解就业政策→接受就业指导→准备求职资料→获得就业信息→落实就业单位→参加使用实习→签定就业协议→办理就业离校手续→领取就业报到证→转递个人档案→报到上班→反馈就业信息。 (二)签定就业协议的程序 1、毕业生经双项选择落实就业单位后,凭就业推荐表回执或单位接受函,到系里换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 2、按协议要求认真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及应聘意见,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3、由用人单位填写“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人事劳资章;没有人事权或不接受档案的单位,毕业生要到人事代理机构或人才服务机构加盖公章,办理存档手续。 4、毕业生须将已签署好的就业协议书在10个工作日内交回所在的系部,就业协议正式生效。协议书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5、就业协签署后毕业生不应违约。由于用人单位原因或个人特殊原因需要重新择业的,必须取得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书面证明或退函,方可重新办理。 6、凡在学院规定日期前签署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学院统一到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在此以后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需本人持就业协议书、单位接受证明、本人身份证和手续费自行到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三)签定就业协议时应注意问题 1、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经营状况、用人机制、发展前景等。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作业答案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P6)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即从组织角度对他人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 2、职业(P24)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即从组织角度对他人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 3、职业转移(P26) 职业转移又称职业流动,指个人从一个职业类别转换到另一个职业类别的现象。人在其生涯发展中,可能需要从一个职业类别转换到另一个职业类别,有的人可能会转移多次。个性特征、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职业转移的发生,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阶层弹性越大,职业转移的概率越高。 二、问答题 1、谈谈职业变迁和发展趋势。(P31) (1)社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 (2)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3)脑力劳动者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4)行业兴衰决定职业存亡 (5)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 2、试述职业生涯的四个分期及其基本特点。(P38 ) (一)原始管理阶段 产业革命初期,企业主同时又是企业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一身,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企业主获取最大化利润,企业对职业和人的管理主要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解决企业内部怎样分工协作,以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成为当时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作业2(二)近代科学管理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逐步发展到垄断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提高。不关心员工的心理需求,单纯地把员工看成工具,这种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手段遭到了员工的普遍反抗。行为科学的人事管理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管理问题,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和动机、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现代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现代科学管理的出现推进了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确化、科学化水平,也推动了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这一阶段的职业与人力资源管理同过去相比,虽是难以截然分割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但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①拓宽了职业管理的视野; ②丰富了职业管理的内容; ③注重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④增强了职业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阶段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学说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容和应用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管理领域提出的主要理论学说和成果有: ①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以及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 ②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③提出了职业锚理论勾勒出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清晰地反映个人进入成年期的潜在需要、才干和动机,也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 ④提出了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分为进取性、安全性、自由性、攀登性、平衡性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⑤提出了职业性向理论、工作一一家庭边界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对个人择业及维持更好的工作和家庭平衡提供了理论指导; ⑥以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1000家大公司职业开发实践为基础,对全球范围内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交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研究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功能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所以,超越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的教育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生

理和心理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以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复习题4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期末资料 一、填空(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终身学习的思想基于()()而产生的。该思想提倡学习是一种()的活动。学习是()的一种()是()()的活动。 2.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是()。 3.终身学习尊重每个人的()(),重视学习者()()的不断发展。 4.终身学习的目标()()()()。5.要使人力资源能够(),必须把()()融合在一起。 二、单项选择题(将一个正确答案代码填入括号中,每小题4分,共20分) 1.儒家创始人孔子宣称()。 A.四十不惑B.学习、学习、再学习 C.终身教育D.适者生存 2.日本早期著名学者佐藤一斋的名言()。 A.物竞天择B.三十而立 C.少而学则壮年有为D.λ。为人民服务 3.终身学习激励人们获得()。 A.生命B.能力 C.知识D.快乐 4.主动学习的对立面是()。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自力更生D.自我创新 5.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A.观察和思考B.分析 C.解决问题D答疑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终身学习:是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几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学习,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各种学习活动。 2.不断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自己的发现和寻找进行学习,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3.主动学习:意指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活动。它的对立面是被动学习,即把学习当作一项外来的、不得不接受的活动。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 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_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泰山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与法同行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资料,收集有关法律案例。 教学过程: 1、创设悬念,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课件演示:王刚 和李明在图书馆借书,他们谎称图书馆着火了,就拨打了 儿119电话…) (2)讨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你们刚才猜对了吗?让我们继续来看。(课件演示:他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接受了7天的行政拘留和200 元罚款的处罚……) (4)思考: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一个电话为什么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 (5)师小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它既对人们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公民,应该时刻牢记与法同行。 结合十九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法官修身,明辨是非 我们小学生不光尊法守法,还要成为法律的小小捍卫者,那就是小法官。想成为法官就必须了解有关的法律常识,进行自我修身,自我学习: (1)我国颁布了哪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记下来)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几项?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教师学习并检测学生情况,考察是否成为合格的小法官,并学会分析案例三步走:对不对、为什么会这样、你该对他说点什么?) 3、反思案例,剖析根源 (1)王刚李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遭受处罚? (2)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剖析,让学生知道不能做“法盲”,掌握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明确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复习题

单选题 1*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可以通过两步完成( A.学生时代做好转换的心理准备) 2*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可以通过两步完成(A学生时代做好转换的心理准备) 3*大学生探索职业世界的途径有(咨询社会职介公司/找单位实习/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D.以上答案都正确) 4*大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最佳时期是(B毕业前夕) 5*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是(A.行为不许出错做人) 6*(定期自我检查规划落实的情况),是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 7* 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招聘会/报纸和网络 /就业广告(D.以上答案都正确 8* 阶段目标中,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 A.基础方方) 9* 克服学习障碍,就必须(解开心结;/突破盲点/跨越设防。D.以上答案都正确) 10* 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要包括哪几方面:(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D.以上答案都正确) 11*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提出的职业选择三大要素和条件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和其他特征的优势和局限/清楚地了解职业成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性格和机会/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D.以上答案都正确) 12* 确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其他环节全面围绕它的确定展开。(A.长远目标) 13* 提升自信的方法有(A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想象成功/B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随波逐流(D.A和B为正确答案)14*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是(D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15* 三段式分析法的模式包括(自我分析 /目标确定 /实施策略 )(D)以上答案都 16* 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为(职业责任认识模糊 /集体责任观念淡化 /工作责任心意识低下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7*自我剖析,既要立足现实,看清(),更要着眼发展,看到()。(A.现在的我将来) 18*自我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我的优势/我的劣势) 19*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但意味着个人才能的发挥,而且必须为(C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 20*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分为( C阶段目标) 21*职业锚由哪部分组成(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成功为基础;/自省的动机和需要,以实际工作中的自我测试和他人的反馈为基础;/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用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价值观之间的匹配性为基础)(D.以上答案都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对计划的(),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D实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职业着装应遵循的原则:(Aesthetics(美观)/Appropriateness(合适)/Attitude(状态))D.以上答案都正确23*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关系是什么?(个人愿景是共同愿景的前提和基础;/共同愿景的实现有利于个人愿景的实现;/共同愿景根植于个人愿景,但能产生远高于个人愿景所能产生的创造力。)(D)以上答案都正确 24* 有效地实现质量计划是指:(定义和解决质量问题/真正好的质量管理过程实际上取决于客户的感受,很多人在质量管理中会忽视客户的反馈/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靠高质量的人)(D)以上答案都正确 25* 要对职业生涯某个阶段是否成功进行全面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什么因素:( D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26*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必须强化时间观念,从()做起,尽早规划人生。(C.现在) 27*要做到自觉学习,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克服学习障碍/自我上进/生涯学习)D.以上答案都正确 28*以下哪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问题:(定向.定点.定位.D.以上答案都正确)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精)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习题与作业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现状、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1大气污染严重;(2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 (3生物物种减少;(4森林资源破 坏;(5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 4、环境科学的分支有(1基础环境学;(2应用环境学;(3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 ===(劳动者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管理 + ……高科技 2、白色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大量废弃的快餐盒、食品包装和各种泡沫塑料,以及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3、酸雨:降水,包括雨、雾、雪、露等。污染大气中的SO2和NO X越多,雨水的PH值越小,人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4、臭氧层破坏:臭氧(O3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常温下为气态。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绝大部分紫外线,它的存在如同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在南极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地球上高纬度地区也发现臭氧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

等物质所造成的。臭氧层变薄使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一般,臭氧层每减少10%,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增加近20%。 5、全球环境问题特征:(1只顾经济效益,牺牲环境利益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如一些项目规划不周全、工艺不成熟、排污不经处理就仓促上马,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2污染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力图把污染重、能耗高、治理难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国家内部也把这样的产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3跨国家行为,局部地区的污染,造成全球性的后果,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就是此种作为的后果。 6、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7、自然、自然界:(1自然:关于自然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广义的自然,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自然,即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一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它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称第二自然。(2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自然界中的生物,又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种类。 8、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深化,其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小学六年品德学情分析

2015——2016年下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学情分析 教师:于洋

随着本学期的课时安排,现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的教学情况作出如下分析,以有效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切实规范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管理,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成绩方面 1、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得到重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六年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变通能力和灵活运用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试卷中题目变化学生仍能规范作答,这说明学生对道德观点能真正理解,灵活运用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理念逐步更新,品德课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我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例:六年级:做为小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答案来看,学生通过看书、看报,收集有关水资源文字以及画面了解地球缺水的现象,激起了学习的欲望;通过了解缺水的原因,知道一些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注意事项、学生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3、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

些社会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如六年级的“列举你成长中令你难忘的事情”,很多学生把自己学习品德社会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写了出来,真实而又具体,体现了真实自然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课堂。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

泰州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考试试题与答案.

泰州继续教育考试 职业发展与规划试题与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为达到某种工作绩效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可以测量的并能显著区分绩效优劣的基本条件、特征和潜在特质的集合。 A.素质 B.职业素质 C.职业技能 D.职业能力 2.根据不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 A.成文法和习惯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3.(),既然同一项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法域内分别取得多个知识产权,而且各个法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权利人可以在取得权利的不同地域范围内分别行使其权利。 A.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性的信息 B.知识产权是对世权、支配权 C.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取得 D.知识产权可以分地域行使 4.()包括从事职业工作应该具备的态度、敬业精神、事业心等,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A.职业责任心 B.职业良心

C.职业纪律观念 D.职业理想信念 5.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对职业定向的心理影响很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A.自卑心理 B.自负心理 C.虚荣心理 D.从众心理 6.职业锚中的():这类人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或工艺,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个人成就的私人财产。 A.技术型 B.创造型 C.管理型 D.安全型 7.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不少人在认识方式上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 A.自卑心理 B.自负心理 C.虚荣心理 D.从众心理 8.职业岗位分析需要进行(),把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如鱼得水。 A.岗位内部环境分析 B.职业社会环境分析

学情分析品德讲解学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学情分析报告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共有三个班,我任教六(1-3)班的品德与社会,各个班级的学生好、中、查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六年级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取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第一次形考测试题(第一篇、第二篇)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500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40 分。) 1. “学社融合” 参考答案: 日本文部省终身学习审议会认为“学社融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各自承担自身相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习场所和活动等各方面的融合,以一个新的整体形态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教育活动。日本的“学社融合”实际上是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学校教育与社会或社区教育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融合所形成的学习活动。 2. 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 职业目标 参考答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 4. 在职人员持续学习 参考答案: 所谓在职人员持续学习,就是在职人员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增长学习能力为导向,将学习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5. 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就是人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 二、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40 分。)

1.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哪几个部分?在职人员要在工作中学会观察模仿学习,要 做到哪几点? 参考答案: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注意过程。第二,保持过程。第三,动作再生过程。第四,强化和动机过程。 在职人员要在工作中学会观察模仿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当榜样正表现某种行为时,学习者必须观察榜样;学习者必须精确感知榜样的行为;学习者必须记住行为;学习者必须有必要的技能和能力实施行为。 2. 职业规划评估的方法有哪些?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职业规划评估的方法:(1)计划。(2)执行。(3)检验。(4)行动。 职业规划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规划评估可以参照各类短期、中期预定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而行。一般来说,任何形式的评估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素质和行为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判断,分析自己现状,特别是针对变化的环境,找出偏差所在,并做出修正。 (1)抓住最重要的内容。(2)分离出最新的需求。(3)找到突破方向。(4)关注弱点。 3.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确立目标,关键在于选择目标。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重要的是要依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利于自身发展。同时,要有超前意识,使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适应,跟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要保证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择己所爱原则。 (2)择己所能原则。 (3)择世所需原则。 (4)SMART原则。 (5)目标一致性原则。 (6)整体性原则。 (7)弹性原则。 (8)实事求是原则。 (9)平衡原则。 4. 怎样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内涵? 参考答案: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 析 1.学历教育仍需夯实,职业培训空间广阔 职业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历教育平行于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初高中及本科教育,以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周期长,体系化程度高,但受众有限(仅为职业学校在校生)。职业培训以面向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为主,同时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培训、员工内训等项目,其特点是目标集中、周期短,标准化与定制化兼备,且受众广泛。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学历职业教育规模稳中有增,提质增效是发展核心。2010 年至2015 年,高职院校数量始终保持小幅增长,在校生人数也基本维持增长趋势。教育部在 2014 年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到 2015 年高等职业教育达到 1390 万人、到 2020年达到 1480 万人。2015 年实际在校生 1048.61 万人,已经与规划目标产生逾 340 万人的缺口,从当前在校生增速情况看,至 2020 年要达到预期目标有很大难度。我们认为当前学历职业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普通化”现象,教学体系及培养目标未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实现足够区分,因此在普通高校扩招、且二、三本酝酿合并的趋势下,职业院校吸引力有所下降。因此要扩大招生规模,应进一步

强化其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教育导向,突出“职业”色彩,同时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增加就业针对性,以提高毕业生就业优势。 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 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 相比学历职业教育之下,职业培训由于受众广、周期短,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刚需旺盛,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盖敬敬2017-2018-1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