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含详细答案)

2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

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25. 表1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记载,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表1

A.南方商业发展超过北方 B.重农抑商政策引发了社会动荡

C.此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D.南北方城市经济功能均有提升26.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 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7.明朝《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

A.士人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B.政府社会救济体系完善

C.西方科技思想传播到中国 D.农学理论指导农业实践

28. 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

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

C.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29.“九·一八”事变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这表

A.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 B.重视历史成为国人共识

C.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 D.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30.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31.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宗法观念影响了法律建设 B.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C.用血缘亲情维护民主制度D.体现人伦关系的影响

32.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材料表明

A.宗教因素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B.宗教神学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 D.基督教信仰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33.183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以联邦政府出台的关税法案不利于本州输出农产品为由,宣布此法案在本州无效。后经协商,联邦政府降低关税,南州撤销否认法案。此事件表明A.邦联制度在当时占主导B.南州有脱离联邦政府的倾向

C.美国南北战争一触即发D.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仍需完善

34.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导致苏联农业生产关系长期落后 B.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忽视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5.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

九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材料表明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崩溃

C.欧元的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D.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其根本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更不可能改变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

——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

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

——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共同影响。(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