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问题美俄两国利益博弈浅析

叙利亚问题美俄两国利益博弈浅析
叙利亚问题美俄两国利益博弈浅析

叙利亚问题美俄两国利益博弈浅析

XXX 信息管理学院本文为公选课《战争史》的课程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文章不够专业也可能在论述

上存在问题,请批评指正。

【摘要】叙利亚问题危机影响波及多方,溢出效应显著,国内争端和大国博弈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本文分析了美俄两国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了美俄博弈影响下的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之道:不仅要通过国际合作,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冷战思维。

诚信承诺:

我向老师呈交的论文《叙利亚问题美俄两国利益博弈浅析》是

我参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后独立完成的,决无抄袭、剽窃行为;引用他人成果数据已一一注明出处。

承诺人:

2014年4月10 日

一叙利亚问题的大国博弈背景

从15名学生在墙上涂写反政府标语到“伟大的星期五”大规模游行示威,演变成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武装对抗,叙利亚俨然成为了中东地区国内局势动荡的又一个焦点国家。

危机影响波及多方,溢出效应显著是叙利亚问题的突出特点之一。

叙利亚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不仅不逊于其国内争端,更是对国内争端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地区大国以沙特、土耳其、伊朗等为代表,世界大国以俄罗斯、美国、法国等为代表,纷纷介入叙利亚问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联合国安理会由部分国家提出的关于叙利亚的提案三次遭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否决,这是地区局势连续发生动荡以来所未有的,充分显示出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由此牵涉到的国际斗争的激烈程度。①

在大国博弈中,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无疑是最主要的一面。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政策分歧明显,其中以巴沙尔的去留最为突出。美国致力于推翻巴沙尔政权,而俄罗斯则表现出力挺叙利亚政府的立场。政策的严重分歧,说明了其背后利益动机的不同。

只有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为什么美俄要介入叙利亚问题?研究美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利益动机,看清大国博弈背后的实质,对于充分了解叙利亚问题很有意义。

二美国的利益博弈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的主要目的是让巴沙尔下台,奥巴马曾称,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三要素是——销毁化学武器、消灭基地组织、巴沙尔下台。但是这三要素只是美国介入叙利亚问题的表面目的,美国介入叙利亚的利益动机涉及中东战略、反恐和经济问题。

1.遏制反美势力,确保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

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东遏两伊”政策。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美国将伊朗锁定为重要目标。叙利亚是伊朗

唯一的阿拉伯盟友,以叙利亚为纽带的大马士革一德黑兰一黎巴嫩真主党轴心为伊朗提供一条什叶派“保护链”。另一方面,“9·11”事件后,叙美关系因恐怖主义问题龃龉不断。叙利亚早已背上“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的恶名,被美国列入“黑名单”。②叙利亚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与以色列仍处于敌对状态的阿拉伯国家,在叙以戈兰高地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成为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的“绊脚石”。因此,设法除掉叙利亚现政权,进而切断黎巴嫩真主党的“后方”,是孤立伊朗的一条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踢开中东和平进程“绊脚石”的重要一步。

2.能源代理之争,迫使中印向美妥协。

由于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生活动遭到严重破坏,当前全球原油市场形势紧张。沙特试图弥补供需缺口,空石油产量达到了2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应对更多供应中断事件的备用产能处于低位。

GDP的产生必须依靠能源,能源是整个世界生产和发展的血液,碳排放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增长点”。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③西方世界发现依靠谈判已经使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达到自己的预期,必须要靠一定的强制手段才能实现。于是,中东混乱成为手段之一。

近年来,美国本身对中东的能源需求在下降,美国国内页岩气开发前景看好,甚至有可能实现能源独立。除此之外,英国《金融时报》

指出,在天然气市场,美国产量的增长也在削弱对手们的影响力。④因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于美国的威胁并不大。但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却承受不住。如中国对中东的能源需求在不断上升,中东能源供应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巨大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中美双方在能源安全领域的认知和分歧一直存在。尤其是围绕“搭便车”问题争论不断。美国强调中国从中东获取的能源供应主要得益于美国提供的地区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地区责任,其实质是要求中国在阿拉伯国家转型、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地区问题上对美国予以配合。⑤

中东混乱将会拉高石油价格。一方面,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将有助于减轻叙利亚危机带来的价格上涨威胁,从而实现石油价格的管控,另一方面若推翻巴沙尔政权,建立亲美政权,则可加大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了。美国一手抓价格,一手抓输出路径,从而控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命脉,最终结果是迫使中印等过想西方妥协。叙利亚危机展示了美国“能源武器”的潜力,美国正意图以能源作为新的武器来“统治世界”,

3.拉动经济,重新夺回中东地区的美元控制。

美国霸权的基点是战略性经济权力,显现在美元控制上。美元是美国体系的命脉所在,存在于美国的工业、贸易以及为全球经济建立规则的秩序安排之中,是美国延续霸主地位的核心手段。⑥由于美国对中东地区一些产油国的实行经济制裁,石油美元的长期贬值,成为产油国的痛处。伊拉克使用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美元的

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疲软,需要战争阻止经济上的颓势,美国把经济负担转价战争是美国的惯用手法。

美国介入叙利亚问题,一方面可以迫使叙利亚的石油结算货币回归美元,重新夺回中东地区的美元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战略重点是重振国内经济美国制造动荡使得更多的避嫌资金回归美国,并借此适度压低国债收益率,力挺美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战争也拉动了经济发展,军工领域的科技研发,战争带来了经济红利,美国的战略就是从他国获得他自己的利益。

三俄罗斯的利益博弈

叙利亚与俄罗斯关系素来友好。作为叙利亚的传统盟友,俄罗斯在叙利亚有诸多利益。

1.战略同盟,牵制美欧。

一方面,在美欧主导的中东,叙作为俄在该地区为数不多的“盟友”,成为俄南下中东的“门户”,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叙利亚第二大港口城市塔尔图斯是俄罗斯海军重要的海外基地,是前苏联解体后在本地区唯一一个海外基地,也是俄罗斯在地中海的立足点。从这个角度说,失去叙利亚,俄罗斯将失去在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在俄罗斯大力重组地中海舰队的关键时刻,叙利亚如果倒向西方,将是俄罗斯的重大军事损失。

另一方面,俄视叙利亚为一张可用于与西方抗衡的“牌”,乐见叙利亚动荡牵扯美欧精力,并将其作为俄罗斯与美欧博弈、争夺中东事务主导权的平台。⑦因而,叙利亚对俄罗斯的地区战略

有重要意义,是俄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的重要国家,不容他国轻易染指。

2.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相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是名副其实的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阿拉伯跳动的心脏”。正是因为其具有极其险要的地理位置,而且世界热点地区均分布于其周边,叙利亚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及地缘政治利益的影响才显得尤为重大。

3.维护俄罗斯大国形象,为独联体国家与俄维持密切联系产生示范作用。

叙利亚离俄罗斯很近,但是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里俄罗斯更近。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得失,将对一些独联体国家能否继续与俄罗斯维持紧密关系,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8年俄格战争前,北约不断加快扩张脚步,甚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种俄罗斯家门口的国家都希望投入北约怀抱。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抓住机会干脆利落地对亲美的格鲁吉亚进行打击,一仗下来,不仅北约扩张的步伐有所收敛,乌克兰等国家的政策也发生了转变。⑧因而,叙利亚的得失,不仅事关俄罗斯能否在中东保持强大影响力,更事关俄罗斯能否打消一些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实现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区域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目标。

4.维护经济利益。

一方面,冷战后,叙利亚成为中东地区俄罗斯最大的军火购买商,俄叙双方近年来签订的军事合同总额达40亿美元,叙利亚仅2010年就向俄购买了7亿美元的武器。另一方面,叙利亚内战爆发前,叙利亚是俄的重要贸易伙伴,俄目前对叙利亚投资总额达200亿美元。一旦叙利亚亲美,对于俄罗斯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

一旦叙利亚政权更迭,俄罗斯将将失去这一阿拉伯世界重要的传统盟友和与西方抗衡的有生力量,因而决不会任凭美欧操控并很快“摆平”巴沙尔政权。

三美俄博弈影响下的叙利亚问题解决之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俄在叙利亚的利益博弈最终都回归到了霸权、能源、经济之争上,透视出新老格局交替阶段的两个特点:一是冷战虽已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西方舆论也倾向于把美俄叙利亚问题上的对立描述为新冷战。二是,当前国际格局中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也不断显现,以传统大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严重⑨。因而叙利亚这场多国角力的比赛,美俄两国的胜负对比赛结果影响重大。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大局看,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冷战时国际社会的两极体系已让位于国家相互之间依赖的体系;原来根据思想意识形态来划分的世界,现在似乎更强调要

致力于所谓的“民主”与“人道”事业⑩。这也意味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问题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不会单靠美俄较量决定胜负,也不能自行独立解决。事实也是如此,叙利亚问题上,既有地区大国沙特、伊朗等介入,也有俄、欧、美等大国直接干预,此外还有国际组织——联合国、G8、G 20、阿拉伯联盟等等施加不同的影响,叙利亚问题十分复杂。

入叙化武问题之后,政治解决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国际合作成为解决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合作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冷战思维,防止美俄为自己的利益影响世界格局。所以对叙问题上,我们不仅要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坚持外交解决的政治原则,更要利用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使叙利亚问题走向一个好的结果,让叙利亚人民尽快脱离动荡的痛苦。

参考文献

①肖凌.叙利亚危机的特点、背景及其走向分析[J].阿拉伯研究,2013(6) :66-79.

②王新刚.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另一环:叙利亚的困境与争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152-153.

③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020270.html,/a/20091221/000815.htm.

④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020270.html,/world/2013-09/12/c_125372542.htm.

⑤刘中民.中东事务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J].世界知

识,2013,(18):50-51.

⑥赵葆珉.论中东战争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6):80-91.

⑦李绍先,陈双庆.大国势力博弈叙利亚[J].当代世界,2012,(3):2-6.

⑧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020270.html,/yzyd/mil/20130913/c_117349874.htm

⑨⑨叶青.化武换和平--从叙利亚危机看中东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与合作[J].当代世界,2013,(10):40-43.

利益分配博弈模型

5 基于稳定性提高的联盟利益风险补偿研究 5.1 联盟利益分配研究综述 利益分配问题是战略联盟组建及运作管理中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在战略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面对各联盟成员(它们有着不同资源、能力、文化、目标等),如何进行联盟的利益分配,以确保联盟运行的通畅和目标的达成,成为战略联盟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让联盟能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联盟利益最大化目标能顺利实现,必须认真研究利益分配问题,在利益分配原则的指导下,相互协商确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方案,做好利益分配工作。换句话说,利益分配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且矛盾突出的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联盟合作的信心和联盟稳定性。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加入联盟就是为了获得预期收益,利益分配必须为各方所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联盟各方合作的失败或破裂[108-109]。目前,对于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有:詹美求等人[110]应用博弈论建立了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模型。孙东川等人[111]采用Nash 谈判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卢纪华等人[112]在利益分配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技术开发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模型。顾新等人[113]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具有旁支付的知识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模型。郑文军等人[114]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敏捷虚拟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型。罗利等人[115]运用对策论理论,通过讨论利益分配的数学定义和优超关系,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模型。刘浪等人[116]采用Shapley 值的方法克服了Nash-Harsanyi谈判模型的不足,建立了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戴建华等人[117]提出一种基于风险因子的修正算法对由Shapley 值法得到的利益分配方案进行修正。兰天等人[118]根据“责权利险对等”的原则,从资源投入、对联盟的贡献和承担的风险损失等三个方面,给出了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冯蔚东等人[119]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建立了虚拟企业一次收益分配模型和二次收益分配机制。沈玉志等人[120]针对现实企业联盟中存在的不平等性和因信息不完全引致的不确定性问题,引入了贴现因子和信任度两个概念,建立了不确定性环境下不平等联盟的利益分配理论模型。文献[121]给出了Shapley 值、Nash 谈判模型、简化的MCRS、群体重心4 种利益分配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文献[122]讨论了伙伴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原则,综合考虑了伙伴的投资和承担的风险,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一种收益比例计算方法;文献[123]利用合作对策理论来研究的合作利益分配;陈菊红等[124]认为常见的利益分配模式有三种:产出分享模式、固定支付模式和混合模式(前两种模式的结合),并将动态联盟的收益分配过程看作一个博弈过程,用博弈论的思想建立了动态联盟的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了分配系数与贡献系数、努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献[125]、[126]、[127]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动态联盟中利润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文献[126]还进一步分析得知对应于不同的事前利润分配合同,成员企业会在协作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进而影响到协作的整体效果。 5.2 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与方法 ①联盟利益分配的定义 战略联盟利益分配就是各成员将联盟生命周期内共同创造和实现的利益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割和分配的过程。该利益的分配不仅表现为直接经济价值的利益在各成员之间的分配,如合作的产品和利润等,还应包括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品牌、商标、顾客忠诚度、营销渠道、企业美誉度等。 ②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 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利益是合作各方相互合作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有相互利益获得的愿望,各伙伴才会合作。但是利益产生又有双重效应,它既使合作各方产生合作的要求,又会使各盟员因为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而产生消极合作的情绪,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从而影响战略联盟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在进行利益分配时遵循

美俄关系中国崛起

美俄关系与中国崛起 一、核心问题:美俄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崛起会有什么影响? 二、立项的目的及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关于中国崛起的研究也成为国际政治学者格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影响大国崛起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大国间关系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而美俄关系是当前大国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对。冷战结束以来,美俄时而握手言欢,时而恶语相向,两国关系始终处于非敌非友、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当前,两国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突,美俄关系呈现出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有妥协的态势。 同时,美俄两国对于我国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中俄美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民间、人文等各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拥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此外,在反恐,世界和平发展等问题上的合作和影响也日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也需要互相借重。从三国的历史来看,俄罗斯与美国均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是众多大国关系中发展较快较为稳定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在新时期也常常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从当前三国的国际地位来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发展变化对国际战略格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一直影响着全球的发展格局,而

同为转型期的俄罗斯,其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三国间关系来看,三国均是当今的世界大国,是联合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美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状况。除了以上研究美俄关系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意外,目前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多为中美、中俄、美俄两国间研究,对美俄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研究多停留在时事评论上,以科研方法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我们需要重视多边关系及科研方法在社科类课题中研究的深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通过对美俄关系变化发展的及相应状况下我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和论证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大国间关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进而可以更为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对外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同时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对美和对俄政策,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处理与美俄两国间关系。 三、研究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 (一)美俄关系的复杂历程 自1991年12月前联解体、俄罗斯立国以来,美俄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金质:《美俄关系十年》,《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夏义善:《“9·11”事件后的俄美关系》,《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1期。 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3年),为美俄关系的“蜜月期”。俄罗斯不仅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向西方看齐,而且在对外

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 自主择业后,多年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最有感触的体会是对利益博弈的理解。现整理成章,与友交流。 “利益”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相当简单。利益 = 好处。 ◎利益有四个特点: 1、个体相对性。利益是对具体个体而言,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利益。如对个人叫个人利益,对家庭叫家庭利益,对群体叫群体利益,对局部地区叫地方利益,对全国叫国家利益。没有绝对的利益,只有相对于什么个体的利益。 2、时空阶段性。同一个体,处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利益;同一个体,对待不同环境,也有着不同利益。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生存、安全保证、情感归属、尊重荣誉、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说明人的需求在不同的层次上,所追求的利益有巨大地差别。其他个体亦然,在不同的时空追求着不同的利益。 3、整体层次性。由于整体普遍具有层次性,同一层次的个体,往往组成上一层次的整体。因而,整体利益也呈现出层次性。个体利益可能不是完全相同,但由这些个体组成的整体,却会有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4、形式多样性。人们往往把钱和利益等同起来,这是

认知上的误区。钱是利益的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作为商品交换的价值衡量物,相当重要。但钱不是利益的全部,有些利益,如亲情、爱情、荣誉、道德,往往是钱无法衡量的。但这些都是利益的表现形式。 ◎理解了利益的特点,自然可得出以下推理: 1、利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个体成千上万,利益更是上万成千。个体组成整体,构成社会,利益必定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利益交换是个体间交流的实质。商品交换是物钱交换,普遍存在,不以为奇。亲情交换,是亲人间的情感交换,为人付出了爱心,得到心灵愉悦的回报。表现形式不一,同是得到各自利益。爱情、荣誉、道德亦然。 3、利益博弈构成了社会关系。有交换就必定有竞争,有竞争就必须要博弈。人作为个体是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利益博弈的综合结果。得到利益,需要付出;利害同现,需要权衡;多利相权取其重;多害相权取其轻。社会无时不在利益博弈中急剧变化。 ◎说到博弈,有三种形式: 1、零和博弈:博弈各方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利益总和不变,各方竞争占据份额比例。 2、负和博弈:博弈各方无情残杀,多败俱伤,利益总和随之缩减。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

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有矛盾,其中和俄国有大片的领土纠纷。但因为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所以双方可以将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掩盖。另外领土的分布也防止了中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相隔万里,中间是大片的无人地带,这样的军事纵深使得任何一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苏联解体后,俄国国力相对衰落,对美国的幻想破灭,尤其是北约东扩使俄国倍感孤立,希望倚重中国来平衡俄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也希望改善周边环境以集中精力致力于国内改革。所以中俄两国于1997年签订了减少边界驻军的边境协定,宣布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国西北边境的稳定和两国增加信任,以及阻止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者利用俄国和中亚进行活动,并且增大了中国牵制美日的筹码。 从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来看,中美矛盾大于美俄矛盾,美俄矛盾大于中俄矛盾,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俄处于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中国次之,美国最不利。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如果处于弱势的甲方和强者的矛盾在三角中处于较突出的位置,那么,弱势的甲方实力和它在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呈负相关关系,它在三角关系中也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目前中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处境就类似于这种弱势的甲方。美俄关系的改善,不会影响到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中俄两国无论是在战略利益上,还是在具体国家利益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只要存在着这些共同利益,中俄关系就不会下滑;二是从三角关系的制衡机制来看,“联弱击强”是三角制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一强挟两弱”型的三角关系中,较弱的两个角则更是如此,它们是天然的联盟。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进行联强击弱,最终它也难逃唇亡齿寒的命运;三是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在改善美俄关系的同时,保持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可以使它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处于较为主动的战略地位,这对它是最有利的。 鉴于两国利益的互补性,在俄国尚未重振大国雄风之前,它仍会将与我国保持睦邻关系放在重要地位。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两国关系不会出现大的波折。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很大的隐忧。首先,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有着很大的策略性,双方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安排被迫走到一起的。另外,双方都倚重发展对美国以及西方的关系,以求得经济发展,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却面临很多困难,经济合作的滞后将影响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再者,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因素,双方存在不信任,俄国想通过美日来牵制中国。最后,俄国国内有传统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力避卷入三角斗争的中心和前沿,应该成为我们应对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努力方向。运筹三角关系的关节是争取主动权。而“三角关系中主动地位的获得,……往往不在正面主位,而在偏师侧翼;往往不在矛盾的中心和对抗的前沿,而要置身于矛盾与对抗的焦点之外;……。”对于在“一强挟两弱”型三角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因此,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中国要力争避免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防止走向三角的中心和矛盾对抗的前沿。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圈子:军事思想 ?上一篇:军报征稿:写给刘翔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果表现出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直接影响了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绩效。因此,应通过协调好各博弈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博弈的制度化,推行政务信息公开,促进利益博弈主体发育均衡等措施,力争在合理的利益博弈中形成绩效最大化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不确定性的出现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已经成为实现公共利益、从事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对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按照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所谓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一个或者一些利益主体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制定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取决于自身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状况。一项公共政策的提出、制定、实施是相关利益主体互相博弈的结果。公共政策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对各种利益矛盾进行协调处理和重新界定。通常来说,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绩效。 然而,在当今社会利益结构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变得日益复杂,这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果表现出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直接影响了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绩效。因此,如何控制甚至消除由利益博弈带来的公共政策的偶然性或者不确定性,提升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解决公共问题的绩效,是公共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来,一些地方发生的与公共政策制定相关的几起事件,直接印证了这种利益博弈的不确定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如宁波px项目事件、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以及江苏启东排污项目事件,乃至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事件、2009年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这些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都大同小异:要建某一大型重化工项目,由于民众顾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项目遭到民意反对,博弈数日,事件升级,地方政府做出妥协,项目下马或暂时终止。社会舆论对此普遍认为,这些地方性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果与地方政府的初衷截然相反,不是“双赢”,而是“双输”。这种结果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是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地方政府未曾预料到的。 公共政策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主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利益博弈的途径的多元化,利益博弈主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主体的参与不充分等因素都是导致公共政策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从宏观层面看,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博弈主体基本包括了国家(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来看,这些宏观的利益博弈主体又各自包含更为具体的内容。 从国家层面看,在我国,利益博弈主体主要有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除此之外,人民政协、事业单位、行政性公司、某些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从“公共”的角度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政策主体。这些都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主体。在西方国家,公共决策的效率和执行效果取决于行政领导。在我国,政府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主体。在日常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完全一样。地方政府更直接地与公众进行接触和沟通,他们具有执行、制定双重身份,因而更能体会到公共政策中的要义及其所存在的失误和问题,从而为修订、完善公共政策做准备。中央政府则更多地是针对宏观的、涉及全球、全国的公共问题进行决策。 从社会层面看,利益博弈主体主要包含公民个人、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当今社会,普通民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利益博弈过程中,要想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强化自己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体

公司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doc

公司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 现代公司是多种利益主体、多元产权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公司的财产权独立于股东权,而由董事会为主体的经营层所控制,大股东又可通过对经营层的控制 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债权人作为公司投资者也成为利益一极。公司权力(利)的多元化势必会导致股东与公司,股东与董事、经理,小股东与大股东,乃至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多重利益冲突与失衡。 (一)股东(公司发起人)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 股东(严格的说是公司发起人)在公司设立阶段即 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公司的生命来源于公司发起人最初投入公司的财产,公司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对公司的命运和前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时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都没有最终到位或运作起来,公司发起人有可能进行虚假出资等损害公司利益的活动;即使公司成立后,股东也会试图通过各种形式抽回出资,进行“无本万利”的商业冒险。另外,公司发起

人会借口公司设立的需要而将大量的不合理的费用转嫁给公司,甚至会借口公司设立的需要而代表未来的公司缔结有损公司利益的契约。 (二)董事、经理人员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关系 董事、经理人员包括通常所说的董事、经理以及担任经理职务的董事(即经营董事)。董事、经理人员的谋私行为会对所有其它公司参与人尤其是股东和债权人产生不利影响。一是渎职,二是掠夺和挥霍。这两类行为会使股东、债权人蒙受代理成本。在这方面,英美法是通过规定董事(主要是经营董事)对公司负有某些法定义务来实现对董事和经理人员的约束的。 (三)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防范措施 公司的债权人可以分为业务债权人、机构贷款人(如银行)、债权证书持有人(如公司债券持有人)。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股东只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同时股东对公司有很大的控制权,相反,公司债权人却只对公司本身拥有普通的债权请求权,除非在个别的“否定人格”情况下,债权人不能要求股东直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利他主义: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的利他主义本质上是利益搏弈的一种均衡。主要是:利他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性均衡的基本条件;利他主义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客体均衡;同时,利他主义也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主体均衡。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是:作为工具的利他主义与作为目的的利他主义实现了高度统一。 关键词:利他主义均衡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甘肃靖远人,1964年10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问题,曾先后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6本,并获得过10多项科研奖励。 所谓利他主义,就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 利他主义,不管是在动物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问题是,为什么会产生利他主义?原因可能是多重的。 对于一般动物而言,产生利他主义情结的原因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本能和遗传,当然也不排除它们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而导致利他的可能性。从总体上看,动物没有人类所具有的发达理性和计算能力;所以,动物中的利他主义更多体现为一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但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属性,所以,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利他主义,并不排除来自本能和遗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人类社会的利他主义,又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由于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所以,人类利他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非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 从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看,利益追求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所以,利他主义的实质在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并且应是长期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本文所指均衡,是指具有收敛性的稳定状态,以下同)。 首先,利他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性均衡的基本条件。人类理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有复杂的计算推理能力,能进行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收益分析;二是追求收益的最优化,这里的最优化意味着当整体最优最终强于局部或个体最优时,集体选择的结果会最终趋向整体最优。 囚徒困境是一个关于人类利益选择的典型事例。如下表: -8,-8 0,-10

公司的参与人之间地利益博弈格局

公司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 钱卫清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现代公司是多种利益主体、多元产权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公司的财产权独立于股东权,而由董事会为主体的经营层所控制,大股东又可通过对经营层的控制 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债权人作为公司投资者也成为利益一极。公司权力(利)的多元化势必会导致股东与公司,股东与董事、经理,小股东与大股东,乃至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多重利益冲突与失衡。 (一)股东(公司发起人)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 股东(严格的说是公司发起人)在公司设立阶段即 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公司的生命来源于公司发起人最初投入公司的财产,公司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对公司的命运和前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时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都没有最终到位或运作起来,公司发起人有可能进行虚假出资等损害公司利益的活动;即使公司成立后,股东也会试图通过各种形式抽回出资,进行“无本万利”的商业冒险。另外,公司发起人会借口公司设立的需要而将

大量的不合理的费用转嫁给公司,甚至会借口公司设立的需要而代表未来的公司缔结有损公司利益的契约。 (二)董事、经理人员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关系 董事、经理人员包括通常所说的董事、经理以及担任经理职务的董事(即经营董事)。董事、经理人员的谋私行为会对所有其它公司参与人尤其是股东和债权人产生不利影响。一是渎职,二是掠夺和挥霍。这两类行为会使股东、债权人蒙受代理成本。在这方面,英美法是通过规定董事(主要是经营董事)对公司负有某些法定义务来实现对董 事和经理人员的约束的。 (三)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防范措施 公司的债权人可以分为业务债权人、机构贷款人(如银行)、债权证书持有人(如公司债券持有人)。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公司的“有限责任原则”。股东只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同时股东对公司有很大的控制权,相反,公司债权人却只对公司本身拥有普通的债权请求权,除非在个别的“否定人格”情况下,债权人不能要求股东直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债权人与股东冲突表现在:(1)公司低价把公司财产转让给股东。股东会获利而债权人可能受到歧视(因为公司的财务状况会恶化);(2)公司采取慷慨的分红政策。股东当然乐意但债权人借以保护自身债权

邹治波:中美俄三角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与现实

邹治波:中美俄三角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与现实 2017-07-15国政前沿通讯 【摘要】本文从大国结构性矛盾内在机理入手,提出考察国家结构性矛盾的两个维度:深度和烈度,并根据矛盾可改变的难易程度,分析了美俄结构性矛盾和中美结构性矛盾,进而分析了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俄三角关系格局和中美、中俄关系前景。 如何认识特朗普上台后中美俄三角大国关系及其变化,我们需要按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事物变与不变的内在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和大局,来分析中美俄三角关系的格局及其可能的变化。 美国与中俄的结构性矛盾 国家间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国家关系的性质和基本形态,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长期性影响和规范性制约。 (一)国家结构性矛盾内涵 结构性矛盾是指事物结构上存在的不协调性或对立状态,国家间结构性矛盾是指存在于国家间固有的、传承的对事物认知或深层次利益上的不协调性或对立状态,不同的国家结构性矛盾对国家间关系影响的深度和烈度是不同的。矛盾的深度是指矛盾深入内在机体的程度,标志着矛盾可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深度的结构性矛盾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国家关系;矛盾的烈度是指矛盾的尖锐程度,主要以矛盾的不协调和对立这两个状态来刻画,矛盾的烈度一般较易区分认识。因此,按照矛盾深度即矛盾可改变的难易程度,将国家间的结构性矛盾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是文化认知矛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一般是不可改变的,一个文明或民族对另一个文明或民族的认知具有某种不可改变性,这种矛盾几乎是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二是物理性利益矛盾。这包括国家间领土、资源和历史记忆等传承性矛盾,这种矛盾也是难以改变的。三是政治制度及其价值观矛盾。国家间的这种意识形态矛盾虽然也是内在的,但具有可改变性和在一定条件下不对国家间关系发展构成影响的特点。四是战略政策矛盾。这种矛盾是历史阶段性矛盾,会因国际和地区格局、局势、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一种易变性矛盾。 (二)美俄结构性矛盾 从美俄关系历史和现实看,美俄存在第一、第三和第四层次的矛盾,即文化认知矛盾、政治制度及其价值观矛盾和战略政策矛盾。

中美、中俄关系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尝试,是在系统总结过去41年中美关系基本经验,全面审视当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迅速崛起阶段中国对美外交的新思考和新期许,是中美破解历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难题的新实践。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战略对抗的政治意愿。 一、“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40多年的经验总结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开创了两个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新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已经具备所谓“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体现于邓小平同志所作“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于江泽民主席1993年会晤克林顿总统时提出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16字方针,体现于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也体现于一直以来双方为培育互信进行的对话、为管控分歧开展的沟通、为维护共同利益推进的合作。这一概念和过去中国对美外交的基本理念,和此前“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提法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从根本上看,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对中美关系“螺旋上升、起伏不定”特征的理解和对“中美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经验的把握。 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起伏不定中实现螺旋上升,得益于两条重要经验。一是“斗而不破”,即双方始终恪守底线,不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大局,因此总能柳暗花明、转危为安。二是“合而不同”中美两国既没有因矛盾冲突而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也没有因持续合作而丧失自我,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甚至引发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大讨论。这正是中国不同于前苏联的根本之处,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转换“西化分化”战略,不断调整对华政策思路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从上述对中美关系40多年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美关系是极为特殊的大国关系。归根到底一点,美国是当代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中国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中国式改革开放道路,而且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居世界第二。这样两个大国之间相互需要而又有种种矛盾摩擦的奇特局面是世界近代史上从未有过,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无疑是挑战,但同时又是机遇。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目的就是要化挑战为机遇,为中美两国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路来。过去41年,中美两国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形态和平共处的先例,为新时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这一理念的顺势推出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二、“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既是对过去41年中美关系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也同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变化息息相关。尽管起伏不定是中美关系的基本规律,但是像奥巴马2009年1月执政以来两三年间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在中美关系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这一段特殊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状况对于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出笼的背景十分重要。 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中美希望构建的这样一种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新在何处? 第一,这种新型关系不同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关系。当时中美

俄罗斯与中国外交关系发展

平和心 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7、修身之要一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修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坦然,为之善然。 8、修身之要二 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三分傲霜骨,四时读写勤,五谷吃得香,六神常安定,七情有节制,八方广结缘,九有凌云志,十足和善心。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不如梅花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生所谓罪何多, 原被私心杂念磨。 不怕糊涂一辈子, 修身立德做呆砣。 簡以修身,靜以養德 普京执政以来的中俄关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020270.html, 2002年12月01日09:51 中国网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退出俄罗斯政坛,普京出任代总统并登上了俄罗斯权力巅峰。普京执政近三年来,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国际战略环境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向前推进。近三年的现实表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针对任何人的“临时联盟”,中俄关系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完全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有益于新形势下的大国合作。回顾三年来的中俄关系发展,其突出特点表现为: 首先,中俄元首定期会晤机制运转有效,双方的理解与信任进一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俄建立了两国元首定期会晤机制、政府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

德媒:俄美两国其实都害怕中国

德媒:俄美两国其实都害怕中国   美俄总统已就重启两国关系达成一致。在大多数国际政治热点问题(中东、伊朗、阿富汗、朝鲜、裁军和军控)上,双方的立场再次显示出和上世纪90年代初两国关系短暂缓和时期一样的协调一致,当时在莫斯科和华盛顿执政的分别是叶利钦和克林顿。他们的继任者普京和小布什造成了一个新的冰冻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世界能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使俄罗斯经济变得强大,因此俄要求扮演和过去苏联时期差不多的突出角色;但美国不遗余力地扞卫其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而且通过不断指责对方缺乏民主来使俄罗斯丢脸。显然,奥巴马倾向于更多地顾及俄罗斯的心理状态和敏感性。对于拥抱莫斯科的路线,观察家解释说,华盛顿显然愿意为在伊朗核研究计划争端上赢得俄罗斯的支持付出任何代价。但主要的一点在于:俄美只能共同维护自己的地位,是因为一个影响力日益令两国害伯的超级星——中国。这个巨大国家马上就要取代美国成为领先的经济大国,它触及中亚和俄罗斯在远东的原材料蕴藏,作为北约和欧佩克对应组织建立起来的上合组织迫使莫斯科进入守势。有鉴于此,曾在莫斯科压力之下被赶出该地区的美国的回归,在克里姆林宫看来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俄美谈判可能

沦为空谈俱乐部(作者该社国际观察家伊万.扎哈尔琴科) 奥巴马上台带来的欢欣已被现实的冷静取代,俄美关系事实上仍处于以前的水平。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双方除空口表达积极意愿外,无论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方面,还是在反导防御合作上均未达成清晰共识。谈判举行了很多场,但俄美谈判面临沦为空谈俱乐部的风险,因为看起来谈判双方简直无法互相理解。《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干12月5 日到期,不存在延期可能。早在今年夏天,莫斯科和华盛顿就定下目标,制订取代该条约的新文件。但据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在草拟新条约文本方面,存在分歧的主要问题仍未解决。只有很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才会认为,全部工作能在12月5日之前完成。众所周知,奥巴马政府针对莫斯科做出的主要姿态是改变小布什在波兰部署拦截导弹、在捷克部署雷达站的计划。俄罗斯清楚地知道,尽管美国停止了过去的计划,但安全领域的局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不难察觉,美国人决没有放弃逮立拦截战胳核导弹体系的意图。若想建立互信,两国要做的事还很多。还有一点,美国人认为,应将俄罗斯纳入美国反导体系。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而吉,俄罗斯大概不会同意美国的要求。许多学者危言耸听,认为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中俄联盟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但澳大利亚前驻莫斯科外交官、欧洲改革中心中俄项目负责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当今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 2013年08月29日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4期作者:戴长征(UIBE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正文信息观点评论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而新一轮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 总体上看,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三大态势。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依然“乱象不减”,金砖国家作用突出。自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后,美、欧、日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下降明显,由2010年的5.1%和2011年的3.8%进一步下滑至2012年的3.3%。其中,美国继续被高失业率、低速增长困扰,欧盟成员国则大范围陷入衰退,日本经济更是没任何起色。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连推货币宽松等“治病药方”,但疗效不佳。同样,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从横向比还算不错,但纵向比则整体放缓。总体上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突出代表,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则面临“选举后”新问题,大国关系进入调整期。2012年堪称世界“选举年”,70多个国家进行了政府更迭或换届选举,中、美、日、朝鲜半岛等多国及地区几乎都在同一年完成了这一过程。然而“选举政治”在许多国家盛行,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平添了复杂因素,不少国家的政治选举和政府更迭往往伴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景气,许多国家出现政治保守化、民粹主义上升的局面,并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与此同时,大国相互合作借重,相互牵制竞争这一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一方面,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另一方面,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比如,各大国在网络、太空、极地、远洋等“新疆域”的战略较量向纵深发展,其激烈程度非同寻常。 第三,地区热点问题依然没有降温。西亚北非地区未能实现由乱而治,“阿拉伯之春”给该地区带来的不是“暖意”,而是“寒流”。埃及、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叙利亚局势恶化趋势没有逆转,并与本地区的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密切交织,导致局势更加复杂,加之西方国家的介入,局势更加动荡。同样,亚太地区的国际纷争和矛盾日益突出,其激烈程度为近年少见。特别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不仅未能给本地区带来更多的稳定、繁荣和安全,相反却注入了更多复杂多变的因素。南海局势发展、朝鲜核问题、东北亚几国的岛屿争端使亚洲在发展中也增添了不少变数。 一、试分析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美国俄罗斯的崛起及美俄关系

美国俄罗斯的崛起及美俄关系 本主题可以让学生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归纳复习,即美国发展线、俄国发展线,俄美关系发展线。一,美国发展线

四,两个重要比较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比较 原因不同: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南方种植园经济和黑奴制度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不同: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南北战争则是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废除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制度,建立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 性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从性质上讲,这两场战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独立战争的表现形式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而南北战争的表现形式是南

北双方的内战。 结果和影响:有相同,有不同。相同: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同: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南北战争则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 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背景相同:改革前,苏俄和美国都面临严重危机。 性质不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改革措施不同: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由管得过死向适度放开的趋势,罗斯福新政则表现出国家对经济由放任不管向适度管理的趋势。都有创新性:新经济政策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新政则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先例。(都有“新”) 从影响方面说,这两次改革都让各自国家逐步摆脱了危机。 习题训练: 1.有人说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百多年前的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建国的?领导人是谁?请对他进行简要评价。 (2)美国独立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尖锐,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解决这一矛盾的?其领导人是谁?他通过颁布哪两个文件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觉得美国的崛起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一度成为盟友,这主要是因为哪一国际性组织的成立? 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是什么会议?

中俄关系VS中美关系 究竟哪个“最重要”

中俄关系VS中美关系究竟哪个“最重要” 最近一个时期,国际舞台上大戏连连,各种形式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战略博弈如摇动中的万花筒,异彩纷呈,令人目眩神驰,个中的看点、亮点多得不可胜数,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有这样的两个疑问值得认真对待。 第一个问题,奥巴马为什么忽然跑到中国来承诺示好?是因为良心发现、立地成佛了,还是幡然悔悟觉今是而昨非了呢? 众所周知,此前一个时期,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对抗,美国方面宣布一旦中日因为钓鱼岛问题发生战争,美国将与日本一起同中国作战。美国还声称不承认中国设立的防空识别区,并直接派遣侦察机到中国附近侦查挑衅;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主张对中国更加强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在叫嚷不再“宽容”中国,不许中国再“搭便车”,而要对中国“动真格”,一时间,中美两国之间的“必有一战”似乎已到了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程度。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屁颠屁颠地跑到北京来了,不但满面堆笑,好话连篇,而且还公开郑重地向中国表态许诺,说不寻求以任何方式遏制中国,不损害中国的统一,“重返亚太”以美中合作为核心--笔者将上述三项表态概括为三项保证,这在中美关系史上都是空前的。如果就上述三项保证而言,奥巴马堪称是对中国最友好最厚爱的美国总统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他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第二个问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究竟哪个关系更重要? 近几年来,中俄关系突飞猛进,每当中俄两国举行峰会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听到有关中俄关系“最重要”的描述,尽管这句话的后面往往缀着一个“之一”为修饰; 近几年来,中美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每当两国举行峰会的时候,人们同样也会听到有关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描述,尽管这句话的后面也要缀着一个“之一”为修饰; 这样一来,问题也因之出现。因为从语言逻辑上讲,“最重要”之“最”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有“之一”,“最重要”还有“之一”“之二”本身就说不通。这可以暂且不论,最关键的问题是,人们将就此提出这样问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究竟哪个关系更重要呢? 这是一个关乎中美俄“大三角”现实属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不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不能搞清楚中美俄之间的是怎样的互动和怎样的一种关系。而如果不能搞清中美俄之间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则无法搞清楚美国总统忽然间跑到中国来示好的原因。

中美俄三边关系

新形势下中美俄 三边关系研究 姓名:刘超 学号:15000705

一、中美俄三边关系发展脉络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解体,中国崛起,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已不复存在,然而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预言的那样,中美俄仍然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棋手。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美俄三国关系一直是国际上的三只重要力量,三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变化,但是总体上的非对抗性和相互依存,模糊了中美俄三边关系结构,使三边关系中的每一边都是矛盾与合作的混合体,使任何两方都难以结成联盟或形成对抗,三边关系总体经过了以下阶段。 (1)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美爆发战争(朝战),有关朝鲜半岛之事,更是人尽皆知,两国主流关系降为冰点。中苏关系:前期两国主流关系相对紧密,后期开始恶化。美苏关系:两国早已互视对方为头号对手,冷战越演越烈。 (2)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中国与美国半直接交手(越战),两国主流关系并无明显改观。中苏关系:两国主流关系持续恶化,直至爆发举世侧目的“中苏边境战争”。美苏关系:美苏冷战持续尖锐,且大有拖全世界下水之势。 (3)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美国结束越战(惨败而归),中美主流关系开始逐步升温,大有抱团取暖之感。中苏关系:中苏主流关系持续冰点,末期中越爆发战争,中国直接出手教育“苏联的心腹”。美苏态势:美消苏长,苏联的“声势”攀至巅峰。 (5)八十年代:中美关系:主流关系或可称之为“蜜月期”,但中国在“蜜月期”吃下“蜜糖”的苦果,在末期显现无疑。中苏关系:两国间开始逐步解冻,而中国依旧我行我素,持续教育“苏联的心腹”越南,不断地消耗着苏联的生命力。美

苏态势:苏联“内外交困”,“声势”大不如前,美国再次“当仁不让”的契机,越来越明显。 (6)九十年代:中国:治病养体、韬光养晦。美国:独孤求败。俄国:死中求活。中美关系:关键词:“演变”、“银河”、“使馆”等。中俄关系:迅速升温,互有支持。美俄关系:苏联解体,美国对其是“趁你病要你命”。 (7)2000年至今:中国:逐步崛起。美国:予取予夺后,开始衰退。俄国:总算缓过一口气,但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其实力依旧羸弱。中美关系:中国已逐渐壮大为美国的头号对手,双方明争暗斗不知几何。中俄关系:“互为盟友”。美俄关系:两国依旧针锋相对,对美国而言,俄国的“对手地位”早已退居其次。 通过比对时段的划分已将“中美俄”三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定性的主流关系”表述清楚了,上述概括重点是在于要呈现“中美俄”三国“多变关系”的一个客观事实!而这多变的关系就要从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说起。 二、中美俄三边关系实质 修昔底德说:“利益一致是国与国之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最牢靠的纽带。”十九世纪,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也说,国与国之间“唯一持久的团结纽带”是“没有任何相互冲突的利益”。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给全国的告别书中,在号召美国人奉行“与所有人和平与和谐相处”信条的同时,强调指出,“在贯彻这一原则时, 没有任何东西比排除长期而固执地仇视某个国家和热爱另一些国家的必要性更重要了。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习惯性仇视或习惯性热爱,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奴隶。它是自己仇视或热爱的奴隶。这两种感情的任何一种,都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