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下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下

【Y-019】车攻(必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注释】

1、攻:修治。《石鼓文》有“吾车既工”句,字作“工”。这句说车子已经加工秀丽,坚固可用。

2、同:齐。这句说拉车的马已经过挑选和训练,跑起来快慢相齐了。

3、庞庞(龙l?ng):躯体充实。驾:驾车。言:语助词,无义。徂(cú):往,到。“驾言徂东”言驾好车往东方去。东:指东都雒邑,在镐京之东。(雒:同“洛”。)

4、田车:打猎时所乘的车。

5、孔阜:很高大肥壮。

6、甫草:甫田之草。甫田一名圃田,一名原圃,宣王时其地在王畿之内,后归郑国。行狩:进行田猎。冬猎为狩,这里用来指一般田猎。这两句说驾车往甫田行猎。畿(基jī):国都附近的地区。

7、之子:那些人(指随从周王出猎者,实即指周王,古人对尊贵的人往往不直接指称,而称其臣属以代本人,如陛下、殿下、阁下、左右等都是)。于苗:往猎。“苗”本是夏猎的专称,这里指一般田猎,因押韵而换字,正如上句之用“狩”字。

8、选:读为“算”,点数的意思。徒:步卒。嚣嚣(萧xiāo):众多。

9、旐(兆zhào):古代一种画有龟蛇图案的旗。旄(猫māo):旗杆头上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

10、搏兽:一作“搏狩”。敖:地名,和“甫田”相近。今河南成皋县西北有敖山。这两句说前往敖地打猎。

11、奕奕(益yì):盛貌(形容车马络绎)。

12、赤芾(扶fú):诸侯朝服的一部分,见《曹风?候人》。金舄(细xì):黄朱色的鞋。会同:诸侯盟会的专称。有绎(益yì):犹“绎绎”,盛貌。这两句说诸侯聚会。

13、决:射时钩弦之具,用象骨制成,戴在左手拇指。拾:又名遂,就是射韝(韝:音勾gōu。射韝是用熟制兽皮制成的臂套,著在左臂)。佽(次cì):利。调:指箭的重轻和弓的强弱配合得当。

14、射夫:射手。夫是男子的总名。同:聚齐。柴:堆积物,这里指堆积动物的尸首。这两句说参加打猎的射手都已集合来相助获得禽兽。

15、四黄:四匹黄马。两骖(参cān):左右两侧的马。“猗”,当作“倚”。“不倚”指方向不偏,和中间两马一致。

16、不失其驰:指御不违法则。御和射相配合,有一定法则。舍矢:言放箭。如:犹“而”。破:指射中。“舍矢如破”和《秦风?驷驖》“舍拔则获”句意同,就是说箭一离手就中的。

17、萧萧:马长嘶声。悠悠:闲暇貌。这两句写大猎后整队等待着下令返归时的静肃景象。

18、徒:指步行者。御:指在车上驾驶者。惊:当作“警”。徒御不惊:是用诘问语气说明车上车下都在警戒着(等候周王)。大庖:指周王的厨房。这句说大庖充实,猎货物很多。 1

常棣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常棣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棣 先秦:佚名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 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 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41 诗经 ,赞美 ,哲理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

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 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又悲鸣,血亲兄弟有人陷入急难之中。 那些平日最为亲近的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最多长叹几声。 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 倒是那些平时最亲近的朋友,在最关键时刻往往于事无补。 死丧急难和杂乱之事平息,一切将归于安定井然有序。遗憾 的是此时此刻亲兄弟,竟不如朋友那样感情默契。 陈列好盘盏布好丰盛宴席,尽情地饮酒欢宴不醉不休。兄弟 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到底是血脉相连一家骨肉。 夫妻们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就好比婉转悠扬琴瑟协奏。兄弟 们亲亲热热聚在一起,是那样和谐欢乐永久永久。 井然有序地安排家庭关系,把老婆孩子打发欢欢喜喜,前前 后后认真考虑究根底,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注释 1.常棣( dì:)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 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华:即花。 3. 鄂:通“萼”,花萼。不:“丕”的借字。韡(wě i )韡:鲜明茂盛的样子。 4.威:畏惧,可怕。 5.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6.原:高平之地。隰( xí:)低湿之地。裒( pó u:)聚集。

诗经赏析:兔罝

诗经赏析:兔罝 【作品介绍】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从首章 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 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 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更多《诗经》欣 赏文章敬请注重“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题解及原文】赞美武士有才华,能捍卫国家,成为公侯的心腹。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1、肃肃:严密的样子。罝(居jū):捕兔的网。 2、椓(拙zhuó):敲。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意yì):布置。中:语助词。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5、仇:同“逑”。 【白话翻译】 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好干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宽阔大路旁。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好勇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广漠山林中。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作心腹。 【讲解】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 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 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 “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 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实行。按孔子 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 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 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 “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 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 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 宏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 然跳向了对“超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 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 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 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仿佛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四句是总述,写小伙子“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而引

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睢鸠”预示着男女感情的和谐专一。 第二章八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子”想追求“淑女”,但却“求之不得”,陷入了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八句主要是写抒情主人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久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有好处的资料。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úy 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 ō):摘取、拾取。 ⑤捋(lu 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 é):手持衣角盛物。⑦(xi 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① [解析一:宣武分院周京昱] 【作品语译】 (之一)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 (之二)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中华书局《诗经译注》)

(之三)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 (之四)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 (蓝菊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 (之五)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扎起衣襟兜回来。 (唐莫尧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 【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诗经鉴赏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12级音乐表演2班 1217435064 郭权上午1、2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

日月诗经赏析_诗经日月译文及注释

日月诗经赏析_诗经日月译文及注释 《国风;邶风;日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大概是卫国的一位妇女,受到丈夫的虐待,内心痛苦之极,不由地呼天唤地,喊爹叫娘,责备丈夫对她不闻不顾,不理不睬,抒发心中的怨愤之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日月诗经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这是一首弃妇申诉怨愤的诗。《毛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朱熹《诗集传》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说此诗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而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亦死,后人伤之,为作此诗。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 诗的第一章把读者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诉: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诸”作为起兴,还有一种陪衬的作用。日月出自东方、照临大地,是有定所,而结为夫妇的“之人”竟心志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覆吟咏日月,正是为了陪衬其反覆强调的“胡能有定”的。

第二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咏叹,真是“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方玉润《诗经原始》)。第四章沉痛已极,无可奈何,只有自呼父母而叹其生之不辰了,前面感情的回旋,到此突然一纵,扣人心弦,“埋怨父母极无理,却有至情”(牛运震《诗志》)。 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而是着重于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她又很怀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能够“顾”(想念)她,“报”(答理)她。理智上,她清醒地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情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诗集传》说:“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之所为厚也。”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又恰恰是弃妇真实感情的流露。因此,《日月》能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2]延伸解析古代学者以为这是首弃妇声诉幽怨的愤诗,且很多人认定是“卫庄姜”(卫庄公夫人)感喟“州吁之难”(卫庄公庶子“公子州吁”弑杀庄姜养子、卫桓公“姬完”的宫廷政变)的穷困诗。这种观点看似成立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日月比喻国君与夫人,未亡人庄姜目睹宫廷剧变(卫公子州吁首开弑杀犯上之风,挑衅姬周宗法制度,被时人认为大逆不道),所以作诗追念先君亡夫,痛惜枉死的嗣君养子,哀叹自己的不良遭际但是仔细研究诗中细节,弃妇之说则疑窦颇多。尤其是抱怨父母一节,既不合于周人礼法(强调“孝悌”),也语意突兀:常人以给父母养老送终为俗,怎可颠倒要求父母终养自己?实际上结合周初历史和邶人的渊源,综合看待《国风.邶风》的低闷、忧郁风格,将这首诗同样视为殷遗怀旧的歌谣可

诗经 大雅 文王原文及赏析

诗经大雅文王原文及赏析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朱熹认为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旦。全诗七章,每章八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大雅文王》原文及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大雅文王》原文及赏析原文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鉴赏 这是一首具有史性质的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它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此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是上述一组开国史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算是这组史诗的最后一篇。《毛诗序》说:“《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意思当然是对的,但说得抽象了些。朱熹《诗集传》说:“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说它和《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又太拘泥了。其实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诗经.汉广》解读

《诗经.汉广》解读 《汉广》是《诗经?周南》中一首为人熟知的情诗篇章。诗中所涉地域为汉水之干。我们可以想象:3000多年前,一位青年樵夫在水边思慕隔岸的一位美丽的姑娘,然可见而不可求,这位多情樵夫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倾吐了惆怅满怀的心绪。 诗篇首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既是《诗经》惯见的起兴,又暗示了抒情主人公所处环境也是荆樵遍地的采樵之地。随后,主人公直抒情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清代学者姚际恒说:“乔,高也。借言乔木本可休而不可休,以况游女本可求而不可求。”“游女”一词让我们想到了上古一段自由而愉悦的习俗:每到春光明媚之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愉快地交游于江河之滨,情生而互歌。朱熹说:“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事实上,“国风”中有众多的情诗篇章都反映了这一古风,《关雎》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溱洧》之“溱与洧,方涣涣兮”;《褰裳》之“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皆情生水泮,无不是这一富于浪漫风情之遗俗的写照。然而,本诗中,这位樵夫遥望佳人,一往情深,所慕之人却又是那样的可望不可及,可遇不可求,一段缅邈的情思却使抒情主人公陷于深深的失望之中。于是发出了似有不甘却又无可奈

何的吟唱:“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宽广,烟波浩淼,云水相隔,既是写环境的阻隔,又象征主人公深情执着却无限怅惘的心灵世界。 如果诗篇仅仅是单纯抒发这一段不可求的失望心绪,是不足以情动千古的。最为深婉的是二、三章,为思设事,凭空遐想婚娶佳人,继而叠章咏叹,深切的失落,真让人有“不忍听”之感。“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错薪”、“刈楚”、“秣马”在《诗经》都是喻示婚配的习惯语。《唐风?绸缪》篇,歌咏新婚有“绸缪束薪”、“束楚”;《齐风?南山》有“希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小雅?鸳鸯》有“乘马在厩,摧之秣之”、“秣之摧之”;《豳风?东山》有“之子于归,皇驳其马”……然而,在此篇中,言婚娶显然不是事实,正如《关雎》,“求之不得”转而想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情愫曲折深婉。抒情主人公思慕之极,无可奈何,于是将情思寄托于想象与虚幻,由现实的失望转入对婚配的幻想。细细想来,这也合于人之常情。幻想可以暂得一时之安慰,然而回到现实,是更为深沉的失落。每章后四句是完全相同的咏叹,看似有几分感伤,实是深情执着,万般流连。 自汉代以来,对于此篇主题的阐释,多赋予了教化与美刺的色彩。《毛诗?汉广》篇《小序》说:“《汉广》,德广所

诗经鉴赏

《诗经·秦风·蒹葭》的鉴赏 A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诗经之思齐全文鉴赏

诗经之思齐全文鉴赏 导读: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1)思:发语词,无义。齐(zhāi):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8)恫(tōnɡ):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yōnɡ)雝:和洽貌。宫:家。 (12)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14)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无斁(yì):无厌,无倦。 (21)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及翻译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中有很多经典名句,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诗经励志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些诗经励志名句及翻译! 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9.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北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风 先秦:佚名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125 诗经 ,写风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 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 3.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4.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5.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 6.既:已经。亟(jí):急。只且(jū):作语助。 7.喈(jiē):疾貌。一说寒凉。 8.霏:雨雪纷飞。 9.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10.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 11.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有用(83)没用(17)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2、 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鉴赏 此诗开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众人为了逃难,呼朋引伴,携手同行。诗中展现了一幅急惶惶四处奔逃的惨景。 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

诗经《关雎》赏析

诗经《关雎》赏析 关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

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古典文献汇编】《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F-001】-【F-160】、【Y-161】-【Y-265】、【S-266】-【S-305】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F-001】关雎(必读)。 国风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诗经赏析:丰年

诗经赏析:丰年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注重的头等大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经是怎样给我们描写的吧。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⑴黍:小米。稌(tú):稻。 ⑵廪:粮仓。 ⑶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zi):数词,十亿。 ⑷醴(lǐ):甜酒。 ⑸烝:献。畀(bì):给予。祖妣:男女祖先。 ⑹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 ⑺孔:很。皆:普遍。 译文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鉴赏 因为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所以,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丰年》理应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很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因为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导读: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原文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视民不f8,君子是则是效9。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1.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2.苹:D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D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3.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4.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5.周行(hán):大道,引申为大

道理。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8.视:同"示"。f:同"佻"。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10.旨:甘美。11.式:语助词Q?同"宴"。敖:同"遨",嬉游。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李华平 关雎解读

古代“君子”“淑女”的标准 ——《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 李华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一诗,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用。除了个别词语的理解以外,该诗似乎浅显到不需要解读,但却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去解读,大多在一番陈词滥调的赞美之后,消于无形。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都照本宣科,按照《教师用书》的解说,把结论贩卖给学生。这既糟蹋了这首美丽的诗歌,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诗教”机会。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该诗进行一次有别于社会消遣性解读和文艺理论研究式的教学解读。 一、文本误读:止于不当止之处 对《关雎》文本的误读,主要发生在对内容的误解上。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歌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辨识误读的开始。 答案一:写爱情。这个答案,从一般社会消遣性解读来说,也就可以了。作为一般社会性读者,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往更深处探究。读一读,打发一下空余的时间,也就可以了。而文艺研究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都不应该止步于此。 答案二:写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这个答案,是对前一答案的具体化。人教版《教师用书》说,“《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经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和《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中关于《关雎》的解读鉴赏文章也大体持此种观点。 当严肃的《教师用书》和权威的鉴赏辞典都止步于此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真正的文艺研究式解读和语文教学解读不得不面临一个严肃的问

子衿诗经鉴赏讲解学习

子衿诗经鉴赏

对《子衿》的赏析和探索 子衿的原文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的大概翻译如下,供我们理解表面意义: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说到子衿,一看它的标题,就必须解释一下子衿在古代的具体含义。子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换句话说,子衿一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把读书人普通的衣服借指为远方的思念之人。所以就有解释说此诗的讽刺之源是郑国的学风不好。大家想想,在古代,读书人谈恋爱,一定是会被社会所批判的。因此就有了《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但是,如果非要这样解貌似可以说通。

我更加倾向于传统的说法,只是一个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所以出现了以下说法。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若把这样的情况和今天的学校教育联系起来,这就好像是一个在读中学的学生,情种初开,对爱情懵懵懂懂,一知半解,而回到家又思念另一个地方的人,期待着相遇和重逢。所以,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