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供热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供热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热电厂DCS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年级: 10级

专业:自动化技术

姓名:王鹏飞

学号: 1009044323

指导教师:李丽敏

摘要

DCS的结构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它是由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相互渗透发展而产生。目前,分散控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装置的主流。

本设计为供热厂DCS控制组态设计。主要通过数据采集系统(DAS)采集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控制水流量、水温等参数、顺序控制系统(SCS)控制辅机及其设备的启停和联锁控制、主燃料跳闸系统(MFT)完成锅炉保护功能。达到有效监测和控制供热厂锅炉运行的目的。

论文引用了国电智深的EDPF-NT+ DCS控制系统,主要技术;在掌握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论文以供热厂锅炉为控制对象,应用EDPF-NT+系统进行了硬件选型和系统组态;论文最后以流量和水温监控为重点进行控制组态的实现,以热网循环泵监控为重点进行SCS控制组态的实现,以PLC300与卡件的通讯进行对燃烧器的监控。最终全面实现了EDPF-NT+系统在供热厂的DCS控制功能。

生产实践将证明热电厂DCS控制组态设计和实现是热电厂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关键字:DCS;EDPF-NT+系统;供热厂;组态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DCS is a distributed system, and its essence is a kind of new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entralized monito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t is composed of computer technology,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human-machine interf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utual penetration. At present,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design for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DCS control heating plant. Mainly through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AS) acquisition of analog and switch quantity signal, analog control system (MCS) to control the water flow, water tempera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SCS) control auxiliar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tart and stop and interlock control, main fuel trip system (MFT) to complete the boiler protection function.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boiler heating plant operating purposes.

The paper quoted EDPF-NT+ DCS control system,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the main technology;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grasp 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then the heating plant unit as the control object, the application of EDPF-NT+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of hardwar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finally, 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as the focus for the McS control configuration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rculation pump control as the focus for SCS control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urner as the focus for MFT configuration. Eventually,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EDPF-NT+ system control function in the heating plant DCS.

Practice will prove that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DCS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eliable, safe opera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

Key words:DCS;EDPF-NT+ System;Heating Plant;Customized—cOnfigura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绪论 (1)

1.1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

1.2 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 (2)

1.3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4)

1.3.1 分级阶梯控制 (4)

1.3.2 分散控制 (4)

1.3.3 自治和协调性 (4)

1.3.4 开放系统 (5)

第 2 章EDPF-NT+系统和硬件组成 (7)

2.1 概述 (7)

2.1.1 分布式处理单元 (8)

2.1.2 I/O模块 (11)

2.1.3 电源单元 (12)

2.1.4 过程控制柜 (12)

2.1.5 通讯网络 (13)

2.1.6 IO 总线中继器 (13)

2.2 系统接地 (14)

2.3 系统供电 (15)

2.4 EDPF-NT+组态软件 (16)

2.4.1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概念 (16)

2.4.2 EDPF-NT+组态软件特点 (16)

2.4.3 组态内容 (16)

2.4.4 组态流程如下所示 (18)

2.5 EDPF-NT+组态软件各个站的功能 (18)

2.5.1 ENG站-工程师站 (18)

2.5.2 OPR-操作员站 (18)

2.5.3 HSR站(历史数据检索站) (19)

2.5.4 LOG站(制表站) (19)

2.5.5 CAC站(计算站) (19)

2.5.6 DPU站(分布式过程处理器) (19)

第 3 章硬件选型和系统组态 (21)

3.1 设计内容及要求 (21)

3.2 前期设计 (21)

3.2.1 热工检测及控制 (22)

3.3 硬件选型 (24)

3.4 系统接地 (28)

3.5 系统供电 (29)

3.6 系统组态 (34)

第 4 章控制方案的组态 (42)

4.1 热网循环泵的连锁控制 (42)

4.2 热网循环泵的PID控制 (43)

结论 (45)

致谢 (46)

参考文献 (46)

附录A (48)

第 1 章绪论

1.1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分散控制系统就是以大型工业生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日益复杂的控制对象为前提,从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工程中分解与协调的原则研制开发出来的,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结合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CRT显示技术的新型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是

1975年首先由美国霍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推出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运算能力的增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给过程控制的发展带来新的面貌,使得过去难以想象的功能付诸了实施,推动着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过程控制设备和集散型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序调节器和过程变送器等同步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产品。

20世纪90年代,DCS发展很快,出现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的管控一体化的新一代DCS。DCS向综合性,开放化发展,大型DCS 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同时,还发展了小型DCS,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等。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生产过程系统在应用DCS进行控制,取得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控制分散、管理分散,控制分散、管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集中到控制分散、管理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循环,但这个循环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今天的分散控制系统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模拟控制系统,而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的数字控

制系统。今天的集中管理手段不仅仅是依靠指示仪表、记录仪表和操作开关,而是采用先进的CRT显示设备、打印机键盘。

1.2 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1-l所示为一个分散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分别处丁四个不同的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级、控制级、监控级和管理级。对应着这四层结构,分别由四层计算机网络即现场网络Fnet(Field Network)、控制网络Cnet(Control Network)、监控网络Snet(SupervisoBNetwork)和管理网络Mnet(Management Netwark) 把相应的设备连接在一起。

1-1分散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四层分别介绍如下:

(1)现场级

现场级设备一般位于被控生产过程的附近。典型的现场级设备是各类传

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它们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4~20mA的电信号,送往控制站或数据采集站,或者将控制站输出的控制餐(4~20mA的电信号或现场总线数字信号)转换成机械位移,带动调节机构,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控制级

控制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构成。过程控制站接收由现场设备,如传感器、变送器来的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计算出所需的控制量,并送同刽现场的执行器中去。过程控制站可以同时完成连续控制、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功能,也可能仅完成其中的一种控制功能。数据采集站与过程控制站类似,也接收由现场设备送米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转换和处理之后送到分散型控制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主要是监控级设备中去。数据采集站接收人量过程信息,并通过监控级设备传递给运行人员。区别于过程控制站,数据采集站不直接完成控制功能。

(3)监控级

监控级的主要设备有运行员操作站、工程师工作站和计算站。

运行员操作站是运行员与分散性控制系统相互交换信息的人机接口设备。运行人员通过运行员操作站来监视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运行员可以在运行员操作站上观察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读出每一个过程变量的数值和状态,判断每个控制回路是否工作正常,并且可以随时进行手动/自动控制方式的切换,修改给定值,调整控制量。操作现场设备。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另外还可以打印各种报表,拷贝屏幕上的画面和曲线等。

工程师工作站是为了控制工程师对分散控制系统进行配置、组态、调试、

维护所设置的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的另一个作用是对各种设计文件进行归类和管理,形成各种设计文件,例如。各种图纸、表格等。

计算站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例如机组运行优化和性能计算,先进控制策略的实现等。

(4)管理级

厂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监测企业各部分的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从企业全局利益出发辅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1.3 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3.1 分级阶梯控制

分散控制系统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Hierarchical Control System)。它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都是分级的。分级递阶系统的优点是各个分级具有各自的分工范围,相互之间有协调,通常,这种协调是通过上一分级来完成的。上下备分级的关系通常是下面的分级把该级及它下层的分级数据送到上一级,由上一级根据生产的要求进行协调,并给出相应的指令及数据,通过数据的通信系统,把数据送到下层的有关分级。

1.3.2 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是分散控制系统的另一特点,分散是针对集中而言的。分散的含义不单是分散控制,它还包含了其他意义。例如,人员分散、地域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设备分散及操作分散等。分散的目的是为了使危险分散,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1.3.3 自治和协调性

分散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各自为政的自治系统,它完成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计算和数据的发送等功能。通讯系统则完成操作管理装置与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问的数据传输。实现上一级与下一级问的协调及同级间数据的协调。分散控制系统的自治和协调性使分散控制和递阶协调控制得以实现。分散的基础是被分散的系统应是自治的系统。递阶分级控制的基础是被分级的系统是相互协调的系统。

分散的各个自治系统是在统一的集中管理和协调下各自分散工作的。没有自治和协调就没有分散控制,没有自治和协调就不能进行递阶分级控制.1.3.4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以规范化与实际存在的接口标准为依据而建立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相关的通讯系统。

开放系统的基本特征如下:

(1)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移植性指第三方的应用软件能很方便地在系统所提供的平台上进行,有时可能有小的修改。它可能也包含程序的可移植性、数据的可移植性和人员的可移植性等。

(2)互操作性(Interoperbility):开放系统的互操作性指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与通讯系统能互相连接;通过互联,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数据的互通;在数据互通的基础上能协同工作,共享资源,完成应用功能。

(3)可适宜性(Scalability):系统对计算机的运行要求越来越宽松。某些较低级别系统中运行的应用软件能在高级别的计算机系统中运行,适应性提高。同样,版本高的系统软件也能适用于低级别版本的系统中。

(4)可靠性(Availability):系统的用户对产品的选择,不必考虑是否是

原系统制造厂商的产品,只要符合标准的其他制造厂商产品都可选用,使朋户选择产品的灵活性人人提高。分散控制系统是开放系统,它具有开放系统的所有特征,使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选择、产品的更换等变得方便。

第 2 章EDPF-NT+系统和硬件组成

2.1 概述

EDPF-NT+系统基于最新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开发的开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每个I/O模块都有独立的现场总线通讯节点,具有先进,可靠,易用多个特点。

EDPF-NT+控制系统硬件体系结构如图2-1所示。控制系统由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输出设备、分布式处理单元(DPU)及I/O模块、电源、机柜等组成。通过高速网络构成局域网将这些设备连接,实现数据在设备中的传递、交换和共享。其中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可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并可根据需要在局域网上连接一台或多台输出设备。

EDPF-NT+系统基于最新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开发的开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每个I/O模块都有独立的现场总线通讯节点,具有先进,可靠,易用多个特点。

EDPF-NT+控制系统硬件体系结构如图2-1所示。控制系统由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输出设备、分布式处理单元(DPU)及I/O模块、电源、机柜等组成。通过高速网络构成局域网将这些设备连接,实现数据在设备中的传递、交换和共享。其中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可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并可根据需要在局域网上连接一台或多台输出设备。

如图

2

-

1

E

D

P

F

1

图2-1 分散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2.1.1 分布式处理单元

分布式处理单元(DPU)是系统最基本的控制单元。其中主控制器采用嵌入式无风扇设计的低功耗高性能计算机,内置实时多任务软件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组态控制软件,将网络通讯、数据处理、连续控制、离散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处理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稳定、可靠地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扫描,用于实现各种实时任务,包括任务调度、I/O管理、算法运算。软件同时有开放的结构,可以方便的与其他控制软件实现连接和数据交换。

分布式处理单元(DPU)通过高速工业现场总线,可直接连接最多32个I/O模块,通过扩展最多可连接64个I/O模块。并且可对自身连接的模块进行组态控制,所以每一分布式处理单元就是一个小型的控制系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控制。

DPU 控制器

EDPF-NT+ 的DPUIII 型控制器是我公司最新研制的控制器,具有体积小,性能高,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在DPU 模块内集成了主CPU、I/O 通讯控制器、双网卡和GPS 模块,DPU 控制器与I/O模块具有同样的大小。采用PENTIUM 级高性能、低功耗CPU,性能卓越,可满足各种工程需要。采用双机,双网,双电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由DPU 单元和底板组成,DPU 模块带有标准欧式插座,主副站可独立插拔,安装、更换十分方便、安全。可靠的直流冗余宽范围供电。接受两路宽范围DC18-72V 电源输入,内部实现冗余切换,保

证了电源的可靠性。

全隔离高抗干扰设计确保运行可靠。内部采用DC/DC 与电源以及I/O 通讯网络进行隔离,硬件和软件都具有多重抗干扰和容错纠错能力。

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采用CF 卡保存组态数据,无需电池,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方便的I/O 模块联结方式。模块底座除了提供端子式I/O 出线外,还提供两个DB25 I/O 标准接口,可直接与模块底座拼接,方便组屏安装。

DPU 面板布局

2.1.2 I/O模块

I/O模块通过模块底座与现场信号线缆连接,用于完成现场的数据采集,处理现场的设备驱动。每个I/O模块通过高速现场总线与分布式处理单元进行通讯连接,实现现场分布式控制。

EDPF-NT100 系列的IO 模块按功能分,有模拟量输入卡(AI/TC/RTD)、模拟量输出卡(AO)、开关量输入卡(DI)、开关量输出卡(DO)、单回路控制卡(CT)、脉冲量测量卡(PI)、测速OPC 卡(SD)、纯电调伺服卡(VC)、电调与DCS 接口卡(DCI)、开关量输入/输出卡(DIO)、电流输出型多回路控制卡(ACT4)、脉冲输出型多回路控制卡(CT4)、PT/CT 电量测量模块(EM)等等。

模块的电路板,包括开关电源、直流电源转换、I/O 板以及调理板等,都封装在铝壳中。即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干扰,又可以防护灰尘和外部环境的侵袭。模块同测控网络实现了严格的电气隔离,有效地防止了各种模块之间、模块与网络之间的共地干扰。

模块通过底座与现场相接,并通过底座与控制器通讯和获得电源。模块的地址由设置在底座上的DIP 开关来设定,地址范围是01~63(00H~3FH)常用模块类型及说明:

2.1.3 电源单元

EDPF-NT+系统电源单元是提供分布式处理单元(DPU)、I/O模块的工作电源,并可为外部变送器设备和开关设备提供工作和检测电源。电源单元采用AC/DC开关电源技术,输入220AV交流,输出24VDC和48VDV直流。系统电源模块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冗余配置。

2.1.4 过程控制柜

过程控制柜由分布式处理单元(DPU)、I/O模块、电源、机柜组成。

过程控制柜采用双冗余设计,采用分布式处理单元(DPU)和双冗余电源。内部具有硬件构成的冗余切换电路和故障自检电路,可实现自动或冗余设备切换。所有的分布式处理单元、I/O模块都支持带电插拔功能,通过路由器可

实现多个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连接。

过程控制机柜内部的模块布局如图2-1-4

2-2-1-4 过程控制机柜内部的模块布局

2.1.5 通讯网络

系统网络是连接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等节点的实时通讯网络,用于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主控制单元的双向数据传输。采用工业以太网冗余配置,可快速构建星型或环形拓扑结构的高速冗余网络,控制网是现场控制站的内部网络,实现控制柜内的各个I/O模块和主控制单元之间的互连和信息传送,通讯速率1.5Mbps,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系统网络和控制网络分别完成相对独立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等功能,有效的隔离工业

2.1.6 IO 总线中继器

所有模块在一个机柜安装不下时可安装到扩展柜,同一IO 总线上模块个数不允许超过31 个,如果超过31 个时,需安装一个或多个中继器,保证中所有中继器两边模块都不超过31 个。

2.2 系统接地

DPF-NT 系统的机柜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控制柜、扩展柜(无控制器) 、继电器柜、跳闸柜、网络柜等。所有机柜内部各金属部件通过焊接或者4mm2多股单芯铜线连接在一起。在控制柜、扩展柜的中间安装板正面下侧留有2 个外部接地M8 螺钉,没有安装板的机柜在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也留有2 个M8 螺钉,用于机柜间互联或连接到汇流铜排上。机柜内部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均通过安装螺钉或2.5mm2多股单芯铜线与机柜连接在一起。

EDPF-NT 系统的的每个机柜底部框架的两侧共有四块铜排(长×宽×厚=150mm×30mm×3mm) ,每个铜排上有5 个M6 接地螺钉,这些铜排是预留给现场信号电缆的屏蔽层接地(SG)使用,铜排通过2 个安装螺钉与机柜地连接

火电厂DCS控制系统维护探讨

火电厂DCS控制系统维护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16T15:41:34.0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作者:郑怡慧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DCS控制系统不断升级完善,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均在持续的提升。 (山西漳泽电力侯马热电分公司山西 043008)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DCS控制系统不断升级完善,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均在持续的提升。但是,DCS控制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仍然无法将故障彻底阻绝,这也一定程度影响着机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同时,在火电厂DCS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普遍因为缺乏故障的应急处理经验,在发生故障之后,大多数检修人员都凭借着自身的经验以及系统的操作经验来进行处理,导致故障不断扩大、升级。对此,研究火电厂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有着显著意义。 关键词:火电厂;DCS;控制系统 一 DCS电源 1.因UPS或保安电源故障后电源自动装置切换时间较长,导致DCS或ETS瞬间失电造成停机的事故时有发生,分散控制系统宜采用双路UPS 冗余方式供电,进线分别接在不同供电母线上。例如某电厂因UPS电源温度高报警,保安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不能及时(ms级)由备用转为工作电源,使FSSS火检柜两路电源同时丧失,全炉膛无火MFT。 2.配置独立的UPS不与其它设备共用,一旦因其它设备原因导致UPS故障势必危及DCS的安全。 3.UPS旁路电源当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电压波动大。将UPS负载控制在30%~60%额定输出功率范围内是最佳工作方式,避免因负载突然加上或突然减载时,UPS电源的电压输出波动大,而使UPS电源无法正常工作。如某厂一机炉曾发生因UPS旁路电源输出电压波动大,造成其下属所接的重要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引发机组跳闸的事故。 二 DCS的软硬件 1.在选择DCS控制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有在类似机组上良好运行业绩的控制系统,这样的成套控制系统通过了工厂试验和实际投运,其可靠性得到了时间的检验。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DCS在其他电厂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主要出现的重大问题,以便在招标中进行比对和取舍。 2.控制系统的硬件一定要具有高可靠性,在电子元器件上的生产工艺各环节上采用了成熟技术,电子模件最好能热拔插。控制器的运算和存储能力要足够,IO卡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3.控制系统从结构上要充分地采用了冗余技术。对于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网络通讯等必须冗余,且各冗余设备之间必须能实现无扰切换。采用冗余结构不仅能避免控制系统的局部故障扩大事故,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保证设备故障的在线排除,从而消除事故隐患。 4.控制系统软件的可维护性要好。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程序及软件的稳定性好,不会出现系统或单个控制器死机等问题;系统自诊断性好:控制器及IO信号有出错报警;人机交换友好:可以在线修改程序及下装;备品备件有可靠保证:在15年内采购容易且周期短,价格低;功能是否强大。控制系统的软件的可读性好,其组态功能块的种类是否能轻易实现DCS控制系统的各种工艺功能的需要。 另外,在DCS控制系统选型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各个方面:为了确保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控制器对数不能太低,以便于控制功能分配的合理分配;IO模块的数量要合理,以便在分配IO通道时既可以避免重要信号的过度集中,以确保各IO模件的余量合理等。 三 DCS网络 1.机组运行时在线调试实时通讯,因配置冲突导致网络故障。 2.为同其他系统通讯,在实时数据网上增加接口或更改网络结构,导致网络异常。 3.日常使用过程中,因经常对DPU修改或增加功能,导致DPU负荷率过高,影响网络正常工作。 4.制定完善的DCS系统操作制度,使用USB口的操作规定,以免外界的侵入控制系统。 5.热工专业平时要加强DCS系统的网络维护。如利用停机时间逐个复位DCS系统的DPU和MMI(操作员站),一般要求每隔半年要复位一次DPU和MMI,以消除计算机长期运行的累计误差;MMI站主机放置的地方,应定期检查工作环境和通风状况,避免通风散热不良导致的硬件故障或硬件加速老化;对于DCS系统和其他系统(比如MIS、SIS等)的接口,应该在其他系统侧的网关站上,加装病毒防火墙,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同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的补丁,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定期检查系统风扇是否工作正常,以确保系统能长期可靠地运行;定期对DCS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进行在线测试,确认在机组出现异常工况、高负荷运行、当DPU或通信总线产生冗余切换的同时出现负荷扰动时,网络负荷率控制在行业规定范围内。 四 DCS失灵后的后备操作 在《防止电力生严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规定了“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的要求,但目前仍有部分机组的手动停炉停机按钮没有直接接入跳闸驱动回路中,而是直接进入FSSS或ETS装置的输入卡件通道,参加逻辑运算后,再通过输出回路送至跳闸驱动回路。这样,在FSSS或ETS故障后,运行人员无法在集控室进行手动紧急停炉。关于MFT动作回路的设计目前有带电跳和失电跳两种方案。带电跳采用常开接点进行控制,采用常开接点进行控制的方案虽减少了误动的可能性,但增加了拒动的可能性,如DCS失电后MFT不能正常动作。失电跳采用常闭接点进行控制,即在DCS失电后,MFT仍能动作,比较来看,这种方案对机组是最安全的,减少了拒动的可能性,但却增加了误动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动作的可靠性和保证机组的安全性,部分机组采用了另一种方案,即在DCS正常的情况下,可通过DCS逻辑正常触发MFT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来动作设备。同时为了保证DCS失电后MFT的正确动作,再引入一路220VDC直流电源,在DCS失电后,采用手动按钮直接动作直流继电器,去跳有关设备。但是这里仍然有一个设计观念问题,当DCS电源真正消失时,包括重要保护在内也不起作用了,此时机组处于不安全状态。按照《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中的要求,应设计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失电后的紧急停炉保护。另外基于某电厂曾发生过DCS瘫痪机组停机后,因电气原因两台交流润滑油泵失电,由于润滑油压低联启直流油泵的联锁未做电气硬逻辑联锁,故直流油泵未自动联启,同时没有及时手动启动直流油泵,导致汽机化瓦事故的发生。因此系统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原则,涉及机组安全停机和失电情况下的安全联锁功能,除在控制器逻辑内实现外,还应在就地硬逻辑中设计并实现。 五 DCS施工的可靠性 1.施工中要注意盘柜与地的可靠绝缘和盘柜母线的可靠接地,同时对孔洞等必须做防火处理,盘柜等要有防振动措施。 2.敷设电缆时尤其要注意强电弱电分开,屏蔽线的可靠接地和抗干扰,如果混淆,可能造成DCS板卡的烧毁。在布线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设计

供热管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 厂区外网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组织设计 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手签) 审核:(项目经理、手签) 批准:(公司技术负责人、手签) 华海水利工程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1.1 工程说明 (4) 1.2 编制依据及原则 (6) 1.3 管网的走向及敷设方式 (6) 1.4 热力网调节及控制 (8) 1.5 管网水力计算 (8) 1.6 土建 (9) 第二章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0) 2.1 施工布置 (10) 2.2 测量放线 (11) 2.3 管沟开挖及回填 (13) 2.4 管道焊接工程 (19) 2.5 管道防腐、保温及安装 (28) 2.6 混凝土工程 (31) 2.7 钢筋 (33) 2.8 模板工程 (35) 2.9 建筑物下灰土挤密桩工程 (35)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6) 3.1 质量计划 (36) 3.2 岗位职责 (36) 3.3 材料采购 (39) 3.4 过程控制及检验 (40)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0) 4.1 安全体系建设 (40) 4.2 安全经费保障 (43)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43) 5.1环境保护体系 (43)

5.2污染物处理和排放与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符合性 (43) 5.3技术及管理措施可行性 (44) 5.4文明施工 (45) 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46) 6.1 进度计划 (46) 6.2 关键路径 (46) 6.3 逻辑关系 (46) 6.4 措施保证计划 (47) 第七章配备计划 (48) 7.1设备配置计划 (48) 7.2劳动力配置计划 (49) 7.3其它施工生产资源类的配置计划 (50) 7.4资金使用计划 (51) 附表1: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52) 附表2: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53) 附表3: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54) 附表4: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厂区外网工程计划网络图 (55) 附表5:蒲城县集中供热热力管网工程厂区外网工程计划横道图 (56) 附表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7) 附表7:临时用地表 (58)

郑州市某供热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一、工程概况 4 第二章二、施工部署 5 第三章三、施工准备 6 第1节 1、组织准备 6 第2节 2、技术准备 6 第3节 3、物资准备 7 第四章四、主要施工方法 8 第1节工艺流程 8 第2节 1、管沟定位放线 8 第3节 2、管沟土方开挖 8 第4节 3.管道吊运及安装 9 第5节 4.管道试压、冲洗施工 12 第6节 5.管道接口及管件的保温 14 第7节 6.管沟的回填和阀门井的施工 14 第8节 7、检查井的施工 15 第9节 8.管道支墩的施工(混凝土、模板、钢筋) 17

第五章五、劳动力及施工主要施工机械配备 20 第1节施工机具准备 20 第2节劳动力计划: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工种需用量汇总表 22 第六章六.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3 第1节⑴工程质量目标 23 第2节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3节⑶工程设备材料的质量要求 25 第4节(4)质量保证体系 25 第七章七.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6 第1节 1、进度计划管理模式 26 第2节 2、计划的施行与控制 26 第3节 3、工期保证措施 29 第八章八.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31 第九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2 第十章九、施工进度总计划 33 第十一章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33 第十二章十一、施工总平面图 34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热电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一标段,包括:黄河东路(过南北运河),D426*8 热水管260 米;黄河东路(过七里河),D630*8热水管300 米;未来大道(沈庄北路—金水东路),D600 热水管660 米,本工程为市政道路配套工程热力子项。管道设计压力为1.6Mpa,供回水温度为130/65℃,供水管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回水管采用无偿直埋敷设。管道连接方式为焊接。 编制依据: 1、郑州市某热力工程设计院设计的某供热管网工程设计图纸及其它设计文件。 2、《城市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3、《城市热力管网工程设计规范》(CJJ34-2002) 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 5、《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 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97) 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36-98) 8、《钢焊缝射线照片及底片分类法》(GB3323) 9、《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4-97) 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管道及设备保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85-93)

发电厂DCS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被国际公认的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烧技术,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环保节能项目。该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大,无需加装脱硫、脱硝装置即可实现90%脱硫率,满足环保要求,以经济的方式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而且煤种适应性广,排出的灰渣活性好,容易实现综合利用。 目前国内300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消化引进阿尔斯通技术,和常规煤粉锅炉相比主要在燃烧系统方面存在差异其具有如下特点: ?通常锅炉四角分别布置4个返料器和4个外置流化床,外置床中布置了中温过热器,低 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等锅炉受热面。 ?锅炉左右两侧配有风道燃烧器,每侧风道燃烧器含有两支油枪,床上左右两侧各配有 4支床上油枪。 ?风烟系统中一次风作为主要流化风,二次风分上中下分级送风助燃,多路流化风对返 料器、外置床等受热室起到流化作用。 ?风烟系统中灰循环的合理建立是锅炉稳定燃烧的重要前提,也是控制床温、再热汽温 的基础。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复杂性,锅炉炉膛安全监测系统和常规煤粉炉有较大差别,包 含锅炉跳闸BT、送风跳闸AT和主燃料跳闸MFT三个主要跳闸信号。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滞后特性,自动控制难点在协调控制,床温控制、床压控制、 过热汽温控制和再热汽温控制。 ?对于循环配套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的控制关键在于风机转速主指令控制,即如何 设定好背压是一个关键,既能够考虑到汽轮机效率,又能考虑到风机电耗率,达到一个最佳经济性指标,同时兼顾到低温防冻保护。 图1?1 循环流化床机组示意图 1.2配置方案 蒙西DCS项目由DAS、FSSS、SCS、MCS、DEH、ECS、ACC等部分组成,总点数约20000点,采用TPS系统,总配置单元机组配置控制器18×2对,公用系统配置控制器2对,ACC

某供热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标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供热管网工程,位于****恒达路,由***设计室设计,供热介质为过热蒸汽。本工程设计压力为1.3 Mpa,温度为280℃,管道采用?529×8、?426×8、?325×8的螺旋钢管,全长共1090.7米,敷设方式采用架空形式。 二、施工程序及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成立****供热管网工程项目部,具体组织实施本工程施工。 2、技术准备 ⑴图纸会审:组织有关技术、施工、质检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熟悉设计图纸,查验工程现场,同建设单位协调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结合合同工期合理安排施工。 ⑵技术交底:由发包方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向施工承包方管理人员做好技术交底。按有关规定提出施工工艺要求,承包方应严格要求各施工人员按照相应的质量要求施工。 ⑶材料供应:材料供应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工程材料供应计划,做好材料进出把关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⑷人员培训:对参加该工程的各专业负责人、专业人员、特殊工种进行岗前业务技术培训,做好岗前教育,择优录用。对参加本工程的人员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施工人员遵守施工纪律。 (二)主要施工工序

标高基准点的确定——固定桩位置及标高确定——固定桩基础土建施工——管线、基础验收——放线——沟槽(基坑)开挖——管道吊支架制作——管道轴向高程控制——管道连接——焊接检验——补偿器安装——管道整体试压——保温——吹洗——交工验收。 (三)水压试验 1、本供热管网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1.63 Mpa,强度试验压力为1.95Mpa。 2、试验器材准备,备好试压所需试压泵、管材、管件、阀件、压力表等器材。所用压力表须经校核合格,精度不低于1.5级,且铝封良好。 3、试压系统准备,用堵板将所有管口堵死,将排气阀、疏水阀、阀件、管件、试压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试压系统。 4、组建试压指挥系统,所有参加试压人员应服从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精心组织,确保试压工程的安全进行。 5、试验工程,在试压系统最高处设排气阀,便于系统注水时排气,开启系统内阀件,并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系统满足实验要求是即可向系统注水加压。 6、试验时,升压不能太快。压力升至0.4Mpa时暂停生压,对系统作全面检查。排除存在问题再缓慢升至系统工作压力时,再作一次全面检查,尔后缓慢升至试验压时停止生压,并注意压力变化情况,在20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02Mpa,然后将试验压力将至工作压力,对系统内的焊旋、阀件、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无渗漏为合格。试验过程应如实准确记录试验压力和试验时间,并请有关方面人员鉴证。 7、试压注意事项: ⑴试压时一定要排除系统内空气。 ⑵试压时应保证系统阀件呈开启状态,直至试验完毕。 ⑶试压时若发现漏点,一定要泄压,将水排除后再修理,且勿带压修理。 (四)管道的吹扫与清洗: 热力管道一般采用蒸汽吹扫: 1、为蒸汽吹扫安设的临时管道应按蒸汽管道的技术要求安装,安装质量应符合GB 50235—97规范的规定。 2、蒸汽管道应以大流量蒸汽进行吹扫,流速不应低于30m/s。 3、蒸汽吹扫前,应先进行暖管、及时排水,并应检查管道热位移。 4、蒸汽吹扫应按加热——冷却——再加热的顺序,循环进行。 工程质量组织措施

2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基本知识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基本知识 1.分散控制系统(DCS) 分散控制系统,英文名称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可以理解为: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DCS系统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顺序控制系统(简称SCS,有时旁路控制系统BTC和电气控制系统ECS作为SCS的子功能)、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汽机保护系统(ETS)。部分火力发电厂汽机保护系统ETS用PLC来实现、旁路控制系统BTC使用专用控制系统(不包含在DCS系统内)。 DCS系统也可以按照工艺系统来划分。比如某电厂的DCS系统按工艺系统划分为:一号锅炉控制系统、一号汽机控制系统、二号锅炉控制系统、二号汽机控制系统。 2.数据采集系统(DAS) 数据采集系统,英文名称data acquisition system,简称DAS。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记录、显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 DAS至少有下列功能: ●显示:包括操作显示、成组显示、棒状图显示、趋势显示、报警显示等。 ●制表记录:包括定期记录、事故顺序记录(SOE,毫秒级扫描周期,信号类型为开关量输入DI)、跳闸一览记录等。 ●历史数据存储和检索。 注:操作员站相应时间测试。 3.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模拟量控制系统,英文名称modulating control system,简称MCS。是指系统的控制作用由被控变量通过反馈通路引向控制系统输入端所形成的控制系统,也称闭环控制或反馈控制。其输出量为输入量的连续函数。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是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运行参数自动控制系统的总称。 火力发电厂主要自动一般有:协调控制系统、给水控制(汽包水位控制)、炉膛负压控制、送风控制(包含氧量校正)、燃料控制、过热器减温水控制、再热器减温水控制、除氧器水位控制、凝汽器水位控制等。

供热管网技术标范本解读

XX供热管网工程项目设计招标 投标文件 投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XX _________________ 投标文件内容:_________ 技术标______________ 投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或盖章)日期:_______ 年____ 月 ________ 日

技术部分: 一、规划设计方案 二、经济技术指标及控制造价措施 三、单位业绩 四、项目总设计师及业绩(若项目总设计师业绩同单位业绩相同 时,需在两项中分别附上中标通知书原件或合同原件) 五、项目组人员配备 六、服务承诺

一、设计技术方案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XX供热站规划位置位于XX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目的是解决XX用热需求。“十三五”期间热源厂建设规模为XX锅炉,规划将其作为调峰锅炉房与XX联网供热。 本次投标项目为XX锅炉配套供热管网工程设计,管网全长XX米, 管径为XX。 1.1.2投标依据 1、项目设计招标文件; 2、规划 1.1.3执行的规程规范 本投标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标准、规范,技术条例严格掌握设计标准,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设计中使用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及行业和工程所在地省级地方的标准、规范为(不限于此):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DBJ 10567-2013 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2010 3、《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 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大中型火电厂DCS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及应用

大中型火电厂DCS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24T11:15:21.1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作者:赵立强 [导读] 摘要:自动控制系统是数字技术在社会资源开发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形式,具有系统化、多元性及创新性等特征。 (内蒙古白音华自备电厂内蒙古锡林郭勒 026200) 摘要:自动控制系统是数字技术在社会资源开发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形式,具有系统化、多元性及创新性等特征。基于此,结合当前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探究了技术优化策略,以提升技术应用安全指数。 关键词: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创新性 引言 自动控制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与当代产业动力需求紧密相连。研究发现,阶段性归纳技术问题,可及时发现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动系统升级。因此,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策略的探究过程也是火电厂技术整合、创新的过程。 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自动控制系统是生产设备在无人操控的状态下,自主按照已设定的生产程序进行生产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主要是指DCS系统的生产应用。该程序一方面运用数字命令实现发电原料传送、发电原料燃烧以及能力转换,另一方面借助数字显示窗口、信息采集与处理程序,关联产品转换的各项环节。按照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程序的设计结构,可将系统分为程序管理、程序操作与控制和终端控制窗口三部分。三者协作大大缩减了火电厂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2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DCS程序作为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代表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硬件故障: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控制作用,需借助其他辅助性元件完成动力转换。因此,当外部辅助零件出现故障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无法继续工作。例如,火电厂生产设备限流保护不当,导致输电线路短路;系统电力传输线路破损、连接不当以及线路受潮等,导致自动化控制程序无法启动,影响电力转换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二、热工程序问题:火电厂发电时,动力转化环节、热工强度检测/计算环节是电力转换的关键。由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程序长期处于一线生产环境下,系统多处于离线工作状态,但热工生产信息输出却是联网状态。若热工转换信息系统已更新而自动控制系统未更新,生产中将出现系统信息识别不准确或者信息无法识别的状况,影响DCS系统的生产能力。 第三、程序信号干扰:实际应用中,DCS系统可能出现受信号影响的情况。一方面,DCS自动控制系统为半开放信号传输程序,即系统完全依靠程序信息安全识别窗口进行安全管理,缺少直接的安全管理体系,一旦外部传输信号超出正常信号强度,自动控制程序将受到干扰。另一方面,自动化控制系统长期处于干燥、灰尘积压的环境,外部元件易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进而对程序信号产生干扰。 3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策略 为进一步优化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必须解决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程序应用中的问题。 3.1针对性解决硬件故障 结合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实际,对DCS程序涉及的外部元件进行系统性检查,并给予解决。第一,处理火电厂电力传输线路、动力转换设备及电力采集系统等方面的外部元件障碍问题,加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限流保护强度。第二,将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关联的元件应用环境、电源传输通路等部分,更换为更安全的限流传输控制环境。火电厂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时,需以外部应用元件优化为首要环节。安全检测人员现场勘察发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多个连接端的限流保护值差异较大,外部电力系统线路老化,且限流线路极易发生短路。因此,按照最新版自动化控制系统做功功率范围,重新调换了限流线路和设备元件,以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火电厂发电中的安全应用[1]。 3.2热工程序计划性、目标性调节 3.2.1热工程序计划性调节 火电厂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做功时,需经I/O通道程序进行动力供应信号传输,再利用终端控制器将产生的信息反馈到中心控制体系。因此,热工程序优化时,必须确保信息传输环节和信息反馈环节的完整,以提升信息传导速率。例如,某火电厂自动化生产系统优化时,程序研究人员先按照该火电厂内DCS系统终端反馈窗口数量布设终端自动控制模型。模拟火电厂热工转换时,各DCS系统I/O接收渠道的各种情况,然后在故障指令处理程序中加入模拟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而自动化系统的终端控制环节,采取信号指令模糊传输法,拓展系统在热工处理环节的信息识别范围。热工程序应用后,检测自动化系统的热工运作情况发现,热工终端反馈数据准确率为98.78%,程序检测、反馈等周期为30.89~35.88s,与程序优化前差异较大。可见,计划性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在火电厂动力转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3.2.2热工程序目标性调节 目标性人工调节实质上是周期性技术调节的过程。首先,自动化控制程序需定期更新,以确保火电厂动力控制端输出信息与自动化热工控制程序相适应。其次,按照火电厂每日生产需求,科学调整自动化程序数据采集命令的范围。某火电厂以DCS系统作为火电厂动力转换的主要控制方法,解决了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信号识别能力差等问题。系统检验人员进行程序优化时,在程序管理层设计了系统更新命令,将程序控制环节和程序操控环节统一设定了信息识别检验标准A。当外部输出信息不在A范围时,自动化程序将提示系统更新。同时,该企业对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和热工计算环节进行了联网设计。当程序自主检测到程序新版本时,技术结构将自动更新。此外,自动化系统优化后,系统控制命令信息传输体系一部分信息借助云空间存储,一部分信息利用磁盘存储。为确保自动化程序可流畅性做功,技术人员只需适当扩充磁盘存储空间。该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处理策略,是数字技术实践中优化的具体表现[3]。 3.2.3解决程序信号干扰问题 火电厂的系统信号干扰问题,可通过改善程序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解决。某火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时,需重设自动化系统安全渠道。程序开发人员在当前技术体系基础上,增设了火电生产中线路电阻、电压和电容等环节的检测。同时,火电厂将程序安全操控命令设定为热工程序计算和终端反馈信息安全管理两部分。火电厂动力传输时,一旦内部电磁波超出内部电流控制的安全指数,安全防护系统将立即借助绝缘元件进行阻隔。若电磁波的强度较大,系统将立即切断本次电力传输渠道,改为多批次电力功率传输。此外,改进后的DCS

某供热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技 术标.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供热管网工程,位于****恒达路,由***设计室设计,供热介质为过热蒸汽。本工程设计压力为1.3 Mpa,温度为280℃,管道采用?529×8、?426×8、?325×8的螺旋钢管,全长共1090.7米,敷设方式采用架空形式。 二、施工程序及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成立****供热管网工程项目部,具体组织实施本工程施工。 2、技术准备 ⑴图纸会审:组织有关技术、施工、质检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熟悉设计图纸,查验工程现场,同建设单位协调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结合合同工期合理安排施工。 ⑵技术交底:由发包方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向施工承包方管理人员做好技术交底。按有关规定提出施工工艺要求,承包方应严格要求各施工人员按照相应的质量要求施工。 ⑶材料供应:材料供应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工程材料供应计划,做好材料进出把关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⑷人员培训:对参加该工程的各专业负责人、专业人员、特殊工种进行岗前业务技术培训,做好岗前教育,择优录用。对参加本工程的人员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施工人员遵守施工纪律。 (二)主要施工工序 标高基准点的确定——固定桩位置及标高确定——固定桩基础土建施工——管线、基础验收——放线——沟槽(基坑)开挖——管道吊支架制作——管道轴向高程控制——管道连接——焊接检验——补偿器安装——管道整体试压——保温——吹洗——交工验收。 (三)水压试验 1、本供热管网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1.63 Mpa,强度试验压力为1.95Mpa。 2、试验器材准备,备好试压所需试压泵、管材、管件、阀件、压力表等器材。所用压力表须经校核合格,精度不低于1.5级,且铝封良好。 3、试压系统准备,用堵板将所有管口堵死,将排气阀、疏水阀、阀件、管件、试压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试压系统。 4、组建试压指挥系统,所有参加试压人员应服从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精心组织,确保试压工程的安全进行。 5、试验工程,在试压系统最高处设排气阀,便于系统注水时排气,开启系统内阀件,并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系统满足实验要求是即可向系统注水加压。 6、试验时,升压不能太快。压力升至0.4Mpa时暂停生压,对系统作全面检查。排除存在问题再缓慢升至系统工作压力时,再作一次全面检查,尔后缓慢升至试验压时停止生压,并注意压力变化情况,在20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02Mpa,然后将试验压力将至工作压力,对系统内的焊旋、阀件、管件等进行全面检查,无渗漏为合格。试验过程应如实准确记录试验压力和试验时间,并请有关方面人员鉴证。 7、试压注意事项: ⑴试压时一定要排除系统内空气。

火电厂dcs控制系统

火电厂dcs控制系统 什么是dcs控制系统ECS):其主要作用是发电机的启、停控制及逻辑;厂用电系统各开关的控制及逻辑;电气系统的各参数与设备状态的监视;继电保护动作情况、故障报警及时间顺序记录。MEH):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汽泵组的转速,可完成如下功能:挂闸、升速、定速、CCS控制、超速保护等功能。BCS):旁路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旁路控制能完成旁路操作的确切要求,并能完成安全功能或快开/块关功能,其基本组成部分分为高旁控制器和低旁控制器,主要实现高低旁的压力控制和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概述 DCS在火为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的应用电厂脱硫是将燃煤机组烟气中的含硫化合物降低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一种工艺,目前常应用比较广的是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工艺水系统,石灰石浆液制备、输送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烟气系统等子工艺系统。主要设备有湿式球磨机、浆液输送泵、氧化风机、浆液循环泵以及增压风机等。就其控制系统而言,湿法脱硫工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烟气脱硫的控制对象比较特殊但数量较少,控制对象较分散,控制使用的PID较少,控制回路较简单;闭环控制较少,开环控制较多,实时性要求不太高。另外,顺控较多,注重的是时间控制,保护要求不多。因此,脱硫控制系统是一个以开关量为主,模拟量为辅并伴有少量调节回路的系统,属于典型的混合控制系统,其控制I/O点数约3000点。 本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和最可靠的工艺。该工艺以石灰石浆液作为吸收剂,通过石灰石浆液在吸收塔内对烟气进行洗涤,发生反应,以去除烟气中的SO2,反应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强制氧化生成含两个结晶水的硫酸钙(石膏)。 总结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电网需要,火电机组必须具备更高的调节适应能力,采用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一体化的分散控制系统(DCS)

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案 (3)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17) 第三章劳动力计划安排 (18) 第四章材料供应安排合理 (18) 第五章关键部位施工法 (20) 第六章工期计划及保证措施 (36) 第七章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生产主要保证措施 (38) 第八章机械设备配置 (53) 第九章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 (53) 第十章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54) 第十一章施工现场采取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 (55) 附表: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劳动力计划表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表 施工总平面图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施工案 第一节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新华供热有限公司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工程,建设规模为管长5.521公里,管径DN300~DN700,主要工程容为直埋敷设管网土建、安装管道工程。 1.设计依据 (1)、《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 (2)、《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T115-2001 (3)、《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28—2004 (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CJJ34—2010 (5)、《城市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CJJ81—98 (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规》GB50264-97 (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20536-2011 (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5-2010 2.直埋管道 管位:新华供热有限公司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室外直埋保温管5.521公里 敷设补偿式:管线为直埋敷设。 管件、管材:管材为DN600、DN400、DN350、DN300、DN200、DN150等保温管。

火电厂DCS英文缩写

DCS分散控制系统中英文对照 DCS-----------------------------分散控制系统 BTG-----------------------------常规摸拟仪表 RUNBACK-------------------------自动快速减负荷 RUNRP---------------------------强增负荷 RUNDOWN-------------------------强减负荷 FCB-----------------------------快速甩负荷 MFT-----------------------------锅炉主燃料跳闸 TSI-----------------------------汽轮机监测系统 ETS-----------------------------汽轮机紧急跳机系统 TAS-----------------------------汽轮机自启动系统 AGC-----------------------------自动发电控制 ADS-----------------------------调度自动化系统 CCS-----------------------------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BMS-----------------------------燃烧管理系统 SCS-----------------------------顺序控制系统 MCC-----------------------------调节控制系统 DAS-----------------------------数椐采集系统 DEH-----------------------------数字电液调节系统 MEH-----------------------------给水泵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BPS-----------------------------旁路控制系统 DIS-----------------------------数字显示站 MCS-----------------------------管理指令系统 BM------------------------------锅炉主控 TM------------------------------汽轮机主控 DEB-----------------------------协调控制原理 ULD-----------------------------机组负荷指令 ABTC----------------------------CCS的主控系统 MLS-----------------------------手动负荷设定器 BCS-----------------------------燃烧器控制系统 PLC-----------------------------可编程控制器 UAM-----------------------------自动管理系统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供热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供热管网工程,管网走向位置xxx规划与城建局规划线位确定,本次设计就是供热工程一供热管网部分得工程设计,设计温度130℃/70℃,设计压力1、6MPa。本工程供热管道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工程压力为Pn1、6MPa,钢管采用双面埋弧自动焊接钢管,钢材采用Q235号,管道保温采用高密度聚氨脂保温,保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网沿线由甲方确定位置,宜采取整体放线,统一开挖。此项目按现行规范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此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然条件基本风压;Wo=0、45KN/㎡,基本雪压;So=0、25KN/㎡,场地标准冻深;0、80m。供热部分编制依据: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B/T816399)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2001) 《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钢管》(CJ/T302293) 《城市供热管道用波纹补偿器》(CJ/T301693)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

(CJ/T1552001) 《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 结构设计总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钢筋混凝土过梁》02G05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计算程序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 2010版计算《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室外给水排水与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8 国家现行其它有关规范与标准。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一节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 第二节原始资料 (2) 第三节热源状况介绍 (2)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第一节热指标的选择 (2) 第二节热负荷的计算 (2) 第三节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3) 第四节供暖年耗热量以及耗煤量的计算 (7) 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热媒的选择 (8) 第二节热媒参数的确定 (11) 第三节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13) 第四节管网附件设计原则 (17)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第一节管道水力计算图绘制 (21) 第二节确定计算管路 (22) 第三节比摩阻的选择 (22) 第四节阻力平衡的原则及措施 (23) 第五节水力计算 (24) 第五章系统水压图、调节方式和系统工艺设备、设施的选择第一节系统定压方式的确定 (52) 第二节供热系统原理图 (56) 第三节水压图的绘制 (57) 第四节供热系统的调节方式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58) 第五节供热系统工艺设备的选择 (59) 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 第一节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64) 第二节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68)

第三节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69) 参考文献 (70)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全市辖4区、13县、2个管理区,1个高新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分为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总人口4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0 万人。张家口的发源地是现位于桥西区的堡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大境门、清远楼、堡子里建筑群、鸡鸣驿、五郭台长城、张家口市区段长城、冰山梁长城(长城最高点2211米)、蔚县古城、怀来古城、黄帝祠(中华三祖堂)、中华合符坛、小五台山、蔚县空中草原、镇朔楼、崇礼长城岭滑雪场、翠云山滑雪场、云泉寺、赐儿山、安家沟生态旅游、水母宫、赤城朝阳观、野狐岭古战场、元中都遗址、素葬楼、坝上草原、爱吾庐-冯玉祥将军故居(桥东区德胜街45号)、赤城温泉、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蔚州暖泉书院、桥西抡才书院、蔚县南安寺塔、金阁山(丘处机修炼地)、蔚县代王城遗址、天漠、官厅湖(新中国第一座水库)、蔚州灵岩寺、水母宫地下长城。 而容辰庄园处于张家口市桥东区胜利南路市迎宾大路一侧,是未来新旧城区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规划投资5亿多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公倾。规设计划建设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多层和高层组成;商业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星级酒店及高级写字楼4.5万平方米;沿街为425米长,25米宽的欧式风情商业走廊;社区绿化率达30%,使用新欧式古典主义为主体的建筑设计风格。它将成为张家口市中心的主要景观之一。附近又有超市发,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中美电器商场。还有一些餐饮店、休闲店、品牌店、美发店,麦当劳就在容辰小区门口。这些店铺属于容辰小区一部分,一出门就是超市,麦当劳,上岛,阿迪,耐克,所以最方便就是容辰小区了。 2 气候条件 张家口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3 资源与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