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

附件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研究课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高粱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研究课题:机械化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二、课题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农作物,因为高粱抗旱、耐盐碱和瘠薄土壤,具有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能力,高粱被视为干旱和盐碱土壤农业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主要作物。在尼日利亚、印度等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高粱主要用作粮食,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粱主要用作饲料和能源,在我国,高粱主要用作酿酒、酿醋等传统酿造业。

全球高粱种植面积63750万亩,单产90公斤/亩,总产5780万吨。按每年的产量计算,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重要的谷类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大麦。2010年我国高粱年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高粱总面积的1.6%,单产265公斤/亩,是世界平均单产的3倍,总产量达到250万吨,列世界第6位。

在上世纪60-70年代,高粱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80年代以后,我国高粱主要用途由食用转向酿造。受用途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粱种植面积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目前,我国高粱的生产现状,一是主要种植于干旱、盐碱、瘠薄等边际农田;二是种植方式落后,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支持落后的高粱种植方式。

我国国内高粱育种主要以高杆大穗获得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品种不能满足我国高粱机械化种植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外太平洋、安地、先正达、先锋等大型种业集团已经瞄准我国高粱种业市场,育种目标以机械化品种为突破口,其品种特性表现为耐密、矮秆、以多穗获得高产,我国高粱种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有玉米、大豆种业的前车之鉴,如果我国高粱种业市场被国外种业集团控制,将给我国的高粱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快我国机械化高粱新品种选育任务十分紧迫。

三、国内外研究趋势

1.国外高粱研究趋势

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高粱作物性状改良研究主要包括:

(1)用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高粱新品种;用生物技术(转基因)选育高品质的高粱新品种。

(2)用远缘杂交、诱变育种等技术改良高粱的专用品质。

(3)用野生植物资源培育耐旱、耐盐碱及抗寒的高粱新品种,利用细胞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高粱品种。

(4)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高粱品种均为耐密、矮杆型的机械化品种。

2. 国内高粱研究趋势

近年来受我国高粱产业体系的系统支持,推动了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和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的快速发展,高粱育种呈现以下特点: (1)加强发现和发掘优抗性种质资源,开展了抗、耐性基因的标记等工作。我国种植高粱历史久远,在我国有广泛的高粱特异种质资源。“十二五”开始,我国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了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的整理、鉴定和利用研究,特别是开展了高粱抗逆性等优良基因鉴选工作。

(2)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方面步子加快。开展了高粱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标记,生物信息方法预测高粱miRNA 及其靶基因等取得进展。

(3)机械化高粱新品种选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国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和团队,针对目前我国高粱

生产机械化程度落后的现状,已开展了机械化高粱新品种选育工作。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机械化高粱品种区域试验和机械化高粱品种审定工作。

四、拟研究内容

1. 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鉴选

广泛收集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对高粱种质资源在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农艺性状(矮秆、叶型、耐密)、抗逆性(耐盐碱、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丝黑穗病、蚜虫)等方面进行鉴定、评价,鉴选出抗逆性强、高抗病虫害、农艺性状优良的适宜机械化种植种质资源。

2. 育种种质资源创新

(1)高粱群体改良技术研究

通过向已组成的高粱恢复系随机交配群体(LSRP)和高粱保持系随机交配群体(LSBP)中加入矮秆和优良抗性资源,使矮秆基因进入群体,并进行随机交配,创制出矮秆多抗优良品系。

(2)高粱抗丝黑穗病的SSR标记

研究利用DNA分子标记SSR技术多态性高、标记呈显性和共显性、稳定性好、技术难度低等优点,寻找与高粱丝黑穗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为生产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3)高粱主干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4)研究以高粱主干育种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

性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高粱材料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4)高粱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通过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等技术,实现对抗旱基因和抗除草剂等基因的转入,并进行转基因高粱品系抗旱性、抗除草剂等抗逆性的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

(5)高粱体细胞克隆育种

研究建立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人工诱导技术体系,确立物理化学人工诱变技术参数,摸索出不同化学筛选剂的安全使用方法,获得稳定的无性变异系并在育种中应用。

3. 机械化高粱的“三系”配套研究

(1)机械化高粱不育系(保持系)选育研究

设计机械化高粱不育系的理想株型,利用卡佛尔高粱和印度高粱中的“三矮”基因,通过和综合抗性好的优异种质资源杂交、回交,聚合优良基因,选育符合育种目标的保持系。用A1、A2 等雄性不育细胞质连续回交转育,选育机械化高粱不育系。

(2)机械化高粱恢复系选育研究

设计机械化高粱恢复系的理想株型,以中国高粱和亨加利高粱为基础育种材料,通过杂交、回交等技术手段,转入“三矮”基因,降低我国高粱恢复系的株高,改良恢复系的株型,选育符合目标性状的机械化高粱恢复系。

(3)机械化高粱“三系”配套研究

研究新选机械化高粱亲本系的恢保关系,确定高粱恢复系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的恢复能力,构建机械化高粱“三系”配套模式,完成机械化高粱的“三系”配套。

4. 机械化高粱杂交种选育研究

对不同背景和不同类型高粱亲本系进行遗传距离和遗传差异分析,构建不同的机械化高粱亲本杂种优势群,进行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构建机械化高粱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广泛测配和配合力分析,组配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高粱新品种。

五、技术路线

遗传距离和差异分析

理想株型为载体,杂交、

回交,聚合优良基因

创新

高粱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鉴选 优异种质资源 新型种质资源

机械化高粱“三系”配套

杂种优势群

“三系”配合力分析

目标品种

六、课题创新点

(1)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鉴定技术相结合,对高粱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鉴选和创新,为我国开展机械化高粱育种奠定坚实的种质资源基础。

(2)以株型育种为载体,实现高粱综合抗性、丰产性状等优良基因的聚合,解决“三矮”高粱“三系”和杂交种株型和产量构成的育种关键技术问题。

(3)构建机械化高粱杂种优势群,实现机械化高粱“三系”配套,为我国高粱生产提供高产、优质、多抗的机械化高粱杂交种,抵御国外机械化高粱品种对我国的入侵。

七、已经有研究基础

(1)拥有国内高粱种质资源11000余份,国外高粱种质资源5000余份。特别是拥有国际上全部雄性不育细胞质材料和部分稀有种质资源。已经鉴选出一批遗传背景不同的高粱“三矮”基因和具有不同抗逆基因的育种试验材料。

(2)通过回交、杂交等常规育种手段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使一些高粱优良基因得以聚合,创制了一批优良的高粱种质资源和中间育种材料。

(3)已经初步得到一批符合机械化高粱育种目标的优质高粱亲本系,正在进行早代测配。

八、预期研究成果

(1)鉴选和创制适宜机械化种植高粱种质资源200份。

(2)选育机械化高粱亲本系20个,实现机械化高粱亲本系“三系”配套。

(3)选育出适宜我国高粱不同生态主产区的机械化高粱新品种3~5个。

(4)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5篇以上。

九、承担单位概况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成立于1971年8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粱研究的专业科研所,主要以高粱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设有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植物保护、生物技术、栽培生理、农业技术推广等研究室,现有职工138人,有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粱遗传育种专家和1名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从事高粱研究的高级人员23人。拥有高粱试验田1000 余亩和相应的高粱遗传育种等实验室及科研设备仪器。

山西高粱所在高粱遗传育种研究领域主要成就有:“二矮”型杂交高粱育种模式的构建,为我国后来高粱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新型A2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开创了国际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领域;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的选育,使我国高粱育种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型优质饲草高粱杂交草的选育,开辟了高粱利用新途径。建国以来我国高粱研究2项国家发明奖均由山西高粱

所获得,这些成果研究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对我国高粱育种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1)从高粱杂交种优势利用以来,晋杂号高粱在全国占有较大的优势。晋杂1号、2号、4号、5号等品种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基本上覆盖全国高粱种植区域,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2)上世纪80年代育成晋中405、晋杂86-1,90年代育成晋杂12、13、14、15、16、21号等高粱杂交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占到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40%左右,为我国高粱品种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

(3)近年来,通过国家鉴定的高粱品种有:利用克隆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晋杂18号、利用A3细胞质育成饲草高粱晋草1、3、4、5号、育成节水抗旱新品种晋杂101、育成的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102、103、104号、育成的酱香型、浓香型名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晋糯1、2号等;通过山西省审定的高粱新品种共有6个。

十、预期效果分析

(1)通过机械化高粱新品种选育,抵御国外高粱品种对我国高粱种业市场的入侵,确保我国高粱种业和高粱生产的安全。

(2)选育出的品种达到或高于目前主栽品种的产量水平,实现高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将有效降低高粱种植劳动强度,节省高粱种植成本。若全国高粱种植面积30%~50%实现机械化种植,按每亩节工100元计,将创社会经济效益3~5亿元。

(3)可以充分利用高粱的抗旱、耐瘠、耐盐碱等独特的优势,提高我国山旱瘠薄地、盐碱滩涂地等的单位面积产出率,有效地利用和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条件,可一定程度缓解我国耕地紧张的局面,对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有重要意义。

十一、实施机制

该课题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实施,组织所内多个学科,通过项目落实、技术方案审查、重大问题协调等工作。课题设立专家组,负责课题设计、方案制定,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下设子专题,子专题负责人具体落实分解研究任务,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成立课题核心技术领导小组和课题咨询专家组,根据课题任务书要求,确定各子课题任务书(含实施方案)目标、主要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年度计划进度及考核目标,并根据总体进度安排,论证和落实各子课题详细实施计划和技术方案。

(2)建立规范的核心试验和品种示范推广运行机制。

统一论证分区试验方案,做到科学、先进、规范,并在各个试验点进行三次重复以上的部署;子课题的技术方案和预期目标必须经过课题专家组的咨询论证后组织实施。

(3)建立统一的课题研究手册,将课题所用的指标及其测定计算等统一规定,统一分析方法,对技术效益等指标做出统一要求,保证研究工作规范。

(4)建立课题例会制度,每月举行一次,重点是检查落实各子课题进展情况,协调解决课题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和交流阶段科技成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年度的学术讨论会,就高粱育种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产业化发展方向等进行学术交流和年度课题总结与评估。

(5)每三个月定期出版《课题工作简报》,反映和汇报总体研究及子课题进展情况,以及时征得项目对课题的指导意见,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十二、风险分析及对策

本课题在自主创新研究的同时,着重于新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所选育的新品种正是高粱高效生产与产业化发展急需高粱品种。课题组织实施团队是国内高粱研究领域势力很强的科研团队,技术储备优、人员结构合理、仪器设备较先进,具有丰富的高粱新品种选育经验。

本课题研究实现优势力量组合,形成专家集群,分工合

作,联合攻关,研究的育种新技术和选育的机械化新品种,高产、优质、矮秆、广适、多抗,能有效加快我国机械化高粱选育进程,满足生产实际对机械化高粱品种的需求。因此,项目风险较小。

但是,由于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项目实施期间可能会遇到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某些研究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干扰试验研究效果。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提前制定好风险应急方案,确保课题研究任务顺利完成。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陈有进 一、农业现代化的确立 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2、现代化具体量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议,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250美元)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他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4、国家领导人对江苏的嘱托。2003年江泽民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与江苏代表一起共商国是。他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一定会拓展新优势,再创新业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到江苏 视察工作时,希望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5、江苏“两个率先”决定。2003年7月23日,江苏省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确立了本世纪初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6、农业现代化的确立。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科学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 方向,并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2008年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指出,我省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推

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 建议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山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引言 问题的提出 2009年底,山西省人口为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乡村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群山与盆地相互交错,土地贫瘠,土壤沙漠化严重,全省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整体上落后于全国。对于广大农村而言更是相对落后,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及其子女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对农民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也应该注意教育文化建设。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实现真正的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农村教师资源匮乏,由于农村的落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农村。同时由于教育成本的提高,很多农村学生过早的外出打工,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减少。这种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背道而驰的,也与我国的基本国策不同。因此,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教育现状的分析,理清现在山西农村教育存在的瓶劲,并找出相对应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动山西科学发展、建设中部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既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更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但就现有农民的文化发展水平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因此将强农村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解决山西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立山西农村教育制度保障系统、改善陕西山村教育投资途径、构建山西农村教育投入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控制农村中小学辍学的现象,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气,抓紧抓好。通过研究,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对政府制定和推动农村教育的措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近年来,有关农村教育的研究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主题。上个世纪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背景和全球意识。借鉴学习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教育新模式,对于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Herbart,)于18世纪初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24 -Vegetables 2019.8 文献综述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刘 洁1 ,杜海平1,丁皓希1,阎世江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收稿日期:2019-04-08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8B262)。 *通讯作者:阎世江摘要:综述了有机旱作的概念,山西省的自然条件,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措施及影响因素等,并针对文化与教育、政策环境、市场等问题提出建议,如政府精心组织、创新投入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等。 关键词: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in Shanxi Province LIU Jie 1, DU Haiping 1, DING Haoxi 1, YAN Shijiang 2* (1. Information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 China; 2.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 China )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Shanxi province, development history,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in?uence factors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policy environment, market and other issues, which included carefu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innovativing invest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atu; countermeasure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旱地占耕地总面 积的8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较少,气温较高, 导致山西省近年来多次出现旱灾。干旱成为山西 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也是制约山西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山西省光热资源丰富, 有发展蔬菜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种情况 下当地群众根据长期实践走出了一条发展有机旱 作蔬菜产业的道路,尤其是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 记习近平在山西省视察时指出,有机旱作农业是 山西农业的一项传统技术特色,应该发展好,这为山西现代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成为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笔者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发现在山西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条件独特,为此查阅大量的资料,与专家座谈,从有机旱作的概念、山西省旱作农业面临的自然条件、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意义、发展的现状等方面对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进行综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战略部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国际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 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农业。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经营管理、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现代化。其追求目标是: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加工增值率,实现农区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包括培育优良品种,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2000年9月起,总局党委组成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专题组,分成7组到9个分局和部分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垦区各方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在北京与哈尔滨两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顾委专家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权 威性。 2000年11月6日,《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次论证会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部、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的关怀和支持。出席论证会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卢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委员李里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于新华,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规划研究室主任李金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杨志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外经贸部WTO农业谈判组组长程国强,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 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乃诠等专家和学者。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方案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方案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为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2号)精神,制订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和结构设置 (一)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特点,我省将开展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杂粮、蔬菜、水果、干果、棉花、食用菌、中药材、油料、猪、牛、羊、鸡、特种养殖17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采取“整体规划、统一确定专家人选、分步启动实施”的办法开展工作。根据我省农业生产特点,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2010年拟启动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生猪等5个大宗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其他产业将在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分批建设。

(二)结构设置 每个产业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综合试验站、村级示范点和科技示范户四级管理体系构成。依托山西省农业厅、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市级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开展工作,每个产业建立1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置首席专家和副首席专家各1名,下设3~5个功能实验室和3~15名岗位专家。全省共设17个首席专家、131个岗位专家(包括农业产业经济研究岗位和畜牧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各1名),66个综合试验站、2500个村级示范点和若干个科技示范户(见附件1)。 (三)岗位职责 1、首席专家主要职责。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衔接,全面掌握国内外同类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成果,结合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实际,有效整合本产业科技资源,围绕我省产业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提出产业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开展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监管综合试验站的运行。 2、副首席专家主要职责。由岗位专家兼任。在搞好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协助首席专家搞好本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的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 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目前,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 国的117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迄今,国科大已经培养出了9.97万 名毕业研究生,其中博士4.71万名。 国科大拥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一流的科研实践条件为研究生培养 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拥有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继承发扬中国 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精神,践行“唯真、求是、协力、 创新”的院风,国科大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 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 的社会责任感。国科大通过课程教学、学者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 校园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科大依托中科院广阔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以及众多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近年来与丹麦科教部及全国8所高校联合创建了“中丹学院”。 面向未来,国科大将秉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不懈奋斗。 培养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坐落在历史名城长沙。主要研究领域和 方向:区域农业格局与生态系统过程、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系统调控、作物耐 逆境分子生态机理及品种选育、流域环境健康控制理论与技术、农业功能微生 物作用机理与调控五个研究方向。 现有职工218人,其中研究员25名、副研究员45名,拥有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工程硕士点,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20名。每年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26名。设有三个研究中心,拥有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中心,设有四个野外台站,其中3个为国家重点台站,3个CERN站。近年来,研究所正朝着区域特色鲜明且有国际影响的农业研究机构行列迈进。201 届研究生就业推荐表 姓名: 培养单位: 学位: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制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是以河南农科院为主,联合全省四十家农业科研单位,引入高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共同组建的大型科技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 公司实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主要从事各类作物良种及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公司在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建有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拥有仓库2万平方米,晒场4万平方米和成套的种子检验、检测设备,常年销售种子5000万公斤以上,其中玉米杂交种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连续五年实现跨跃式发展,市场份额连年居河南省同行业第一位,快速成为黄淮海区域最具实力的经营单位之一,公司产品已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2005年上半年,我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1.3亿元,秋乐品牌玉米种所占全国市场份额已超过3%,跻身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目前我公司已完成3000万元股本的扩股改造工作,引入了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投巨资在河南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内征得80亩地用于建设公司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及检测中心,为公司的长足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公司已获得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进出口经营权,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科技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被郑州市农行、交行和浦发行同时认定为三A级黄金客户,被省工商局吸纳为打假保优成员单位。被河南省工商局、河南省信息广播电台评为“听众信得过的种子经营单位”。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计量工作先进单位”,这在我省种子行业中是唯一的一家。公司是国家863科技项目主持单位;公司的“秋乐”品牌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为全国农资市场十大知名品牌。被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协会评为“中国种子行业十大知名品牌”,被省新闻协会、省科协评为“中原农民信得过的十大农资品牌”。 公司成立五年来,依靠自身强劲的科研和新品种优势,开发自主品种20多个,仅玉米品种就拥有并开发品种权品种6个。我公司的主导品种郑单958玉米杂交种,目前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占全国玉米种需求量的20%。我公司独家买断的豫玉32,已经成为安徽省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之一。秋乐品牌玉米种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目前已占全国玉米种市场的 3.2%。公司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2]85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27 【实施日期】2012.10.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 通知 (晋政办发〔2012〕8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0月27日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清理规范的意见》(晋办发〔2008〕14号)和《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16号),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如下: 省农科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建制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责 (一)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农业应用研究、软科学研究和农业基础性研究。 (二)负责开展农业新技术开发、科技成果的示范和重大农业科技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三)负责组织开展农业技术综合开发和推广服务工作。 (四)完成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农科院共设18个内设机构。 (一)党委办公室。 负责党委会议及重要活动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党委决议、上级党组织交办事项的落实;负责全院党的工作责任制考核;负责党的统一战线、共青团、妇女工作;负责党委文秘、档案工作;负责全院的机要保密管理工作;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党的信访工作。 (二)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检查院属单位党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山西是农业小省,但农业特色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但远未形成

2016年度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创新专项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杂交大豆种质资源创制及杂交种产业化开发 项目编号201603D211101 研究意义 杂交大豆可增产15%以上,杂交种育成,将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对于调整大豆种植结构,带动产业链形成,提升我国大豆竞争力,减少大豆进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单产低,生产成本高。解决的途径是利用杂交优势,培育高产、优质的杂交品种。目前杂交大豆育种的瓶颈问题,一是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二是杂交种繁育系数和异交结实率的有效提高;三是杂交种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以上问题解决,山西有望成为黄淮海繁制种平台建设的主导区域。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一、主要内容 (一)特色种质资源创制。1.“光敏”不育系创制,通过回交转育再选育3-4 个光敏不育系;2.“三系”新型不育系挖掘,用半野生材料与核心亲本杂交,选出新型不育系;3.“三系”不育系转育,美国品种等优势材料转育不育系;4.“三系”恢复系创制,用ms2ms2 等核不育材料通过轮回选择选育高异交率+高恢复力+高产恢复系。 (二)强优势组合创制。1.细胞质不育三系体系拓展;2.光温敏不育两系体系建立;3.自然环境下50-100 亩连块规模高效繁制种基地建设;4.强优势组合规模化测配;5.强优势组合比较试验;6.建立高产展示示范田。 (三)项目集成技术研究。1.大豆种质资源广泛征集、分类、测交;2.创建大豆杂种优势类群;3.高配合力不育系群体改良及选育;4.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研究;5.细胞核隐性不育三系体系研发;6.杂交种、繁制种技术生态适应性研究;7.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二、关键技术 1.高异交率“三系”繁制种技术; 2.光温敏不育两系繁制种技术; 3.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技术; 4.不育系转育技术; 5.创建杂种优势类群技术。 项目活动阶 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 小试 中试□工业化试验□工程示范□首台套研制□关键零部件研制 其他 创新点 1:优势群构建为配置杂交种提供优良亲本。一是用SSR 等生物技术构建恢复系、不育系优势群。二是用核不育材料作母本,自然授粉,轮回选择,构建优良亲本优势群。 2:光敏两系育种卫保国1998 年鉴定了光敏不育材料27 年来并不断研发,重点项目实施深化“两系”育种,取得新的成绩。 3:自然环境下50-100亩连块规模化高效繁制种基地建设繁制种基地建设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建成一定规模可靠、稳定基地。昆虫传粉的“繁制种技术”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通过野生传粉媒介迁徙技术等技术,培殖50-100 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

附件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研究课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高粱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研究课题:机械化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二、课题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农作物,因为高粱抗旱、耐盐碱和瘠薄土壤,具有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能力,高粱被视为干旱和盐碱土壤农业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主要作物。在尼日利亚、印度等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高粱主要用作粮食,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粱主要用作饲料和能源,在我国,高粱主要用作酿酒、酿醋等传统酿造业。 全球高粱种植面积63750万亩,单产90公斤/亩,总产5780万吨。按每年的产量计算,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重要的谷类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大麦。2010年我国高粱年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高粱总面积的1.6%,单产265公斤/亩,是世界平均单产的3倍,总产量达到250万吨,列世界第6位。 在上世纪60-70年代,高粱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80年代以后,我国高粱主要用途由食用转向酿造。受用途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粱种植面积呈大

幅度下降趋势。目前,我国高粱的生产现状,一是主要种植于干旱、盐碱、瘠薄等边际农田;二是种植方式落后,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支持落后的高粱种植方式。 我国国内高粱育种主要以高杆大穗获得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品种不能满足我国高粱机械化种植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外太平洋、安地、先正达、先锋等大型种业集团已经瞄准我国高粱种业市场,育种目标以机械化品种为突破口,其品种特性表现为耐密、矮秆、以多穗获得高产,我国高粱种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有玉米、大豆种业的前车之鉴,如果我国高粱种业市场被国外种业集团控制,将给我国的高粱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加快我国机械化高粱新品种选育任务十分紧迫。 三、国内外研究趋势 1.国外高粱研究趋势 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高粱作物性状改良研究主要包括: (1)用杂交育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高粱新品种;用生物技术(转基因)选育高品质的高粱新品种。 (2)用远缘杂交、诱变育种等技术改良高粱的专用品质。

国际大都市上海郊区的_三农_问题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3—08—04;修回日期:2003—10—08基金项目:上海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科技兴农研究”(编号2000—07—03—4)。 作者简介:俞菊生(1955—),男,上海人,博士后,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都市农业、市场农业、宏观农业发展战略。 第24卷第6期农业现代化研究 V o l.24 No.6 2003年11月 RESEA RCH OF AG RICU L T U RA L M O DERN IZA T ION No v.2003 文章编号:1000—0275(2003)06—0401—05 国际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俞菊生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106) 摘 要:本研究采取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比较国内外先进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上,研究以建设世界级大城市为目标的上海郊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上海郊区科技兴农的思路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关键词:国际大都市;上海郊区;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 291.3;S —01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Peasanty of Internationalized Metropolis Shanghai 's Suburbs and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YU Ju she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 d T echnical Information Res earch Ins titute,Shanghai Academy of Agr icultur al Scien ces ,Shangh ai 201106,Chin 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 mbining macr o r esearch w ith micr o r esearch as w ell as theor etic r esearch w ith practical resear ch ,t he pro blems relating to ag riculture ,co untr yside and peasant in the suburbs o f Shang hai and taking co nst ructio n of w or ld lev el city as tar get ar e studied based o n co mparing dev elo pm ent path o f a dv anced a-gr icult ur e a t ho me and abro ad.T he countermeasur es in t hinking of pr ospering agr icultur e by science and techno log y and ta king the lead in r ealizing ag r icultur e modernization of Shang hai suburbs in new situatio ns ar e presented .Key words :inter natio nlized met ro po lis;Shanghai Subur bs;pr oblems o f ag riculture ,country side and peasant ;ag ricul-ture mo der nizatio n 上海郊区的“农村、农业、农民”(简称“三农”)问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时代,集中表现为“粮食”问题,此时,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重点放在提高粮食产量上,以求达到解决温饱的问题;o当粮食问题基本解决,甚至出现局部性或结构性粮食过剩时,“三农”问题则集中表现为“农业”问题,即矛盾上升到了因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开发和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化等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 O ,上海将通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取更多定单,面临这一新局面,上海的“三农”问题今后将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二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综上所述各不同时期的特点,也符合一些先进发达国家走过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普遍规律[1] 。 在面临新的形势下,研究上海的“三农”问题,对完善国际化特大型城市郊区的功能,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课题调 研,提出一些解决国际大都市郊区“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推进现代化步伐的对策,供抉择参考。 1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和重视常规技术组装集成凸现的创新,是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和服务全国的时代要求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并以组装集成已有知识和常规技术为基础。根据上海的特点和优势,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农业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三方面的高新技术,同时应积极组装集成现有常规技术,以振兴上海的都市型现代农业。1.1 生物农业技术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文件

2009年度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奖 候选项目 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 1 优质高产珍稀安阳 黑绿豆2号的选育 与产业化研究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王阔郭瑞林杨春玲关立 侯军红宋志均杜树旺李冬花 徐淑霞韩勇肖敬德徐玉森 徐淑芳王玉兰李晓亮 2 优质多抗超高抗玉 米新品种新单28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张学舜刘俊恒彭东魏锋 洪德峰马毅白东升王清昌 张学红窦士树赵娟张军朝 霍建中刘学圣马朝阳 3 优质强筋高产多抗 高效小麦新品种新 麦19号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刘朝辉范永胜彭东唐振海 王映红赵酒林朱红彩李习军 胡宁马兆锦程玉民周德慧 史兆新郭春江冯留锁 4 高油酸优质保健型 花生新品种濮科花 3号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荆建国陈翠霞余明慧于会勇 马国防朱忠选张鸣孟素君 路桂景樊翠英王晓黛吴秀萍 马振玲李星亮周文芹 5 高产优质多抗粮饲 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国审濮单4号的选 育及产业化开发研 究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卓德众王文娟高岭巍孙风云 常玉凤常春芝卢国敏吕海忠 徐爱梅王刚史慧孔祥云 曹红委潘丹英亓晓光 6 无公害水稻生态种 植及RSV流行性生 态学研究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建芳岳振国徐兰玲张鸣 王银霞李耀锋吴秋见张传海 梁秀成李诗聪路桂景吴相青 张素蕊白鹏翔曹丽霞 7 优质高产大粒型大 豆新品种GS濮豆 6018选育与应用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彩云范彦英于兆成王晓莲 赵志宏冷广峡徐爱梅朱磊 刘素霞张冬菊李玉珍张传海 丁传峰王宇李世栋 8 稀特蔬菜品种引进 研究及示范推广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郑州市园艺工作站 郑州市植保植检站 曾维银龚攀路翠玲樊会丽 白金瑞陈曼隆金凤李武高 吴小波钱健康刘慧超周健华 楚晓真刘霞梁峥

农作物新品种独家转让合同范本之一-山西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新品种独家转让合同范本之一: 玉米新品种XHD式P3805转让合同 甲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A 研究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山西 B 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 之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甲方新育成的玉米新品种“XP试P3805' 转让给乙方生产销售,就转让相关事宜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甲方将新育成的玉米新品种XP试P3805独家转让给乙方使用,XP 试P3805新品种审定后定名为晋单**。 二、转让金额为壹佰伍拾万元人民币。在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支付 转让费共计壹佰伍拾万元人 民币;乙方向甲方完成支付后,甲方为乙方提供贰佰亩XP试3805的制种用的500kgd 原原种母本自交系和200kg的原原种父本自交系,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甲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再次转让该品种及其自交系材料。 三、乙方不具有品种权,如果在生产经营阶段乙方再转让该品种生产经营权,须经甲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乙方违约。 四、甲方享有如下权利并履行如下义务: 1、品种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由甲方在山西省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甲方有权知道乙方对该品种的推广利用情况: 3、甲方不得将该品种再次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否则视为违约; 4、甲方负责给乙方提供该品种的全部试验资料和审定证书、生产经营开发该品种使用相关手续、大田繁种的技术资料、原原种亲本材料。 5、在该品种推广后,甲、乙双方可共同协商申报有关奖励,以甲方排名第一。 五、乙方享有如下权利并履行如下义务: 1、乙方应按本协议规定一次性支付给甲方全部转让费; 2、乙方不得故意使亲本自交系外流; 3、乙方只享有对该品种的独家生产、经营使用权,不拥有品种权。 六、违约责任: 1、甲方若违反相关约定,导致乙方不能繁种生产、销售、推广该品种,应赔偿乙方损失,并支付相应赔偿; 2、乙方如违反相关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甲方损失,并支付相应赔偿。 七、解决纠纷的办法:如出现纠纷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仲裁解决、或由受损方可向其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八、本合同一式肆份,甲方执贰份,乙方执壹份,双方盖章,乙方付清款后生效,壹份合同交由山西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备案。甲方(盖章):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A 研究所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 乙方(盖章):山西 B 种业有限公司

《农业现代化研究》怎么样,是什么级别的

《农业现代化研究》 期刊名称: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农业综合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版地方:湖南 快捷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0275 国内刊号:43-1132/S 邮发代号:42-46 创刊时间:1980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6-9个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简介 《农业现代化研究》于1980年7月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 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农业科技综合性学术刊物,科学出版 社出版。主要刊登农业基础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 新性和前瞻性、宏观综合性和微观专业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和文献综述等。 《农业现代化研究》主要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协调发展问题,反映最新农业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 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农业现代化研究》办刊宗旨是探索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战略、方针、道路;以及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及其 协调发展问题。它是国内唯一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内容,以自然科学为主,兼融人文社 会科学为特色的学术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注重以宏观和综合为主,宏观战略与微

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细则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 根据《山西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管理办法》及山西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细则。 一、复试工作原则 以“为国选材、立德树人”为宗旨,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有关招生政策和规定,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强化复试考核,规范复试程序,严格复试管理,切实保证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二、复试工作组 1、学院成立复试工作领导组,负责复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组长:唐朝晖 副组长:郭常莲畅志坚杨治平 组员:孙洁任永康吕薇刘泽民 督查组:党德宣李圳 2、学院分别成立作物遗传育种学位点复试考核小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植物营养学学位点复试考核小组,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原则上由不少于五名硕士生导师组成,组长一人,每小组设助考秘书一人。有亲属参加复试的人员不得参加复试考核小组。 3、各小组负责确定考生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程序,并具体组织实施。 4、各小组对复试面试环节要做详细记录,面试过程全程录像,最

终形成的复试工作的相关资料全部存档保存。 三、考生复试资格要求 符合教育部制定并公布的参加当年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 四、计划招生名额 我学院2018年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18人,其中作物遗传育种9人,植物营养学4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5人。 五、复试内容及考核方式 复试包括笔试和综合面试两种考核形式,均采取百分制计分。 笔试包括英语笔试和专业课笔试。 综合面试主要从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两方面进行考察。其中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外语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以外的科研与社会实践情况、责任感与协作性、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等。

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类 级别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一类 1 昆虫学报北京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135 2 昆虫知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71 二类 3 中国生物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1.046 4 植物病理学报北京中国植物病理学会0.998 5 农药沈阳沈阳化工研究院0.731 三类 6 植物保护学报北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0.682 7 植物保护北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0.561 8 植保技术与推广(改名为:中国植保导刊)北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0.191 农业科学――水产、渔业类 级别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一类期刊1水生生物学报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1.194 2 水产学报上海中国水产学会 1.019 3 中国水产科学北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0.941 4 海洋水产研究青岛(山东)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0.714 二类期刊 5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上海上海水产大学0.643

6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大连(辽宁)大连水产学院0.436 7 淡水渔业荆州(湖北)中国水产学会等0.415 8 水产科学大连(辽宁)辽宁省水产学会0.385 9 水产科技情报上海上海市水产学会等0.334 三类期刊10 水利渔业武汉水利部水库渔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0.309 11 科学养鱼无锡(江苏)中国水产学会等0.207 12 中国水产北京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0.153 农业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畜牧兽医学报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0.845 2 蚕业科学镇江(江苏)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0.618 3 动物营养学报呼和浩特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0.611 4 中国兽医学报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0.582 5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哈尔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0.562 6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福州中国微生物学会0.505 7 中国兽医科技兰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0.39 8 中国饲料北京中国饲料工业协会0.382 9 畜牧与兽医南京南京农业大学0.376 10 中国畜牧杂志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0.317 11 中国家禽扬州(江苏)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0.203 12 中国兽医杂志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0.201 13 中国动物检疫青岛(山东)农业部动物检疫所0.175 14 黑龙江畜牧兽医哈尔滨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0.141 15 养禽与禽病防治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0.049 农业科学――林业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1.131 2 林业科学北京中国林学会 1.09 3 林业科学研究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0.891 4 浙江林学院学报临安(浙江)浙江林学院0.856 5 福建林学院学报南平(福建)福建农林大学0.851 6 世界林业研究北京国家林业局科技情报中心0.849 7 西北林业院学报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734 8 中南林学院学报株洲(湖南)中南林学院0.702 9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南京林业大学0.665 10 中国森林病虫沈阳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0.565 11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0.453 12 福建林业科技福州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0.421 13 浙江林业科技杭州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0.306 14 林业资源管理北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0.2975 15 林业科技哈尔滨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科学院0.27 16 辽宁林业科技沈阳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林学会0.173

农作物新品种独家转让合同范本之一-山西农业科学院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农作物新品种独家转让合同范本之一-山西农业 科学院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新品种XHD式P3805转让合同 甲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A研究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山西B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 之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甲方新育成的玉米新品种“XP试P3805' 转让给乙方生产销售,就转让相关事宜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甲方将新育成的玉米新品种XP试P3805独家转让给乙方使用,XP 试P3805新品种审定后定名为晋单**。 二、转让金额为壹佰伍拾万元人民币。 在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支付转让费共计壹佰伍拾万元人 民币;乙方向甲方完成支付后,甲方为乙方提供贰佰亩XP试3805的制种用的500kgd原原种母本白交系和200kg的原原种父本白交系,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甲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再次转让该品种及其白交系材料。 三、乙方不具有品种权,如果在生产经营阶段乙方再转让该品种生产 经营权,须经甲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乙方违约。 四、甲方享有如下权利并履行如下义务: 1、品种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由甲方在山西省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甲方有权知道乙方对该品种的推广利用情况: 3、甲方不得将该品种再次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否则视为违约; 4、甲方负责给乙方提供该品种的全部试验资料和审定证书、生产经营开发该品种使用相关手续、大田繁种的技术资料、原原种亲本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