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第九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一、名词解释

小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私人权力、资本社会权力、积极扬弃、消极扬弃、自我扬弃、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①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②价值规律决定的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的④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②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③最终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④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⒊任何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都是()

①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②一种随机过程

③一种没有规律的过程④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⒋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

①严格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并以生产力为标准②以道义原则为为标准

③要剥削者个人对既有的生产关系负责④否定它的历史作用

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调整是()

①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垄断②从垄断到国际垄断

③股份公司的出现④从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⒍股份公司支配的资本的性质是()

①个人资本②社会资本③私人资本④中小资本

⒎社会消费力取决于()

①绝对购买力②绝对的生产力③绝对的消费力④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⒏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

①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②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

③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盾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⒐股份公司是()

①对资本的积极扬弃②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发展形式

③对资本的消极扬弃④资本积聚的适当形式

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表明()

①资本是生产力发展的绝对形式

②资本自行扬弃是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

③资本是与生产力发展绝对一致的财富形式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经久不衰的活力

三、多项选择题

⒈资本关系()()()()()

①具有发展生产力的使命②是发展生产力的绝对形式

③是小生产者两极分化的结果④是通过暴力剥夺小生产者的产物

⑤体现资本与雇佣劳动对立的关系

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动力

②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根本原因

③资本主义可以自行消除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生产物质基础与其社会形式的矛盾

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其他经济矛盾的根源

⒊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过程是()()()()()

①一个资本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自行扬弃的过程

②一个资本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一个资本关系不断扩展的过程

④一个资本关系最终消亡的过程

⑤受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支配的过程

⒋股份公司是()()()()()

①资本转化为生产者财产的过渡形式②资本再生产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形式③现代企业组织形式④对资本与劳动对立的消极扬弃

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行扬弃形式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包括()()()()()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②资本私人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的矛盾

④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

⑤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6.资本社会化发展()()()()().

①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社会化过程②有一种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

③是一个至今尚未完结的变革过程④最终必将转化为一个历史过渡过程

⑤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演变的规律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

①股份公司的出现②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③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④国际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同盟的发展

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⒏资本关系为新社会形成准备的必要条件包括()()()()()

①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现代银行制度③现代公司制度

④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机构⑤向新社会的过渡形式

⒐对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应坚持的基本观点包括()()()()()

①它只是生产特殊历史形式与其物质基础的关系

②它是一个自行扬弃的过程

③它具有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历史使命

④它是其生产关系灭亡条件和新社会形成条件的内在统一

⑤它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

⒑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的相互关系()()()()()

①是对立统一关系

②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内容

③后者是前者的社会实现形式

④后者只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殊社会实现形式

⑤前者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内容

四、简答题

㈠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

㈡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㈢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㈣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五、论述题

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如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为什么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小生产:指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它规模狭小,经营分散,其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它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它本质上排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生产要素的积聚。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消灭自身的物质手段。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驱。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一般指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建立在机器大工业技术基础上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它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生产力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占有形式的深刻矛盾不可能得到解决,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过渡性的生产方式。

资本私人权力:指它体现为资本家个人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占有、支配和使用资本的实际权力。它的社会性质根源于其占有的物质内容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化生产力的特殊社会存在形式。

资本社会权力:指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结合的力量体现为一种社会权力。只是由于资本作为社会劳动的转化形式,作为社会化生产力的特殊社会存在形式,才具有了社会性并体现为一种社会权力。

自行扬弃:亦可称自我扬弃。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进行的自我否定。即发扬,保留事物本身的积极因素,抛弃、克服事物本身的消极因素,是旧事物逐渐向新事物转化的单纯过渡点。当事物本身中新质因素或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占了支配地位时,该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被新质所否定,转化为新事物。

积极扬弃:事物自行扬弃过程中产生的改变其根本性质的新质因素或新事物的因素。如资本主义合作工厂是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信用制度等旧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否定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根本对立,是对资本根本性质的否定,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消极扬弃:事物自行扬弃过程中出现的发展其根本性质的新质因素。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股份公司。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本身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自行扬弃,但没有扬弃资本与劳动对立的根本性质。只是使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使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的现实职能相分离,是对资本与劳动对立的消极扬弃。但毕竟是一种扬弃,与合作工厂一样,也可被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生产社会化:亦称生产社会性。它是指随着分工和协作的不断发展,分散的个体生产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社会分工越细,协作范围越大,生产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它是资本社会化的物质内容。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条件日益社会化;二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社会化的有机体系;三是国内统一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部物质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资本社会化:指资本占有关系的社会化。它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它是生产社会化的社

会实现形式。它的实现途径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一方面使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创造了矛盾运动的新形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的产权关系调整,本质上有利于大资本支配中小资本,因而又成为加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有力因素,从而加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对立性质。

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指社会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体现为适合生产力社会化发展性质而呈现的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⒈③⒉①⒊①⒋①⒌③⒍②⒎④⒏④⒐③⒑②

三、多项选择题

⒈①③④⑤⒉①②④⑤⒊①②④⑤⒋①②③④⑤⒌①②③④⑤

⒍①②③④⑤⒎①②③④⒏①②③④⑤⒐①②③④⑤⒑①②③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小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在小生产方式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的条件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暴力剥夺而建立起来的。

⑵资本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进步性。①它以雇佣劳动形式使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能取得使之迅速扩大的物质手段。②它具有自我发展的巨大内在动力和实现机制。

⑶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内在趋势。①剩余价值生产和劳动生产力之间是生产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资本要实现其目的必然要把实现目的的手段也一同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方式的经常变革和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同剩余价值生产相伴随的必然过程。资本要调动科学和自然界的一切力量,同样也要调动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的一切力量,去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②以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无限增殖的过程。资本运动的这种内在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资本积累成为资本运动的必然过程,推动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关系,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⑷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了,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间创造的生产力,比它以前一切社会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可见,资本主义创造了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㈡答: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发生的局部调整。

⑵这些局部调整使资本暂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⑶这些局部调整又是资本的自行扬弃,资本社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深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㈢答:⑴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又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加深,从而推动着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⑵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的自我调整,自行扬弃。在其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⑶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虽然能暂时延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但同时会使之进一步加深和深化。因而它不能违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㈣答:⑴资本关系的发展为新社会的形成准备着必要的物质条件。它根本改造了社会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不自觉地为新的、更高级的生产

形式创造出强大的物质基础。

⑵资本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现代公司制度,只要扬弃其资本属性,就可改造为新社会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适当的企业组织形式。

⑶资本创立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调节组织形式,如现代银行制度、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机构、以及各种专门委员会或其他组织机构等等,为新社会组织和调节社会生产提供了直接组织基础,并在新社会中得到充分发展。

⑷资本的自行扬弃形式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新社会的过渡形式。①股份资本是资本集中的必然产物,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资本社会化的适当形式。它使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因而是资本自行扬弃的社会形式。②股份公司使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现实职能相分离,是对资本的消极扬弃,它没有消除资本与劳动的根本对立,是资本社会化的发展形式。它也是向新社会转化的过渡形式。③工人合作工厂是对资本的积极扬弃,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已经被消除,本身已包含着资本根本性质的消除和新质社会关系的萌芽,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⑸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脱胎出来的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本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和辨证否定。因而它不仅能直接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巨大社会生产力这一物质基础,而且能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组织形式即社会化大生产适用的技术组织经济关系;它不仅能通过改造也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调节形式,特别是市场经济及国家干预的调节形式,而且通过改造也利用和发展资本运营的社会形式,还可以直接继承和发展合作制的社会形式。我们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解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观点。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㈠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如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⑴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始点就已包含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矛盾并不就是对抗,对抗只是矛盾对立性质的激化形式。②这种矛盾不仅决定了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资本量从一开始就必须大于小生产者所支配的生产资料数量,而且决定了它要无止境地进行积累。

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它的内部矛盾发生了两方面变化。①由于产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大工业的技术基础得以确立,社会生产力就其技术性质看已经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物质生产方式都社会化了。②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化。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集中,导致资本占有关系的社会化。因而既创造了矛盾运动的新形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通过对产权关系的调整,成为加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有力因素,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以外部对抗的经济危机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它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关系变革的根本动力,也是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后解体的终极原因。

⒉它在资本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的矛盾和资本生产和实现的矛盾这三个矛盾上的表现,说明它们:⑴既是迫使私人资本占有关系向社会化方向变革的直接原因,也是最终导致资本私人权力关系解体的直接原因。⑵资本既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绝对形式,也不是与生产力发展绝对一致的财富形式。⑶必然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⒊这反映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反复复的周期性激化,

从而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根本性质的变革,螺旋式上升,波浪

式发展,经过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论如何调整起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它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并为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准备好物质基础、历史因素和组织形式时,它所创造的生产力就必然会在其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过渡到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因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灭亡。

㈡答:⑴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一系列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

⑶它本身包含着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历史使命。在其历史使命未完成以前,它是不会灭亡的。

⑷它有它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它在自身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在自身发展、完善和自行扬弃的过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必然性,即必然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性质变革的历史过程。

⑸它灭亡的条件和新社会形成的条件是内在的统一在一起的,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①它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迂回曲折的。②资本主义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在所有国家同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③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一场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社会还经历了200多年复辟反复辟的长期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无疑要经历一个更加复杂、长期、艰苦的斗争过程。因此,这一切都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是一个复杂、曲折、反复、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第9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 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综合选择 1. 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 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 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 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 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 公共资本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 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处于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 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8. 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 国营企业 B. 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 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4.财政政策 5.货币政策 6.产业政策 7.收入政策 三、综合选择 1.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8.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 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2、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7、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9、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时间:14—16世纪2、背景: a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b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世界各族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3、表现:a 、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精神文化方面: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4、意义影响:世界历史地平线上,初现近代曙光,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反对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 2)反对来世观念,提倡追求现实幸福 3)反对等级观念,宣扬个性解放,但没有直接攻击封建制度。新兴 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引下,踏上了开拓资本主义的征程。但是随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封建制度越来越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时资产阶级认识到只有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于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启蒙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直接攻击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掀起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主要表现是1)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的独立战争,3)法国的大革命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7—18世纪2、背景:a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立战争术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政治经济学第9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工资 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即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资本投入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其中,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商业利润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构成可以从技术和价值两方面看。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划分为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取决于各生产部门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划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不变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价值(可变资本)的比例,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借贷利息 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除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外,还有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即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职能资本家借款的目的,是把借入的货币当作资本来使用,以获取利润;借贷资本家贷款的目的是获取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成为两部分: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

马原第六章之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第六章之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 展趋势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考点 15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然而,资本主义的历时近不行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其表现是: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起经济危机。 第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考点16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第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第四,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考点17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第一,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第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点拨:与本学科第五章“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结合一起复习。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综合选择 1. 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 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 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 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 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 公共资本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 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处于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 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8. 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 国营企业 B. 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10.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的具体原因是: A. 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xx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指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之中,以巨大的物力财力权利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比如蒋工业的各个环节放到政府的管控之中,政府的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等等),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实质就是私人资本主义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理论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目的就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中的盲目性。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这种新模式,二战之后,这种措施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背景: 1、二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期间,一切要为战争服务,政府因此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美国经济被纳入为全面的管制之中,所以战争特殊的作用进一步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二战结束时,美国国家财产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上升,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意味着美国政府有的是钱! 3、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0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为代表,人类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光靠私人资本家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二战后出现了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4、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二、表现: 1、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补贴出口,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三、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否就意味着美国逐渐放弃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呢? 如书中所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军事订单、优惠税率等等这些手段来刺激生产和固定资本投资。所以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而国家干预经济是以坚持以、私有制为前提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四、影响: 1、xx经济由战时经济走向了和平经济 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阶段 经济发展状况 原因20世纪 50-60年代末 高速发展的黄金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一)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二)、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产生于旧经济形态的母体中——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二、初步发展 (一)、发展条件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二)、发展概况: ①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 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③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短暂的春天”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进一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进一步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养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引入新课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严重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第二,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 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法律上的平等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除,从而为消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 2、基本矛盾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第二节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资本积累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

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 工资: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借贷利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级差地租:投入到等面积的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由于不同地块的稽查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形成的地租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得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劳动是商品,其价值就由劳动决定,其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无法作为商品买卖。工人出卖劳动力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可以按量出售。把劳动看做商品,违背了价值规律,劳动出卖后全部转移到商品中去,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是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工人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劳动力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幅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试述平均价值率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因不同部门的利润率的不同,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不同部分必然产生资本转移为手段的竞争,这种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的偏离,追逐利润的竞争导致资本从低利润率的部门向高利润率的部门的转移和流动,最终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原因: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 商品的价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 B、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小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变大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3、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1台电视,一周后付款1000元 C、顾客用4000元钱购买了1台电脑 D、顾客向蛋糕店以98元的价格预订了一个蛋糕

论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论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徐 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社科系,北京 100083) [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因其创造性和系统性,在哲学界和社 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本质以及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4)02-0167-03 [收稿日期]2003-10-15 [作者简介]徐岩(1969-),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社科系硕士研究生。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被公认为“批判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哲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关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对西方国家的哲学界和社会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晚期资本主义的特征 晚期资本主义是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二战以来的现代资本主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相对应,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自19世纪末以来在发达国家内出现的两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即国家干预的加强和科学技术职能的改变。这两种趋势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1、“国家干预”的增强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国家增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晚期资本主义成了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它对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干预甚至直接参与,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景观。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从外部保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所需要的社会秩序:资本崇尚自由竞争,国家不直接介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市场经济是私人企业主自由竞争的活动领域。然而,自由竞争在带来高效率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冲突:一是私人占有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冲突所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二是自由资本主义公平交换的意识形态与事实上的剥削关系相矛盾,由此产生了危害制度的阶级对抗。国家干预就是以此为背景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出现的。 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干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国家通过对使企业的集中过程和商品交换、资本运行和劳动市场加以组织化,并对市场在职能上出现的漏洞加以广泛干预,使国家干预成为国家对于经济发展过程所作的持续性调整,从而晚期资本主义国家与经济系统之间就具有了“功能性 联系”或“互补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应急原则”(新工资政策和社会补偿政策)使国家以补偿性的再分配、福利等形式担负起保护、补偿和平衡经济上软弱的社会群体、劳动者等的职责。由于这种原则把“按劳分配原则”和“社会补偿政策”综合起来了,从而缩小了人们之间生活水平上的差距,缓和了阶级冲突,保证了人们对制度的忠诚。 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国家干预以国家计划性的持续调整避免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无政府性、消除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因自由竞争制度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剧烈破坏,使资本主义能够获得长期的发展和繁荣,避免其合法性的最终瓦解。因此,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晚期资本主义就无法生存下去。 2、科学技术具有第一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功效19世纪末期,标志着先进资本主义特征的趋势之一,即技 术科学化趋势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在当今的发展不仅速度空前加快,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明显地加强了,从而在工业运用方面结成一个体系,全方位拓展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科学技术成为促进生产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是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高度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

专题七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七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 纵观世界近代史,在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的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是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两种主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标志着哪两场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材料二反映俄国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这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世界史·近代史稿》 (3)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涉及的两场改革的性质是什么?改革对这两个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小明在阅读《世界近代史》为主题的研

究性学习的总结材料,请你参与。 (2)依据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引发的进步的潮流有哪些?举例说明。(两例即可) (3)从资本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 世界近代史波澜壮阔,各国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演绎了一场群雄竞起的历史剧。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知识归纳】 (1)请在表格中A、B两处将下列基本知识按项目归类。(填写相关内容序号即可) ①《民法典》②《权利法案》③《独立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⑤林肯⑥拿破仑 ⑦华盛顿⑧克伦威尔

【总结概括】 (2)这些国家的革命(战争)体现出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深入探究】 十九世纪末,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路。1900年,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旬报》刊出《原中原》一文,推崇以美为师,提出中国“虽危弱已甚”,只要能“得华盛顿其人”,“以华盛顿之心,行华盛顿之事”就可同美国一样,出现一片“兴盛之象”。(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华盛顿有哪些事迹值得推崇。 【综合运用】 (4)你认为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有哪些方面值得近代中国学习借鉴?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名词解释——何谓资本主义 何谓“资本主义”呢?资本主义就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其实“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所以“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2.概述资本注意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一方面,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了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转化为资本。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的不断壮大,也就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均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是荷兰,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尼德兰革命。尼德兰革命是革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其之后,英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其他封建国家也相继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次同时,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3.分析近代以西方资本注意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与作用 ——>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完整版)9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1.区分劳动力和劳动 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只是劳动力,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品。 2.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1.计时工资(主要形式)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按产品数量支付工资造成了一种假象,即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并且是物化的劳动。 3.血汗工资制度 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以强化对工人的剥削。福特制和泰罗制是这种工资制度的典型代表。 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2.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的特征 (1)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 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商品的价值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为物化劳动耗费,(v+m)为活劳动耗费。 2.成本价格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