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研究

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研究
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研究

摘要:着重于对政府的善治研究,以河池市扶贫实践为例,在理清各大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明确产业扶贫要义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龙头企业、贫困农户三大主体层面剖析如何推动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建设,论述产业扶贫组织模式的综合运用,并明确解决产权关系与构建决策机制是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连接共享机制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善治;河池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攻坚被摆在全党战略位置加以推进。当前,脱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决战冲刺阶段,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抓手,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各县(市)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和模式,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试点示范,取得可喜成效,为产业扶贫利益连接共享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和丰富的理论素材。本次研究选择产业扶贫的治理主体为切入口,综合政府、企业组织和贫困农户等几大治理主体,并凸显地方

1 / 11

政府的治理理念和具体措施。本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交叉运用管理学、政治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河池市为例进行产业扶贫视域下利益连接机制研究,总结提炼在市政府主导下河池市在利益连接共享机制创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而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期冀对扶贫脱贫事业起到有益启示。

1产业扶贫与善治内涵

龚晓宽对产业化扶贫作出如下解读:把农产品作为发展的原材料,把加工或者销售的企业作为发展的龙头,将科技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市场经济作为发展导向,打造带着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支柱产业,建设发展生产基地,借此紧密团结广大农户,实现脱贫。通过产业扶贫,政府、农户和龙头企业几个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肩负责任和享有利益,所带来的成效呈现三赢:对政府而言,提升组织策划、执行落地的能力,增强民众满意度;对龙头企业而言,帮助其创收盈利;农户脱贫致富,提高收入。借由利益共同体关系所衍生与发挥效力的利益连接机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善治的含义可解读为,政府应努力满足公民的增长需求,高效率并且高效用地实现共同目标。善治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构建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网络。善治要求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创建有利于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环境。尤其从相对微观层面而言,善治要求政府既要体现多数人利益,更要体现社会弱势群体与贫困群体的利益。

---------------------------------------------------------------范文最新推荐------------------------------------------------------ 因此,善治理论从本质上契合脱贫事业,适宜应用于产业扶贫,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指导与推广。综观善治过程,地方政府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产业扶贫上,政府应当把握好干预的尺度和方法方式,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同时充当“运动员”与“裁判员”是行不通的,这两个角色与职责应当剥离开来,将扶贫开发的行政行为转变为脱贫致富的市场行为,使各方资源在传递中发挥最大效益,与企业和民众这两大主体之间构建起有益的互动网络。此外,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以及完善的法律司法框架,也都是善治的重要构成要素。

2发展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理清利益主体间关系,接着分别从政府、龙头企业、农户三大主体层面分析,进而剖析产业扶贫组织模式,结合河池市实践,剖析产业扶贫利益连接机制如何更好地发展。

2.1理清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明确产业扶贫要义

2.1.1更新参与主体利益观念,发挥市场作用运用好市场规

3 / 11

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产权为基础,采取交易额返利和股权分红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市场要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将政府的扶贫意志贯彻融合进各类市场主体,转化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扶贫脱贫行动。2.1.2推动主体间发展均衡关系,强化利益连接强化利益连接。将脱贫对象通过市场主体同大市场连接起来,强化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试点推广贵州“五金”产业扶贫机制,即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提成得奖金、订单生产得订金,增强其自身发展内生动力,杜绝脱贫后再次返贫。2.1.3构建完善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当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体系存在制度与人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比如一些地方出现合作社假借贫困户名义套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情况,在使用扶贫资金的同时并未承担相应的扶贫责任义务,相当程度影响到公平公正以及扶贫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建立透明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严格实行“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项目审批人对所审批的项目资金负有跟踪问效责任,资金使用人负有依法依规使用资金的直接责任,以此实现机制上对扶贫事业落在实处的保障。

2.2深入探索政府管理方式,完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

---------------------------------------------------------------范文最新推荐------------------------------------------------------

2.2.1政府层层推进河池市政府充分发挥三个层级政府的推动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并强有力执行,在实践过程中调动各方力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1+1+1>3”的合力。在市级政府层面,主抓产业扶贫的统筹推进,强化沟通协调。由市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充分调动教育、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等职能部门积极性,形成协作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在县级政府层面,做好规划实施。由县级政府紧紧围绕区域定位和脱贫目标,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扶贫规划实施,确保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再具体深入便是乡级政府层面。作为政策、规划的执行者,乡级政府具体发动落实。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具体脱贫计划,发展扶贫产业。重点在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投入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到村到户”行动当中,包括基础设施、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产业扶持、教育培训与结对帮扶等多方面“到村到户”行动,从而有力推动脱贫开发由干预式向参与式转变。2.2.2加快配套政策改革制定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省(自治区)级层面制订出台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导文件,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使得扶贫事业有规可循,更利于增大增强扶持力度,为专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2.3加大金融对扶贫开发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在金融方面,对扶贫开发事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广西作

5 / 11

为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的政策利好,探索推广金融扶贫“田东模式”,加大对合作社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农民贷款门槛,有效解决发展致富产业资金不足问题。

2.3坚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作为扶贫产业的一大主体,龙头企业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首先,厘清产权关系。充分尊重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着力厘清合作组织本身和合作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区分不同的利益主体,明确利益边界,确保其产权的合法性。其次,强化要素保障,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同时,确保各生产要素在利益分割中的合理比例。在此还需要提及硬性约束的重要性,以此有效监管龙头企业出实效。通过签署协议,明确龙头企业的具体脱贫任务,强化市场主体对脱贫攻坚的硬性约束,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4发挥干部群众能动作用,增强主体意识

---------------------------------------------------------------范文最新推荐------------------------------------------------------ 广大群众是扶贫事业的主体。干部们作为群众的一部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要起到旗帜和标杆作用,带领群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在政策宣传方面,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扶贫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在发展模式方面,丰富群众在扶贫事业当中的参与形式,包括采用土地入股、存量折股以及增量配股等,力求把各独立的资源要素所综合盘活,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从而显现资源叠加效应。再具体到项目安排与资金拨付方面,采取群众参与式管理的做法,由群众决策具体项目、投资方向、实施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进而采取扶贫资金奖补的拨付方式,引导群众主动投资,最大限度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效益。

2.5创新运用产业扶贫组织模式,切实推动脱贫

产业化扶贫模式主要有公司带动型、基地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和乡村旅游五种模式。河池市综合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尤其在如何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扶贫体系,将“扶持到户”转变为“效益到户”这一脱贫攻坚必

7 / 11

须攻克的重要课题上取得突破,促进市场主体和贫困农户实现双赢。立足本地挖掘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品与产业建立的优势产业带动型,是贯穿河池市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以环江县为例,它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启动实施产业发展与开发扶贫“8310”工程,推动林业、香猪、菜牛、核桃、中草药、桑蚕、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八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扶贫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2015年,该县实现脱贫1.6万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采取以龙头企业为主力,结合资源开发与商品基地建设,培植优势产品的做法,2015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93元,增长16.89%,全县1.7万人脱掉贫困帽子。罗城县立足本地资源,依托中天领御、凤糖集团、宝玉制丝等当地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核桃、毛葡萄、糖料蔗、桑蚕等特色产业。2015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8.81万亩,毛葡萄7.5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5303亩,桑园总面积达5.9万亩,“W•默科特”、沃柑等优质特色柑橘水果产业6060亩,产值达4亿元。在单种产业扶贫模式基础上,河池市加入更多环节和要素,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之间互动合作的方法方式,进一步丰富扶贫利益连接机制建设。以南丹县为例。南丹县创新工作模式,注重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参与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调动农户主体意识,把分散式经营充分联结起来,形成相当规模。2015年,南

---------------------------------------------------------------范文最新推荐------------------------------------------------------ 丹县共引导81名经营业主、经济能人依法开展土地流转近4万亩,进行农业连片开发,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家庭农场10个。重点打造拳头产品也是南丹县扶贫工作一大亮点。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性,南丹选择猕猴桃这种农产品,全县种植达1.2万亩,成为广西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县。

3完善产业扶贫利益机制需注意的问题

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连接共享机制,核心在于健全农民合作组织,关键在于推行利益分配共享。河池市政府经具体实践,总结出产业扶贫利益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明晰践行产权关系与决策机制,明确利益归属。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将有效提高扶贫决策的科学性,利于贫困农户内生动力的增强。首先,农民合作组织产权关系需要明晰。一方面,合作社本身作为法人,其财产权没有得到有效认可。很多合作社成立之初,为了便于取得社员信任和开展业务,采取挂靠在有关部门的做法,以社团名义在工商部门登记,甚至有些组织没有进行登记。这便造成了产权不明确的问题,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性质认定和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带来困难,也存在资产被挂靠单位平调的可能。另一方面,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其个人产权不明晰。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会员的不断增多、国家扶持资金的加大、盈利水平的提升,其成员个人之间、普通会员与依托投资主体

9 / 11

之间的产权边界愈发模糊,常常会出现龙头企业、致富能人等投资主体侵蚀集体产权及收益的情况。此外,农民合作组织内部应形成社员民主控制的决策机制。合作社的经营运转主要依靠外来力量投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在合作社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普通农户由于投资少,在组织中属于从属地位。换言之,普通农户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形成并运行社员民主控制的决策机制是必要的,保障普通农户合法权益,保护其生产发展积极性。

作者:顾佩璇吴铁华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共河池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周常春,张秀云,张泽辰.扶贫参与主体能力建设对产业扶贫的影响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2]梁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范文最新推荐------------------------------------------------------

[3]杨国涛,尚永娟.中国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探讨[J].乡镇经济,2009,(09).

[4]闫东东,付华.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J].农村经济,2015,(02).

[5]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04).

11 / 11

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联接机制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更好抓好《2016年度卢氏县横涧乡寺上村梅花造型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建设,打造我村梅花新亮点,为将来村里产业和旅游发展创条新路,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项目实施贫困农户同意委托你社实施该项目,完善相关利益联结机制。 一、利益连接机制 1、合作社按照项目要求建设。资金补助给合作社,但合作社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2、合作社保证在实施完成扶贫项目规定面积基础上,发展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参与到该产业,并且尽力发展数量大于项目规定数量的两倍以上,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保证农户的根本利益。 3、合作社承诺发展辖区内与该项目有关的产业,带动辖区内的农户及贫困户增收致富,创造的效益尽量达到在项目总资金的三倍以上。 4、合作社保证带动固定就业,按扶贫资金带动25户90人固定就业。合作社承诺对于不在合作社内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由村统计调查后,合作社进行统一安排就近就业。 二、特别约定

1、村民进基地参观,给予免费参观,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村民感受到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的成就感,产生种植兴趣,壮大我村种植业。 2、每年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举办培训班,让村民学习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让人人掌握种植技术,从而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3、对实地操作和学习所得的经验和技术与村民分享,带动村民共同进步。 4、帮助村民打开销路市场,使村民基本经济利益得到保障,解除种植后顾之忧。 三、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在协议生效后应本着诚信原则严格履行协议义务。如一方当事人违约,应向守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守约方的实际经济损失。 2如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解决损失时,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增加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具体数额依具体损失情况确定。 四、争议条款 因本协议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下列第1—3种方式解决: 1、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调解; 2、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4.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45亿元,信贷资金1.14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5.53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5.3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专门制定推介项目

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doc

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市以贫困户增收和主导产业做强为基调,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唱响了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的主旋律。 一、明晰思路,牵准“牛鼻子” 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70%以上贫困户聚焦到主导产业链上并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发展后劲。 二、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 (一)健全“一个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市县农业部门均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工作责任。市局健全了领导干部分片负责区县制度,一名局领导分片联系一个区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各司其职开展帮扶、暗访和督导,形成了激发能动性、增强整合性、注重动态性、把握精准性和提升廉洁性“五个助推”扶贫攻坚工作机制。与各区县农业部门签订责任书,分季度召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全面保障驻村农技员到村工作生活补助、培训费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待遇。 (二)完善“两个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制定

市、县、村产业扶贫规划。认真摸排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对有条件、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规划扶贫产业,形成了《贫困户到户产业规划表》,二是规划5万余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或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其依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帮助其依托产业增收致富。 (三)优化“三支队伍”,确保帮扶到位。一是调整充实驻村农技员,为农业技术“把脉”。113个贫困村选派114名驻村农技员,对已脱贫村继续帮扶,严格工作考勤考核和工作督查。二是优化专家服务团,解决技术“梗阻”。全市94名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5个,根据农事季节、产业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需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组建巡回服务小组,开展“诊疗”服务。全市组建由县、乡421名农业技术人员人员组成101个服务小组,负责全市98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653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30项,解决技术瓶颈41个(四)狠抓四个落实,增强工作动力。一是落实奖惩管理考核。市、区县农业部门分别与114名驻村农技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将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推行领导约谈、“召回”或问责机制。同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进行表彰,2017年,旭阳镇马石村驻村农技员邱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推荐车正权等3人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驻村农技员,由省脱贫攻坚领

庭院种植利益联结机制协议

庭院种植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协议 甲方:荣春村委会(以下称甲方) 乙方:绿嘉园合作社(以下称乙方) 为更好的落实脱贫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保护合同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贫苦户农业蔬菜种植增产增收,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后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同意由村委会代表参与种植的贫困户作为甲方,并委托你社(乙方)实施该项目,完善相关利益联结机制。 一、利益连接机制 1、合作社按照项目要求实施,资金补助给合作社、但合作社要严格按照项目合同约定执行。 2、合作社保证在实施该项目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保证参与的贫困户获更大的利益。 3、合作社承诺该项目种植的农作物阿紫合同范围约定的条件下优先收购、保证不低于合同约定的价格收购产品。 4、合作社保证带动固定就业、带动28户贫困户增收。 二、特别约定 1、乙方应当按照甲方在荣春区域内种植的豇豆角、窝瓜、辣椒,

按本《合同》约定的亩数种植收获的、符合收购标准的全部收购。 2、乙方保证给种植户提供种植的技术支持,提高种植效益,让参与的贫困户人人掌握种植技术、从而带动村民致富。 3、甲方协助乙方购买虹豆角种子(正规种子公司生产) 三、违约责任 1、甲方严格执行乙方的种植要求确保达到质量标准。甲方不得将合同约定亩数以外的豇豆角、窝瓜、辣椒交送收购地,如发现按金额的十倍赔偿。 2、乙方应保证在未完成合同约定的数量前,不得拒绝收购。荣春村所种植生产的产品,只要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和规格,乙方负责包收。如果乙方不及时收购产品,造成经济损失,乙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实际投入赔偿。如果乙方拒收贫困户种植符合标准的约定内数量的产品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赔偿甲方的实际经济损失,由保证金先行支付赔偿金。 四、争议条款 因本协议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1-3种方式解决。 1、提请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调解。 2、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合作社)案例 一、背景及概况 七里乡七里村位于衢州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27.5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98户,312个人口,其中有党员10名。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毛竹产业和外出务工等为主。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对市场经济和经营策略缺乏足够的认识,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进程。因七里村主导产业柑橘受各种影响导致农民减收或者无收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七里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叶建华的带领下,于2009年从仙居引进蓝莓6000余株,把原有的12余亩柑橘全部砍掉,种上蓝莓,并且成立了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做法 1、以产业扶贫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扶贫是促进产业投资收益与贫困地区发展的双赢策略,是在新时期为投资者寻找发展机遇,为贫困者寻找致富道路、为社会寻找均衡安定的全赢政策。七里乡属贫困山区,七里村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到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打造“创业园+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实现增收。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成立,采用“创

业园+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七里乡大学生创业园统一经营、管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 2、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七里村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带动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上来,为了更好的让农民掌握蓝莓种植技术,提高蓝莓产品的竞争力和技术含量,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邀请区林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以及区科技局专业人工来七里村免费对农民蓝莓的管理、蓝莓的采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性的培训,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 3、发展其他扶贫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在蓝莓采摘淡季,同样在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的带领下,根据七里村的实际情况,租赁大量田地进行黑木耳的种植,同样采用“创业园+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三、创新成效与作用 1、蓝莓基地和黑木耳基地不断扩充。 3、开展党员服务承诺活动,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金盛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按照每个党员的特长和爱好,根据产业实际,党员“公开承诺”职责和目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基地”等创先争优活动,党员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由党员自愿提出承诺事项,制定承诺的目标、

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罗霄山脉南麓中段的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山多、人多、耕地少的老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现辖23个乡镇和2个国营林场,总人口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该县通过“八七”扶贫攻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的扶贫开发,该县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不断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总目标,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十年,该县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累计达4.8亿多元,给该县贫困乡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增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县100%的行政村实现通电、通邮;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视;农村水利设施、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5.179亿元。财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十年,全县累计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扶贫资金达2.3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98个,基本解决了全县10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五难”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十年来,兴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45公里,兴建桥梁101座,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兴修水利设施196处,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6宗,解决了3670人的“饮水难”问题;新建和改造电网88.3公里,解决了286个自然村、2623户、1万多人的“用电难”问题;兴建和改建学校24所,解决了2300多名学生“入学难”问题;修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9处,做到了村村有医疗卫生所(室),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兴建沼气池1436座,涌现出3个沼气村,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面貌。 2、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该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木竹、果茶、畜禽、药材、桑蚕五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开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近十年,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立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建基地,促进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十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基地建设的财政扶贫资金达7400多万元,建成4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30多处。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多种经营基地450多万亩。其中:果茶基地158万亩、中药村基地4.4万亩、木竹基地239万亩、桑蚕基地2万亩、畜禽饲养及加工基地46.6万亩。2010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创税收4300多万元。产业辐射劳动农户11.4万户(其中贫困户1.6万户),覆盖农户面达83%,农民年人均从中获益280元,年减少贫困人口0.4万人。 3、龙头企业逐步崛起。该县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以改革为动力,以资产为纽带,加速转换经营机制,采取股改激活、联合带活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年创税收5100多万元,基本形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产品流通有效搞活。该县依托区域资源的优势和产业特色,市场流通进一步搞活,目前全县共有362个流通中介组织、6.4万营销人员,在上海、北京、广东等20多个省市建立了460多个销售网点;在西南部乡镇,建成了金桔和茶叶收购市场;在县城和五大产业集中产区建成了39个遂川土特产交易市场,使遂川成为全省较大的果茶、木竹、桑蚕、畜禽、药材产销集散地。这些市场既有突出的区域特色,又有很强的辐射功能,不仅促进了生产,搞活了流通,而且为农民解决了买难卖难的问题,并从中直接受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5、科学技术不断推广。该县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支撑

利益联结机制

《2016年度卢氏县横涧乡寺上村梅花造型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 利益联接机制协议 甲方:横涧乡寺上村(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卢氏县岳春方梅花种植合作社(以下简称乙方):为更好的抓好《2016年度卢氏县横涧乡寺上村梅花 造型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的建设,打造我村梅花新亮点,为将来村里产业和旅游发展创条新路,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项目实施贫困农户同意委托你社实施该项目,完善相关利益联结机制。 一、利益连接机制 1、合作社按照项目要求建设。资金补助给合作社,但合作社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执行。 2、合作社保证在实施完成扶贫项目规定的面积基础上,发展周边农户及贫困户参与到该产业,并且尽力发展的数量大于项目规定数量的两倍以上,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保证农户的根本利益。 3、合作社承诺发展辖区内与该项目有关的产业,带动辖区内的农户及贫困户增收致富,创造的效益尽量达到在项目总资金的三倍以上。

4、合作社保证带动固定就业,按照扶贫资金带动25户90人固定就业。合作社承诺对于不在合作社内的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由村统计调查后,合作社进行统一安排就近就业。 二、特别约定 1、村民进基地参观,给予免费参观,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村民感受到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的成就感,产生种植兴趣,壮大我村种植业。 2、每年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举办培训班,让村民学习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让人人掌握种植技术,从而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3、对实地操作和学习所得的经验和技术与村民分享,带动村民共同进步。 4、帮助村民打开销路市场,使村民的基本经济利益得到保障,解除种植的后顾之忧。 三、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在协议生效后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协议义务。如一方当事人违约,应向守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为守约方的实际经济损失。 2如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解决损失时,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增加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具体数额依具体损失情况确定。 四、争议条款 因本协议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甲乙

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复制编辑修改---- 【说明】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和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动员布置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我县紧紧牵住绿色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霍山特色资源,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市农委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二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专项督查后,我委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到位。现将我县20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下设一个产业扶贫工作组,组长由农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农委抽6人、林业局4人、中药材发展局2人、茶蚕办4人组成工作组成员,并设有专门办公室,有4名同志常驻办公。同时又成立了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农委主任兼任,在农委内下设一个专门扶贫办公室,抽二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编制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20xx年度扶贫工作重点与分月工作计划,协助43个贫困村制定产业脱贫计划,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稳定和深化产业扶贫政策。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20xx年上半年全县召开了二次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5月份还专门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专项检查。8月下旬和10月下旬,针对市农委二次督查反馈情况进行了二次专项整改。

中国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研究综述_匡远配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5年第8期 中国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研究综述 ◆匡远配 内容提要 本文总结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回顾了扶贫政策,介绍了国际和中国扶贫的成功案例,整理了学者们对扶贫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对策研究。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政策和机制 创新研究 综述 一、中国的农村扶贫体制 (一)中国的农村扶贫体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政策经过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94年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第二次是2001年制定了“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农村扶贫的基本政策并没有大的改变:仍然是满足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扶贫双重目标、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的开发式扶贫、采用区域瞄准方式和推动政府主导下的全社会扶贫。但随着扶贫政策的调整,中国的扶贫战略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战略上开始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由单纯的直接救济向地区经济综合开发的方向转变;由单纯地向贫困地区“输血”向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转变;由单纯的政府主导型扶贫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的全方位的扶贫转变;强调经济发展,扶贫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扶贫战术也变化了:(1)改变平均使用扶贫资金的办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搞综合开发;(2)国家在信贷、税收和经济开发等方面给贫困地区以优惠政策,中央各职能部门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3)由中央、地方政府和贫困地区居民共同投资;(4)政府的扶贫政策与农民制度创新“互动”。 (二)农村扶贫的组织系统框架 农村扶贫组织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多部门参与,一些部门负责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扶贫资金,另一些部门则主要负责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这种制度安排,一是为了适应农村综合性的开发式扶贫方式的需要,二是为了动员已有的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并发挥它们的专业优势。为了协调各个参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各级政府的跨部门扶贫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与扶贫有关的日常工作,是中国农村扶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地方政府(主要是省和县)的农村扶贫组织完全模仿中央政府的模式。发改委系统负责以工代赈资金。财政部和地方财政厅(局)负责财政发展资金。尽管中国农业银行是国有商业性银行,但长期承担专项扶贫贷款的发放、管理和回收的政策性职责。作为各级扶贫领导小组的成员,其他政府部门也广泛参与到和自身业务有关的农村扶贫工作中去。 东西对口扶贫和部门定点扶贫。东西对口扶贫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动员东部发达省市的力量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国务院扶贫领导 — 24 — DOI:10.13246/https://www.360docs.net/doc/33425564.html, ki.iae.2005.08.005

创新扶贫方式

创新扶贫方式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对大余县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张齐北 《老区建设》2011年第1期 自1994年以来,通过十几年普惠制的扶贫,我县各扶贫重点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递减,由实施“八七”扶贫以来的5.4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7314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剩余的7314名贫困户,零星分布在全县各行政村,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山区,且都是属于“财穷、智穷、技穷”的“三穷”贫困户。没钱、没文化、没技术,使得这些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势必对构建和谐社会设置障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利用当地资源、针对贫困户自身素质和外部力量使这些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深入到16个重点村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目前产业扶贫到户的做法与成效 我县属扶贫非重点县,每年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十分有限,而且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辅助建设,而对于产业方面的扶持却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办积极在产业扶贫方面做文章,要求省、市直单位、企业在搞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每年拿出3万元用于扶持10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用于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做脱贫致富道路,具体操作是: 1、精心组织,选准受扶贫困户。按照选择好低收入、有劳力、肯吃苦、有一定资金、技术经验和能起带头示范作用的原则,采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产生受扶贫困户。重点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采取初选、张榜公示、再确定的办法选定本村10户受扶贫困户,实行公开推选,杜绝暗箱操作,透明度高,受到群众赞扬。浮江乡车里村有代表性地选择了低保户、打工返乡民工等农户代表进行扶持。吉村村采取了每个代表、村干部推荐2名,在会上介绍情况,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以高票入选按顺序排列选出10名。可以说,经过精心组织选举出来的受扶户群众没意见,代表们也无怨言,说这才是我们自己选出的贫困户。 2、尊重群众意愿,选准帮扶项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搞强迫命令等行政手段来干预贫困户发展产业,群众愿意接受、愿意发展的项目我们就扶持,加以引导,使其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收入。浮江乡车里村肖先平原来只饲养20多头猪,确定为受扶对象后,村书记张泽周同志为其联系好猪苗,扩大养殖规模,现饲养肉猪50多头。白田埠村民有种植甜玉米的习惯,年产稳定,收入平稳,村干部因势利导,选择了7户贫困户种植甜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 来源:综合处日期: 2017-12-20 作者:秘书处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该模式成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施方案(最新) 根据X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X政发〔X〕89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X政办字〔X〕1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XX区共有龙头企业40家,目前已有20家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X年,全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0亿元,市级以上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5家。到X年,全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力争达到68%,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30亿元,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力争达到55家。 二、主要联结模式 重点围绕以下几种模式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一)股份合作型 鼓励农牧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参与、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良种等要素入股合作社,采取按股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牧民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引导龙头企业和农牧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建立农企利益共同体。

(二)订单合同型 围绕发展“订单农业”,在农牧业生产之前,由农牧民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订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交售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收购价格以及龙头企业承诺的服务内容等事项,农牧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合同要求收购农畜产品,通过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农牧民与企业中介组织互利共赢。 (三)服务协作型 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通过合作社或直接发放给农牧民,用于扩大种养规模,增加科技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统一种肥(饲料)、统一植保(防疫)、统一管理,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牧民发挥种养技能优势,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农畜产品。支持通过金融和技术协作,密切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 (四)流转聘用型 鼓励农牧民将土地草牧场流转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草牧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收农牧民成为企业工人并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获得稳定收入。支持农牧民通过土地草牧场流转和返聘务工的方式,同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密切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关系。 (五)产业化联合体模式 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各经营主体间通过订

创新产业扶贫 实现融合共赢

创新产业扶贫,实现融合共赢 一只公羊要配几只母羊?中国这对于养羊户来说是个常识,正常比例是1∶20左右。 河南一位通过5万元扶贫贷款养羊的贫困户对此并不熟悉,40多只母羊才配了一只公羊,导致一部分母羊怀不上小羊羔,只好将空怀母羊低价卖掉。新生小羊体质孱弱,这也是因为贫困户不清楚母羊怀孕时要添加蛋白质等营养饲料。 同村另一些贫困户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养羊,技术培训、防疫、饲料、回收等都由企业负责,贫困户只要按照企业标准饲养,取得了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在河南调研产业扶贫时了解到的这件事令他感触颇深。?可见,产业扶贫模式相当重要,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养几只羊还可以,规模大了,技术和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纰漏,难以通过产业脱贫致富,甚至还会为此背上债务。?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重要引擎,但如何成功地发展脱贫产业,使其成为贫困户?会生蛋的鸡?,需要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扶贫模式,循因施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 抱团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合作成功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精准扶贫?的重大方略,精准脱贫

主要途径中?五个一批?首要的就是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对精准扶贫方略的真正涵义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对《经济》记者说:?精准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准,由大水漫灌改为效率更高、定位更准的扶贫,包括对贫困人员、实施的方法、策略的提升;二是精,各参与主体要由动员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考验的是机制模式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进入良性运行;三是久,要保障扶贫产业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能离开帮扶的支撑又回去了,要让脱贫产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中,实现贫困户的持续性增收挑战性最大,这也是我国提出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现在的市场条件与以往大不一样,以前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都没解决,扶贫项目多用于生产粮食供自己消费,现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贫困地区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实现更多价值。其次,目前很多农产品都是过剩的,市场上都是农业新型主体,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让贫困农户以单门独户的方式与他们竞争难以成功,很多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多是半途而废。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创新,让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合作,在产业链中做能做的事,把技术、管理、市场等交给专业的主体去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汪三贵对《经济》记者说。 对此,雷明强调:?产业扶贫的对象是具备劳动能力的对象,

辩论赛扶贫的理论、模式、难点、途径

扶贫的理论、模式、难点及路径 一、扶贫的主要理论 国外学者对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早于我国,他们称之为反贫困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 1、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克斯(Nurkse)在他的《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中存在着两个恶性循环,一个是因为低收入而导致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再到低收入;一个是低收入导致低购买、低投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再到低收入。这两个循环相互作用,阻碍了经济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发展和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走出贫困,就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国民储蓄能力,进而促进资本的积累与形成。该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指明了方法,但由于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功用而受到非议。 2、纳尔逊的“低水平陷讲”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基本处在维持生命或者接近这一水平的均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讲”。他认为当人均收入低于人均收入这一理论值时,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比国民经济收入增长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从而使得人均收入倒回到维持生命的阶段;而当人均收入大于人均收入这一理论值时,国民经济收入增长又超过了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就会相应增加;然而一旦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下降到与人口增长水平一致,那么这两者之间就会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故在最低人均水平增长到人口增长率相等之间,就存在着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讲”。该理论分析了资本不足、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强调了资本积累和形成对摆脱“低水平均衡陷讲”的决定性作用。 3、舒尔茨的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1960年舒尔茨在著名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的演说中提出: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他还认为人的质量水平决

【扶贫典型经验】创新扶贫机制,提升扶贫实效

创新扶贫机制,提升扶贫实效 XX市注重脱贫实效,积极探索精准脱贫长效机制。三年来,4个省定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10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0000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 一、压实工作责任,健全脱贫攻坚责任机制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XX市今年重新调整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新增了监察局、审计局、商务局、总工会等单位为成员单位。明确了乡镇党政正职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扶贫力量进一步壮大。为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出台了《XX市精准帮扶行动实施方案》《XX市201X年XX 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XX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市乡村三级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督导三签字”工作实施方案》《XX市乡镇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规定》等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压实了工作责任。为防止已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在省定贫困村韶阳村,我市探索建立了100万扶贫救助基金,用于贫困人口大病重残救助。 二、落实具体举措,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XX市注重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持续输血与稳定输血、能力开发与社保兜底相结合,出台了《XX市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继续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四大工程”。群众增收工程。截止目前,4个省定贫困村共扶持巩固20个特色产业及合作社,

XX村养蜂产业、桑葚基地、矿泉水厂等10大产业齐发展;XX村海燕、XX种养合作社种植规模26亩,养殖5600羽;XX村德桂良种黑山羊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300头,四清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400多亩、XX宾馆蔬菜基地加生态农庄规模100多亩;团田村起良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800多亩,湘林家庭农场种植金银花80亩、红豆杉70亩,共安排297人就业,共计带动362人创业,增加产业效益395万元。4个省定贫困村都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这将大大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明确毛家食品为我市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500贫困人口,每人每年收益500元以上,持续5年受益。继续对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上规模种植、养殖给予5000元奖励。金融扶贫进展顺利,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邮政储蓄等四家银行对15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参评,参加评级户数1355户,授信金额4122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贷款2097.1万元,完成授信金额的50.8%。素质提升工程。 今年来,已开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积极开展“两后生”技能培训招生对接活动,通过与XX技师学院、XX技校、省经贸技校、XX技校、XX技校等5所院校积极对接,17名“两后生”已有10名与相关技校初步达成了就学意向。兜底保障工程。对全市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重新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并建立健全动态管理制度。清理整顿前农村低保共计2524户,2941人,清理整顿后全市农村低保共计978户,1479人。完成了全市特困供养对象及城乡低保家庭成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对168名65周岁以上的半失能低收入老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补贴标准为100元/人·月。对1510名生活困难残疾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其中一、二级农村低保残疾人员1096人,每人每月120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从酉阳县长潭村现象看产业扶贫的作用和方法 刘戈新孙元忠 脱贫问题,最终需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解决。而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产业扶贫的特殊困难。从事产业扶贫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始终觉得是一道难题。 6月1日至7日,我们借到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开展“三进三同”的机会,带着思考和困惑进行调研,印证我们的一些想法,让我们对贫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贫困农村发展的希望,对产业扶贫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何突破有了新的思考。 一、关于产业扶贫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加快增长、缩小差距。去年,长潭村被纳入全市首批整村脱贫推进村。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抓住这一机遇,结合万元增收,支持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和创业培训等全面推进,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934元,增幅达到38%,一跃成为全市增收致富的典型。在长潭村收入增长构成中,务工收入增幅7.67%,贡献率为8.7%;旅游收入增长522元,贡献率为56%。旅游业的兴起,使当地农产品大量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和渔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3.58%、31.95%和62.16%。创造了多年来少有的可喜成绩,也充分证明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部分组成。宏观的看,由于受到国家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全国产业不断换档升级,使得资本和科技不断挤占劳动,经济增

长的就业弹性,由1991年的0.45持续下降到现在不足0.1。务工工资和就业人口多年来徘徊不前,打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长潭现象说明,劳动力缺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效益问题。村内产业振兴后,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会很快放弃微薄的工资,回乡创业。因此,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上,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思路。既要两眼向外,注重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更要两眼向内,注重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着力于内部挖潜。 从投入上看,2008年开始,长潭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投入各类资金1307万元。其中,交委道路建设440万元,水利人饮工程155万元,林业经果林建设147万元,电力河道通畅工程72万元,教委教学楼建设28万元。真正由扶贫部门投入的只有240万元,不到20%。长潭的投资结构很典型,与其他整村脱贫村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这表明,扶贫开发已经由过去扶贫部门孤军作战,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集团军攻坚。扶贫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退出来,重点用于实施产业扶贫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委市政府和办党组,作出的将扶贫资金调整到重点支持产业扶贫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为此,我们建议,政策上和措施上应该及时跟进,确保产业扶贫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尽快明确产业思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工作步骤。 二是适当压缩整村脱贫村的比例,做大产业扶贫资金专项。整村脱贫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从目前各个区县的整合情况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扶贫开发中,我区各地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以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并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市场变化特点,积极探索创建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在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实际看,目前制约产业扶贫的问题主要有: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不到位,影响产业培育和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不够,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始终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不显现;产业项目与市场不衔接,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扶贫创新机制不完善,等等。要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作为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发展产业扶贫中促创新,在创新中谋产业扶贫大发展。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 精心编制我区产业扶贫规划,确立具有我区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类别、扶持项目,发挥产业扶贫的最大效应。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要下大力气壮大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万元增收工程”,集中力量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培育一批千百亿元产业,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万元示范农户”,示范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发展。加强旅游开发规划引导,对贫困地区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带动旅游相关的餐饮、旅馆、电信、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旅游扶贫的发展空间,增加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抓好产业项目开发,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发展一个好的入户产业项目,是帮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好产业项目,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粮食、蔗糖、水果、桑蚕、蔬菜、茶叶、中药材、生猪、家禽、渔业、肉牛、肉羊、肉兔等重点产业,促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在发展非农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缫丝、制药、剑麻、木片加工等农林产品加工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项目,以及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传统美食、农副土特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扶贫产业模式,把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产业开发项目发展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