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培养观察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其本质特征。下面介绍实验室中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1.载片培养法

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

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

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此法要注意:粘贴时,不要用力粘的太多;粘上菌丝或者孢子的透明胶放入载玻片上,不要移动,要一次放好。

4.平板观察法

平板观察法是在平板上直接观察真菌的方法。对菌丝生长得比较稀疏的真菌和观察基内菌丝。此法比较直接真实地反映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时将平板的上盖拿开,倒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培养体变干或者放在菌丝表面的盖玻片等可能出现的影响。此

方法要注意不要倒太多的培养基,直径10cm的平皿倒10ml的培养基就可以了。

5.玻璃纸观察法

玻璃纸观察法是一种观察真菌生长特性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下列情况:研究菌丝生长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将无菌的玻璃纸放入刚倒好的平板中,用L型玻璃棒将玻璃纸表面铺平,然后用小刀将玻璃纸和培养基一起切成从中心向外辐射的2~4个区域。将菌丝块接入平板中心,此时用小针头的注射器滴一滴抑制或促进生长的营养液(例如不同浓度的CuSO4或者2,4-二硝基苯)于玻璃纸下面的各个区域中,培养一定时间待菌丝生长到滴加液部位时,切下玻璃纸和培养基小块于载玻片上,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此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玻璃纸一定要铺平,不能使其中间打折;用小刀切块时,要使各个区域间分开,避免不同浓度的抑制剂或营养剂的相互干扰;平板不能倒得太厚,观察时要找一带分支的菌丝尖端,定时(5min)观察。

6.真菌的染色液

真菌的菌丝一般是无色的,因此,在观察其形态时,要用染色液进行染色观察,一般的染色液如结晶紫染色液不适合用来进行真菌染色观察。在这些染色液中,真菌菌丝容易集结成团,不易分开,影响观察,而且菌丝收缩,影响观察结果。

常用的真菌染色液包括以下2种:

(1)乳酸酚酸性复红:苯酚10g,乳酸10g,甘油20g,蒸馏水10ml,酸性复红0.5g,将水与酚混合直到溶解,然后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酸性复红。

(2)棉蓝染色液:苯酚10g,乳酸10g,甘油20g,蒸馏水10ml,棉蓝0.025g。配制方法与(1)相同。

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 1、卵菌纲: (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 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 (3)水节霉目 (4)链壶菌目 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 3、壶菌纲: (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 (3)芽枝菌目 (4)单毛菌目 4、丝壶菌纲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 1、接合菌纲: (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 (2)虫霉目(3)捕虫霉目

2、毛菌纲 三、子囊菌亚门真菌: 1、半子囊菌纲: (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 (3)原囊菌目 2、不整囊菌纲: 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 3、核菌纲: (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 (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 (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 (4)冠囊菌目 4、腔菌纲: (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 (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 (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 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 (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

(3)梭绒盘菌目 (4)瘿果盘菌目 (5)块菌目 (6)盘菌目 (7)厚顶盘菌目 6、虫囊菌纲 四、担子菌亚门真菌: 1、冬孢菌纲: (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 (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 2、层菌纲: 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 (2)木耳目:卷担菌属 (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 无隔担子菌亚纲: (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

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真菌分离培养应考虑所分离真菌的特性,配制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所需的气体环境。同时, 由于真菌分离材料常污染有大量细菌,所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并在分离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分离培养方法。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真菌载片培养法。 4.掌握观察真菌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操作步骤 —、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1.取适合真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冷至45℃,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制成平板待用。 2.取要分离的材料(如田土、混杂的或污染的真菌培养物、真菌)少许,投入盛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 3.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并冷却后,蘸取上述菌悬浮液,进行平板划线(同细菌的划线法)。 4.划线完毕,置温箱中培养2~5d,待长出菌落后,钓取可疑单个菌落先作制片检查,若只有一种所需要的真菌生长,即可进行钓菌纯培养。如有杂菌可从单个菌落中钓少许菌制成悬液,再作划线分离培养,有时需反复多次,才得纯种。另外,也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分离的真菌菌丝,直接放在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可获得该种真菌的纯培养。 (二)稀释分离法 1.取盛有无菌水的试管5支(每管9ml),分别标记1、2、3、4、5号。取样品(如田土等)1g,投入1号管内,振摇,使悬浮均匀。 2.用1ml灭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法,从1号管中吸取1ml悬浮液注入2号管中,并摇匀;同样由2号管取1ml至3号管,依此类推,直至5号管。注意每稀释一管应更换一支灭菌吸管。 3.用2支无菌吸管分别由4号、5号试管中各取1ml悬液,并分别注入2个灭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后冷至45℃的琼脂培养基约15ml,轻轻在桌面上摇转,静置,使冷凝成平板。然后倒置温箱中培养,2~5d后,从中挑选单个菌落,并移植于斜面上。 二.真菌培养性状观察 (一)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1 .酵母菌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黏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菌落边缘有整齐、缺损或带丝状。菌落颜色有乳白色、黄色或红色等。 2. 霉菌菌落:将不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5d,可见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菌落大小依种而异,有的能扩展到整个固体培养基,有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径1~2mm或更小)。很多霉菌的孢子能产生色素,致使菌落表面、背面甚至培养基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绿色、青色、黑色、橙色等。 (二)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1. 酵母菌注意观察其混浊度、沉淀物及表面生长性状等。

真菌分类学

假丝酵母属分类研究进展 郭成栓 摘要:概述了假丝酵母属的建立和定义的演变以及分类进展,并介绍了在假丝酵母属分类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假丝酵母;分类 酵母菌的分类发展非常迅速,从1952年的第一本酵母分类专著问世以来,到1984年又酵母分类专著第三版,酵母菌属的数量已由1952年的26属增加到56属,种的数量由160种增加到600种左右。1984年后属、种数量又有所增加。鉴定的常规方法与新技术也都有发展。假丝酵母属(Candida Berkhout)是酵母菌中最大的一个属,现包括200多种,约占目前已知酵母菌总种数的三分之一[1]。由于假丝酵母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在整个酵母菌中占的比重,对该属的分类研究作为其他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一直是一个颇为活跃的领域。研究手段不断改进,分类系统不断更新。假丝酵母属的常规分类主要依赖于形态和生理特征。由于酵母菌主要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可供考察的形态特征很有限,故其种级水平上的分类,主要以对糖类化合物的发酵和对碳、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对外源维生素的依赖性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等生理学特性为依据。然而,这些特征所表现的均是表型性状,难以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在常规分类所测试的30—40项生理生化性状中,许多种间往往只存在一两项区别。而研究表明,有些生理生化性状常常是由单个可变基因控制的,因而是不稳定的。所以在常规分类中对只有一两项生理生化性状差异的相似种做出精确鉴定往往是困难的。目前假丝酵母分类除了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的研究外,也发展了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借助各种技术的适当运用,对假丝酵母的亲缘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10多年来该属的定义已经过两次重大修订[2]。下面对该属的分类研究进展及分类方法作一介绍。 1假丝酵母属的建立及其定义的演变 假丝酵母属是1923年建立的[3],Yarrow和Meyer把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Berlese)与假丝酵母属合二为一,把前者变为后者的异名,对假丝酵母属的定义作了较大的修订,使这样一个本来就不自然的类群更加异源化,在同一属内包括了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类酵母的无性型。因此随后就有人依靠下述分类技术的进步对假丝酵母属进行了清理工作。 1)用透射电镜对酵母菌细胞壁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的结果发现担子菌酵母的细胞壁为多层结构,而子囊菌酵母的细胞壁则为双层结构.担子菌酵母为全壁芽殖型,而子囊菌酵母则为内壁芽殖型。 2)在细胞壁水解产物单糖组成上。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也有明显差异,子囊菌酵母以甘露糖占优势,不含鼠李糖,岩藻糖和木糖;担子菌酵母则可分为两类:一类含有木糖及少量的甘露糖,另一类含有岩藻糖和/或鼠李糖及相当数量的甘露糖。 3)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在细胞壁超微结构及其水解物单糖组成上的差异,与DBB(Diazonium Blue B Salt)颜色反应和尿素酶试验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前者均为阴性而后者均为阳性。这样,子囊菌酵母与担子菌酵母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颜色反应而区别开来。 Weijman等主要根据上述相关性特征对假丝酵母属进行了重新定义,把假丝

真菌学实验报告

真菌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 1.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 1.3掌握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 1.4掌握真菌的鉴定方法。 二.前言: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高山、湖泊到田野、森林,从海洋、高空到赤道、两极,到处都有真菌。真菌虽然不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它的孢子却成群的漂浮在天空,只要稍微注意你会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真菌的汪洋大海中。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真菌学在生物技术的大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真菌是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广泛的多样性,真菌生长我繁殖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比动物和植物多得多的后代,能够直接、快速地进行遗传性状分离的

分析。因此,真菌可以作为研究基础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真菌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真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的年代越久远,其生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越丰富:抗病原性能越强的植物,其所含的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的可能行就越大;其所含的内生真菌有可能产生与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抗菌无知或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可能参与了药用植物的抗菌过程,本实验通过植物病原真菌和G+、G-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茎,根,花,种子或果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并且对G+、G-有普片遍的抑菌作用。研究和开发内生真菌的寻找新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在校园内采集银杏、喜树、桂花树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 3.1.2.药品与试剂: 葡萄糖、蛋白胨、KH2P04·3H2O、MgSO4·7H2O,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氯10%),30%双氧水。双

最新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鞭毛菌亚门真菌 1.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戸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f芸薑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弓I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节壶菌属(Physoderma)—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 3.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无 4. 卵菌纲(Oomycetes) 4.1 水霉目( Saprolegniales) a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水霉病 a2绵霉属(Achlya)—稻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 4.2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4.2.1 腐霉科( Pythiaceae) a1腐霉属(Pythium)—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西葫芦绵腐病a2 疫霉属( Phytophthora )—致病疫霉( P. infestans ):马铃薯晚疫病 4.2. 2 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 —荔枝霜疫霉(P. litchii),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4.2. 3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a1霜霉属(Peronospora)—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 a2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a3 单轴霉属(Plasmopara) a4 盘梗霉属(Bremia) a5指梗霉属(Sclerospora)—禾(谷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谷子白发病 4.2. 4 白锈科(Albuginaceae)—白锈属(Albugo)—白锈菌(A. candida)十字花科、旋花科等植物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

真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题目:真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 动物科学1204班聂孝明 20121546 指导教师:邹玲 摘要: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及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还有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和载片培养,学习真菌水浸片的制备及形态观察。本实验通过真菌的固体培养,酵母菌水浸片旳制备观察及划线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形态观察。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A菌落成绿色比较光滑、有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为青霉。D菌落有大量直立菌丝并且顶部发黑、有孢子囊、菌丝无横隔为根霉。B菌落大而光滑、显微镜下菌体较大、有假菌丝并且出芽生殖的为酵母菌。 关键词: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分离培养 引言: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10倍左右,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无性繁殖为出芽生殖,可以形成假菌丝,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用美蓝染色液制成水浸片可以观察期外形和区分细菌的死活。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支的丝状体,较大,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不同的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细胞易收缩变形,孢子容易分散。利用培养在玻璃纸上的霉菌作为观察材料,可以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酵母菌,青霉,根霉的斜面培养菌种 1.1.2试剂:沙堡培养基、美蓝染色液、70%酒精、无菌水等 1.1.3其他:解剖针、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显微镜等 1.2方法 1.2..1真菌的划线分离培养 培养基:将沙堡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摄氏度,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做成平板备用。 接种:取待分离的材料少许,投入无菌水试管中,振荡,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后冷却,取上述悬液,进行平板划线分离。 培养与观察:划线完毕后,置于28摄氏度温箱培养2~5天,待形成子实器官后,取单个菌落部分,制片镜检。若只有一种菌,既得纯培养物。如有杂菌可取培养物少许制成悬液,用作划线分离,有时反复多次可获得纯种。也可在放大镜下观察,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分离的真菌菌丝,在平板上分离培养,即可得到真菌的纯培养物。 1.2.2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油脂状或蜡质状,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有的表面呈现粉粒状,粗糙或褶皱,菌落边缘整齐、缺损或带丝状。菌落颜色有乳白色、黄色、红色等。将不同的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5d,可见霉菌有绒毛状、絮状、绳索状等。大小依霉菌种类而异,很多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能产生色素,致使菌落表面、背面甚至培养基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色、绿色、黑色、橙色等。 1.2.3真菌的形态观察 1.2.3.1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将美蓝染色液或蒸馏水滴于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及操作取培养48h的酵母菌少许,均匀涂于液滴中,染色2~3min后加盖玻片。注意切勿产生气泡,然后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其细胞形态、芽殖方式,注意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芽体,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1.2.3.2挑取真菌孢子接入盛有灭菌水的试管中,震荡试管制成孢子悬液,用灭菌滴管吸取

真菌分类学(考点版)

蘑菇圈fairy ring ·“蘑菇圈”多数发生在草原或森林边缘地。 ·它的形成是由同种蘑菇菌丝体的生长繁殖而形成,通常是从一点出发,不断向四周辐射扩展,因此由外围新生菌丝所形成的子实体常呈圈状生长。 八界:细菌总界:1,真细菌界2,古细菌界 真核总界:3,原始动物界4,原生动物界5,植物界 6,动物界7,真菌界8,假菌界 真菌起源的三个学说指的什么?貌似还有菌幕 藻类起源说,原生动物起源说,独立起源说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真菌,主要包括: 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 毒菇的鉴定: 1.形状奇特,色泽鲜艳,盖上生刺、疣: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 2.气味恶臭,味道极辣,极苦,汁液混浊。 3.鸟不啄,鼠兽不食,虫不蛀。 4.与葱、蒜,银器,大米共煮时呈现乌黑色。 5.生于阴暗和潮湿污秽的地方。 1,虚心学习,认识自己周围可食的野菇和毒菇。不随便采集。 2,食用时,即便非常可口,第一次也要少吃些。个人体质不同,对毒素反映不相同。 3,禁止使用变质的蘑菇。 菌丝生长特点 ·顶端生长·无限生长,不断分枝·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菌丝的细胞壁可以增厚,但其直径生长时有限的,菌丝的长度是无限的。 隔膜类型:初生隔膜不定隔膜 初生隔膜类型:单孔型隔膜多孔型隔膜桶孔型隔膜 两型性:有时形成具有分枝的,有隔或无隔的菌丝体,有时形成近球形,卵圆形酵母状细胞,称此现象为两型性,通常Y←→M表示,两型现象在酵 母中最普遍。 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次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接而形成假的菌丝链。 真菌吸器与寄生细胞相互作用有三种方式 (1)壁与壁并列:指吸器的壁与寄生细胞壁相互接触,为一种附着的关系,吸器并不穿透寄主细胞壁侵入寄主细胞内。 (2)吸器在寄主细胞内:吸器穿透寄主细胞壁进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吸器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培养观察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其本质特征。下面介绍实验室中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1.载片培养法 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 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 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此法要注意:粘贴时,不要用力粘的太多;粘上菌丝或者孢子的透明胶放入载玻片上,不要移动,要一次放好。 4.平板观察法 平板观察法是在平板上直接观察真菌的方法。对菌丝生长得比较稀疏的真菌和观察基内菌丝。此法比较直接真实地反映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时将平板的上盖拿开,倒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培养体变干或者放在菌丝表面的盖玻片等可能出现的影响。此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 1 子囊菌门(Ascomycota) 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 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实用文档之真菌分类汇总

实用文档之" 真菌分类汇总" Ainsworth & Alexopoulos系统 真菌界Fungi 真菌门Eumycota(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5.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为单鞭毛,后生尾鞭 壶菌目Chytridiales 油壶菌科Olpidiaceae 绵壶菌科Achlyogetonaceae 集壶菌科Synchytriaceae 泡壶菌科Phlyctidiaceae 根壶菌科Rhizidiaceae 歧壶菌科Cladochytriaceae 节壶菌科Physodermataceae 壶菌科Chytridiaceae 大壶菌科Megachytriaceae 肋壶菌目Harpochytriales 肋壶菌科Harpochytriaceae 芽枝菌目Blastocladiales 雕蚀菌科Coelomomycetaceae 链枝菌科Catenariaceae 芽枝菌科Blastocladiaceae 单毛水霉目Monoblepharidales 单毛水霉科Monoblepharidaceae 节水霉科Gonapodyaceae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为单鞭毛,前生茸鞭丝壶菌目Hyphochytridiales 异壶菌科Anisolpidiaceae 根前毛菌科Rhizidiomycetaceae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

贵州大学 作业(论文)题目: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课程名称:植物病原真菌学 任课教师姓名:姜于兰 研究生姓名:刘洋 学号:2010021573 年级:2010级 专业:植物病理学 任课教师评分: 任课教师签名: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的研究 1.植物病原真菌简介 1.1 植物病原真菌的定义 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进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植物病原真菌是指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害的真菌。已记载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种以上。真菌可引起3万余种植物病害,占植物病害总数的80%,属第一大病原物。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粉病四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历史上大流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真菌引致的[1]。因此。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有密切关系。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概念和分类。 1.2 真菌与其它生物相区别,有以下的特点 (1)营养体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及维管束组织,但细胞内已有固定的细胞核;(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 (3)没有叶绿素及其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 1.3 真菌概述 1.3.1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 (1)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有的是纤维素,少数是不具有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素。(4)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 1.3.2真菌的种类 1974年Aniworth估计,全世界真菌有一万属,约10万种。1997年为止真菌界(Kingdom of Eukaryota)有4个门,103个目,484个科,4979属56360种(另外有4556个异名)[2]。 1.3.3有益的真菌 (1).可供食用:蘑菇,木耳,口蘑,银耳,猴头。 (2).医药:灵芝,马勃,冬虫夏草;抗菌素(Flaming—青霉素,土霉素)。 (3).工业发酵:制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 a.生物农药:山东鲁保一号(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 b.白僵菌:防治昆虫─玉米螟。 c.防治线虫的天敌真菌。 d.赤霉素:920─真菌的代谢产物。 (5). 真菌可促进物质的转化: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的物质大循环 1.3.4有害的真菌 (1).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 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 (3). 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 (4). 使食品、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 2.真菌分类的变化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物界的认识的深入,各类生物的分类研究逐渐趋于专门化,从而形成了生物分类学的许多分支。微生物的分类也分支并专门化,形成了细菌分类、放线菌分类、真菌分类、病毒分类等分支。 2.1真菌分类的历史

真菌的生物学形态特征

真菌的生物学形态特征 与细菌相比,真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均有很大的差异。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的细胞是典型的真核细胞,真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及细胞质。真菌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几丁质(chitin)和1,3-葡聚糖,而细菌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真菌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菌(yeast)和酵母样菌(veast-1ike),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其形成的菌落为酵母型或类酵母型,临床常见的有念珠菌属和新生隐球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伸长分支,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mycelium),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称为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俗称霉菌(mold)。其形成的菌落为丝状型。对人致病的有皮肤癣菌等。有些真菌可因营养、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dimorphic)。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变化及真菌不同生长时期的镜下特征是正确鉴定真菌的重要依据。 (一)真嚣的镜下形态 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和孢子随真菌种类不同而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 1.菌丝菌丝是由孢子出芽形成的。孢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即菌丝(hyphae)。当菌丝不断生长、分支并交织成团时,被称为菌丝体(mycelium)。孽警粤结构不同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是由横隔将管状尊构的菌丝分隔成一连串多细胞样的丝状体,如曲霉、青霉和毛癣菌等大多数丝状真菌的菌丝属于此类: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e)无隔膜,整条菌丝为单个细胞,细胞质内有多个细胞核,根霉和毛霉的菌丝属于此类。菌丝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按其着生情况可分为营乔丽丝(vegetative hyphae)和气生菌丝(aerial hyphae)。菌丝向下生长,深入培养基内获取营养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而从培养基表面长出向空中伸展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衍化为具有繁殖能力的繁殖菌丝(reproductive hyphae)。菌缝可有多种形态,如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梳状和关节状等,它们有助于真菌的鉴别。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有性孢子是由同一里体璧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台经减数分裂形成。无性孢子由菌丝上的细菌直接分化或出芽形成,是病原性真菌传播和延续后代的主要方式。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即死亡。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其区别见表22-1。

真菌分类表

真菌分类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真菌分類表) 真菌分类表,本列表使用NCBI所公告之真菌分類表[1]為準。 以前的分類學家將真菌和细菌都列為植物,称为菌类植物,但他们和植物相当不同,都是异养生物,现在的分类法倾向将它们独立在动物和植物之外,各自单独分为一个界。 目录 [隐藏]

? 1 子囊菌门(Ascomycota) o 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 ?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o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 1.2.4 散囊菌綱 (Eurotiomycetes) ? 1.2.5 虫囊菌綱 (Laboulbeniomycetes) ?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o 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o 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o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o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 o 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o 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 ? 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1 目的: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 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材料用具 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4.1 临时玻片 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 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 好。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20ml,甘油 40ml、水20ml。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

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4.1.2 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 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此法可以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物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以及病毒病的内含体等。 试以小麦白粉病叶,烟草花叶病病叶,蚕豆花叶病叶,受禾谷多粘茵为害的小麦病根等为材料,用撕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物的形态。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粘贴法用于菌丝或子实体着生于病组织或基物衷面的材料制片,特别适用于观察分生袍子在分生抱子梗上的着生情况。 (4 挑取法,采用挑取法可以直接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实验二、真菌形态观察(一) 1目的: 认识真菌营养体及变态,认识真菌无性和有性孢子类型。 掌握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掌握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和绘图技术。 2原理: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即子实体。营养体主要为菌丝体,主要变态有吸器、假根、菌核、子座以及根状索菌等。繁殖体主要包括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通常制作临时玻片来观察病原物在植物上着生的情况以及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材料用具 番茄晚疫病菌装片,辣椒疫霉病菌装片,黑根霉装片,酵母菌悬浮液等培养真菌,植物病害组织。挑针,刀片,木块,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4内容与方法(自己写,包括主要内容即可) 4.1 临时玻片 4.1 .1浮载剂制作临时玻片都要使用浮载剂,浮载剂的作用是防止材料干燥和集中光线,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浮载剂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水和乳酚油,其次是甘油、甘油明胶,希尔浮载剂等。 (1水:水浮载剂一般使用蒸馏水,应用最为方便。对细菌、真菌孢子等无不利影响。观察细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都必须用水作浮载剂。测量真菌菌丝直径和真菌孢子大小时也以水作浮载剂为

好。但是用水作浮载剂制片时较易形成气泡,制成的玻片也易干燥而不能保存。 (2乳酚油:乳酚油长期以来一直是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习惯使用的浮载剂。乳酚油的组成如下:苯酚结晶(加热熔化20ml,乳酸 20ml,甘油40ml、水20ml。各成分混合后成为油状粘稠液体,具杀死和固定病原物的作用,可使干瘪的真菌孢子膨胀复原,还可使病组织变得略为透明。如在乳酚油中加入0.05--0.1%的染料制成棉蓝乳酚油,藏红乳酚油等,还能使菌丝或孢子略微着色,更便于观察。用乳粉油制作的玻片可长期保持湿润不会干燥,它的缺点中,很难精确测量病原物的大小。另外,乳酚油能与许多封固剂起作用,盖玻片也易滑动,不易封固。 4.1.2 临时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此法可以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物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以及病毒病的内含体等。 试以小麦白粉病叶,烟草花叶病病叶,蚕豆花叶病叶,受禾谷多粘茵为害的小麦病根等为材料,用撕取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物的形态。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粘贴法用于菌丝或子实体着生于病组织或基物衷面的材料制片,特别适用于观察分生袍子在分生抱子梗上的着生情况。 (4挑取法,采用挑取法可以直接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真菌分类 1 子囊菌门(Ascomycota) 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 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一物病害症状、真菌一般形态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真菌一般形态、玻片标本观察及临时玻片标本制作 一、目的及要求 1、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害特点以及病害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2、熟悉常规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并通过玻片制作观察病原真菌的营养体结构和各种孢子类型。 二、实验材料 1、植物病害新鲜标本 橡胶炭疽病、橡胶白粉病、鸡蛋花锈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叶斑病、黄瓜霜霉病、柑橘青霉(绿霉)病、丛枝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煤烟病、生木瓜、桑寄生。 2、制作的实验室标本 香蕉灰纹病、木薯褐斑病、龟背竹锈病、番木瓜疮痂病、金钱树白绢病、菜豆锈病、玉米大斑病、菠萝蜜白化病、胡椒花叶病、香蕉黑星病、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三、实验用具 小烧杯50ml、培养皿90cm、小刀、刀片、载玻片(每人5~10片)、盖玻片、剪刀、镊子、透明胶(1cm宽)、吸水纸、酒精、显微镜(以上材料为每人一份)、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1、观察采集的新鲜植物标本和实验室陈列的制作标本,记录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 1.1 病状类型病状一般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 大类型 ⑴变色: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①褪绿或黄化: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氮症等。 ②花叶与斑驳: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

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如:黄瓜绿斑驳病等 ⑵坏死: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①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少量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小型的、形状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花生黑斑病等。 ②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③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叶片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穿孔病;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害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④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略突起,病部较浅。如:马铃薯疮痂病、柑橘疮痂病。 ⑤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人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或开裂。如柑橘溃疡病、番茹溃疡病、橡胶树条溃疡病等。 ⑥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或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茎基部坏死但不倒伏的称为立枯。如棉花立枯病、瓜苗猝倒病等。 ⑶萎蔫:萎蔫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典型的萎蔫病害是外表枝叶萎垂,无病征,植物皮层组织完好,但内部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用小刀或刀片斜切病株的茎基部,注意观察维管束部分有无变褐色。病理性萎蔫病株的茎基部维管束多呈褐色,如:番茄青枯病、棉花枯萎病等。 ⑷腐烂: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可分为干腐和湿腐。 湿腐如大白菜软腐病、甘薯软腐病等,干腐如甘薯糠心病、玉米干腐病等。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常从病部向外流出黄色黏胶状物质。如桃树流胶病。 ⑸畸形:畸形是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