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宁波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宁波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宁波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宁波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

通知

各位同学: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根据《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宁大党[201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今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2012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实践主题

弘扬时代精神践行核心价值

二、活动内容

根据《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细则》(附件一)的规定,2010级学生将以必修课形式参加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简称“思政课实践”),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1.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作为必修课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社会问题调研和社会实践两个环节组成。

(一)调研环节

各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条件等,参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的《关于公布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2年社会实践调研选题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选题指南》)(附件二),选定调研主题,在调研导师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各团队可以在《选题指南》以外自主选择调研主题,但所选主题及研究计划必须经过团队调研导师的审核认可。(二)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要求各团队结合实践基地特色和条件,设计能体现大学生服务能力、奉献精神的活动主题及活动载体,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各类各项实践锻炼及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锻炼、服务中做贡献、长才干。

校团委鼓励各团队继续开展以下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1.“三下乡”志愿服务专题实践活动。继续发扬传统“三下乡”志愿服务的精神,整合学校与服务地的相关资源,开展教育帮扶、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化宣传、

科普反邪等志愿服务活动。(1)教育帮扶:开展课业辅导、爱心捐赠、亲情陪伴活动,开展教师交流分享活动,开展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2)医卫宣传:开展医疗诊治、卫生知识普及、新医改方案宣传活动,参与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将红丝带健康包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放。(3)科技支农:组织学生根据前期基层需求调研结果选择服务地,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农产品营销比赛等方式,传播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4)文化宣传:通过开展“党史我来讲”、“家乡美?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摄像采访报道、“爱国歌曲大家唱”、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图书捐赠等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5)科普反邪:开展科普宣传、社区服务、调查研究、播放科普影片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2.“蓝色海洋?青春建功”专题实践活动。浙江省是海洋大省,宁波大学是宁波市与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特色高校。相关学院可以组建专题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宁波大学海洋学科的优势、特色,利用“世界海洋日”、“全国海洋宣传日”等有利契机,发挥我市及舟山等地区的海洋环保基地、海洋科技教育基地、海洋科教岛等作用,通过开展“蓝色海洋?爱我蓝疆”宣传教育、面向公众的社会咨询、海洋科普教育、海洋开放日等活动,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宣传海洋、认识海洋,进一步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组织开展以“蓝色海洋?海洋环保”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文明调研课题研究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海洋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3.“安中爱心接力计划”实践服务团。在去年“安中接力计划”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组建实践服务团,走进安中希望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评估部分希望小学运行现状、了解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及急需改善的办学条件等,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推动全社会对安中希望小学的关注和支持。

4.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践服务团。继续与宁波市关工委合作,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服务对象,开展针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支教、爱心帮扶等活动。校团委鼓励相关团队开展针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生活、成长、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对这一群体的保障体系建设等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

5.创新创业专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平台,积极围绕社会

需求开展科研创新及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及实践检验,提高省新苗计划、校SRIP重点课题等主要学生科研项目的研究质量,培育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创业活动成果。

校团委鼓励各实践团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实践主题。

三、工作要求

1. 组织:本次社会实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因2010级学生将通过实践获得必修课学分(思政理论课1.5学分),原则上需单独组队,并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每支小分队人数以10—15人为宜,2)时间应不少于10天,每支小分队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以下简称“调研导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各团队分配带队教师;另一名由校团委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学科专业教师担任(以下简称“实践导师”),学生在组队阶段自主联系确定。

学校鼓励除2010级外的其他学生积极组队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团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调研或实践活动,可以参加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奖评优,但不参与学校对实践团队及个人成绩的评定,不能获得必修学分。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和往年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相同。

2.策划:在实践的策划、准备工作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紧扣主题,集思广益,发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指导老师对策划方案进行总体把关,要整合各种资源为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3.基地:原则上要求每个实践团队都要有一个固定的实践基地。为加强我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发挥已建成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资源优势,各团队要在策划实践方案时加强与已建成基地的联系,巩固已有基地,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辟新的社会实践基地。

4.实施:各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调研,并按要求填写《宁波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附件三)。调研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实践调研的开展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安排指导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开展调查的方法、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社交礼仪、安全教育和媒体宣传等内容。实践导师主要负责

小分队在实践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

5.宣传:请各团队积极组建社会实践微博,并充分利用微博、社会实践专题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92979.html,/practice/)和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宣传推广社会实践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团队、个人、事迹,并及时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

6.安全:各团队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安全问题,各团队指导老师要总体负责实践活动指导和安全教育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四、考核与表彰

(本部分内容均只针对2010级学生)

1.考核:2010级学生将在实践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暑期社会实践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评级打分,分别对团队的实践环节和调研环节进行考核。

调研环节考核主要依据调研主题、调研过程及调查报告的质量,由调研导师进行评分,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良好、合格及以下的比例为30%、50%、20%。调研成绩将作为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选的重要标准。有虚构调查样本及调查数据、抄袭调研报告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调研报告判定为不合格,其所在团队的社会实践课程总成绩也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实践环节的考核依据主要是社会实践记录、实践报告及辅助性证明材料,由实践导师评阅,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

学生个人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实践、调研环节有任一环节成绩为不合格的,团队所有成员成绩均为不合格,团队成员需在下一年暑期重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考核标准参见《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细则(试行)》(附件一)。

2.表彰:社会实践结束后,团队和个人要及时总结,按要求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学院分团委(具体详见八月中旬下发的《宁波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评比通知》)。各分团委、各校级学生组织要及时汇总本学院的社会实践材料。校团委将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和奖励。根据实践成果评选出今年的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单位、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先进个人,并编辑社

会实践成果汇编和优秀作品集。

五、工作流程

(此部分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则只针对于2010级学生实践团队。)

1.报名登记。5月29日,院分团委下发《关于开展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开始组织报名。

2.资格审查。6月10日前,各团队向学院分团委上交《宁波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附件三)。(注:10级同学统一发至张淑菁邮箱574067425@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92979.html, ;其他年级以及科研队伍统一发至朱燕娜邮箱543193578@https://www.360docs.net/doc/301092979.html,)

3.开设课程。6月15日前,教务处根据汇总情况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审议2010级调研主题、分配调研指导教师。

5.学生选课。6月22日前,参加社会实践的2010级同学登陆宁波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根据报名组队情况选择相应课程。

6.完成组队。6月25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团队调研主题,并根据团队调研主题选择情况,为各团队配备调研导师,将相关信息在学院和校团委网站同时公布。

7.组织培训。6月25日~6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调研活动专题培训,各分团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安全教育。

8.组队出征。培训完成后,校团委将组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9. 实践、调研。各团队利用暑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调研活动。实践导师必须随时跟进、指导团队开展具体实践活动。

10.上交材料。9月10日~9月14日,各团队将实践记录表及调研报告上交至所在学院。校级团队直接上交至校团委。

11.评定成绩:9月17日~9月29日,思政课老师完成调研报告的评阅;专业老师完成对社会实践的评分,并根据学生社会实践和调研报告两方面成绩评定学生总成绩

校团委根据省、市社会实践评比要求,择优推荐项目参加相应荣誉评审。

12.评比表彰:10月,校团委召开2012年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未尽之处请咨询院分团委,联系人:孟骏君,高婷,电话:554066,611787。

附件一:《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二:《关于公布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2年社会实践调研选题指南的通知》

附件三:《宁波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

附件四:建工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名单

共青团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附件一: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关精神,完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根据《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宁大党[201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规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工作,明确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调研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提升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特制定本细则。

一、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应用、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宁波大学的学生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和国家法律的实际运行状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发现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简称思政课实践)

三、课程类型及参加对象

本课程为必修课,共1.5个学分,第二学年短学期开课,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前完成考核评分。参加对象为宁波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课程开设方式及师资安排

课程由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共同开设,采取学生组成团队参与社会实践并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一般每支小分队由10—15名学生组成。每支小分队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以下简称“调研导师”),另一名由校团委教师、各学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或专业教师担任(以下简称“实践导师”)。

调研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团队选择调研主题、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并评阅调研报告。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团队选择实践主题及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负责评阅学生团队实践记录、结合调研报告成绩确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社会实践教学最终成绩并在教务管理系统录入。实践导师须随队进行具体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以后,指导老师可以参照《宁波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获得实践教学工作量。其中调研导师获得三分之一,实践导师获得三分之二。每位实践导师指导团队一般不得超过5支。

五、课程成绩考核办法

(一)实践团队考核成绩

1. 本课程以实践团队为单位进行评级打分,分别对团队的实践环节和调研环节进行考核。调研环节考核主要依据调研主题、调研过程及调查报告的质量;实践环节的考核依据主要是社会实践记录、实践报告及辅助性证明材料。两个环节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主题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过程记录材料的真实完整性、调研及实践报告质量、实践及调研活动的社会意义等

2. 实践环节由实践导师进行评定,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其中满足合格的实践团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一支小分队:学生必须参加集中组队的社会实践;(2)一位专业教师:每支小分队必须配备一名实践导师;(3)一份两课调研报告:每支小分队必须撰写完成一份调研报告;(4)一份实践报告书:每支小分队必须完成一份实践报告书,内容包括实践日志、成员心得、实践基地意见及盖章等。

3. 调研环节评定由调研导师根据各团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定打分,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良好、合格及以下的比例为30%、50%、20%。有虚构调查样本及调查数据、抄袭调研报告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调研报告判定为不合格,其所在团队的社会实践课程总成绩也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二)学生个人成绩核定

1. 学生个人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实践导师负责核定。实践、调研环节有任一环节成绩为不合格的,团队所有成员成绩均为不合格,团队成员需在下一年暑期重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总成绩为合格以上的团队,成员可以获得1.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必修课学分。

(三)考核材料的基本要求

1. 各团队必须认真填写《宁波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宁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记录本》、《宁波大学暑期社会观察调研记录表》,记录实践及调研活动过程。实践记录表表需要有实践接收单位或者主要联系单位的反馈意见并盖章。

2. 调研报告、实践记录是对团度考核的最主要依据。调研报告每篇不低于5000字,实践记录必须包括实践日志、成员心得、实践基地意见及盖章,必须切合所参加调研和实践活动主题,否则可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3. 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的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学术纪律,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完成,引用文献或材料要参照所在学科专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注明出处。凡报告中出现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当年实践活动成绩一律认定为不合格。六、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两课实践教学实施流程分为五个步骤和阶段进行:

1.筹备阶段(5月上旬)

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当前时政热点确定实践调研选题,形成两课社会实践选题库。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团省委要求共同确定年度社会实践主题,校团委拟定社会实践通知,公布社会实践工作安排及两课社会实践选题库。

2.组队阶段(5月中旬—6月中旬)

组队阶段由自主组队、选课确认、确定调研导师三个环节组成:

自主组队环节中,由各学院学生自主组成10—15人的实践小组。小组组成的基本条件有:1)有实践导师和调研导师各一名;2)在实践基地开展10天以上的实践活动;3)开展一项两课调研;4)实施一项主题实践行动,内容可包括传统“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类实践等。各拟组建的小组需确定实践导师、团队负责人、实践基地、实践主题及初步方案、调研主题及初步方案等,将组队报名表交校团委。学生跨学院组队,组队信息由实践导师所在学院汇总上报。

选课确认环节中,教务处将根据学生自主组队情况,开设相应课程,各团队成员根据组队情况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选择相应课程(注意区分课程名和实践导

师)。

选课完成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具体审核各团队上报调研选题及调研计划、组织安排教师负责指导团队调研工作,并将各团队调研导师安排情况及联系方式在学院网站上公布。部分调研选题或调研方案不符合课程要求的团队,需按照调研导师要求修改后才能开展调研及实践活动。

校团委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部分校级重点实践团队,团队组队工作由校团委实践部直接受理。

3. 培训动员阶段(6月中旬—下旬)

马克思学院安排调研导师对如何开展调研活动进行专题培训。各学院分团委就实践环节的相关工作进行专题培训。校团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全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4. 实践调研阶段(7月—8月)

各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调研。各团队需要做好调研、实践过程记录,撰写调研、实践报告。调研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实践调研的开展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小分队的监督、指导。

5. 总结评分阶段(8月下旬—9月下旬)

总结评分阶段由上交材料、评阅材料、确定成绩、评奖评优四个环节构成。

上交材料环节,各团队将实践记录及调研报告(包括实践日志、成员心得、实践基地一件及盖章等)分别上交至所在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校级团队直接上交实践记录至校团委。此阶段一般在秋学期开学第一周完成。

评阅材料环节,由调研导师、实践导师分别评阅调研报告及实践记录,确定团队调研及实践环节成绩。此环节一般于秋学期开学前三周完成。

成绩确认环节,由实践导师根据所指导团队调研、实践两个环节的成绩,为每一位团队成员确认个人成绩,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此环节一般在秋学期开学前四周完成。

评奖评优环节,由校团委组织开展各级社会实践荣誉的评选工作。实践报告成绩为优秀的团队,在评奖评优环节优先考虑。

七、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解释。

附件二:关于公布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2年社会实践调研选题指南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宁大党…2011?15号?关于印发?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通知?文件精神,现发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2年社会实践调研选题指南,供大家选择参考。今年大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要求同学们通过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论,结合专题,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调查,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撰写好调研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5月21日

附:

宁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012年社会实践调研选题:1.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社会群体中知晓和贯彻落实

情况调查

2.当前社会不同群体、阶层理想、信仰情况调研

3.党员、干部的政治价值观调研

4.当前公民道德价值观调研

5.当代青少年(大学生、中小学生)道德价值观调研

6.各行各业(工、农、商、学、医、公务员、教师等)的职业

价值观调研

7.社会大众的一般人生价值观调研

8.社会大众的金钱观调研

9.当代青年的婚恋观调研

10.社会大众的生活价值观调研

11.当前社会大众的荣辱观、善恶观调研

12.当前人民群众最痛恨的社会不正之风是什么?

13.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现状调研

14.当前社会诚信现状调研

15.当前人民群众对机关、公务员窗口行业的作风评价调研

16.当前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调研分析

17.宁波城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功实践案例收集分析

18.当前城乡公民法治意识状况调研

19.中国传统价值观(如勤劳、节俭、互助、仁爱、和为贵等)的当

代认同度调查。

20.市民文明行为典型问题调查。

21.食品安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状况典型调查

23.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典型调查

24.社会公平感状况调查研究

25.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6.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27.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8.网络对不同社会群体社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研究

29.当代青年农民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30.对农村富裕(贫困)群体的典型调查

31.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

32.市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3.农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4.农村青少年问题调查

35.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36.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现状调查

37.城乡居民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现状调查

38.不同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追求调研分析

附件三:宁波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报名登记表

团队情况团队名称

活动时间所属学院/单位

实践基地

实践主题

调研主题□题库□自选

实践导师学院教师号联系电话

队员信息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联系电话(队长)

(队员)

实践工作计划(500字以内、可附页):调研工作计划(500字以内、可附页):

附件四: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总指导:张佩芬(院党委副书记)

总领队:高婷(分团委书记,联系电话:611787)

总负责:孟骏君(统筹宣传等各项工作,联系电话:554066)张莹(协助安全工作等,联系电话:553717) 联络组:

张淑菁(负责10级必修课程各小分队,联系电话:521579)

朱燕娜(负责其他年级以及科研小分队,联系电话:694230)通讯报道组:

李雪钦(负责简报、微博等宣传工作,联系电话:634231)

叶波(负责10级必修课程各小分队宣传联系工作,联系电话:664248)

刘义(负责其他年级以及科研小分队宣传联系工作,联系电话:515774)

各分队通讯员:负责分队实践情况简讯

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

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 宁大政〔2008〕33号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社科〔2006〕5号),加大投入,积极引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质量,提升水平,繁荣和发展我校人文社会科学。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繁荣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实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高级别奖励的突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立项目突破二位数;拥有若干部具有学术传承和价值的、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取得部省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新业绩;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学者;创建一个名家学术讲座品牌;呈现一派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繁荣新气象。 三、主要措施 学校进一步加大总体科研投入,实施“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计划”、“人文科学研究后期资助计划”、“精品著作出版资助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支持计划”以及完善学校科研管理相关政策,建立和健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各学院和学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共同推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繁荣。 1.设立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计划

本计划目的是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项目的前期培育,集聚学术团队,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竞争力。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必须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即通过2年的培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重点资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项目的前期研究;重点资助体现地域优势和学校学科特色优势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项目的前期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须以项目组方式申报,项目组成员中校内研究人员一般不少于5人,且项目组成员中至少有1名38周岁及以下的本校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共同参与。预研究项目每年评审一次,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择优资助。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3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每年立项10项左右。该项目必须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部省级重大项目等高水平项目,并取得以下之一成绩的准予结题:①获得高级别项目立项。②在CSSCI源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或以外文发表且纳入SSCI、A&HCI检索的1篇以上)与研究项目相关、且能反映项目组全体成员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③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以发文等形式采纳。 2.设立宁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后期资助计划 本计划目的是加强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注重知识传承、资料积累与考证,鼓励具有原创能力的教师持之以恒、潜心开展需要长期积累的个性化研究,培育具有较强的学术含量和现实借鉴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后期资助计划主要资助具有学术积累、长期探索,已完成70%书稿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类精品力作。后期资助计划每年评审一次,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择优资助。每个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3万元,每年资助原则上不超过5项。该项目必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 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 2、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 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 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五年 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 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医学学士。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思政与通识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课程33学分、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137学分。其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形态学类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等 机能类学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科学实验、临床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类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类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 人体基因学等 公共卫生学类课程: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等 临床基础类课: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 临床专业类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实践教学环节:见八。 其他12学分。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良好潜质。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教学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具备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科研及管理的能力。 4.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受到系统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6.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 2.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1)通识教育类(42学分): 政治思想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学科平台类(30学分):学科导论、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3)专业平台类(40学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师语言艺术、教师书写技能、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4)生物科学教育模块类(40学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和学校问题研讨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5)任意选修类(8学分):在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修。 (6)创新创业训练(4学分):见《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其中1学分的“宁波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作为所有师范类学生的必需学分。

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吉师大校发字…2007?101号签发人:张伯军吉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职责,促进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教师任课资格 第一节教师资格 第一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岗前培训,通过规定课程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或符合教师任职资格者,方可承担教学工作。来校兼课的外聘教师须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校教师或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节新开课教师 第二条新开课教师是指首次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在正式任课前须经过至少2课时的试讲,并经同行专家评议获得通过。 第三条新开课教师必须熟悉拟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所开课程的内容,对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方法清楚明确,对课程的各教学环节比较熟悉,除教材外还需了解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

学参考资料,已写出较完整的教案。 第四条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应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经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对其授课资格审查认可后报教务处备案,方可允许开课。 第三节开新课教师 第五条新课是指学院首次开设的课程。开新课教师对该新课领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积累有相当数量的资料,提出了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选定或编写了有一定质量的教材或讲义。经考核,对已开课程讲授效果差、质量无保证、又无切实改进的教师不能担任新课讲授任务。 第二章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第六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条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本学科前沿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第八条认真学习、钻研高等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既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和严格管理。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教育专业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科学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其 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1. 掌握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自然科学教学和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的基 本能力,或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2.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3.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自然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核心课程 1. 学位课程 大学化学 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 2. 主要课程 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教师教学语言艺 术、书写技能、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育学等及相关的实验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 学制 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 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最低学分为 164 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 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 " 平台+模块 "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 几大类: 通识教育类课程( 42 学分); 基础类课程( 25 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大学化学 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 1 等; 电磁学导论、光学概论、近代物理导论等; 大学化学 2、绿色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等; 普通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 地理类课程(15学分):现代自然地理学 2、地图学、旅游地理学、 自然资源概论、 自然灾害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12 学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动画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与管理、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等 教师教育类课程( 31 学分):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 育研究方法、学科教育学、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 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 物理类课程( 15 学分) 化学类课程( 11 学

宁波大学实践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以镇海区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随之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社区文化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现状及其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积极有效的发展对策也成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社区建设镇海区文化活动建设发展对策 导言:目前我国开展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础工程,是丰富人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事业。其中以宁波镇海区为例,经过近几十多年的发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社区文化活动作为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由于其发展历程短,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到位,因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对策性分析。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及作用: 1社区和城市社区文化 1.1社区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社区就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共同体,反映的主要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现如今,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环境载体,能够体现出人类基本关系的多种要素。现代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地得以满足,与此同时,居民们开始逐步地追求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完善的城市社区文化在当今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2城市社区文化社区主要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本文研究的社区文化是围绕城市社区而展开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同时也是维系国家和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另外,文化还是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统一发展目标的意识前提。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并且有着相近的价值观念和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首先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其次为满足求知、求乐各种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文化活动。在最开始的时候,城市社区文化是一种

2019-2020年宁波大学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doc

宁波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适应我国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公司企业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常微分方程、概率论、近世代数 2.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大学物理、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 基础类课程:(约30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心理学导论、学习的科学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等; 数学类课程:(约40学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微分几何、应数专题讲座与训练、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现代控制论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图论及其应用、数学建模、运筹学、组合数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等; 经济类课程:(约17 学分):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精算学概论、SAS统计分析及

宁波大学第三轮教学科研教辅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

宁波大学第三轮教学科研教辅岗位设置及聘任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全员聘用制,在认真总结我校前两轮人员聘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第三轮教学科研教辅岗位设置及聘任办法。 一、指导思想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对教书育人的要求,促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 2.强化目标,服务地方。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科研人员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 3.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按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按照设置的岗位数量进行竞聘,进一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 4.和谐发展,凝聚团队。有效稳定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吸引高层次人才,使各类人员都能够获得发展,促进团队建设。 二、教学科研教辅岗位的类别、层次和级别 1.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教辅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公共基础课教学、教辅等三类。 2.岗位分一级到九级,其中一级到四级为校聘岗位,五级到九级为院聘岗位。教学科研类一、二级岗位按设定岗位和非设定岗位进行设置,其中的非设定岗位主要面向各学院中的骨干教师,其他级别的教学科研岗位均为设定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学和教辅岗位均为非设定岗位。 3.根据学校现阶段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置特级岗位、资深岗位,由学校聘任。特级岗位为共享院士或省、市、校特聘教授,聘任办法按相关文件执行;资深岗位是教学督导、学科和专业建设指导等重要工作的承担人岗位,均为非设定岗位。 4.公共基础课教学类岗位最高为二级,教辅类岗位最高为三级。 三、岗位的设置 (一)校聘岗位的设置 1、校聘岗位的设置数量 本轮校聘岗位控制数为342个。其中,一级18个,二级88个,三级116个,四级岗位120个。 (1)教学科研类岗位中,一级18个,二级86个,三级106个;其中非设定岗位一级4个,二级26个。 (2)公共基础课教学类岗位中,二级2个,三级5个。 (3)教辅类岗位中,三级5个。 (4)四级岗位共120个,由学院按本院实际,设教学科研类、公共基础课教学类、教辅类岗位,各类岗位数量由学院分解。 2、校聘岗位的设置办法 教学科研类一级到三级设定岗位:按照学院所承担的学科建设、教学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基地建设等重点任务的情况设立。四级岗位按教学科研教辅人员的一定比例设置到学院。

2018年宁波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简章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大纲,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每年变动都很小,力比多学院小编建议招生简章关注报考条件、专业信息、时间流程、奖学金及联系方式,专业目录关注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及各方向注意事项。 力比多学院教研组为各位心理学考研人整理出2017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希望能帮到准备考研的同学。 研究方向/专业目录 2017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003)教师教育学院(040201)基础心理学(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3)教师教育学院(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3)教师教育学院(040203)应用心理学(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院校介绍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始于2001年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负责教育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才培养及全校师范生共同课教育心理学的教学。2004年组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负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2006年组建宁波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负责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并增建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负责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2009年,在“一系两所”格局的基础上,组建宁波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团队,统领心理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本科及研究生培养工作。2010年,心理学取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增建基础心理学研究所,负责基础心理学研究生培养;2012年,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面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工作,从而形成心理学学科“一系三所一室”的格局。2013年,取消心理学一级学科团队,建立实体性的系、所、室合一的基层学术组织,即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暨研究所,从而使宁波大学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心理学系暨研究所目前承担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学术性任务,设有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同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业学位授权。心理学一级学科为宁波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心理学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为宁波市特色建设专业。根据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宁波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87号)

宁波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促进我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浙江省和宁波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二章博士后管理工作体制 第三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分管校领导领导下,实行由人事处统一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单位、基层学术组织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学校加强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联系,加强与校内各学院、流动站之间的交流,理顺工作关系。 第四条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港澳台办、国际合作处、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地方服务与合作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服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设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博士后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设有流动站或招收博士后人员的单位,由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分管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条流动站应组建管理工作班子,实行主任负责制。流动站设主任1名,由分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或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享的流动站,由所属单位分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或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其他共享单位分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或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副主任。流动站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职责,监督检查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程序规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七条各单位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流动站及博士后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享的流动站,各单位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联动,共同承担流动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九条在站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及日常管理工作归属合作导师人事关系所在单位。 第十条博士后人员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出站考核评审会等工作由各所在单位或企

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从事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一线教师。 二、培养基本要求 1.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愿为社会服务,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能力要求: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至少达到学校规定的英语四级水平;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掌握教师口语,普通话测试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广泛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观点。 三、学年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制本科 2、毕业最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64学分。 四、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2、主要课程: 1

宁波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2009版)

宁波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09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备数字媒体创意和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通过专业培养使学生具备影视动画创作、电子音像产品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游戏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产品开发等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媒体、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动漫企业、网络公司、学校等单位从事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数字媒体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字媒体基本原理和知识,接受运用各类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媒体产品开发的技能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字媒体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关注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2)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领域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尤其是传播学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3)能熟练使用各类媒体工具,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创作、电子音像产品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游戏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产品开发等的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机交互。 2、主要课程 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机交互、平面和色彩构成、工业美术设计、立体构成、数码摄影及其制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录像技术、二维动画、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动画创作、三维动画、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3、自主学习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4、双语教学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探究式学习课程:二维动画、中外影视动画史。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 本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宁波大学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网络传播知识与原理、品牌建设与传播的理论与技能、会展策划与管理等理论与技能,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行业、各类网站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与文本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会展策划与管理、品牌建设与传播,以及网站经营与信息采编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下设广告学、网络传播、品牌建设与传播、会展策划与管理四个方向。通过广告学、网络传播、品牌建设与传播、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广告策划与文本撰写、市场营销策划、广告经营与管理、品牌建设与传播、网站经营与信息采编的综合素质与实战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广告学、网络传播、品牌建设与传播、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网络传播, 会展策划与管理,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熟悉有关广告、网络传播、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政策法规;了解中国广告业、网络传播业、会展业及品牌建设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概论、会展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市场营销学、传播发展史、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文案写作、广播电视广告、广告摄影、企业形象策划、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制作工艺、中外广告史、电子商务原理、网络广告、网络伦理与法规、计算机视频编辑、网页设计制作、品牌策划、品牌评估、品牌经营与管理、广告与品牌传播、会展策划与实务、会展文案写作、展会形象策划。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细则,通过英语四级,学位课程达到75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广告学专业设有广告学、网络传播、品牌建设与传播和会展四个方向模块。主要培养广告策划与营销、网站建设与管理、品牌建设与传播,以及会展策划与管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办学宗旨是“背靠文化,面向市场,推广民族品牌,引领生活时尚”。 本专业的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四个方面。 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本课程共42学分,其中必修32学分,选修10学分。所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及跨学科选课程。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本教育平台以学科相近、基础融通为原则,广告学专业与法学院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共属于政法文史大类,所设课程重视科学素养和科技技能的培养,本着法学、文史、广告相通的原则设立,充分体现跨学科交叉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中必修课27学分,选修课6学分,计33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广告学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其相关的实践环节。课程的设置须依据

宁波大学科技与人文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

宁波大学文件 宁大政〔2010〕222号 关于印发《宁波大学科技工作经费奖励与 资助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工作层次和水平,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尽快实现“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特制定《宁波大学科技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宁波大学科技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和学术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尽快实现“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根据《宁波大学关于各类项目的

经费配套(资助、奖励)若干原则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与资助范围、对象及方式 1.奖励与资助范围包括高级别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平台、重要科技成果、学术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和重要学术交流活动等。 2.奖励与资助对象为本校在编教职工或单位。 3.对于符合条件的个人或集体,学校实行经费奖励、配套、补助、减免等多种资助方式。经费配套按照到校经费计算(不含外拨经费,下同)。 二、科技项目的奖励与资助 1.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申请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防预研等重大项目,提供到校经费40%的配套资助,每项经费配套不低于6万元,最高不超过60万元;并给予立项奖励经费10万元。 2.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申请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防预研等重点项目,提供到校经费40%的配套资助,每项经费配套不低于6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申请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防预研等一般项目,提供到校经费40%的配套资助,每项经费配套不低于6万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 4.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申请获准的研究期限一年及以上、三年以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天元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项目,提供到校经费40%的配套资助,每项经费配套不低于3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 5.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申请获准的国家级指导性项目或自筹经费项目,每项补助经费2万元。 6.对以宁波大学为联合申报单位(前三位)申请获准并有经费到校的国家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提供到校经费40%的配套资助,最高分别不超过10万元、6万元和3万元。 7.对以宁波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的国家级项目结题时经主管部门评估为“优秀”及以上等级的,每项奖励经费2万元。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文授课)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2012)

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文教学班) 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2012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当代国际和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法规和规则,具有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经贸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将完全与国际接轨,主要参考国外主流大学课程设计,同时结合中国特点,强调国际化和应用型,注重案例教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本项目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部分中文课程除外)。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6.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7.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 2、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国际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听说、国际金融、统计学原理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制,实行弹性学年制,可提前1年毕业,也可延期1-2年毕业。 2、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其中4个创新创业学分为免费修读。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经济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学科大类课程23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40学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27学分,任意选修课程6学分,课程拓展20学分(含创新创业训练课程4学分)。 2、学分分配汇总表(略) 3、实践性教学学分分配一览(略)

宁波大学本科生国内高校本科生交换项目指引

附件4: 宁波大学 本科生国内高校本科生交换项目指南

蓝色游学计划 【前言】 交换生项目是我校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对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科交流、提高办学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科生交换或交流培养,能使大学生游历不一样的校园生活,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感受更多彩的人生经历,还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本科生交换培养或单向交流工作。截止2013年5月底,我校已与青岛大学、复旦大学、汕头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深圳大学等多家国内高校签订交换生培养合作协议。这些沿海城市的高等学府,构成了我校学子的“蓝色游学计划”。 【大事记】 2010年9月,我校与青岛大学交换培养本科生工作正式启动。 青岛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位于历史名城青岛,该校的校园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该校的临床医学和工程学专业在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均进入前茅,我校交换生主要集中在医学等相关专业。三年来,两家学校已持续互派学生开展交换学习,游学回校的宁大学子对“第二校园”经历表示出极大的认可和赞同。

复旦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大学,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有“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复旦大学是我校创办之初的五所对口援建高校之一,对宁波大学高起点办学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我校长期保持密切关系。2012年开始,我校每年都选派学生在春季学期赴复旦大学交换学习。 2013年1月,我校与汕头大学签订本科生交换培养协议。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 2001年起该校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诸多改革经验已得到国家的肯定、支持和推广。我校学生可重点关注该校的卓越工程师和全英语医学等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