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形练习题

三 角 形

1

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DC ∥AB ,BC=1,AB=AC=AD=2.则BD 的长为 ( )

C A

B

D

A. 14

B. 15

C. 23

D. 32

3.如图,△ABC 中,AB=AC=6,BC=8,AE 平分∠BAC 交BC 于点E,点D 为AB 的中点,连接DE,则△BDE 的周长是( )

A.7+5

B.10

C.4+25

D.12

4 如图,在Rt △ABC 中,∠C=90°,若BC=3,AC=4,则AB 的长是

______.

A

D

B

E

C

第3题图

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和8,那么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9.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

E处,则 A= °

10.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5

20

15 10

C

A B

A .521

B .25

C .1055+

D .35

1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 ,则顶角的度数为 ( )

A. 60o .

B. 120o .

C. 60o 或150o .

D. 60o 或120o .

1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周长分成18cm 和12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

14 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10cm 7cm 6cm AB BC AC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

为 。

15..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AB 上一点,延长AC 至E ,使CE=BD,连结DE 交BC 于F 。 求证:DF=EF

16.已知:如图,△ABC 中,∠C=90°,CM ⊥AB 于M ,AT 平分∠BAC 交CM 于D ,交BC 于T ,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求证:CT=BE .

16题图

17.如图,已知:AD 平分∠BAC,EF 垂直平分AD 交BC 的延长线于F,连结AF.

求证: ∠ CAF= ∠ B.

.18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B

D C

A E

F

A

C

T E

B

M D

17题图

C

B

A

D E

P

二 次 根 式

1.下列式子中:16、2a 、1a +、22a b +、21m +、80、3-、是二次根式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若3)1()2(2

2=++-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

B.21≤≤-x

C.2≥x

D.1-≤x

3..已知直角三角形有两条的长分别是3cm 、4cm ,那么第三条边的长是( ) A.cm 5 B.cm 7 C.cm 5或者cm 7 D. cm 5

4.下列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一组是( ) A.2a b 与a B.xy 与x

y

C.50与5

D.a b +与22a b +

5.若2440x y y y -+-+=,则xy 的值 。 6若22≤≤-a ,化简()

2

52a --

()

2

2a +.

7.已知12+=x ,求(

22121

x x x x x x +---+)÷1

x 的值.

8.已知10

≤-+++a x a ax x ,试求a 的值

9.若x x x x -?-=

--32)3)(2(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 A )x ≥2 B )x ≤3 C )2≤x ≤3 D ) 2<x <3 10.若062=--+-++-z y x y x x ,则x+y+z= 分 式

1.在下列方程中,属于分式方程的有( )

①21102x -=;②213x x -=;③114x y -=;④111x x

x x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如果分式

2

+x x

的值是2.那么 ( ) A .x =2 B .x =4- C .x =0 D .x =2-

3.解方程:

131

32=-+--x

x x

4.若分式方程

244

x a

x x =+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 5.A 、B 两地相距48千米,一艘轮船从A 地顺流航行至B 地,又立即从B 地逆流返回A 地,共用去9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4千米/时,若设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可列方程( ) A .

9448448=-++x x B .9448448=-++x x C .9448=+x D .94

96496=-++x x 6.已知21=+x x ,则22

1x

x += 。

7.分式

3a x ,22x y x y +-,22

a b a b

-+,x y x y +-中最简分式有( ) A .1 个 B .2 个 C . 3 个 D .4 个

8.使分式221

a a

a ++的值为零的a 的值是( )

A .1

B .-1

C .0

D .0 或-1

高中数学的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解三角形 一.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1)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 tan()tan ,A B C +=- (2)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 (3)a>b 则A>B则sinA>sinB,反之也成立 二.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 三.余弦定理: 222 2cos a b c bc =+-A 222 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注意:经常与完全平方公式与均值不等式联系 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 2 2 cos 2a b c C ab +-=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1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提升专题05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部分训练手册

专题05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部分 【训练目标】 1、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角的推广及三角函数的符号判断; 2、熟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并能熟练的进行恒等变形; 3、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能正确的迁移到正弦型函数和余弦型函数; 4、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的规律,并能根据图像求函数解析式; 5、熟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6、能熟练,灵活的使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温馨小提示】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难度中等,要想拿下,只能有一条路,多做多总结,熟能生巧。 【名校试题荟萃】 1、(浙江省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文) 已知函数. (1).求 )(x f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 (2).当 时,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1)π, (2) 【解析】 (1) ,π=T , 单调递增区间为; (2) ∴当 时, ,∴ . 当时, ,∴ . 2、(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数学文)试卷)已知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是 ,

且,其中是的面积,.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 (1);(2). (2),所以,得①, 由(1)得,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②, 联立①②,解得,,则,所以. 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19届高三十月联考文科数学试题)已知函数f(x)=sin(ωx+)- b(ω>0,0<<π的图象的两相邻对称轴之间的距离,若将f(x)的图象先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奇函数. (1)求f(x)的解析式并写出单增区间; (2)当x∈,f(x)+m-2<0恒成立,求m取值范围. 【答案】 (1),单调递增区间为; (2).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 cos 2sin C 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 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 【例1】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 (1)ABC ?中,若ο 60=B ,4 2 tan = A ,2=BC ,则=AC _____; (2)ABC ?中,若ο 30=A ,2= b ,1=a ,则=C ____; (3)ABC ?中,若ο 45=A ,24=b ,8=a ,则=C ____; (4)ABC ?中,若A c a sin =,则c b a +的最大值为_____。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 (1)若A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 sin时,三角形有两解; 当b a≥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实际上在解这类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理论判定三角形是否有两解的可能。板块二: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 1.余弦定理:在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 余弦定理: ? ? ? ? ? - + = - + = - + =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2 ,其变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2.余弦定理及其变式可用来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先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先由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 说明:为了减少运算量,能用正弦定理就尽量用正弦定理解决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 c b a ABC ch bh ah S 2 1 2 1 2 1 = = = ? ( a h、 b h、 c h分别表示a、b、c上的高); (2)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 1 sin 2 1 = = = ? (3)= ?ABC S C B A R sin sin sin 22(R为外接圆半径) (4) R abc S ABC4 = ? ; (5)) )( )( (c p b p a p p S ABC - - - = ? 其中) ( 2 1 c b a p+ + = (6)l r S ABC ? = ?2 1 (r是内切圆的半径,l是三角形的周长)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与测试卷.doc

第十二讲 解三角形 1 、三角形三角关系: A+B+C=180 °; C=180 °— (A+B) ; 3 、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sin( A B) sin C , cos( A B) cosC , tan(A B) tanC , sin A B cos C ,cos A B sin C , tan A B cot C 2 2 2 2 2 2 4 、正弦定理:在 C 中, a 、 b 、 c 分别为角 、 、 C 的对边, R 为 C 的外接圆的半 径,则有 a b c 2R . sin sin C sin 5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 a 2Rsin , b 2Rsin , c 2R sin C ; ②化边为角: sin a , sin b c ; , sin C 2R 2R 2R ③ a : b: c sin :sin :sin C ;④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C sin sin sin C 7 、余弦定理:在 C 中,有 a 2 2 c 2 2bc cos 等,变形: cos b 2 c 2 a 2 b 等, 2bc 8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②已知三边求角) 9 、三角形面积公式: 1 1 1 S C bc sin ab sin Cac sin . 2 2 2 10 、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 式或角的形式设 a 、 b 、 c 是 C 的角 、 、 C 的对边,则: ①若 a 2 b 2 c 2 ,则 C 90o ;②若 a 2 b 2 c 2 ,则 C 90o ;③若 a 2 b 2 c 2 ,则 C 90o . 11 、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联系测量方案

第一章联系测量 第一节联系测量的定义 一、联系测量的定义 将地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确定地下控制点、控制边,作为地下控制导线的起算数据,这一过程测量工作叫做联系测量。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地下的测量称为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将地面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的测量称高程联系测量,简称导入高程[1]。联系测量工作应包括地面趋近导线测量趋近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通道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以及地下趋近导线测量地下趋近水准测量[2]。 二、联系测量的任务 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 (1)、确定地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确定地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 (3)、确定地下水准点的高程H[1]。 前两项任务是通过平面联系测量定向来完成的;第三个任务是通过导入高程来完成的。这样就获得了地下平面与高程测量的起算数据[1]。 第二节联系测量的种类 联系测量分为平面联系测量(简称为定向)和高程联系测量(简称为导入高程)。平面联系测量说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几何原理出发的几何定向;另一类是以物理特性为基础的物理定向[1]。 几何定向分为: 1、通过平硐或斜井的几何定向; 2、通过一个立井的几何定向(一井定向); 3、通过两个立井的几何定向(两井定向)[1]。 物理定向可分为: 1、用精密磁性仪器定向; 2、用投向仪(投点仪)定向; 3、用陀螺经纬仪定向[1]。 通过平硐或斜井的几何定向,只需要通过平硐或斜井敷设经纬仪导线,对地面和地下进行联测即可[1]。但是在地铁工程中由于地下铁道本身的特点,并没有平硐或斜井,有的只是竖井(出土井或下灰井或是更宽敞的明挖车站),因此,通过平硐或斜井的几何定向在地铁的平面联系测量中一般不用,只在矿山测量中有应用。在地铁平面联系测量中的导线直接传递法、竖直导线定向法的原理和通过平硐或斜井几何定向的原理是一样的[1]。 第三节几何定向 这里主要讲的是立井几何定向。在立井中悬挂钢丝垂线由地面向地下传递平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含答案).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或变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 或 222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 +-?= ???+-= ?? . 3.(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解题中利用 ABC ?中A B C π ++=,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 A B C A B C A B C +++===. 高一数学测试题———正弦、余弦定理与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ΔABC 中,a=1,b=3, ∠A=30°,则∠B 等于 ( ) A .60° B .60°或120° C .30°或150° D .120° 2、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 ) A .a=1,b=2 ,c=3 B .a=1,b= 2 ,∠A=30° C .a=1,b=2,∠A=100° C .b=c=1, ∠B=45° 3、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有 ( ) A .cosA>sin B 且cosB>sinA B .cosAsinB 且cosBsinA 4、若(a+b+c)(b+c-a)=3a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 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联系三角计算方法

联系三角形法 联系三角形法是一种传统的竖井联系测量方法 2.1 仪器设备 TC1800全站仪;10kg重锤2个;Φ0.5mm高强钢丝60m;小绞车、导向滑轮及经过比长的钢卷尺等。 2.2 作业实施 (1)导线布设 导线布设情况如图3。垂线1、垂线2是通过竖井绞车及导向滑轮悬挂并吊有垂锤的高强钢丝。Z、A为已知的地面导线点,B、G为待求的井下导线点,井下、井上三角形布设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垂线边距a、a′应尽量布置长些; ②e、f、e′、f′角度应尽量小,最大不应大于2°; ③b/a、b′/a′'之比值应尽量小,最大值不应大于1 5。 (2)三角形测量 ①测e、f、e′、f′角度; ②量a、b、c、a′、b′、c′边长。 (3)三角形平差计算 根据a、b、c、f求j:sinj=bsinf/a c的计算值:c算=bcosf+asinj c的不符值:h=c算-c a边改正值:Δa=-h/4 b边改正值:Δb=-h/4 c边改正值:Δc=h/2 以改正后的边长a、b、c为平差值,按正弦定理计算出i、j,即为平差后的角值。f改正很小,仍采用原测角值。 采用上述方法可计算出井下三角形平差后的边角a′、b′、c′、i′、j′。f′改正很小,仍采用原测角值。 (4)坐标和方位传递计算 已知A点坐标为XA、YA,AZ方位角为Z0。根据平差后的三角形边角进行计算。 ①BG方位角Z0′ AF方位角Z1=Z0+e

FE方位角Z2=Z1+180+j E′B方位角Z3=Z2+180-j′ 求算边BG方位角Z0′=Z3+180+e′ ②B点坐标 XB=XA+ccosZ1+acosZ2+c′cosZ3 YB=YA+csinZ1+asinZ2+c′sinZ3 (5)重复观测 进行联系三角形测量时,为保证精度,要重复观测数组。每组只将两垂线位置稍加移动,测量方法完全相同。由各组推算井下同一导线点之坐标和同一导线边之坐标方位角。各组数值互差满足限差规定时,取各组的平均值作为该次测量的最后成果。

高中文科数学解三角形部分讲练整理

高中文科数学解三角形部分整理 一 正弦定理 (一)知识与工具: 正弦定理:在△ABC 中,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变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在这个式子当中,已知两边和一角或已知两角和一边,可以求出其它所有的边和角。 注明:正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 (1)三内角和为180°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s in(A+B)=sinC,cos (A +B)=-cosC ,s in 2B A +=cos 2C ,cos 2 B A +=si n 2 C (3)面积公式:S= 21absin C=R abc 4=2R 2 s inA sinBsinC (二)题型 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题型 题型1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原型解三角形 例一、在△ABC 中,若0 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1- C .32 D.32- 【解析】C . 00tan 30,tan 302b b a c b c b a =====-= 题型2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变形边角互化解三角形:关于边或角的齐次式可以直接边角互化。 例二、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 015030或 【解析】D . 01 2sin ,sin 2sin sin ,sin ,302 b a B B A B A A ====或0150 题型3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讨论 方法一:画图看

2008-2017全国卷解三角形部分

角度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2008课标,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 87 .23 .43 .185 .A D C B 2.(2016课标2,1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135cos ,54cos == C A ,a=1,则b=_____________. 角度2.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与三角形面积、范围及最值有关的问题 1.(2014课标2,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2 1,AB=1,BC=2,则AC =( ) 1 .2.5.5.A D C B 2.(2010课标,16)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 120ADB DC 21BD =∠= ,,AD=2.若?ADC 的面积为3-3,则=∠BAC _____________. 3.(2011课标,16)在?ABC 中,3AC 60B ==, ,则AB+2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 4.(2014课标1,16)已知a,b,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2,且(2+b)(sinA-sinB)=(c-b)sinC,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5.(2015课标1,16)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 75C B A =∠=∠=∠,BC=2,则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题型3.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2013课标1,17)在?ABC 中,3AB 90ABC ==∠, ,BC=1,P 为?ABC 内一点, 90BPC =∠。 (1)若PB=2 1,求PA ; (2)若PBA ∠=∠tan 150APB ,求 。 2.(2015课标2,17)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2倍。 (1)求C B sin sin ; (2)若AD=1,DC=2 2,求BD 和AC 的长。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

必修五不等式 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 ②,a b b c a c >>?>; ③a b a c b c >?+>+;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 ⑥0,0a b c d ac bd >>>>?>; ⑦()0,1n n a b a b n n >>?>∈N >; ⑧)0,1a b n n >>?>∈N >. 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化成标准式:2 0,(0)ax bx c a ++>>;(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线性规划问题: 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 (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①画:画可行域;②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③求:求最值点坐标;④答;求最值; (4)验证。 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①z ax by =+-----直线的截距;②22()()z x a y b =-+------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 4、均值定理: 若0a >,0b >,则a b +≥,即2a b +≥. ()20,02a b ab a b +??≤>> ???; 2a b +称为正数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4s . ⑵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三角形知识梳理

第五章三角形 [知识梳理] 1.知识结构与要点归纳 方法 (1)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怎样把握?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重要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个关系可以解决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注意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同时考虑第三边大于另两边之差,小于另两边之和.在解决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计算问题时,题目常常不明确指出某条线段是底边还是腰,往往导致多种情况出现,这时应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 (2)怎样认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中角与角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可知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他不相邻的内角;③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因此,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和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等量关系,我们常利用它来得到和角有关的等式方程组,从而可把和三角形有关的几何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的代数问题来解决.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有什么区别?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都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

图5-5 ⑴ ⑶ ⑵ 线三条中线,它们之间的相同点:①都是线段;②都是从顶点画出;③都能交于一点. 不同点:①角平分线平分内角,中线平分边,高垂直于边;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都是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都在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外不等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总条数共有9条;等腰三角形的这三种线段总条数为7条;等边三角形的这种三种线段的总数为3条. (4)怎样认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特征?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共有四种①SAS ②ASA ③AAS ④SSS .即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三组元素(边或角)对应相等,其中至少有一条对应边相等,若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条边必须是对应角的两条夹边,“AAA ”和“SSA ”是不行的.如图(1) BC ∥B C '',△ABC 与A B C '''?中A A '∠=∠, C B A B ''∠=∠,C AC B '∠=∠,符合条件 “AAA ”显然ABC ?与A B C '''?不全等. 如图(2)AC=AC ′,△ABC 与△ABC ′中,有AB=AB , AC=AC ′∠B=∠B ′符合条件“SSA ”但△ABC 与△ABC ′不全等. 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除了运用条件“SAS ”、“ASA ”、“AAS ”和“SSS ”外,还可运用条件“HL ”,这是探索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方法.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图形对已知条件进行 分析,理清“已知”与“可知”、“可知”与“需知”的关系. 两个三角形全等后,便具有两个特征:①对应边相等;②对应角相等. 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特征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5)怎样认识全等三角形与图形变换? 从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不同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运动变换形成的: ① 翻折:如图5-2,△ABC ≌△DBC ,△DBC 可以看成 由△ABC 沿BC 向下翻折180°后而得. ② 平移:如图5-3,△DEF 可看成△ABC 沿BC 方向平行移 动而得. ③ 旋转:如图5-4,△EDC 可以看作△ABC 绕点C 旋转而得. 有些全等三角形则可以看成有上述三种运动变换综合作用的结果. (6)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主要有: ①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5-5是几个重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如图(1)在△ABC 中DE ∥BC ,则有△ADE ∽△ABC ; 如图(2)若AB ∥CD ,则有△ABO ∽△DCO 如图(3)在△ABC 中,若∠BAC=90°,AD ⊥BC ,则有△ABD ∽△CAD ∽△CBA . 在解题时经常会遇到上述三种图形,一些复杂的图形则是由上述三种图形组合而成,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这三种基本图形能很快地解决许多问题.另外在判断三角形相似时,重视公共角、对顶角的运用,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7)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两三角形相似除了具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外,还有以下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图5-2 图5-3 图⑴ 图⑵ 图5-1

判定三角形形状的十种方法

判定三角形形状的十种方法 数学考试和数学竞赛中,常有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题目,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它沟通了代数、几何、三角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解题思路不外是从边与边、边与角之间的关系考虑,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1、若有a=b或(a-b)(b-c)(c-a)=0,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2、若有(a-b)2+(b-c)2+(c-a)2=0, 则△ABC为等边三角形。 3、若有a2+b2>c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若有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若有a2+b2<c2,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4、若有(a2-b2)(a2+b2-c2)=0,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若有a=b且a2+b2=c2, 则△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上是从三角形的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考虑的。 6、若有sin2A+sin2B=sin2C或sinA=sinB,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7、若有cosA>0,或tanA>0,(其中∠A为△ABC中的最大角) 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8、若有cosA<0,或tanA<0,(其中∠A为△ABC中 的最大角), 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9、若有两个(或三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如 tanA=tanB),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10、若有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则按特殊角来判断,如 cosA=,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 以下就一些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解答: 一、利用方程根的性质: 例1:若方程x2+2ax+b2=0与x2+2cx-b2=0有一 个相同的根,且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则此三 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以a为斜边的直角 三角形; (“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 解:将两个方程相减,得:2ax-2cx+2b2=0,显然a≠c,否则b=0,与题设矛盾,故x= ,将两个方程相加, 得2ax+2cx+2b2=0,∵x≠0,否则b=0,与题设矛盾, ∴x=-(a+c),∵两个方程有一个相同的根, ∴ =-(a+c),即b2+c2=a2,故△ABC是以a为斜边 的直角三角形,故应选(D) 二、利用根的判别式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图 2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练习及详细答案

解三角形练习 题一:在△ABC中,若∠A=60°,∠B=45°,BC=32,则AC=(). A.43B.2 3 C. 3 D. 3 2 题二: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23,c=22,1+tan A tan B= 2c b,则C =(). A.30°B.45° C.45°或135°D.60° 题三: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b=2a sin B,则角A的大小为________. 题四: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b-c)cos A-a cos C=0.求角A的大小. 题五:在△ABC中,内角A,B,C依次成等差数列,AB=8,BC=5,则△ABC外接圆的面积为________. 题六: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B(tan A+tan C)=tan A tan C. 求证:a,b,c成等比数列. 题七: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

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为保证小艇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能与轮船相遇,试确定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 题八:如图,在△ABC中,已知B=π 3,AC=43,D为BC边上一点.若AB=AD,则△ADC的 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 题九: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AD=33,sin∠BAD=5 13,cos∠ADC= 3 5. (1)求sin∠ABD的值; (2)求BD的长. 题十:如图,在湖面上高为10 m处测得天空中一朵云的仰角为30°,测得湖中之影的俯角为45°,则云距湖面的高度为(精确到0.1 m)(). A.2.7 m B.17.3 m C.37.3 m D.373 m 题十一:在△ABC中,若sin2A+sin2B < sin2C,则△ABC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解三角形(讲义)

解三角形(讲义) ?知识点睛 1.解三角形 (1)在三角形中,由已知的边、角出发,求未知边、角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已知边指已知该边的长度,已知角指已知该角的三角函数值.解三角形时,往往会通过作高的方式将三角形分割为2个直角三角形进行研究;作高时,一般要保留已知三角函数值的角. (2)常见的可解三角形 ①2边1角 ②2角1边 ③3边 ④1边1角表达 AB=mACAB+BC=n ?精讲精练

1.如图,在△ABC中,AB=BC=11,tan B=1 2 ,则AC=________, sin C=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AC=ABC=150°,BC=8,则AB=______,sin A=________. 3.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CAB>90°,AB=10,BC=14,∠C=45°,则 AC=_______. 4.如图,在△ABC中,tan B=1 2 ,∠C=45°,BC=12,则AB=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tan A=1 2 ,∠ABC=135°,BC=AB=___________.

6.如图,在△ABC中,AB=5,BC=4,AC=6,则∠B的正切值为_________. 7.如图,在△ABC中,BC∠C=45°,AB AC,则AC的长为_________.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E为CD边上一点,将△BCE沿BE 折叠,使得C落到矩形内点F的位置,连接AF,若tan∠BAF=1 2 ,则CE=_______.

9. 如图,在△ABC 中,D 是AC 边上的中点,连接BD ,把△BDC 沿BD 翻折,得到 △BDC′,DC′与AB 交于点E ,连接AC′,若AD =AC′=2,BD =3,则点D 到BC′的距离为() A . 2 B .7 C D 10. 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CB 的顶点 A 在△ECD 的斜边DE 上,若AE ,AD ,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 如图,在△ABC 中,∠BAC =30°,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CE = 12 ∠BAC ,CE 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若BC =2,则EF 的长为________. 12. 如图,在Rt △ABC 中,∠A =90°,AB =23,点E ,点D 分别是边AB ,AC 上一 点,AE =3,AD =4,过点E 作EF ⊥DE ,交BC 于点F .若EF =2ED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 13.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BC △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连接B′C ,则sin ∠ACB′=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