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二零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规划目的 (1)

第二条规划依据 (1)

第三条基本原则 (2)

第四条规划期限 (2)

第二章“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 (2)

第五条实施情况 (2)

第六条存在问题 (6)

第三章测绘发展趋势与需求分析 (7)

第七条发展趋势 (7)

第八条需求分析 (8)

第四章发展目标、规划重点 (8)

第九条指导思想 (8)

第十条发展目标 (8)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 (9)

第五章主要任务 (9)

第十二条测绘管理体系建设 (9)

第十三条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10)

第十四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11)

第十五条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建设 (13)

第十六条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13)

第十七条地理市情监测 (15)

第十八条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推广 (16)

第十九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17)

第二十条测绘应急保障服务 (19)

第二十一条测绘文化事业建设 (19)

第六章重大项目与进度安排 (20)

第二十二条重大项目与安排 (20)

第七章保障措施 (24)

第二十三条组织保障 (24)

第二十四条经费保障 (25)

第二十五条科技保障 (25)

第二十六条人才保障 (25)

第二十七条评估监督 (26)

第八章附则 (27)

附则1:“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地图编制一览表 (27)

附则2:“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测绘科技获奖项目一览表 (28)

附则3:“十二五”期间重大测绘项目表 (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测绘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测绘事业发展战略要求,更好地统筹深圳市测绘事业的发展,加强测绘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进一步推进深圳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广东省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2、《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

3、《基础测绘条例》(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4、《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办法》(2007年4月9日起施行);

5、《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7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6、《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7、《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测绘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测规发[2009]2号);

8、《广东省测绘管理条例》(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9、《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广东省测绘工作的意见》(粤府[2008]15 号);

10、《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测绘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发〔2010〕122号);

1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2、《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13、《深圳市测绘发展总体规划》(2005-2015年);

14、《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第三条基本原则

本规划编制的原则是:依法编制、科学规划的原则,实事求是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致力公共服务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第二章“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

第五条实施情况

(一)测绘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深圳市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测绘管理体系。

测绘行政管理方面:(1)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实施市、区两级测绘管理。测绘管理职责更为明确,测绘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规范测绘行政许可项目程序,日常测绘管理业务全面开展;(3)加强测绘市场监督管理,2007年起,面向全市测绘资质单位,集中开展测绘质量监督检查工作,2009年起,根据国家测绘局统一部署,开展地理信息市场的专项检查工作;2010年,启动了建立深圳市测绘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项目。

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方面:(1)参照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政策,制定了《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并以市政府名义发布《深圳市测绘成果管理办法》。(2)出台《深圳市测绘实施管理规定》,逐步实现测绘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生产、质量控制、数据入库、成果管理及使用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3)2006年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该规范是房产测绘领域全国第一个城市地方性标准。截至目前,仍被誉为“国内最为详细的房产测绘技术规定”,标志着深圳市房产测绘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从根本上保障了深圳市房产测绘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基础测绘资金保障方面:深圳市基础测绘纳入了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一划拨和管理,为测绘项目的开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十一五”期间,深圳历年测绘地方财政投入为:2006年2229万元,2007年4687万元,

2008年3530万元,2010年约3800万元。

(二)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深圳市早在“十五”期间,就初步完成了测绘基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了国内首个卫星定位系统;开展了国内首个1km格网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重力大地水准面”的精化项目。“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进一步推动测绘基准体系建设,连续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ZCORS)建设成绩显著。

深圳市连续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ZCORS)建设方面:(1)建立日常维护机制,每年定期开展系统维护。(2)系统重点升级改造:2009年3月,完成与省厅的联网工作,同时建立了控制中心与各参考站、专业GPRS授权用户的通讯联系;2009年10月,对软件和部分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包括增加对俄罗斯GLONASS卫星的软件处理功能,将CORS系统其中的3个参考站设备更新为双星GNSS接收机。(3)2009年年末,在深圳东部新增建设了1个GNSS参考站,实现深圳东部区域的全覆盖服务。截至目前,深圳市连续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了整个深圳的陆域全覆盖,包括5个CORS参考站和一个控制中心(附则1)。

SZCORS系统的应用方面:开展了似大地水准面结合CORS系统的应用研究,在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利用CORS系统,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项目合作,开展了“基于车载激光三维扫描的城市建模”等项目的研究。

SZCORS系统在全市各项测量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该系统进行实时测量作业的用户超过上百个,节省了大量的测量控制费用开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形成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地下管线测制、更新方面:(1)深圳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实现了全市陆地面积全覆盖。(2)建立了部分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每年定期对建成区1:1000地形图及进行动态更新。截止2009年,已完成1:1000数字地形图修补测工程量累计为98平方公里。(3)2006年对1:5000地形图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更新。(4)地下管线修补测参照地形修补测更新方式,2009年累计完成修补测工程量为870公里。

海岸带及海岛测绘方面:海岸带和海岛地形图测绘工作取得突破,2010年,深圳市通过公开招标着手实施内伶仃岛测绘及全市海岸线的定测工作。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方面:(1)结合开展航空摄影测量,初步建立了深圳市多源、多精度的基础遥感数据库:“十一五”期间,开展全市域范围的航空摄影测量,累计两次;2009年起,每年购置2.5米精度的覆盖全市范围SPOT5卫星影像数据3批次;购置0.6米精度的覆盖全市范围卫星影像数据,每年分4月、10月2批次。“十一五”期间,基础遥感数据库的建设,为全市土地调查、建筑物普查、遥感监测,生态控制线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影像数据服务。(2)初步建成全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形成包括系列比例尺电子地图、遥感影像数据库、公共设施数据库、统一空间基础网格数据库、统一地理编码数据库、全市建筑普查及三维模型数据库、城市规划专题数据库以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建立的在线动态地图集数据库。

(四)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2010年7月,国家测绘局同意将深圳市列为2010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期间,推进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进程,深圳市做了大量的工作:(1)完成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是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2009年基本建成,已有环保、工商等40余家政府部门先后通过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及离线服务等方式接入空间平台进行了试点应用,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2010年末,平台建设通过了专家评审,并面向社会公众开通了相关地理信息在线服务。(2)2009年,为促进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制定了《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使用管理办法》。(3)积极开展专题地理信息应用系统项目,如深圳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现已完成了测绘公众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五)测绘成果开发与应用服务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测绘成果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服务不断深化。

测绘成果应用服务方面:(1)历年来,深圳市测绘成果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程建设、抗灾防灾救灾、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申请测绘成果应用服务逐年增长,自2006年来,面向社会提供地形图数据237245幅,管线数据88982千米,影像数据7574幅,数据利用率100%,平均重复利用率也达到了300%。(2)开发了公众版、政务版电子地图,满足了各行各业的需要。

测绘成果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方面:2009年,深圳市积极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开发和网络服务系统建设,两个项目已按计划在具体实施当中。(1)加强测绘成果开发,利用加密技术处理,将涉密的测绘成果转化为可公开使用的产品,从而满足深圳市社会公众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需求;(2)建设测绘成果网络分发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布测绘成果目录,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测绘产品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申请测绘成果应用。

公共地图编制方面:(1)2007年,由民政部门申请,测绘主管部门配合,编制了深圳市行政区划图系列。(2)贴近民生,为深圳市民提供方便、实用的地图产品:2008年,编制完成各种普通和专题地图,包括城区图、交通旅游图、置业地图、生活地图册、城市指南图等。(3)为方便外国友人在深圳的日常生活、出行,深圳市启动了深圳市地图(中英文)项目。(4)加强深港合作交流,联合香港地政总署,开展《深港地图》的编制工作:自2008年开始两地进行沟通、交流,至2009年4月就地图编制的详细问题初步达成共识,2010年末,深港地图的编制基本完成,并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审核。

(六)测绘科技创新

深圳市坚持“科技兴测”的方针,大力加强测绘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1)“十一五”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的测绘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附件2),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等颁发的多项奖项。(2)积极开展测绘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动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2009年,重点开展了《利用低空遥感实施国土资源执法检查试验

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快速获取城镇空间基础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修测以及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等方面,对低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六条存在问题

(一)测绘法规有待健全,测绘标准化工作进程缓慢

深圳市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涉及地理信息的产业、行业部门非常广泛,但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如测绘市场管理办法、测绘监理制度等,为行业监管提供法律依据;部分地方标准未及时修订、更新,尚未协调好与国家标准、行业最新标准的衔接,如:《房产测量规范》、《深圳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深圳市地形修补测技术规定》等;同时测绘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于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更新,需尽快建立如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与应用方面的标准,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应用。

(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现势性不足,尚未完全满足现实需要

深圳市已建立了颇为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但仍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精细化管理、特区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尚未完全建立稳定的更新机制,数据现势性无法完全适应实际需求;基础地理信息尚未完全覆盖海域范围,海岛(礁)的地理信息数据极为匮乏;现有基准控制点数据不完整,密度不够,无法满足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测量、项目用地地界测量等实际业务的需要等。

(三)成果应用与现实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彰显不足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测绘和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我市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政府各部门之间尚未完全实现共建共享;测绘成果的服务对象大多为政府,对企业、社会的服务相对不足,且服务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信息服务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体系,无法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及时、持续更新,应急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地理信息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需不断创新测绘公共产品、服务投入方式和渠道。

(四)尚未形成良好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利益的新兴信息化产业,具有“发展快、效益高、贡献大,需求广、潜力足、前景好”的优点。深圳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虽然迅速,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但尚未形成良好、合理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地理信息企业规模普遍

偏小、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不强,未形成一定聚集度的特色产业;地理信息企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困于传统的测绘服务模式、限于传统的行业领域、满足于常态、低端、创新程度较低的业务,尚未培育出企业规模较大、能够走出深圳的知名品牌。同时,存在地理信息市场监管相对薄弱,产业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如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和网络地图增值服务的准入标准和政策不完善,缺乏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引导和激励产业发展的政策等。

(五)测绘人才队伍建设与测绘事业发展不协调,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2010年开展的深圳市测绘人才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测绘行业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存在主要问题为:常规测绘人才相对过剩,高素质测绘科技人才匮乏。全市没有高级技师,全市从业人员中具有初级职称的占31.36%,无职称的占38.6%;同时专业技术人才学历层次以大专、本科为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全市测绘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4.96%;全市一般技能人才,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一半比例。另外,人才流动性大是深圳市测绘人才现状的突出特点:“十一五”期间,全市接收应届生750人,仅357人即47.6%的测绘人才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人才改行现象突出,测绘企业单位在中层技术岗位上的人才力量明显不足。

第三章测绘发展趋势与需求分析

第七条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资源应用不断深入,“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变,测绘科技的日新月异加快了测绘事业的发展步伐,测绘地理信息新时代已经来临。

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深入挖掘和分析地理信息,加强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着力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关注的问题,是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未来趋势。

测绘技术发展方面:测绘技术体系正向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发展,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网格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也将与地理信息技术迅速融合。

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方面:基础地理数据库已经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测绘成果的应用服务由传统的地图服务、数据库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加快转型,由面向公共管理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服务方式向以上传、下载、编辑地理信息为特征的网络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方式转变,重点提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动态变

化的动态信息服务成为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新使命。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等新兴领域发展地理信息,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第八条需求分析

随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公共应急等各方面越来越离不开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从政府公共管理到个人衣食住行,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十二五”时期,建设智慧深圳、实施城市精细管理、实现大特区一体化开放发展、改善民生等都需要丰富、现势性高的地理信息资源,需要加快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的完善和推广,对地理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第四章发展目标、规划重点

第九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测绘事业的发展,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夯实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为重点,以建设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广泛应用和及时、有效的测绘应急服务为目的,以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繁荣测绘文化事业为保障,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坚持“科学发展、先试先行”,引领建设信息化测绘、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和创新型测绘,努力开创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十条发展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数字中国”、“智慧深圳”等战略目标,服务深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高效”的测绘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统一、高精度、三维、动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地理信息资源,地理信息更新周期、类型充分满足深圳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成完善的“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

架,进一步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政府、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丰富多样的综合地理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地理市情监测体系,开展地理市情监测支持服务;推动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做好服务”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地理信息产业繁荣发展;测绘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定位精准化、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和服务网络化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测绘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到2015年末,实现我市测绘事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目标。

第十一条规划重点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涵盖范围很广,依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目标,围绕基础测绘工作,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推广”、“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地理市情监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任务作为本规划的重点。

第五章主要任务

第十二条测绘管理体系建设

(一)完善测绘政策法规

进一步完善测绘法规体系,制定与我市测绘发展相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办法,在测绘行政管理、测绘市场监督、测绘基础设施管理与保护、测绘人才管理等方面,建立适应深圳市测绘环境的管理规范。规划期间,重点完成《深圳市测绘管理办法》的制定,并以深圳市政府规章进行报审;开展完成“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测绘数据投资、测绘数据产权保护的政策研究工作;另外,根据测绘发展的变化趋势和要求,适时对已有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修订。

(二)优化测绘技术标准

改善测绘标准更新滞后的局面,将测绘成果和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检验测试、应用等方面的标准纳入体系化建设,建立起统一、系统化的产品标准、工程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规划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地方技术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重点包括:开展深圳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和相关实测细则的修订;启动新版《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保持与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的同步

更新;编制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推进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的进一步完善。

(三)强化测绘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地图监管、地理信息市场整顿、质量监督检查等规范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制定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制度,特别是强化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建立测绘监理管理体系,制定包括测绘监理实施、测绘监理单位资质管理、测绘监理技术认定等一系列的规范;完成测绘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测绘诚信评价与考核。

第十三条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一)对深圳市现有测绘基准进一步完善

对现有测绘基准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新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建成具备空间位置、高程和重力等属性的全市统一、高精度、三维、动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为深圳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精确、可靠和动态的测绘基准服务:

1、大地基准方面,完成深圳市独立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坐标系)转化,并向社会提供相应成果;以CGCS2000坐标系为基础,通过联测方式建立高精度的城市GPS控制网;

2、高程基准方面,建立国家水准测量二等精度的城市精密水准控制网;在2003年开展的似水准面精化基础上,对尚未实施精化的地区范围如前海、伶仃岛,补充开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

3、深度基准方面,统一深度基准定位,建立全市海陆统一的深度基准体系;

4、基于深圳市独立坐标系和高程基准,探索建立以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ZCORS)为核心的海陆统一的城市三维控制网。

(二)开展SZCORS系统的维护与应用推广

规划期间,在做好SZCORS系统运行维护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整合、升级,进一步扩大SZCORS的服务范围和领域。

1、充分利用现有连续运行基准站网资源,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建立与深圳市气象局及惠州、东莞等周边市域CORS站的联系;

2、对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软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根据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规划期间定位服务需求的变化,对系统功能进行不断优化和扩充;

3、支持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层研发、运营、应用推广工作,争取尽早地实现北斗卫星接入SZCORS系统,开展多星系统的联合定位服务。

(三)制定系统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规范

编制《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管理规定》,明确SZCORS的服务内容,建立规范的系统服务使用的审批和注册流程,并确立SZCORS用户的申请条件、申请方法等。

第十四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一)实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全面、持续更新

深圳市早已实现了覆盖全市陆域范围的地形图测制工作。“十二五”期间,为提高地形图的现势性,建立地形图更新机制,实现对深圳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及时更新。

1、1:1000地形图(其中,山区部分为1:2000地形图)修测,更新周期为一年。根据深圳市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开展修测技术及方法研究,尽量缩短更新周期,争取2015年实现实时动态更新;

2、争取实现1:5000、1:10000地形图每三年更新一次;

3、1:5万地形图至少每4年修编或重编一次。

(二)开展市域海岛测图、浅海滩涂测绘工程

参与完成海岸带、海岛(礁)、浅海滩涂的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工作。规划期间,会同海洋部门,参与国家海岛测图工程,开展深圳市海岛(礁)的地形图测绘工程,推进国家“开展海洋国土测绘,建设蓝色国土数字地理空间框架”进程;依据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加快开展实施全市区域内浅海滩涂测量,同时完善“广东省浅海滩涂数据库”。

(三)继续开展基础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影像购置工作

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地形演变分析、城市建设和管理、地理市情动态监测等需要,编制遥感数据获取计划并遵照实施:

1、每年购置全市范围的卫星遥感影像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每次购置包括分辨率为0.6米和2.5米的遥感数据;

2、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基础航空摄影测量,更新周期为两年;

3、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不定期地开展低空摄影测量。规划期间,重点对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城、大运新城片区开展实施无人飞行器航拍项目。

(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拓展充实、更新和升级

1、进一步扩充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种类,构建完整的地上、地表、地下空间三个层次的现状数据库,为开展地理市情监测服务和公共服务提供坚实基础。规划期间,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基础上,适度丰富和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种类和类型,如地籍、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要素,启动科技、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等公共数据库建设,同时将地下基础地理信息的内容从地下管线进一步拓展到地下空间,开展地下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制定《地下空间建库标准》。

2、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快速、及时、持续更新。规划期间,建立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机制,重点对全市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进行定期更新(更新周期:一年两次)和不定期动态更新。

(1)建立测绘数据同步更新机制。创新测绘数据更新方式,如结合测绘成果汇交、竣工测绘备案等,及时对测绘、基本比例尺地图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更新入库,实现与基础测绘实测、遥感数据获取、基础测绘基准和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同步更新;完善层级联动更新机制,建立完善的更新业务模式,实现市、区级的层级同步更新和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联动同步更新。

(2)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实时更新机制。针对规划、地籍、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基础地理信息,政府各部门建立统一调查机制,并与拥有相关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企业建立联系,逐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全面更新;深入分析各类地理要素变化周期,及时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变化信息,建立分类更新规范流程,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分类更新。

(3)修订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划期间,将对《深圳市1:1000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补测实测细则》等进行重点修订。

3、根据应急等实际需要,完成相应的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化,建立测绘应急专项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第十五条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建设

(一)加快实时化、立体化地理信息获取技术装备体系建设

通过配备高新技术装备,争取形成航天、航空、地面、地下、水下立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体系。特别是推动无人机遥感系统、机载LiDAR(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移动式地面测量系统等高端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实现信息获取的实时化。规划期间,重点发展无人机遥感获取系统建设,用于开展深圳市大比例尺影像获取、地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应用示范工程。

(二)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处理技术装备建设

围绕提高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特别是测绘应急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平台。规划期间,重点配置数据快速处理方面的技术装备:研制地面测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和影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适应地理信息快速更新、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的需要;加强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卫星定位数据实时、精确处理,为深圳市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提供实时的导航定位服务。

(三)实现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化分发服务

1、配合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建设深圳市测绘成果数字档案,建立测绘成果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地图扫描数据库、及大地控制点、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元数据等各类数字化测绘成果数据库;

2、完成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数据入库更新、检索统计、动态查询、分析处理、测绘成果目录发布、及档案管理、在线申请、审批及分发等智能化服务。

(四)对基础测绘技术装备进行更新升级

规划期间,积极改造硬件设备,同时兼顾升级软件系统,实现数字化测绘生产向信息化测绘生产的转变。对数字化测绘生产装备进行优化,包括对测绘生产机房设备、服务器、网络、存储备份等基础硬件设施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和改造;定期对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系统技术装备及成果产品质量检测、测绘仪器检定技术装备进行更新、升级,以适应技术装备发展的要求。

第十六条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一)构建完善的地图保障服务体系

1、制作涉密版、政务版和公众版三种版本的电子地图并定期更新,满足各行业的需要:建立覆盖全市范围多尺度、多数据源的电子地图数据库;通过专项普查、定期收集整理政府各部门最新专题信息等方式,制作或更新专题电子地图;建立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生产、应用等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更新机制,实现基础地图数据、专题地图数据的同步更新,以保障电子地图数据库的现势性和一致性。

2、依据深圳市承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港合作、特区一体化、建设“智慧深圳”等现实的公共需求,规划期间,编制的地图产品体系为:深圳市系列行政区挂图;服务公共管理需要的各领域专题工作地图;服务民生、服务公众的公众地图;服务应急预警工作的应急专题地图等。重点推进深港系列地图的制作及更新、深圳市影像图、交通旅游等公众地图的更新等。针对公众版地图,同时推出互联网地图服务。

3、基于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展智能制图系统的建设:面向公众开发公众在线动态制图系统,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地图,以适应物联网时代“全民制图”的需求;面向政府部门开发自适应部门地图空间系统,以满足政府部门根据公共管理需要定制地图服务的要求。

(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更多领域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政府各部门公共管理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及决策支持。规划期间,重点建设或优化整合一批实用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体系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在线水质监测系统、智能规划管理系统、地籍管理系统、房地产信息系统、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地质环境三维仿真系统、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等。

(三)推进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测绘成果应用遵循“公共管理应用服务—公众服务—普及服务”的发展路线,服务方式也由数字化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规划期间,要围绕政府决策、社会公众多元化需求,构建完善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重点推进“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和数字深圳空间信息网建设、测绘成果目录发布系统的建设。

1、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按照国家测绘和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的要求,开展市级节点建设,提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同时整合资源,并建立深圳市节点建设相关的统一标准,实现“天地图”各节点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

2、建设数字深圳空间信息网。整合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引进“企业增值服务应用模式”,打造深圳市空间地理信息“一站式”门户,向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空间信息网建设主要实现两项服务:

(1)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数据库系统,定期向深圳公众推出服务民生的社会化地理信息服务产品。

(2)在提供地理信息综合统计分析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根据用户各类个性化需求自动提取重要地理信息、定制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功能。

3、实现测绘成果目录发布和申请使用的网络化服务。依托已建成的测绘成果网络分发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测绘成果以及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提供公众测绘成果目录查询及成果申请使用的在线网络服务。

(四)整合现有数据资源,深化地理信息共享

建立测绘部门和其他专业部门的共建合作机制,加强基础测绘与其他测绘成果数据如房产测绘的整合,制定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实现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第十七条地理市情监测服务

(一)建立地理市情监测体系

1、完善地理市情数据获取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结合组织市情要素信息统一调查,及时、全面地获取我市基本的地理市情数据。同时建立基础地理信息与地理市情监测的统一更新机制,为相关市情部门专业监测提供公共基础数据。

2、逐步构建科学、先进的地理市情统计体系。以全市地理空间数据库为本底,深入研究地理市情要素,并引进空间统计等相关技术,建立统一的统计标、统计方法和统计系统平台,为客观、准确和详尽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供保障。

3、积极开展地理市情分析研究。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实施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地理市情监测专题分析研究,探索建立地理市情分析体系,为政府宏观决策、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等提供深层次的辅助支持。

(二)开展地理市情监测服务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完善社会管理、

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等,推动建立统一、规范、可行的地理市情监测流程;研究地理市情监测的体制机制,建立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市情数据统一调查机制、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并联合地理市情相关部门开展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人口与经济发展等重要地理市情信息的动态监测。

第十八条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推广

(一)完善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框架数据整合与挖掘

在不断丰富平台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框架数据整合与挖掘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实现三大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建立“协同共建”的机制,联合政府各部门共同建设全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完成框架数据地上、地面、地下三个层次的全覆盖和二三维数据的一体化,并实现地址编码数据库、人口、法人三大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第二步,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人口等领域,对基础地理信息与各领域专题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对地理信息进行重组和处理,给各种社会、经济地理分区单位(如:行政单元、邮政分区)提供统一的地理标识或空间定位标准,以管理专题信息,为开展地理市情监测提供支撑。

第三步,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展地理市情监测研究基础工作。

2、区级平台建设

开展区级平台与信息中心7个节点的平台整合,建成市区两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3、平台升级及深化应用

对平台进行维护和升级,并实现全市空间地理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深化平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典型应用,建立实景地图系统、自适应部门地图空间系统、地下空

间三维仿真系统等一批有特色的政务或公众服务应用系统。同时,扩展信息平台面向企业的地理信息服务,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信、电力、自来水等设施管理、房地产信息管理、商业网点布局与客户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开展框架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建设

1、借鉴一些国际组织及科研单位在标准建设方面的成果,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建库、数据发布和数据共享等支撑数字城市建设的规范标准。

2、借鉴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基础公共平台分建共享、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等配套制度。

规划期间,主要完成《数字深圳空间基础平台管理办法》、《数字深圳空间基础平台数据更新规程》、《数字深圳空间基础平台运行维护规程》、《地下空间建库标准》的编制。

(三)构建数字区域,支持建设数字中国

纵向实现与国家、省级基础平台的上下联通,横向协调推进与深圳周边城市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展“深莞惠”、“深港”等区域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并加强合作机制研究和制定,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向“珠三角地理信息共享一体化”方向迈进。

(四)推进建设“智慧深圳”

在城市管理方面推进城市交通、安全应急、环境生态管理等的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加快建立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围绕“智慧深圳”基础空间数据建设需求,进一步丰富平台数据,并完善地理空间信息动态更新技术方法;开展数字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创新研究,拓展平台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推动智慧交通、智慧警务、智慧医疗、智慧食品安全、智慧环境、智慧物流、智慧园区等民生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实现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推动深圳市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智慧城市。

第十九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发布深圳市地理信息发展政策。

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有关地理信息发展政策,结合实际,理清规划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布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明确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

2、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法规、标准。

重点围绕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需要,研究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同时鼓励和引导地理信息企业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实现深圳市地理信息产业相关

龙华大浪街道办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1) (三)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2) (四)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 (3)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 (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4) 二、“十二五”大浪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4) (一)大浪街道是宝安区的后发区域 (5) (二)大浪街道是全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的区域 (5) (三)大浪街道是全市建设“时尚创意中心”的重要支撑区域 (7) (四)大浪是连接福田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和光明新区的重要节点 (7) (五)大浪是全市重要氧吧之一 (8)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0) 四、发展战略 (13) 第三章高标准规划建设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打造时尚硅谷 (14) 一、以国际国内服装名城为标杆完成服装产业集聚基地规划修编 (14) 二、完善功能布局 (15) 三、加强时尚产业项目落实和推进力度 (15) 四、培育时尚品牌 (16) 五、引领时尚文化 (17) 第四章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8) 一、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18) 二、加快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21) 三、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适应特区一体化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2)

第五章跨越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3)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3)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 (23) 三、强力推进城市更新 (26)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7) 第六章优化宜居环境建设生态大浪 (29) 一、形成城市六大特色景观 (29) 二、加强生态建设 (30) 三、着力改善水环境 (31) 四、空气污染防治 (32) 五、噪声污染防治 (32)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33) 第七章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34)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4) 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35) 三、加强社区建设 (35) 四、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36) 五、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37) 六、促进社会稳定 (38) 第八章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39) 一、优化人口结构 (39) 二、推进素质工程 (39) 三、发展特色文化 (40) 第九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完成规划目标 (41) 一、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41) 二、强化项目、政策、资金保障 (41) 三、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42) 四、强化规划执行力 (42) 附件:大浪街道“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推荐申报表 推荐类型: 单册 全册 成套共册 书名: 书号: 主编: 主编单位: 出版社: 专业代码: 推荐单位: 填表日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四年二月

填表说明 1.推荐类型请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全册或成套教材,勾选后在后面横线上写明册数; 2.全册或成套教材封面的书名、书号、主编填写其中任一本即可; 3.专业代码指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 4.全册或成套教材“一、教材基本情况”和“二、教材编者情况”须填写各个单册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表格; 5.教材“图书在版编目(CIP)”截图须从中国版本图书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63001104.html,)“CIP核字号验证”中获取,如图所示: 6.“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直属高校和出版社免填; 7.佐证材料自愿提供,请报送复印件,所有材料一律不予退回; 8.申报表请单独装订,主编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和佐证材料一式两份,于2014年5月30日前,寄送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工作办公室。

全册或成套教材目录(单册推荐教材不需填写)

一、教材基本情况 二、教材编者情况(包含主编在内的所有编者) *“单位”请规范填写全称,仅填写学校名称,不填写院系。 三、申报理由(按推荐类型填写,不超过1000字) 四、教材使用情况(不超过1000字)

五、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不超过1000字) 六、所有教材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查询截图 七、佐证材料目录(不超过1000字) 八、诚信承诺 九、申报单位意见 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字号大中小】 日期: 2011-07-0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广东省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第四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规划期内,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与本规划相关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各项规划,应将本规划关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建设空间分布等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 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及附图。 第二章“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第五条“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首次将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形式,科学系统地对住房发展进行空间统筹和年度安排。全市规划建设住房总量69万套、建筑面积 57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城市更新方式建设住房18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房用地供应13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新供应6平方公里,利用存量5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 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要求,2006年至2010年各年度实施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中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目标由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调整为16.77万套、建筑面积945.2万平方米。 第六条“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有效衔接相关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了全市住房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住房发展中的职责,切实指导了全市住房建设与发展,有效贯彻落实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了住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配套作用,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的持续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校教发2011﹞46 号 ﹝ 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文件精神组织本单位申报,要求如下: 一、规划教材推荐范围 1、本次规划教材推荐范围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 2、供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使用的各种形式的教材。 3、推荐的规划教材须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的教材。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及涉及课程的教材,不在此次推荐范围内。 二、规划教材申报原则 1、突出重点。鼓励推荐已经使用多年、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 2、锤炼精品。鼓励推荐长期用于本科教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完善的优秀教材。 3、改革创新。鼓励推荐体现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鼓励推荐根据教学需求建设的数字化教材。 4、特色鲜明。鼓励推荐满足各类高等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鲜明的教材。 三、学校工作安排 1、核实并统计教材出版数量 统计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我校教师为第一主编的本科教材;各学院在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基础上核查并补充完善,该数据将上报教育部教材信息库。 2、学院推荐

各学院推荐的名额数为本学院统计的教材总数的15%,不足1项按1项计算,但推荐的教材应为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正式出版的教材。 3、时间节点 ①学院将学校下发的《出版教材汇总表》(附件2)核查并补充填写完毕于12月13日下午3点前将电子版材料发到jyk@ https://www.360docs.net/doc/363001104.html,; ②学院按照推荐名额通知拟申报的教材主编填写《“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附件3),并提供相应支撑材料,于12月20日前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2份)至教务处教研科。 未尽事宜,欢迎垂询62334895,联系人:李虹 附件1、《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 附件2、《出版教材汇总表》 附表3、《“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推荐表》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1年12月8日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对于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等,编制《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取得的成绩 1.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近13.2%。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登记的社会组织4110家,其中社会团体1662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441家,基金会7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4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3家。 社工组织逐渐壮大,2007年10月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到2010年底注册社工组织总量达43家,在教育、司法、妇儿等十多个领域开展社工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硬件、能力建设、智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十一五”期末,我市经济类社会组织占8%,科学研究类社会组织占6.9%,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占55.9%,慈善类社会组织占19.2%,综合类社会组织占9.8%。各类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劳动、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社会组织作用日益明显 动员社会资源能力持续提升,经费来源日益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和捐助的比重也日益增加。2008、2009年全市社工机构获得购买服务的经费分别达到5000多万元和7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慈善会设立具有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冠名基金14个,募集的慈善资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几十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承担政府委托或剥离的公共服务事项,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行业协会提供了技术研发、质量检验、人员培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申报指引

附件四: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申报指南(本科部分) 计算机类 指南号课程名称指南号课程名称 B0806201 大学计算机基础B0806216 信息处理基础 B0806202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B0806217 计算机绘谱设计 B080620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B0806218 计算机音频编辑 B0806204 C++ 程序设计B0806219 计算机音序制作 B0806205 Java程序设计B0806220 数字化录音基础 B0806206 计算机网络B0806221 新媒体艺术概论 B0806207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B0806222 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08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B0806223 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09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B0806224 动画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0806225 展示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B0806226 环境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2 程序设计基础B0806227 染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3 网页设计B0806228 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4 多媒体技术应用B0806229 商业插图计算机辅助设计 B0806215 社会统计学分析及应用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类 化工与制药类 基础医学类

预防医学类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口腔医学类 中医学类 法医学类

护理学类 (高职高专部分) 食品药品管理专业(专业代码5304) 临床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6301)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七节促进外需协调发展 第八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九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第十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一节优化产业组织形态 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 第十二节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十三节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十四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第十五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六节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第十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八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九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第二十节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二十一节加强法治建设 第二十二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第二十三节打造平安 第二十四节加强人口调控管理 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第二十五节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 第二十六节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 第二十七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第二十九节促进融合发展 第三十节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

第三十一节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第三十二节着力推进低碳发展 第三十三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第三十四节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 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三十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三十六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十七节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三十八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 第三十九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前言 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的历史时期,中央赋予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成为经济特区的战略任务和必然选择。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项目地点: 深圳 完成情况: 2006.06~2010.08编制完成 获奖情况: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08-2009年度中规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011年深圳市第十四届优秀规划设计金牛奖; 主要设计人员: 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罗彦、李卫峰、黄卫东、杜雁、周铭 项目简介: 2006年6月,深圳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工作目标为:一是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二是为有效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约束、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指明路径。

主要内容: 1.确立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提出了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都会、打造世界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制订了引导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和路径。在城市发展总目标下提出区域协作、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生态保护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以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为支撑,结合深圳市已出台的各类城市发展指标并突出空间属性,制定了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3.延续已有的轴带组团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联系,构筑了“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空间结构。提出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区域空间策略。 4.实施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划定密度分区,构筑包括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生态与绿地系统在内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支撑体系,以及由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强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研究,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相协同的人口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