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基因
基因

1.用λ噬菌体载体进行克隆时,通常用cI失活和Spi筛选进行重组子的筛选,

请问什么是cI失活的筛选方法?什么是Spi筛选?

cI失活

cI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入溶菌循环的阻遏物。含有完整标记基因的λ噬菌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建立溶原状态,形成浑浊斑。当外源基因插入到标记基因中,基因失活,λ重组分子进入溶菌循环,形成透明斑。因此,可根据是否形成透明斑来筛选重组子。

Spi筛选

野生型λ噬菌体不能在P2噬菌体溶源性细胞内生长(Spi+),这是受λ噬菌体red和gam产物控制的。当red和gam被外源DNA取代后,获得Spi—表型能够在P2噬菌体溶源性细胞内生长。因此,可根据能否在P2噬菌体溶源性细胞内生长来筛选重组子。

2. 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的原理。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反应体系中进行,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反应体系包括DNA聚合酶、单链DNA模板、带有3-OH末端的单链寡核苷酸引物、Mg2+、4种dNTP、4种ddNTP。在模板指导下,DNA聚合酶不断将dNTP 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合成出新的互补的DNA链,如果加入双脱氧三磷酸核苷(ddNTP),由于双脱氧核糖的3’位置上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 形成磷酸二酯键,即形成一种全部具有相同5’-引物端和以ddNMP残基为3’端结尾的一系列长短不一片段的混合物。由于双脱氧核苷酸在每个DNA分子中掺入的位置不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长度差一个核苷酸单链DNA,从而读取DNA核苷酸序列。

3. 简述用pUC18/pUC19质粒载体克隆目的基因的全过程。(下图为载体图)

A.目的基因的制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并进行DNA的纯化;

B.将目的基因插入到pUC18/pUC19质粒载体的LacZ’中的多克隆位点MCS序列中,注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载体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防止载体自连,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

C.转化: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D.质粒载体重组克隆的筛选(蓝白斑筛选):用IPTG诱导,当目的基因有插入时,不互补,产生白斑。

4. 如何进行DNA片段的末端标记(包括5' 末端标记和3' 末端标记)?标记并制备好的核酸探针有什么用途?

5' 末端标记

先用碱性磷酸酶(AP)去掉dsDNA 5'-磷酸,再用T4多核苷酸激酶催化标记的ATP转移磷酸基团到DNA片段5’-OH上。

3' 末端标记

在探针3' 末端用末端转移酶掺入一个单标记的ddUTP。或者用klenow酶进行3'补齐反应(同时进行标记)。

经过末端标记的核酸分子除作为杂交探针外,更多的用于RNA S1作图以及用作引物延伸过程中的标记引物。

5. 已知抗旱基因A转入水稻后会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我们将基因A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后通过农杆菌侵染的方法转入水稻,得到转基因的水稻植株。请问:如何检测植株中是否转入了基因A? 如何检测转入基因A序列的植株是否转录基因A? 如何检测转入基因A并且转录基因A的植株是否表达基因A编码的蛋白质?

采用Southern杂交检测植株中是否转入了基因A;采用Northern杂交检验植株是否转录基因A;通过抗虫的接种实验来检测是否表达基因A编码的蛋白质。

6. 你在一个基因组没有测序的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X,而且你通过努力找到了一种处理方法,经过处理诱导,该动物细胞系中X 蛋白的合成量可以达到不处理时的100倍。请问你准备怎么做才能克隆编码X 的基因?

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自然界的长期进化中,一些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序列保持着高度的保守性,在生物的种属之间,基因编码序列有着很高的同源性。方法:根据同源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CR产物进行RACE扩增或结合DNA 文库进行分离目的基因。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三处 生命科学三处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免疫学等4个一级学科,集中了生命科学最基础和最前沿的研究,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学科的界限逐渐融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已经密不可分。分子生物学在微观层次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后,正深入到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活动、发育、遗传和进化进行探索。基因、蛋白质、细胞、发育和进化研究形成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方面,遗传、细胞学、免疫学等从分子、细胞到整体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其他领域如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向生命科学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也使得基础生物学研究在思维和方法论上从分析走向综合,或者分析与综合结合,体现了整合生物学的思想。此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建立和引入,如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方法、结构基因组方法、各种质谱、波谱方法、单分子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的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对象是参与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生物功能的结构基础以及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识别的结构是生物化学学科重要领域;核酸特别是non-coding RNA的基因和功能、酶的催化和调节机制、膜蛋白和膜脂的相互作用、糖蛋白和糖复合物的结构功能等也是生物化学学科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及相关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对生命科学尤其是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遗传学研究及生命科学其他学科的发展。功能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研究重要的方面;另外涉及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多基因、多因素影响的遗传学问题等仍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基因组研究产生的海量数据,发展生物信息学方法也是遗传学面临的新课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及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等相互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了对免疫系统的了解,丰富了对机体内环境调节机制的认识。现代免疫学的研究转而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免疫学科的研究揭示了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曾经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最活跃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不断为生命科学其他领域广泛运用,使本学科的资助越来越侧重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 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其发挥生物功能的基础。因此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资助方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其后的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也对蛋白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以蛋白质晶体学和NMR测定为特点的结构生物学,高通量、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如结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已经成为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面。 DNA、RNA等作为遗传信息分子,研究其本身的结构及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该领域更基础的课题;基因表达调控以及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编辑、特别是non-codingRNA,如snRNA在剪接体功能、snoRNA在细胞核内参与转录调控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目前国内RNA的研究队伍偏小,应予以扶植和倾斜。 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是本学科生物膜研究的重点。但由于生物膜体系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国内研究队伍比较薄弱;多糖和糖复合物的研究也是当前生

报告基因法测定干扰素活性

附录ⅩC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第2法报告基因法(适用于Ⅰ型干扰素) 本法系将含有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和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中,构建细胞系HEK293puroISRE-Luc,作为生物学活性测定细胞,当Ⅰ型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启动荧光素酶的表达,表达量与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成正相关,加入细胞裂解液和荧光素酶底物后,测定其发光强度,,得到标准品溶液生物学活性对其化学发光强度的剂量反应曲线,以此测定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 试剂(1)完全培养液MEM培养液,含有2mM的L-谷氨酰胺,1mM的丙酮酸钠,0.01mg/L的非必需氨基酸,2μg/ml的嘌呤霉素,100U/ml的青霉素,100μg/ml的链霉素,10%的胎牛血清。4℃保存。 (2)测定培养液除不含嘌呤霉素外,其它成分与完全培养液相同。4℃保存。 (3)PBS 取氯化钠8.0g、氯化钾0.20g、磷酸氢二钠1.44g、磷酸二氢钾0.2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经121℃、15分钟灭菌。 (4)消化液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g、胰酶2.5g,用PBS溶解并稀释至1000ml,除菌过滤。4℃保存。 (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包括细胞裂解液、荧光素酶底物等。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取重组人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国家标准品,按说明书复溶后,用测定培养液稀释至每1ml约含10000IU。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做4倍系列稀释,共8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供试品按标示量溶解后,用测定培养液稀释成每1ml约含10000IU。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做4倍系列稀释,共8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测定法使HEK293puroISRE-Luc细胞在完全培养液中贴壁生长。按1∶4传代,每周2~3次,于完全培养液中生长。取培养的细胞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次后消化和收集细胞,用测定培养液配制成每1ml含3.5×105~4.5×105个细胞的细胞悬液。将配制完成的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移入可用于细胞培养和化学发光酶标仪测定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然后将上述细胞悬液接种于同一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于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小心吸净96孔细胞培养板中的上清液,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加入细胞裂解液和荧光素酶底物,用化学发光酶标仪进行测定发光强度,记录测定结果。 试验数据采用计算机程序或四参数回归计算法进行处理。并按下式计算试验结果: D s× E s 供试品生物学活性(IU/ml)=P r×------------ D r× E r 式中P r为标准品生物学活性,IU/ml; D s为供试品预稀释倍数; D r为标准品预稀释倍数; E s为供试品相当于标准品半效量的稀释倍数; E r为标准品半效稀释倍数。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 摘要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有消减杂交法、mRNA 差异显示、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基因表达的序列分析、抑制消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cDNA微阵列、半定量PCR、定量PCR。特综述以上各种方法的原理、方法过程、优缺点及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会更加完善。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消减杂交;差异显示;研究方法 在真核生物的生命现象中,从个体的发育、生长、衰老、死亡,到组织、细胞的分化、凋亡或肿瘤的恶化以及细胞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涉及基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即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差异表达与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功能密切相关,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潘美辉等,1997)。比较不同细胞或不同基因型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不仅是研究生命过程分子机制的基础,亦是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的前提(胡昌华,2001)。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差异表达的基因通常用稳定状态下mRNA的丰度高低有无来比较。差异表达基因有2个含义,即表达基因的种类改变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通过它能找到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表达不同丰度的基因,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是了解各项生命活动和疾病分子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梁自文,2001)。笔者拟对目前现有的寻找差异基因的方法作一综述。 1消减杂交法(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消减杂交在1984年由Palmer和Lamer(Lamar EE et at.,1984)提出,其目的是分离出两类同源分子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关键是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去除共同序列,保留差异序列,通过PCR多次循环扩增而分离,从而能进一步研究其差异表达基因。 具体做法:首先以oligo-dT为引物,从tester中制备放射性标记的单链cDNA 文库。然后将这些cDNA探针与过量的来自driver的mRNA(其poly-A尾已与生物素耦联)杂交,大部分单链cDNA探针和driver中的mRNA形成异源双链,并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层除去cDNA×mRNA杂交体,以此富增tester中特异的cDNA。消减杂交法的最大优点是它适用于未被克隆的基因组片段;其次它特别适于寻找那些由于缺失造成突变的基因。但这一方法需要大量的driver mRNA才能使消减杂交充分进行,所回收的cDNA量也很低,而且操作步骤复杂、耗资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王晓会124120035 12生A 摘要:叶酸是人体DNA合成、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化、血红白肾上腺索、胆碱、肌酸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叶酸为体内DNA合成、修复及甲基化所必需的微营养素,其缺乏可诱发DNA其代谢涉及DNA 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叶酸;人类基因组;稳定性 许多国内外实验室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若干微量营养素能影响人类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微量营养素表现了对基因组的保护或损伤作用对基因组的健康有维护效应。 叶酸简介:叶酸(folic acid,FA)又称蝶酰谷氨酸,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FA作为一类重要的微营养物质,对保持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构像和DNA正常甲基化起到重要作用。FA具有众多的衍生化合物,包括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多聚谷氨酸以及携带或不携带甲基的各种形式,所有这些FA的衍生分子统称folate(FL)植物或食品中的FL都以多聚蝶酰谷氨酸形式存在,被摄人体内后,大部分被还原为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ylTHF),5-methylTHF是进入血液的主要FL。5-methylTHF进入细胞后通过一碳单位的若干传递过程,最后转变为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IHF)。 叶酸的代谢过程:叶酸主要涉及DNA合成和DNA甲基化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涉及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TP)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TP)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同型半胱氨酸(HC)

合成甲硫氨酸(Met)、S-腺苷甲硫氨酸(SMA)的生化过程进而影响DNA甲基化。当叶酸缺乏时会导致dTTP合成受阻,dUTP积累并掺入DNA,可在继后的DNA修复和修复过程中诱发基因突变、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的断裂及等位基因稳定性下降事件;叶酸缺乏也可导致SAM合成受阻,降低整体DNA甲基化程度,甚至改变细胞中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从而改变基因表达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着丝粒异染色质凝聚水平下降,从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引起某些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非整倍体[1]。 FL进入叶酸循环后,所参与的一碳单位传递转移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一碳单位在2种不同氧化态(甲酸氧化态和甲醛氧化态)的4个位点进入叶酸循环(见图1):携带甲酸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formylTHF(5.甲酰四氢叶酸)、10.formyl,IHF(10一甲酰四氢叶酸)、5-formiminoTHF(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3个部位进入叶酸循环;携带甲醛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10.methylene,IHF(亚甲基四氢叶酸,5,10一MnTHF)进入叶酸循环。携带一碳单位的FL进入叶酸循环以后,随即参与分子内一碳单位的传递与转换。5-formylTHF 及10一fomylTHF被转化为5,10.methenyl THF,后者随即被还原为5,10.MnTHF。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将5,10。MnTHF还原为5一methylTHF,后者经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转变为THF,以接受下一个碳单位[2]。

【课外阅读】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随着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接近尾声,科学家们又全力以赴投入到了生物学下一个挑战性领域的研究: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人类细胞中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组,由全套基因组编码控制的蛋白质则相应地被称为蛋白质组。由于生物功能的主要实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有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所以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是不够的。 人类基因组图谱并没有告诉我们所有基因的“身份”以及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人体内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蛋白质,蛋白质扮演着构筑生命大厦的“砖块”角色,其中可能藏着开发疾病诊断方法和新药的“钥匙”。 从前,科学家认为一个基因负责制造一种蛋白质,知道基因就足以知道蛋白质。但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体只有大约3万个基因,科学家据此认为,基因可能由许多可以按照不同组合方式拼接的片段组成,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 绘制人类蛋白质组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数亿美元的投资和无数次计算。分子对比能说明全部问题:人类基因组是由DNA———

这种简单的线性分子只含有4个基本成分组成的。而蛋白质是由20种被称为氨基酸的不同成分组成的复杂结构。 美国米里亚德遗传学研究所、甲骨文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组成联盟,计划在3年内完成人体所有蛋白质的图谱。 美国塞莱拉公司现已进入蛋白质组研究阶段。它为此增添了大批蛋白质鉴别和分析设备,目的是每天对数百万个蛋白质片段进行识别和分类,最终绘制出一张蛋白质组图 在塞莱拉转向蛋白质组研究之前,已有几家公司先行一步。美国“大规模生物学公司”目前拥有一个包含11.5万种人类蛋白质的数据库,另一家美国公司赛托根则已绘制出70多族人类蛋白质中一族的相互作用图。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世界上一些主要制药公司以及一批规模较小的生物技术公司就已将注意力转向蛋白质,掀起了一场寻找新蛋白质以及确定它们功能的竞赛。美国加州前线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蛋白质组学已逐步形成产业和市场,今后5年内这个市场的规模将有巨大发展,有望从目前的5.6亿美元扩大到2005年的27.7亿美元。

获得未知基因的方法

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 walking):这是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获取与已知序列相邻的未知序列。染色体步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①根据已知的基因或分子标记连续步移,获取人、动物和植物的重要调控基因,可以用于研究结构基因的表达调控。如分离克隆启动子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②步查获取新物种中基因的非保守区域,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序列; ③鉴定T-DNA或转座子的插入位点,鉴定基因枪转基因法等转基因技术所导致的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等; ④用于染色体测序工作中的空隙填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⑤用于人工染色体PAC、YAC和BAC的片段搭接。 对于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少数物种(如人、小鼠、线虫、水稻、拟南芥等)来说,可以轻松地从数据库中找到某物种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在不了解它们的基因组序列以前,想要知道一个已知区域两侧的DNA序列,只能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常用的方法有: 1. 反向pCR(reverse PCR):其基本点是用适当内切酶裂解核心区外分子,使这些酶切片段自身连接形成环状分子,从而将边侧区域转化为内部区域。用与核心区末端同源的引物,但其3’端趄向未知区域,可以进步用pCR扩增环中的未知区域。 反向pCR程序 目前,反向pCR所扩增的片段的大小实际上限为3-4kb。在许多情况下,首先需要进行Southern杂交来确定内切酶用以产生大小适于环化及反向pCR的片段的末端片段。能裂解核心区的内切酶使反向pCR只能扩增引物所定模板(依赖于引物)的上游或上游区,而不裂解核心区的酶则使两上边侧序列都扩增,并带有由内切酶和环化类型决定的接点。对于扩增左翼或右翼序列,初试时最好靠近识别上个碱基位位的酶,并已知在核心区有其方便的裂解位点。如果用反向pCR 从含有大量不同的克隆片段的同一载体中探测杂交探针,建议事先在载体中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 用T4连接酶在稀DNA浓度下环化更容易形成单环。在一些实验中,为产生对反向pCR大小适当的DNA片段需要两种内切酶,但这样所产生的片段末端则不适于连接,环化前需用Klenow或噬菌体T4DNA聚合酶修理(钝化)。连接前,需用酚或热变性使内切酶失活。 聚合酶链反应条件与经典所用的相同,例如,94℃-30秒变性,58℃-30秒引物退火, Taq聚合酶70℃延伸3分钟,进行30个循环。将反向 pCR用于测序时,与核心区末端后部结合的扩增引物更为有用,它使测序引物扩增部分的核心序列与未知边侧序列间的接点更近,减少了扩增引物的干扰。 2. 接头PCR技术:接头PCR技术的原理为,首先设计一个长链接头和一个与之互补的短链接头,并在短链接头的3′端设计一个NH2序列,以阻止聚合酶催 化的短链延伸。两条单链退火后形成的双链接头能在3′端形成一个酶切位点的粘性或平末端,然后选用能形成该酶切位点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形成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叶酸代与基因组稳定性 王晓会124120035 12生A 摘要:叶酸是人体DNA合成、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化、血红白肾上腺索、胆碱、肌酸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叶酸为体DNA合成、修复及甲基化所必需的微营养素,其缺乏可诱发DNA其代涉及DNA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叶酸;人类基因组;稳定性 许多国外实验室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若干微量营养素能影响人类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微量营养素表现了对基因组的保护或损伤作用对基因组的健康有维护效应。 叶酸简介:叶酸(folic acid,FA)又称蝶酰谷氨酸,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FA作为一类重要的微营养物质,对保持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构像和DNA正常甲基化起到重要作用。FA具有众多的衍生化合物,包括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多聚谷氨酸以及携带或不携带甲基的各种形式,所有这些FA的衍生分子统称folate(FL)植物或食品中的FL都以多聚蝶酰谷氨酸形式存在,被摄人体后,大部分被还原为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ylTHF),5-methylTHF是进入血液的主要FL。5-methylTHF进入细胞后通过一碳单位的若干传递过程,最后转变为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IHF)。 叶酸的代过程:叶酸主要涉及DNA合成和DNA甲基化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涉及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TP)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TP)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同型半胱氨酸(HC)合

成甲硫氨酸(Met)、S-腺苷甲硫氨酸(SMA)的生化过程进而影响DNA 甲基化。当叶酸缺乏时会导致dTTP合成受阻,dUTP积累并掺入DNA,可在继后的DNA修复和修复过程中诱发基因突变、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的断裂及等位基因稳定性下降事件;叶酸缺乏也可导致SAM 合成受阻,降低整体DNA甲基化程度,甚至改变细胞中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从而改变基因表达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着丝粒异染色质凝聚水平下降,从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引起某些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非整倍体[1]。 FL进入叶酸循环后,所参与的一碳单位传递转移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一碳单位在2种不同氧化态(甲酸氧化态和甲醛氧化态)的4个位点进入叶酸循环(见图1):携带甲酸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 通过5.formylTHF(5.甲酰四氢叶酸)、10.formyl,IHF(10一甲酰四氢叶酸)、5-formiminoTHF(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3个部位进入叶酸循环;携带甲醛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10.methylene,IHF(亚甲基四氢叶酸,5,10一MnTHF)进入叶酸循环。携带一碳单位的FL 进入叶酸循环以后,随即参与分子一碳单位的传递与转换。5-formylTHF及10一fomylTHF被转化为5,10.methenyl THF,后者随即被还原为5,10.MnTHF。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将5,10。MnTHF还原为5一methylTHF,后者经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转变为THF,以接受下一个碳单位[2]。

生命基因

作文思维训练11 新京报快讯据@知识分子微博,根据中外媒体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一组学者向外界公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已经经过人为修饰,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露露和娜娜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对此,一些中国科学家发表联署声明,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准确性及其带来的脱靶效应科学界内部争议很大,在得到大家严格进一步检验之前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而科学上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及科学价值,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及其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些在科学上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对人类遗传物质不可逆转的改造,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施之前要经过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大众从各个相关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讨论。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及研究相关单位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并对此事件做出全面调查及处理,并及时对公众公布后续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们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中国科学家宣布“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外媒:科学界的超大危机 【环球网报道记者朱梦颖李慧玲】今天,一则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了,这则消息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科学家贺建奎26日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技术在中国科学界和互联网引发了巨大的伦理质疑。与此同时,这则消息也在外媒广泛传开。 美联社最先采访了贺建奎本人。贺建奎在接受美联社专访时透露,他的目的并不是治疗或者防止遗传性疾病,而是要尽力保留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特征:即天然抵抗某些艾滋病毒。贺建奎还说:“我感觉自己有很重大的责任,不仅是促成第一个(基因编辑婴儿),而且要让她成为一个榜样。”他认为在是否允许或者禁止基因编辑的问题上,“社会将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美联社独家: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被宣称诞生) “我相信这将对这些家庭和他们的孩子有所帮助。如果这一研究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或伤害,我会与他们感同身受,这将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贺建奎向美联社表示。 美联社对此评论称,“如果这是真的,将是科学和伦理学迈出的重大一步”。 但接受美联社采访的多位主流科学家都对此类试验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以及基因学期刊的编辑基兰(Kiran Musunuru)博士表示,在人类身上做此类实验,“在道德和伦理上站不住脚”此外,基兰博士还对这两个所谓“天然抵抗艾滋病”婴儿未来即将面临所有未知安全风险表示质疑。美国加州克利普斯科技转化研究所负责人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博士也表示,这项研究远不成熟, 美国CNET新闻网站也对贺建奎的这项研究提出了质疑。在其题为“中国科学家声称已创造出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文章中,CNET称,这项研究尚未经过独立验证,也尚未在期刊上发表,这使得贺建奎通过视频宣布此消息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推销练习,而非详细研究。 (美国CNET网站:中国科学家声称已创造出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访的德国伦理委员会主席彼得·达布罗克对此事表示强烈谴责,称其是“不负责任的人体实验”,“其后期影响无法预测,难以控制”。达布罗克还表示,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科学界的“超级大危机”。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韩国《中央日报》以题为“‘生命工程法外之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双胞胎在中国出生”报道了相关内容。报道说,目前通过基因编辑出生的高等生命体中有猴子,但是没有人类。韩国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副会长全方玉(音)认为,从生命伦理层面看,基因编辑婴儿是应该严肃看待的问题,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度尚不完善,今后可能会引发致命的问题,这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 《中央日报》:‘生命工程法外之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双胞胎在中国出生 给你个基因编辑完美的孩子,你说要不要吧?【魔书堡观点】 魔书妈妈说:被提前设置的完美人生,你想不想要?我们昨晚一群妈妈讨论着,虽然可以不再为作业心塞,不再为淘气伤身,不再焦虑担忧……,但是——比起完美孩子,我们还是更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你说呢? 霍金在遗作《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大问小答》)中说:未来基因工程会创造出“超级人类”,它会毁灭其他普通人类。而曾经的我们,在高考作文里畅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电影《别让我走》里探讨圈养克隆人取器官,在电影《千钧一发》里构想基因配种生下完美人类......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天,竟然这么快就到来了。 这真的是一条爆炸性新闻,轰地一声,炸出无数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质疑,有人担忧,有人批判...... 然鹅,不管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诞生了,作为活生生的生命,出现在我们普通人的世界里。 我确实幻想过拥有完美的超级小孩 当辅导孩子作业气到心绞痛时,当孩子生病我担忧得无以复加时,当孩子长相平凡恨不得攒钱带他去韩国整容时,我确实幻想过,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辈子得到一个完美的超级小孩。他身体健康、长相俊美、智商超群......只是这样的小孩真的会存在吗? 如果基因可以加工的话,未来,也许真的会像霍金预言的那样,出现这样完美的超级人类。因为你的基因决定了你长什么样子、会生什么病,能活多少岁.....原本是物竞天择,由自然进化规则驱动,但是通过基因编辑,直接可以改变人的形态,包括智商,抗病能力,体格。经过基因编辑的这些孩子在胚胎期就得到优化处理,还谈什么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小孩儿那是直接赢在了娘胎里! 但是如果大家都通过基因工程加工出生,批量复制成每个人期待的样子,经过加工的超级人类,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满世界都是长相俊美、身体健康,智商超群的超级人类,想想也是挺无聊的。 当然,这只是我们普通人的忧虑,科学家们忧虑的会更多。这项技术在人类身上实践,会带来什么不可控的后果,完全不得而知。我们知道,人类和鸭子的基因有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基因变化都会导致巨大的差异,如果基因在加工修剪的过程中发生不可预期的变化,孩子是被毁灭还是任由发展? 也许技术失控的那天,就是人类毁灭的那天。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新闻一出,立即有122位科学家愤怒地签名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以下为声明原文: 鉴于近日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对人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并且已经受孕(可能已出生)的情况。作为中国普通学者,出于最基本的道义,我们声明如下: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脱靶问题不解决,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巨大风险。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的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能预知。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与此同时这对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作为一名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追求完美,完美便成了不完美 2016年电影《分歧者3》就曾探讨过基因编辑的可能后果,在围墙之内原本以为是人类最后文明火种的人们,却是基因局的一场实验。 为了能让他们的实验进行下去,基因局不惜重置整座城里的人的记忆、人为制造基因、随意操控人的生死,生命在他们眼里微如蝼蚁。 自带暖男属性,以保护心爱的女孩为已任的Four,得知自己不是基因纯净者,而是基因缺陷者后,他一度非常迷茫,变得极度不自信。但他很快调整心态,与基因纯净的Tris强强联手挽救危在旦夕的芝加哥和这个城市中所有的人们。 在这部电影中,人类自认为掌握了基因编辑的高科技,改良制造出一大批所谓的“完美人类”。然而,基因编辑不但不会带来和谐完美的世界,反而会制造出更大的无法掌控的毁灭。因为,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不完美,完美就变得不完美。 这个道理,在我们日常养育孩子时,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你一定会牺牲很多培养孩子能力的机会。如果你养出了一个完美的小孩,你一定有感受不到孩子童真童趣的时候。 人类很聪明,也很无知,不敢接纳自己的缺陷和脆弱,妄想通过不完美的自己创造出完美的上帝,始终没有猜透,上帝创造的“不完美”,同样是Ta的模样,也是人最接近Ta的道路。 基因能带来命运,但是基因无法决定命运 1

6-基因组不稳定性

分子机制研究套路(六) 基因组不稳定性 课题:A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与染色体不稳定研究 1.概念介绍: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是由1-6个核普酸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DNA序列中,复制过程中易于发生改变,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微卫星序列是胞嘧啶和腺嘌呤的二聚体(CA),尽管微卫星序列在个体之间存在广泛的多态性,但在个体内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能在后代中保持遗传的稳定,因此微卫星序列是重要的遗传标志,可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标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这些简单重复序列的改变,MSI只有在许多细胞都发生同样的改变才能被检测出,是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的一个指标。错配修复功能下降会引起DNA复制错误增加,导致MSI,目前研究表明MSI是错配修复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表型。MSI检测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变性凝胶电泳、基因扫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基因扫描法将微卫星位点的PCR引物在一端进行荧光标记,然后扩增该微卫星位点,将PCR扩增产物在荧光毛细管中进行电泳,以基因扫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带的碱基数,从而确定其大小,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可以高通量检测微卫星位点。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的物质基础,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细胞特别是实体瘤细胞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非随机异常,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染色体不稳定(CIN)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非整倍体)、杂合性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基因扩增导致的染色体均染区、双微体等。 细胞核中DNA含量直接反映细胞核酸代谢水平和生长增殖活性,正常细胞核DNA的含量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2010年以来的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摘要生命科学以其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担负着二十一世纪新兴科学的光荣使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人类健康、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环境等。近几年来生命科学发展更是令人瞩目,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用干细胞制造卵子、通过X射线激光解析蛋白质结构、基因组精密工程以及“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五项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入选2012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关键词生命科学进展基因组干细胞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就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稳稳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加强,能够促进那些与人类自身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等密切相关的领域,生命科学以其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担负着二十一世纪新兴科学的光荣使命,现如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然而人类社会中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生命科学则正在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为人类社会服务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细化,不断揭示出复杂生命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趋向于从系统角度认识微观层面。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呈现两大特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复杂度越来越大、研究周期变长,研究者的分工更加细化,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增加。比如疾病基因的鉴定,初期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单基因疾病,而现在则集中在多基因复杂疾病。研究难度的加大必然导致研究周期变长——许多重要成果来自于研究者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 研究积累。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人类健康、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环境等。 一、2010年以来世界重大生命科学进展 2012年底,美国《科学》评选了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其中有五项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它们分别为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用干细胞制造卵子、通过X射线激光解析蛋白质结构、基因组精密工程以及“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只是在2012年才被评选进十大科学进展,2011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的身影,一项艾滋病研究位于榜首,其次人类起源之谜,光合蛋白II,微生物组新发现,重要的疟疾疫苗,清除衰老细胞、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完成等占据了十项重大

62m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

62.m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63.基于上述原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基因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 规律是_________。 图26显示该家族的肥胖遗传系谱,其中Ⅰ-1是纯合体,Ⅰ-2的基因型为mmRr。 64.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4与其他家族中的正常女性(纯合体)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的概率 是________。 最近发现在第18号染色体上海存在与该家族单基因肥胖密切相关的隐性突变基因e。已知II-5不含上述所有导致肥胖的突变基因,而II-4同时携带E和e基因。 65.若只考虑第18号染色体,则III-6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66.若II-4产生RMe型精子的概率是n,则基因R与E之间的交换值为______。 67.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是______(多选)。 A.EEMMRr B.Ee M mrr C.Eemmrr D.eeMMrr (九)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9分) 在图27所示的质粒PZHZ11(总长为3.6kb,1kb=1000对碱基因)中,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后者催化生成的化合物能将变色的大肠杆菌染成蓝色。 68.若先用限制酶Bam HI切开pZHZ11,然后灭活Bam HI酶,再加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最后将连接物导 入足够数量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则含3.1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含3.6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 69.若将两段分别用限制酶Bam HI和Bgl HI切开的单个目的基因片段置换pZHZ11中0.5kb的Bam HI酶切片 段,形成4.9kb的重组质粒,则目的基因长度为kb。 70.上述4.9kb的重组质粒有两种形式,若用Bam HI和Eco RI联合酶切其中一种,只能获得1.7kb和3.2kb 两种DNA片段;那么联合酶切同等长度的另一种重组质粒,则可获得 kb和kb两种DNA片段。 71.若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坚定目的基因,然后再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

基因差异表达技术

基因差异表达技术 真核生物中,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到组织的得化、调亡以及细胞对各种生物、理化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高等生物大约有30000个不同的基因,但在生物体内任意8细胞中只有10%的基因的以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有序地进行着,这种表达的方式即为基因的差异表达。其包括新出现的基因的表达与表达量有差异的基因的表达。生物体表现出的各种特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的差异表达引起的。 由于基因的差异表达的变化是调控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核心机制,通过比较同一类细胞在不同生理条件下或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为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提供重要信息。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技术有差别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扣除(消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of cDNA,SHD)、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DD)、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ial display analysis,RDA)、交互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reciprocal subtraction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电子消减(electronic subtraction)和DNA微列阵分析(DNA microarray)等。 一、差别杂交与扣除杂交 差别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又叫差别筛选(differential screening),适用于分离经特殊处理而被诱发表达的mRNA的cDNA克隆。为了增加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后来又发展出了扣除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或扣除cDNA克隆(subtractive cDNA cloning),它是通过构建扣除文库(subtractive library)得以实现的。 (一)差别杂交 从本质上讲,差别杂交也是属于核酸杂交的范畴。它特别适用于分离在特定组织中表达

遗传物质稳定性

《生物化学作业》 院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罗向男 学号:2009115017

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保持稳定性 DNA 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个DNA 分子的碱基对只有4 种, 但数目成千上万, 甚至数百万, 故碱基对在分子中的排列方式是个天文数字. 生物体无数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数的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 这多样的DNA, 形成了多样的蛋白质, 也就形成了多样的生物界. 显然, 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对生物的个体生存及物种的稳定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试从个体、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来理解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1.. 稳定性 1..1 ..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都是二倍体, 即每一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 有时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 体细胞不断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 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在数目和形态上与原来体细胞完全一样;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分裂方式, 通过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精卵结合后的受精卵又恢复了二倍体染色体数, 保证了亲代、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相对恒定. 1..2 .. DNA 分子具有与众不同的物征性的、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 DNA 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糖基和磷酸根形成DNA 的骨架, 位于螺旋外侧; 扁平的碱基分子碟子一样重叠在一起, 面对着螺旋体的中心. 双螺旋的反向平行、碱基堆积力及相应碱

基对之间的氢键作用, 尤其稳定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3 .. DNA 分子结构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它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完成的.自我复制是指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1958 年, Mesel.. son 和Stahl 研究了经15N 标记了三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 首次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研究结果说明, 新合成的两个DNA 分子完全一样,其中都含有一条亲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 即半保留复制. 体细胞和性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要进行这种复制, 使亲代细胞的遗传信息准确、均等的传递给子代细胞, DNA 的这种半保留复制保证了DNA 在代谢上的稳定性. 经过许多代的复制, DNA 多核苷酸链仍可保持完整, 存在与后代而不被分解掉. 这种稳定性与DNA 的遗传功能是相符的. 1..4 .. 遗传的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由DNA 合成DNA 及RNA 的过程, 使得DNA 分子中储存的遗传信息( 碱基序列) 变为RNA 分子的碱基顺序, 碱基互补配对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A= T ( 或U ) , G= C, 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进而又以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异氨基酸顺序的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 这种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RNA, 再从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DNA 的复制过程, 即遗传的中心法则!. 随着科学实验的进展, 中心法则! 以有新发展, 遗传信息还可由RNA 传向RNA, 由RNA 传向DNA , 这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心法则! 及其发展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表达. 1..5 .. 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及突变与修复,传密码表可以

生命科学概述

习小编一级|消息(2)|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 草稿箱 我的任务 为我推荐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核心用户 年终盘点 生命科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生命科学 英文名称: life science;bioscience 定义: 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目录 基本概述 主要课题 主要课题 主要学习内容 显著特点 鉴定技术 基因检测 生命科学中的基因检测如何进行 基因检测作用 发展展望 生命之书 伟农 生命之书最后一个字符黄金时代刚刚开始 生命之书背后的故事同名图书 生命科学 内容简介 目录 基本概述 主要课题 主要课题 主要学习内容 显著特点 鉴定技术 基因检测 生命科学中的基因检测如何进行 基因检测作用 发展展望 生命之书 伟农 生命之书最后一个字符黄金时代刚刚开始 生命之书背后的故事同名图书 生命科学 内容简介 目录 展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