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人教版物理总复习质量检测 综合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2011年7月30日凌晨4时26分开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第四

次下潜,下潜深度为5182 m ,再创新高,如右图所示.设质量为M 的“蛟龙”号在匀速下降,若“蛟龙”号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蛟龙”号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现欲使“蛟龙”号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减少的质量为 ( )

A .2(M -F g )

B .M -2F g

C .2M -F g

D .0

[解析] 由于“蛟龙”号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所受的阻力相等,设减少

的质量为m ,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F f ,在匀速下降过程中F =Mg -F f ;在上

升过程中F =(M -m )g +F f ,联立两式解得m =2(M -F g ),A 项正确.

[答案] A

2.(2012·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右图所示,一单匝矩形金属线圈ABCD 在匀强

磁场中绕转轴OO ′匀速转动.转轴OO ′过AD 边和BC 边的中点.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Φ=0.1 cos20πt (Wb),时间t 的单位为s.已知矩形线圈电阻为2.0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约为3.14 A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0.1 2 Wb

C .在任意1 s 时间内,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改变10次

D .在任意1 s 时间内,线圈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约为9.86 J

[解析]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值为BS =0.1 Wb ,选项B 错误;转动角速

度ω=20π rad/s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BSω=2π V ,线圈中电流的最大值约为3.14 A ,选项A 错误;在任意1 s 时间内,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改变20次,选项C 错误;在任意1 s 时间内,产生的电能为EIt ≈9.86 J ,线圈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约为9.86 J ,选项D 正确.

[答案] D

3.如右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

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根据你的判断,下列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Mmg sin θM -m sin 2θ

B.Mmg sin θM +m sin 2θ

C.Mmg cos θM -m sin 2θ

D.Mmg cos θM +m sin 2θ

[解析] 设θ=0°,则N =mg 才符合实际,所以A 、B 两项错;设M ?m ,

则C 项的值为负值,不符合实际,C 项错,只有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如右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与卫星C在该点加速度相等

C.卫星C相对于地面不动,一定不会与B相撞

D.卫星B若想返回地面,应该在近地点加速

[解析]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但半径不同,所以加速度不同,

A项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加速度a=GM

r2,都在P点,r相同,所以加速度相

等,B项正确;卫星C虽然相对于地面不动,但B可能主动撞C,C项错;卫星B若想返回地面,应该在近地点减速,D项错误.

[答案] B

5.如下图所示,一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以速度v逆时针运转,一物块A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则物块在从A到B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E 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不可能是()

[解析]滑块从传送带上A运动到B有三种可能,一是一直加速,滑动摩擦力做正功;二是先匀加速再匀速,摩擦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机械能随位移先均匀增加后均匀减小;三是先以较大加速度匀加速,后以较小加速度匀加速,摩

擦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A 、C 、D 三项正确.

[答案] B

6.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图中一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

B .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低

C .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大

D .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大

[解析] 如果实线是电场线,由曲线运动条件知电场力向右,电子带负电,

所以场强方向向左,b 点电势高于a 点电势,电子在a 点电势能比在b 点电势能大,A 项错,C 项正确;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子在b 点的电势能比在a 点电势能大,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B 、D 两项都错.

[答案] C

7.等质量的小滑块A 、B 分别穿在光滑的水平和竖直细杆上,它们用一不

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 、B 可看作质点,如右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 、B 静止.由静止释放B 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 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 ,则此时 ( )

A .滑块A 沿着水平杆滑动的速度为3v

B .滑块A 沿着水平杆滑动的速度为33v

C .连接A 、B 的绳长为4v 2

g

D.连接A、B的绳长为4v2 3g

[解析]A、B两物体沿绳方向分速度相等,有v cos60°=v A cos30°,即v A=

3 3

v,B项正确.A、B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L cos60°=1

2m v

2

A

1

2m v

2,解得L=

4v2/3g,D项正确.

[答案]BD

8.如右图所示,为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距磁场区域的左侧L处,有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的电动势E为正,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磁通量Φ的方向为正,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关于线框中的磁通量Φ、磁感应电动势E、外力F和电功率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线框进出磁场磁通量是线性变化的,A项错;当线框在两个磁场中间时,两个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叠加,而不是等于零,此时外力F最大,但是F 的方向为正而不是负方向,因此B、C两项错;当线框在两个磁场中间时,两个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叠加,电功率P 等于线框在单一磁场中运动时功率的4倍,D 项正确.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9题~第1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第16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

求作答)

9.(5分)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

安装在置于光滑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悬挂钩码.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2)释放小车;

(3)关闭传感器,根据F -t ,x -(t -t 0)2图象记录下绳子拉力F 并求出小车加

速度a ;

(4)重复上述步骤.

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F -t ,x -(t -t 0)2图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此次

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 =________N ,t 0=________s ,加速度a =________m/s 2.

[解析] 开始没有运动时,力传感器上显示的是钩码的重,加速运动后绳的

拉力小于钩码的重;0.80 s 时刻开始运动,由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因

此x =12a (t -t 0)2,加速度为x -(t -t 0)2图象的斜率的2倍.

[答案] 0.815 0.80 3.28

10.(10分)某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在80~100 Ω之间,现要测量其电阻的阻

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 .电流表A 1(量程30 mA 、内阻r 1=10 Ω)

B .电流表A 2(量程150 mA 、内阻r 2约为30 Ω)

C .电流表A 3(量程0.6 A ,内阻r 3约为0.2 Ω)

D .电压表(量程15 V 、内阻约为20 kΩ)

E .定值电阻R 0=20 Ω

F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10 Ω

G .电源E (电动势4 V)

H .开关S 、导线若干

(1)在上述提供的器材中,要完成此实验,应选用 ( ).

(2)测量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一种实验电路图(图中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3)用已知量和测量的量表达R x 的表达式R x =________,说明式中各字母所

表示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EFGH (2)如右图所示.(3)(I 2-I 1)

I 1R 0-r 1 r 1为A 1表的内阻,

R 0为定值电阻,I 1为A 1表示数,I 2为A 2表示数.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0分)如下图所示,一位质量m =65 kg 的特技演员,在进行试镜排练

时,从离地面h 1=6 m 高的楼房窗口跳出后竖直下落.若有一辆平板汽车正沿着下落点正下方所在的水平直线上以v 0=6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已知该演员刚跳

出时,平板汽车的前端恰好运动到距离下落点正下方3 m 处,该汽车车头长2 m ,汽车平板长4.5 m ,平板汽车板面离地面高h 2=1 m .人可看作质点,g 取10 m/s 2,人下落过程中未与汽车车头接触,人与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问:

(1)人将落在平板汽车上距车尾端多远处?

(2)假定人落到平板上后立即俯卧在车上不弹起,司机同时使车开始以大小为a 车=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则人是否会从平板车尾

部滑下?

[解析] (1)设人下落时间为t ,

则h 1-h 2=12gt 2.

车在时间t 内运动的位移x =v 0t ,联立解得x =6 m.

人在车上的落点距车尾端d =(3+2+4.5) m -6 m =3.5 m.

(2)人在车平板上的加速度a 人=μmg m

=2 m/s 2. 设人未滑下,且经时间t ′,人与车达到相等的速度v .

则v =a 人t ′=v 0-a 车t ′.

人与车在时间t ′内的位移x 人=12a 人t ′2.

x 车=v 0t ′-12a 车t ′2.

人相对车向后滑动Δx =x 车-x 人.

联立解得Δx =3 m<3.5 m ,故不会滑下.

[答案] (1)3.5 m (2)见解析

12.(10分)(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下图所示,光滑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 ,水平面粗糙,弹簧自由端D 与轨道最低点C 距离为4R ,一质量为m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自圆轨道中点B 由静止释放,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到D 点恰好静止.已知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求:

(1)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和最大弹性势能.

(2)现把D 点右侧水平地面打磨光滑,且已知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二次方成正比,使小物块压缩弹簧,释放后能通过半圆轨道最高点A ,压缩量至少是多少.

[解析] (1)设最大压缩量为x ,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由动能定理得mgR -μmg (4R +2x )=0,得x =0.5R ,

返回过程:E p =μmgx ,得E p =0.1mgR .

(2)设压缩量至少为x ′,相应的弹性势能为E p ′,

E p ′E p =x ′2x 2,mg =m v 2A R ,E p ′-μmg ·4R -mg ·2R =12m v 2A ,

联立各式,解得:x =332R .

[答案] (1)μmgx 0.1mgR (2)332R

13.(12分)如右图所示,在正方形区域abcd 内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t =0时刻,一位于ad 边中点O 的粒子源在abcd 平面内发射出大量的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Od 边的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已知沿Od 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 =t 0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cd 上的P 点离开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恰好等于正方形边长L ,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的比荷q /m ;

(2)假设粒子源发射的粒子在0°~180°范围内均匀分布,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数与粒子源发射的总粒子数之比;

(3)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

[解析] (1)初速度沿Od 方向发射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a)所示,

其圆心为n ,由几何关系有:∠Onp =π6,t 0=T 12.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Bq v =m (2πT )2R ,v =2πR T ,

得q m =π6Bt 0

. (2)依题意,同一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到O 点距离相等.在t 0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应位于以O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弧PW 上.

由图(b)知∠POW =5π6.

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数与总粒子数之比为5/6.

(3)如图(c)所示,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的轨迹应该与磁场边界b 点相交,设此粒子运

动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θ,则sin θ2=54.

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t =θ2πT =12arcsin 54π

t 0. 所以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离开所用的时间为

t =(12πarcsin 54)t 0.

[答案] (1)π6Bt 0

(2)5/6 (3)(12πarcsin 54)t 0. 四、模块选做题(本题共3小题,只要求选做1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把解答写在答题指定处,对于其中的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4.[选修模块3-3](15分)

(1)(5分)如右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氢气(可看作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设由A 到B 、由B 到C 的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分别为W 1、W 2,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1、Q 2,则

( )

A .W 1>0,W 2>0

B .Q 1>0,Q 2>0

C .|W 1|+|W 2|=|Q 1|+|Q 2|

D .|W 1|+|W 2|>|Q 1|+|Q 2|

(2)(10分)如右图所示,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分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

19-3号油田2011年6月4日起发生漏油,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千米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造成空前的环境灾难.因原油不溶于水,比水的密度小,会在海面上漂浮形成单分子膜,污染大面积的海域.假若原油的摩尔质量为M =780 kg/kmol ,密度为ρ=0.88×10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试计算1吨原油大约会污染多少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由pV T =C 可知,A 状态到B 状态的过程中,氢气的体积不断增加

对外做功,W 1<0,而且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由ΔU =W +ΔQ 可知,物体必定吸热,Q 1>0,同理B 状态到C 状态的过程中,其体积不断增加,对外做功,W 2<0,物体吸热,Q 2>0;分析由A 状态到C 状态的全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同样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必定吸热,且|W 1|+|W 2|<|Q 1|+|Q 2|,B 项正确.

(2)本题考查热学中的估算法,原油的摩尔体积V =M ρ,

每个原油分子的体积V ′=V N A

, 设原油分子直径为D ,则V ′=43π(D 2)3.

D = 36M πρN A = 36×780×10-33.14×0.88×103×6.02×1023

m =1.4×10-9 m.

污染面积S =m ρD =1×1030.88×103×1.4×10

-9 m 2=8×108 m 2=8×102 km 2. [答案] (1)B (2)见解析.

15.[选修模块3-4](15分)

(2012·海南卷)(1)(6分)某波源S 发出一列简谐横波,波源S 的振动图象如下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点,它们到S 的距离分别为45 m 和55 m .测得A ,B 两点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1.0 s .由此可知:

①波长λ=________m ;

②当B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 cm 时,A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cm.

(2)(9分)一玻璃三棱镜,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θ为锐角,折射率为 2. 现在横截面内有一光线从其左侧面上半部射入棱镜.不考虑棱镜内部的反射.若保持入射光线在过入射点的法线的下方一侧(如右图所示),且要求入射角为任何值的光线都会从棱镜的右侧面射出,则顶角θ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解析] (1)由图象可得周期是2 s ,波速为10 m/s ,v =λT ,可得波长为20 m .由

于A ,B 相差半个周期,则A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6 cm.

(2)设入射光线经玻璃折射时,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射到棱镜右侧面的入射角为α(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sin i =n sin r

① 由几何关系θ=α+r ②

当i =0°时,由①知r =0°,α有最大值αm ,由②得θ=αm ③

同时αm 应小于玻璃对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即sin αm <1n

④ 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可得,棱镜顶角θ的取值范围为0°<θ<45°.

[答案] (1)①20 ②-6 (2)0°<θ<45°

16.[选修模块3-5](15分)

(2013·银川一中月考)(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 .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E .大量的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2)(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B =2 kg 的平板车B 上表面水平,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平板车左端静止着一块质量m A =2 kg 的物块A ,一颗质量m 0=0.01 kg 的子弹以v 0=600 m/s 的水平初速度瞬间射穿A 后,速度变为v =200 m/s.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且A 与B 最终达到相对静止,则系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析] (2)对于子弹、物块A 和平板车B ,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0v 0=m 0v +(m A +m B )v B

解得v B =1 m/s

系统产生的热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

ΔE =12m 0v 20-12(m A +m B )v 2B -12m 0v 2=1598 J

[答案] (1)ABD (2)1598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