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3)教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3)教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3)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水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认识世界洋流

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问题讨

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

影响的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意义。

教学重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寒流与暖流的判别。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点拔、启发、引导;教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发现、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水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秘鲁小朋友写的祝愿信。

信?为什么?

板书:第二节海水运动

【新知讲授】

(板书: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教师简要讲解海浪与潮汐内容】

1、联系东南亚海啸讲解海浪知识: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

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

一头猛兽迅速扑向周边地区,造成了死亡人数超过22万,以及重

是海浪的一种,它的出现将给沿海地区居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问题讨论:俗语说:无风不起浪。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学生讨论:略

2、课件展示(Flash动画):月相与潮汐现象。

潮汐是在日、月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

现象。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当日、月、地呈直角关系时,引潮力减少,形成小潮。

- 1 -

【承转】

在三种形式的海水运动中,洋流规模巨大,对地理环境影响广泛是海水运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本课要讲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

【实验观察】

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不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读图过渡】

读教材上“地球上风带模式图与洋流模式图”(如下图)。对比两模式图,联系刚才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据洋流模式图,给洋流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叫洋流。

2、仔细观察: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定向风的作用是形成风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

教师简要归纳总结:

除了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海流外,形成洋流的原因还有因海水的补偿作用而形成的补偿流以及因海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密度流。(板书:1、洋流按成因分类有: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风带模式图洋流模式图

洋流还可以根据水温的相对高低来分类。阅读教材52

内容,判别下列图中A、B、C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一、水资源的分类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按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和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如淡水主体——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和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其中动态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一个区域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径流、降水、湖泊水等,其与降水量的大小、地表径流流入量、湖泊库容及其水资源量、冰川融化速度等呈正相关,和径流流出量、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下径流流出量等呈负相关。 二、主要的水资源 1.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①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可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②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 ④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节作用,丰水期可以削减洪峰,起到分洪蓄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补给径流的作用。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 ⑤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修水库以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以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巩固夯实基础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3.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二、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 (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4.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三、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 (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3.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链接·注意 海洋表面水温与盐度、降水量、蒸发量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特点不同。 四、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如下图)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海水温度 1.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北纬20°附近;原因是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而20°N 附近晴天较多。 2.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 附近。 3.赤道地区至30°N 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从30°N —90°N 之间热量亏损,越往高纬亏损越大。 4.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洋流运动和海水蒸发等达到热量平衡。 考点二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水资源的概念 1、概念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上说的。 区别:水资源、水能(力)资源、水利资源水能(力)资源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交通的利用。 2、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我们从数量上和运动上分析水资源的有限性:数量上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从水循环运动来看,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大气降水,除每年流入的径流量和分布在人类难以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的水量外,每年全世界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约9000立方千米。因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类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水平衡原理 概念:全球水总量没变,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有时候降水多,有时候降水少。某个地区在某时期内水量收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陆地上的某地区在不同时期,水量的收入与支出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水量的收入与支出达到平衡。 具体解释如下:设某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R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E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P0,则该地区如果是外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R0=P0。 如果是海洋,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R0。如果是内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 此表达式说明,全球多年平均水分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即全球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 1、全球水平衡状况 (1)海洋水平衡: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2)陆地(外流区)水平衡:总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3)全球:多年平均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由刚才海陆间循环演示,我们知道,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要影响水循环,我们就应从这两点出发。但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只能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 合理措施: (1)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大坝、植树造林等) (2)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引水灌溉、适度地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 三、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 读“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对比图”,说明世界水资源分布的概况。 简述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的特点。简述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普遍紧张的原因。 1、世界水资源分布概况 要了解全世界或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就要了解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这就涉及到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的应用。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的多寡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多年平均降水量;二是多年平均蒸发量;三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自组学习。 2、案例分析法 3、合作探究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点 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9组。 2、搜集初中学习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本地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投影资料,进行演示。 (二)导入新课 1、请问最近有没有看从化新闻? 2、主要报道什么?(从化各地旱灾,领导到各处视察,与村民一道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3、解决了没有?(部分地区有好转,从全市来看,仍很干旱。) 4、如果农田缺水问题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水稻减产,农民失收,还会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困境?(近两个月几乎没有降水,江河水径流不足,流溪河的河床很浅,几乎见底。) 6、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十分重要,你了解水资源吗?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自然带(五)

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 一、差异性 知识点一自然带------名称与分布规律(据图说出:世界上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点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带谱:①山体所在纬度②山体海拔③山体相对高度(林、草、漠、雪)★注意特例(天山)(二)基带:基带取决于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三)坡向: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北两侧分布的高度不同,向阳坡分布的高度要比阴坡高,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引起的。可据此来判断山地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例如:下图所示A图为南半球,B图为北半球。 (四)雪线: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与“温度”成正比,与“降水”成反比) 知识点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基础自测一、读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G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____规律,I→K→L的更替以____条件的变化为基础。 (2)D自然带名称是____ ____,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 ___,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中有两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 (4)F自然带在西岸分布的纬度比东岸稍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 (5)F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南半球缺失该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上图,回答1—3题。 1.①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荒漠带 2.决定沿直线①—②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 B.温度 C.高度D.光照 3.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带分布在()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三、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4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相互作用。 3.知道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明确理解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知识经纬 二、要点精析 (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中通过各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 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 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 输送、降水、下渗、 径流(地表径流、地 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 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交换太阳能(蒸发、水汽 输送)、重力能(降 水、径流) 太阳能???→ 光合 作用 化学能 ???→ 分解 呼吸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重力能 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平衡;②缓解不同纬 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③海陆间联 系的主要纽带,不断 地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 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 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 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光合作用的生产功能图解

2.野生动物的平衡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图解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湖泊和大型水库与周围地区局部的大气环流,能对周边地区环境进行整体调节 [案例分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与海南岛地理环境整体性表解 西北内陆地区海南岛地理环 境 纬度位北纬40°附近北纬20°以南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XX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 中图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中图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有关世界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B.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少 C.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最多 D.我国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均居世界首位解析:大洋洲人均水资源不是世界最少;亚洲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是世界最多;我国水力资源世界第一。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主要看多年径流总量。 北京市2014年5月1日起居民用水全部实行阶梯水价。据此,完成2~3题。 2.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是(C) A.全年干旱少雨 B.河流频繁改道 C.人均水资源少 D.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解析:北京位于我国华北,人多径流总量少,人均总量少。 3.北京市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C)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促使家庭节约用水 D.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解析:实行阶梯水价,主要是为了节约用水。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 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解析:由图例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严重缺水,主要降水量少引发的。而东南沿海,降水丰富,农村用水充足。 5.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气候 B.植被 C.地貌 D.土壤 解析:贵州地表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造成地表水贫乏,水资源不足。 下图为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解析:a、b两箭头分别指向废水,一进一出。表示一个是废水收集,一个是污水处理后排放。 7.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污染导致的。其治理措施水体的流动性。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读表,完成8~9题。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拥有量/m3 每万元GDP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耗水量/m3 8.由表分析可以看出(B) A.美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高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每万元GDP耗水量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可得出B项表述正确。 9.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B)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高中必修Ⅰ因为自然地理的理科属性和综合性,在知识构建、空间关系、逻辑过程、综合运用等方面对学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高初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落差,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梳理教材和配套图册,依据课标、考纲和近年高考会考试题,理出核心知识,并根据其呈现形式、教学目标水平要求、相关学科配合程度、学生的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等制定分层原则,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教学策略,落实“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努力达成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分层原则;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现实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有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内容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高中地理学案:水的运动

水的运动 1、水循环:环节、分类(每一类包含那几个环节)、能量来源(内因、外因)、意义、不同 补给类型对河流的影响 2、洋流:(1)分类(按成因、按性质)(2)画出洋流模式图,并结合模式图分析并熟记洋 流的规律(3)熟记洋流的名称(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理解厄尔尼诺现象 4、如何让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5、完成练习册(书)27页7-10、28页1-9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形式、结果),变质作用(条件,结果,一般发生的位置),地震 (两大地震带,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地壳运动两种形式(水平和垂直)(对地表的影响即形成的地貌) 背斜、向斜: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应用(油气水、建隧道),能 描述理由 判断的方法:岩层弯曲的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 断裂断层(易形成泉·)地垒、地堑(会画示意图、形成地貌、举例) 3、板块构造学说:名称、位置,边界类型,重点地物举例(交界的版块名称及边界类型) 4、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完成练习(书)16页1-9 第三章 1、理解并记忆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五要素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举例分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的变化,如:围湖造田后区域的变化,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特点、变化基础、延伸方向、变化方向)补充:垂直带谱(带谱自然带数目多少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血线的高低和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山体的位置及坡向) 雪线:影响雪线的因素 基带:自然带的类型,如何由基带确定山体的经纬度位置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向高纬度的递变规律具有相似的特征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问题 4、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类型 5、熟记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 6、非地带性: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成因) b、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c、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 d、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 e、珠峰北坡缺失林带原因: f、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原因: g、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的原因 h、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成因:7、练习(书)30页纠错训练1-4,31页1-9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0: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通过对水资源丰歉衡量标准引出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且侧重以“水资源”作为一个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必须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措施入手,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 1.学生能够从广义和狭义(尤其是狭义)两个角度解释水资源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归纳、总结并记住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能力方面: 1.能够阅读各种图表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3.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地理信息(尤其是网上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通过我国水情的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通过为中国及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努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难点: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那么粮食生产需要哪些条件?(土地、阳光、水等)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我们称之为“自然资源”。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这节课我们以其中的水资源为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讲述新课:我们知道,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而且,我们这个星球被称“水的星球”,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不是。)请说说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提问几个学生,轻松谈论对水资源的理解,浅显的问题较易让他们进入地理课堂中,为启发、引导他们深入研讨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归纳: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看下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精心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 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因有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

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

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高中地理:水的运动 测试卷

高中地理:水的运动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①乙之前②乙→丙③丙→丁④丁之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减小 【答案】1.D 2.D 【解析】1.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长江补给鄱阳湖,相反情况为洞庭湖补给长江,读图可知,乙到丙和丁之后符合题意。①、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小,D正确,B错误。植被增加,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入湖径流高峰值推迟,A错误。植被涵养水源增加,蒸腾增加,入湖径流总量不会变大,C错误。故选D。 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回答3-4题。

3.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 B.c>b>a C.a>b D.b>a 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B.此时可能为7、8、9月,降水稀少 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答案】3.D 4.A 【解析】3.图中的40°线为纬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说明甲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是b>a,D正确;c是闭合等值线,可能等于b,A、B、C错。故选D。 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该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均匀,气候温和湿润,B错,A对。甲河属于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C错。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小,D错。故选A。 读尼罗河和刚果河图,完成5-6题。 5.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 知识点概述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 2)从时空两个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采取种种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2、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趋动本节课的三大知识点2)主题研讨:晋江缺水,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3)学生DIY节水标志,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知识点总结 2.3全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2.4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2.5我国水资源特点及解决途径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合理 3.水土流失严重 4.水污染加剧,生态

环境恶化3.1水资源评价包括:(1)水资源数量评价(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2)水资源质量评价(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3.2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平衡条件下,收支在数量上是相等的。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比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常见考点考法 必修一专题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据此回答1~3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2.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D?美国、墨西哥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和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提问】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就是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的有这么一根轴吗?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分析 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图形解码] 答案 [图形解码] ①6000多米②暖温荒漠带③森林

[答案] (1)C (2)B 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地,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的,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的,或自然带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的;南半球的山地反之。如图所示: 5.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的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