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雷面波检测强夯地基方法说明

瑞雷面波检测强夯地基方法说明
瑞雷面波检测强夯地基方法说明

瑞雷波检测强夯地基方法说明及实例

2011.1.21

1:前言

(1)瑞雷面波是一种沿介质自由表面传播的弹性波,由英国科学家瑞雷(Rayleigh 1887)发现和数学论证。随着面波探测在天然地震和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面波理论在原理、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上,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了解面波的原理是有效应用面波测深的基础。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雷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瑞雷波勘探一般是指瑞雷面波勘探。

面波探测中取得地层频散特徵的技术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用可控频率的激震器,分别激发不同频率的面波,在不同距离的两个通道上记录面波的振幅,计算该频率的相速度。第二种是用冲击震源激发包括较宽频带的面波脉冲,在不同距离的多个通道上记录面波,用分频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频带范围内的面波相速度。除第二种方法有可能区分面波的模态外,两者从原理上没有本质的差别。

瑞雷面波的振动包含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从原理上看,在复杂情况下综合利用两个分量,有利于区分面波的模态,但目前一般仅测量面波地表振动的垂直分量。

面波探测的数据处理分两个步骤:

1. 由面波的时距数据求取频散数据,其中包括区分出基阶模态和不分模态的两种做法。

2. 由频散数据计算地层弹性参数,实质是采取地层模型参数迭代优化的方法。其中模型正演目前又有传输矩阵法和刚度矩阵法两种。

以基阶模态频散数据为基础的面波测深方法,频散数据特征和地层结构的关连比较直观,分层反演也比较容易实现。对于波速总体随深度增加的常见地层结构,如果采集多道地震记录并转换到频率波数域,也不难单独提取出基阶模态的频散数据。线性排列的多道地震记录,涵盖了面波离开震源不同偏移距的表现,综合到频率波数域提取的频散数据,虽然会引入一定的平均效应,但是在水平层状地层的条件下,不仅有利于反映不同深度地层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原始数据的信噪比。

面波的应用范围:

一、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

二、地层的划分和各层速度的确定;

三、地基“软”“硬”程度和承载力的判定;

四、地下空洞、岩溶、古墓及废弃矿井的埋深、范围等探测;

五、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及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

六、公路、机场跑道质量的无损检测;

七、江河、水库大坝(堤)中软弱夹层的探测和加固效果评价;

八、场地土类别划分及滑坡调查等;

(2)强夯法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有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在沿海地区,填海工程和低丘整平地基处理中,大量使用强夯法。强夯地基的承载力及在强夯效果的检测中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瑞雷波法的理论探讨以及多个工程中与压板试验、钻探标贯、室内土工试验的对比,证明瑞雷波法不仅可以检测出强夯地基加固深度、影响深度,而且可以推测出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2:瑞雷波勘探原理

(1)瞬态瑞雷波法的原理

瞬态瑞雷波法是用锤击使地面产生一个包含所需频率范围的瞬态激励。离震源一定距离处有一观测点A,记录到的瑞雷波是f1(t),根据付立叶变换,其频谱为

根据上式只要知道A、B两测点间的距离△和每一频率的相位差f,就可以求出每一频率的相速度,从而可以得到勘探地点的频散曲线。为此,我们需要对A、B两观测点的记录作相干函数和互功率谱的分析。作相干函数的目的是对记录信号的各个频率成份的质量做出估计,并判断噪声干扰对有效信号的影响程度。根据野外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确定一个系数(在0—1.0之间)。当相干函数大于这个系数,我们就认为这个频率成份有效。反之,我们就认为这个频率成份无效。作互谱的目的是利用互谱的相位特性来求出这两个观测点在各个不同频率时的相位差,再利用公式(5),求出瑞雷波的速度V R。

当我们已知频率为f的瑞雷波速度V R后,

根据弹性波理论,瑞雷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介质的自由表面附近,其深度差不多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由半波长理论可知,所测量的瑞雷波平均速度V R可以认为是1/2λ波长深度处介质的平均弹性性质,即勘探深度H是

由(6)式可知,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勘探深度越小,反之,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勘探深度越大。因此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Δ也要随着波长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勘探深度较深的低频而言,Δ要变大,才能测到较为正确的相位。对于

勘探较浅的高频来说,Δ要变小。根据实际经验,Δ取λ/3 ~2λ间较为合适。即在一个波长内采样点数要小于在间距Δ间的采样点数的三倍,和大于在Δ间

的采样点数的0.5倍。这个滤波准则对于不同的仪器分辨率和场地的实际情况要作适当的调整。

3:瑞雷波与工程质量检测

3.1 在自由界面(如地面)上进行竖向激振时,均会在其表面附近产生瑞雷波,而瑞雷波有3个与工程质量检测有关的主要特征:

(1) 在分层介质中,瑞雷波具有频散特性;

(2) 瑞雷波的波长不同,穿过深度也不同;

(3) 瑞雷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研究证明,瑞雷波能量约占整个地震波能量的67%,且主要集中在地表下—个波长范围内,而传播速度代表着半个波长(λ/2)范围内介质震动的平均传播速度。因此一般认为瑞雷波法的测试深度为半个波长,而波长与速率及频度有如下关系:

设瑞雷波的传播速度为V

R ,频率为f

K

,则波长为λ

R

=V

R

f

K

当速度不变时,频率越低,测试深度就越大。

瑞雷波检测方法分为瞬态法和稳态法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震源不同。瞬态法是在激震时产生一定频率范围的瑞雷波,并以复频波的形式传播;而稳态法是在激震时产生相对单一频率的瑞雷波,并以单一频率波的形式传播。我们在强夯检测项目中采用的是瞬态瑞雷波法。

现场数据采集采用纵排列接收瑞雷波。首先做现场试验,根据场地情况,

选择合适的工作参数,如偏移距、道间距、记录长度、采集间隔等。

3.2 检测方法:

考虑到强夯后超净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一般情况下在强夯结束后3~4周,进场检测。主要有瑞雷波法、静载试验法、以及钻探标贯和其他原位测试方法。首先进行瑞雷波法,通过大范围的快速测试,掌握地基承载力分布情况、地基均匀性以及强夯加固深度、影响深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寻找其相对薄弱部位,用二种以上的传统方法进行验证。其一为大压板试验,底板面积为2×2 m2~

3×3 m2,以便了解较深范围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其二为钻探取土标贯,填土中每2m取一个土样,每1m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验,以掌握垂直方向的地基承载力分布情况,强夯加固深度和影响深度。后二种方法主要是对前一种方法进行验证,对比分析该场地的瑞雷波速和地基承载力的相关关系。

瑞雷波法按格网式分布,重点穿过拟建建筑物基础的主要特征受力部位,一般测线间距取5~6m,测点间距取2m左右,兼顾强夯墩上和墩间分布,偏移距

取2~6m (场地越硬,可取大些;越软,取小些)。震源30~50kg锅底锤,检波器自振频率4~28Hz,仪器记录时间长度取200~2000ms。

3.3 室内资料处理主要内容

(1) 对道间波形进行互相关

(2) 对R

21

做Fourier变换,得

R

21f)=|R

21

(f)|

(3) 由R

21

(f)得Δφ(f)。

(4) 用V

R

=2πfΔX/Δφ,计算不同频率的瑞雷波速。

(5) 绘制瑞雷波频散曲线。

(6) 根据频散曲线计算分层速度与深度。

4:工程实例

现以某建筑场地强夯地基为例说明,该场地为山沟填土整平形成,测试区域填土深度约15m,强夯能量为6000kNm。本场地先后做了瑞雷波法,钻探标贯试验和3m×3m大压板静载试验。

图2为该场地的瑞雷波测试原始记录。该记录偏移距4m,道间距2m,32kg 锤1.5 m高自由下落激发,记录波形规则,背景安静。

图3为该记录经计算机处理后所得的频散曲线。由图可见,瑞雷波频散曲线规则,拐点清楚。0~2m深度范围内,波速为260m?s-1,3~6m波速220m?s-1,6~9m波速为200m?s-1,9~16m波速为190~205m?s-1。解释加固深度9m,影响深度为16m。

图4为该处所做钻探标贯曲线。由图可见,0~13m范围内修正后的标贯击数为14.8~26.8击,室内土工试验压缩模量为5~8MPa,内摩擦角15°左右,凝聚力为36kPa左右。

图5为在该钻探点所作静载试验曲线。该点按设计承载力1.5倍加荷,实测

承载力f

k =250kPa,变形变量E

=34.02MPa,换算压缩模量E

S

=8.5MPa。

分析

由图2~图5可见,瑞雷波频散曲线可以直接反映强夯复合地基的加固深度、影响深度,并与钻探标贯和静载试验结果一致。

通过大量统计对比,我们总结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N63.5=1.779 × 10-3

(4)式中,V

R

单位为m?s-1,N63.5为标贯击数,统计件数为86件,相对系数r=0.95。fK=2.777

(5)式中,f

K

单位为kPa,统计件数94件,相关系数r=0.85。

E

=9.43 × 10-5

(6)式中,E

单位为MPa,统计件数62件,相关系数为r=0.83。

瑞雷波速与标贯试验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理论上分析,当地基土较密实,

较硬时,标贯击数N值较高,波速V

R 也较高。反之,N值较低,V

R

也较低。只有

当地基土含—定量的填石时,N值离散性加大,V

R

却代表了一种整体平均效应。不言而喻,当填石太多时瑞雷波法比钻探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瑞雷波速与地基承载力也有较好的相关性。波速的高低反映了其介质的致密程度或固结程度,大范围的固结效果与承载力也有直接关系。相对压板试验来说,瑞雷波法具有更加快速、廉价、范围广、代表性强的特点。

瑞雷波速与地基土变形模量也有相关关系。E

0与V

R

的变化显得比f

K

还要灵

敏。其原因是,强夯复合地基往往在地表形成一层硬壳,而压板试验得出的结果与浅部1.5~2倍压板直径范围有关,而我们所取的波速则是整个强夯加固地基有效厚度范围的平均速度。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递推式的经验方法有其使用有局限性,应该在具体地区做出具体的对比试验,建立合适的相关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强夯复合地基的均匀性问题,而且对解决地基的承载力问题也是十分有用的。

4 结论

(1) 瑞雷波法解决强夯加固地基质量的检测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它不仅可以检测大范围地基加固效果,而且可以类似标贯试验法间接提供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2) 通过一定的压板试验,钻探标贯与瑞雷波法的对比试验,证明瑞雷波速

V R 与N63.5、f

K

、E

值有较好的相关性。

(3)瑞雷波法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抛石填海地基、

钻探难以进行而压板数量又少,压板面积又小的工程,更有意义。

(4)瑞雷波的平均速度和横波速度Vs相差无几,因而可用它来得到各种岩土的动力参数。这对工程设计是非常有用的。而且V

R

比纵波的速度要小,因而有着更高的分辨率。

(2)在被勘探的地层中,可以有速度倒转现象,即在高速层中可以夹低速层。这在地震勘探的折射法中就不能勘探。因而用这种方法可以勘探滑坡、混凝土公路面下面的岩土结构等。

(3)测量时所需的场地范围可以很小,并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周围有汽车或其它干扰,对仪器测量无多大影响,因而可以在市中心繁华地区或狭窄的小地区来探测。

强夯地基检测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龙腾西城幼儿园编号:A2 致:(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龙腾西城幼儿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检测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检测方案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 日期:2013年月曰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2013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2013年月日本表一式三份,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化工地质郑州地基基础检测中心 二O—三年三月二十日 HJQC-046-2014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化工地质郑州地基基础检测中心二O— 三年三月二十日 龙腾西城幼儿园强夯地基 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龙腾西城幼儿园位于郑州市冉屯路与冉屯东路交叉口西150m路北,工程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基础采用三七强夯地基,建筑占地面积1150吊,处理深度2.0m,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 二、检测目的及数量 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数量:载荷试验4点。(抽检原则:随机均匀分布;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iooom 以上工程,每loom至少应有i点,3ooom以上工程,每3oom至少应有i点;具体检测点由委托方、监理方共同确定。) 三、检测依据及抽检原则 检测依据:①设计文件; 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o2o2-2oo2); ③《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抽检原则:①施工质量有疑冋的点; ②设计方认为重要的点; ③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点;

[建筑]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强夯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重庆驰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位于重庆涪陵区白涛工业园内,厂区原始地貌属于缓山丘陵,经开挖回填整平,地势比较开阔平坦,形成较深厚的填土,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固结,拟对填土区地基进行强夯处理,以满足厂房建筑、地坪、道路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二、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及目的 采用强夯法对新近填土进行加固,减少厂区填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差异沉降,提高地基的均匀性。场地经强夯处理后,可作为厂房、小型建筑、小区道路、地下管线的地基,而不会有过大的沉降和显著的不均匀沉降发生。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技术要求如下:(1)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特征值fak不低于200kPa(2)强夯处理后地基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6m。 三、检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依据有关检测规范,对强夯试验区的加固效果进行质量检测,根据场地条件和委托方要求,决定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强夯后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瑞雷波测试检测强夯后地基土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对项目强夯地基土得到全面的认识,并确定其强夯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检测点位确定原则:一般情况下宜在整个施工场地均匀布置检测点;场地地质条件变化较大、较差地段布置检测点;宜在地基施工质量有异议部位布置检测点;应在基础荷载较大或对变形敏感部位布置。 具体位置详见检测点位平面布置图。本次质量检测工作所进行的项目及相应规范如下表所示:

(一)强夯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在建筑物区域布置静载试验点,压板规格为0.5m2,设计要求为强夯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静载试验取2倍设计荷载,及单点静载最大加载量为400 kPa。具体位置详见检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静载试验采用强夯机本身重量提供反力加载装置。用手动千斤顶加压,用精密压力表读取压力数值。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级加载。试验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结束后提供地基土德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指标。 试验方法为:分级加载,按最大试验荷载分为8级加载,及每级50kPa,首级加倍。静载试验采用刚性压板置于试点上,千斤顶平放于刚性压板的中心。压板下设不超过20mm厚的中粗砂找平。在压板的对称方向安置4个百分表。仪器安装就位经检查正常后做好记读准备。 加载分级 加荷等级不少于8级,每加一级荷载后待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沉降观测 每级加荷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30min测读一

强夯检测方案

1. 刖言 1.1工程概况 太行老区龙泉产业创新示范园区100万T/年捣固焦造焦工程位于左权 县龙泉乡,场地上部为回填土,深度8 —10米不等,为使回填土达到密实,提高其地基承载力,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根据场地回填土深度及建设单位对场地区域使用要求不同,强夯能级拟采用4000 kN.m 、5000 kN.m、6000kN.m、8000kN.m 四种能级。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2检测目的和要求 为了解强夯加固效果,根据相关规范和本工程特点,采用动力触探试验、 探井取样、室内试验、静载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测试,据此对地基加固处理效果做出评价面波测试在其他测试之前进行,根据面波测 试波速结果选取波速低的不利点进行标贯(动探)和静载试验,必要时增减动探和静载检测点数量;强夯施工完成14天后进行检测工作。 1.3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2004) (6)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 (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

(8) 《太行老区龙泉产业创新示范园区100万T/年捣固焦工程项目强夯法地基 处理施工图》 2. 工作布置 2.1布置原则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 )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场地特点、使用功能和施工工艺特点,布置本次检测工作。本次检测工作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探井取样、室内试验、静载试验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对强夯地基进行测试。 2.2检测数量 根据相关规范,充分考虑了地层条件和本场地不同的使用功能,初步确 定检测工作量如下,实际位置结合现场条件确定。 表2.2 预计检测工作量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报告编号:M X G L-H T J M Z-J Z-5- 1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 工程地点:K49+668~698 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 检测日期: 2015年5月17至21日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检测: 编写: 审核: 签发: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

一、项目概述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 标准。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26m和32m;分离式路基:16m、 12.25m、10m和8.5m。 本项目部分地段为黄土地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桩长分别为3m和6m,桩径为40cm,桩间距L=120cm(正三角形布置),呈梅花形布置,灰土垫层厚80cm,如下图所示。 图1 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 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路段桩号为K49+668-698,属第5合同段施工范围。 二、检测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5)民小公路设计文件 (7)行业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比例限界;其值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确定: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强夯地基检测报告

目录 一、序言-------------------------------------------3页 (一)、工程概况------------------------------------3页 (二)、原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页 (三)、采用人工地基类型-----------------------------4页 二、检测依据---------------------------------------4页 三、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及检测工作量-----------------4页 (一)、设计要求-------------------------------------4页 (二)、检测内容-------------------------------------4页 (三)、检测工作量-----------------------------------6页 四、检测结果评价----------------------------------6页 (一)、载荷试验-------------------------------------6页 (二)、重型圆锥动力角探N63.5-------------------------7页五、检测结论--------------------------------------8页 附件: 1、检测点平面布置图--------------------------1张 2、载荷试验P-s曲线图------------------------3张 3、载荷试验s-lgt曲线图----------------------3张 4、载荷试验数据汇总表------------------------3张 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统计表------------1张 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Z关系图-------------6张

强夯地基基础方案(DOC)

宜昌求索广场项目 强 夯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武汉市环艺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0月14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1) 四、施工准备 (2) 五、施工方案 (5) 六、质量控制要点 (6) 七、安全管理措施 (8) 八、安全保护措施 (10) 九、应急预案 (11) 十、文明施工措施 (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东站片区秋雨台南部地块,是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文化广场景观工程,本项目红线总面积约为126503.82㎡,其中绿化面积为55711㎡,水体面积17778㎡,硬质面积53015㎡。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宜昌求索广场项目施工图 3、求索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6、《城镇道路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三、技术指示及参数 1、锤重与落距:采用锤重15t与落距20m,或锤重20t与落距15m。 2、第一遍点夯单击能为3000KN·m,每遍6~8击;第二遍点夯单击能为2500KN·m,每遍6~8击;第三遍为满夯,满夯单击能为1000KN·m,满夯搭接三分之一锤。 3、第一遍点夯间距为5×5m,每二遍点夯呈梅花状插在第一遍点夯之间,间距为5×5m;第三遍为满夯。 4、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

桩基、强夯检测方案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桩基、强夯法地基试验 检 测 方 案 海南海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工程 桩基、强夯法地基试验检测方案 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工程位于三亚市崖城镇崖洲湾三亚创意新城,其中中兴(三亚)国际交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5.46 万平米,共七层,全框架结构,按国际标准五星级配置;中兴(三亚)海外人才拓展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2.2万平米,37栋二层专家办公及休息用房及1栋专家服务中心。受三亚中兴睿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中心拟对本工程的桩基、强夯处理土地基进行检测,检测方案如下: 一、试验目的 1、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为了准确验证强夯处土理地基的施工质量情况,原位试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因此,本工程拟采用以下两种检测方法: (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2)动力触探。 2、预应力管桩桩基工程竣工后进行静载试验、低应变动测检测。目的是检验工程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检测数量 根据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强夯处理土地基竣工验收时,对于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的载荷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规定,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单位

工程不应少于3点。为能较好地观察地基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考虑到本工程建筑物为别墅,别墅与别墅基础相近的情况,应业主要求每栋别墅土地基检测载荷试验一个点和两个动力触探检验点。 本工程各项试验抽检数量为: (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海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每单位工程暂取1个点作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共:34栋别墅×1=34个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养生馆每单位工程暂取3个点作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暂定15点。两个项目共取载荷试验点49个。压板面积为0.5m2(70.9cm ×70.9cm)的方钢板。 (2)动力触探:海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强夯处理区内的34栋别墅,每栋取2个动力触探点共:34栋别墅×2+8(道路、景观泳池、)=76个动力触探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养生馆每单位工程暂取3个点作动力触探试验点,共暂定15点。两个项目共取触探点91个,每个动力触探点位深度7 m。 (3)静载试验: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桩基工程:专家楼取3根;地下车库取4根。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桩基工程:A楼取3根;B楼取3根;C-E楼取5根;F楼取3根;G楼取3根;H楼取3根;J楼取3根共30根。 (4)小应变检测:外人才拓展中心项目低应变检测按每承台下取1根共暂定140根桩;国际交流中心项目低应变检测按每承台下取1根共暂定602根桩,共742根。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 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检验加固和改良效果。 1.5 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强夯工艺性试验方案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3标段第五工区强夯工艺性试验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京沪高速铁路JHTJ-3标段项目经理部第五工区(水电三局)

京沪高速铁路第三标段 第五工区强夯工艺性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3标段:DIK412+062.274~DK667+026.73,正线全长266.617km;第五工区九处的管段起讫范围为:DK496+265~DK514+786.04,全长18.52km,区段内路基总长 km,其中有五段路堤基底设计采用强夯加固,总量为 km,夯击能建议值为:点夯3000KN*m,满夯1000 KN*m。基底铺高0.5m碎石垫层。本次强夯工艺性试验地点选定在DK514+545.6~+786.04段,此段路堤地面表层为粉质黏土,厚0~4.3m;粗砂,厚0~2.7m;砂岩,层状构造,泥质胶结;片麻岩,中细粒变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片麻状构造,全风化~强风化。试验段长240.44m,宽57m,面积为13705.08m2。 二、试验目的 结合设计要求,通过强夯前后对地面标高测量及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经过计算分析,确定强夯施工的各种参数: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夯击能等。以指导后续施工作业。 三、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DK496+265~DK514+786.04段地表为冲击平原,地形较平坦,均辟为耕地,表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粉质黏土,黏土,细砂,中砂,粗砂,砾砂,局部为圆砾,下伏第三系,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砾岩。本次试验段地质情况与此类似。 四、施工设备配置及人员投入 1、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强夯检测技术要求

地基强夯处理检测技术要求 .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检测依据 (3) 3.相关资料 (3) 4.检测技术要求 (3) 5.交付物要求 (5) 6.时间进度 (6) 7.附件 (6)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化工物料储运项目的地基强夯施工的检测。 2.检测依据 《强夯施工文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3.相关资料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初步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行政综合区职工公寓、生活服务楼及停车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给水及高压消防水泵站、组焊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详细勘察);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办公楼及厂区试夯检测报告》(第1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场地平整图》; 《神华集团公司榆神工业区清水煤化学工业园动力供应与高纯洁净气体项目强夯施工试验总结报告》; 本厂区总平面布置图(D版) 4.检测技术要求

强夯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编制说明 根据中冶赛迪设计的《2#边坡施工图总说明》对强夯处理后地基的要求及现场踏勘,重钢中央水地基强夯处理实践经验编制的强夯方案。 本施工方案就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措施、机械设备配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部署。各项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综合制定的。 编制依据 1. 中冶赛迪设计的《2#边坡处理施工图》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4) 二、工程概况 强夯工程地址及地质条件 重钢环保搬迁2#边坡处理项目地基处理工程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重钢环保搬迁新厂区)。场地位于黄草峡背斜北西冀,现局部场地回填已超出设计范围,部分区域需挖除填土后再进行强夯处理,场地经强夯处理后分层回填。回填时采用汽车运输,分层

碾压。 设计要求 1、由于粉质粘土层、填土层相互之间接触面极其与岩体间的接触面间抗剪强度不足,为避免边坡产生沿各接触面间的滑移,该区域需进行强夯置换法处理,要求处理后的土层粘聚力内磨擦角φ≥35°。 2、根据地勘报告,填土层抗剪强度指标偏低,采用1:的坡率会导致坡面不稳,坡体填土应采用分层强夯法处理,要求处理后的土层粘聚力C≥5KPa,内磨擦角φ≥35°。 3、强夯置换的主夯、复夯及满夯夯点布置、夯锤直径、能级等均与强夯处理相同,强夯置换碎石墩应打至基岩面,墩直径不小于。强夯置换要求夯击能≥8000KN/m,有效加固深度≥7m。置换回填石料最大粒径φ≤30cm。 4、依据对重钢中央水处理强夯处理实际经验,对190平台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其余各平台采用点夯,复夯,满夯处理。 三、强夯施工部署 项目组织机构 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组织进场,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

地基与基础检测方案

精品文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地基与基础检测方案 编号: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2003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 三、检测方案 四、单位意见 五、须知 1、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办理检测方案的备案手续; 2、各质量责任主体制定检测方案后,须送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实施检测; 3、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各质量责任主体应按规范要求制定检测方案进一步扩大检测;

精品文档 . 4、未办理备案的工程不得进行验收; 5、质监站、检测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2- 附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摘要 3.1 一般规定 3.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分为地基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支护工程检测和基础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1 地基检测。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天然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岩土性状评价,处理土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施工质量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评价。检测方法可选择平板载荷试验、钻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工试验、低应变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 2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内容包括工程的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选择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3 支护工程检测。支护工程检测内容包括土钉和支护锚杆抗拔力检测、土钉墙施工质量检测、水泥土墙墙身完整性检测、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检测、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可选择土钉和支护锚杆验收试验、钻芯法、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 4 基础检测。基础检测内容包括各类基础及桩基础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混凝土强度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 3.1.5 检测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检测数量,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试验时间要求,必要时还应包括桩头开挖、加固、处理,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供水供电等要求。 当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判断所选择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检测目的时,应重新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检测目的的检测结果,不能计入抽检数量。 3.1.6 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检测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当单位工程由若干个子单位工程组成时,抽检数量宜按子单位工程计算。 3.2 地基检测规定 3.2.1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和复合地基应合理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地基检测,并应符合先简后繁、先粗后细、先面后点的原则。 3.2.4 天然岩石地基应采用钻芯法这行抽检,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6个孔,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孔芯样载取一组三个芯样试件。天然岩石地基特性复杂的工程应增加抽样孔数。当岩石芯样无法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进行岩基载荷试验,对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宜采用平板载荷试验,试验点数不应少于3点。 3.2.5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应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每500㎡不应少于1个点,且不得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抽检数量。 3.2.6 天然土地基、处理土地基在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前,应根据地基类型选择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地基处理质量或天然地基土性状进行普查,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第200㎡不应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每个独立柱基不得少于1孔,基槽每20延米不得少于1孔。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2.7 复合地基及强夯置换墩应进行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单位工程抽检平板载荷试验点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同一单位工程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形式可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或单桩(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也可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多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而另一部分试验点选择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 3.2.8 复合地基及强夯置换墩在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前,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复合地基的桩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时,单位工程抽检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根;当采用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钻芯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 3.2.9 当设计有要求时,应对复合地基桩间土和强夯置换墩墩间土进行抽检,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宜参照本规范第 3.2.5条和第3.2.6条的规定。 3.3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3.3.1 工程桩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3.3.2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 小于15MPa。 2 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 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预制桩(钢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 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对于非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3.3.3 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的受检桩宜按下列情况综合确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 设计认为重要的桩; 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 5 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3.3.4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3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 于20根。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 2)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工程; 3)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工程; 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工程。 对于其他工程,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2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10根。 -3- 3 对于直径大于等于500mm的端承型混凝土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4 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整根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不得计入上述三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桩数满足本条的规定要求。 3.3.5 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 3.3.6 预制桩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孔内摄像或将低压灯泡放入管桩内腔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查。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预制桩工程,应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1)场地地质条件为岩溶的桩基工程; 2)非岩溶地区上覆土层为淤泥等软弱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或微风化岩、或中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岩; 3)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 4)采用“引孔法”施工的桩基工程。 3 对本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预制桩工程,应采用高应变法同时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抽检桩数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8%,且不得少于10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管桩基础工程,抽检桩数应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工程,抽检桩数可减少一个百分点; 1)已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焊接接缝进行了抽检的桩基工程; 2)对于已采用孔内摄像或低压灯泡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查、检查桩数超过工程桩总数的80%且未发现明显质量缺陷的预应力管桩工程; 3)采用机械接头的预应力管桩工程; 4)施工过程中采用打桩自动记录设备进行施工记录的桩基工程。 注:当不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抽检时,检测方法和抽检桩数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 3.3.7 钢桩应采用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进行检测。高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 3.3.8 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打桩过程监测的工程桩或施工前进行静载试验的试验桩,如果试验桩施工工艺与工程桩施工工艺相同,桩身未破坏且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大于等于2倍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这类试验桩的桩数的一半可计入同方法验收抽检数量。 3.3.9对竖向抗拔承载力有设计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0 对水平承载力有设计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3.3.11 基础锚杆应进行抗拔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3.4 支护工程检测规定 3.4.1 支护锚杆应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3.4.2 土钉墙质量验收应进行土钉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10根。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钻孔法,抽检数量宜每100㎡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3.4.3 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当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3.4.4 应采用钻芯法对水泥土墙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并应截取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3.4.5 地下连续墙墙体完整性应选择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3.4.6 应对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为每100㎡墙面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检测方法可采用结构钻芯法。 3.5 基础检测和沉降观测规定 3.5.1 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桩基础承台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构件总数的10%,且不应少于3个构件。检测方法可选择钻芯法和回弹法;采用钻芯法检测时,每个构件钻取芯样孔不应少于3个,每孔截取1个芯样试件,对于截面尺寸较小的构件不应少于2个孔。 3.5.2 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桩基础承台宜进行保护层厚度检测,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构件总数的10%。 3.5.3下列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标准: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3 基础有严重质量问题并经工程处理的建筑物; 4 受施工影响的邻近建筑物; 5 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6 改扩建工程和加层工程; 7 采取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8 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强夯法地基处理检测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夯地基检测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着重论述了物探方法在强夯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法;检测;加固;物探;瑞雷波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

强夯试验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 新郑南段第三标段 强夯试验方案 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第三标段项目部 2011年2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新郑南段三标概况 1.2 强夯工程概况 1.3 工程地质条件 第二章编制依据 第三章强夯试验方案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3 试验初始参数 3.4 试验流程 3.5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和人员 3.6 进度计划 3.7试验质量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 第四章安全生产措施 4.1安全生产目标 4.2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章文明环保生产措施 5.1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5.2文明生产具体措施 第六章技术资料管理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新郑南段三标概况 本标段为新郑南段第三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SH(3)127+200~ SH(3)131+531.4,标段长度4.33km,标段内共有各类建筑物7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物1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座,公路桥1座,生产桥3座。 本标段渠道为梯形断面,渠底宽度为23.5m,渠道内一级边坡为1:2,一级马道(堤顶)宽5.0m,外坡一级边坡1:2,二级边坡1:2.5,渠道纵比降为1/26000。全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厚度10cm,渠底厚度 8cm。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C20,抗冻标号F150,抗渗标号W6。全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防冻层。在渠道开口线与永久占地线之间设有截流沟、防护堤、林带。截流沟纵比降根据地形确定,为防止冲刷,纵比降较陡处全断面采用干砌石护砌。 1.2 强夯工程概况 本标段湿陷性黄土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次生黄土,岩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壤土(Q23)。其中黄土状重粉质壤土具轻微~强烈湿陷性,需对上部黄土状土进行处理。设计对黄土状湿陷性处理采用强夯及挤密土桩。需进行强夯处理的渠段顺轴线为桩号SH128+449.9~ SH128+603.4,SH129+388.1~ SH131+188.1,总长1953.5m,垂直于轴线范围为超出渠堤基础外边缘线3m。 1.3 工程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