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通信(1)班赵雯琳1140031 【实验目的】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显微镜测量小长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显微镜,可调狭缝,白光源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简便起见,吧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视为由单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目镜短。

物体先由物镜放大再由目镜放大观察到该实像。

【实验内容】

1·取出显微镜,置于左前方,便于观察与记录。

2·打开白光源,显微镜进行调光。

3·将可调狭缝置于载物台上,并固定好。

4·调节调焦手轮,使得狭缝的像清晰。

5·调节分划板及焦距,使得分划板观察清晰。

6·调节测微鼓轮,使得分划板的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的左端。

7·转动分划板,当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时,记下数据,继续转动手轮,当同一个交点位于右侧狭缝时,再次记录数据。

8·将手轮转回左狭缝的左端,再向右端转动,重复7的步骤,记录三组数据。

【数据】

σ=0.01 d=1.65±0.01mm

【误差分析】

1·调节目镜不够准确,使得分划板不是非常地清晰,狭缝板与分划板不处于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

2·手轮的空转需要空间,产生空转误差。

3·视觉的误差使得度数不是非常准确。

【注意事项】

1·狭缝应垂直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使得测量的狭缝下同一水平上。

2·用分划板上的同一点测狭缝的距离,保证测量的狭缝在同一水平上。

3·分划板与狭缝的像必须清晰且在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消除误差。

4·在每次测量中必须保证手轮往同一方向转动,避免空转误差。

5·注意度数采用千分尺的度数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

(完整word版)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10生科二班/星期三上午第二大节课/第二小组 姓名:杨袁予童组员:杨方、朱树生 实验时间2113年 3月 6 日 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 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和油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 1、低倍镜的使用 (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生物绘图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生物绘图 【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和保养措施; 2.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徒手切片的方法。 3.学会绘制生物图。 【材料和用品】 显微镜、微藻培养液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保护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构成,现分述如下:1.1 机械部分它是为光学部分服务的部件,包括以下六部分: (1) 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圆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显微镜作用。 (2) 镜柱:直立于镜座上的短柱,支持显微镜的其它部分。 (3) 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 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 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 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5) 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 长度是160-170mm。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 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其上装有2-4 个物镜。 (6) 调焦器: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 叫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 慢。 1.2 光学部分由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聚光器等四部件组成。 (1) 接目镜:装于镜筒上方,由两组透镜构成,接目镜的作用是把接物镜所形成的倒立实像 再放大成为一个虚像。接目镜上刻有5×,8×,10×,15×,25×等符号,表示放大倍数。 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数是接物镜和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接物镜是10×,接目镜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8=80 倍。可在接目镜内两个透镜间的光栏上可装一根剪短的毛发,做为指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材料。

荧光显微镜实验报告

《形态观察技术与原理》实验报告日期:2015年10月28日姓名:高海艳学号:51151300057 实验三荧光显微镜的操作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2、掌握使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被荧光染料染色的生物标本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荧光显微术的原理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此次所用的落射式显微镜在光路中具有分光镜,光源来自被检物的上方,故对透明与非透明被检物都适用。 荧光显微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三、实验仪器] OL YMPUS-BX51荧光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 2. 打开汞灯电源开关(严禁用手直接触摸!强紫外线能灼伤眼睛和皮肤,使用中应避免灯光的直接照射;灯管意外破损,导致汞蒸气散发,现场人员务必立即离开,让现场持续通风20-30分钟,防止汞蒸气被吸入体内而导致中毒;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开启); 3. 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 4. 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 5. 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 6.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 7. 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拍照时光路选择拉杆完全拉出。 (汞灯在显微镜内位置的检验: a. 将汞灯照明光路系统中的视场光阑开到最大; b. 把荧光滤光片组推到绿光激发的位置上,以避免汞灯中的蓝光太刺眼; c. 把观察的样品或一块载玻片放在物台上,盖上一张比盖玻片稍大且洁白的薄纸; d. 取下一个物镜,使激发光经物镜转换器的空档照在白纸上,白纸上会有一蓝色的圆形照明区域, e. 分别调节集光镜对焦旋钮和汞灯位置调节钮,直至激发光光斑呈现清晰均匀的圆形照明区域.)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浸系的原理。 3.使用油镜观察几种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图1-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1-1) 1. 物镜转换器 2. 接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 彩虹光阑 7.光源 8. 镜座 9. 电源开关 10. 光源滑动变阻器 11. 粗调螺旋 12. 微调螺旋 13. 镜臂 14.镜筒 15.目镜 16.标本移动螺旋 1.机械装置 镜座(base)和镜臂(arm)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body 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 sepiece)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载物台(stage)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有的推动器上还有刻度,能确定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视野。 调焦装置是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有粗动螺旋(coarse adjustment)即粗调节器和微动螺旋(fine adjustment)即细调节器,利用它们使镜筒或镜台上下移动,当物体在物镜和目镜焦点上时,则得到清晰的图像。2.光学系统 物镜(objective)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物镜。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如:NA0.30;10×;160/0.17;16mm。其中“NA0.30”表示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为NA),“10×”表示放大倍数,“160/0.17”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mm),16mm表示焦距。 目镜(ocular lens)装于镜筒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镜把物镜造成的像再次放大,不增加分辨力,上面一般标有7×、10×、15×等放大倍数,可根据需要选用。一般可按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物镜数值孔径的500—700倍,最大也不能超过1000倍的选择。目镜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影响观察效果。 聚光器(condenser)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器汇聚成光锥照射标本,增强照明度和造成适宜的光锥角度,提高物镜的分辨力。聚光器由聚光镜和虹彩光圈(iris diaphragm)组成,聚光镜由透镜组成,其数值孔径可大于1,当使用大于1的聚光镜时,需在聚光镜和载玻片之间加香柏油,否则只能达到1.0。虹彩光圈由簿金属片组成,中心形成圆孔,推动把手可随意调整透进光的强弱。调节聚光镜的高度和虹彩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 光源(light source)较新式的显微镜其光源通常是安装在显微镜的镜座内,通过按钮开关来控制;老式的显微镜大多是采用附着在镜臂上的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两面镜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凹面。在使用低倍和高倍镜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使用油镜或光线弱时可用凹面反光镜。 滤光片(filter)可见光是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不同。如只需某一波长的光线时,就要用滤光片。选用适当的滤光片,可以提高分辨力,增加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各种颜色的,分别透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根据标本本身的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 三、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的以“OI(oil immer-sion)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检物体放大1000—2 000多倍。从图Ⅲ-3中可看出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分近,需特别小心。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通信(1)班赵雯琳1140031 【实验目的】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显微镜测量小长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显微镜,可调狭缝,白光源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简便起见,吧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视为由单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目镜短。 物体先由物镜放大再由目镜放大观察到该实像。 【实验内容】 1·取出显微镜,置于左前方,便于观察与记录。 2·打开白光源,显微镜进行调光。 3·将可调狭缝置于载物台上,并固定好。 4·调节调焦手轮,使得狭缝的像清晰。 5·调节分划板及焦距,使得分划板观察清晰。 6·调节测微鼓轮,使得分划板的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的左端。 7·转动分划板,当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时,记下数据,继续转动手轮,当同一个交点位于右侧狭缝时,再次记录数据。 8·将手轮转回左狭缝的左端,再向右端转动,重复7的步骤,记录三组数据。

【数据】 σ=0.01 d=1.65±0.01mm 【误差分析】 1·调节目镜不够准确,使得分划板不是非常地清晰,狭缝板与分划板不处于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 2·手轮的空转需要空间,产生空转误差。 3·视觉的误差使得度数不是非常准确。 【注意事项】 1·狭缝应垂直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使得测量的狭缝下同一水平上。 2·用分划板上的同一点测狭缝的距离,保证测量的狭缝在同一水平上。 3·分划板与狭缝的像必须清晰且在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消除误差。 4·在每次测量中必须保证手轮往同一方向转动,避免空转误差。 5·注意度数采用千分尺的度数方法。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 (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7)微动螺旋用粗动螺旋只可以粗放的调节焦距,要得到最清晰的物象,需要用微动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微动螺旋每转一圈镜筒移动0.1毫米(100微米)。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的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是共轴的。 2、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反光镜,聚光器,接物镜,接目镜等组成,光学系统使物体放大,形成物体放大像。见图1—2。 (1)反光镜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用自然光检视物体,在镜座上装有反光镜。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可以将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照明标本。不用聚光器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镜座上装有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调节光照强度。(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聚光器可分为明视场聚光器和暗视场聚光器。普通光学显微镜配置的都是明视场聚光器,明视场聚光器有阿贝聚光器、齐明聚光器和摇出聚光器。阿贝聚光器在物镜数值孔径高于0.6时会显示出色差和球差。齐明聚光器对色差、球差和慧差的校正程度很高,是明视场镜检中质量最好的聚光器,但它不适于4倍以下的物镜。摇出聚光器能将聚光器上透镜从光路中摇出满足低倍物镜(4×)大视场照明的需要。

临床免疫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核抗体实验报告

实验三、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免疫荧光法的原理。 2、掌握免疫荧光法检测过程中避免非特异荧光干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第二抗体检测未知抗原或未知抗体(第一抗体)的方法。以检测人血清抗核抗体(ANA)为例。病人血清中ANA(Ab)能与各种系细胞核成分(Ag)特异性结合,此种结合的Ab(IgG型)能与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示荧光,提示血清中ANA的存在。 三、试验材料: 0.1M,pH6.8PBS;小白鼠,待测血清,对照血清(阴性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滴管、试管、孵箱、荧光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小鼠断颈处死取肝,NS漂洗,剪取肝横断面印片于玻片上,左右各一处,自然干燥;滴加无水乙醇固定,室温凉干; 2、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分别滴加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1滴,37℃30′; 3、去除纸片,PBS冲洗1min×3次,吸干水分; 4、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并滴加荧光标记羊抗人IgG(二抗)各1滴,37℃30 5、去除纸片,PBS漂洗1min×3次,吸干水分; 6、荧光显微镜镜检。 五、实验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为阳性染色细胞,不发荧光为阴性;抗原片中出现阳性染色细胞为ANA 阳性,否则为阴性;阳性待检血清可作进一步稀释后测定效价。 (均质型)细胞核呈均匀一致的荧光(斑点型)细胞核内呈现斑点状荧光六、实验讨论:

1、注意事项: 1)制作核抗原片(印片)不宜太厚; 2)滴加的血清或荧光抗体要充分盖满抗原片; 3)荧光抗体孵育时要注意避光; 4)染色后的片子应及时镜检,不宜放置过久。 5)注意各步骤的漂洗要充分。 2、临床意义: 1)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呈阳性。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2)未经治疗的、活动性SLE的阳性率为80%-100%。药物性狼疮100%、全身硬皮病、混合性结绨组织病、狼疮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3)干燥综合症(SS)、类风关、桥本甲状腺炎等。 3、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制备一种荧光标记二抗(抗抗体)可用于多种Ab检测 2)特异性、灵敏度高 3)快速、可定位。 缺点: 1)需要荧光显微镜 2)存在非特异荧光干扰(产生原因:自发、抗体不纯、交叉反应、技术问题) 3)定性测定、判断结果不客观 4)制备片子难保存(荧光猝灭)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及活菌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2 细菌三种形态的玻片染色标本。 3 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染色细菌玻片的油镜观查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8)、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活菌制片观察 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一小环,在水滴上反复涂抹至菌体充分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按照油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草芽孢杆菌形态,边观察边绘图。 五、实验报告 油镜使用的原理 六、思考题 1 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简单染色的原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tan ' tan ωω 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 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T o '=' e f f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 o o T e e f f y f f y Γ= ==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察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所示: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生科15.2 周罡201500181104 【实验目的】 1.复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基本技能,了解球菌、杆菌、放线菌、酵母、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形态特征。 4.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要求。 5.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6.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7.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一)普通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 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 两组透镜系统来昂达 成像,故又称为复式显 微镜。它们包括机械部

分和光学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标本夹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光圈(虹采)、聚光镜(集光器)等。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油镜微生物学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 常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油镜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

高中生物实验 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分级分离细胞组分的原理。了解提取叶绿体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了解体外分离的叶绿体的一般 形态,增加对叶绿体的感性认识。 掌握吖啶橙染色叶绿体的方法。 掌握显微数码拍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提取叶绿体,吖啶橙染色,观察染色结果。 显微数码拍照。 三.实验原理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 在一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Nacl或0.4mol/L 蔗糖溶液)中进行。离心后可得沉淀的叶绿体。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嫩叶3g,洗净去柄去叶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4ml0.35mol/LNacl,研磨匀浆,尼龙布过滤于离心管中1ml。 3.1000rpm离心2分钟弃去沉淀。 4.3000rpm离心15分钟,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用少量0.35mNacl悬浮。 5.提取叶绿体观察:①普通光镜②荧光光镜③加吖啶橙。 6.撕取叶表皮观察:①普通光镜②荧光光镜③加吖啶橙。 a.在普通光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椒榄形,在高倍镜下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 b.在荧光显微镜下,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 c.加入吖啶橙染后,叶绿体可发也桔红色荧光。而其中混有的细胞核发

出绿色荧光菠菜叶手切片观察。 d.在普通光镜下可以看到三种细胞:表皮细胞:为边缘吐锯齿表的鳞片状细胞。保卫细胞:为构成气孔的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叶肉细胞:为排成栅状的长形和椭圆形细胞。 5.显微数码拍照。 五.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