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如何创造价值--浅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新特点

新闻如何创造价值--浅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新特点
新闻如何创造价值--浅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新特点

新闻价值——浅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新特点

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活动的增多,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往来增加,中国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甚至普通百姓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增大,经济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改进经济新闻报道,更好地帮助读者解读经济新闻,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各报努力探索的问题。

“新闻创造价值”,是一家新成立的经济类报纸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无论是老牌报纸也好,新锐报纸也好,这句话都成了它们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众多经济类报纸作了种种努力,使当前经济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i∥;簿磊:瓣徽囊ii;i

、饔薰戳黼纂翰蘸麟蕤。

i骶黼一搿瓣辨错甜篝:麓

新闻创造价值,首先是以大容量信息满足读者需求。经济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只局限于以往几条国家经济政策的简单发布,而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热点视而不见,那么这样的经济新闻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今经济新闻的容量大大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报经济新闻版面明显增加:历史悠久的经济日报从当初的4版增加到现在的16版,市场报是12版,成立才1年的2l世纪经济报道已达40版之多,中国经营报是36版,经济观察报是32版。版面内容包括财经、商业、企业、产业、金融等,涉及医药、汽车、IT、证券、保险、

口王眉

传媒等众多行业。

i譬篓舞j鞋麓j瓤z垂薹黼瓣麓一誊撼蔫w||::¨。

=、全球税蔫j篝麟罐纛篓篱鬻囊鬻鬻i蓦薹?i一::誊童i

w”;≮材i搿谢救i:j?。_:i|

以往的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有国内和国外之分,但现在经济生活已经打破了国内外界限,再泾渭分明地来报道国内和国际的经济新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位编辑对此深有体会:“只有到1998年发生了那场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用传统的视野、知识和方法,已经很难解释和判断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了。”用全球视角报道经济新闻,这一新的理念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2001年11月开始,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重大经济事件,经济日报先后推出了《热点冷评看人世》、《直面WT0行业述评》、《面对WT0企业怎么干》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以全球视角分析了加人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和挑战,以及各行业受到的冲击,并联系国内外各行业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熟悉和运用世贸组织规则提供了参考。

又如2002年3月8日经济日报第5版两会特刊中的头条《中国脐橙,争口气!——从江西脐橙遭遇看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文章没有局限于江西脐橙质量比进口橙好,价格却比人家低的遭遇,而是由此生发开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分析了我国农产品

和国外农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对策。

新闻如何创造价值--浅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新特点

作者:王眉

作者单位:

刊名:

新闻与写作

英文刊名:NEWS AND WRITING

年,卷(期):2002(8)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e5235017.html,/Periodical_xwyxz200208006.aspx

经济类新闻报道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经济类新闻报道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新闻,按照传统理论的阐述,应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应的,经济新闻便是新近发生的经济事实的报道。用这一传统的界定来观察目前丰富多彩的经济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原来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的界定已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经济新闻已拓展为经济现象、问题、风气、人物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报道,经济新闻自身正在摆脱固有的束缚,在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实现不同突破。观念的突破经济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点。以前,图解政策,牵强附会,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使人们对经济新闻报道关注不多,效果甚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多样化,原先紧闭的经济万花筒被打开了,缤纷多姿的市场经济像千万根彩色的丝线,一齐向记者抛来,等待着记者去主动编织出精美的图案。于是,经济报道走出了原有模式,逐步形成了百花竞艳、亮点纷呈的局面。如某家几季度产值多少,利润多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其主要原因是抓了哪几个方面,于是便产生了如此好的经济效益。这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报道模式,已逐渐淡出,代之而起的是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经济人物等的报道。这种报道并非是单一的新近发生的经济事件的报道,它是一种多方位、多元化的经济报道。这种经济报道只有市场经济的环境才能演绎出来。作为记者,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也在探索改革经济报道的路子,却很难走出一种窘境。市场经济带来巨大的解放,它不仅解放了经济本身,同时也解放了人们的观念,原来禁锢的天地打开了,不能开垦的思想领域开放了。观念的解放带来了巨大的能量,给经济报道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内容的突破没有单一的经济,也没有单一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总是水乳交融,紧密关联的。于是有人把这种超越自身后的经济报道叫做社会经济新闻。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活动、社会经济生活事件、社会经济生活风气和社会经济生活问题,并为广大群众共同感兴趣的新闻,都纳入了社会经济新闻这一范畴。社会经济新闻介于社会新闻和纯经济新闻之间,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社会经济新闻是: 1、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动态或趋向的新闻。它告诉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 新的变化、新的事物,有什么新的动向,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这种变化或是直观的或是潜在的,包括人们的经济行为、心态和观念的变化。 2、反映社会经济生活风气的新闻。 3、揭露、批评某种不正常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新闻。 4、提出某个社会经济生活问题的新闻。它引起人们的关注、思考和探索。这种新 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对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提出深层次的思考。 5、服务性的新闻。它是为大众的经济生活起直接服务作用的。 6、事件性的新闻。这类报道往往是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件,引导读者、观众深入思考。

经济新闻的特点

经济新闻的特点 财经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transaction of information)。及时了解、准确掌握英文财经报道的信息内容,除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这类报道的语言运用规律和特征有所认识。总体而言,英文财经报道从个别字词的选用到全篇内容的陈述都体现了新闻报道贯有的及时、客观、新颖的特点,另外,由于专业上的需求,财经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又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下面我们分别从篇章结构、句法形式和遣词造句几个方面介绍英文财经报道的特点及语言运用技巧。 英文财经报道属于一种专业性的新闻报道,因此,其语言运用的特征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例如:long(多头)、 short(空头)、rally(价格回稳)、call(看涨)、 put(看跌)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专业上的含义,就可能无法真正彻底读懂有关的报道和消息。 另一方面英文财经报道为了体现新颖、通俗,也经常用一些外来语、俗俚语、口语表达形式以及比较生动、灵活的小词,例如:

“President Clinton said he is ‘confident’ Congr ess will approve …even as the plan continue to draw heavy fire from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on Capitol Hill.”(这里的” to draw heavy fire”是俗语,意为“招致猛烈抨击”。) “At the same time, Ortiz threw cold water on the idea advanced by several U.S. lawmakers…”(”throw co ld water”意为“泼冷水”,也是通俗的表达方式。)“The weak dollar … has hammered the earnings of the big exporters at the heart of Japan’s economy.”(“hammer”原本指“用锤子钉…”,是一个很形象的小词,这里转意为“严重影响”。) “Clinton has vowed to veto the bill on grounds that it is unfair to America’s ha ve-nots.” (”have-nots”是poor “贫困”的一种婉转表达方式,常用于口语。)“The impasse has forced a partial government shutdown and the furlough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federal workers.”(”impasse”(僵局)和“furlough”(休假)都为法语词汇。) 财经报道用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形容经济数据及市 场变动的词通俗、形象,例如,读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市场收市情况描述:…“end high高价收盘 /low低价收盘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经济新闻

第一章 财经文书 一、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新闻、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等财经文书的涵义、种类、特点、作用、结构、内容及写作要求。 二、教学要点 (一)了解财经文书的涵义、种类、特点,作用。 (二)几类常用财经文书的写法。 1.经济新闻。掌握经济新闻的涵义、种类、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注意事项。 2.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掌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涵义、作用、种类、结构和内容及写作要求。 3.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作用和写作要求,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4.经济合同。了解经济合同的涵义、作用、特点和种类,掌握经济合同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经济新闻、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的结构、内容及写作要求。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重点讲解财经文书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事例撰写一则经济新闻。 一、概述 本章所讲述的财经文书和法律文书就是其中应用范围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两类专业文书。

二、经济新闻 (一)经济新闻的涵义和特点 对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图片新闻、电视新闻、各种经济时事评论形式的媒体信息;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这里所讲述的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也即消息而言的。 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是指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或社会影响的事实所作的简要报到。 经济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精几个方面。 1、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其深层涵义还包括:新闻必须真实的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2、新 “新”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时间上的“新”,即新闻所报道的事物应是新近发生的。二是内容的“新”。新闻在注重实效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内容的新鲜感。 3、精 精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新闻也即消息而言的。消息一般一事一报,篇幅比较简短,文字比较精炼,这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应当说,短小精悍是新闻在形式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新闻的写作手法比较灵活多样的。 (二)经济新闻的结构和内容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新闻标题主要能够高度概括新闻事实,又要新颖独特,要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中国经济新闻报道史

中国经济新闻报道史 一、古代社会的经济信息 在缺乏大众传媒的时代里,谕旨和诏书中的内容是古代社会最为权威和森 严的信息。当时谕旨和诏书中的内容是相对综合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 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三国志》卷47《吴书》中有一则:“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农时,以致饥困。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官员奏疏中的经济信息也不少,如明末一位地方官员迫于百姓生活极度痛 苦的现实,上疏请求免征粮食:“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若荒,无月不苦兵,无 日不苦挽输”,“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此外,邸报萌芽于唐代,正式产生于宋代,到了明清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 古代报纸形式了。邸报中同样包含大量的经济类内容。 如:“自今朝省及都水盐司寺,凡下条贯,并令进奏院摩印,颁降诸路。 仍每年给钱一千贯,充镂板笔墨之资。乞。” 二、明清时期在华传教士的国际传播 明清时期的在华天主教传教士群体是当时向世界传播包括经济信息在内的 中国信息在内的重要力量。 1597年,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抵达澳门,他在《庞迪中国》产的:“如果说 哪个国家无须与邻国贸易而能知足长乐地生活,那就是中国。”他表达了当时 中国物价相对欧洲低廉的多。 1640年,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安文思抵达中国,他对当时中国的航运和贸 易的印象极其深刻。据《中国新史》(安文思著)说写道:“在利用水路运输 进行商品贸易方面,世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比。” 嘉道年间,明朝出现了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随之新式报刊产生,促进了经 济新闻的发展。1815年,马礼逊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1827年,英文商业周刊《广州纪事报》在广州问世,马礼逊被聘为特约撰稿人; 1832年,裨治文创办英文《中国丛报》;次年,郭士立创办《东西洋考》。 《丛报》经济新闻和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知识性介绍、时事要闻介绍,以及 财经政策的分析讨论。1835年以《广州漫步》为题分六期连载了裨治文日记, 介绍了广州包括海关、码头、十三行街、人口、鸦片窟等情况;1839年有关于 郭士立所著《开放的中国——中华帝国概述》的书评,内容广泛,涉及“商业、制造业”等等。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180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 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闻作品评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各种新闻体裁及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评析进行了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及对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以及对不同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本大纲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统讲授新闻评析的相关理论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使学生首先具备全面而系统的新闻评析的理论基础。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评析相关理论和新闻评析写作原理的同时,突出实践环节,并通过个案分析与写作练习,使学生具备对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评析能力。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奖次:二等奖项目:文字评论题目: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作者(主创人员):冯雪梅编辑:丁先明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瞧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就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 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与害国,有时候只就是一步之遥,理性就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与冲动,不就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您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与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 “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就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瞧,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瞧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瞧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 瞧到店铺被砸,没有瞧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

经济新闻采访

第一节经济新闻的内涵和特点 《奥巴马胜出美货币政策继续宽松》 今日沪深两市小幅低开,开盘后,沪指围绕2100点位小幅震荡,盘面整体呈现弱势格局。贵金属、汽车板块涨幅居前,恒邦股份(股吧)、荣华实业(股吧)、山东黄金(股吧)涨幅超过2%,巨轮股份(股吧)强势涨停,午后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的消息市场解读为美国整体宽松政策不会改变,有色、黄金引领一波冲高,但随即在券商、地产等多数权重股的带领下再度回落,截止收盘沪指报2105.73点,微幅下跌0.27点或0.01%,成交471.64亿;深成指报8561.20点,下跌28.67点或0.33%,成交431.67亿。两市累计成交金额较昨日全天萎缩超100亿。从资金流向上看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有色(7.66亿),汽车(1.89亿),银行(1.58亿)居前;主力资金净流出酿酒(-3.19亿),机械(-3.19亿),房地产(-2.95亿)居前。 市场信息:温家宝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央行进行2770亿元逆回购操作;看好A股市场,QFII和RQFII加速入场;全国14城市上调首套房贷利率,部分银行最高上浮50%;工信部酝酿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后续政策;南水北调投资估算达3500亿元;11月航空煤油出厂价迎来下调;传乘用车柴油化措施有望年内出台;国务院再批复粤琼沪三省市海洋功能区划;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将全面启动;长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批;江苏规模以上稀土企业将陆续停产保价;汇金或再入场买四大行;ETF再遭巨额赎回;宁波银行(股吧)获准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建设银行(股吧)正在申请证券牌照。 奥巴马的连任,意味着QE3等宽松政策延续,这对于资源股是明显利多的,今天该板块也是从早盘就活跃,给予指数非常多的支持,如果近期没有资源股板块的活跃,指数早就破位了。作为典型的高弹性品种,有色金属板块在历次大盘反弹中都不会寂寞。但是,从9月以来的走势看,在大盘横盘震荡的背景下,有色金属指数(股吧)却出现震荡下行的走势。展望未来,由于全球经济何时重归稳健增长通道并不确定,大宗商品价格短期预计很难出现大幅上涨。这意味着,对应于A股有色金属板块来说,铜等基本金属子行业内的股票很难看到趋势性机会。对于后市,在维稳的大前提下,短期市场将会再战2150。 二、经济新闻的特点 1、信息的实用性 信息的实用性是经济新闻传递信息的一大明显特点。经济信息为促进技术协做、沟通各供销渠道、指点致富门路、为决策提供资料信息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分析:在《奥巴马胜出美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中,首先介绍了沪深股市行情以及资金流向,同时介绍了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很大的实用性,能够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2、信息的专业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新闻报道中涌现出了资本经营、资产重组、破产兼并、股份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名词术语。 分析:在新闻中出现了“逆回购操作、QFII、RQFII、宽松政策”等名词术语,这些体现了经济新闻信息的专业性。 3、信息的引导性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作出经济决策,而负责的经济决策需要有效信息的帮助。经济新闻通过对经济政策的解读和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经济问题的分析,为受众提供这种有效信息,就是经济新闻引导性的体现。 分析:在《奥巴马胜出美货币政策继续宽松》新闻中提到的市场信息,对于投资者和民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引导性,例如“全国14城市上调首套房贷利率,部分银行最高上浮50%”这样一个信息表明了政府抑制房价的决心。 4、信息的服务性

如何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

如何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视观众通过这称媒介要求得到更多的信息,充分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容量大、时效性强、涵盖面广成为电视新闻面临的新的标准。 经济新闻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经济建设成就和经济发展动态,是电视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做好经济新闻的报道工作呢? 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每天的工作更是同经济新阐的采制密不可分的,结合自己几十年来工作实践,本人谈谈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的一些看法。 经济新闻反映的是经济领域的重大活动和发生的各种事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观众欣赏需求接受能力的不同,经济报道的内容单调;形式雷同,造成新闻与观众的距离很大,形成脱节。作为一名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需要避免以往形成的两种倾向:一是为单纯经济报道而报道,这主要是由记者认识水平低、理论水平有限或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搪塞敷衍造成的;另一方面忽视经济新闻的报道。这是由于人为夸大了经济活动的独立性,忽视了经济活动主体是人而非物这一客观事实造成的,认为既然经济新闻脱离群众的日常生活,就放弃这方面的题材。这两种倾向的最终结果是失主了观众,导致言传工作的失败。 我认为正确的办法是客观对待这一问题,看到经济报道中的矛盾而加以认真解决。矛盾就是观众要求新闻具有生动性、通俗性和可视性。而经济活动又是抽象的、无形的、淹没于人的日常行为中,经济新闻在人们的印象中又是以往的那种旧模式,枯燥无味。针对这个矛盾,一方面要解决观众的心理问题,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强化舆论导向作用,增大传播的信息量,及时反馈受

新闻评析复习资料(完整)

新闻评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王中教授 2、媒体新闻: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事实。 【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服务性】 3、新闻评析:新闻评析是对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即通过对新闻 作品的新闻特性的发掘与分析来判断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活动。 4、新闻评析的任务:(了解) 1)正确的评价和分析新闻作品,揭示其新闻价值所在,引导受众鉴赏,促进记者采写水平的提高。 2)科学地总结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经验、教训,研究新问题、新现象,探讨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完善和繁荣当代的新闻采写理论 3)积极开展对新闻作品评价与分析活动,有利于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5、新闻工作的新思维 ①评判是非的新标准——生产力 ②思考问题的新方法——多侧面 ③新闻报道的新意识——竞争 ④新闻工作者的新视野——全方位 ⑤新闻工作的着眼点——效益 6、新闻评析的性质(仅供参考) ①新闻评析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②新闻评析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研究对象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产品——新闻作品,任务 是衡量新闻作品的价值高低。 ③新闻评析包括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与赏析。 ④新闻评析中事实成为评判新闻作品的关键性因素。 ⑤新闻评析的任务是衡量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大小,并对其倾向性是否符合人民大众 的整体意义作出评判。 7、新闻评析的作用: 1)有利于把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新闻业务改革同探索新的新闻理论联系起来 3)有利于指导我们科学地把握新闻评析的内在规律,规范新闻评析的活动方式 4)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增强新闻敏感 第二章 1、新闻评析的基础:新闻事实 2、新闻评析的特点: 1)是对事实的评析,具有客观性 2)是学术研究,具有科学性 3)是社会批评,具有社会性 3、新闻评析的目的: 1)评判作品的新闻价值(基本目的)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3)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

新闻评析作品

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佳作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写清楚、写透彻,这篇文稿便算是好文章;要是分散笔墨,这也写一点,那也写一点,成了“大杂烩”,不仅篇幅会拉长,而且什么问题也没有写清楚。兵书上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作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篇文章中,宁可集中反映和说明一个问题,也不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罗列十个问题。这篇通讯就是这样一篇主题专一、中心突出的好新闻。 报道从大局出发,围绕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披露了安徽省淮北市某些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决策,上马一些有形象、有影响但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政治上、经济上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民群众失望和不满的事实。文章主题重大,寓意深刻,提出问题尖锐,但行文并没有咄咄逼人,更没有戴帽子、打棍子,而是在平和、客观的陈述和剖析中渗透着对淮北现象专一的批判,凸显其力度。也正是由于此,文章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收到了“治病救人”的效果。 ——足够的投入,高质量的产出。在许多人眼里,记者“上通天下入地”,“吃香的喝辣的”,是地道的“无冕之王”。然而,美国一权威机构曾做过一项关于劳动量大小的调查,排第一位的是矿工和码头工人,其次便是警察和记者。参加过悉尼奥运报道的中新社体育记者魏群说,在悉尼期间,每天工作时间最少是16个小时,一个汉堡一顿饭是常有的事,许多棒小伙儿都累趴下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恐怕难以胜任记者一职。农民种地没有足够的投入不会有好收成。企业家做市场没有足够的投入就难以创出名牌。军事家攻城略地没有足够的兵力投入就难以取胜。当然并不排除农民碰上了好天气,企业家碰上了好运气,军事家靠敌人的疏忽大意侥幸取得成功的,但从规律上讲,要有足够的投入才会有比较大的胜算。 同理,要写出新闻精品,也要有充分的投入。要投入思想,投入智慧,投入情感,投入精力,没有足够的投入,或者投入不到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报道。记者就像猎人,武器再先进,也要到深山中去,否则是难以打到好猎物的。 据介绍,2002年年初,人民日报编辑部和淮北市一些干部群众告知人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淮北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要在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经济又不发达的城市里上马高尔夫球场、建设耗资30亿元的高消费的温哥华城,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作者敏锐地感到,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干部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而对淮北现象的核实和剖析,正能从反面揭示这个主题。当地干部为了“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处理好“做官”与“为民”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出政绩与办实事的关系,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为此,记者排除重重困难,先后两次到淮北,跑工地,进农家,拍照片,采访干部、外商、工人、农民等150多人,收集了大量材料,历经两个多月方正式成稿。采写过程中,编辑部与记者进行了多次沟通,并精编此稿。由于有了足够的投入,因而写出的稿件主题集中、鲜明,行文简练、明了。仅2000字,就将一个涉及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失误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写得很有说服力,不能不说这是一篇深入采写、精心修改出佳作的成功范例。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教学大纲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205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卓越班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经济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 经济新闻报道与评论是传播学卓越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全部课程共计32学时。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要素市场,使学生掌握经济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要素市场需要精讲,如何进行经济报道和评论的写作需要细讲。重难点内容通过案例讨论和课后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拟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问题撰写读书报告,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教师课堂上再对重难点进行讲授和开展课堂讨论。由于课程有相当的实践要求,课后学生需按要求进行新闻报道

和评论写作,教师在课堂上再辅以点评和案例评析,使学生掌握经济报道和评论的写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经济报道概论 第一节经济报道的兴起 第二节经济报道的特色 第三节经济报道的信息源:七大要素市场第四节经济记者的视野 第二章资本市场及其报道 第一节股票市场及其报道 第二节证券市场及其报道 第三节基金市场及其报道 第四节信托产品市场及其报道 第五节风险投资市场及其报道 第六节资产证券化及其报道 第七节衍生品市场及其报道 第三章公司报道 第一节公司治理 第二节董事与股东 第三节股份与股权信息 第四节企业的并购 第五节重组与资产剥离 第六节回购和私有化 第七节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 第四章房地产市场

新闻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新闻作品赏析 一,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的具体方面: 1、真实性方面: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方面: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方面: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方面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方面: 应能熟练区分该新闻作品采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手法(叙述,描写,说明,对比,设置悬念)并了解不同表达方法对于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的不同。 6,语言方面: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所使用的新闻语言一般都具有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的特点 7,新闻作品结构方面: 新闻作品的内容是否与主题相一致,作品结构是否合理,导语与主体的转换是否自然得当 二,西方新闻作品的特点及其原因:

1, 西方新闻作品的特点: (1),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较为关心的事件,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 (5),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2,原因: (1) 西方社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新闻信息量大,社会竞争激烈,且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人们希望在 不占用太多时间的情况下获得较多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 新闻作品短小精悍而又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 (2) 西方新闻传播机构大多为私营性质,市场竞争激烈,为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收益,新闻机构十分注重吸引读者 以增加阅读量,因而力求新闻作品能够贴近读者,贴近生 活 (3)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较为完善,言论环境相对宽松,新闻媒体大多独立运作,能够对相关事件发表独立看法,且公民 的言论自由意识强烈,民众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反映各方声 音,媒介素养较高 三,新闻作品赏析的主要作用: 熟悉新闻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辨别新闻信息的能力,掌握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中西方新闻作品的差异及具体表现,帮助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促进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高,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 四,分析新闻作品应遵循的原则: 新闻本位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把握作品新鲜性原则,新闻价值的判断原则,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社会指向和文化批判原则 五,如何分析电视新闻作品: 应从新闻价值(时效性和重要性),新闻立意(即新闻主题:政治上重要的,广大群众关心的,新闻主题选取的角度是否新颖,得当),新闻结构(内容是否简要,是否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是否围绕主题)和表现手法(新闻是否运用多种电视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直观形象的优势:现场报道,同期声,音像结合,特效)四方面综合分析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和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和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和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是要有标题,二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是要有本论,四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内容新,它总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事实,它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主题是通讯的"灵魂".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紧扣时代的脉搏,艘是衡量通讯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

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3、是否遵循了新闻政策 4、是否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 5、现场观察是否细致 6、采访是否深入 (二)写作方面 基本环节: 1、标题:是否揭示、符合新闻事实?有没有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导向、导受作用怎样?是否吸引受众? 2、导语:实(有无概括、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简洁灵活否?吸引受众? 分类:直接式: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延缓式:采用迂回、简洁的方式交代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甚至不交代。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导语:用对比手法简要交代新闻事实,突出新意。报道总理不采取官的视角,而是平民的视角。 3、主题:其生命力来自其内生性(新闻事实本身)、关联性(此事物与彼事物、环境的联系)? 题材是否重大典型新鲜?是否集中突出?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政治重要性?受众关注?迫切、偏杂?强行硬化?分散空泛?雷同浅薄? 4、角度:新颖?小而深?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揭示全局? 5、语言:可读性、通俗性(专业术语、数字的处理)、生动形象性、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语无语法错误)、内容是否空洞?是否行政化太浓,官样文章、打官腔、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6、结构:严谨?用交代新闻来源的方法把段落分开,分得散而均衡。 7、新闻背景:衬托、解释、启示、灵活穿插 8、结尾:耐人寻味、干脆利落、寓意深刻。使用注释性背景材料做结尾,有助于对新闻的理解,增强知识性,深化新闻价值 内容方面: 1、时效性,有无交代获取信息的时间 2、真实性如何,消息来源是否交代,是否单一,是否真实权威?是否有主观想象、合理想象成分,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3、客观平衡性怎样?有没有把冲突各方的意见均衡交代? 4、思想性怎样?是否涉及迫切普遍的问题 5、是否善于用事实说话:滥引政策条文、领导讲话、新闻文章化?用议论代替事实?是否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精选事实、插叙场景、背景、人物活动及语言? 6、材料内容:典型性、扎实有力、以少胜多还是繁杂、细节是否丰富具体? 7、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的作用:1)现场感、2)感染力、3)真实感、可信性、4)戏剧性、 趣味性;5)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如见其人鲜明生动;6)帮助作者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