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规定

新闻采写规定
新闻采写规定

日常新闻的撰写规范与采用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基金会网站信息采集的质量,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目的新闻采写工作,信息工作组成员对基金会新闻的撰写要求以及新闻的采用规定了明确的标准:

1、新闻字数一般不得少于100字,内容应能完整反映事件的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发生内容、此次事件的意义等;

2、新闻字体为宋体,字号10,1.5倍行间距;

3、新闻一般应配有图片,图片比例4:3,图片分辨率72dpi,图片内容应与新闻所述内容相关,图片选用要体现活动大场景,图片下要求有明确注释,注释内容应交待具体人物、地点以及事件;

4、新闻应具有时效性,要求在新闻事件发生当日发布,最迟不得晚于次日中午12点发布;

5、新闻要求内容精炼、信息丰富、逻辑清晰,并注明撰稿人姓名。格式为:(撰稿人:XXX)

活动拍摄要求规范

诺基亚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活动要求全程拍摄录像。

1、拍摄会议场景时要求有以下镜头:

A、主席台全景、中景、左右45度侧景(即小全、侧小全),领导人特写(单、双等分切镜头),特别注意要抓到主要领导发言时,表情和手势等气氛的镜头(正、侧面多角度)。小全景画面拍摄,要分主要领导讲话和不讲话两组镜头。每个有效画面不少于8秒钟。

B、会场(带会议横幅的)全景,左右侧全景和中景。听众分切镜头、由主席台摇到听众席的镜头、听众席全景(站在主席台上或其他合适的位置拍摄固定、摇等画面)。若会议内容较长,应增加听众画面的拍摄(多角度、多手法如推拉摇移等)。

2、拍摄人物时有以下要求:

A、领导嘉宾近景或特写:画面中尽量排除并排坐的其他人,画面要饱满,主体突出,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的特写。在拍摄主要领导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形象的角度上拍摄(背景上的树枝、窗格,前景桌面上的话筒、茶杯、花束、领导面部缺憾,如发现他或她头发乱、坐姿欠佳等无法达到最好上镜状态时,应及时通过领导同志的秘书提醒)。不需要出单独镜头的领导,可以两个或三个等人分切和摇。若领导职务有较大差别的,可以从职

务高的特写拉到两人或三人落幅;所有领导画面的拍摄角度均以平视角为准,不准使用俯视和仰视角度。

B、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从笔记本拉出的特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要出现打哈欠、睡觉、喝水、揉眼睛、交头接耳等杂乱动作。

C、无论拍摄领导还是一般听众,都要求人物的画面尽量干净、饱满、主体突出;

D、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要把握好摇镜头的起落幅和节奏,起落幅要左右对称,并且要有足够的长度(起幅、落幅必须留足5秒)。

3、对会议画面元素的要求:

A、主席台和整个会场的画面一定要饱满,尽量避免会场的照明顶柱廊柱等杂乱物进入画面。

B、每个画面的色温要统一(主席台和听众席照明条件不同应分别调白平衡)。

C、固定地点的会议报道、会见和采访,必须使用三角架,确保画面的稳定性,必须使用新闻灯或随机照明灯,确保画面的照度。

4、在会议拍摄主要的、必须的画面时,动作应尽量快一些(在会议开始阶段),防止漏拍重要的画面,已经因参会人员出现懒散状态或部分领导离席而影响拍摄效果。

5、不管大、小会议,摄像记者必须提前5分钟抵达会议现场,熟悉拍摄现场环境,如光线、主席台领导的座次等,发现不利于画面拍摄的问题,及时与会场工作人员或领导同志的秘书沟通。

网络新闻写作素材

新华网柏林3月28日电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2014年3月28日,柏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魏茨泽克前总统, 尊敬的施密特前总理, 尊敬的魏迈尔副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古腾塔克!大家好!我很高兴应魏茨泽克前总统和科尔伯基金会的邀请,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对科尔伯基金会在促进中欧相互了解和理解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 5年前,我曾访问过贵国。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发酵,欧债问题初露端倪,全球经济笼罩在一片不安之中,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那次访问期间,中德决定推动各领域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以实际行动共克时艰。 5年后,我高兴地看到,欧洲在应对主权债务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稳定锚”和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发挥了关键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赞誉。我们为中国同德国和欧洲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 当前,中德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热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事实证明,中德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仅可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而且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为什么中德两国交流合作能出现这样的好局面?我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过双方长期努力,懂得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善于倾听对方意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 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偏见往往最难消除。 纵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莱布尼茨说,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 借此机会,我想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题,就中国改革发展谈点体会,希望有助于增进大家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 中国早就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新闻采写

举例说明采访的主要方式 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材料的直接途径,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在业界甚至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在新闻作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作品真实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不建立在采访上的新闻写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常规下,采访的主要方式包括当面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常规方式,即隐性采访。这些采访方式的选取是针对不同的采访情况而说的,可以说极大地保证了采访活动的灵活性。下面笔者将就以上的采访方式做一些举例说明。 一、当面采访 顾名思义,当面采访即记者与受访者面对面的采访活动。当然受访者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这种采访方式比较常见,许多电视访谈节目,比如央视的《面对面》就是典型的当面采访。这类采访往往可以最直接地解读受访者的态度,包括受访者的语言、表情、动作都可以最细致地被记者捕捉到,从而直接得呈现在观众和读者的面前。 二、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以书面形式将问题写下来,递交受访者,待被访问者看后进行面谈。这种采访方式使受访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问题的答案,以便记者能够获得详实和期望的答案。另外一种是以书面通信的形式,将报道采访意图以及要问的问题写下来寄给被采访者,由对方作出回复。一般情况下,在对一些政要和重要人物的采访中通常会采取书面采访方式。比如“胡锦涛主席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并且从网络上我们可以知道,外交部部长经常会接受一些书面采访。 三、体验采访 体验采访是记者直接投入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体验采访能够为采访者获得最深切的感觉。体验采访的经典案例是夏衍在采写报告文学《包身工》时,为了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深入到上海纺织厂,当时资本家监察很严,他只能化装成包身工体验其的生活,历时三个月才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此外,诸如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重走长征路》也是体验采访的一种。体验采访让采访者的身份具有了双重性,这也很大得局限了记者的视野。 四、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指通过电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是一种比较便捷的采访方式。可以跨越时空。通常在无法直接采访到受访者的情况下使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民生类新闻节目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像《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这些节目,在试图联系某某负责人时经常使用电话采访。 五、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是通过互联网实行的采访,通常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QQ聊天博客等方法对远距离,全球性对象进行采访。以网络论坛为例,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先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问题。至于聊天室,一些公众人物比如演艺明星通常会出现于某些网站聊天室接受采访与影迷互动。 六、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或公开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暗访在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采访活动中比较常见。央视的三一五晚会期间播放的内容就大量地采取了暗访手段。通过一系列的隐蔽拍摄手段,使暗访活动对揭露和批判损害人名群众利益的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学生记者新闻写作技巧

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 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 丰富的创造力. 善于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发现现象 2.强健的记忆力. 在没有速记工具的情况下要准确迅速地记下有用的信息 3.高度的预见力.突发事件在发生前都会有征兆,需要认真分析这些蛛丝马迹,就会产生预感,从而认真准备,即使捕捉精彩瞬间。 4.敏锐的观察力. 作品的思想深度,取决于作者和思想高度,其间的桥梁就是观察力。细致的、敏锐的观察和形象的选择,就是一个摄影记者的思想深度和摄影表现技巧的有机结合 5.准确的判断力.敏锐地发现新闻,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快速地报道新闻 6.文字表达能力 7.顽强的意志力 二.新闻及如何选择新闻 1.新闻价值 A.真实: who when why where what how 要素准确,背景材料准确,细节准确 B.新鲜: 时间新――09年春节央视大楼起火,时间21点,日本媒体在晚间节目结束前播出,引起很大的反响 内容新――厂长:减人增效是我厂改革的唯一出路 工人:换厂长是增强经济效益的唯一出路 角度新――《手表获奖――放在库里一年没有坏》 C.重要:新闻事实和报道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于南湖新校区,关于矿大改名 D.显著: 新闻事件参与者及业绩知名程度,教授委员会,院士打假,舒淇与黎明 E.接近:与群众的接近程度.伊拉克人质事件,其家属最关心 F.趣味:《他们在与"坏蛋"做斗争》――记南京市鸡蛋检测组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记法国哑剧大师John 2.新闻敏感度: 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值得报道 A、接触实际,熟悉情况,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明天感冒吃什么药》《新新人类,昨天你E过了吗》 B、善于比较,去伪存真,沙里淘金,去粗取精《实行双休日,关键在5天》《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实质就是评析主体对评析客体的一种价值选择与判断、 (二)选题的标准:(1)作品的信息价值标准(立足于作品与受众的关系,就是新闻作品信息传播素质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新闻的两大功能,一就是传播信息,二就是引导舆论) (2)作品的舆论价值标准 (3)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写作的技巧 (一)对作品的复述复述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作品原文的引用、注意以下五项: (1)做到有血有肉,要传达新闻作品的艺术影响力与感染力,传达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就是对审美价值强的新闻作品 (2)要将评析寓于复述之中 (3)复述要运用到恰到好处 (4)在复述时要抓住重点,抓要点,关键点 (5)在复述就是要恰当的运用原文 (二)对作品的分析:作品分析就是新闻评析文章的主体,它从一定的社会理念,美学理论与新闻规律出发,对新闻作品进行剖析与研究,揭示其优点或不足,明确表达作者对于作品的态度与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就是分析要全面,要对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优点与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与整体上的把握,不可一叶障目; 二就是分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评析的选题立意与写作意图,对作品的重点方面,重要角度进行目标明确的分析: 三就是分析要有逻辑性,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方法严谨,逻辑缜密; 四就是分析要有深度,要有理有据,深入理解阴藏在作品深初的东西,通过分析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一就是要有标题,二就是要有绪论或绪言,三就是要有本论,四就是要有结论 (四)评析文章的语言要客观,准确,明晰,科学,有文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虚美,不隐恶) 第三节几中常见的新闻体裁的评析写作 (一)关于消息的评析写作 (1)对消息特点的评析消息的特点可概括为新,快,短,实四个字、 消息之新包含了三个层次;一就是内容新,它总就是把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物呈现给观众:二就是认识新,它反映的思想,说明的问题具有新意;角度新,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闻的东西、 消息之快,指消息凭借着一定的传播技术与手段,能迅速地与受众见面、 消息之短,指消息篇幅简短、 消息之实,指消息的主要任务就是报道事实,它就是要依靠事实说话、 (2)消息写作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背景,主题,结尾 (二)关于通讯的评析写作 (1)对通讯主题的评析:通讯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就是报道的主旨,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与倾向、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主

新闻媒体采访管理办法

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对新闻单位采访接待的管理,建立健全新 闻宣传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充分尊重 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益,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切实做到热情、礼貌、周到。 第二条学校对新闻采访接待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新闻 单位对我校的采访由党委办公室统一安排,各系部和职能部 门要积极配合与协助。 第三条校外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来校采访,应持记者证 或单位介绍信到党委办公室申请采访许可,党委办公室负责 审验新闻记者身份,了解采访目的和内容,做好新闻采访的 登记备案手续,并联系相关部门落实采访事宜。 第四条在获得校内采访许可后,媒体记者方可在校内 进行采访活动。对于未经许可或没有党委办公室人员陪同的 媒体记者在校内采访时,校内各部门和个人可拒绝采访,学 校保卫部门也可予以制止。 第五条校内各部门遇有新闻媒体的主动采访,应及时将采 访媒体、采访意图等情况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并通报党委办 公室,同意后方可继续采访,否则,要及时终止采访。第六条校内各部门和个人邀请校外媒体来校采访,应

事先报告部门负责人,并向党委办公室申请批准;申请者要 明确告知采访意图,邀请的媒体及人员等内容,由党委办公 室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决定。 第七条除学术活动及个人事宜外,未经党委办公室同意,校内个人不得就涉及学校的相关问题接受校外记者的采访,不得以学校工作人员的身份接受采访。 第八条被采访部门、个人不得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严禁将内部刊物或标有国家秘级的文件、资料等内容编 入公开发表的新闻稿件中。涉密项目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 不得进行宣传。 第九条如遇突发性危急事件,记者如已到达事发现场,现场负责人要礼貌接待,并确认身份,采访的目的内容,及时与党委办公室联系。党委办公室负责核实情况,及时掌握事件真相,把握信息发布主动权。 第十条接受采访的有关人员应明确要求记者在发稿前 必须将稿件返回给本人并送党委办公室审阅。 第十一条校内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接受国(境)外新闻媒体的采访(包括电话采访)。如确有采访必要,必须事先将预备采访的媒体、内容、时间、方式等有关情况报送外事办,经外事办审查同意后,报校党委办公室核准、备案,未尽事宜,由党委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及有关规定视情作出安排。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1、简要介绍新闻采访的历史。 2、何谓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就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直接目的是为新闻写作提供素材,间接目的是为新闻报道打下基础。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新闻报道的水平与真假。 3、新闻采访权及其法理依据有哪些? 新闻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 首先,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由《宪法》衍生的知情权。 其次,采访权的合法性在于宪法确立的(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 其三,采访权的合法性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4、谈谈网络新闻采访权的问题。 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 2009年新闻出版署指出,商业网站不能申请记者证。 5、如何看待“付费采访”和“有偿新闻”? 一、“付费采访”:作为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付费采访是在市场经济下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必然方式。在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闻媒体大多是有私人老板投资设立的,新闻等媒介产品是其赢利的手段,商业化运作渗透到新闻的采制过程之中,因此付费采访在西方社会是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媒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媒介生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和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付费采访现象逐渐增多起来。 1、“付费采访”行为将会严重危害社会氛围,使公益性原则遭到破坏,简单地把商业性原则推及所有关系,会使社会形成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收买的观念,并给腐败提供丰富的土壤。 2、媒体向采访对象支付报酬主要是出于同行竞争的需要,带有很强烈的商业气息。新闻毕竟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属性,公众获取社会信息主要是依赖大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采访既是媒体记者的权利,也是大众知情权的实现途径,泛滥而不受限制的付费采访有悖于新闻的公共属性。 二、“有偿新闻”:传媒和记者手中具有一定垄断意味的“软权力”,同样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会被“购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寻租现象”“灰色收入”。坚决反对“有偿新闻”已

新闻写作技巧汇总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5907054.html,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作者:张桂云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2期 摘要: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新闻采写业务的发展,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5日上午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新闻采写业务,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融合也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媒体融合下的传媒生态环境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发展模式,媒体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形式多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交融使得传播渠道不断拓宽,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形式;二是传播内容丰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资源空前庞大,传播内容呈现包容性、多元化;三是传播速度极快,互联网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四是受众成为主体,受众的媒体自主选择权得到解放,成为传受双方中的主体。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面对的传媒环境、传播技术、受众群体等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新闻采访与写作也随之改变。 互联网时代正逐渐改变着我国传统的新闻采写业务,陈旧的采写设备被淘汰,落后的业务理念被摒弃。随着媒体数量不断增长,媒体与从业人员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新闻采写业务亟待转变。 移动终端的普及,颠覆了信息传播原有的“传受关系”,传统媒体中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获取了信息接受的自主选择权。如何以受众为中心,提升自身业务素养,追求更新、更快、更好的新闻品质成为了新闻记者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二、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 (一)采访理念

新闻采写复习资料41857学习资料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如何评价新闻主题:1、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足以成为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2、主题是否具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3、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新闻主题的选择提炼三原则: 1、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 2、群众议论纷纷、共追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热门话题”。3、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惫义的问题。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分为以下几类:1、第一手资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2、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3、第三手材料:作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记者对新闻材料的选择态度:辩证。 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1.全局高度找角度;2.关注民生选角度;3.人情味中选角度;4.时空近处选角度;5.抓住特点选角度;6.切中要害选角度;7.推陈出新找角度;8.以小见大找角度9.求异思维选角度;10.分析比较选角度;11.侧面切入选角度;12.虚中觅实找角度: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可以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对改进会议报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选择新闻角度时应避免的两种倾向:1、是没有角度2、是强扭角度 论新闻角度的选择:1、从“新”中选择最新闻角度;2、从“焦点、热点”中选择新闻角度;3、从“以小见大”中选择新闻角度;4、从“分析比较”中选取新闻角度 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要求:一、准确、二、通俗(1、多动词,少形容词2、多细节,少议论3、多比喻,少笼统4、多解释、少晦涩5、多白话,少文言6、多具体,少抽象)三、简洁 新闻结构:指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结构:1、倒金字塔顺序(特点:打破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2、时间顺序结构3、悬念式4、并列式5、对比式6、散文式7、提要式8、问答式 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类型:1、叙述型2、描写型3、议论型 新闻主体,指消息结构中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部的解释、补充与叙述,是发挥与表现新闻主体的关键部分,它位于导语之后、结尾之前,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主体的写作: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在消息中常见的位置:1、开头2、导语后3、消息的最后 新闻结尾: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标题写作的基本要求:1、准确2、凝炼3、生动4、有“新闻眼” 新闻稿结尾:1紧扣事实2首尾呼应3增添信息4简短精练5多姿多彩不落俗套 结尾写作遵循原则:1紧扣主题2增添信息3顺势而行4遒劲有力 消息头: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某某社(记者)某

新媒体新闻写作与制作

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1、新闻资源的全面利用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3、实时的文字报道4、多媒体采访与报道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1、网络新闻的选2、网络新闻的加工3、网络新闻的整合4、网络新闻的延伸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1、网络新闻编辑的主动性与被定性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整合性和原创性3、把关人角色 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1 、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网络新闻编辑分工不断细化3、网络新闻编辑新闻加工向高层次发展4、从面向单平台编辑向多平台编辑发展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采集相同点是什么1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变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变 网络新闻采集的优势在哪里1、网络新闻作品的多层次写作2、全时与互动3、新闻资源的利用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3、著作权法4、经济环境5、技术环境因素 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判断1多源求证2内容分析3调查核实4技术判断 网站策划指1、根据现实的情况与信息,判断市场变化的趋势,针对未来网站建设做当前决策2、对网络媒体的规模、结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3、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网站策划解决的问题1网站战略发展策划2网站内容策划3网站形象策划4网站市场行销(如何提高访问量)5网站品牌形象推广6网站内部人员安排 网站策划的原则1指导原则2全面原则3个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迅速原则6团队原则 调查分析阶段1网站的服务对象2社会环境3竞争对手4自身条件分析 属于内容的构成要素1网页名称2标题3正文4图表5标语 一个网站的网页构成:主页(homepage)首页(frortpage)新闻文章页(news articles) 属于造型的构成要素1标识2文字3图标4插图5动画6背景7声音 网页编排设计原则1网页编排首要原则@主页以占用空间和带宽小的静态文本和小图片为主@避免占用空间大的背景、图表、视频、动画在主页上出现@建立合理的网站布局,链接点不要太多太杂2版面布局原则: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比性原则、节奏性原则、视觉冲击中心 新闻网页设计注意原则1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路径2网页的设计应以功能为先3借鉴报纸版面编辑方法原则4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新闻的打印 新闻栏目与内容的规划1依据新闻来源的特色2依据报道内容的特色3依据与其它媒体合作形成的特色4依据新闻延伸形成的特色5依据对传统新闻栏目分类的借陈出新 网页框架布局的设计1框架模式2文字的编排3字体的运用4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主页的功能1对网站内容的介绍2引导浏览者到他们要去的地方3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新闻网站的一般结构1分类新闻2新闻服务3多媒体新闻4地方性新闻网站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1题文分家2慎用长题3大多单行4宁实勿虚 网络新闻单行题的制作1、一句话题2两(三)句题、一条新闻3两句题两条新闻4标题+摘要4标题群 标题群:是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在一个大标题统率下,由多种传播符号(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构成、即时滚动播出多个存在相互关联的新闻小标题的集合标题群写作形式:1标题群的小标题一般是加“[ ]”标志2在一些网站也采用“大字号标题+小字号标题”的方式,“小字号标题”一般是作为副题,“大字号标题”作为主题标题群形式优势1大标题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突出2将不同的新闻事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性和新闻事件间的相关性3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又为普通用户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4展示出立体化的传播思维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一种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样式 网络标题的加工原则1准确2客观、真实3掌握分寸4导向正确5言之有物6生动形象 锤炼标题文字1压缩与概括标题内容2删去可有可无的字3改变叙述方式4适当运用约定俗成的简称5作题窍门 网络新闻内容整合编辑的手段1依据新闻素材组织新稿件:综编、缩编、拆编2编辑引导性内容:为引导阅读而撰写导读、加小标题、加注点评3为使表达准确对稿件中人名、地名核对、改动 相关内容的编辑1配相关内容1)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2)类同事件3)配资料4)有关服务2、灵活编排1)标题排列2)全文切入3) 关键字超级连接3、把握好尺度(1)注意关联性(2) 坚持正确导向 热点事件的报道一段时期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 灾难新闻报道1力争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进行全面、准确、真实、客观的报道2报道事故的同时,还应关注灾难的原因、背景、后果、责任,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 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 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5-全媒体新闻中心情况介绍

荣县全媒体新闻中心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随着信息传播主体全民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扩大化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需要充分融合不同媒介,努力放大全媒体的聚变效应,使全媒体报道更及时、更广泛、更有深度,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四川日报、自贡日报、东坡区新闻中心等成功做法,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荣县特别整合网络(含视频)、报纸、手机三大传播平台,以网络的广度、报纸的深度、手机的速度,搭建起时代传媒的全新平台,全力打造全时段、宽受众、立体化信息传播的全媒体新闻中心。 荣县全媒体新闻中心与荣县宣传杂志社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心为县委宣传部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设编辑部、网管部、办公室三个科室,有正科级领导1名,副科级领导1名,编采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9名。 二、工作载体 1、网络载体。一是已建成的《荣州之窗》(荣县人民政府网站)。该网站自2000年建立以来,历经三次成功改版,成为荣县信息量最大、反应最快、信息发布最准确迅速的权威媒介。二是正在建的《荣县网》。着重打造外宣平台,设立在线交流互动平台、网络投票、网络调查等功能,设置时

政要闻、及时快报、在线读报、辛亥首义专题等版块。同时,在此平台上,设立网络视频荣县新闻,力求做到重大新闻直播和视频新闻的及时发布,改变县外人员不能收看荣县视频新闻的现状。根据财力的增长,中心将适时增添新闻摄像、编辑、播放系统设备和工作人员。 2、报刊载体。一是《荣县宣传》(周刊)。从2010年4月起,《荣县宣传》成功改版,从大度四开彩色印刷改扩版为正度对开彩色印刷,中心全年共刊印《荣县宣传》52期,共计520000份。二是《自贡日报·荣县新闻》专版。中心每周组织新闻稿件,提供给《自贡日报》组版荣县新闻。三是向《四川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 3、手机载体。为及时将县委、县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基层,更好的占领新闻宣传舆论主阵地,中心开通了“荣县快讯”,每日编发新闻内容。 三、工作职责 中心依托网络、报刊、手机三大平台,主要工作职责有:采写、编辑、组织印刷和发送《荣县宣传》;向《四川日报》、《自贡日报》等上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采写和编辑《荣州之窗》网站新闻稿件,发布政务信息,管理和维护《荣州之窗》网站;采写、编辑、发送荣县(手机)快讯;采写和编辑《荣县网》新闻稿件,管理和维护《荣县网》网站;采写和编辑视频荣县新闻。 四、工作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篇一:《忠县新闻》主题报道策划方案 一、背景。 近期,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谭栖伟先后到忠县调研,对忠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系列指示;我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县委书记刘贵忠,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熊世明在各种场合就忠县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忠县新闻》将推出“工业强县大家谈”、“工业强县民营富县进行时”两个专栏,以新闻的形式唱响“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二、节目形态。 “工业强县大家谈”为新闻访谈,访谈对象为工业经济领域有代表性人物,采访的地点一律不得在办公室,而应选择与访谈内容相关的地方,穿插一些工作性、生产性、图表、文件等镜头。访谈内容为现状如何、措施如何、目标如何,切忌大话、空话。每位采访对象一般设计两段同期声,之间作必要的转述、过渡。每条控制在2分钟左右。 “工业强县民营富县进行时”为新闻深度报道。要围绕特色做文章。重点报道我县十大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生产、销售、利税、就业、工人工资、技改、创新、发展规划、目标等,也可以报道一些民营企业、微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倡从小处入手,细节入手,故事化开头,强调现在进行时,既有今年前9月的成就回顾,也有未来一段时间目标的展望,采访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车间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等,提倡记者现场出镜采访、串接。每条稿件4分钟左右。后面配发100字左右“编辑感言”。 三、任务分解。 胡军华:(访谈)发改委、经信委 (深度)海螺水泥、东方农药 袁明琼:(访谈)园区办、汝溪镇 (深度)云河集团 黎晓华:(访谈)投促办 (深度)华亚拖拉机、星博化工 熊安英:(访谈)电力保障 (深度)金龙电子、金龙船业 马英杰:(访谈)乌杨镇

全媒体新闻采写练习试卷

练习题一 一.单选(10/2)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新闻价 值) 2.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假惺惺”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 与(是否尊重事实) 3.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不受答案的限制) 4.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5.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除了新闻性,时效性,广泛性, 连续性,多样性外,还有(灵活性) 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决 定报道的质量) 7.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找本人核实) 8.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做(易地采访) 9.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用事实说话) 10.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对比式导语) 二.判断题(错误要修改并说明理由)(10/2) 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指新闻的5W(错) 正确: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的五要素是5W 2.全媒体是指新媒体(错) 正确: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 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之间的融合,全媒体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3.新闻敏感是指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即新闻敏感力(正确)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 须真实。(正确) 5.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 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字,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正确) 6.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 简称5W1H。(正确) 7.报道动机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 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与出发点,吃透上下 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错) 正确: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与出发点,吃 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8.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 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正确) 9.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题部分,尾部或导语中。(正确) 10.狭义的新闻指通讯报道(错误) 正确: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11.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评述及其所属品种。(正确)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 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 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 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 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 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