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LCR,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低于100%

这个公式的意义: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

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首次提出LCR指标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体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2011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首次在中国明确要求银行LCR不得低于100%。

这一监管指标的推出有望压缩西方大型银行在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之间套利的空间,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回归传统的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年的51%上升至2003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上升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LCR)

目录 第一章《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1) 第二章流动性覆盖率(LCR)的诞生 (3) 2.1 指标诞生背景 (3) 2.2 指标意义 (6) 2.3 我国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要求 (6) 第三章流动性覆盖率(LCR)基本定义 (9) 3.1 指标定义 (9) 3.2 指标压力情景 (9) 3.3 指标计算框架 (10) 第四章流动性覆盖率计算方法 (14) 4.1 分子:合格的优质流动性资产 (14) 4.2 计算案例举例 (15) 4.3 分母:短期现金流出概述 (17) 4.4 零售存款的现金流出 (20) 4.5 无担保批发现金流出 (23) 4.5.1小企业存款的现金流出 (23) 4.5.2大中型企业存款的现金流出 (24) 4.5.3主权国家、央行、公共部门实体和多边开发银行存 款的现金流出 (26) 4.5.4 金融机构交易对手的现金流出 (27) 4.5.5 未包含在以上无担保批发现金流出分类的其他类 别 (28) 4.5.6 填报机构发行的30天内到期债务 (28) 4.6担保融资流出 (29) 4.7其他项目、其他或有融资义务 (30) 4.8分母:现金流入 (32) 第五章流动性覆盖率案例讲解 (35) 附表流动性覆盖率表样 (39) 附录G25《流动性覆盖率表》填报说明 (49) 参考文献 (67)

图表目录 表2.1 巴III与我国国内流动性监管标准对比 (5) 表4.1 流动性覆盖率分子构成 (14) 表4.2 短期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及填报区分要点 (19) 表4.3 其他项目现金流出折算率表 (30) 图2.1 我国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指标达标时间要求 (7) 图3.2 流动性覆盖率II汇总计算表样图 (12) 图3.3 流动性覆盖率III汇总计算表样图 (13) 图4.1 优质流动性资产HQLA构成及折算率简要图 (15) 图4.2 流动性覆盖率现金流出部分基本构成 (18) 图4.3 流动性覆盖率分母:短期现金流出项目区分要点 . 18 图4.4 零售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1) 图4.5 小微企业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4) 图4.6 大中型企业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5) 图4.7 主权级等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7) 图4.8 金融机构交易对手的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8) 图4.9 担保融资流出项目及折算率差异 (29) 图4.10 现金流入项目及折算率差异 (34)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完整word版)G2501(流动性覆盖率(银监统0027号)填报说明

G25 《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流动性覆盖率反映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填报机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收集填报机构各项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来源以及各类资产、表外风险暴露情况,反映银行在未来1年内,在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用稳定资金支持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27号 3.填报机构(第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其他机构根据相应监管部门具体要求确定。 填报机构(第I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村镇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 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此外,第I部分(流动性覆盖率)每月报送法人口径报表,不晚于月后18天。 5.报送方式:月度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手工报送主监管员,暂不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法人(季度)及合并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本表中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指引 (草案) 第一条为强化市场约束,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规定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 第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经银监会批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以下简称高级法银行)应当按照发布财务报告的频率,在财务报告中或官方网站上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若只在官方网站上披露,高级法银行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查阅上述信息的网址链接。 第五条高级法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所附模板、说明和下列要求,按照并表口径披露最近一个季度流动性覆盖率及各明细项目的平均值: (一)在2017年前,披露季内三个月末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二)自2017年起,披露季内每日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并同时披露计算该平均值所依据的每日数值的个数。 第六条高级法银行还应当披露与流动性覆盖率有关的定性信息。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高级法银行可以考虑披露以下信息: (一)流动性覆盖率的季内及跨季变化情况。 (二)流动性覆盖率计算中的各构成要素对流动性覆盖率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三)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构成情况。 (四)融资来源集中度情况。 (五)衍生产品头寸和潜在的抵(质)押品需求情况。 (六)流动性覆盖率中的币种错配情况。 (七)本行流动性管理的集中程度。 (八)集团内各机构间流动性相互影响情况。 (九)其他对本行流动性有重要影响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第七条高级法银行应当在官方网站上至少保留最近4个季度的流动性覆盖率信息。 第八条其他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按照发布财务报告的频率和并表口径,在财务报告中或官方网站上披露流动性覆盖率及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期末数值。 第九条商业银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的,应当提前向市场公告。 第十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保证所披露的流动性覆盖率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就其保证承担相应的责任。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郝宏海) 一、背景 始于2007年中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为重新审视以金融自由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提供了一个契机。商业银行是否应该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买单呢?G20领导人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上就金融市场改革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强化监管,提高金融市场完整度,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随即开展综合改革的研究工作,2010年12月发布了Basel III协议文本,详细描述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全球性监管标准,并在G20领导人首尔峰会上得到批准。其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变化便是强调商业银行对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抵御能力,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以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下的生存能力。 二、流动性覆盖率 设置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无障碍变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储备,包括现金及无减值或减值很小的资产,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包括两部分:a.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b.资金净流出量。可表示为: 流动性指标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

≥100%。 虽然说“短存长贷”是银行获得利差的惯用手段,但监管层仍然希望商业银行能认识到未来30天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并确保在此期间内有充足的HQLA满足现金流缺口。 三、HQLA储备 根据巴III标准,商业银行必须持有无障碍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用以覆盖在特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在流动性压力下,HQLA应该在市场上仍具有流动性,并且大部分资产在进行市场操作时符合央行管理要求,但是HQLA中的某些类型的资产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估值折扣。 HQLA由一级、二级资产组成。一级资产通常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一定的有国家或央行背景的市场化证券。这些资产的特征是拥有最高等级的质量和流动性,并且中央银行对持有量没有限制。二级资产包括2A和2B级资产。2A级资产主要指政府证券,包括债券、公司证券等。2B级资产包括低利率公司债券、满足一定条件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股权。二级资产占银行HQLA储备的总比重不高于40%,2B级资产占比不高于15%。 HQLA储备的最低值应能保证银行在30日的压力情景下生存下来。通常认为,在此期间内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将会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行动解决问题,或者该银行已经被有序的分解,从而不再对未来银行体系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退一步讲,该指标至少给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商业银行监管指标共13页

附件一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计的余额。 3、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4、不良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不良贷款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的一部分,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定义一致;贷款以外的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另行制定。 4.1 不良贷款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

商业银行答案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由( C )构成 A.股本和债务性资本 B. 普通股和优先股 C.普通股和公开储备 D. 股本和公开储备 2.巴塞尔协议中要求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加权风险资产的( C ) A. 4% B. 7% C. 8% D. 9% 3.发行股票时,股票实际销售价格超过面值的溢价部分是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中的( B ) A. 留存盈余 B. 资本盈余 C. 营业盈余 D. 未分配利润4.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 A )以消除不稳定因素 A. 吸收意外损失 B. 防范经营风险 C. 展示银行实力 D. 保障资本充足率 5.下列关于银行资本需要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银行资本需要量与资本成本正相关 B.银行资本需要量与资本成本负相关 C.银行资本成本曲线呈“U”字形,其最低点对应的资本量为最佳资本需要量 D.银行规模越大,资本需要量相对地也越多。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资本范畴的有(ABCDE ) A. 公开储备 B. 未公开储备 C. 重估储备 D. 债务性资本工具 E. 一般准备金 2. 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包括(ABCE ) A. 普通股 B. 优先股 C. 公开储备 D. 未公开储备 E. 未分配利润 3.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有(ABCDE ) A.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 监管银行的主要手段 C.扩大资产规模的基础 D. 树立银行形象的基础 E.对存款人利益的保障 4.通过(ABCDE )策略可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A.发行普通股 B. 发行优先股 C. 发行长期次级债券 D.压缩资产规模E. 降低资产风险程度 5.商业银行附属资本包括(CDE ) A.股本 B. 公开储备 C. 非公开储备 D. 债务资本 E. 混合资本工具6.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由(ABCDE )几部分内容构成 A. 资本定义与构成 B. 资产风险权重 C. 资本充足性的衡量 D. 目标标准比率 E. 过渡期的安排 7.《巴塞尔新协议》的突出特点是提出了“三大支柱”的概念,是指(BDE )A.资本充足率 B. 关于最低资本要求 C. 资产风险权重D.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 E. 市场纪律 8.商业银行提高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有(ABCDE ) A.留存盈余 B. 发行股票 C. 发行资本性票据和债券 D. 压缩资产规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

附件2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 一、压力情景 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包括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以及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如: 1.一定比例的零售存款流失; 2.无抵(质)押批发融资能力下降; 3.以特定抵(质)押品或与特定交易对手进行短期抵(质)押融资的能力下降; 4.银行信用评级下调1-3个档次,导致额外契约性现金流出或被要求追加抵(质)押品; 5.市场波动造成抵(质)押品质量下降、衍生产品的潜在远期风险暴露增加,导致抵(质)押品扣减比例上升、追加抵(质)押品等流动性需求; 6.银行向客户承诺的信用便利和流动性便利在计划外被提取; 7.为防范声誉风险,银行可能需要回购债务或履行非契约性义务。 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并满足相关操作性要求: (一)基本特征 1.属于无变现障碍资产;

2.风险低,且与高风险资产的相关性低; 3.易于定价且价值稳定; 4.在广泛认可、活跃且具有广度、深度和规模的成熟市场中交易,市场波动性低,历史数据表明在压力时期的价格和成交量仍然比较稳定; 5.市场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存在多元化的买卖方,市场集中度低; 6.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系统性危机时,市场参与者倾向于持有这类资产。 (二)操作性要求 商业银行应当具有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政策、程序和系统,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弥补现金流缺口,并确保变现在正常的结算期内完成。 1.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由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控制。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持续具有法律和操作权限,可以将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作为应急资金来源单独管理,或者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并使用变现资金,而且不与银行现有的业务和风险管理策略相冲突。 2.商业银行应当具有相关政策和程序,能够获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并且每天能够确定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 3.商业银行可以对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但应当考虑由于套期保值提前终止而引发的现金流出。 4.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测试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避免在压力情景下出售资产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要时应当加大测试频率。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宽泛,与之而来的更是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规模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体现的也渐入视界。我们可以从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体包括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两大重要因素,还有央行信贷政策的松紧度等。 首先是针对近年来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分析。货币发行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各项资金的多少,通过当局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1与M2均保持增长趋势,且M2的增长速度要高于M1的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剪刀差效应,说明这段期间市场活跃度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与企业偏向于储蓄与定期存款,银行系统存在大量的流动性。银行在这期间对于货币的拥有量是比较充足的,应付较大情况的挤兑或其他意外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此时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货币供应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3.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 *NSFR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ASF) =∑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ASF系数;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摘要:近几年, 随着”入市”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明显增大,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本文认为, 解决流动性管理缺陷的对策应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全信贷资产、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针对不同流动性需求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等方面子找途径。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一、引言 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 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酿成支付危机, 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潮甚至大批银行的倒闭, 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也是银行流动性、赢利性、安全性的"三性原则"中的首项。由此可见, 相比银行运作中的其它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更大, 并且是长期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者满足贷款需求, 从而引发的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度丧失的可能性。 我国主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1994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 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商业性金融银行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并为此制定了总量控

制, 比例惯例, 分类知道, 市场通融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在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 取消指令性计划, 改为指导性计划, 实行计划知道,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 从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在没有限额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的环境下的探索。 本文首先将会提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 比如贷存比率, 资金流动率, 等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比较, 试图找出银行流动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的符合国家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 从2004年到2006年, 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率为57.7%,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占了55.8%. 但是, 其它的9所股份制银行加上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 贷存比率为66.2%, 相比而言,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 在2006年, 在人民币流动资金比率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率都要高于2005年, 而在外币流动资金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 资金也都要高于2005年. 由此可见, 就整体而言, 和200年相比,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是逐渐增加的. 对于更久之前的数据, 可以见 表1 表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测算表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施对我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实施对我行的影响 人民银行货统科: 接你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银行业影响的调研通知后,我行立即对近三年我行流动性风险的基本状况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对我行的影响展开了调研,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性的基本情况 1、2008年-2011年上半年流动性指标情况 2008年第一季度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为49.6%,较2007年末上升10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超额储备率为27.6%,较2007年末下降11.1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下降13.5个百分点;存贷比为72.3%,较2007年末增加8.1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增加3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145.2%,较2007年末减少24个百分点,2006年末减少5.6个百分点。 2011年上半年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为38.32%,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下降1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储备率为3.42%,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下降24.18个百分点;存贷比为

70.79%,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降低1.51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135.51%,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减少9.69个百分点。 2、流动性变化情况分析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中央银行全面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行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不是很大,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均大于6%的预警界线;资金营运较为合理,存贷比率从未超过75%,较2008年还有所降低;流动性覆盖率均超过100%,就2008年、2011年两年对比而言,无论从超额储备率还是流动性资产占比或是流动性覆盖率来看,2011年均比2008年有所下降,这就说明今年以来紧缩银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政策的调控,不同成度的对我行流动性资产生了影响,特别是资金不能够充足营运,从而影响我行的利润增长及盈利水平。 3、资金来源与运用的主要构成情况 我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截止六月份各项存款616487万元,较年初增加96376万元,增幅为18.53%,其次为所有者权益77400万元,较年初增加14598万元,增幅为23.24%。 资金运用主要是发放贷款,截止六月份各项贷款436417万元,较年初增加91720万元,增幅26.6%,存贷比70.79%。其次为了增加收入,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我行与***、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一) 廖岷上海银监局局长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 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不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比较分析

不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比较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及影响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 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如果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取款需要,就会使存款人对市场信心不足,担心其存款安全,集中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形成挤兑”风险;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就会失去赚取利润的机会,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种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强、冲击力大,可能触发支付危机,甚至诱发金融危机等特点,而被誉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及时、准确评估商业银行流动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流动性风险是财务领域经常关注的问题,流动性不足往往是企业财务上发生困难的征兆之一。无论是金融还是非金融企业,都存在流动性风险,但对市场流动性创造者的金融企业而言,流动性风险的危害要大得多,很多金融企业都是由于流动性问题导致破产清盘。金融机构由于流动性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会严重打击债权人或投资者信心,损害企业信誉。金融机构有着防范金融风险的强烈需求。 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 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 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 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 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 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 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 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