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考点04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必背术语]

1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为什么

(1)原因: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B坚持专政的必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能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

安全、统一和稳定,有利于打击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3 怎么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的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

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考点04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

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

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 为什么: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1)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

的体现。

3 怎么办:怎样正确行使选举权:

(1)珍惜选举权利,积极参加选举活动。

(2)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3)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考点044民主决策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民主决策是指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通过可行性研究后,采取由决策者集体

表决的方式而作出决策的方式。

2 为什么

(1)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

种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

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

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

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怎么办

(1)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

策。①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在作出决策前,决策机关通

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公民可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②公民

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

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③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

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④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

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

(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使决策能够更

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3)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少数

服从多数,又要尊重少数的原则。

考点045民主监督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2 为什么(意义):实行民主监督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 怎么办?

(1)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

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

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考点046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

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

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 为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

治参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创新民主形式,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

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4)能否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

素养的检验。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

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

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公民形成更为健康

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从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采取理智的政治行为,有利于形

成稳定和谐的政治关系和稳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3 怎么办(公民怎样依法有序进行政治参与)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5)提高政治素养

考点047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 为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国家性质

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

者,决定了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3 怎么办(政府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

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厂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必须

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

要受到追究。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

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

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

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考点048我国公民向政府求助和投诉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1)公民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求助于政府。

(2)公民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检举问题并要求得到相应补偿的一种手段就是投诉。

2 为什么(我国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1)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3 怎么办

我国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

(1)通过热线电话、信访部门、电子政务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2)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向政府或司法部门进行求助或投诉。考点049依法行政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

宪法和法律规定。

2 为什么

(1)原因:政府依法行政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政府坚持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

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

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目的:实行依法行政,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

作主的地位。

3 怎么办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

责统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

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

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考点05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必背术语]

1 为什么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

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

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

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 怎么办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

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

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

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考点051阳光工程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

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如,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

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这一举措被人们称为政府的“阳光工程”。

2 为什么(意义)

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052政府的权威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

望和公信力。

2 为什么(如何体现)

(1)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

(3)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

和拥护。

(4)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3 怎么办(如何树立)

(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

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

(2)政府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

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5)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考点053行政问责制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2 为什么

(1)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

的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不履行

职能就要受到责任追究。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

④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⑤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享有权利时

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2)意义:①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

益和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

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更加自觉地接受

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树立政府权

威。

③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 怎么办(怎样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

(1)严格职责划分。科学问责制的前提是在不同的部门与职位之间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

合理地配置、划分权力和责任。

(2)转变干部从政观念,形成新型政治文化氛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3)坚持政务信息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媒体的报道权。

(4)加大对违纪干部的问责和查处力度。

考点05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 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原因:①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并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中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②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来看,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

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它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

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

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

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

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3 怎么办(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

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具

体体现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总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考点055中国共产党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056依法执政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 为什么(为什么说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05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

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

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2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

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考点058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 为什么(我国能够建立起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1)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为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提供了保证。

(4)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证。

3 怎么办(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

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考点05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必背术语]

一.民族平等

1 是什么: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

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 为什么:

(1)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

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地位: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3 怎么办(怎样促进民族平等)

(1)保证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地位。

(2)保证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3)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

惯的自由权利。

二.民族团结

1 是什么: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形成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

同奋斗的关系。

2 为什么

(1)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

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地位: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3 怎么办(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每个公民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

和义务。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 是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 为什么

(1)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

(2)地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3 怎么办(怎样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2)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

(3)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

族地区的优势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考点06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为什么

(1)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

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意义: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 怎么办: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06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

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

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

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贯彻这一政策,

包括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即8个自由) 2 为什么?

(1)宗教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既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它,也不能用行政

力量发展它。

(2)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

一致的。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

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3 怎么办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

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

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宪法、

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的活动,超出了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的活动,就

是非法活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

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持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

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国家的最高利益与

民族的整体利益。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④支

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

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考点06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

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 为什么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目标。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

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

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3)我国的民主还不成熟,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 怎么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为此,必须坚

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

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2)完善各种民主制度。要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制度保障。

(3)坚持依法治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公民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性义务。

(5)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考点063国家利益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1)含义: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2)主要内容: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

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

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2 为什么(为什么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3 怎么办(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

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安全观、利益观,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和

平发展。

(3)国家力量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我们要维护我国的国

家利益,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自信心;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

局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考点064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

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 为什么

(1)和平方面存在的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

“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

起彼伏。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㈩。

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

艰巨。

(2)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当今世界仍是贫

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

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

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

3 怎么办(解决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鞘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考点065世界多极化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世界多极化是指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

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为什么

(1)原因: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

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意义:世界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

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

3 怎么办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考点066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必背术语]

1 是什么: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 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从国家性质上讲,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

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

(2)从国家利益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

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

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3怎么办: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067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背术语J

1 是什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

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它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

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2 为什么

(1)原因:①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

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和

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

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了当今时代

的潮流。

③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了中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民

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⑤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

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意义:①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3 怎么办(走)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

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

的团结合作。

(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二】笔记 前言 1、政治的含义: (1)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政治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2)从政治与阶级的关系角度看: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3)从政治与政权的关系角度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剥削被剥削 2、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奴隶 封建社会:地主←→农民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产阶级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民主专政 1、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属性根本属性:阶级性 主权属性(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社会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 ①含义: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

个阶级手中,哪一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一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2)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为:①民主权利广泛②民主主体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为:①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 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人权事业取得进展。 4、我国的专政 (1)对象: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2)原因:在现阶段国内仍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的敌人存在。(3)意义: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股票、债券和保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股票、债 券和保险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1)股票的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的性质:是股票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凭证;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股票的特征: ①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果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②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③并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只有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才可以上市进行交易。 (4)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于企业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③股票价格的计算: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票投资的风险: ①公司盈利才能分配股息或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风险一; ②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可能遭受损失,这是风险二。 (6)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7)股票作为投资的基本特征:流通性强、高收益、高风险。 2.债券 (1)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债券的性质:它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3)债券的类型: ①国债: A含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B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含义? (1)纸币是由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6、汇率的含义?外汇的含义? (1)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和意义? (1)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11、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 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 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 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 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 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错误。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金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 2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4、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卡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的优点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某种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专题导学 一、学法指导 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 (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

高中政治常考必背详细知识点

哲学的含义:从本意上看(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本质上看(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产生上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征上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叫哲学。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者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用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成立于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为wTo; (2)wTo与世界银行(w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基本原则有5条: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 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③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个缔约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个缔约方的优惠、特权,应当无条件地给予所有的缔约方——它是保证不同缔约方在本国的平等竞争。

④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民事权利方面,缔约方保证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井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它是保证在本国境内,缔约方与本国的平等竞争,即要不排外。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1)积极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冲击与挑战:国际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例如我国要大幅度削减关税;给国内的企业和产品带来了生存危机等。 (3)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也要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新的冲击和挑战。 3.我国的对外开放 (1)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 修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考政治全部术语

高考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1.什么是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1)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 (1)国家的收入和分配就是财政; (2)财政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A财政收入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 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等。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 发展。 B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 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例如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行业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西部的投入;加大科 研投入力度等。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B在经济增长滞缓、社会总需求/SPAN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 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 b此外,国家还可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扩大货 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C在经济发展过热、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

2017年秋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必修1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问答题精选整理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主观题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0页)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4页)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6页)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7—18页) 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客观因素(主要因素): (1)居民的收入: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预期收入③收入差距的大小 (2)物价总体水平 主观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原则)(21页)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8—29页)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30—31页)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必然性:①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