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名词解释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3、现金漏损

4、超额准备金

5、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现金在(中央)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商业)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4、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货币需求)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等多方面的制约。

8、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

9、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对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

款。

3、对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

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对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对向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7、错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8、错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题

1、A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自身C、

存款人D、其他金融机构

2、ABCD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

己持有的债务

3、AB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A、准备存款B、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

之外的现金D、贷款

4、B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一定

5、A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B、越少C、

不变D、不确定

6、C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确定

7、D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A、财政性存款B、原始存款C、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D、超额准备金率

五、简答题:试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

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填空题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_____和___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A.价格B.基础货币 C.利率D.汇率 2.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3.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4.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5.对于通货,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 A.活期存款B.支票存款 C.银行券D.世界货币 6.一般情况下通货比率与收入的变动成()。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 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每章练习及其答案 深圳大学 金融学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___________。 2.现金在______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_______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______和______。 4.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_______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___________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火气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有___________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__ 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有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自身 C. 存款人 D. 其他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B.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 越大 B. 越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6.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8.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 A. 财政性存款 B. 原始存款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五、问答 1.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2.试说明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5.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6.试论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

货币供给

【课题】第八章第二节货币供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各层次的范围。 2、掌握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货币层次的划分。 2、基础货币的含义及产生。 3、货币乘数。 4、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教学难点: 1、货币层次的划分。 2、货币供应量的创造过程。 教学途径: 1、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将我国的实际情况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前面的章节我们学习了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知道了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愿意并能够持有的货币总量。一般而言,当一国处于物价稳定、生产发展、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样一种理想状态时,这个国家的货币供求关系也必定处于均衡状态;如货币供给不足,客观的货币需求将得不到满足,整个经济必然处于萎缩或萧条状态、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因需求不足而受阻;而如果货币供给量过多,超过货币需求量,则整个经济会处于过度膨胀状态、生产发展很快、各种投

资急剧增加、市场商品供应不足、物价上涨。可见要使经济平稳向前发展,货币供求保持相对均衡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不仅要研究货币的需求量,同时也应研究货币的供给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货币供给的有关理论知识。 第二环节新授课(70分钟)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5分钟) [讲解] 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5分钟) [讲解] 我国按货币的流动性,一般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钞票和辅币 第二层次: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证券公司资金交易账户的余额,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第三层次: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金融资产,称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我国将货币划分为几个层次。 [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划分货币供给的层次有何意义? 三、基础货币(15分钟) 1、基础货币的含义和特征 [讲解]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它通常是指能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特征: 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②它的流通性很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构成。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1)

(七)计算题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0.10,现金()=2800亿元,存款()=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 准备金()= 基础货币()=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 (七)计算题 1.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D1=1/rR=1/10%150=1500(亿元) D2=1/rR=1/15%150=1000(亿元) D3=1/rR=1/5%150=3000 (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K=1000×1/5%=20000(元)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1)存款乘数2.5=1/(10%+10%+20%) (2)银行体系存款货币量为25000=2.5×10000 (3)货币乘数 3=(10000×20%+10000)/(10000×20%+10000×10%+10000×10%)5.(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0.35=2800/8000 超额准备金率()=0.05=400/8000 货币乘数()=2.7=(1+0.35)/(0.35+0.1+0.05) 法定准备金()=800=8000×0.1 准备金()=1200=800+400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基础货币 2、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3、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概述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是货币政策理论中同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沿革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有些滞后,但早在金属货币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货币供给。由于贵重金属开采量的限制,货币供给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唐代中期曾经出现的“钱荒”和明清之际的“银荒”,都是货币供给不足的例证。而真正突破金属货币供给限制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因此一般认为,货币供给理论的思想渊源是18世纪的信用创造学说。信用创造说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正是这一存款的派生机制,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英国经济学界在19世纪初和19世纪40年代,爆发了著名的“金块争论”和“通货争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货币供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C.A. 菲利普斯所著的《银行信用》一书出版。该书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为以后的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理论雏形。而从20世纪

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这一时期正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者,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1952年,J.E.米德发表了《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米德在文中首次采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做出系统性分析,标志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货币供给模型。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长时期采用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理论彻底失灵,作为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中的货币学派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投入到对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中。在这些研究中,有着较大影响的是,由格雷(J.G.Gurley)和肖(E.S.Shaw)提出经托宾等人发展而成的一种系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New View)。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新发展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但随着经济“滞胀”的出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一说法受到严重质疑和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承认,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0世纪70年代后的货币供给理论研究成果。 传统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没有考虑到银行贷款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这一点正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重点批评之处,他们强调银行贷款对货币供给有因果作用。在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中传统的存款创造贷款的观点被逆转过来,成为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这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一致认同的观点。 早期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中央银行纳入到内生货币供给的研究范围, 但逐渐将重点放在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方面,并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被

中国货币供给的制度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中的产权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是在货币交易方程式MV=PY的分析框架支持下,依据事前预测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规划货币供应目标的。 至今还没有学者能够就中国M2/GDP比率不断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却保持低水平的现象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余永定,2000)。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2年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16.6%。 2002年底中国GDP达10.2亿元,M2达18.5亿元。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此后则是超额货币的形成过程。但在中国货币化过程结束的转折年限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如易纲认为,中国经济在1979年至1984年间中国的货币化过程吸收了大量超额的货币供给,因而通货膨胀率很低,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货币发行收益。可是1985年以后,中国货币化进程显著放慢,超额货币供给的结果是造成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货币化收益也下降了(易纲,1996)。张杰则认为这一折点是1988年(张杰,1997)。谢平则认为是1992年,因为在1992年,中国的货币化到达顶点(谢平,)。麦金农则认为是1991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M2/GDP达到97%,因此,政府已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货币供应,否则经济改革就会面临夭折的危险,东欧型的通货膨胀就不能排除(麦金农,1993,第291页)。世界银行则认为1994年是中国货币化进程的转折点[1]。 [1]World Bank ,China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une 21 ,1996. [1]但俄罗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的政策措施使M2/GDP的比率不断下降。 M2/GDP的倒数是货币流通速度,M2/GDP比率上升即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而这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则表明中国金融风险在逐步积累。 事实上是对个人开征隐性的“通货膨胀税”,从而降低了人们所持货币的实际价值,减少了人们的收入及财富,从而产生减少消费的“收入效应”。 古典经济学遵循萨伊定律,强调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货币在经济体系中只充当“面纱”的角色。 2002年5月底,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04万亿元。 由于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因此,政府将财政方面的责任愈来愈多地推卸给银行(世界银行,1996),目前,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产值虽然只占我国总产值的30%,但是却占用了我国金融机构70%以上的信贷资产。 弗里德曼曾认为,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到物价水平的上涨有一个时滞(弗里德曼,1969),中国的经验也表明,中国历次严重通货膨胀之前总有M2的过快增长,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武剑,2000)。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Ballmol)曾提出了在货币理论上十分著名的“平方根定理”,他指出,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动机,货币需求的变动在比例上总是小于收入水平的变动,或者说,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小于一的(鲍莫尔,1952)。这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一定比例的货币供应量,应导致国民收入以更高的比例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如此之高的不良资产比率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经验,一旦一国的不良资产达到贷款总额的15%,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余永定,2000)。 ()中国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优惠贷款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中国在动员储蓄方面有效率,但在配置储蓄方面却缺乏效率,反映出我国的金融体

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3.现金漏损 4.超额准备金 5.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 7.现金发行 8.现金回笼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 2.现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银行账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和。 4.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

受到、和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自身 C.存款人 D.其他多种机构 2.商业银行可能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的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 B.库存现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第十章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第一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意义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不仅可以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同时也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这部分存款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银行存款的增加正好是流通中现金的减少,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公式为: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率- 1) 存款货币,是指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法定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则金融机构可用来放贷的资金减少。 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者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三、简单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在分析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之前,我们先假设:部分准备金制度,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以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留作准备金;非现金结算制度,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完成支付行为,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时,增加了存款额,创造了派生存款,若客户以提取现金的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则不会形成派生存款;非支票存款为0 则有公式: 无论是铸币存款货币的创造还是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第一是银行并不需要为其所吸收的存款保持100%的存款准备,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即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是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也被称为非现金结算制度,各种银行间的同业往来帐户或在清算中心开立的账户都可以结清应收应付差额。 四、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及其修正——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上面的存款创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漏出因素: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 现金漏损率:是指银行在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中,有部分现金会流出银行体系,留存在人们手中不再流回。由于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的资金减少,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超额准备金率:对于信用的伸缩影响,同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有同等作用。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经济行为主体既会持有活期存款,也会持有定期存款。 现金漏损率/提现率=现金漏损额/活期存款总额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1/(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现实中,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通常是高于法定准备金。这就是说银行的初始准备还有一部分是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g代表。这时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供求理论与货币供给机制重点内容及预测习题(完美版)

货币供求理论与货币供给机制重点内容及预测习题 一、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交易货币需求、预防货币需求、投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派生存款、货币外生性、货币内生性、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借入准备金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2.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 A.规模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其他变量 D.都不是 3.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人们持有的金融资产可分为( )。 A.货币和债券 B.现金和股票 C.现金和存款 D.股票和债券 4.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5.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6.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公共权力动机 7.在给定时间内单位货币被用来购买最终商品和劳务时的平均次数,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 B.支付乘数 C.货币乘数 D.货币流通速度 8.假设货币供应量是500个单位,名义收入是3 000个单位,则货币流通速度是( )。 A.60 B.6 C.1/6 D.不确定 9.交易方程式的公式是( )。 A.M×P×V×Y B.M×V×P×Y C.M/V×Y/P D.M×V×P×Y 10.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被视为常数,是因为( )。 A.制度因素,如支票结算速度在短期内变化较慢 B.持币的机会成本趋于零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 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表示派生乘数,则如下式: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 第16章货币供给 1.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货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货币供给必然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这些货币量都是由银行系统供给的,都是银行的负债。 (2)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现实中的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进行统计的。人们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量。 2.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机制受制于经济和金融体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说明什么? 答:(1)任何货币供给都是在既定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中进行的,不同的体制安排通过宏观经济架构和微观经济运作决定了不同的货币供给机制。 ①市场经济和二级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活动的理性化程度较高。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活动自主性很强,利率具有灵敏的调节作用。 ②计划经济和复合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 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安排,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受计划控制,经济运行以实物为中心来组织,资金计划从属于物资计

划,货币需求基本上都是交易性的。 (2)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 这一改革措施既标志着“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基础货币—存款货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开始形成。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吞吐基础货币,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存、贷、汇业务创造存款货币。 3.现代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是如何表达的?货币供给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货币供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研究,经济学家总结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供给基本模型:M s=Bm。式中,M 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过程及其特点 ①形成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即二级银行系统。 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策源并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扩张并创造存款货币,由此形成了“源与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 ③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即流通中不存在金属货币和国家纸币(由政府直接发行的货币);二是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4.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100万元国债,这对基础货币有何影响? 答:当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100万元国债时,金融机构也是用准备金存款来支付,基础货币就会相应减少。因此,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尽管货币供给量的货币并不完全由政府(中央银行)决定,并不完全等同于政府印刷的钞票,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强有力地影响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下述三种方式。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债券。买进或卖给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卖出有价证券,使得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2.调整贴现率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方式。当商业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再贴现与抵押贷款都称为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切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放款或收回货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 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金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率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道义上的劝告,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一致的作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也能起作用。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A.增加5% B.下降5%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每章练习与其答案深圳大学金融学

第 12 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 ___________。 2.现金在 ______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_______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______和 ______。 4.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_______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___________ 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火气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有___________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__ 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有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自身 C. 存款人 D. 其他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 .准备存款 B .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 .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 越大 B. 越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 .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6.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8.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 A. 财政性存款 B. 原始存款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五、问答 1.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2.试说明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5.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6.试论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