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

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可编辑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
观点态度(思想情感)题
语言题
形象题
诗歌鉴赏
1
表达技巧题

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
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 曲笔入题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反复 反问 顶真 反语 通感 排比
叠字(词)
对偶 设问 互文
结构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2
抒情
描写
记叙
表达方式
议论
说明
象征
想象
联想
表现手法
曲笔
衬托
烘托
渲染
对比
比兴
用典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景情关系
间接抒情
物情关系 事情关系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以景结情
3

描写
正面描写 人物 描写
侧面描写
景物
正面描写
描写
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 景 事
描写角度
描写方法
感官 观察 写景 工笔白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4

记叙角度(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详写
记叙详略
略写
记叙 顺叙
倒叙
记叙方法(顺序)
插叙
补叙
平叙
记叙要素
5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93809

精品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题型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古代诗歌思维导图[1]

一、古诗鉴赏基本结构图 二、按内容分类:写景诗/边塞诗/田园诗/ 咏物诗/咏怀诗/…… 三、按题型分类: (一)认知形象(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物)的形象?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展现形象的基本含意; 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提问方式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要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述。相关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明丽清新、萧瑟凄凉等,运用时要注意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及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要具体而不能空洞。 提问方式3:本诗如何描绘形象或如何营造意境?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技巧。

②答出诗中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意象。 ③说明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要运用术语。如,写景的角度主要有:时空顺序(高低、俯仰、远近)、色彩、声音、感官等。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名词组合及各种修辞方法等。 ④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③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原因; 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设问方式2:诗歌怎样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设问方式3:本诗……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步骤: ①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 ③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 ④诗句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思想感情型 设问方式1:某诗(词)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题步骤: 1.抓出蕴含诗人情感的意象或诗(词)句。 2.分析意象或诗句。 3.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愉、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提问方式2: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3: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与要点: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 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行·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中: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 (二十六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 答: 2. 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 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州,水边 ,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 阅读下面的诗 ,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 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 ,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 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 答: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 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 :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变述。 答: 7. 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 , 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宋代诗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题材风格。 3.教会学生读懂一首诗词的技巧,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复习课内的豪放词的篇目,进而鉴赏新的作品,完成知识的迁移。 2. 借助ppt,掌握词中景物描写、虚实结合以及用典的等写作手法,并体会其在揭示主题思想中起到的作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3. 继续学习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课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并逐渐热爱古典诗词,从而树立传承文化经典的意识。 2. 挖掘作品中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新设计 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完成重点环节的教学,并以思维导图总结。 大量的复习提问,完成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 3学情分析 高二下学期,随着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系统练习。我们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样的顺序,结合练习对古诗进行系统的梳理。之前,我们进行了先秦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的比较,并进行了诗歌题材题材风格手法的总结。进行了宋代诗词的综述,并把宋代诗词与唐诗进行了比较。学生对诗歌鉴赏开始入门,但是,多数学生由于文言知识储备不足,方法没有掌握,出现了老师讲一首懂一首,看到新的篇目依然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正确理解多种描写手法,读懂诗词当中的情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是努力的方向。 4重点难点 理解宋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 进行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复习,或一个作品的相关作品的联系比较。 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 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思维导图

知识展开: 1、诗歌答题步骤:看标题——看注释——勾意象——勾关键词(表情) 2、手法三大类: (1)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反复、通感、用典等(作用:4个字)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势,增强抒情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夸张:增强抒情对比:突出强调反问\反复:增强语气,增强抒情 设问:增强抒情、引发思考引用:看引用的什么和引用的位置(内、情、结,可以等同某一情节在全文的作用)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托物言志)、用典(用典抒情)、抑扬 (3)描写:衬托(正反、对比、动静、正侧、哀乐)、虚实(想象、联想)、调动感官(五种)、化抽象为具体3、双音节词部分积累: (1)明媚、灿烂、明丽、生机勃勃;(2)清新、恬淡、清幽、静谧、淡雅、悠远、明净; (3)凄清、萧瑟、冷清、悲凄、幽僻、冷寂;(4)辽阔、雄浑、壮丽、苍凉、悲壮、苍茫 4、题材与主旨情感:(1)山水田园(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对现实的厌弃、不满等)(2)边塞(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对边疆将士的歌颂与同情)(3)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4)羁旅(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5)咏物(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6)怀古(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7)闺怨(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5、常见的意象含义:(略)

新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目标】 1.构建鉴赏诗歌形象的必备知识体系。 2.把握鉴赏诗歌中各类形象考查方式.方法技巧。 3.掌握诗歌各类形象题型的答题步骤并活学活用。 一、专题解读 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进而理解作者融注在特定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①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②诗人形象,即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如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意象)。 3.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能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多为咏物诗) 二、必备知识梳理 (一)思维导图(诗歌形象和情感密不可分) (二)常见意象内涵: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例诗: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柳絮.杨花: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羌笛: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如李煜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辛弃疾”,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雄浑壮阔寥廓壮美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 三、关键能力分解 分析诗歌形象的关键能力主要是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储备,紧扣诗歌内容鉴赏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分鉴赏分析诗歌形象。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语言)

第三讲鉴赏诗歌语言(学案)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小妹: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问:“扶”“失”妙在何处? 二、典例探究 ㈠理解语言的方法 例一: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2. “可怜”是什么意思? 例二: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 汤武偶相逢—— 小结: 三、巧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典例探究 ㈡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例一: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小结: 第二种模式:引领型 例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小结: 二、巧题精练 练习一: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练习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第三课时 一、典例探究 第三种模式:特色型 例一: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
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诗歌鉴赏
语言题
1/9
形象题
表达技 巧题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
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 曲笔入题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反复 反问 顶真 反语 通感 排比
叠字(词)
对偶 设问 互文
结构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2/9
抒情
描写
记叙
表达方式
议论
说明
象征
想象
联想
表现手法
曲笔
衬托
烘托
渲染
对比
比兴
用典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景情关系
间接抒情
物情关系 事情关系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以景结情
3/9

描写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正面描写 人物 描写
侧面描写
景物
正面描写
描写
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 景 事
描写角度
描写方法
感官 观察 写景 工笔白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4/9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可编辑)
记叙角度(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详写
记叙详略
略写
记叙 顺叙
倒叙
记叙方法(顺序)
插叙
补叙
平叙
记叙要素
5/9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 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 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思维导图在高考边塞诗鉴赏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考边塞诗鉴赏中的应用 诗歌赏析是高中语文课堂和考试的重点、难点,我们必须努力引进各种教学理念、技巧,提升课堂效率,切实利用课堂平台引导学生方便、快捷、高效地掌握诗歌赏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已经被引入各个领域, 它能有效展示放射性思维,在某一方面把有所关联的元素联系起来,它能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易让主题中的关键词分层呈现,把每个主题间的从属关系用层级图直观展示。思维导图在诗歌鉴赏中也有着卓有成效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图将思维导图引入高考边塞诗的鉴赏当中,使考生对边塞诗的认识清晰明了,又能准确把握边塞诗与其它诗歌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边塞诗的渊源 以边塞题材为内容的边塞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汉魏。先秦,“王国甚多,八百诸侯”不存在秦汉统一政权那样的边塞问题,因此《诗经》中的诸多反映征战戍边的诗歌,如《采薇》、《无衣》、《君子于役》严格上讲并不算边塞诗,秦汉统一以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形成,于是沿长城一线,就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所谓的边塞问题。边塞诗发展至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盛唐边塞诗最能体现大唐气象,在唐代形成了以边塞为题材写作诗歌的诗人群体,产生了边塞诗派,其中主要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高岑诗派。其后,历朝历代边塞诗吟咏不断。 二、边塞诗的意象群 “意象”是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歌鉴赏中以意逆志的钥匙。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一首古诗,对于虽识字而不能领略情感和形象的人,永远只是空洞的符号。”因此,要想真正读懂古诗词,领略其丰厚的内涵,就读懂诗歌中意象丰富而又相对稳定的意蕴。新课标

诗歌鉴赏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 1、你喜欢背诵古诗词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D、没感觉 2、你阅读背诵古诗词的目的是: A、应付考试,提高成绩 B、寄托精神,陶冶情操 C、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D、完成任务,应付老师检查 3、你背诵一首古诗词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 钟D、更多时间 4、你把背诵古诗词当作是: A、一种任务 B、一种享受 C、一种负担 D、一种苦差事 5、你用来诵读古诗词的时间安排是: A、早读诵读 B、上课诵读 C、课下诵读 D、基本不读 6、你积累的古诗大致有: A、100首 B、120首 C、150 首D、更多

7、你喜欢古诗词阅读鉴赏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 般D、没感觉 8、你为什么不喜欢古诗词鉴赏课? A、自己没兴趣 B、感觉内容太难,理解不了 C、老师讲课枯燥乏味 D、投入大、收效小 9、在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的分值在8-12分,你的得分通常是: A、4分 B、6分B、8分D、12分 10、古诗词阅读鉴赏时,你失分点在: A、理解诗意 B、赏析语言 C、分析艺术手法 D、把握诗歌感情 二、结果统计:调查数据列表

三、问卷分析 1、学生现状: 从以上数据可见,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背诵时间主要集中在早读和课上,学习主动性不足,目前积累150首古诗词的学生占多数,大多数都是课本中接触到的、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少主动背诵课外篇目。对古诗词鉴赏课更是不感兴趣,缺少正确、科学的阅读鉴赏方法,对古诗词的理解肤浅、表面化。兴趣一般,究其原因是感觉内容太难,理解不了,所以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题失分较多。

古代诗歌思维导图

一、古诗鉴赏基本结构图 二、按容分类: 写景诗/边塞诗/田园诗/ 咏物诗/咏怀诗/…… 三、按题型分类: (一)认知形象(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物)的形象?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展现形象的基本含意; 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提问方式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要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述。相关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明丽清新、萧瑟凄凉等,运用时要注意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及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要具体而不能空洞。 提问方式3:本诗如何描绘形象或如何营造意境?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技巧。

②答出诗中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意象。 ③说明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要运用术语。如,写景的角度主要有:时空顺序(高低、俯仰、远近)、色彩、声音、感官等。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名词组合及各种修辞方法等。 ④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③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原因; 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设问方式2:诗歌怎样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设问方式3:本诗……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步骤: ①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 ③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 ④诗句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思想感情型 设问方式1:某诗(词)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容? 答题步骤: 1.抓出蕴含诗人情感的意象或诗(词)句。 2.分析意象或诗句。 3.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愉、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提问方式2: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3: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与要点:

古代诗歌思维导图[1]

、古诗鉴赏基本结构图 风格特征 语言特色 评价观点 认识感悟 二、按内容分类: 写景诗/ 边塞诗/ 田园诗/ 咏物诗/ 咏怀诗/ 三、按题型分类: (一)认知形象(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物)的形象?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展现形象的基本含意;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提问方式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要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述。相关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明丽清新、萧瑟凄凉等,运用时要注意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及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要具体而不能空洞。 提问方式3:本诗如何描绘形象或如何营造意境?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技巧。

②答出诗中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意象。 ③说明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要运用术语。如,写景的角度主要有:时空顺序 (高低、俯仰、远近)、色彩、声音、感官等。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名词组合及各种修辞方法等。 ④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②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③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原因; 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设问方式2:诗歌怎样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设问方式3:本诗??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步骤: ①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③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 ④诗句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思想感情型 设问方式1:某诗(词)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题步骤: 1.抓出蕴含诗人情感的意象或诗(词)句。 2.分析意象或诗句。 3.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感情有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愉、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提问方式2: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②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3: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阐明诗句的表层意义,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 【十题】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4分) (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niè)霜须。 【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词人被贬黄州。作者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与我们哪个诗人的什么诗句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该词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4分)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选自《元曲三百首》)注释:①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诗豪:诗中的英豪。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