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在新课程

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除有上述规定之外,并为各门主要学科编制教学纲要,他们称之为framework,也可以叫做教育框架,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但不是硬性规定,仅供学校和教师参考,因此也有很大弹性。

有些学区,由于州里对中小学课程只有一些原则规定,学区又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课程管理和指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一般说,在课程设置上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也可以说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州、市或学区的规定都不是硬性的,而且内容多具有弹性,给学校以很大的灵活余地。不过,学

校在行使主动权上,由于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校长的知道思想、水平和作风不同,也有很大差别。

上述情况表明,关于确定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究竟是哪一级的教学机构起主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美国中学课程和教学的基本情况]2[

初中,美国一般只有两个年级,有的和小学在一起,统称为elementary school(可译为初级学校);有和小学五、六年级在一起,叫做middle school(可译为中间学校);也有单独的初中;还有和高中在一起的。美国初中课程,主要是文化基础课程,即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并开始分科进行教学;同时开设有家庭经济、生活技能、打字和技术等一些实用性和职业性的课程。有些学校开设了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比重不大,约为10%左右。

高中,美国现在多为四年,即9—12年,并且多独立设校,课程结构有显著的变化,多样性和个人化明显的表现出来。美国各校对学生毕业都有要求,也就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有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这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主要部分,是对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和健康、艺术等基本学科学习年限或者学分要求。各校的差别主要是在一些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学分上。必修的学科,特别是其中的语文、数学和科学,个学校一般都会分成几个不同的水平,

分法和名称各不相同。这些必修的基本学科,不仅有不同水平的课程,还有不同门类或名目的课程。如语文,不只有一般的英语课,还有文学、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写作、新闻、演说和使用语文等多种课程,这也就意味着必修之中有选修。必修只规定必须学习的学科,而在这些学科的领域范围之内,不只可以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还可以选择不同名类或名目的课程,都可记为必修的学分。但是如果所选的课程超出了毕业的最低要求,则记为选修学分。

第二部分是选修,即可以选修文化课程,也可选修实用性、职业性课程。各校都有一些这样的课程,如生活技能、家庭经济、消费者教育、打字、办公室工作、企事业教育、工业急速、电工、电子技术、木工、市场等等。有的学校这类课程很多,有些学校很少,但也有10—20门。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计学分或学时,但又必须做到,如:美国的学校规定必须通过美国宪法和州的基本法考试,必须学过消费教育(consumer education)的课程;还有学校规定必须学过汽车驾驶。

在规定毕业要求的同时,并为准备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提出升学的课程要求,作为建议,供学生选课时参考。有的学校还为准备升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高等院校提出不同的课程要求,作为选课参考。

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有些学校也会提出一些学习课程的建

议或选课模式,供学生参考。高中学生学习好的和有特殊才能的,经过教师、校长的统一(有的地方还需经学区同意),可选学大学课程

三.美国中学的课程结构]2[

美国公立学校的课程,由州和地方教育当局确定和编制,各级公立学校都设有全国统一的课程。联邦政府可以通过实地研究工作和领导作用,间接地影响学校的课程。

美国的课程设置模式]3[是:必修+选修+研修计划

美国各州各校之间的教育差别很大,但就其基本的结构而言,又有相同之处。普通中学课程结构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必修的基本课程:

(Ⅰ)这是每个学生必学的,各州大体都包括:英语(包括阅读、书写和其他交流技能);数学和其他计算技能;科学(包括科学方法、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目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社会(包括美国历史、美国地理、美国政府、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等);技艺(包括美术、音乐、卫生营养、使用工艺等);体育。

目前外语一般在六年级或七年级开始选学。有的州规定,从1997年开始,高中毕业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语种主要有日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

(Ⅱ)同一必修科目不同等级的课程:就是同一年级的同一科目,分成不同程度的等级供学生选择。

这是美国课程编制的一个很大的特征。例如旧金山TOWN SCHOOL八年级的数学有三个级别,旧金山的PALO ALTO HIGM SCHOOL 设有三种级别的考试:AP]4[级(Advanced Placement最高级)、H级(honor Level,荣誉性较高级);R级(regular Level,普通级)。该校的物理学科,有10%达AP级,33%达H级,57%达R级。有如波士顿的PHILLIPS ACADEMY HIGH SCHOOL的物理学科分为三个等级:⑴普通级,有较多的实验;⑵不用微积分的较高要求;⑶用微积分的高要求。学习了⑵或⑶级的可不学⑴级。⑵、⑶两级的学生人数比例约为3:1.选择不同等级的学分数计算方法相同,对毕业作用相同,但对升学与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Ⅲ)同一年级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年级的课程。例如九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十年级或十一年级的课程。因此,美国中学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年级和班级的概念,只有以年龄为依据的“年级”概念,一定要读完规定的年限。

2、选修课程:

这指完全有学生自愿选择的课程,并记入毕业学分。这类课程的特点]5[是:一是多样化,开设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现代化最新科技结合,如帕索尔高中共开设130门选修课,真可谓“百花齐放”。这反映出美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打基础;二是主动性,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

体;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主动性上。而采取学分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即学生以自己的优势选择学习课程以发挥个性特长。三是实用性。注重实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是美国中学选修课程的另一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学不同的课程,同时也可以跨年级学习。这样,可以通过几门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们都能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

例如纽约市STUYVESANT HIGH SCHOOL ,学校开设了三十四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学。许多学校的选修课程,包括很多层次很高的电脑、建筑设计、音乐、美工、陶瓷工艺等实用性课程,非常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中学后课程,这类课程是指大学水平的选修课程,可以记入高中毕业的学分要求,并且选修后可参加AP测验,所以一些优秀的学生都争取选修这部分课程。例如旧金山的LOWELL HIGH SCHOOL是加州一所第一流的公立高中,升学率几乎100%(一般90%升四年制本课大学,10%升两年制专科学校),该校1990年全校2000余名学生中有950名学生参加了AP等级考试。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美国关于课程的统计方法与中国不同。在中国,语文算作一门课程,而在美国,如有四个年级,则同一语文就算开设了四门课程,加上不同的等级,就更多了。

3、研修计划]3[:

学校在总的教学时间中专门划出一块,以便让学生从事广泛综合的教育计划与项目,具体方向学校可以提供,学生也可以自定,其价值常常是学术性与实践性兼顾,贴近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其内容往往涉及多门学科,其过程融探索发现、活动认知、建构式学习、创造发明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学生通过这些计划与项目,可以充分展现个性化认知和研究性学习的无穷魅力,他们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性能力能在这些计划和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计划和项目完成的质量,也是将来大学入学参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影响课程开设的因素

归纳看来,影响课程开设的直接因素是:有教师教、有足够的学生选(一般要有25名学生以上课程才开设)、有开设经费。

影响学校课程设置的间接因素主要有:

(1)最低学力测验。这是各州影响地方学校课程的一种手段,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采用。现在至少有

40个州采用。开始时只在毕业班级进行,现在一

般在三或四年级、六年级、八或九年级、十一或

十二年级举行,最普遍的科目是阅读、书写和数

学。

(2)技术援助。主要是由各州的这种课程专家提供。

他们从事各种技术援助工作,包括同地方学区人

员合作,举办区域性或全州性实习班,组织编写

全州课程指南等,供各地参考。

(3)教科书。这可能是确定课程内容的最大因素。很多教科书出版商,已经在学校打开了文学销路,

很多老师往往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另

外,试卷出版商对课程设置也有很大的影响,它

常常会限制中学的教学内容。因此一些教育家也

常常担忧若在美国采用国家或州统一的标准测

验,就完全有可能支配中学教学的实际内容而使

美国的中学课程趋于单一,重新落入欧洲古典教

育的窠臼]6[。

(4)高等教育对中学课程的设置也有明显的影响。众所周知,升学考试的内容常常会左右中学的课程。

在美国,大学各科专家也撰写中学教科书,参与

学术团体发起的课程编写计划。另外,大学教育

学院也进行中学教育研究,为中学提供咨询服务,

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现代化训练等。新教材、新

教学方法和理论的检验和运用也需要得到大学在

人力、物力上的帮助。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中

学课程的设置]6[。

(5)由私人非盈利性组织编印的各种“成绩与能力倾向测验”,不仅影响中学课程,也在某种程度上影

响小学课程,这种测验标准逐渐成为各地学生的

成绩标准。但一些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往往

超过这个标准。

(6)各学科都有全国性协会,对课程的编制以及学科标准的制定,在实际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现行美国中学课程的设置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然而,课程设置和中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数教育家相信,课堂上实际教什么和怎样教,基本取决于任课教师。因此,课程的计划能否贯彻,关键在于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允诺。

五、美国高中课程门类

首先,先将美国的8所高中课程的门数作一个比较。

美国8所高中课程的门数比较表

这八所学校的课程门类总数和各学科的课程门数都有相当的差别,可见就学校来说,课程设置自主自由,是多样化的。

那么课程门类的多少是否与学校的条件有关呢?

确实,前面已经说过,课程的设置有很多因素相关,与学校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相关的。

由此可见,美国课程的门类众多,究竟都有些什么呢?现在就介绍些普遍的课程]2[: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说是一大类课程的总称,有的学

校也叫做“语言艺术”(Language Art)。一般学校都开设有几种不同水平的英语课,名称也就叫做英语,并标出基本水平、一般水平、先进水平等“档次”。此外还有实用英语、实业英语(Business English)、阅读、阅读技能、语法、作文、文艺创作、说明文写作、新闻写作、演说、辩论、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当代文学、诗歌、散文、戏剧、喜剧和讽刺、神话和史诗、电影文学、广播电视、名著、莎士比亚、文学和心理等。(相对应于我们所学的语文,只有一种模式,是已经规定好的内容、方法,与美国英语相比,我们的语文更加的博大精深,更应该有区分门类的学习,如此般的范而不精,是不是真的能够术业有专攻呢?) 数学,除了不同水平的代数、几何、三角外,还有:基本数学(Basic Math)、综合数学(Intergranted Math)、职业数学(Career Math)、应用数学、技术数学(Technical Math)、消费数学(Consumer Math)、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和统计以及多种电子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等。(在数学方面,我们国家的学生在世界上都算是基础牢固,功力深厚的。而美国,同样是数得上的学生数学能力差的国家。我认为,出现这样原因的关键在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工具性学科,对于学习其他的课程有很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数学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开设多种门类的课程,学生一定会顾此失彼,缺失某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会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社会,主要的课程是美国史、美国政府等,此外有:公民、

公民和法律、法律和社会、法律和政府、商业法、日常法律(Every Law)、街头法律(Street Law)、世界史、欧洲史、现代史、世界地理、现代地理、美国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交际、人际关系等。(社会中包括的学科,即使是在现在的大学也不一定开设有这样的课程,这是我们的失败。对于一个个体或社会,一定的法律基础是生存的根本,法制社会,对法律没有一个了解,怎么提倡法制?经济世界化,对各族文化没有了解,怎么交际?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这些关乎一个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能忽略?很可悲的是,我们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科学,除了水平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之外,还有:综合理科、科学入门、科学基础、普通科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理化、植物和园艺、遗传学、人体解剖和生理、生物化学、地学、天文学、海洋学、电子学基础、生态学、生态和资源、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社会、地球和空间科学、技术原理等。

艺术(Art),这一学科不像我国只限于美术或图画,而是包括:绘画、漫画、图案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艺术、摄影、雕塑、陶器、舞台技术、舞台艺术、表演艺术、戏剧和影视艺术、艺术欣赏、艺术基础、艺术史等等。(高中时我们对于艺术的认知远远没有美国开设的这些课程多,更遑论学习艺术。而且,在我国,艺术是一门贵族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铺垫。但是,不可否认,学习艺术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鉴赏水平,开设

这样的课程,有一定的必要。)

音乐,包括:歌唱、合唱、声乐、器乐、乐队、交响乐、爵士乐、钢琴、电子琴、吉他、歌剧、舞蹈、音乐欣赏、音乐理论、音乐史等。

家庭经济(Home Economics):这一大类课程是我国学校所少有的,在美国则受到普遍重视,每所学校都有。不过,由于课程分类和名称不同,有的学校把这类课程归在生活技能之中。它包括有:消费经济、生活技能、个人生活、独立生活、家庭生活、个人发展和家庭、家庭和社会、现代生活、生活和交往、婚姻准备、幼儿教养、怎样做家长、烹调、食品和营养、食品和生命、营养学、缝纫、服装设计、家庭设计、家庭装饰、家庭艺术等。

实业教育(Business Education),我国有时译为商业教育。但是,Business一词的含义很广,不只限于商业,还包括其他企事业以至各种事物。这类课程在我国学校是很少甚至是没有的,在美国很普通,而且大多不把这类课程放在职业教育之中,而是单独作为一类,显示出其职业性。具体说,这类课程包括:生活在现代经济中、实用经济学、财务管理、实业入门、实业概说、美国实业、实业法、实业往来、基本实业数学、实业技术、市场原理、市场和管理、市场和广告、合作教育、分配教育、推销术、办公室职务、办公室工作、打字、速记、簿记、会计、数据处理、档案管理、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等。

职业、工业技术课程有:工业世界、基本工业技术、技术原

理、技术和制造、设计技术、机械制图、建筑制图、机械工业、电器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印刷工业、化妆品工业、汽车修理、建筑维修、木工、空调等等。还有的学校的职业课程有:职业方向、商业、卫生保健、饮食及其他服务行业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但是这些课程相当普通。很具有代表性。其中有些课程,名称和内容都很相近,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1】《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江山野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美国加拿大学校课程——课程教育改革系类丛书》江山野主编

【3】《美国高中课程的标准\设置\开发与管理研究》胡庆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4】什么是AP级及其起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308074625.html,/wiki/AP%E8%80%83%E8%AF %9

【5】浅谈美国中学课程设置孙慧玲

【6】美国中学的课程问题浅议高耀明

中国高中课程设置

我国的课程主要是分为高中课程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那么,对于中学的课程设置的情况,我们以高中为主。

高中课程结构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学科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又进一步分为分科性选修(限选)和单科性选修(任选)]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一、各级机构在课程设置中的作用

我国高中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色高中,其中普通高中时主要类型。

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无权随意增设或删减课程]3[。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颁布各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本课程计划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完善地方课程,并对综合实践活动和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给予全面的指导。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学校对课程的具体安排需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1[。

二、课程设置]2[

我国中学课程仍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它以“升学——应试”为目的,强调学科的细分化。

新课程改革后的学习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新课程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科、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构成。除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的领域外,其余七个学习领域均由若干科目构成,每一科目又包括若干模块。

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Ⅰ、选修课程Ⅱ三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Ⅰ的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Ⅱ由学校自行研制。由于采用了“模块制”,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定学习计划化,因此在必修课中学生先学习什么模块、后学习什么模块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必修课程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间可以转换和衔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所喜欢的层次。新课程规定的学生高中毕业的基本学分要求是144分,其中更必修学分为116,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所在选修28学分,方可毕业。

科目即是学科,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它是学习领域的构成单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科目构成一个学习领域。除综合实践活动外,另外七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史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普通高中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外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语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5[。

高中设有选修课,但为数很少。高二分文理科,学习各有侧重。选修课设有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7门学科,以及地方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所开设的课程。

现在可看一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6[: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指定领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6[对之做出了如下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这样看来,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学分总数为23,在所有的必修学分中所占的比例是20%,是所学领域中必修学分最高的]5[。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 则探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3.学科知识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1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

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的对比

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的对比 摘要:本文将对比中国和美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别,分析中美基础教育的不同之处,简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关键词:基础教育;中美差距;原因 1中美基础教育的历史背景 1.1中国: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就是教诲培养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私学兴起之前,那时的教育由官府控制,在私学兴起之后,受教育的对象不止仅限于贵族阶级,扩大平民百姓,因为私学的产生,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地点教学,学生亦可以选择教师来学习,为当时的教育普及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私学,不同派系不同主的私学出现了相互抗衡,相互补充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极大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发展。经过了许多朝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逐渐加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儒学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以儒学为尊的思想影响着后来的基础教育发展。古代“小学”教育的主要容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等,检查学生的学业情况也靠考试,在宋代有“日考”,“月考”,“季考”等多种考试方法。受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童生学习的容也相对固定,固定的背诵考试相关的篇目,全然不顾理解与否,而考查方式也很简单,以考生能否背诵来判断是否学好,借以选拔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1.2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美国就普及了小学教育,在之前17世纪初,首批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定居下来以后,教育活动随之开始,由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大多是英国的清教徒,他们崇尚书本并信奉教育,所以新英格兰地区的教育活动最为活跃,对日后的美国教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最为突出。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为支持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浪潮: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美国在其教育体制不完整且带有强烈的殖民性和色彩的情况下发起的,这次革命主要是对教育的容世俗化,初等教育的公立化和学校序列的体系化做出的改革,使得当时公立小学和中学普遍建立起来,初中高各级学校互相衔接的机制得以健全。第二次教育改革为了应对充满激烈竞争和公立主义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美国发起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提出了“全儿童”的概念,反对唯智主义,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教育思想的主流。第三次国防教育法改革和第四次“国家危险”改革促使美国教育的进步。 2中美基础教育理念 2.1中国基础教育侧重公平,统一: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教育发展状况不一,为了让全体国民都享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基础教育水平都稳步提升。像法国,前联以及中国在课程决策上具有集权化的传统, 强调中央对课程的开发、管理与控制,课程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课程几乎完全由国家决定,地方和学校都没有课程决策的权力,只能执行国家的决定,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水平。这种教育的理念使政府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保障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的教育水平,虽然教育的差距任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一、课程设置 中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占全部课程3.9%,美国小学不开设思想品德课; 中国语文占全部课程25%,美国占38%; 中国算术20%,美国占23%; 中国科学课占4.7%,美国占3%; 中国地理课和历史课都占1.6%,美国小学地理课和历史课教学都溶入社会教育之中; 中国小学不开设社会学习课,而美国小学社会学习课程占全部课程13%; 中国小学体育课占全部课程7.8%,美国占10%; 中国小学音乐和美术课程占14%,美国占13%; 中国小学劳动课程占1.6%,而美国小学则不开设劳动课程。 从课程开设来看,中美小学对本国语言课程重视程度区别较大,其次是思想品德教育,美国规定在课堂上不得宣讲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个人自由,应该由家长向子女传授。 二、教师要求 中国小学教师大多是高中或师范毕业生,而美国小学教师要求至少是大学毕业; 中国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是$250,美国小学教师月工资则达人均$4000; 中国政府每年为每位小学生投入$81,美国则多达$4563; 中国小学每班通常都达到70人左右,而美国小学每班人数不得超过33人; 中国小学文化课学习水平通常都要比美国小学生高出两级,即中国小学二年级学生水平与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水平相当。 中国小学教师一般情况下只教授一门课程,而美国小学实行包班制,即某一个班所有课程全部由一位老师承担。 从这里看出,两个国家对小学教师入职要求区别很大,对教育投入区别也非常大,美国实行是真正免费义务教育,而中国义务教育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收费任由学校收取,导致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

三、课堂教学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最大区别要数课堂教学了。 首先是班额差别大,中国小学通常都是第班60人左右,少数地区班额高达80人,美国小学班额则不会超过30人; 中国课堂中学生规矩守纪,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认真听讲,美国课堂中学生自由活跃,学生或席地而坐,或随意走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 虽然近几年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模式稍有改变,但应试教育根基并没有动摇;中国课堂教学内容深,要求高,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而美国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要浅得多,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在新课程

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除有上述规定之外,并为各门主要学科编制教学纲要,他们称之为framework,也可以叫做教育框架,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但不是硬性规定,仅供学校和教师参考,因此也有很大弹性。 有些学区,由于州里对中小学课程只有一些原则规定,学区又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课程管理和指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一般说,在课程设置上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也可以说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州、市或学区的规定都不是硬性的,而且内容多具有弹性,给学校以很大的灵活余地。不过,学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 摘要:本文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对中美两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都在世界上占据了首要位置,这与其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似乎是成功的。美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成功反映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研究美国是依靠什么样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从而可以为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中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 (一)培养目标 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美国,教师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教师。至于什么是合格的教师,两国受各自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有各自的标准。传统文化中,我国对教师的要求可

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合格的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能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1]这个观点对我国教师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合格的教师主要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而这些正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 与我国的培养目标相比较,美国教师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更为重视,要求教师像医生看病那样对学生的“病情”(学习困难)进行分析、诊断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学生开“处方”(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教学的“临床专家”。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专业化,将教师看成是一种专业而非职业。近些年里我国也开始对教师专业化关注,不过还没有在培养目标中得到具体体现。 (二)课程设置 1.通识类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一般在30%到40%之间,必修课为主要形式,其类别可以说是全国统一,主要为政治、英语、计算机这三大块。其中英语、计算机都有考级要求,这使很多未来的教师在这些课程上花费了不少精力。为了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我国大部分高校也向学生提供大量可跨专业选课的全校性选修课。[2]不过目前我国通识课程的选修课相对比

探究美国小学年级及课程设置之一

探究美国小学年级及课程设置之一美国小学一般都是从K年级到5年级,也就是K—5。K年级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幼儿园大班。 昨天,我对Vicki说,我想看看K年级的教学。 今天一早,Vicki给了我一张schedule: 8:00—9:30,Room 902,Ms Norma; 9:30—11:00,Room 504,Ms Noemi; 12:15—1:15,Room 903,Ms Diane;; 1:15—2:15,Room 901,Ms Hope。 她说,K年级总共有四个班,这个安排,四个班我就都能看到了。 我还需要先说明一下。美国没有独立的幼儿园,K年级就进入了小学,属于小学的范畴。而在k年级之前,一般会设立preschool,在我到Jackson学校的第一周,Vicki就带我去了附近的preschool,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书。我还记得Vicki当初对我说:这些孩子就要进入我们学校了,所以要让他们熟悉我们的学校,让他们熟悉我这个校长。 Preschool基本是半天活动,而K年级就要和小学生一样,全天在校。这和我们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我们一般把preschool翻译成学前教育,把kindergarten翻译成幼儿园,而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和幼儿园之间的区别不很清楚,一种说法认为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是为了顺利和小学对接的教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3岁之前叫托儿所,3岁到6岁叫幼儿园,这些都是学前教育。而且,不管幼儿

园还是学前教育,我们中国家长都习惯于把小孩全天交给老师管理。对于我们中国出现的幼儿园寄宿制情况,美国人很难理解。他们觉得,你生了这个孩子,你就有义务去教养这个孩子。这也就是美国全职妈妈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很多的家庭,都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妈妈才再出来工作。昨天说到的转行新教师,很多也就是由全职妈妈之后,再去读个教师资格证,来申请做教师的。 美国小学一般都是从K年级到5年级,也就是K—5。K年级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幼儿园大班。 昨天,我对Vicki说,我想看看K年级的教学。 今天一早,Vicki给了我一张schedule: 8:00—9:30,Room 902,Ms Norma; 9:30—11:00,Room 504,Ms Noemi; 12:15—1:15,Room 903,Ms Diane;; 1:15—2:15,Room 901,Ms Hope。 她说,K年级总共有四个班,这个安排,四个班我就都能看到了。 我还需要先说明一下。美国没有独立的幼儿园,K年级就进入了小学,属于小学的范畴。而在k年级之前,一般会设立preschool,在我到Jackson学校的第一周,Vicki就带我去了附近的preschool,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书。我还记得Vicki当初对我说:这些孩子就要进入我们学校了,所以要让他们熟悉我们的学校,让他们熟悉我这个校长。 Preschool基本是半天活动,而K年级就要和小学生一样,全天在校。这和我们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我们一般把preschool翻译成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

美国知名大学本科“操作系统”课程设置情况的对比和分析

美国知名大学本科“操作系统”课程设置情况的对比和分析 摘要:我国的“操作系统”课程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课程的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几所著名大学的本科“操作系统”课程的课程内容、实验设置两个方面的情况,以图促进我国的“操作系统”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程;课程内容;实验设置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操作系统作为最重要的软件部件之一,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因此,有关“操作系统”课程的设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操作系统”课程需要为后续课程提供足够的知识基础,也必须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全局观,拓广他们对计算机的系统化视野。 我们对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操作系统”课程进行了跟踪和分析,了解他们对于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教学情况,分析他们对于操作系统相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方法,比较他们与我们国内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差异,吸收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以图改进我们的课程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我们主要通过Internet调查了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和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威望的美国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的“操作系统”课程参见表1。 这些课程中有相当的部分是研究生课程,我们仅仅针对其中的本科课程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其中的教学内容、实验设置两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外课程比较

中外课程比较(一)—中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3AJ001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 许云昭(副省长,湖南省人民政府) 主要成员:石鸥,周德义,刘丽群,王昌善,段发明,吴小鸥,张倩,方成智,雷冬玉等 一、课题的立论根据 (一)课题的提出 三、四百年前,美国的大部分土地还是草莽未辟的处女地;两百多年前,这里还没有取得自由发展的权利,然而仅仅一百多年来(独立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却极为迅速并一跃而居世界首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取得令人惊异的成果?美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科技一直处于领先、社会进步明显、文明程度高、综合国力非常强大,难道是偶然的现象吗?如果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基础与知识支撑,这种发展可能吗?而人才基础与知识支撑显然是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有它独特的长处,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的前期研究《差距与超越——中美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作者:许云昭等)对此已有系统分析,现在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美国的教育能较好地促进着经济发展和科技飞跃?美国的教育是通过什么中介达到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学校培养人才和创新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运作机制是怎样的?初步研究表明,这需要我们到美国学校的课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因为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课程,这是立国根基,所以课程一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课程在教育改革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历次重大社会事件都导致美国的教育改革,而历次教育改革都把课程放在突出的位臵上。如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给美国朝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于是从50年代末开始展开了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推动了全球的课程改革运动;70年代中后期的“恢复基础运动”、80年代“高质量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来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以及《美国2061计划》等,课程无不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继而成为其国际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课程始终都是国家竞争的基础,始终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本保证。 目前,我国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等问题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究竟如何改、在哪些方面改、以什么方式改、改到什么程度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国情,而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由此,美国的基础教育就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本课题力图在对美国宏观教育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对美国学校的课程体系作全面的研究,以探寻美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值得我国借鉴的经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综合)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 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

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6—8%,地方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10—12%,可以整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前言 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 注释: ※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 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 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308074625.html,/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高等代数(I)(必)5.0 高等代数(I)习题(必)0.0 几何学(必)5.0 几何学习题(必)0.0 一年级春季学期 数学分析(II)(必)5.0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与启示 孔亚峰 (曲阜师范学校,山东曲阜273100) [摘 要]中美两国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上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因而两国 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的结构调整以及核心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均具有相当大的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中美两国隐藏在课程背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关 键 词]中国;美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8)02-0022-06[收稿日期]2007-08-1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小教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05JG16)。 [作者简介]孔亚峰(1980-),男,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学校讲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一、中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背景 (一)美国师范教育的两次转型 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始于殖民地时期。但从 19世纪后期起,美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两次转型。 1.师范学院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层次提升19世纪后期,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进 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师范学校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并面临提高学术水准和学历层次等诸多在原有体制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1]在此情况下,师范学校开始走上向师范学院升格的道路。 2.综合性大学阶段:美国师范教育的整体转型 应该说,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转型始于二战后,师范教育横向上的学科结构拓展以及纵向上向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的转变,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整体转型的主要内容。[2]随着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研究生院的发展,这种基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可。这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的培养置于学科门类较齐全、学术声 誉较高的综合性大学里,它与此前的师范学院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建立在宽广、精深的基础学科教 育上的开放性。因此,一方面,它既把普通文理教育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也重视教育实践技能的训练。 (二)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三个阶段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层次、培养机构、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3] 1.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中师层次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由“普通文化课程”(与小学教学科目对口的学科基础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 (设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材教法)两大类课程及教育实习组成,并侧重语文、数学两科的教学。 2.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专科层次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师范教育 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均发生了由量至质的变化。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先后采用“五年一贯制”或“三 2008年第2期外国教育研究 No.2,2008 第35卷总第212期 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 Vol.35GeneralNo.212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西省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朔州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按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规定了我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开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课时数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 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 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课时。课程设置应体 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 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应比例适当,课程内容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同一课程内容不同年级的课时数量应相对均衡。 3、综合性原则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4、连续性原则 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在不同年级的分布、不同课程的课时比例安排以原课程计划为参照,在不妨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违背课程设置原则的前提下,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大学课程设置及知识结构介绍

大学课程设置及知识结构介绍 联系地址:张掖市河西学院机电学院机电系3班 邮政编码:740000 联系电话:0551-5(宿舍) E-mail: 专业99级学员历年成绩表

河西学院考试办公室河西学院 ___2013__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院系简介 学院简介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是由原物理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于2010年12月经学校批准设立的二级学院。学院内设基础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基础电子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机械工程教研室、测控与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现开办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和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技术等3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学

生1423人;现有教职工64人(不含兼任教师),其中专、兼任教师共5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29人,助教6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36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2%。学院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已建设《电磁学》、《量子力学》、《电机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理论力学》、《中学物理教学法》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现任领导 书记:史军教授院长:刘振来教授副书记:盛学明副院长:韩正海副教授副院长:张静副教授副院长:罗均华教授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主要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及楼宇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工厂供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检测与传感、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单片机技术、高电压技术等。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科)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技开发、科技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微机原理等。 3.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主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