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6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的合成需要模板、原料、ATP和酶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一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一种RNA

D.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导致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

2.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

A.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中,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的比例均是1/2

3.取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Z6-1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Z6-1

A.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3

B.细胞a~g中生理功能最为近似的应该是细胞b和细胞e

C.组成1~6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均不同

D.a~g各个细胞中染色体上所含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4.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Z6-2

A.图甲中①mRNA与②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起始密码子在①的右端

B.图甲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乙的⑧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C.若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③多肽链结构必将发生改变

D.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图乙中的⑦过程

5.如图Z6-3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6-3

A.此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B.细胞中mRNA上的密码子最多有64种

C.细胞中的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D.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时,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需要RNA聚合酶

B.转录时会形成RNA—DNA杂交区域

C.翻译时,若干条mRNA串联在一个核糖体上的多肽链合成方式提高了翻译效率

D.翻译时,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由结合在其上的核糖体认读

7.如图Z6-4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Z6-4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

B.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C.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则r-蛋白就会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D.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8.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 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图Z6-5

A.将EBV的-RNA直接注入人体细胞内一定会引起EBHF

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不同

C.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D.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9.由于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酶X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酶Y与酶X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目减少了50%

C.状况③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D.状况④说明翻译出的肽链变短

10.mRNA上的某个碱基被氧化后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停止移动,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被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质控因子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

B.质控因子的作用是阻止异常多肽链的合成

C.可根据合成多肽链的长度来判断mRNA上的碱基是否被氧化

D.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

11.下列对图Z6-6中甲、乙、丙三幅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Z6-6

A.将图甲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数占总链数的7/8

B.图甲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图丙中①的碱基排列顺序与③不相同

D.控制形成图乙mRNA的双链DNA分子中A+T的总数等于mRNA中全部碱基的总数

12.如图Z6-7表示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复制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图Z6-7

(1)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无病毒颗粒,此时期称为隐蔽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H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F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f称为______________。

(4)假如A为RNA,经实验分析确定其碱基总数为X,其中鸟嘌呤G的数量为Y,你能否推断出构成A的几种碱基数量分别是多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心法则分析,RNA 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些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如图Z6-8表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Z6-8

(1)“红脸人”的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脸红。

(2)若某正常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可得到__________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

(3)经常酗酒的夫妻生下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会增大。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该标记),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现诊断出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其父亲为“++”,母亲为“+-”。则该患儿的形成与双亲中的__________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异常。

(4)如图Z6-9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某时期的图解。

图Z6-9

A.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B.图中①②③是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三种RNA,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C.形成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所对应的DNA片段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限时集训(一)

1.B [解析]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磷脂分子中含有P元素,A项不符合

题意。催化基因转录出mRNA的物质是RNA聚合酶,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中不含P元素,B项符合题意。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tRNA中含有P元素,C项不符合题意。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ATP中含有P元素,D项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 图甲中的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可表示不同种氨基酸,因此图甲表示蛋白质或者多肽;图乙中有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图乙可以表示RNA 分子;图丙中只有一种单体,因此图丙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并且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因此图丙表示淀粉,A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 图甲所示为氨基酸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图丙所示是核苷酸分子,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A项错误。图乙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烤的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项错误。若图丙中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可构成DNA,DNA完全水解后会产生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最多4种:A、G、C、T),最多共6种产物,C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不可能出现在动物细胞中,D项错误。

4.D [解析] 在细胞鲜重中氧含量最多,A项错误。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碳、氢所占比例远高于糖类,能储存更多能量,B项错误。光合作用时,CO2中碳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C项错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项正确。

5.D [解析] ①~③分别是叶绿素、tRNA和ATP。大部分植物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也就没有叶绿素,A项错误。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B项错误。②中含有反密码子,C项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②中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D项正确。

6.B [解析] 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都含有C、H、O、N、P等元素,①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于细胞中而不是内环境中,②错误。酶可以重复利用,③错误。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进而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④正确。叶肉细胞内的[H]有的产生于细胞呼吸过程,有的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只有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H]才可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⑤错误。

7.B [解析] 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如细胞呼吸)相联系,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A项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仅是多肽,多肽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B项错误。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几乎全身细胞内都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项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酶只有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后才能发挥催化作用,D项正确。

8.D [解析] 细胞内的有机物均以碳链为骨架,但无机物不是以碳链为骨架的,A项错误。脂肪酸中无N和P,只有C、H、O三种元素,B项错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不含Mg,C项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D项正确。

9.A [解析] 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可形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正确。性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所以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项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所以两个结构中的核酸都既含有脱氧核糖也含有核糖,C项错误。基因翻译的产物不是氨基酸,而是蛋白质,D项错误。

10.B [解析] 核糖体是细菌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其成分中既有蛋白质也有核酸(RNA),A项正确。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项错误。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脂质中的脂肪可以储存能量,性激素可以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项正确。

11.(1)淀粉

(2)斐林试剂砖红色的深浅

(3)相同(或相似)

(4)磷酸化酶溶液 2 mL(等量)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蛋清液) 双缩脲试剂紫色

[解析] (1)小麦成熟种子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实验材料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多少不同,最后生成砖红色的深浅就不同。(3)由图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还原糖和蔗糖的含量都在逐渐下降(开花后第10~20天下降较快,开花后第20~40天下降较慢),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或相似)。(4)本小题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磷酸化酶是蛋白质,实验原理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实验遵循对照原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磷酸化酶溶液,对照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已知蛋白质溶液,再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如果都出现紫色,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12.(1)电子

(2)其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合理即可)

(3)胰腺羧基(—COOH)

(4)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皱缩

(6)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解析] (1)图中蛋白质和核DNA分子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2)图示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3)胰蛋白酶是由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的;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形成肽键,同时脱去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COOH)。(4)若D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5)该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皱缩。(6)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因此B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13.(1)核苷酸8

(2)糖原肝脏(和肌肉)

(3)雌性激素脂肪自然选择

(4)氨基酸N mn-18(n-2)

(5)—CO—NH—

[解析] (1)物质a表示核苷酸,其在原核细胞中有8种。(2)E代表多糖,若E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E是糖原,糖原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肌肉细胞。(3)根据图中提示:物质d 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雌性动物的第二性征,可以推出物质d是雌性激素。物质F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存在,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可以推出物质F是脂肪,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据图可知,物质b的名称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中除C、H、O外,还应该有N。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总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5)图中缺少的结构是肽键。

专题限时集训(二)

1.B [解析] 图中细胞分泌抗体,故表示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但不能合成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A项错误。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氨基酸→RNA聚合酶是耗能过程,需细胞呼吸提供能量,B项正确。浆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能生成酒精,C项错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染色质不能变成染色体,D项错误。

2.C [解析] 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开始时A溶液的总浓度是0.05 mol·L-1,

B溶液的总浓度是0.06 mol·L-1,B的渗透压高于A,故最终B液面高于A液面。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那么最终半透膜两侧的尿素浓度相等,但是A溶液的蔗糖浓度大于B溶液,故最终A液面高于B液面。

3.C [解析] 题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示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项错误。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项错误。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四种: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C项正确。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没有叶绿体,D项错误。

4.B [解析] 甲状腺细胞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对靶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即图甲形式,A项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B 项错误。图乙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C项正确。T淋巴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的,D项正确。

5.D [解析] 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项错误。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该画出的结构是线粒体,B项错误。蓝藻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由于含有能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项错误。小鼠肝脏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完全正确,水稻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其细胞中不该画出的结构是中心体,D项正确。

6.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A项错误。“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有可能为有氧呼吸,也有可能为无氧呼吸,B项正确。该反应器中所用的“生物膜”对有机物污染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但对无机物污染以及海水淡化没有作用,C、D项错误。

7.B [解析] 据图分析,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CFTR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A项正确。氯离子跨膜运输是由CFTR蛋白决定的,B项错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CFTR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其功能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C项正确。水分子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膜结构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项正确。

8.C [解析] 第一周,植物长势正常,能吸收无机盐和水;第二周,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减少,细胞呼吸不能提供植物正常吸收无机盐所需的能量,此时通入空气可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第三周,植物萎蔫可能是因为培养液中水分损失较多,导致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A、B、D项正确。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的症状是因为培养液中缺少氧气,导致细胞呼吸无法提供植物正常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不是因为根细胞缺少相应载体,否则第一周植物也无法正常生长,C项错误。

9.D [解析] 分析题图,可判断①为自由扩散,②为协助扩散,③为主动运输。含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①方式为物质从膜外运输到膜内,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所以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A项正确。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项正确。此图若表示神经元的细胞膜,则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钠钾泵可逆浓度梯度运出钠离子,故涉及③方式,C项正确。糖醋蒜腌制过程中,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蔗糖和醋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10.B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时该植物也能吸收K+(通过无氧呼吸供能),B项错误。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AB段随着营养液中氧气含量的增加,K+的吸收速率增加,则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C项正确。BC 段K+的吸收速率不随营养液中O2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说明除了营养液中的O2含量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如载体的数量,D项正确。

11.(1)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

(2)胞吐不需要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物质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蛋白质(糖蛋白)

(5)线粒体、细胞核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解析] (1)由题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核糖体,C是内质网,D是溶酶体。(2)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协助,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消耗能量。(3)图(二)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4)“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膜表面的蛋白质(糖蛋白)。(5)A与T互补配对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也可能是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12.(1)3 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3 4(顺序不能调) ATP

(3)C

[解析] (1)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3叶绿体;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图甲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3叶绿体和4线粒体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能源物质是ATP。(3)抗体是蛋白质,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RNA,A项错误。该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效应T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B项错误。膜蛋白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该细胞的膜蛋白与记忆B细胞的不完全相同,C项正确。该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进行分裂,因此不能进行核DNA的复制,D项错误。

专题限时集训(三)

1.B [解析] 若实验条件为不同温度,则a曲线对应的温度可能为最适温度,A项正确。若实验条件为不同pH,则a、b、c曲线对应的酶均有活性,B项错误。若实验条件为不同的酶浓度,a条件下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最短,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C项正确。若a、b、c分别表示加入K+、蒸馏水、Mg2+,则c曲线表明Mg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2.B [解析] 从温度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可知,乙酶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更广。从pH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可知,乙酶对pH的耐受范围更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pH大约是6.5~7.0的酸性条件下,两种酶都具有一定的活性。酶具有专一性,如果洗涤物中只有一种污渍成分,那么只需要添加对应的酶即可,这种情况下同时添加其他种类的酶,并不一定能增强洗涤效果;另外,由于甲、乙两种酶都是蛋白酶,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因此,在洗衣粉中同时添加甲、乙两种酶,可能会因为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洗涤效果不如只加一种酶的好。

3.D [解析] 分析5支试管所加入的物质及实验结果可知,2号试管中锈铁钉含有的 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但气泡较少;3号试管中生土豆块含有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气泡很多;4号试管中熟土豆块因高温导致过氧化氢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5号试管中稀NaOH 溶液导致生土豆块中的过氧化氢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1号试管作为对照组。3号试管和1号试管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即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3号试管和4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5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由于没有设置多种不同温度,且H2O2自行分解受温度影响,故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A [解析] 题图为某种酶作用的模型,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因此a表示某种酶,b表示反应底物,c和d表示反应产物。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c+d,A项错误。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B项正确。 c和d表示反应产物,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C项正确。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D项正确。

5.D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6.D [解析] 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用于除光合作用外的

所有生理活动,A项正确。①是ADP,②是AMP,③是腺苷,④是磷酸,⑤是能量,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Ⅲ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B项正确。由图可知,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宜pH,实验的自变量范围应偏酸性,C项正确。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质是m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项错误。

7.B [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可以产生ATP;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也会产生ATP;叶绿体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可产生ATP,而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是消耗ATP的场所。

8.C [解析]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都属于主动运输,都会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抗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也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快速运输到细胞内不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9.B [解析] 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A项错误。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比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其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可存在,B项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中的CO2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项错误。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存在与否,不能检测蔗糖及其水解产物的存在与否,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项错误

10.B [解析] 综合分析表格与曲线可知,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红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A项正确。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B项错误。表格中的数据显示,随着NaF浓度的增加,ATP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C项正确。实验中A组未做处理,是空白对照组,B组与C组处理的NaF浓度分别是50×10-6g/mL和150×10-6g/mL,二者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项正确。

11.(1)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A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3)40 5.0

(4)(注:起点一致,终点提前)

(5)A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

[解析] (1)图(一)横坐标为温度(自变量),纵坐标为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酶和B酶的活性,因此研究的课题是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2)图(一)结果显示,在40 ℃至60 ℃范围内A 酶的活性比较大,因此A酶的热稳定性较好。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丧失生理活性。(3)A酶的活性为5.8时,对应的温度为40 ℃,即③处应是40;A酶的活性为6.3时,对应的温度为50 ℃,在温度为50 ℃时,B酶的活性为5.0,即⑧处是5.0。(4)在相同温度下A酶的活性比B酶大,因此酶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浓度的底物完全分解所需要的时间更短。(5)在一支试管中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蛋白酶会将A酶分解,使A酶丧失活性。

12.(1)有氧呼吸(呼吸作用) ATP和ADP不断进行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能

(4)①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②线粒体③减慢

[解析] (1)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在动物中来自呼吸作用,在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

中ATP和ADP不断进行相互转化,既为生命活动及时提供了能量,又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

(2)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 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A”,即腺苷。(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某些神经细胞能发生电位变化,从而确定猜测的正确性。(4)①题中自变量是X物质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内ATP 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内ATP的浓度越大,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越多,细胞死亡的百分率越小;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导致能量供应减少,可能是X物质作用于线粒体所致。③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由表格可知,X物质浓度越高,细胞产生ATP量越少。ATP的生成量减少,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就少,妨碍主动运输,导致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减慢。

专题限时集训(四)

1.A [解析] ①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为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过程,产生的[H]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用于细胞呼吸;③过程是氧气的释放,其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当该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整个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并不一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D [解析] 在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能完成光合作用全过程,而线粒体中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光合作用过程中,[H]的形成和[H]的利用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形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H]的利用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有氧气的形成,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气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光能可转变成化学能,在线粒体中化学能可转变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3.B [解析] 图中纵坐标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即净光合速率)或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即呼吸速率)。由于没有对高于35 ℃条件下水绵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因此,不能说明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5 ℃时水绵细胞在光照下吸收CO2的量最高,即此时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大。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应是20 ℃,因为在20 ℃时,每天光照10小时,一昼夜水绵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为11.5 mg(3.25×10-1.5×14=11.5 mg)(用CO2的吸收量表示)。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1.5 mg/h(用CO2量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是0.5 mg/h(用CO2量表示),可知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3倍。

4.D [解析] 分析题图中的氧气消耗率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可知,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cd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存。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没有CO2的生成,所以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无氧呼吸时,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则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5.B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两大因素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a在20 ℃和40 ℃左右时光合速率相近的原因不相同,20 ℃时酶的活性较低,而40 ℃时部分酶可能已经失活,B项错误。

6.D [解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乙最可能是阴生植物,A项正确。图(1)中的B1点是甲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肉细胞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只在细胞内的两个细胞器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对应图(2)中的Ⅲ,B项正确。从图(2)中的Ⅳ可判断细胞器①是叶绿体,甲、乙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小于B2的环境中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C项正确。从图(1)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从C降低到B1时,乙植物的生长速率不会减慢,D项错误。

7.B [解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CO2,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在图(2)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实验装置内酒精的浓度应增加,①错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实验装置内溶液的pH

应降低,④错误,因此B项正确。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可用甲基绿进行染色,D项错误。

8.B [解析] 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甲种植物处于光饱和状态,因此用于光合作用的CO2既有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又有从外界吸收的;而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乙种植物处于光补偿状态,因此用于光合作用的CO2只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B项错误。

9.(1)能叶绿体基质

(2)酶的活性CO2浓度

(3)5 3

(4)5 6

(5)增多减少

[解析] (1)根据原料为CO2和产物为葡萄糖可以判断出,该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此过程在暗处也可以发生。

(2)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间接影响该过程的,而直接影响该过程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据图可知,2个三磷酸丙糖(共6个碳原子)是由2个三磷酸甘油醛在[H]还原和ATP供能下生成的,因此推理出2个三磷酸甘油醛也应含有6个碳原子。再根据2个三磷酸甘油醛(共6个碳原子)是由1个CO2和1个1,5二磷酸核酮糖结合后产生的,因此可推理出1,5二磷酸核酮糖中含有5个碳原子。

(4)据(3)分析可知,在一次循环中,2个三磷酸丙糖(共6个碳原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其中有1个碳原子转移到葡萄糖中,其余的5个碳原子经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再生成1个1,5二磷酸核酮糖,因此要合成1个葡萄糖分子(含6个碳原子),需要1个1,5二磷酸核酮糖分子循环运输6次CO2。

(5)当环境中的CO2突然减少,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时,CO2与1,5二磷酸核酮糖结合生成三磷酸甘油醛的过程受阻,而三磷酸甘油醛的还原过程不受影响,因此三磷酸甘油醛含量短时间内会减少,而1,5二磷酸核酮糖含量短时间内会增多。

10.(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H]和ATP

(2)A 自然选择增加

(3)虚线55

(4)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都不为0),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

[解析] (1)图甲所示细胞在夜间通过代谢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图示可知,该植物在夜间能吸收CO2,但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主要是因为缺少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和[H]。(2)图乙中A植物在夜间吸收CO2,与图甲所示植物相对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图乙中,与10 h相比,12 h B植物的CO2吸收速率减小,导致CO2的固定过程减弱,而C3的还原过程正常进行,因此C5的含量增加。(3)图丙中,实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变化,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而虚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变化,CO2产生速率的变化情况,所以实线表示温度—净光合速率曲线,而虚线表示温度—呼吸速率曲线。55 ℃时两曲线开始重合,说明此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但还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4)图丙中,40 ℃时CO2的吸收速率为0,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等,即净光合速率为0。而60 ℃时CO2吸收速率和CO2产生速率均为0,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

专题限时集训(五)

1.C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前期、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A项错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 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项正确。有丝分裂间期中的S期进行DNA的复制,此时DNA聚合酶较为活跃,D项错误。

2.C [解析] 由表和曲线图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维生素K2(VK2)浓度的不断增大,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大,bcl2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逐渐减小,而bax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相对值变化不大,说明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由于设置的VK2的浓度范围太

小,所以不能确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

3.D [解析] ①表示核孔,②和③分别表示核膜的内膜和外膜,④表示完成复制后的染色体,图丙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解旋酶是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并通过①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的复制,内质网内连③核膜,外连细胞膜,A项正确。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1,B项正确。图丙中核膜小泡逐渐融合变成核膜,故该图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项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均为2N,继续在无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DNA复制完成后,每条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为杂合的3H1H,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为纯合的1H1H,即一半染色单体含放射性,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后,子染色体的分离具有随机性,因此,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的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D项错误。

4.D [解析] 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剪取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制作装片,分生区位于洋葱根尖2~3 mm处,A项错误。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块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来,B项错误。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找不到分裂期的细胞,C项错误。观察到的某个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与该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的比例成正比,所以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可估算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长短,D项正确。

5.D [解析] 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一个生殖细胞和三个极体,A项错误。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乙(受精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项错误。丁过程为细胞分化,分化后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凋亡,D项正确。

6.B [解析] 据图可知,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但不能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A项错误。由图可知,成体干细胞增殖时DNA是进行半保留复制的,B项正确。成体干细胞的DNA含有永生化链,因此基因突变频率低于其他细胞,C项错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项错误。

7.D [解析] Dnase酶、Caspase酶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A项正确。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选择性表达,B项正确。癌细胞结构改变,糖蛋白减少,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从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C项正确。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其分解,D项错误。

8.D [解析] 由图示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因片段的交换而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正确。由题意知,“诱导分化疗法”能诱导癌细胞的分化或凋亡,故能减少病人体内的癌细胞,B项正确。由题意可知,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从而有效地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发生凋亡,故二者作用原理不同,C项正确。原癌基因为正常细胞中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故图示中融合基因PMLRARa不属于原癌基因,D项错误。

9.D [解析] 由图乙细胞判断,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图甲中CD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1个DNA分子,所以CD段细胞中含有12个DNA分子,A项正确。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GH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B项正确。FG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该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项正确。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对应时期为图甲中的HI段,D项错误。

10.C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四个抗虫基因,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四个抗虫基因,B项正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项错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D项正确。

11.(1)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②②

(2)A、B、C、E

[解析] (1)图中过程c的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细胞分裂时会发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及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故根尖的①~④中会发生过程c、d的为②分生区细胞。

(2)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A项正确。形成①的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DNA序列不改变,细胞功能改变,B项正确。形成②的过程为细胞分裂过程,DNA序列不改变,细胞功能不改变,C 项正确。形成③④的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DNA序列不改变,细胞功能改变,D项错误。过程e的DNA 序列会改变,过程f的DNA序列不改变,E项正确。

12.(1)a、b、c、e 0

(2)a、c

(3)Ⅰ d ③④(或③,或④)

(4)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 AY、X b

[解析] (1)分析图甲: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可能会发生类似图甲中a、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Ⅰ所代表的时期;图乙中的Ⅲ时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细胞d,处于图丙中的③④过程中。

(4)图丙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图中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 b 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 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因此图中D、E、F细胞的基因组成依次为AY、AY、X b。

专题限时集训(六)

1.A [解析] DNA复制时需要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作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TP提供能量,解旋酶、DNA聚合酶作为催化剂,A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一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可转录出多种RNA,C项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是相同的,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造成的,D项错误。

2.C [解析] 该DNA共有2000个碱基,其中A和T各有600个,所以G和C各有400个,但C 在两条链上的数量不一定相等,所以每一条链上不一定都具有200个胞嘧啶,A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B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C项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各占一半,但在单链DNA中则不一定,D项错误。

3.B [解析] 所有细胞都要合成ATP水解酶,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2,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细胞b和细胞e的基因表达情况相同,其生理功能应该最相近,B项正确。遗传信息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但6个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不一定都不同,C项错误。a~g各个细胞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一般情况下,染色体上所含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D项错误。

4.C [解析] 图甲中①mRNA与②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

向左,因此起始密码子在①的右端,A项正确。图甲所示为翻译过程,相当于图乙的⑧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B项正确。若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控制合成的③多肽链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⑦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该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因此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图乙中的⑦过程,D项正确。

5.C [解析] 图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为转录过程;mRNA与核糖体结合,合成多肽链,为翻译过程,A项正确。细胞中mRNA上的密码子最多有64种,其中61种能决定氨基酸,还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B项正确。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而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项错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D项正确。

6.C [解析] 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解开DNA片段的双螺旋结构,A项正确。转录时会形成RNA—DNA杂交区域,B项正确。翻译时,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但是一个核糖体上不能结合多条mRNA,C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读取mRNA上的密码子,D项正确。

7.D [解析] 据图可知,a是核糖体,b是mRNA,c是基因,过程①是翻译,过程②是r蛋白与rRNA组装形成核糖体,该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A、B项正确。由图可知,r蛋白过量时,会与b结合,阻碍r蛋白的合成,C项正确。rRNA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项错误。

8.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因此,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内不能引起EBHF,A项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RNA中的嘧啶比例与mRNA中的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项错误。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C项正确。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D项错误。

9.C [解析] 状况①说明基因突变前后转录形成的mRNA编码的氨基酸数目相同,酶活性相同,A 项错误。状况②氨基酸的数目没有减少,酶活性降低可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有关,B项错误。状况③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变短,C项正确。状况④说明翻译出的肽链变长,D项错误。

10.B [解析] 由于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所以质控因子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A项正确。质控因子的作用是“解救”被卡住的核糖体,使多肽链的合成能够继续,B项错误。多肽链的合成模板是mRNA,若mRNA上的某个碱基被氧化,则会导致合成的多肽链较短,所以可根据合成多肽链的长度来判断mRNA上的碱基是否被氧化,C项正确。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使质控因子失去“切碎”mRNA,进而“解救”被卡住的核糖体的功能,使受损的mRNA在细胞中累积,从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D项正确。

11.D [解析] 图甲中的两条DNA单链中一条含有14N,另一条含有15N,将其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形成4个DNA分子,共8条单链,只有1条单链含有14N,因此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数占总链数的7/8,A项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使DNA 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解旋酶可以使③氢键断裂,B项正确。图丙中①③的模板都是②,但①是DNA单链,含有碱基T,③是mRNA,没有碱基T,而有碱基U,故二者的碱基序列不相同,C项正确。双链DNA分子中,A+C=T+G,因此控制形成图乙mRNA的双链DNA分子中A+C的总数等于mRNA中全部碱基的总数,D项错误。

12.(1)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个体

(2)完成核酸复制(过程g)所需要的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3)转录的信息不同装配

(4)不能,因为RNA是单链,构成RNA的几种碱基的数量无法确定RNA的自我复制RNA逆转录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无病毒颗粒”,可知此时还没形成完整的病毒个体。(2)D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应是蛋白质,D可作用于g过程(核酸复制),则D可能是完成核酸复

制所需要的酶,E和H组合成新的病毒,则H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3)B、F都是RNA,翻译出的蛋白质不同,说明转录的信息不同。过程f是装配成病毒的过程。(4)RNA是单链,其所含的几种碱基的数量无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推算。RNA病毒遗传信息特有的传递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RNA逆转录。

13.(1)乙醛

(2)2

(3)母亲二

(4)A.翻译核糖体

B.tRNA mRNA rRNA

C.

[解析] (1)因为“红脸人”的体内只有ADH,所以体内的乙醇可以变成乙醛,而乙醛不能变成乙酸,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会相对较高。(2)若某正常人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可得到4个基因,其中2个是正常的乙醛脱氢酶基因,2个是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3)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两个“-”只能来自其母亲,其母亲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4)图示为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①为tRNA,②为mRNA,③为rRNA。由图示可知,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对应的mRNA片段为—AUGAAAGUC—,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知,DNA片段的碱基序列是。

专题限时集训(七)

1.D [解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所得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于分析,A项正确。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有助于总结数据规律,B项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自己的假说,C项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D项错误。

2.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新婚妻子的父亲的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又根据Aa的人有50%患病,可判断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即无病的Aa占无病个体总数的比例为1/3,其丈夫的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则其丈夫的基因型为aa,故该夫妇的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中患病的个体占50%,故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50%=1/12。

3.D [解析] 实验一中纯合全雌株与纯合全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0∶3,可见该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项错误。实验一中, 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其中纯合子占1/5,B项错误。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C 项错误。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单显)∶正常株(双显和双隐)∶全雄株(单显)=1∶2∶1,D项正确。

4.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正常指聋哑人的基因型为bbdd,其是由bd精子和bd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父亲是短指,母亲为正常指,父母都会说话,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bbDd。

5.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_B_表现为黑红花斑,A_bb表现为黑色,aaB_表现为红色,aabb 表现为白色,A项正确。雌、雄黑红花斑蛇交配,如AaBb×AaBb,后代可能有四种表现型,B项正确。黑蛇与红蛇交配,如Aabb×aaBb,后代可能出现白蛇,C项正确。对杂合黑蛇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的前提是各种配子的成活率、各种配子受精的机会均相等,D项错误。

6.B [解析] 根据题意,由于控制花瓣大小与颜色的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可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分析,且aa为无花瓣,也就无颜色之分。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基因型有 3×3=9(种),表现型有2×2+1=5(种),A项正确。若基因型为 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即黄色大花瓣、黄色小花瓣和无花瓣,B项错误。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1/2=3/8,C项正确。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红色小花瓣、黄色小花瓣与无花瓣3种,D项正确。

7.D [解析] h基因是由H基因突变形成的,因此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X h Y,其中X h来自母亲,B项正确。若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99 bp和43 bp三个片段,说明其同时具有H基因和h基因,即其基因型为X H X h,C项正确。Ⅱ3的基因型为1/2X H X H、1/2X H X h,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 h Y的概率为1/4,D项错误。

8.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A致死,红腹(B)对黑腹(b)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彩背红腹雄蝇(aaX B Y)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AaX b X b)杂交,后代中彩背红腹雄蝇(aaX B Y)所占的比例=1/2×0=0;黑背黑腹雌蝇(AaX b X b)所占的比例=1/2×0=0;雄蝇中只有黑腹,没有红腹;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

9.D [解析] 由于F1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由于绿色纯合子不能存活,所以绿色∶黄色=2∶1,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A项错误。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F2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3∶3∶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F1中绿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非条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C项错误。由于决定羽毛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所以F2中的绿色条纹个体全是杂合子,D项正确。

10. (1)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2)Bb bb

(3)单倍体育种含基因B的雄配子

(4)1/4

(5)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或观察植株形态

(6)细胞分裂不同步

[解析] (1)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植株,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2)实验1中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但根据实验2的结果(全为白花,即bb),可以确定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能为Bb。(3)实验2中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所获得的幼苗得到纯合体,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实验2中利用F1红花植株(Bb)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获得基因型为bb的后代,说明红花植株产生的含基因B的花粉是致死的。(4)红花植株(Bb)自交,由于含基因B的雄配子致死,故子一代中红花(Bb)∶白花(bb)=1∶1,则基因B的频率为1/4。(5)欲判断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还是二倍体,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的方法,也可依据单倍体植株(弱小,不育)与二倍体植株的特点进行判断。(6)由于同一植株中各细胞的分裂是不同步的,故会出现“嵌合体”现象。

11.(1)是Ⅰ片段和Ⅱ2片段

(2)(两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一致,不随雄性遗传

(3)后肢短对后肢长为显性Ⅱ2片段乙组实验F1没有出现交叉遗传现象

(4)常染色体X b X b X B Y B②

遗传图解如下:

假设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位于Ⅰ片段

F1雄亲代雌

X b Y B×X b X b

X b Y B X b X b

♂后肢短♀后肢长

假设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F1雄亲代雌

BbXY ×bbXX

BbXY bbXY BbXX bbXX

[解析] (1)Ⅱ2片段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种群中的雌性个体为XX,可存在等位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Ⅰ片段和Ⅱ2片段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2)如果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则应只有雄性个体出现后肢长或后肢短,而题干中已明确(两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长度表现一致,因而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1片段。(3)根据甲、乙两组亲本表现型不同,F1全为后肢短,可判断后肢短对后肢长为显性。如果基因位于Ⅱ2片段,则乙组后代表现应为雌性全为后肢短,雄性全为后肢长,而实际全为后肢短,由此可判断基因不位于Ⅱ2片段。(4)设计回交实验是为了确定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Ⅰ片段,①组回交实验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Ⅰ片段,后代都表现为后肢短,不能确定基因位置,因而通过②组回交实验来确定基因位置,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后肢均有长、有短,如果基因位于Ⅰ片段,则回交后代表现为雄性后肢短,雌性后肢长,遗传图解见答案。

12.(1)aaX B Y aaX B X b

(2)①1/8 ②母亲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3)女孩遗传图解如下图

[解析] (1)关于甲病,Ⅲ1与Ⅱ3均表现正常,故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关于乙病,Ⅲ1为正常男性,故其基因型为X B Y;Ⅱ3为正常女性,但其父亲患病,故Ⅱ3的基因型为X B X b。(2)Ⅲ2的基因型是AaX B Y,Ⅲ3的基因型是1/2aaX B X b、1/2aaX B X B,Ⅲ2与Ⅲ3婚配,他们的后代如果是男孩,则此男孩同时患这两种病的概率为1/2×1/2×1/2=1/8。Ⅲ3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Y,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在Ⅲ3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胎儿多了一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3)关于乙病,Ⅲ1的基因型是X B Y,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或X B X b,他们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儿子,而女儿正常(可能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建议他们生女孩。如果Ⅲ1与Ⅲ4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男孩,则关于乙病,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遗传图解见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八)

1.C [解析] 由于野生型、突变株1、突变株2均为纯合品系,根据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F1为无氰酸,并且F2的比例约为13∶3,可知氰酸生成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由于突变株1与野生型杂交,F1为有氰酸,所以突变株1是隐性突变纯合子,B

项正确。由于突变株1与突变株2杂交,F1为无氰酸,说明突变株2的突变基因不能催化氰酸的合成,C项错误。根据实验数据,不足以推测两品系突变基因的功能,D项正确。

2.D [解析] T2噬菌体是病毒,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均无染色体,所以T2噬菌体、醋酸杆菌和水稻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A项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与d分离后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而不是基因重组,B项错误。植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项错误。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过程中,由于基因Y、y与基因R、r之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可能出现基因重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项正确。

3.B [解析] 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该卵原细胞能形成2种配子,A项错误。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B项正确。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 项错误。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发生自由组合,D项错误。

4.A [解析] 野生型果蝇的圆眼基因中插入了一小段DNA序列后,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此果蝇种群的基因库,A项正确,B项错误。该变异并没有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C项错误。该变异并未破坏遗传信息的传递,D项错误。

5.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染色体没有缺失基因或增添基因,而是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即发生了染色体倒位,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一种类型,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该图中两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由于1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B项正确。该细胞变异后,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C项正确。该变异是染色体倒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项错误。

6.D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都可能发育成三体。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D∶DD∶d=2∶2∶1∶1,其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dd∶Dd=1∶1∶2∶2,故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7.C [解析] 由题意知,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其中+只能来自父亲,则分裂异常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即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含有+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C项正确。

8.C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A项正确。当岛上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岛上鸟的种类也随着自然选择的进程发生变化,甲岛上鸟的种类增加更多,表明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项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上都有不同的鸟类,所以两岛上的鸟类各形成不同的多个种群基因库,且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基因库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C项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项正确。

9.(1)①c650 cc650 ②DNA分子杂交高Tam5发生转位

(2)①1/4 ②产生配子(减数分裂) ③等位不同

④两侧对称

(3)结构

[解析] (1)将纯合辐射对称花型、自交亲和植株(c650c650ScSc)与纯合两侧对称花型、自交不亲和植株(ccSS)杂交得F1。①只考虑花型这一性状,若F1的花型为两侧对称,则表明两侧对称花型为显性性状,辐射对称花型为隐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cc650。②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应使用DNA分子杂交技术。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650 基因发生了改变,显然比一般情况下的自然突变频率高,由

“c650 基因比c 基因多了Tam5 转座子,Tam5 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他位置的DNA 片段”可推测出,应该是c650 基因中的Tam5 转座子作用的结果。(2)从F1(基因型为cc650ScS)中选出基因型为ScS 且c650 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辐射对称花型(c650c650,也就是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两侧对称花型所占比例为3/4。②由题图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c650 基因和Sc 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可知,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F2中辐射对称花型的基因型只能是c650c650ScSc,而题中描述F2的150 个辐射对称花型植株中检测出5 个植株含S 基因,可推测F1植株在产生配子(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③这5 个植株的花型基因应该是c650c650,是纯合的,但是题中描述其中3个植株中的花型基因为杂合的,显然这3个植株中c650 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它的等位基因,且此基因与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④根据题意“这些个体中c650 基因转变为c基因”,可知F3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两侧对称花型的个体。(3)可需要通过改变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来进一步研究S基因的作用机理。

10.(1)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杂的操作

(2)①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10条②染色体变异③一定

(3)①H-h×hh 正交和反交②非甜∶甜=11∶1

[解析] (1)玉米常用作遗传实验材料,与豌豆不同的理由有雌雄同株单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杂的操作。(2)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图示分析,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的茎尖,而未经处理的根细胞染色体数目仍然是10。②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假如秋水仙素作用迅速,在BD时间段滴加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一定能得到图(一)所示核DNA含量变化曲线。(3)①题中给出了5种植株的基因型,要求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精子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可育”的结论。选择的测交亲本组合为H-h×hh。

②H-h个体作母本可产生2种雌配子,即H-、h,且比例为1∶1;Hh-个体作父本可产生2种雄配子,即H、h-,但可育的为H,F1植株的基因型为HH-、Hh,其随机传粉,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H∶H-∶h=2∶1∶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H∶h=2∶1,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甜=11∶1。

11.(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 ②不定向的前选择

③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解析] (1)根据题干及题图可知,本实验观察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2)题图中B培养皿中的抑菌圈最大,所以其对应的抗生素最有效。(3)b点细菌数量开始下降,应该是添加了抗生素的缘故。变异是不定向的,且发生在环境变化之前,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并不诱导变异的发生。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较低,所以大多数细菌不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使用抗生素仍有疗效。

专题限时集训(九)

1.D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项错误。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项错误。生物膜上的载体不是内环境成分,C项错误。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都是内环境成分,D项正确。

2.B [解析] 蔗糖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项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稳定,并非恒定不变,D项错误。

3.A [解析]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A项错误。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既可由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也可由轴突经胞体传向树突,B项正确。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脑干,

脊髓)参与,C项正确。神经系统某些结构(如下丘脑),甚至某些免疫器官(如胸腺)也能分泌激素,D 项正确。

4.B [解析]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即膜内是正电位,A 项正确。“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兴奋性过高有关,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B项错误。“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减弱,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C项正确。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快感”,D项正确。

5.D [解析] 据题意“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推知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内;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反馈作用于垂体,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

6.C [解析]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项正确。根据题意“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且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可知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凋亡基因的表达,B项正确。胰岛素基因在小鼠胰岛B细胞中表达,则Akita小鼠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kita小鼠胰岛素合成受阻,则其体内肝脏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血糖浓度升高,D项正确。

7.D [解析]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故浆细胞细胞核的核孔能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故反射弧上的突触主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B项正确。激素与靶细胞膜或靶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C项正确。引起特异性免疫调节的初始信息是抗原,不是抗体,D项错误。

8.D [解析] 本题以检验报告为背景,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的原因是垂体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9.C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染色体,所以其变异类型最可能是基因突变,A项正确。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造成内环境稳态的破坏,B项正确。若反复感染该病,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快,C 项错误。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D项正确。

10.A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项正确。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项错误。浆细胞中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使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C项错误。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通过相互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D项错误。

11.D [解析] 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A项正确。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项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体温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项错误。

12.(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1)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膜外比膜内电位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由于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即对受体无影响,故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神经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归纳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 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4的基因型 是。 (2)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红绿色盲 AaX B X B或AaX B X b(只答一个不给分) ⑵1/32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或5) (4)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

互换(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5) 24 27.(16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1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2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 图2 (1)由图1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 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 3 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分)(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

2012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归纳(含答案)

2012年高考遗传题归纳 1.(2012安徽卷 24分)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IV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III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VIII(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IV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III、IV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 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I,推断I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IV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III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IV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III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F8比某些杂蛋白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_______。(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_________________,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2.(2012 北京卷 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docx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 已知该家庭中有甲 (A、a基因控制 )( 乙 (B、b基因控制 ) 两种遗传病 , 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 , 另一种是白化病 : 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 根据上图判断 , 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 4的基因型 是。 (2) Ⅱ 4和Ⅱ 5再生一个孩子 , 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 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 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 信息 , 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 红绿色盲AaX B BB b ⑵1/32 X 或AaXX ( 只答一个不给分 )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 或5) (4)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互换 ( 答对一点即可得 2分 )(5) 24

27.( 16 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 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 1 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 2 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图2 (1)由图 1 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 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 分)( 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3/8 (4)该奶粉无苯丙氨酸(低苯丙氨酸)

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 、a 表示,果色用B 、b 表示、室数用D 、d 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 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 1自交得到F 2,如果F 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 、a )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 染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①常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 亲(X A Y )的女儿(X A X -)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 ×Aa 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Aa 。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 族遗传系谱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新高中生物遗传复习习题归纳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 (2 (3 (4 3 (1 杂 (2)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方法: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母本)-----套袋------授粉-----套袋。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测交:F 1 正交与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可用来区别(1)细胞核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一致。 (2)细胞质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均与其母本相同。 4.表现性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水毛莨的叶形在水下和水上不同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三.测交、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的应用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题是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同学们答题的难点所在,因此同学们可以做一些真题来熟悉题型。接下来,为你分享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一) 1.(2016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 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cDNA构建方法。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训练答案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①激素的本质及功能: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②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5.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称为三倍体。 10.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纯合子。 11.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12.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则可育,如果是奇数则高度不育。 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14.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15.如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1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可能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18.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19.一个家族仅一个人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2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2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aabbCC的个体占1/8。 22.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3.单倍体育种离不开组织培养技术,多倍体育种可以不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24.自然界中发生的自发突变的突变率非常低,诱发突变的突变率则很高。 25.如果隐性纯合子致死,则Aa连续自交n次,每代中的杂合子占(2/3)的n次。 26.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骡因为没有后代,所以不是一个物种。 2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8.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9.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2020届高考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

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

1.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 型,而鸡属于ZW 型(雄:ZZ ,雌:ZW )。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 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 和R、r 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 代与亲本鸡冠形 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 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 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Z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 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 代全为芦花鸡,则B、b 基因可能位于常 染色体上或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 是让F1 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 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 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 基因位于Z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 养殖场 ... 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 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筛选措施: 。

高考复习精品高三生物遗传专项训练题(含完整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题分类辨析 一实验设计部分: 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1.自然界中玉米的绿色茎为稳定遗传,但在田间偶尔也会有紫色茎的玉米出现。 (1)请用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为材料,设计一个方案判断这一性状是否由质基因控制的, 写出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这对性状为核基因A和a控制,选用绿茎纯合子玉米与紫茎玉米杂交, 证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子代表现型,则绿为显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表现型全为紫色,则绿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③若子代既有绿茎又有紫茎,则紫色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1.(1)①将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进行正交和反交(1分),观察子代植株茎的颜色(1分)。 ②无论正交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一致,则为核基因控制(1分)。 无论正交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都随母本,则为质基因控制(1分)。 [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全部与母本一致,说明是细胞质基因控制(1分),否则就 不是细胞质基因控制(1分)。] (2)①全为绿色aa ②隐AA ③显Aa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 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 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 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 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 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 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 物的进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植物组织培养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2分)

2013年各省市高考生物遗传题汇编

2013各省市高考生物汇编(遗传规律) 一、选择题 1(2013 山东卷5题).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2(2013山东卷6题)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 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 始终相等 3(2013上海卷30题).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一亲本 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 l进行测交,得到 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 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4(2013海南卷16题).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l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 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练习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练习20题 1.某药用植物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海岛上一大型该药用植物的窄叶种群中,偶然发现一株雌性宽叶植株,若已知该变异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则该宽叶性状为__________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现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现利用该种群中宽叶或窄叶雌株与上述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可根据其子代幼苗叶的宽窄区分雌雄。 【答案】 (1). 显性性状 (2). 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 (3). 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 (4). 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 (5). X A Y a与X a X a或X a X a与X a Y A 【解析】显性突变只要出现突变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而隐性突变需要出现隐性的纯合子才能表现为隐性性状。判断基因的位置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对于XY型的生物可选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通过统计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即可判断。若不知道显隐性,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由于只有一个基因突变,所以该突变宽叶植株是杂合子,表现出来的宽叶为显性,即宽叶是显性性状。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判断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的方法是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宽叶植株父本与窄叶植株母本杂交。而题干中只有宽叶的雌株,所以先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如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宽叶父本的基因型为Aa,窄叶母本的基因型为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bb,雌雄株表现为既有宽叶又有窄叶。如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窄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 a Y、X A X a,雌株全表现为宽叶,雄株全表现为窄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 a或X a Y A,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可通过幼苗的叶形来区分雌株和雄株,可用该宽叶突变雄株与窄叶雌株杂交,即杂交的组合为X A Y a与X a X a或X a X a与X a Y A,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 A Y a,则与X a X a杂交的后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 a Y A,则与X a X a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A.100% 褐色褐色 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3.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A.1:3 B.1:4 C.1:5 D.1:2 5.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6.下图表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母亲父亲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Ⅱ-- Ⅲ--- Ⅳ-- Ⅴ-- A.基因Ⅰ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7.玉米为雌雄同株,两株纯合玉米相互授粉,其中一株玉米所结种子的胚乳基因型为AAaBbb,则该玉米所结种子种皮的基因型与另一株玉米所结胚乳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bb AaaBBb B.AAbb AaaBbb C.AaBb AaaBBb D.aaBB AAaBbb 8.若表示正交,则能表示其反交的是 9.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 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 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 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同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 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2,F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试问F4个体中,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属外地种的约有多少()

浙江高考生物遗传学经典题(含答案)

浙江高考生物遗传学经典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遗传学经典题 第一题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与________(填序号)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应选择的两亲本为________(填序号)。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作亲本进行杂交,在F2中筛选抗病性状的方法是 ________。 (4)若③和④杂交所得F1自交,则F1所结种子中胚乳为糯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种子中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________。 (5)在遗传学实验中,玉米是较好的实验材料,请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Ⅰ.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 有、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有,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Ⅱ.带有完全隐性致死基因的一头杂合子公牛和32头母牛交配,每一母牛生3头小牛。其中12头母牛生有死胎小牛(一头或多于一头),所以这些母牛必定是致死基因携带者。在这群体中还可能有头携带者母牛尚未鉴定出来。 Ⅲ.将黑毛豚鼠和白毛豚鼠杂交,所有F1个体都是黑毛。用F1中的雌性个体与纯隐性的个体交配(回交),产生的个体的表现型比例如下:3白:1黑。若F1雌雄个体交配,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第三题 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甲1:310001:8600 乙1:145001:1700 丙1:380001:3100 丁1:400001:3000 (1)4种疾病中可以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__________。

生物遗传高考题(带解析)

1.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B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l、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IV l和IV2必须是杂合子 2.STR是DNA分子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一14次;X染色体有一个跟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1的概率是1/2 3.香味性状是优良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l)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 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

是。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 ②。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l)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全部遗传信息幼苗 4.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隐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胜,此外,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28.(16分) (1)1/6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 5.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