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8344275.html,

论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

作者:闵龙坤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1期

内容摘要:本雅明的美学思想丰富博大,其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关于技术和艺术关系的美学思想,对人们形成新的美学观念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则从技术复制与灵韵的消失、机械复制理论、技术复制之于文学发展等方面探讨本雅明在技术与文艺之间关系问题上的看法。

关键词:复制技术艺术灵韵大众文化政治

对艺术的技术性本质的思考是本雅明艺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艺术创造中的技术性因素的关注,由艺术作品本身的创造转向将艺术生产至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加以整体动态的把握。本雅明身处的正是艺术生产的印刷文化的鼎盛时期,他从艺术生产这个层面对艺术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思考。本雅明受到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的启发,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艺术最终要受物质生产关系支配的理论,开辟了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研究文艺活动的新方法、新视域。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摄影小史》、《讲故事的人》《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等论著中。本文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本雅明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的独到见解。

一.机械复制与“灵韵”的消失

一般地,人们将艺术品的“灵韵”作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分界的标志,认为古典艺术是灵韵艺术,而现代艺术是复制艺术,这既是以艺术发展的历史现实为依据,也是本雅明相关艺术理论的合理推演。在现代艺术生产过程中,随着技术复制的广泛运用,艺术品固有的某些属性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艺术品的“本真性”的丧失。正如本雅明所说,“原作的此地此刻即它的本真性”,“即便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此地此刻—它独一无二的诞生地。恰恰是它的独一无二的生存,而不是任何其他方面,体现着历史,而艺术作品的存在又受着历史的制约”。本雅明通过灵韵消亡的讨论,阐释了技术复制对艺术的影响,揭示了一种正在消失的艺术属性:“复制过程中所缺乏的,可以用灵韵这一概念来概括;在艺术作品的可技术复制时代中,枯萎的是艺术作品的灵韵。这一过程是病症的;其意义已经超出艺术范畴。”所谓的“灵韵”是指对艺术具有规定意义的某种属性,灵韵的枯萎则意味着某种艺术品格的消亡,这种品格也即艺术的礼仪功能:“艺术作品的灵韵浓郁的生存方式从来就不能完全脱离礼仪功能。”本雅明认为灵韵的枯萎是一种病症,对技术发展造成的古典艺术作品的“灵韵”的消失感到无比惋惜。

在本雅明文化批判理论中,以“礼仪”、“膜拜”诠释“灵韵”,并从技术复制的视角审视礼仪问题,从而发现“艺术作品的可技术复制性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艺术作品从依附于礼仪的生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