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

现在,“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讲授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有全面的、概要的认识。

这门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PASCAL”或“C”通常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经过教学实践大家逐步认识到,以脱离计算机机器层次概念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作为专业学习的切入点并不妥当。第一门专业课程应该着眼于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宏观概貌,建立专业思想。为此,需要开设一门全面而简略、导论性的课程。

二十多年来,上述导论性的课程会冠名为“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可供选用教材的风格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最早期的以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为主要内容,前面加一章游离而杂乱的“概述”;第二类教材罗列专业内容,书的每一章实际上就是相应一门专业课教材的一个浓缩版;近年来开始引进的国外版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新颖,叙述比较生动、容易理解,而且各具风格。

因为一年级新生通常要参加军训,本课程的一种典型教学安排是,每周课堂讲授3学时,14周共42学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覆盖面很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而又要使一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笔者认为关键在于:

(1) 要建立一个课程讲授结构体系;

(2) 要把握好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3) 要采用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感觉在用的国内外教科书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对计算机科学作导论性质的介绍时,缺乏一个认识纲领,所以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篇幅动辄四五百页,教师难以剪裁,学生难以接受,更难把握专业知识的相互关联。

可能是受到中学阶段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不管教师如何组织讲授内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仍然对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非常在意、非常依赖。为此,笔者设计出以“一个本质核心,三条内容纲领”来统率计算机导论教程的讲义,使新生们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周里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能够有入门性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笔者的思路是:

计算机的本质功能就是数据处理,数据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表达概念,归根结底计算机是一种数据处理机器;计算机科学是使计算机完成各行各业、形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