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重庆科技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规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管理,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培育教学成果,确保改革与建设成效,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渝教高…2009?1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包括三类: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校级教改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教育教学项目(以下简称“市级本科教改项目”)和国家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称“国家级教改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校级教改项目是指由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立项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实施及管理,旨在鼓励全校教师及教育工作管理者围绕高等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

2.市级教改项目是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评审并批准立项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本科项目。

3.国家级教改项目是指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评审并批准立项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第三条除“第五章经费管理”部分以外,本办法仅对校级教改项目管理进行规定。

国家级教改项目的管理遵照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市级教改项目的管理遵照《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与省部级同级的其他教改项目有专门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国家级、市级和与省部级同级教改项目,相应管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事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校级教改项目立项的范围主要包括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验、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特色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鼓励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研究与实践;鼓励学院间联合申报或提出具有共性、实践性强的选题,特别是对教学领域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鼓励我校教师牵头,联合兄

弟院校、企业、政府部门就相同问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第五条校级教改项目按研究选题价值和质量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

1.重大项目是指对解决当前和近期高等教育中教学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可望取得重大成果,并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

2.重点项目是指对解决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热点、迫切或实际)问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较大影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并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

3.一般项目是指根据部分专业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研究、实践周期短,受益面相对较小的研究项目。

第六条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旨在促进我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培育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打造本科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历年立项的校级教改项目是推荐市级和国家级教改项目的基础。

第七条本科教育教改项目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申报与立项

第八条校级教改项目按项目组自愿申报、各学院(部)推荐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重点支持、培育成果的程序,由

教务处根据市教委教改项目申报立项的时间组织我校的教改项目申请立项,每年集中受理一次。

第九条申报校级教改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申请的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项目前期应充分论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和措施得当,且已具备按计划开展研究的各项基本条件。

2.项目选题应围绕学校本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迫切或实际)问题,对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3.项目注重实际应用推广,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重点突出在教学、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践指导作用与应用推广价值。

4.经项目所在学院(部)组织初审和推荐,且学院(部)能保证项目研究和实践条件。

第十条校级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仅限1人,主持人全面负责校级教改项目的管理和质量。

第十一条为了保证校级教改项目研究的水平和质量,项目主持人应当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身体健康,并有时间保证;原则上应为中级以上职称

的教师、教辅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其中对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优先,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第十二条在所承担的校级教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前,主持人不得新申报校级教改项目。作为主持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以上的校级教改项目。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研校级教改项目不得超过三项,且须与自己的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直接相关。

为便于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成果的推广应用,每个项目组成员中,校内人员控制在3—8人,校外人员控制在2—6人,总人数控制在5—10人,且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或批准立项:

1.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后,无新研究内容、无可预期的重要突破的项目。

2.已获得国家、直属部门或省(市)级及以上相关学(协)会、学校相关部门等立项支持的项目。

3.已获得国家、省(市)、学校相关部门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等立项的项目。

4.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或教学理论研究项目。

5.属于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研究项目。

第十四条校级教改项目申报及立项程序

1.学校教务处发布申报通知,必要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2.各学院(部)组织本院(部)教师认真、如实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见附件1)。

3.机关职能部门人员申报校级教改项目,按照本科教学业务归口到学院(部)申报。

4.《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经归口管理学院(部)审核并签署意见、加盖学院(部)公章后,连同汇总材料一并报送教务处。教务处不受理个人的申报。

5.教务处对申请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汇总后,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其中,对专家评审后推荐拟作为重点项目立项的项目,教务处将根据需要组织其进行会议答辩。评审专家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且不得少于五人。专家组成员中,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不得低于三分之一。

6.教务处根据专家评审、推荐情况,经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学校择优批准,并以文件形式公布立项项目。

7.经学校批准立项的项目应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项目任务书》,见附件2)。《项目任务书》作为项目任务下达、项目管理及结题验收的依据。《项目任务书》一式三份,经教务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教务处、

归口管理院(部)、项目组各存档一份。

第十五条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评审标准

1.符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基本立项条件。

2.项目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或实用性。

3.项目的研究目标明确,指导思想正确,论证严密,措施具体得力,具备开展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各项基本条件。

4.研究人员配备与分工合理,能胜任项目的研究工作。

5.项目经费安排合理。

第十六条校级教改项目研究时间从教务处文件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项目研究期限应根据本科教育教学周期设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类项目一般不少于四年;本科教育的具体课程、教学方法等类的改革研究一般不少于两年。具体研究期限由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进行科学设定。

第十七条校级教改项目根据学校教改经费预算总额和申报质量确定立项数量。

第三章实施与过程管理

第十八条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后,由项目所在学院(部)通知项目主持人按《项目任务书》进行实施。项目所在学院(部)要大力宣传,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要

采取有效措施,为项目研究与实践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九条校级教改项目实行开题报告制度。项目开题报告会由项目单位组织。项目组须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以下简称《开题报告书》,见附件3)并经项目单位审核认可后,报教务处备案。凡市级和国家级以及校级立项的重大或部分重点项目的开题报告,教务处须参加开题会议,指导开展有关工作。

第二十条研究时限超过一年的校级教改项目,实行中期报告制度。自批准立项时起,每满一年时间,项目主持人应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报告书》(以下简称《中期报告书》,见附件4),经学院(部)审核签字后,报教务处。

第二十一条校级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务处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度,项目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研究的情况,教改实践情况,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二十二条校级教改项目一经立项,原则上不予调整。但项目研究计划、主要研究人员、研究时限等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时,须由项目主持人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调整申请单》(以下简称《项目调整申请单》,见附件5),

经学院(部)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批准。当项目主持人因调离等原因不能履行主持研究工作职责时,学院(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将调整情况及时书面报告教务处。

第二十三条逾期不提交《中期报告书》的,或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和调整项目内容或计划的校级教改项目,教务处将视情况要求立即整改或中止项目的研究工作,必要时将停止或追回项目拨款,并视具体情况相应减少学院(部)下一年的立项数额。对研究实施不力或难以按原定计划完成的项目,学院(部)可向教务处书面提出予以终止或撤销的建议,经教务处批准后办理有关手续,并退回已拨经费。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二十四条本科教改项目实行专项经费资助。

经批准立项的校级重大项目依据项目内容给予5—10万元的经费资助,重点项目将依据项目内容给予1—1.5万元的经费资助,一般项目将给予0.5—1万元的经费资助。实际资助经费额度由项目评审专家建议、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和学校批准结果确定。学校积极支持开展上级管理部门立项的教改项目研究。市级教改重大项目配套资助4万元,重点项目配套资助2万元,一般项目资助1万元。国家级教改项目按资助经费的1︰1

配套,指导性项目配套不低于1万元。

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部)对批准立项的校级及以上本科教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资助额度由各学院(部)决定。

第二十五条校级教改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与项目研究相关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会议费、调研费、通讯费、教改成果出版和印制费、项目结题费、验收费、成果鉴定费、项目管理费等。

第二十六条所有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计划财务处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审核。经费开支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经学院(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审核,由学院(部)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签字后列支。

第五章结题申报及验收

第二十七条校级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和实施。

第二十八条校级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任务完成后,项目主持人向项目所在学院(部)提出结题申请,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表》(以下简称《项目结题验收表》,见附件6),同时提供以下材料:《项目申报书》(原件)、《项目任务书》(盖有学校公章的原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总结报告、成果附件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

教改成果的形式主要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正式出版教学研究论文集或论文等。同一成果不得重复作为两个及以上项目的结题主要成果。一经发现有此行为,将取消使用该成果的全部项目,且其项目主持人两年内不得申报立项。

第二十九条校级教改项目原则上每半年结题一次,由教务处发布结题验收通知。学院(部)组织项目组准备、申请,教务处不直接受理项目组或主持人的结题验收申请。

第三十条结题验收材料加封面、目录、签字盖章完整并装订成册后由项目归口管理学院(部)连同汇总材料一起报送教务处。

第三十一条校级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根据项目结题材料进行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必要时可要求项目组进行陈述和接受质询;评审专家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且不得少于五人。专家组成员中,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市级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合格后,教务处负责相关资料存档。以通知形式公布结题项目名单,并统一制作《重庆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证书》,于结题通知公布后一个月内发到相关项目单位。

第三十三条对初次结题验收不合格的校级教改项目,可暂缓结题,待项目组根据专家组的结题评审意见补充相应成果、完善相应材料后,再次按相关程序申请结题验收。

第三十四条对研究时限已满、但仍未能完成研究工作的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组应填写《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延期结题表》(附件7)。说明延期理由与后续研究计划,经项目主持人签字、学院(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审核、学院院长(部主任)签字同意后,报教务处。

第三十五条申报结题的校级教改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1.未完成研究或实践计划内容。

2.预期成果未能实现,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或应用推广价值。

3.提供的结题材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4.未经同意擅自修改、变更研究内容、研究计划。

第三十六条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中发现下列情况,将视具体情况给予限制个人申报,并减少项目单位的立项数量:

1.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2.经费使用不当。

3.跨年度的项目无中期报告和阶段性成果。

第六章成果应用与推广

第三十七条发表项目成果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注“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及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结题验收成果使用。

本科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及知识产权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学校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自行转让,否则视为侵权。

第三十八条各级本科教改项目等同于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各级教学成果等同于同级别的科研成果,纳入学校记功嘉奖范围和聘任考核。

第三十九条对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成果,各学院(部)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项目成果在教学和管理中推广应用,并对成果内容和应用情况加以大力宣传,积极向其他学院和兄弟院校推广,使校级教改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四十条学校将采取不定期方式对已结题的校级教改项目的成果进行汇编、召开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报告会、择优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等方式,促进优秀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学校授权教务处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于2012年12月7日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重庆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

2.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

3.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4.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报告书

5.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调整申请单

6.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表

7.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

附件1: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主持人

学院(部)

联系电话

申请日期

重庆科技学院制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均为原件),由所在学院(部)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务处。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报送。

三、在学院(部)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院(部)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四、“所属科类”指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列的12个学科门类;“类别代码”中1代表“重大项目”;2代表“重点项目”;3代表“一般项目”。

项目主持人情况

《重庆科技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系统概述 (1)系统设计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更上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计划 也在不断地修改。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增加了日常教务的管理 工作量。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学生信息系统对 于减轻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查 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严 格地说只有信息的集中统一,信息才是资源。数据的一体化并不限制个别功能子系统保 存自己的专用数据,但为保证一体化,首先要有一个全局的系统计划,每一个小系统的实现 均要在这个总体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通过标准、大纲和手续达到系统一体化。(2)学校的概况和组织结构 整个组织结构图:

通过全面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进行可行性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系统目标: 1、界面友好,方便直观,采用人-机交互方式,通过鼠标点击或输入简要关键字就能获 得用户所需信息,而不需要进行烦琐的编程。 2、实现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和修改口令,有利于维护个人信息,便于管理员对于学生数 据的管理。 3、新学年,输入新生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员以后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分类、排序、查询、 统计,并输出报表。学生和其他部门也可根据自己需要网上查询。 4、在各学年的期末或期初,开放选课,教师评估子系统。实行学分制给学生以更大的 选择空间,提供自由度,成为学生自主架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有更 充裕的时间安排新学期的课程。 5、实现网上报名,学生网上申请报名,教务处经过分类汇总审核后生成报名单,送至所 属班级,再由班长代其收费。 6、网上实现查询成绩,以上网查分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成绩单发送的形式,方便学生对 于成绩的查询、减轻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通过管理系统减少传统的空间时间限制,提高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生、工作人员便捷的交流。 二、系统详细调查 (1)现行系统目标、规模和界限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选课信息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不是很完善。通过关于选课问题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同学们对网上选课系统有诸多不满意。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选不上课,选课所需时间过长和网络选课系统容易出错等几方面。由于校园网带宽较窄,网络拥挤、网速慢,所以经常无法登录选课系统。选课批次的安排也不科学。学校按照上学期成绩的平均绩点来安排学生选择课程的顺序,而往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会碰到选不到课的情况。选课中心的预警系统仍旧有待改进。教务处通常都在学期初校对上学期末学生所选的课程,从而极易导致学生选不上课,延误了及时纠正错误的时机。预警系统应该在期末及时校对,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务处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改在前一学期末确定,使同学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安排新学期的课程。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两类。立项任务书下达后,即成为具有契约约束力的项目协议,课题组成员及有关方面必须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研究工作。 第三条我厅对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组织省级项目的实施。由国家批准立项的教改项目,项目承担学校应向我厅报告备案,我厅对国家级项目将予以配套支持。 第四条学校要把已立项的教改项目纳入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计划,为教学改革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教学改革研究成绩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教改项目研究工作要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第五条项目实施期间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自批准立项起,每满一年时间,项目负责人应提供项目的年度研究报告,其内容包括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年度的研究工作安排。 第六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必要时,我厅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研究进度,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研究的情况,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七条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计划、主要研究人员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变化时,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报告,所在学校签署意见,报立项管理部门批准。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调离学校的,项目负责人和学校要采取措施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及时报告立项管理部门。 第八条研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结题报告书(附件一),并提供以下材料:项目申请书复印件、成果主件、附件,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资助经费使用报告、实践效果评议材料及其它有关材料,接受结题验收。 第九条项目研究成绩突出的,可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教学成果鉴定,主要对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评议。鉴定采取会议评议或通讯评议方式。与实践现场联系紧密的,一般应采取现场会议评议方式,并将评审材料在会前一周送交专家审阅。 鉴定专家组成员由5~7人组成,原则上均应为校外人员,具体人选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提出建议,省教育厅审定。 教学成果鉴定应填写《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鉴定书》(附件二)。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全军深化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并在士官学员中进行了实践。该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对士官学员实战化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烂熟拥有实战必备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战场需要,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能打胜仗的士官人才队伍的目的。 一、当前我院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我院是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军事院校,大多数教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较浑厚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受到学历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员往往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不重视,因此教员掌握的专业技能科目较少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所需装(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快,部队装备更新换代也快,我院作为一所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所实际配置的装(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陈旧且滞后于部队实际装备。这些陈旧的装(设)备,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三)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从我院的士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多数课程的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够合理,存在与实战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学员能够学到的技能项目少,且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紧贴实战聚焦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紧贴武器装备发展,聚焦一线实战需求,优化培训模式;瞄准部队岗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部队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部队岗位职责要求组织考核评价。

重庆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三号黑体,居中 题目农夫山泉业代人员绩效管理 与激励措施探讨 四号宋体,居中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普2006-02 学生姓名施XX学号2006440443 指导教师李XX职称讲师 评阅教师职称 四号宋体,居中 2010年6 月8 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我院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特制定《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一、立项原则 院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申请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应符合如下原则: 1.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能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2.符合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结合院情和各部门实际,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预期能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并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3.项目论证充分,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实施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完成项目任务的基本条件。 二、项目分类 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根据项目内容和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类:1.专业建设类。包括对某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课程建设类。包括对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

革、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等的改革与实践。 3.教材建设类。主要指量大面广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教材,双语言类教材,以及CAI类教材等。 4.教育教学管理类。包括教学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学管理的研究,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研究等等。 5.学风建设类。包括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特点、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工作、学生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6.实训基地建设类。包括合作模式、基地布局等的研究。 三、立项程序 1.学院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出立项指南。学院向各教学单位、各部门征集选题,教务处组织专家论证和优选,编写印发立项指南,公开接受申请。 2.每年下半年,学院组织申报。申请人作为课题负责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已获得国家、省部、厅级、市级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 3.申请人所在教学单位或部门对申请书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人的业务水平、工作基础、研究条件等提出初审意见。 4.学院组织专家对各教学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再提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讨论()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讨论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讨论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逐渐成为了预防医学重要的教育发展目标,但若想实现该目标,首先便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明确 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理念,长期以来都是以人为本,并实现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效结合,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压迫和束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理论,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的训练,该教学思想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其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例如,南华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便创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三三三”,其中三个环节主要是毕业论文、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三层次即基础实践、创新型实践和综合设计实践;三早即早参加科创活动、早进入社区和早进入实验室。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医学实践中心,实现课程的全面整改现阶段,很多院校的预防医学科课程教学都会存在以下问题:即重复性内容较多、验证性实践众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师课前准备多等等,对于学生独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直接影响。面对上述状况,国内的很多医学院校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如齐齐哈尔医学院、南华大学蚌埠医学院等等。实践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建立医学实践中心,实现了课程的全面整改,丰富了实践内容,除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外,还产生了研究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等,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把帮助其将课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应用于课外,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在学科改革方面,实现了不同学科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实践教学分离、重复内容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师课前准备多等问题,同时也对实验器材设备进行了优化配置和全面优化,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资金。 3提前使学生接触医学实际,实现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现阶段,很多公共学院教育都处于封闭状态,学生在校期间接最多的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医

奖惩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转化——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

浅析奖惩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转化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 □陈志军杨丽清 【摘要】后进生是目前高校普遍客观存在的一类特殊的群体,教育转化后进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总是把后进生当作受批评的对象是有失公允的,也不利于后进生的真正转化,只有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从而培养后进生自信心,指导后进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奖惩并用,对后进生的转变以及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奖惩;激励;宽容;感化;后进生 【作者简介】陈志军,男,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学院院长助理 杨丽清,女,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管理学院总支书记 根据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学生构成的调查了解,后进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其表现主要有:专业方向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有较浓厚的厌学情绪;对班级、院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表现冷淡、消极,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学校的管理不适应、甚至有抵触情绪;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类违纪现象等。后进生的存在及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消极态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修正,显然是有悖于高校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角色转换不成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辅导员也不可能像高中老师那样整天督促他们,而他们也没有及时从高中那种被安排和督促的状态中走出来,很难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后进生。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进取心。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上了大学终于可以轻松了,始终沉浸于苦高中耍大学的想法,失去了努力方向,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了进取心,放任自我,随波逐流。 (三)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目前,笔者所在的电气信息学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课程难度大,专业不好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思想和厌学情绪。 (四)网络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了一个美妙而神奇世界,网络游戏的冲击,使其在虚拟的世界里极力地去实现所谓的“目标”和“理想”。部分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吧,引发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笔者所在的电气信息学院曾有一名学生因长期扎根在网吧,最后不得已退学。 二、后进生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动机发动行为并作用于环境时,它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得到奖励,另一种是受到批评。奖励是通过赞许和肯定,是受奖励者为以前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并为今后进一步奋斗提供源泉,最终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效应;惩罚是通过批评和否定,使受罚者感到内疚,进而知错能改,形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社会效应。奖惩激励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一直被广泛地运用。如奖学金制度;淘汰(试读)制度;每年的评优(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 目前各高校推行的奖惩机制,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在促进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面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抓两头、带中间”在实践中,经常和奖先惩后划上等号。对适应高校现行管理机制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层层奖、重 6.胡晓武,汪金山,李斌.学校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 7.姚蕾.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 8.万国华,杨小勇,王碧怡.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 9.李双辰,陈志.高等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刍议[J].华北电力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0.杨继滔.对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再认识[J].丽水学院学报,2008 11.程传银,邹兰.纵论我国近现代主要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 12.潘绍伟.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 13.郭太玮,潘绍伟.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 14.袁海强,左新荣.试析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与“育人为本”之融合[J].北京体育学校学报,2004 · 131 ·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在社会各层面的普遍应用,将信息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善了课堂的质量,为我国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更有效的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伴随这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开始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各方面的效率。在新的教育体质改革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无局限性的教学空间限制,致使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改善和转变,开始大规模的被我国高校接受和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明显,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将信息化应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教学课堂中无法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从而无法真正的解决高校课堂的效率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是将学生转变为技术人才从而送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明确的目的下,就要求高校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培养学习独立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随时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态度。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1] 首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目的性。在我国高校的课堂学习中,每节课都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表现为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到什么,而课堂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围绕更好完成这一目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节课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相应的知识。将整个课堂定义为学会,学生就存在一个很强的被动性,同时也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将课堂看作是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场所。 其次,课堂以老师和学生共同为主体。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很早就意识到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与老师共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是主要利用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了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重庆科技学院论文封面及要求(正版带校徽)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评阅教师职称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科技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 年月日

泰山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管理办法

泰山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简称“教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推动立项项目实践与成果培育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本着“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在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形成一批改革力度大、具有创新特点和实质性重大突破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立项原则 按照“整合资源,重点突破,鼓励创新,示范引领”的原则,针对我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理论探讨、实践应用、开发研究、成果推广等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创新。体现教育教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理论、经验、模式,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三、立项程序 (一)教务处每年公布立项指南并下发立项申报通知。 (二)各部门、单位组织申报。 (三)申请人所在部门、单位对申请书进行初审,根据申

请人的业务水平、工作基础、研究能力及条件等提出初审意见;并须按照名额择优推荐。 (四)各部门、单位统一将申报材料及汇总表按规定时间报送教务处。 (五)教务处对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六)评审结果报分管校长审批后,学校发文公布。 四、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项目主持人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经验,一般要求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课题组主要成员最多不超过5人,由多人组成的课题组应体现优化组合的原则。 (三)课题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条件,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已经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的,待项目结题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已经结题验收的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若无新的改革内容,不再立项;已列入校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 (五)课题组应在调研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拟出详细的项目研究方案,并认真填写《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申请书》。 五、经费资助与使用 (一)正式立项的校级教改项目,学校给予重点项目5000元、一般项目xx元的研究经费资助。经推荐申报被列入省级教改项目有资助的,学校按1∶1进行配套资助;被列入国家级教改

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xxx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xxx专业作为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按照建设任务书,为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积极开展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现将xxx专业教学模式项目改革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情况 1、建设思路 面向全校教师进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培训。并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做为xxx专业教师在教学一线优先尝试采用的教学法。为配套项目教学的实施,创建、完善教学环境,并以xxx专业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以点带面,促使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2、建设内容 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核心内容,创新实践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3、建设目标 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室的重建,完成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并在xxx专业课程中重点推广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明显增强,学生满意率达到时薪90%以上。 二、完成情况 教学模式改革任务自启动以来,完成了以下工作内容(任务):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由学校xxx专业骨干教师形象秀XXX老师先后做了题为XXX等新理念、新教法的培训学习,使老师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了项目教学法操作技术。为新型教学法的推广实施做好了铺垫。 2、请进来,走出去。X年x月聘请了专家中国职业教育学会xxx做了《xxx》的讲座,就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做了精辟阐述,让老师们对全国教学改革的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紧迫感。2012年10月24日,聘请xxx市教科所xx主任、xxx市xx学校xx老师、xx老师,到我校开展新教学法交流培训活动。活动中赵淑辉老师的计算机实训课,段保林老师的说课,堪称是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模版,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完美阐释,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及xxx的“四教”专题报告,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在两年示范校建设期间,我校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的人才,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需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网络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我们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需要进行网络构建与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一至二种品牌系列的网络产品,具备中小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依据】我们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动学习法理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强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理论依据。 【实施过程】在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每个章节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都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上,缺乏对整个课程的总体把握。为了适应市场对网络专业的需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企业岗位需求,将学生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设计为一个个综合项目,每一个综合项目再细化成若干的具体实训项目,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实验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结合专业就业方向的工作岗位,围绕能力目标,我们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为如下6 个综合项目,并分解成学段教学项目。 ?综合项目一:网络基础知识 项目 1 :网络基础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重庆科技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不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对院系,则是对该单位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大力加强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指导性标准。 一、评价目的 本规范是为了促进各院系更加重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公平、公正、准确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其成绩,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价要素 (一)选题质量 1.选题符合性:课题的正确选择是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培养计划的关键,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 2.题目能体现与社会实践、文化、科技、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相结合。选题不应过大、过空、过偏,提倡真题真做,鼓励优秀学生提前参与有关课题的实际研究。 3.题目难度:深度、广度和难度适当,任务具体,进度明确,学生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题目工作量一般应达到12~16周的全日工作量。 4.原则上一人一题,题目较大的,多人同做一个题目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应各有侧重,有独立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其比例应不低于60%。 5.选题新颖性: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重复课题原则上不超过两届,保留课题应有所创新。 (二)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运用的程度。 2.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考察其独立检索文献并恰当运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