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告诉你本讲的重点、难点

对策问题涉及的课本知识并不多,只是技巧性比较强,诀窍是控制,往往在游戏中运用较多,而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取胜策略就是对策问题.

看老师画龙点晴,教给你解题诀窍

【例1】桌上放着100根火柴棒,甲、乙二人轮流取,每次取1—3根,规定谁取到最后1根谁获胜.假定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方法.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从结果想起,谁能让火柴棒最后剩4根,谁就获胜.这是因为对方不论拿走几根,剩下的必能一次拿完,依照这个原则,只要让剩下的火柴棒的根数是4的倍数,就可以保证获胜.由于100就是4的倍数,所以后取的人获胜.

100÷(3+1)=25(没有余数)

答:乙后取一定获胜.如果甲拿n根,乙就拿(4-n)根,这样乙一定可以拿到最后1根而获胜.【例2】有一排500个空格’预先在左边第1格中放一枚棋子,然后由甲、乙两人轮流走.甲先乙后.每人走时,可以将棋子向右移动1~6格,规定谁将棋子走到最后1格谁输.甲为了必胜,第一步走几格?以后怎样走?

分析与解本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左边的第1格中已经有一枚棋子,空格只有499个;二是谁走到最后1格谁输,那么,要控制取胜就必须保证自己能将最后1格留给对方,自己就要能走到倒数第二格中.这样一共能走的格子数只有500-1-1=498格.498÷7=71...1.

所以,甲第一步走1格,以后,乙走n格,甲就走(7-n)格,甲一定获胜.

【例3】甲、乙二人轮流在黑板上写1~10的自然数,规定不能在黑板上写已写过的数的因数,并不重复,最后无数可写的人失败.如果甲先写,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案,那么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方法.

分析与解甲先写,甲一定获胜,甲必须先写6,这样6的因数1,2,3,6就不能再写了.将剩下的六个数分为4和5,7和9,8和10三组,当乙写这六个数中的某数时,甲就写与它同组的另一数,必可获胜.

【例4】在一个3×3的方格纸(右图)中,甲、乙两人轮流往方格中写1,3,4,5,6,7,8,9,10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字不能重复.最后甲的得分是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得分多者为胜.请你为甲找出一种必胜的方法.

分析与解由于甲的得分是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所以四个角的方格里所填的数是公用的,真正决定甲乙得分的是a,b,c,d这四个位置.甲要想必胜,要把最小的数。1”填入对方的方格里(6或d),这时,就算乙把10填入自己的方格内,两个格子里的数的和是11,这时甲把9填入自己的格子里(a或c),这样,a,c的和至少是12(即9十3),甲必胜.

【例5】甲、乙二人依次在一个正十边形中画对角线(即两个不相邻顶点的连线).规定新画的对角线不能与已经画了的对角线相交,谁画下最后一条这样的对角线谁就胜.甲先画,他怎样画才能取胜?

分析与解图形共有10个顶点,甲画第一条对角线,使得对角线两侧各有4个顶点,也就是说,将正10边形分成对称的两部分(如右图).以后,无论乙怎样画,甲都在另一部分对称地画,如右图中的两条虚线.只要乙能画,甲必能画,所以最后一条对角线必是甲画的,甲胜.

做题也有小窍门噢!

二人对策的诀窍就是控制,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别人的操作,但有时可以控制两人操作的和是一个固定的数,有时可以控制使每次操作之后局面处于对称状态.

快来试一试你的身手吧!

1.小明和小刚两人做一种游戏: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2的自然数,把两人报出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加起来的数是60,谁就获胜.假定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如果小明先报,谁一定获胜?给出获胜方法.

2.有一摞200本的图书,一次可以取走1本、2本或3本,小敏和小华轮流取,规定谁取到最后l本谁输,假定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小华想获胜应采取怎样的方案?

3.在一个3×3的方格纸(右图)中,甲、乙两人轮流往方格中写1,2,3,4,5,6,7,8,10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字不能重复.最后甲的得分是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得分少者为胜,请你为甲找出一种必胜的方法.

4.黑板上写着一排相连的自然数1,2,3,…,51.甲、乙两人轮流划掉连续的3个数.规定在谁划过之后另一人再也划不成了,谁就算取胜.甲有必胜的策略吗?

通往初中名校的班车

1.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问:要把四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2.有16个不同国家的集邮爱好者,想通过邮寄的方法相互交换各国最近发行的邮票,使得每人都有这16个国家的邮票,这16人之间总共至少要通信多少封?

3.取两堆石子,分别有100粒和110粒,游戏双方轮流从其中的任意一堆拿走一粒或几粒石子(甚至把一堆石子一次拿完),但是每次不准一粒不拿,也不准从两堆中各拿几粒,谁最后一次把剩下的所有石子拿完,谁就能获胜,如果你与同伴玩这个游戏,有必胜的策略吗?

4.桌上放着101根火柴棒,甲、乙二人轮流取,每次取1根、3根或7根,规定谁取到最后一根谁获胜,假定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方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精讲等积变形求面积(含答案)

小学奥数精讲:等积变形求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积的一半”这个结论是大家熟知的,据此我们立刻就可以知道: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就是说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可以不同,但只要底与高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反过来说成是“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底与高一定分别相等”. 另一类是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的底边,而这条底边上的高相等,即这条底边的所对的顶点在一条与底边平 行的直线上,如右图中的三角形A 1BC 与A 2BC 、A 3BC 的面积都相等。 图形割补是求图形面积的重要方法,利用割补可以把—些形状不规则 的图形转换成与之面积相等但形状规则的图形,或把不易求面积的图形转 换成易求面积的图形. 利用添平行线或添垂线的办法,常常是进行面积割补的有效方法,利 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性质则是面积割补的重要依据,抓住具体的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以确定正确的割补方法则是面积割补的关键. 进行图形切拼时,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计算,算好了再动手寻找切拼的方案.不要盲目 地乱动手.本讲中.的几个例子都是经过仔细计算才切拼成功的。 例1、已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BE = 2AB ,BC =CD ,求三角形BDE 的面积? 例2、如下图,A 为△CDE 的DE 边上中点,BC=3 1 CD ,若△ABC(阴影部分)面积为5平方厘米,求△ABD 及△ACE 的面积. 例3、 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会标如下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 基本概念 例题分析

三角形拼成(直角边长为2和3),问: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例4、下图中,三角形ABC和DEF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边长等于9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60平方分米,E、F分别是AB、AD边上的中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右图中的长方形ABCD的长是20厘米,宽是12厘米,AF=BE,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厘米? 练习提高

三年级奥数精讲与测试方阵问题

三年级奥数精讲与测试方阵问题 【基本知识点】 概念: 横着的排叫行;竖着的排叫列。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叫方队,也叫方阵。 特点: 1、方阵无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 边上的人数就少 2.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 ×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3、整个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题】 1、有一个正方形操场,每边都载17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多少棵? 答案: 642、某校四年级的同学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为80人,问最外一层每边上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四年级学生多少人? 答案:441 3、妈妈用围棋子围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6个,妈妈摆这个方阵共用了多少个围棋子?答案;156

4、一堆围棋子,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后来又添进21只棋子,使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为一个新的实心方阵,求原来实心方阵用了多少只棋子? 答案:100 5、有一堆棋子排成实心方阵多余3只,如果纵、横各增加一排,则缺8只,问一共有棋子多少? 答案: ;8 【练习】 1、用棋子排成一个正方形,共排成9排,每排9个,排成这个正方形共用__81枚棋子。 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一棵树,如果每边栽6棵,四边一共栽20__课树。 3、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四边一共栽24棵树,每边栽_7_棵树。 4、在大楼的正方形场地的四边竖电线杆,四个角上都是一根,一共竖28根,则场地的每边竖8__根。 5、方阵每边的实物数量_相等_,相邻两层每边实物数量相差_2_,相邻两层实物数量相差_8_。 6、小明用棋子排成一个五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有15个棋子,这个空心方阵用有棋子__个。200 7、向阳小学有576名学生,进行列队训练,若排成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 阵的最外层有__人。51 8、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还多9人,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为大一点的实心方阵,又差24人,求四年级学生共有多少人?256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题型一: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题型二: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一份数量=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 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题型三: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直接套用公式——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题型四:和倍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染色问题(A)

十染色问题(1) 年级班姓名得分 (编者按:由于内容本身的限制,本讲不设填空题) 1.某影院有31排,每排29个座位.某天放映了两场电影,每个座位上都坐了一个观众.如果要求每个观众在看第二场电影时必须跟他(前、后、左、右)相邻的某一观众交换座位,这样能办到吗?为什么? 2.如图是一所房子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房间号码,每间房子都与隔壁的房 间相通.问能否从1号房间开始,不重复的走遍所有房间又回到1号房间? 1 2 3 4 5 6 7 8 9 3.在一个正方形的果园里,种有63棵果树、加上右下角的一间小屋,整齐地排列成八行八列(见图 (a)).守园人从小屋出发经过每一棵树,不重复也不遗漏(不许斜走),最后又回到小屋,行吗?如果有80棵果树,连小屋在内排成九行九列(图(b))呢?

(a) (b) 4.一个88国际象棋(下图)去掉对角上两格后,是否可以用31个21的“骨牌” (形如 )把象棋盘上的62个小格完全盖住? 5.如果在中国象棋盘上放了多于45只马,求证:至少有两只马可以“互吃”. 6.空间6个点,任三点不共线,对以它们为顶点的线段随意涂以红色或蓝色,是否必有两个同色三角形?

7.如图,把正方体分割成27个相等的小正方体,在中心的那个小正方体中有一只甲虫,甲虫能从每个小正方体走到与这个正方体相邻的6个小正方体中的任一个中去.如果要求甲虫能走到每个小正方体一次,那么甲虫能走遍所有的正方体吗? 8.中国象棋的马走“日”字,车走横线或竖线,下图是半张中国象棋盘,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只马从起点出发,跳了n步又回到起点.证明:n一定是偶数. 9.中国象棋的马走“日”字,车走横线或竖线,下图是半张中国象棋盘,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只马能否跳遍这半张棋盘,每一点都不重复,最后一步跳回起点? 10.中国象棋的马走“日”字,车走横线或竖线,下图是半张中国象棋盘,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学数学奥数精讲速算与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构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一、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数字。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顺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c+a=… 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运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他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数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二、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例如: a-b-c=a-c-b,a-b+c=a+c-b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例如: a+(b-c)=a+b-c a-(b+c)=a-b-c a-(b-c)=a-b+c 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原来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来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例如: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 逆推问题

奥数精讲与测试三年级逆推问题 例题: 1、某数如果先加上3,再乘以2,然后除以3,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 多少? 2、小明从家到学校去,先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学校 还有1千米,问小明家到学校共多少千米? 3、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一个学生把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 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4、学生做纸花,第一天做了总数的一半多10朵,第二天又做了余下的一半多10 朵,还有25朵没有做,问这批纸花一共有多少朵? 5、某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运进苹果是原有苹果的一半,原有的西瓜卖掉一半以后, 恰好与现有的苹果一样多。已知原有苹果有800千克,问原有西瓜多少千克? 6、小丽用4元钱买了一本《好儿童》,又用剩下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儿童画报》,买 钢笔又用去剩下钱的一半多一元,最后还剩4元钱,问小丽原来有多少钱?

【练习】 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加上7,除以8 ,减去9,再用4乘,恰好等于100,这个数是__。 2、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张老师说:“把我的年龄乘以4后减去17,再乘以10后加上7,正好等于1997.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今年几岁?”张老师今年__岁。 3、百货商店出售彩色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又3台,下午售出余下的一半又7台, 还剩4台,商店里原来有电视机__台。 4、芳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错写成了6,又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 8错写成1,最后得到的和是472,这题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5、一桶油,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2千克。这桶油原来 重__千克。 6、三只金鱼缸里共有15条金鱼,如果从第一只缸中取出2条金鱼放入第二缸,再从从第 二缸中取出3条金鱼放入第三缸中,那么三只金鱼缸里的金鱼条数一样多。原来第一只缸有金鱼__条,第二只缸有金鱼__条,第三只缸有金鱼__条。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小学奥数精讲 发车间隔.教师版

发车间隔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柳卡解题方法解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 2、通过左图体会发车间隔问题重点——发车间隔不变(路程不变) 3、能够熟练应用三个公式解间隔问题 知识精讲 发车问题要注意的是两车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可以用线等距离连一些小物体来体会进车队的等距离前进。还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有助于解题。接送问题关键注意每队行走的总时间和总路程,是寻找比例和解题的关键。 一、常见发车问题解题方法 间隔发车问题,只靠空间理想象解稍显困难,证明过程对快速解题没有帮助,但是一旦掌握了3个基本方法,一般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在班车里——即柳卡问题 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 (二)、在班车外——联立3个基本公式好使 (1)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2)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3)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三)、三个公式并理解 汽车间距=相对速度×时间间隔 二、综上总结发车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技巧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 【例 1】每天中午有一条轮船从哈佛开往纽约,且每天同一时刻也有一艘轮船从纽约开往哈佛.轮船在途中均要航行七天七夜.试问:某条从哈佛开出的轮船在到达纽约前(途中)能遇上几艘从纽 约开来的轮船? 【考点】行程问题之发车间隔【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这就是著名的柳卡问题.下面介绍的法国数学家柳卡·斯图姆给出的一个非常直观巧妙的解法.他先画了如下一幅图: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4讲 数学趣味题含答案

第14讲数学趣味题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妙趣横生、带有智力测试性质的问题,如:3个小朋友同时唱一首歌要3分钟,100个小朋友同时唱这首歌要几分钟?类似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较复杂的计算,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来解决,而常常需要用小朋友的灵感、技巧和机智获得答案。 对于趣味问题,首先要读懂题意,然后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基础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每人步行的速度相同,2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3小时,那么6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儿童乐园要多少小时? 练习1: 1、3个人同时唱3首歌用9分钟,9个人同时唱同样的3首歌用几分钟? 2、5只猫5天能捉5只老鼠,照这样计算,要在100天里捉100只老鼠要多少只猫? 3、6个人从甲地到乙地用4小时,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3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几小时? 【例题2】一条毛毛早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30天能长到20厘米。 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练习2: 1.有一个池塘中的睡莲,每天长大一倍,经过10天可以把整个池塘全部遮住。 问睡莲要遮住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

2.一条小青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20天能长到36厘米。问长到9厘米时要用几天? 3.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5天能长到4厘米。问要长到32厘米共要多少天? 【例题3】小猫要把15条鱼分成数量不相等的4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最多可放几条鱼? 练习3: 1.小明要把20颗珠子分成数量不等的5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最多可放几颗珠子? 2.老师为共有18人的舞蹈队设计队形,要求分成人数不等的5队,问最多的一队最多可排几人? 3.兔妈妈拿来1盘萝卜共25个,分给4只小兔,要使每只小兔分得的个数都不同。问分得最多的一只小兔至多分得几个? 【例题4】把100只桃子分装在7个篮子里,要求每个篮子里装的桃子的只数都带有6字。想一想,该怎样分? 练习4: 1.把100个鸡蛋分装在6个盒里,要求每个盒里装的鸡蛋的数目都带有6字,想想看,应该怎样分? 2.有人认为8是个吉祥数字,他们得到的东西的数量都要含有数字8。现在有200块糖要分给一些人,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吉祥的分糖方案。 3.7只箱子分别放有1只、2只、4只、8只、16只、32只、64只苹果,现在要从这7只箱子里取出87只苹果,但每只箱子内的苹果要么全部取走,要么不取。 你看该怎么取?

小学奥数染色问题和覆盖问题的讲解

小学奥数染色问题和覆盖问题的讲解 日字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2个并排的正方形格子 组成。 目字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3个并排的正方形格子组成。 3-L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3个组成L形状的格子组成。 4-L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4个组成L形状的四个格 子组成,一边长一边短。 凸字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4个组成汉字“凸”字形 状的四个格子组成。 田字形覆盖:用于覆盖的标准单元是由4个组成汉字“田”字形 状的四个格子组成。 完全覆盖的定义:用规定形状的标准单元去铺盖指定的方格棋盘,无重复无遗漏,则称该棋盘被所用的标准单元完全覆盖。 一系列的小题目,从易到难,慢慢培养解题水平。更复杂的染色 覆盖问题,往往需要涉及到用多种颜色实行染色,下面的题目仅有一 个需要这种技巧。 题1:M×N的棋盘存有日形覆盖,当且仅当M,N中至少有一个为 偶数。 题2:一个5×7的棋盘,去掉第二行第四列上的小方格之后,剩下部分有日形覆盖。 题3:如果m*n不能被3整除,则m*n的棋盘不可能有3-L覆盖。

题4:若M,N都是奇数,则去掉任何一个方格,剩余的部分不存 有日字形覆盖。 题5:证明,一个8*8的棋盘不可能用15个凸形块和一个田字形块覆盖。 题6:证明,一个8*8的棋盘去掉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两个方格后,剩下的62个方格不可能实现日形覆盖。 题7:一个3*7的棋盘,用红、蓝两种颜色染色,证明,总有四 个同色的方格位于一个长方形的四个角上。 题8:一个3*7的棋盘不存有3-L覆盖。提示:本题目需要用多 种颜色染色。 题9:若m*n的棋盘能够实现4-L覆盖,证明m*n能够被8整除。 题10:7*9的棋盘中,挖去位于第四行,第六列的小方格,证明 剩下的部分能够实现日形覆盖。 题11:在6*6的正方形棋盘上的各个小方格上,分别写上从1到36的36个数,要求相邻成“凸”字形的四个方格内的数字之和都为偶数,存有这种可能吗? 题12:假定8*8的棋盘是用64个正方形马赛克组成,每个马赛 克能够翻动,而且每个马赛克正反两面一个为白色,一个为黑色。现 在开始翻转部分马赛克,但是要求每次必须同时翻动9块(上次翻动 的下一次还能够翻动),试问:是否能够经过有限次翻动之后,得到 一个和原来黑白颜色正好相反的棋盘? 题13:某个展览大厅是一个6*6的棋盘状,每个棋盘格子是一个展览室,相邻展览室之间有门相通。现在有人想从入口开始,不重复 不遗漏地走完所有的展览室。已知该展览室的入口在左上角,出口在 右下角,问,有无这种行走路径?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小学奥数各种题型基本公式

一.和差: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二.和倍: 和÷(倍数和)=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三.差倍: 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互相给:和不变,给×2=差 四.年龄问题 几年前=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五.鸡兔同笼 普通鸡兔:腿数÷2-头数=兔子数 (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低价物(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高价物(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错题数

(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对题数(高价×总物±差的数)÷(高价+低价)=低价物(高价多就减,少就加)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份数×每份数+盈=总数 份数×每份数-亏=总数 七.行程问题 路程=s 速度=v 时间=t 基本:v×t=s s÷v=t s÷t=v 比例关系:V×T=S 等号两边成正比,等号左边成反比相遇: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1=v2 追击: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2=v1 v1= S÷t- v2 多次相遇:

二次相遇共走三个全程, 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版:总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分数版:V平=2÷(1/V平+1/V回) V回==1÷(2/V平-1/V去) 八.等差数列 (首项+尾项)×项数÷2=和 中间项×项数=和 (尾项-首项)÷公差+1=项数 首项+公差×(项数-1)=尾项 尾项-公差×(项数-1)=首项 九.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 每边数×每边数=总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半层数+1)÷2=外边长 (半层数-1)÷2=内边长 空心方阵: 大实心方阵数-小实心方阵数=总数

小学奥数精讲 换元法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分数乘法算式的一些计算技巧必须开始掌握.这既与基础课程进度结合,更是小学奥数经典内容.裂项、换元与通项归纳这三项内容,通称“分数计算之三大绝招”.考察近年来的小升初计算部分,分数计算成为热点.可以这么说:“一道非常难的分数运算,要么是裂项,要么是换元,要么是通项归纳.如果都不是,那它一定是比较简单的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三、换元思想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例 1】计算: 1111111111 (1)()(1)() 2424624624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令 111 1 246 a +++=, 111 246 b ++=,则: 原式 11 ()() 66 a b a b =-?-?- 11 66 ab b ab a =--+ 1 () 6 a b =- 11 1 66 =?= 【答案】1 6 【巩固】 11111111111111 (1)()(1)() 23423452345234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设 111 234 a=++,则原式化简为: 111 1(1 555 a a a a + (+)(+)-+)= 【答案】1 5 【巩固】计算: 621739458739458378621739458378739458 126358947358947207126358947207358947????????++?++-+++?+ ? ? ? ????????? 【考点】换元法【难度】2星【题型】计算 【解析】令621739458 126358947 a ++=; 739458 358947 b +=, 原式 378378 207207 a b a b ???? =?+-+? ? ? ???? ()3786213789 207126207 a b =-?=?= 【答案】9例题精讲 教学目标 换元法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 奥数 逆推问题

EET国际教育三年级数学第十讲逆推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 逆推问题还可称为还原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有后向前逆推计算。逆推问题还被称为逆推法,主要包含一下两层意思。 1.要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从最后一组数量关系逆推至第一组的数量关系,这就是逆推法中运算顺序的逆推含义。 2.原题相加,逆推用减;原题用减,逆推用加;原题相乘,逆推用除;原题用除,逆推用乘,这就是逆推法中计算方法的逆运算含义。 例1:某数如果先加上3,再乘以2,然后除以3,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 分析:我们用代替原数,则□经过一系列运算后是10,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 观察图1可以发现,从最后结果10往回推,第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10+2=12, 第个横线上的数是12×3=36,第个横线上的数应该是36÷2=18,则就是18-3=15. 例2:小明从家到学校去,先走了全场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学校还有1千米,问小明家到学校共多少千米? 分析:如图2,采用倒退的方法,可以发现1千米是第一次剩下路程的一半,所以第一次剩下的路程就是1×2=2(千米),而第一次剩下路程2千米又是全程长的一半,所以全程长为2×2=4(千米)。 图2 例3: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一个同学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结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分析:学生把个位上的数6看是9,使和增加了9-6=3,把十位上的数8看作3,使和减少了80-30=50,将多增加的部分去掉,加上少加的部分,就能得出原来的和。 另外,根据题意可知原来的加数应为86,而这个学生误认为是39,所以只要将错误的和123减去错误的加数,得出原来的另一个加数,再重新加上正确的加数

小学奥数常见问题总结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 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例3】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仁华学校2005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类型的火车问题,一是火车过隧道问题,二是火车错车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过程的分析,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四大方法中的第三点——"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250米的隧道比210米的隧道多40米,从而使得客车通过前者的时间比后者多了秒,由此即可得出客车的速度。有了客车速度,再求客车长度以及错车时间就非常容易了。 【变式】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至少有三个,但在实际分析时不会同时分析三、四个对象,而是把这些对象两两进行对比。因此,求解这类行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与其它对象有关的结论。 【例4】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008"港澳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试题) 【解析】本题最关键的一段路程,就是甲、乙相遇之后6分钟内,甲、乙两人的路程和。这

小学奥数专题:黑白染色问题

小学奥数专题:黑白染色问题

专题:黑白染色问题 1. 下图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图,图中的方格代表房间,每个房间都有通向任何 一个邻室的门.有人想从某个房间开始,依次不重复地走遍每一个房间,他的想法能实现吗? 2. 展览会有36个展室(如图),每两相邻展室之间均有门相通.能不能从入口 进去,不重复地参观完全部展室后,从出口出来呢? 3. 图中的16个点表示16个城市,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两个城市有公路 相通.问能否找到一条不重复地走遍这16座城市的路线? 4. 下图是由4个小方格组成的“L ”形硬纸片,用若干个这种纸片无重叠地 拼成一个4 n 的长方形,试证明:n 一定是偶数.

5.中国象棋盘上最多能放几只马互不相“吃”(“马”走“日”字,另不考虑“别马腿”的情况). 6.能否用一个田字和15个4?1矩形覆盖8?8棋盘? 7.能否用1个田字和15个T 字纸片,拼成一个8?8的正方形棋盘? 8.在8?8棋盘上,马能否从左下角的方格出发,不重地走遍棋盘,最后回到起点?若能请找出一条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9.下面三个图形都是从4?4的正方形分别剪去两个1?1的小方格得到的,问可否把它们分别剪成1?2的七个小矩形? 10.把三行七列的21个小格组成的矩形染色,每个小格染上红、蓝两种色中的一种.求证:总可以找到4个同色小方格,处于某个矩形的4个角上(如图) 红 红 红 红 11.17个科学家互相通信,在他们的通信中共讨论3个问题,而任意两个科学家之间仅讨论1个问题.证明:至少有3个科学家,他们彼此通信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 12.用一批1?2?4的长方体木块,能不能把一个容积为6?6?6的正方体木箱充塞填满?说明理由. 13.在平面上有一个27?27的方格棋盘,在棋盘的正中间摆好81枚棋子,它们被罢成一个9?9的正方形.按下面的规则进行游戏:每一枚棋子都可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越过相邻的棋子,放进紧挨着这枚棋子的空格中,并把越过的这格棋子取出来.问:是否存在一种走法,使棋盘上最后恰好剩下一枚棋子? 14.12?12的超极棋盘上,一匹超级马每步跳至3?4矩形的另一角(如图).问 1 2

小学奥数精讲:容斥原理习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精讲:容斥原理习题及答案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 人. 2.有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如图,放在桌面上(阴影是图形的重叠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盖住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在1~100的自然数中,是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的数有 个. 4.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 人. 5.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 人. 6.在1至10000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 个. 7.在1至10000之间既不是完全平方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的整数有 个. 8.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 人 . 6

9.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10.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人,最多有人. 二、解答题 11.某进修班有50人,开甲、乙、丙三门进修课、选修甲这门课的有38人,选修乙这门课有的35人,选修丙这门课的有31人,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29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28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的有26人,甲、乙、丙三科均选的有24人.问三科均未选的人数? 12.求小于1001且与1001互质的所有自然数的和. 13.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面积为8、9、11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重叠放在一起盖住的面积是18,且A与B,B与C,C与A公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5、3、4,求A、B、C 三个图形公共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14.分母是385的最简真分数有多少个,并求这些真分数的和.

2017小学数学奥数精讲第一讲速算与巧算练习3-副本分析

加减法巧算练习3 练习题 1、99999+9999+999+99+9 2、574-397 3、483+254-183 4、83+82+78+79+80+81+78+79+77+84 5、356+(644-178) 6、4521-(627+521) 7、1847-386-414 水平测试1 A 卷 一、填空题 1. 773+368+227=____________ 2. 10000-8927=__________

3. 582-(82-14)=__________ 4. 4941-268+28=__________ 5. 125×19×8=___________ 6. 11500÷2300=__________ 7. (20+8)×125=_________ 8. 22500÷(100÷4)=______________ 9. 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都增加26,则和增加__________ 10. 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与减数都增加6,则差_________ 二、解答题 11. 计算:999+99+9+3 12. 计算:(24-15+37)+(26+63-35) 13. 计算:3572-675-325-472 14. 计算:56241×8÷24

15. 计算:125×16×25 16. 计算:375×823+177×375 17. 计算:1624÷29-1334÷29 B 卷 一、填空题 1. 34+47+53+66=___________ 2. 3000-99-9-999=__________ 3. 111000-(99998+9997)-996=__________ 4. 1028-(233-72)-67=______________ 5. 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53,另一个加数减少27,则和是___________ 6. 161÷23+92÷23+115÷23=____________ 7. 27^2-23^2=__________

小学奥数九大经典题型精讲

(一)行程问题三大类 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 2 1 ),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 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 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 2 ,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 去: 不变 5 3份 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 去的时间为:3×0.4=1.2(时) 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 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甲5时乙5时 A B 乙3时甲3时 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 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 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 1、盈亏问题 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 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 9 ÷ 1 =9(人) 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

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小学奥数精讲——对策问题 告诉你本讲的重点、难点 对策问题涉及的课本知识并不多,只是技巧性比较强,诀窍是控制,往往在游戏中运用较多,而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取胜策略就是对策问题. 看老师画龙点晴,教给你解题诀窍 【例1】桌上放着100根火柴棒,甲、乙二人轮流取,每次取1—3根,规定谁取到最后1根谁获胜.假定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方法. 分析与解我们可以从结果想起,谁能让火柴棒最后剩4根,谁就获胜.这是因为对方不论拿走几根,剩下的必能一次拿完,依照这个原则,只要让剩下的火柴棒的根数是4的倍数,就可以保证获胜.由于100就是4的倍数,所以后取的人获胜. 100÷(3+1)=25(没有余数) 答:乙后取一定获胜.如果甲拿n根,乙就拿(4-n)根,这样乙一定可以拿到最后1根而获胜.【例2】有一排500个空格’预先在左边第1格中放一枚棋子,然后由甲、乙两人轮流走.甲先乙后.每人走时,可以将棋子向右移动1~6格,规定谁将棋子走到最后1格谁输.甲为了必胜,第一步走几格?以后怎样走? 分析与解本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左边的第1格中已经有一枚棋子,空格只有499个;二是谁走到最后1格谁输,那么,要控制取胜就必须保证自己能将最后1格留给对方,自己就要能走到倒数第二格中.这样一共能走的格子数只有500-1-1=498格.498÷7=71...1. 所以,甲第一步走1格,以后,乙走n格,甲就走(7-n)格,甲一定获胜. 【例3】甲、乙二人轮流在黑板上写1~10的自然数,规定不能在黑板上写已写过的数的因数,并不重复,最后无数可写的人失败.如果甲先写,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案,那么谁一定获胜?给出一种获胜方法. 分析与解甲先写,甲一定获胜,甲必须先写6,这样6的因数1,2,3,6就不能再写了.将剩下的六个数分为4和5,7和9,8和10三组,当乙写这六个数中的某数时,甲就写与它同组的另一数,必可获胜. 【例4】在一个3×3的方格纸(右图)中,甲、乙两人轮流往方格中写1,3,4,5,6,7,8,9,10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字不能重复.最后甲的得分是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得分多者为胜.请你为甲找出一种必胜的方法. 分析与解由于甲的得分是上、下两行六个数之和,乙的得分是左、右两列六个数之和,所以四个角的方格里所填的数是公用的,真正决定甲乙得分的是a,b,c,d这四个位置.甲要想必胜,要把最小的数。1”填入对方的方格里(6或d),这时,就算乙把10填入自己的方格内,两个格子里的数的和是11,这时甲把9填入自己的格子里(a或c),这样,a,c的和至少是12(即9十3),甲必胜. 【例5】甲、乙二人依次在一个正十边形中画对角线(即两个不相邻顶点的连线).规定新画的对角线不能与已经画了的对角线相交,谁画下最后一条这样的对角线谁就胜.甲先画,他怎样画才能取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