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钠》是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碱金属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加以应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以后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中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钠的强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氧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双线桥法标出其电子转移,能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钠与水的反应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及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小刀、滤纸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酚酞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通过初中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不够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可能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能还有不足。三、教学方法

在《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中我以一演示实验为背景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然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2.2 钠、镁及其化合物

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2Na+2H2O=2NaOH+H2↑熔成小球:钠的熔点低且放热反应氧化剂:H2O还原剂:Na 游:生成气体

2Na+2H2O=2Na++2OH–+H2↑发出声音:反应剧烈

红:溶液显碱性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龙江容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钠”是《金属及化合物》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节,这一节课内容不难理解,主要是记忆,增强活泼金属还原性的理解,对金属镁和金属铝的学习打下铺垫,处理好此课的内容,对整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2.教材中的内容 1、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钠与水反应教案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实验试剂:金属钠、水、酚酞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捉鬼的故事。说有 个农夫,他的妻子肚子痛得非常厉害,他就去请了一个老巫婆来给妻子看病。老巫婆来到一看就说:你妻子是鬼附身了!农夫吓得赶紧请巫婆施法。只见巫婆拿来一碗水,倒入了几滴无色溶液。然后放入“一颗仙丹”,只见仙丹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了,而水也变了成了红色。巫婆说,这是仙丹发挥了作用,那声音是鬼的惨叫声,他最终变成了一滩血水。那么现在大家相信巫婆说的“仙丹”吗?今天就给同学们重现“捉鬼”的精彩一幕。请大家把书翻到49页,我们今天来学习钠与水的反应 【板书】(标题)钠与水的反应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说说它的规律是什么?请三位同学上来写一写Fe、Mg、Al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面的同学在草稿本上写。从离子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质是金属与酸中+1价氢离子反应。水是弱电解质,也电离少量的氢离子,但我们熟悉的金属一般与水反应没什么现象,比如说Fe、Cu。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钠也是一种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又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P49实验3—3】听故事,抓关键情 节 回答位于金属活动 顺序表氢之前的金 属遇到酸能反应生 成盐和氢气并写离 子方程式 钠浮在水面,钠熔 化成银白色的小 球,钠在水面上游 来游去,发出“嘶 增强学生好奇 心,为进入新课 做好准备 回忆旧知识,为 下一步做好准备 通过创设“问题 情景”进行启发 式教学。

(完整word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师范) 学号20120513035 姓名张雪琴 实习学校重庆一中指导教师许应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授课教师:张雪琴 教材分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紧承上一课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深入分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其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并且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节中,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为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 (2)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滴水生火的魔术”的导入激发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兴趣,通过动手切割金属钠以及将钠块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学会观察、描绘、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初步学会从宏观物质到化学符号再到微观世界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滴水生火”的魔术的解释以及生产中钠爆炸的实例分析感受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的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解释“滴水生火”魔术感受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价值,初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使用。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样本

《金属钠与水反映》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原则分析 依照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钠重要性质。以钠和水反映这个实验为基本,掌握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关于金属知识。规定学生学会观测、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中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指引下进行学习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迈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特性,但是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减少,因而在进行授学时要合理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引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一大重点,这一某些学习不但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延伸和拓展,对背面铝、铁等金属性质学习也有着铺垫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简介《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本。 3、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初中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和它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理解钠位于金属活动顺序位置。 2.通过离子反映和氧化还原反映学习,学生可以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映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映物中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兴趣大,钠与金属反映实验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行;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顺利完毕奠定了基本。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观测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精确地描述化学现

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懂得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浮现因素,能对的写出钠与水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映物中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办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观测,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获信息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科学办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反映,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反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伙,培养学生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反映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及因素分析 2、教学难点:钠与盐反映状况 五、教学办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助于知识接受。 演示—观测法: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知识储存,调动课堂氛围。 谈论—讨论法: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有助于知识巩固和掌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知识漏洞。 六、教学过程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第二课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本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性质,引出高中要介绍的金属钠、铝、铁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金属钠、铁和水的反应;第三部分介绍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最后则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内容。 钠与水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中的重点,对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学习有指导启示作用,对其以后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方法、实验观察等有借鉴作用,所以教好、学好这节课对后续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钠与水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总结等优点,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有利于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4个班的学生已通过对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特别是对前一课时的学习,既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又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现象充满了期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 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 六、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复习回顾法、练习法 七、教前准备:金属钠、塑料片、滤纸、洗瓶、烧杯、镊子、酚酞、硫酸铜溶液、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例如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的情况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金属与水的反应。 【提问】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什么反应呢?

钠与水反应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关于一种金属的,说到金属,就会让我们想起初中学过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初中我们也学过一些金属,比如:铝、铁、铜。他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今天学的金属钠在平时生活中是不常见,它与铝、铁、铜有同样的性质吗?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正式探究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之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位农村女士,他的弟弟长病不起,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他非常着急,于是去请了一位大仙,大仙说他家有水鬼,他要施法才能驱除水鬼。一位大仙说他会捉鬼。他往装有半碗水的碗里滴了几滴他所谓的仙水,再把他所谓的吸血丹放到碗里。只见那吸血丹立刻在水面上乱窜,那大仙美飞色舞地说:看!我那吸血丹在动,说明这周围有鬼,它正在吸鬼魂;听!那“嘶嘶”的声响,正是鬼临死前的呻吟;再看!水变红了,那是鬼被我的吸血丹吸收后,化作了血水……相信鬼神的人听了后肯定会信以为真,但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世上并没有鬼,但大仙那所谓的吸血丹和仙水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了这一章就知道了! 【提问技能】我们生活中有些常见的金属与水都不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今天我们学习钠这一章,现在我们来这个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啊? 钠浮在水面,说明什么?。 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了什么问题? 熔化需要温度,那热量从哪里来呢? 刚才我们看到了钠在水中游来游去,为什么?反应中发出了嘶嘶的声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后一个现象,溶液变成了红色,这又说明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有气体产生,那这个气体是什么? 我们要怎样收集它?要怎样检测? 最后我们与生活相联系,钠着火时能否用水扑灭?为什么?该用什么灭火?

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案汇编

【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 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策略】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那就是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具体实验内容: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如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儿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讲要求:取、擦、切、放。学生分成四组(圆围型)分别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知道钠的保存方法; (2)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3)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观察法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 【教学策略】 1、社会事件导入新课法:钠在自然界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钠单质,本节课运用生活中熟悉的社会事件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体验到化学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还可以通过介绍刚发生的新颖、醒目的事件,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2、新旧知识衔接法: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入新课,可以较快地形成课堂气氛。 3、科学观察法: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见一眼金属钠的真面目,一切都将映入脑海,方便学生记忆,想忘记都难。 4、实验探究法: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识记容易,但遗忘较快。采用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的方法研究钠与水的反应,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好奇心强的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 授课班级:高一(7)班 【课题】钠与水的反应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2)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烧杯、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 【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引入】 通过新闻事件,请同学们思考钠着火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 【新知探究】 (一)学生分组实验 1.在烧杯中放入3/5的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注意:取用的钠要小,过大易发生刚才视频上所看到的爆炸 现象) 4.将剩余的钠放回原瓶

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讲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讲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设疑激趣 教师演示“钠与水反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教师则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钠熔化为小球?(2)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着火燃烧?(3)是钠着火燃烧,还是氢气燃烧,或者两者同时燃烧?是钠先燃烧,还是氢气先燃烧,或有其他什么可能性?为什么燃烧同时常伴有叭叭作响的断续爆炸声? 二、质疑探究 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讨,边读边议边思考,教师应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例如,燃烧与爆炸是何原因,能否设计实验使其消除?进一步激化其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三、辨疑解难 针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疑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探究。 1、钠球是怎样形成的? 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也仅为97.81~C。钠在水中表现出极其高的化学活性,与水反应时放出的热足以使它熔化。熔化的金属钠有很大的表面张力,这就是钠球形成的原因。 2、是什么力量驱使钠球在水面上游动? 钠与水接触产生的氢气泡外逸时,驱使钠球游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

动手设计两个实验来佐证: 实验一:将饱和食盐水与1:1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合后,注入500ml 烧杯(2/3体积),然后放人一个鸡蛋,鸡蛋在这样的液体中是浮在水面上的,蛋壳表面的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02驱动着鸡蛋缓缓游动。 实验二:用纱布把5—10颗锌粒固定在一只乒乓球表面,投入稀盐酸中,锌与盐酸反应后生成Hz驱动乒乓球在液面上游动的情况与钠在水面上游动的情况一样。 所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驱使钠球游动的直接原因。 3、燃烧现象与爆炸过程分析 在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燃烧因素和爆炸因素的角度来思考,燃烧要具有足够的热量以达到物质的燃点,因此考虑实验中涉及的所有反应的能量变化,爆炸又是反应中产生的哪些气体引起的?事实上,漂浮在水面上的钠,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同时,尽管没有燃烧,但裸露在空气中的那部分钠,无疑会有较多的Na20和少量Na202生成,并立即与水反应生成NaOH。 最初 2Na+2H20=2NaOH+H2↑+Ql Na熔化后,4Na+02=2Na20 +Q2 2Na20+02=2Na202(少量)+Q3 Na20+ H20=2 NaOH+Q4 2Na202+2H20=4NaOH+02↑+Q5 以上均是放热反应,鉴于H2的燃点度达585。C,因此首先着火的不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属章节: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通过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 ②渗透对立统一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具有两面性,树立积极的科学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化学学科素养。 2.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前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的延伸,共同完成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主题的学习;同时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对过氧化钠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学习、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其他金属及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也是第一章所学实验方案设计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认识,是以实验的方法完成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另外,从教育目的方面讲,过氧化钠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 2.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修订版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课题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容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与水反应的实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解释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 能够正确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观察法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 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 学 的精神; (2) 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烧杯、培养皿、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金属钠与水和酸的反应 教案

第一节第二课时金属钠与酸和水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钠在与水发生反应情况及其原因。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钠与水和酸反应 教学方法: 启发式、并进探究实验法 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金属钠、小刀、镊子、滤纸、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复习:1:钠的物理性质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导入:【情景】广州日报大洋网上找到了一则关于金属钠事故的报道——《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2002-7-9): 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 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 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 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 着火。 【讨论】 1、俗话说“水火不相溶”,为什么今天水会引火呢?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呢? 2、装有钠的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活动探究】金属钠能否像白磷一样保存在水中? 向一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投 入到小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用耳朵听,用手触摸 感受。 【提醒】①钠的取用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 ③切割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④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观察】

【交流与讨论】①生成的碱性物质是 ②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 这是个氧化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必定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只可能是元素了。 结论: 实质:金属钠和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思考】:如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水,再加入煤油.最后放入绿豆大小的钠会有什么现象? 钠与水反应实际上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微弱的H+反应,那么钠与盐酸、硫酸等酸溶液的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请预测试验现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可以发现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的都可以和酸发生反应发生反应.提示:酸电离的大量氢离子) 结论: 钠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知识扩展】: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说出反应的现象,推断产物。 结论: 本节课总结: 二:钠与水和酸的反应 现象: 1、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钠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设计

《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案设计 课题:_____金属与水的反应__ 教材版本:____人教版________ 章节:___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以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教师:河北邱县第一中学朱杰 问题的提出及知识目标: 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Na + 2H2O = 2NaOH + H2↑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较复杂,可以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出很多结论,同时也可设计实验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甚至可以设计实验定量地研究该反应。各版本的化学教材上均有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各有优缺点。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研究、分析、操作、改进,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装置。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在课堂内对这些装置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思想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一、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紧密结合,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实施过程: 1、引入钠与水的反应,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回忆教材上该反应的实验现象。

2、提出课题: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能否设计出多种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3、学生展示他们对该课题的研究: 第一组:以验证反应产物为主要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实验设计 (该过程主要由学生讲述和演示,教师只做极简单的评价) 例:钠与水反应的改进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镊子,U型管,滤纸,烧杯,两个胶塞,玻璃片,酒精灯 药品:保存在煤油中的钠,酚酞试液 二、实验步骤 (1)向U 型管里注入水至两边液面离管口0.5cm—1cm,把U型管立放在烧杯中(尽量) (2)向U型管里滴1—2滴酚酞试液 (3)取绿豆大小的钠块,放入一侧管口中,迅速盖上塞子;当反应完毕,迅速用胶塞塞紧另一侧管口 (4)手持U型管,取下先塞住的一端的胶塞,迅速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松开拇指,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三、实验现象 (1)当把钠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并熔成银白色小球,溶液逐渐变成红色 (2)先塞住的一端,液面迅速降低,液体从U型管另一端迅速冒出,当过了U型管底部时,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均匀冒出(3)当反应完毕,盖上塞子,检验气体时,发出轻微爆鸣声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选题分析 1.教材和新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1)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主题1)2)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主题1) 3).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主题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之后。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也为后面铁与水的反应实验探究提供了理论保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设计也是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钠是一种性质活泼的金属。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也相对匮乏;设计实验能力不足,对教材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能力不足;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钠与水的反应探究,学会从宏观现象辨识反应过程,从微观角度探析反应本质。 2.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基于对氧化还原反应模型的认知,对假设猜想进行判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 1、教法:问题引导、启发探究。旨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通过高品质探究活动把对此实验的感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整体思路:(教学双边明线、能力培养暗线相结合)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化学(师范)二班 姓名: 冯华 学号: 222010316011074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 节第 二课时的内容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与水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能够正确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 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通过讨论得出反应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学生观察并学会总结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 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 四.教学过程: 在新课前,首先对上节课学习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进行回顾之后与学生一同观看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视频,并吩咐学生记录 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该验,最后得出钠与水反应的产物, 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知识回顾】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新课引入】钠除了能与氧气反应之外,能否跟水反应呢?其他的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与水反应的问题。我们 来做一个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看看钠到底能不能跟水反应呢?反应又能 生成什么物质? 【实验指导】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首先,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

水中,盖上玻璃片。注意观察现象,观察时应注意几方面内容:钠在水中的哪个部位反应,形态有何变化,如何运动,发出怎样的声音,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 【讨论交流】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尽量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来描述。从这些现象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1.钠浮在水面上(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2.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熔)──钠的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放热。 3.在水面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完全消失(游、响)──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4.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红)──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之后再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答案。 五、教学反思 作为元素化合物课,这一节课有它自己的课型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2)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旧教材的教学多以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进行,新教材把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周期律之前,所以我们在授课时紧紧抓住金属活动顺序表来进行总结。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语言非常贫乏,描述不规范,以后应着重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效果,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进行爆鸣实验,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六.板书设计: 钠与水反应 一:现象及解释 浮: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的熔点低且放热反应

修订版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与水反应的实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能够正确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观察法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实验 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 精神; (2) 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化学 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烧杯、培养皿、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