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思考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思考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思考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摘要:经过30年深化改革,我国科技体制在体系结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主体活力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技体系结构得到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主体格局,本文对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科技体制改革要完善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思考

abstract: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the system struc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vigor and other aspect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tructure gets optimizing, forming a plurality of innovation main body pattern, this article o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re the main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current and future reform of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trategy undertook reflection.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

一、科技体制改革助推我国科技发展

1、我国科技体制基本知识概述

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原则等内容。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中国创新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从国内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加速成长,创新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和创新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一轮技术变革催生了发展新机遇,也推动了全球生产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和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我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分享全球技术进步红利面临更多挑战。积极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国际经济、科技和贸易形势,加速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助力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开放,创新环境明显改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管理和科研活动得到恢复和重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系统化、自上而下的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2006年后,“创新型国家”建设快速推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发展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深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改革的核心任务。 展望未来,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受制于人,创新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消除,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创新政策尚待完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开放,促进创新政策转型,任务更重也更加迫切。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提升科学技术供给质量,优化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化解“卡脖子”问题,要“增投入”与“转方式”并重。“增投入”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转方式”就是政府要从科技管理者向创新治理者转型。政府支持重心向创新链前端转移,科研项目选择要更加体现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要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防止科技创新领域的计划经济思维再生。

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和成效.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集中在政府所属独立科研院所。这一体制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一)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第三阶段,1999年至2005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向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2006年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努力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优化了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改革以前,我国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独立科研机构。1999年时,中央级科研院所共有1000多家,其中产业部门370多家,中科院120多家,公益部门等所属有300多家,军工院所250多家。到目前,除军工院所外,产业部门所属370多家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包括13家中科院研究所),公益类院所265家已明确改革方案,在中央级民口院所中,已完成企业化转制接近一半;此外,地方也有近900家开发类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为深化深圳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建立竞争性经费与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结构。创新财政科技投入资助方式,推行投资引导、梯级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资助等制度改革。 实行资金项目专员责任制度,专家评审评估意见作为决策参考。 第二条鼓励各类主体创办科研机构,支持国有科研机构制度创新。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其进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可予以一定支持。发挥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为核心,设立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科研机构。 第三条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建设的科技基础设施应当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其自有科研设施。

建立和完善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运行和共享机制,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条支持在深圳创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其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其出资额或者出资比例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对获得经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或者高层次人才创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小型或者微型企业,予以一定的研发支持。 加大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企业孵化载体的资助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孵化载体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创业投资与孵化载体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条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实行创新人才双向流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选聘企业创新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意,企业可以选聘其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深圳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3年。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最新范文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一、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怎样建立 目前,科技部门工作以抓科技项目为主,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立项,国家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有3大类别20多种项目,省、地各级也相应建立了各自的科技计划体系,项目种类也有10—20个,而且各种项目都设定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资金支持额度。 目前科技项目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家评估也是以看申报材料评分,行内叫“做项目”或“包装项目”,为了获得项目,企业家们不惜代价请专家“做项目(撰写材料)”,甚至还要“找人跑关系”,才能争取立项支持。本来科技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就小,一个项目争取下来,中间环节就花费不少,用于项目研发的资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视争取项目,不注重实施成效。 最近,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精神,技术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创新。因此,以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须建立如下建议之上: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走向市场化。科技部门应有计划地重点扶持关系民生、国家安全、重大基础性研究和赶超世界高新领域的项目,如重大疾病治疗、国家安全技术、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减少计划列项扶持; 二科技经费的分配上,要注重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效果,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要像创新基金项目一样,先拨付70%,实施中加强监管,鉴

定验收通过后,再拨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经费,技术创新过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通过认定是先进成果或评价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项,都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认定(鉴定)及其运用效果评价机制。让企业增强成果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有技术创新成果能及时向科技部门申请认定(鉴定)或成果运用效果评价,认定先进以上和评价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分两块奖励,一块是奖励为科技人员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的企业(单位),另一块是奖励参与成果创新及其运用的科技人员。 二、在目前形势下,市、县一级科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场决定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科技经费要逐步增加到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的奖励上,更利于推进科技创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创新。 4、建立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5、建立维护技术市场秩序运作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

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读《关于深化科(精)

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读《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来重视科技的发展。近日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意见共8个部分21条,核心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真正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主体。《意见》聚焦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意见》指出,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意见》提出,要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发挥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作用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 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 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 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 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 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 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 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 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 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

关于“十一五”以来XX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调研报告(定)

关于“十一五”以来XX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 XX省XX厅 (2013年9月5日) 【题注】层次比较高的一篇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改革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当前,世情、国情持续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XX省科技工作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重视下,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着力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努力营造资源共享、激励创新、推动转化、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着力深化体现政府目标导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十一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创新自身规律的需要,集成70%以上的经费加大对重点专项和重点方向的支持,扩大了企业主持或参与的比例。同时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带动了整个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发展,科技计划的导向功能和科技资金的放大效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是强化技术需求和顶层设计。为了满足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新

型工业化14个重点产业的技术需求,进一步突出科技计划,特别是重大专项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我们通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发改、经信、财政、环保等部门意见,并引入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等研究方法,研究凝练出了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太阳能光伏、工程机械、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动汽车等产业亟需突破的关键、瓶颈技术,设计了体现政府目标导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的科技攻关及重大成果转化专项预备项目库,为支撑我省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 二是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为了确保技术需求和顶层设计在科技计划中执行到位,我们进一步创新计划管理模式。加强立项管理,建立了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的“四评三审”机制,即专家咨询、技术评审、综合评审和经费预算评审四次评审,备选专项筛选,立项审定,计划任务与经费配置审定三次审定,使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确保了立项全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强化过程管理,对重大专项实行“两条线”监管模式,即各实施处室对项目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管和综合计划部门牵头对实施处室项目管理工作效能的督察与考核,建立了相互独立、互相制约、分工明确、共同管理的监管机制;强化预算评审,将预算评审从以往的综合评审中分离出来。经费预算也进一步确立了“闭关预算全过程控制链”的思路,从理顺预算编制程序、细化经费预算单元、制定专项资金核算规范、改革经费拨款方式、实施财务专家主审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经费的随意性。新成立了XX省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专业承担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具体工作;健全科技经费监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提升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化、法制化。

2019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一、总体思路 围绕项目部的总体布局和促进科技的改革,择优确定主攻方向,面向建设市场,优化运行机制,建设技术高地,实现技术跨越,用现代科技改革支撑项目部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使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成为确保我部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措施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以建筑市场为导向,产值化为目标,项目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技术创新与项目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部实现平稳发展。 二、规划措施 1、加强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加强领导,实行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狠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落实。 2、进一步完善与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实施人

才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合项目部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密切配合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种手段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专业队伍。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动力,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出精品出人才。按市场机制培养、配制人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在实践中造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广开渠道,引进一批当前我部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集中高素质人才智慧构划大思路、筛选大项目、促进大开发。 建立完善的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外部技术人才到我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与培养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管理人才;引导项目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的报酬分配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最佳组合。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加快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

科技广场2012.12 0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最近,中央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目标,召开了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即科技创新大会,将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实现九江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沿江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科技协同创新为九江赶超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发挥科技魅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结合实际,立足长远,不断提高科技进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科技协同创新 ToDeepenReformof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asaTurningPoint,ComprehensivelyImplement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何文祥陈宣文 He Wenxiang Chen Xuanwen (九江市科学技术局,江西九江332000) (Jiujiang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Jiujiang332000) 摘要: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中,重点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本文结合科技工作职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协同创新为目的,建设创新型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2)12-0110-04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large span innovative organizational model,which takes value-added knowledge as the core,and is to achiev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enterprises,govern-ment,knowledge production institutions(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ions),intermediaries and users.Amo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innovation system,the emphasis is the innovation sys-tem,which explores a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for China to improv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through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combines with th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 work,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ful-ly implement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ilds an innovative regional,and realize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Keywords: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110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

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

在科技与创新工作会上的讲话

罗毅总经理在2007年科技与创新 工作会上的讲话 2007年3月16日 同志们: 按照公司职代会要求,年初要开好销售工作会、科技与创新大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三个会议,召开这三个会议的目的,是更深入地分析和阐述全年的工作思路,落实职代会精神,部署具体工作。公司领导对这三个会议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月初我们已经召开了销售工作会,对全年销售工作作了具体地安排和部署。经过办公室、技术中心、企业管理部等部门的紧张筹备,今天,公司科技与创新大会胜利召开,这也是公司的第二届科技与创新大会。 会议紧凑而充实,顺利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上,雨夏同志作了题为《抢抓机遇,重点突破,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157515”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2006年科技与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公司科技与创新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后几年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部署了2007年科技与创新工作重点。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刘绍华博士、黄天辉博士分别做了博士研究课题报告,企业管理部向大家通报了经过重新修改后的总经理奖励基金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实施细则,人力资源部宣读了对2006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决定。雨夏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是做好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公司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部室、单位要认真学习和传达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使公司科技与创新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取得新的成绩。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6年科技与创新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和为生产经营目标作出的积极贡献 在去年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会上,公司要求全体员工深刻认识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报告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大发展,又一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市卫生事业要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必须做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的理念和认识重新审视卫生工作,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玉门市卫生资源状况 我市现有市属医疗卫生机构82 个,病床610 张。其中:城市设立医疗卫生机构25 个,即2 家县级综合医院、1 家中医院、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 家个体诊所及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一家;农村设立卫生机构57 个,包括11 家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46 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业务用房32686 平米,医疗设备价值3908 万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5 人,其中市属医疗机构正式职工486 人,临时聘

用110 人,乡村医生53 人,个体诊所26 人。按全市18.9 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7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截止2007 年,由于我市农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村医疗机构实行乡办乡管、乡办村管,由于乡村两级财力有限,对医疗机构投入极少,致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医疗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阶段。2007 年我市实行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管理,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系统的通入力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支出,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还是从根本上没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2、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两名副高职称医生,中级以上人员仅占19.4%,本科学历占14.4%,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奇缺,且都分布在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条件艰苦的移民乡卫生院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医院的技术进步和建设发展。近年来,由于老市区医疗机构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没有保障,据统计,2002 年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外流人员达130 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使我市卫生人才薄弱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3、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市重点地方病之一的鼠疫,其疫源地面积为10572 平方公里,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持续猛烈流行,随时可能在人间发生疫情。同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原则等内容。 我国随着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在修改调整,1956年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编制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基本方针;1995年确定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 每一次基本方针的制定修改就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

无论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国际论文总数、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全球都位于前列。但是科技实力不能只看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必须看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明显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科技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应予重视。 我国的科技体制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建国后,我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可谓是史无前例,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可所出的科技成果却与之不成正比。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现行的科技体制受到我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所谓封建性,就是科技管理的高度官僚化,科技实体机构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科技活动受到的行政干预过高,缺乏自主性,而且容易受行政影响,受权力影响从而导致特权和垄断,也促使部分科技人员重官道而轻学问,使科技事业的创新生机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忽视民间创新力量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民间科技事业排除在科技体制之外。目前,我国90%以上的科技资源均为国有科研院校所使用,民间科技事业因为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难。 我们国家的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缺少应有公平,在评审项目时许多“潜规则”左右了项目最终去向,并使得这些所谓的评审专家成了各种科研机构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同样不利于科技体制的健康发展,也是造成科研腐败的温床。 现行的科技体制造成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发[2013]16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

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从科技体制内在含义下手,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的变迁来分析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以及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建议 1.科技体制的含义 科技体制是一个国家一段时期内科技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等的总称,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方式等内容,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组织体系是科技体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进行科技活动所设置的管理机构以及实际研发机构,制度安排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类主体所要遵循的各类规范,运行机制是科技系统组成部分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的运行方式。按照科技资源的分配方式,科技体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侧重于经济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是分散式科技体制,侧重于用行政手段分配科技资源的属于集中式科技体制。 2.中国科技体制的变迁与发展 以191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和1916年成立的地质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科技体制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已晚两个半世纪。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确立,其主要特征是,中央研究院是法定的国家学术研究的最高机构,经费来自国家拨款,国立科研组织在国家的科技体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立,基本上是把旧中国从各种渠道发展起来的研究组织都吸收进来并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这标志着中国国家科技体制的真正确立。随后,逐步形成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国防科研机构为辅助的五路大军的科研体系,至此中国的科技体制已经全面、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初步形成(1949—1958)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就开始考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统一的科学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科学机构。1949年6月,中央决定由宣传部长负责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具体事宜。7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议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宣布:“不久的将来,我们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希望大家参加筹划。经过多次磋商、讨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计划委员会最终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了设立国家科学院的提案。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布部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变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4.02.17 【实施日期】1994.0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关于发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中国科学院: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两大主题。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将走向全面推进、配套实施的新阶段。为此,根据中央《决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结合十多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制定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各地方、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总结我国成功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基础上,大

胆探索、勇于实践,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通过改革的深化促进发展,根据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要把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结合起来,抓好试点城市和试点单位,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把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结合起来,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引导、保障和规范改革实践,促进科技战线改革与发展步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七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两大主题。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我国本世纪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提出如下实施要点。 一、总体目标与方针 (1)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十几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性实践,初步打破了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科技运行中的作用,多层次、大力度、全方位地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逐步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布局和纵深部署。在日益成熟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正走向全面推进、配套实施的新阶段。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

学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心得

学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心得 学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心得 研究院兵团催化中心熊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作为天业研究院的一名技术人员,我认真学习了《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形成系统、全面、可持续的改革部署和工作格局,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制定了《实施方案》。以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为指导,以激发创新为原则,抓住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找准突破口,整体推进,开放协同,把握节奏,分步实施,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形成标志性成果。 制定了两个过渡目标:一是到2020年基本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二是为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载体,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合力。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成果只停留在研发或理论阶段,很难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就是解决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问题。只有将研发成果应用于市场,推动经济的发展,才能步

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轨。当然,这之间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开展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后补助试点;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开展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的试点工作,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试点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等学校新聘工程类教师的必要条件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保证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促进联盟发展的措施,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进一步优化联盟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布局。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一是增强其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三是完善高等学校科研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这些都是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有利政策。 最后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这是解决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必要举措。扩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吸引优秀创业投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