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网络时代高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编号:09SJD880019)的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陈友放。

实践性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心组织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利用图象、案例、情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它既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而且思政课教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一)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体现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趋势

思政课教学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认识,从而达到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目标。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促进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由知识接受到生

活经验转化的重要途径,当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的课堂中时,会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使思政课的学习渠道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思政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开设思政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思政课不仅具有知识性和理论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正因如此,决定了思政课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启发、帮助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面临的各种困难,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

(三)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也是适应当代高职学生需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相应的变化。当代高职学生比其他同龄人更加敏感,思想更加活跃。同时他们的思想又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冲击,导致少数高职学生缺乏理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功利主义的态度。因此仅仅通过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与考核,已经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规范高职学生行为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与考核。

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点代面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落实到每个学生,但多数职业院校存在以点代面现象,许多院校把主要精力投

放在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点上的社会实践当然要搞,但决不能以点代面,否则,是违背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的。

(二)随意性强

许多学校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

教学环节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而是受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并没有真正纳入教学计划中,明显带有随意性。

(三)缺乏规范

组织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过程比一般课堂授课复杂得多,涉及到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不是一次性、临时性而是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不是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有细致周密规范的安排和组织。而许多学校仅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导致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实效欠佳

许多学校利用假期要求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等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同时对社会实践开展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而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点,促进思政课的全面改革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思政课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21世纪是知识更新、信息激增的时代,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要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政治敏锐、品格高尚、思路开阔、功底扎实、善于表达等素质,因此,要树立教学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的观念;同时,注重自身“做人”,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效果。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以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思想、贴近社会实际,努力提高教学效果;(2)实施重点、专题式教学。在课程大框架的基础上,对重点问题系统介绍,难点问题尽力解

答,用专题讲座形式贯通整个课程体系;(3)切实围绕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把电视上所播放的有关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道德观察”等专题片录制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购买一些音像资料。运用这些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通过视觉刺激,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激发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多渠道强化课堂育人效果;(6)改革考试方式。强化平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平时表现。对出勤、参加主题班会、演讲、演出、参加社团组织、完成作业、读书笔记等情况,都应作详细记录,以便计算成绩。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教学目的。

(三)贴近专业,编写校本辅助教材

根据本校实际编写校本辅助教材,体现以人为本、以专业为本、以校为本,更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学,

要以提高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加强学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履行职业使命打下良好

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构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

实践等三个环节。一是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利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对于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课堂讨论和演讲,任课教师要事先进行安排和布置,对学生的发言要进行点评。对学生写的调查报告,任课教师要认真阅读,写出评语后反馈给学生。为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避免随意性,在进行活动前,社科教研室教师就如何搞好活动进行集体讨论和安排;在活动完成后,填写有关实践活动表格,以备查;二是校内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校内课外实践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道德评判庭”、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将本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

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三是社会实践

──深化与运用性环节。配合学生处、团委,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外部教育和自

身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品德践行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如: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时,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等),或看一部优秀电影或电视剧,并写出观后感。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

成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新的理论问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并写出调查报告。学习思政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对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予以加分。

五、完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实施机制

(一)建议将思政课拿出三分之一学时用于进行实践性教学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10%是实践成绩,10%是平时作业成绩,10%是考勤成绩。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全程跟踪指导,批阅报告等。对教师付出时间、精力,学校要计算工作量。这样既完善了激励机制,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社会实践的基金保障

学校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以学生人均20元的标准下拨经费给社科部门。只要单位不挪用,就能够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稳定的经费来源?,这些经费一方面用于学生外出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社科部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建立齐抓共管的体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应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负责,教务处、学工部、社科部等分工负责的领导与管理体制,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指导协调,共同抓好这项系统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