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导语:在生活中有许多疾病困扰着很多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免疫力低下,逐渐的就形成了类风湿的发生,因为严重的类风湿会引发关节疼痛,

在生活中有许多疾病困扰着很多的年轻人和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免疫力低下,逐渐的就形成了类风湿的发生,因为严重的类风湿会引发关节疼痛,关节肿胀,酸麻胀痛,那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对于类风湿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接下来的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类风湿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在于风寒湿邪凝滞经络肌肤,气血运行不畅,传统的疗法为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重在宣痹通络.

1.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2常用外用膏药,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3.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为了消除类风湿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病症,燕赵医院还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冲洗药物滑膜切除疗法进行辅助治疗,该疗法简单,损伤小、痛苦小、疗效快而持久,由于可以彻底冲洗关节腔、冲出纤维素凝块及坏死组织、碎软骨片,同时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内,药物弥散范围广,能有效地控制滑膜炎症,无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同时避免了传统滑膜切除术的副作用,而且患者经济负担小,因此在手术方法进一步改进后,有望代替手术滑膜切除术。

生活常识分享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4 月1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 : RA 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 发布的RA 分类标 准与2010年ACR/EULA 既布的RA 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 床丧现、实骚莹检巻、影爍学检查提不町绘九类凤湿抉韦炎 注承生猶方武的调整. 包桔桂烟*摊制怵輕. 會理炊食和适当运动? 2010SF ACR/ElllAli 由/离欢病佰或度 弟老朕用小捫詁 短疗程能皮质激 盍和/或詈MID 站 单用来軌光特或 ?*??? 2种或址种恂统舍成 € 抨他打 堆將观有忙疗,麻 DMARDs 联用 X. ____________ _______ -J 达标 > 弘^个月监测1枕 k _ _ _J 疗做评佶. 疗效评佔’治 疔达标& 厠创剂DMARDs 或靶向舍床 生剧制捌D 鼎R 血威翳向 舍戎DMARD 営逐淅减量* 产密监連,谨肪蔑发 符合 符合 诊断芙风陵关D 炎 酊氨嫌吟无象忌 单同甲氟螟吟 13个月监攏1机 否(特别是存崔預护不良闵素} 是 否 是 1种桂统存成WARM"种环物 制剂DM 杠D 皆威1种毎嫌合Jft DKARD 屛童向合咸观ARM 餵持现有治疔,毎 3"个月监测】次 轨用另一种怦用申L 嗣不同的生勒制刑 DtfARD 営或矍鬥舍域DMARD M 厅达标= F _ _片 耨者赴于持线检床 缓脾 状壶1年以上 DMARDi'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国际推荐意见更新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国际推荐意见更新 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治疗靶目标已经使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达标治疗的推荐自2010 年发布后,为在临床常规实践中实现上述治疗目标提供了基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进展,RA达标治疗国际工作组基于较前推荐意见更高级别的系统综述证据和专家意见,对2010年推荐意见进行了更新,并提出了4项首要原则和10条推荐意见(表1和2),于5月12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 表1 首要原则 1. RA的治疗必须基于医患间的共同决定; 2. RA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症状、预防结构损伤、保持功能正常并参与社会和生活相关活动,以最大化长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3. 阻止炎症是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 4. 通过检测疾病活动度和根据RA的最佳转归调整治疗方案。

表2 RA达标治疗的10条推荐意见 1. RA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临床缓解状态; 2. 临床缓解的定义为无显著炎症性疾病活动的症状和体征; 3. 尽管缓解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但低疾病活动或许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治疗目标,尤其是对长期疾病而言; 4. 在指导治疗决策的常规临床实践中,使用包括关节评估在内的验证性疾病活动评估复合指标是必要的; 5. 疾病活动指标和治疗靶目标的选择应受合并症、患者因素和药物相关风险的影响; 6. 必须常规获取和记录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高/中活动度的患者应每月1次,维持性低疾病活动或缓解患者可适当放宽时间限制(如每半年1次); 7. 当制订临床决策时,除评估疾病活动的复合指标,还应考虑(关节)结构改变、功能损伤和合并症;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中成药选择、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指南》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断和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证据推荐级别及证据水平,参照[1]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 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2015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病证结合Combination of Diseaseand Syndrome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主要是指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 3.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流行病学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该病属于中医风湿病(痹证、痹病)范畴,中医诊断为“尪痹”[2]。 RA几乎见于世界所有的地区和各种族;目前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中国的发病率大约为0.28-0.4%[3]。RA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高发年龄为45~54岁,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男女罹患本病的比例约为1:3[4]。 5西医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评分 评价疾病的活动性及其发展与预测疾病的预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根据一些线索预测结果,而前者是对目前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概括。疾病的活动性正是由每次评估所收集到的资料所决定的,如晨僵的时间、夜间疼醒的次数、肿胀 和疼痛的关节数等。至于评估的方法,涉及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有关节指数、疼痛评分、功能指数、生化结果、影像学评估、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等等。不论采用何种评价疾病活动的项目,重要的是要在严重的功能丧失未发生前进行记录,以获得最原始的数据。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RA的活动性是表示某一时间点上疾病发展的速度。临床上,RA的活动性既可以反应在关节肿痛、血沉增快、CRP水平升高等提示急性炎症的指标上,又可以通过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功能情况的变化进行估测。 下面就列举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1. 疼痛评分 常用打分的方式完成,是反应疾病活动的主观指标之一。 2. 实验室检查 常用于衡量RA的炎症反应。血沉最为常用;C反应蛋白变化较快,与炎症活动相关性更高。RF滴度在每一个病人中变化较小,重复测量的价值不大。 3. 关节指数 关节指数是记录关节疼痛、肿胀的定量或半定量指标。在调整治疗、做关节手术时,应记录关节指数。以下是几种用于临床的关节指数。 (1) Ritchie关节指数:这个指数记录各关节压痛级别的总和。关节记分与关节大小无关,这是由于Ritchie及其同事制定本标准时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小关节受累的几率和程度远远高于大关节,并且本指数旨在评估关节疼痛程度的 改变,少数大关节疼痛减轻并不表明比相同数量的小关节疼痛减轻改善更多。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疼痛程度,本指数采取了3级疼痛分级,即压痛(tender)、压痛伴畏缩(tenderand winced) 以及压痛、畏缩和躲避(tenderwineed and withdrew),分别记1分、2分和3分。积分减少代表症状的改善。Ritchie指数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关,低指数者侵蚀较轻。(见表47 —4)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严重类风湿关节炎(2016年版) 一、类风湿关节炎(RA)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M05 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h,持续时间≥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4、对称性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 5、皮下结节。 6、手部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确诊RA,至少需具备7项中的4项标准。 为了对早期RA及时诊断和干预,2009年欧洲风湿病协会(EULAR)与美国风湿病学会共同提出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1、受累关节数(0-5分):1个中大关节0分;2~10个中大关节1分;1~3个小关节2分;4~10个小关节3分;>10个,至少1个为小关节5分。

2、血清学抗体检测(0-3分):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均阴性0分;RF或抗CCP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2分;RF或抗CCP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3分。 3、滑膜炎持续时间(0-1分):<6周0分;6周1分。 4、急性期反应物(0-1分):C反应蛋白(CRP)或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0分;CRP或ESR增高1分。 以上4项累计最高评分6分或以上可以诊断RA。 (三)病情活动度的判断。 根据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CRP、有无骨侵蚀破坏等指标可以判断RA的疾病活动度。病情活动指数(DAS28)较常用。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 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五)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14-21天。

AC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A C 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 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5 年 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新疗法的出现、方法学的改进以及出于对类风湿关节炎(RA)推荐意见范围扩展的需求,2015 年 ACR 对 2012 版 ACR-RA 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制定了最新的 2015 版 ACR-RA 药物治疗指南。 在此次指南制定过程中所用到的核心条款和药物分类主要有以下内容: 表 1 核心条款 表 2 药物分类 2015 版 ACR-RA 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生物类 DMARDs(生物制剂)和托法替尼的使用以及相关的递减疗法、间断疗法和达标治疗(T2T);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 生物制剂和 DMARDs 在高危 RA 患者(RA 患者伴随肝炎、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中的使用; 4. 疫苗在接受生物制剂或 DMARDs 治疗的 RA 患者中的使用; 5. 在使用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的 RA 患者中结核病的筛选; 6. 使用传统 DMARDs 时,RA 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管理。 所有的专家意见分为两类:1 强烈推荐;2 条件性推荐。强烈推荐意味着专家组相信遵循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远大于不良反应(反之亦然),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而只有少数患者不适合。条件性推荐即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可能大于不良反应,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不适合。 一、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早期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二、针对已确诊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强烈推荐;2:条件性推荐 三、针对 RA 患者在接受 DMARDs 治疗期间,实验室监测指标(全血细胞计数、肝脏转氨酶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的最佳随访时间间隔的推荐意见

最新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 1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此外,患者尚可有发热及疲乏等全身表现。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2临床表现 2.1症状和体征 R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受累。 2.2实验室检查 RA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IgG、IgM、IgA升高,多数患者血清中可出现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AC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或抗核周因子(APF)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实验室检查对R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2.3影像学检查 2.3.1 x线检查: 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可将X线改变分为4期(表1) 2.3.2磁共振成像(MRI): MRI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近年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RA的诊断中。MRI可以显示关节炎性反应初期出现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度关节面侵蚀,有益于RA的早期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鉴定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鉴定标准) (一)确认标准[1]: 1、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类诊断标准: (1)晨僵: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 h,病程≥6 周; (2)3个或3个以上区域关节部位的关节炎,病程≥6 周; (3)手关节炎,病程≥6 周; (4)对称性关节炎,病程≥6 周; (5)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 (7)放射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上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注: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RA 2、手及腕X光片改变,必须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分期≥Ⅱ期表现。 附表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 I期(早期) 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 2 可见骨质疏松 Ⅱ期(中期) 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 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 3 邻近肌肉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 Ⅲ期(严重期) 1* 骨质疏松加上软骨或骨质破坏 2* 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无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3 广泛的肌萎缩 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或腱鞘炎 Ⅳ期(末期) 1* 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2 Ⅲ期标准内各条 注: *为病期分类的必备条件 2、近期治疗指征:(1)晨僵时间大于30min ; (2)疲劳感明显; (3)多关节痛(≥3个); (4)活动时关节痛或关节压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5)伴有关节或腱鞘肿胀; (6)血沉(魏氏法)女性≥30 mm/ 1h,男性≥20mm/ 1h。(6)伴有严重全身症状(发热、贫血、乏力)和关节外表现(巩膜炎、间质性肺病、胸膜炎、心包疾病、活动性或系统性血管炎、肌炎等内脏损伤)。 (二)治疗方案[2]: 1、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A)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RA临床专家诊治指南不断更新。临床上如何实践指南,提高RA诊治水平,使临床诊治更加规范,达标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均成为重要的疾病诊治与管理环节。其中,患者对指南的理解和依从性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联合RA病友会,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组成RA患者实践指南研究工作组,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通过国际规范流程,提出RA患者实践指南推荐意见16条。 指南形成方法 1. 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由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RA病友会发起,指南首席专家为古洁若,首席方法学家为杨克虎。启动时间为2019年1月20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5月21日。 2. 指南工作组:包括指南指导小组、指南共识专家组、指南秘书组、指南证据评价组和指南外审小组。工作组由多学科(涵盖风湿免疫科、骨科、伦理学及循证医学等学科)专家和病友会成员组成。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杨克虎教授团队指导,古洁

若教授团队等专家工作组成员协同完成。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https://www.360docs.net/doc/3610804658.html,/)注册(注册号为IPGRP-2018CN047)。本指南的设计与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结合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患者版指南方法学手册,并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工具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 4.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本指南供RA患者及其家属、朋友或照顾者、与RA诊疗和管理相关的医护人员使用。指南推荐意见的应用目标人群为RA患者。 5.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通过系统查阅RA领域已发表的指南、研究论文和系统评价等,对50余位多学科专家及RA患者的面对面访谈,遴选出33个问题,召集RA病友会患者代表填写问题调查问卷,最终按排序遴选出前16个本指南拟解决的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1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侵蚀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所有含滑膜的关节,以手、足最常见。其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向外生长,增生的炎症组织(血管肉芽翳)破坏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全球各人种总发病率为1%~2%,男女之比为1︰2.5,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我国RA患病率约为0.2%~0.4%[1]。 RA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主要有滑膜炎和关节软骨破坏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滑膜炎反复发作,初期阶段可采用药物治疗。经治疗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而多数患者在患病后约2年开始出现关节破坏变形,并持续进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造成永久性残疾。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 通讯作者:邱贵兴?E-mail:qgui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610804658.html, 侵蚀和软骨下骨疏松。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的治疗。 2 RA的诊断标准 RA的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定了RA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91%~94%,特异性为89%[2]。不建议用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病例。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联合制定了操作性更强、分类更细的RA分级标准和评分系统[3]。其主要内容为: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超声或MRI);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有典型的放射学RA骨破坏。该标准评估内容包括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 表1 ACR/EULAR 2009年RA分级标准和评分系统 评估项目得分 关节受累情况 中、大关节 1个关节受累0 2~10个关节受累1小关节 1~3个关节受累2 4~10个关节受累3至少1个为小关节,受累关节数超过10个5 血清学 RF或抗CCP抗体均阴性0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2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3 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 >6周1 急性时相反应物 CRP或ESR均正常0 CRP或ESR增高1 注:表内RF为类风湿因子,CCP为环瓜氨酸肽,CRP为C反应蛋白,ESR为红细胞沉降率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