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A Survey

I NTRODUCTIO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that can effectively exploit the spatial domain of mobile fading channels to bring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nventional MIMO systems, known as point-to-point MIMO or collocated MIMO, require both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to b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practice,however, many wireless devices may not be able to support multiple antennas due to size, cost,and/or hardware limitations. Cooperative MIMO [1], also known as virtual or distributed MIMO,aims to utilize distributed antennas on multiple radio devices to achieve some benefits similar to those provided by conventional MIMO systems.The basic idea of cooperative MIMO is to group multiple devices into virtual antenna arrays

(VAAs) to emulate MIMO communications. A cooperative MIMO transmission involves multi-ple point-to-point radio links, including links within a VAA and links between possibly differ-ent VAAs. For relay-based cooperative MIMO communications, there are three main coopera-tive strategies: amplify-and-forward, decode-and-forward, and compress-and-forward techniques.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pros and cons of cooperative MIMO compared to point-to-point MIMO systems [1]. The dis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MIMO come from the increased system complexity and the large signal-ing overhead required for supporting device cooperation.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MIMO, on the other hand, are due to it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cell edge through-put, coverage, and group mobility of a wireless network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These advan-tages hinge on the usage of distributed antennas,which can increase the system capacity by de-correlating the MIMO channels and allow the system to exploit the benefits of macro-diversity in addition to micro-diversity.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cellular mobile an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the advantages of deploying cooperative MIMO technology usually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2, 3]. Over recent years,cooperative MIMO technologies have been gradually adopted into the mainstream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cooperative MIMO in the context of cellular mobile systems. Three types of cooperative MIMO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cellular systems: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oMP) [2], fixed relay [3],and mobile relay [3]. Simple illustrations of these cooperative MIMO schemes are shown in Fig.1a–c. As the most mature cooperative MIMO technology, fixed relay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IEEE 802.16j WiMAX standard. Mean-while, 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is currently evaluating cooperative MIMO technologies for its fourth-generation (4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LTE-Advanced).

A BSTRAC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echnology allows a wireless network to coordi-nate among distributed antennas and achieve considerable performance gains similar to those provided by conventional MIMO systems. It promis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network coverage and is a major candidate technology in various standard pro-posals for the fourth-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the design and accurat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cooperative MIMO systems, realistic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are indispensabl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ing. We show that although the existing standardized point-to-point MIMO channel models can be applie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model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s, many new challenges remain in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ing, such as how to model mobile-to-mobile channels, and how to charac-terize the heterogeneity and correlation of multi-ple links at the system level appropriately.

Cheng-Xiang Wang and Xuemin Hong, Heriot-Watt University Xiaohu 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 Cheng, Heriot-Watt University

Gong Zhang, Huawei Technologies Company Ltd.John Thompson,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A Survey

M OBILE R ELAYS

Mobile relays differ from fixed relays in the sense

that the RSs are mobile and are not deployed as

the infrastructure of a network. Mobile relays are

therefore more flexible in accommodating vary-

ing traffic patterns and adapting to different

propagation environments. For example, when a

target MS temporarily suffers from bad channel

conditions or requires relatively high-rate service,

its neighboring MSs can help to provide multihop

coverage or increase the data rate by re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target MS. Moreover, mobile

relays enable faster and lower-cost network roll-

out. Similar to fixed relays, mobile relays can

enlarge the coverage area, reduce the overall

transmit power, and/or increase the capacity at

cell edge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ir oppor-

tunistic nature, mobile relays are less reliable

than fixed relays since the network topology is

highly dynamic and unstable.

As shown in Fig. 1c, two types of mobile relay

systems can be distinguished: moving networks and

mobile user relays. The moving network employs

dedicated RSs on moving vehicles (e.g., trains) to

receive data from the BS and forward to the user

MSs onboard, and vice versa. The purpose of the

moving network is to improve coverage on the

vehicle. The mobile user relay enables distributed

MSs to self-organize into a wireless ad hoc net-

work, which complements the cellula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using multihop transmissions. Theo-

ret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bile user relays

have a fundamental advantage in that the total net-

work capacity, measured as the sum of the through-

puts of the users, can scale linearly with the number

of users given 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supports.

Mobile user relays are therefore a desirable

enhancement to future cellular systems. However,

mobile user relays also face huge challenges in

rout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terfer-

ence management. The major disadvantage of

mobile user relays is that MS batteries can be used

up by relay transmissions even if the user does not

use them. Mobile user relays also complicate the

billing problem (i.e., who shall pay the bill when a

user helps other users as a relay).

Currently, moving networks are supported by

the IEEE 802.16j WiMAX standard. A number

of advanced mobile relays concepts are being

evaluated for the 4G standard. Moving networks

involve the BS-MS, BS-RS, and RS-MS links,

where the BS-MS and BS-RS channels are F2M

channels, while the RS-MS channels are F2F or

F2M channels. Mobile user relays involve BS-

MS and MS-MS links, where the BS-MS chan-

nels are F2M channels, while the MS-MS

channels are M2M channels.

C OOPERATIVE MIMO

C HANNEL M ODELS

To allow accurate assessments and fair compar-

isons of different cooperative MIMO technolo-

gies, realistic coop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are indispensable. Although a standardized coop-

erative MIMO channel model is not yet available,

it can be constructe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andardized point-to-point

MIMO channel models and recently developed

models for some scenarios (e.g., M2M models).

This section aims to review the existing standard-

ized MIMO channel models, compare their pros

and cons, and discuss how they can be extended

and applied to cooperative MIMO systems.

Standardized channel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based on which we can

classify them into two types: system simulation

models and calibration models. System simula-

tion models are intended for accurate perfor-

mance assessments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and

systems. They seek to represent the real-world

channels as realistically as possible, with reason-

abl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alibration

channel models, on the other hand, are simpli-

fied channel models developed for conformance

testing of different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Conformance testing specifies a required level of

system performance when using the calibration

channel model and indicates whether a tested

system fulfills this requirement. In this article we

concentrate on system simulation models.

Prominent standardized MIMO channel mod-

els include the COST 259/273 channel model,

the 3GPP SCM, the SCM-Extended model, the

WINNER II channel model, the IEEE 802.11n

channel model,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interim

(SUI) channel model, and the IEEE 802.16

channel model [7]. Although these models are

developed by different research bodies and pro-

jects,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In the following

we focus on the three most representative

MIMO channel models:

?The SCM [4], which is a cellular MIMO

channel model developed by the 3GPP in

2003 for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IMO

schemes in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systems. The SCM sup-

ports a center frequency of 2 GHz and a

system bandwidth of 5 MHz.

?The WINNER II model [5],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IST-WINNER II project

in 2007 and represent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It supports a

center frequency range from 2 to 6 GHz

and a system bandwidth up to 100 MHz.

?The IEEE 802.16j channel model [6], which

is based on the SUI model and was extend-

ed in 2007 to cover relay scenarios in IEEE

802.16j WiMAX systems. It supports a cen-

ter frequency of 5 GHz and a maximum

system bandwidth of 20 MHz.

G ENERAL F EATURES

All three models employ a tapped-delay-line

structure to construct the wideband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with each tap representing a

resolvable path or a cluster of scatterers with a

different delay. The numbers of taps used by the

SCM and IEEE 802.16j channel model are fixed

to 6 and 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numbers of

taps in the WINNER II channel model can vary

between 4 and 24. Intracluster delay spread is

further introduced in the WINNER II channel

model to account for better delay resolution and

consequently broader bandwidths.

Based on the modeling methodology, standard-

ized MIMO channel models can be roughly classi-

fied into geometry-based stochastic models

20

50 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职业技术学校有些什么专业

职业技术学校有些什么专业 网友一:职业学校现按国家中职专业目录分为18大类,则有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 网友二:职业学校的专业众多,涉及土建、水利、制造、财经、旅游、公安法律、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医生、公共事业、文化教育、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资源开发与测绘、环保、气象与安全、艺术设计传媒等等学科。 网友三:上大专就业较好的专业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职业技术学校哪些专业比较好 设施园艺专业 主要课程:园艺设施、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果树设施栽培技术、

花卉设施栽培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果树、蔬菜、花卉生产、园林绿化设计、会经营懂管理的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结构与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监理、AUTOCAD、摩托车结构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从事汽车运用、汽车维修、产品结构设计开发、工业设备使用与维修、电工等岗位的工作。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电子工程制图、电子元件识别、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电视原理与接收机、家用电器、通迅技术、电子线路等。 就业方向:从事电子开发、维修、设计等岗位的工作。

蓝牙BQB检验概述

蓝牙BQB测试简介(一) BQB认证知识介绍 只有Bluetooth SIG的会员才有权将Bluetooth的商标使用在商品和服务上。只有通过Bluetooth资格认证程序确认的有关Bluetooth无线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会员才能将商标用在产品和服务上。蓝牙资格认证实验室(BQTF)和蓝牙资格认证专家(BQE)可以协助厂商取得产品的资格认证 简言之就是如果您的产品具有蓝牙功能并且在产品外观上标明蓝牙标志,必须通过一个叫做BQB的认证。蓝牙认证是任何使用蓝牙无线技术的产品所必须经过的证明程序. 蓝牙认证团体(BQB)是由蓝牙认证评估委员会(BQRB)授权的,为需要获得蓝牙产品认证的成员提供服务的团体。成员直接通过BQB获得认证服务。 BQTF的全称是Bluetooth Qualification Test Facility,蓝牙认证测试工具(BQTF)是经过BQRB正式认可的,能完成测试实例引用列表(TCRL)中的“A类”蓝牙认证一致性测试鉴别。BQTF角色的权威描述在蓝牙认证程序参考文档(PRD)中4.3.3一节。成员可以直接将BQTF用于测试服务。通常,BQTF也可以提供额外的蓝牙测试服务。 4. BQB认证测试内容简介

●蓝牙资格认证所要求的测试项目全部在TCRL中有定义和分类;基本上划Core分为两大类 Core测试项目: 包含RF、BB、LM、L2CAP、SDP和GAP; 以及其他扩展测试(包含Profile, Protocol测试)和Profile IOP互通性测试。 ●按照测试类型来分,BQB 测试包含如下测试项目 1.RF Testing .射频测试 2.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 协议一致性测试 3.Profile Conformance Test 概要文件一致性测试 4.Profile Interoperability Test .配置互操作性测试 ●所有测试●项又分为A, B, C, D四类, 细则如下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介绍 A10机械1 池长超100401130 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及特点, 并从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工艺技术、制造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制术容造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先进制造技术有关内容。 关键词:先进制造精密工程系统集成生产模式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严格定义。从广义上说,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 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以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 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干信息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具有下列特点: (1) 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21 世纪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而来, 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 但随着高新技术的渗人和制造环境的变化, 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技术群, 是一类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是面向21 世纪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以追求技术的高新度为目的. 而是注重产生最好的实践效果,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增长为目标, 因而它非常适合于在工业企业中推广使用并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3)先进制造技术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管理等技术的引人, 并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 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提出的。因而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应具有世界水平, 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竟争力。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是驾驭整个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所涉及领域较宽,包括内容较多。根据其功能和研究对象的不同. 可将先进制造技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l.现代设计技术 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 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机械产品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促使产品功能不断发展, 质量不断提高。 (1) 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包括产品动态分析、产品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以及具有面向制造、面向装配、面向检测等功能的并行设计等方法; (2) 设计自动化技术 利用计算机实现包括产品造型、工艺分析、工程计算、模拟仿真等功能的设计自动化C A D / C AM 技术;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府创办、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府确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于2002年由七所院校合并组成。经过八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16万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浴池等教学、生活场所,固定资产3.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60万元。学院建有省内高职高专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图书馆,设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密闭书库和珍贵文献特藏室等。建有安全畅通的环形千兆校园网络,1600余个网络端口覆盖教学、办公和学生生活区域。建有47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教学场馆,包括乒乓球室、健美操室、武术室和室外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能够开展大型室外活动体育文化休闲广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65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7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3人,在读博士4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7名。学院还拥有一支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哈电机厂高级工程师王波、著名模具专家吴德忠、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庆长等在内的由187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优秀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现已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艺术设计、工商管理6大专业群50个专业。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全国统一培训和鉴定机构。教师主编部委规划教材69种。获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及技术服务项目177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07项。配备省内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拥有4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217个。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 学院秉承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已形成“以工为主,工服结合;引企入校,合作发展;有限教育,无限服务;引导整合,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顶岗实习制度,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形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院已开设的专业全部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学院积极探索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院面向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近8000人,毕业生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学院面向社会开展40个项目的培训,年培训3万余人次。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职毕业生13000余名、培养中职毕业生15000人,培养成人大专毕业生近12000

蓝牙技术原理及应用

蓝牙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学院:****姓名:**** 班级:*** 学号:**** 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随时随地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计算机和宽带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迫切。以人为本、个性化、智能化的移动计算机,以其方便、快捷的无线接人、无线互联的新产品,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之而来的便携式终端和无线通信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短距离的无线通讯技术更是百花齐放、目不暇接。蓝牙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蓝牙技术的起源 1998年5月,爱立信、IBM、Intel、Nokia和东芝五家公司联合成立T蓝牙特别利益集团(Bluetoothspeeial Interest Group—BSIG),并制订了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蓝牙技术。旨在利用微波取代传统网络中错综复杂的电缆,使家庭或办公场所的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键盘、耳机及其它手持设备实现无线互连互通。它的命名借用了一千多年前一位丹麦皇帝哈拉德·布鲁斯(Harald Bluetooth)的名字。 所谓蓝牙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和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了道路。它具有无线性、开放性、低功耗等特点。因此,蓝牙技术已经引起了全球通信业界和广泛用户的密切关注。 蓝牙技术的特点 蓝牙技术具有许多优越的技术性能,主要有蓝牙特性、TDMA结构、使用跳频技术、蓝牙设备的组网、软件的层次结构等,下面详细介绍其特点。 蓝牙设备的工作频段选在全球通用的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这样用户不必经过申请便可以在2400~2500MHz范围内选用适当的蓝牙无线电收发器频段。频道采用23个或79个,频道间隔均为1MHz,采用时分双工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级的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一所集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手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隶属于沈阳市人民政府。 学院下辖三个分院,现有在校生一万二千余人,现有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亿余元。硬件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基础设施包括:有日本丰田公司提供的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国内同类院校一流的汽车实验、实习的厂房、设备;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武装起来的机械电子实验实习基地;有日本政府对中国职业教育无偿援助的 1.5亿日元建立起来的现代化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办学和对外联合办学,与省内外四百余家大中型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并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希腊等十几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2+2”的联合办学关系,为沈阳职业技术教育与国际接轨,为我院的毕业生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追寻国际上最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和办学的永恒主题,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造高等职业教育的辉煌。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劳动路32号 邮政编码:110045 联系人:徐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024)88252655 88252545 传真电话:(024)88252545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c11210763.html,

蓝牙技术与原理概述

英特网和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电脑以外的各种数据源和网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蓝牙作为一个全球开放性无线应用标准,通过把网络中的数据和语音设备用无线链路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实现个人区域内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从而实现快速灵活的通信。 一、蓝牙出现的背景 早在1994年,瑞典的爱立信公司便已经着手蓝牙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意在通过一种短程无线链路,实现无线电话用PC、耳机及台式设备等之间的互联。1998年2月,爱立信、诺基亚、因特尔、东芝和IBM共同组建特别兴趣小组。在此之后,3COM、朗讯、微软和摩托罗拉也相继加盟蓝牙计划。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开发一种全球通用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即蓝牙。它是针对目前近距的便携式器件之间的红外线链路(IrDA)而提出的。应用红外线收发器链接虽然能免去电线或电缆的连接,但是使用起来有许多不便,不仅距离只限于1~2m,而且必须在视线上直接对准,中间不能有任何阻挡,同时只限于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链接,不能同时链接更多的设备。“蓝牙”技术的目的是使特定的移动电话、便携式电脑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的主机之间在近距离内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 蓝牙是一个开放性的无线通信标准,它将取代目前多种电缆连接方案,通过统一的短程无线链路,在各信息设备之间可以穿过墙壁或公文包,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和数据通信。它推动和扩大了无线通信的应用范围,使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和语音设备能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个人区域内的快速灵活的数据和语音通信。 二、蓝牙中的主要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其实质内容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具有互用、互操作的性能(Iteroperability)。 “蓝牙”技术的作用是简化小型网络设备(如移动PC、掌上电脑、手机)之间以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免除在无绳电话或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头套式送/受话器、PDA、计算机、打印机、幻灯机、局域网等之间加装电线、电缆和连接器。此外,蓝牙无线技术还为已存在的数字网络和外设提供通用接口以组建一个远离固定网络的个人特别连接设备群。 蓝牙的载频选用在全球都可用的2.45GHz工科医学(ISM)频带,其收发信机采用跳频扩谱(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技术,在2.45GHz ISM频带上以1600跳/s的速率进行跳频。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以2.45GHz为中心频率,最多可以得到79个1MHz 带宽的信道。在发射带宽为1MHz时,其有效数据速率为721kb/s,并采用低功率时分复用方式发射,适合30英尺(约10m)范围内的通信。数据包在某个载频上的某个时隙内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链路管理和控制消息)占用不同信道,并通过查询(Inquiry)和寻呼(Paging)过程来同步跳频频率和不同蓝牙设备的时钟。除采用跳频扩谱的低功率传输外,蓝牙还采用鉴权和加密等措施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蓝牙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连接,可采用无线方式将若干蓝牙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多个微微网又可互连成特殊分散网,形成灵活的多重微微网的拓扑结构,从而实现各类设备之间的快速通信。它能在一个微微网内寻址8个设备(实际上互联的设备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只不过在同一时刻只能激活8个,其中1个为主7个为从)。 蓝牙技术涉及一系列软硬件技术、方法和理论,包括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软件工程、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不只是建筑施工技术,他还函扩了兴建房屋建筑中的规划、勘察与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新材料,新结构体系,工程施工新方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空间支撑体系,建筑物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下面我将对以上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的推进,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高增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促使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和施工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如阿联酋迪拜建成的哈利法塔,高度已经达到828米,日本大分体育馆主跨达到274米。另外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绿色环保性工程材料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高强轻质材料在工程结构中大量使用,满足了高大复杂的结构形式,发挥了结构潜力,绿色施工成为四节一环保的关键环节之一。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视野更加开阔,总体体现在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等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新材料的发展 建筑工程的发展首先是工程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高强度材料的出现首先是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轻质材料是减轻建筑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轻骨料混凝土的出现将对建筑工程产生深远影响,如1997年我国高强陶粒、高强度陶粒混凝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生产、应用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结构耐久性普遍较差,已引起普遍关注,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社会生生产生活成本,由此耐久性混凝土、耐久耐候钢材、得到了广泛应用。 2、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满足建筑抗倾覆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要求,因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基础埋置深度的比例,随之涌现了形式多样的深基础工程,其施工已经成为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3、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前提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因此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其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全生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题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22 学号: 1208030366 学生姓名:杨瑞 指导教师:贺福强 2015 年 12 月 26 日

目录 一、概述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核心技术难题 四、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与认识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缩写AMT,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而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技术群: (1)主体技术群:是制造技术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基本部分: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 (2)支撑技术群:a.信息技术:接口和通信、数据库技术、集成框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b.标准和框架:数据标准、产品定义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接口框架。c.机床和工具技术。d.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单机加工单元和过程的控制、执行机构、传感器和传感器组合、生产作业计划。e.其它; (3)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了车间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和方案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等。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自我介绍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自我介绍 我叫***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微电子专业。大学的三年里,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地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地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地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地知识面。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我现已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软件的使用。精通office、wps软件,熟练使用quartus ii、max+plus ii、altium designer 6、altium dxp2004、protel 99 se 软件,精通verilog hdl、vhdl、c语言。计算机硬件方面,我熟悉其组成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地组装,独立排除计算机地各种故

障。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深知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所奠定的只是走向社会地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着及大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地心面对这些挑战,从中吸取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我是东华理工学院200*年应届毕业生,主修:自动化专业(本科)。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不断挑战、不断完善是支持我在大学四年中进取的不竭动力。母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使我树立了勤奋刻苦、敏捷思辨、努力求知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是我的一大优势。在专业基础学习中,我学习了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单片机,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善长于电子电路的开发与设计及单片机的应用。我深知,作为一名电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先后学习了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c、汇编语言等,能熟练掌握与应用office、windows xp,顺利的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蓝牙天线设计

引言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1Om之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其工作频段是2.4~2.483 GHz的全球通信自由频段,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设备中。天线是蓝牙无线系统中用来传送与接收电磁波能量的重要必备组件。由于目前技术尚无法将天线整合至半导体芯片中,故在蓝牙模块里除了核心的系统芯片外,天线是另一个影响蓝牙模块传输特性的关键性组件。本文给出了一款倒F型天线的设计,该天线尺寸小,设计简约,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用于蓝牙系统应用。 1 天线设计 倒F型天线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天线,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可共形、制造成本低、辐射效率高、容易实现多频段工作等独特优点,因此,近几年来,倒F型天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发展。 倒F天线是在倒L天线abc的垂直元末端加上一个倒L结构edb构成。它使用附加的edb结构来调整天线和馈电同轴线的匹配。该天线具有低轮廓结构,辐射场具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另外由于结构紧凑而且具有等方向辐射特性,同时其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图1所示是典型的倒F型天线结构图,该天线可以看作是e端短路,a端开路的谐振器,所以,a端电压最大,电流为零,e端电压为零,电流最大。由于倒F天线的结构中包含了接地的金属面,可以降低对射频模块中接地金属面的敏感度,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片上系统。另外,由于倒F天线只需利用金属导体配合适当的馈线来调整天线短路端到接地面的位置,因而制作成本较低,可以直接与PCB电路板焊接在一起。图2所示为倒F型天线在电路板上的布置图。 倒F型天线在电路板上的布置图 2 测量基本原理 图3所示是一个网络分析仪的原理框图。在对倒F天线进行测量时,先由仪器发出扫频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输出口送到被测设备,当信号通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110993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 课程概要: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全面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先进制造技术是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技术前沿,是机械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方法,先进制造工艺,更新制造技术理念。本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掌握目前制造业中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2.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场合; 4.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对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论(4学时) 1 制造与制造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由来、概念、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般掌握:十大先进制造技术简介及其基本发展理念 了解: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先进设计技术(6学时) 1 先进设计技术概述 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4 模块化设计 5 逆向工程 6 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先进设计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模块化设计。 一般掌握: 未来精密加工、微型设备制造和精品仪器设备的发展蓝图 了解:逆向工程,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6学时) 1 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内容 2 超精密加工 3 微细/纳米加工技术 4 高速加工技术 5 现代特种加工技术 6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7 绿色制造技术 重点掌握:现代制造业中最新工艺及其发展 一般掌握:世界快速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有效技术改造的方法,培养宏观驾驭能力 第四章制造自动化技术(4学时) 1 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 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3 工业机器人技术 4 柔性制造技术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简介(201606详版)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这是一所踏实奋进的职校(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个以培养五金机电工程技术和经贸管理应用人才为主的中等职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依托企业,服务社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办学思想)学校建校于1983年,校园经过两次扩张建设,目前占地260亩,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校园功能区块规划合理,北部教学区、中部活动区、南部生活区。 学校确立了“高能手大匠心”的校训、“向善强技”的校风、“爱生乐教”的教风和“好学力行”的学风。 学校已建成优质的中职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两年前,学校通过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成效显著,在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中职学校先进水平,在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等方面的示范、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当地输送了市场所需的五金技术人才。目前,学校为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学校、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学校,可以说学校的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当前现状) 近五年来学习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 这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学府(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设有机电汽修、数控模具、经贸、综合四个学部。学校建有模具研发中心、CNC加工实训车间、自动化推广实践平台、逆向工程实验室、精密检测实验室、数控生产车间、汽车装璜实训车间等24个种类的47个实验实训场所,可供2500个学生同时上岗实训;拥有50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达到浙江省领先水平。学校还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中、高级工的职业技能鉴定。 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吻合,形成了以机电、电子

福清三华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福清三华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学校性质】 福清三华职业技术学校是由福建三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福州市教育局批准创办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审核确认的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2004-2006年度“福清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福清市“平安校园”和“文明学校”及福州市第十二届“文明学校”;2008-2009学年“福清市先进单位”;2009年跃升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居福州市中职校前列。 【办学宗旨】 学校以“学会做人、掌握技能、顺利就业”为办学宗旨,以“崇德尚能、谦诚励志”为校训,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信赖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服务】 学校竭诚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以下服务: 就业:学校目前是江阴开发区、冠捷公司及融侨大酒店等企业的人才定点培养基地和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学校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为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广开渠道,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升学:学校开办升学班,每学年对高职单招的考生强化专业课和文化课训练,进行考前辅导,为毕业生升大学创造机会,提供条件,历年高职单招录取率均在95%以上。留学:学校为升请出国留学的学生免费提供相关文书,积极寻求与国外办学机构联系与合作,学生签证率高。 培训:承办英语、日语等语言类和专业技能的考证培训。 【师资力量】 学校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高级讲师10人,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在今年福州市市级公开课活动中,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办学条件】 学校地处福清新城区中心,交通便捷。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男女学生公寓、食堂餐厅和标准塑胶体育场和文体活动场所,各专业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且功能先进,使学生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 【依法管理】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坚持依法、合规、诚信办学,各项收费均按福清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退费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重德强能,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实行半封闭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建全行政干部值日、任课教师导辅、学生干部执勤、生管老师督查、学校保安巡逻、校处领导值夜的24小时立体管控体系。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技能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祥和的人文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的乐园。 学校除及时、足额发放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外,还对家庭特困的学生提供每年1500-2000元的在校生活补助,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参加高职单招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专项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蓝牙收发器IC测试

蓝牙收发器IC测试 蓝牙规范的第一个正式版本1.0版已于1999年7月发布,之后许多厂商都推出了支持蓝牙产品的高性价比集成电路芯片。随着蓝牙产品越来越普及,制造商需要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大量测试工作。本文针对蓝牙射频前端收发器,着重介绍蓝牙技术规范中定义的各类测试参数。 今天的电子工程师几乎没有人没听说过“蓝牙”的概念,这个词出自公元10世纪丹麦国王Harald Blaatand,他为了联系他的臣民曾在挪威和丹麦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开发蓝牙技术是为了使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外设及其它移动计算设备不必使用昂贵的专用线缆就可以进行通信,正因为此,蓝牙又被称作“个人区域网络(PAN)”。对蓝牙产品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低价格、 高可靠性、低能耗和有限工作范围。 最初蓝牙定义为采用全球适用的2.4GHz ISM频段进行短距离通信(10至15米),不过最近芯片制造商的不断提高使蓝牙技术远远超出当初的设计水平,一些OEM制造商希望能在20到30 米办公室环境和100米开放环境下使用蓝牙技术,他们期待将蓝牙作为网络连接技术,使笔记 本电脑用户通过无线接入点进入到局域网中。 蓝牙技术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应用软件、蓝牙栈、硬件和天线,本文针对硬件和射频 前端收发器,重点介绍蓝牙技术规范中定义的各类测试参数。 蓝牙收发器 对集成RF收发器的测试要求可以典型的RF蓝牙原理框图(图1)来说明。 ◆蓝牙发射器蓝牙无线信号采用高斯频移键控(GFSK)方式调制,发射数据(Tx)通过高斯滤波器滤波后,用滤波器的输出对VCO频率进行调制。根据串行输入数据流逻辑电平,VCO频率会 从其中心频率向正负两端偏离,偏移量决定了发射器的调制指数,调制的信号经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蓝牙无线信号在半双工模式下工作,用一个RF多路复用开关(位于天线前)将天线连接到发射或接收模式。 ◆蓝牙接收器与设备接收部分相似,从另一个蓝牙设备发射来的GFSK信号也是由天线接收的。在这期间,开关与低噪声放大器(LNA)相连,对接收到的信号(Rx)进行放大。下一级混频器将接收信号下变换到IF频率 (

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

传统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作了简要陈述,对传统及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概括介绍,并简述了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简史传统及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213002 zhang min) Abstract: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the standard of the level of a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it makes a brief statement about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and the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In the end, it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brie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history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1.制造从人类的诞生就开始了。石器时代,使用减量法,把石块的多余部分敲打掉,制造了石斧、石刀。发展到原始社会,利用等量法制造土陶制品。原始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初期,冶金技术(metallurgy technology)的发展,使用增量法制造大量的金属制品。 2.而到了工业化时期,以英国人瓦特的蒸汽机(steam engine)为标志,解决了动力问题,推动制造业从手工制造发展为机械制造。无疑现在的机械工业是每个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在当时,制造方法的极大发展表现在各种加工、切削技术及零件的制造向更精、更细、更专业化、更大批量的方向发展。 3.到了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者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和激烈化。这一时期内,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

职业技术学校背后你不知道事情

职业技术学校背后你不知道的事情 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情况 近20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2002年统计,全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6400万所,招生187.36万人,在校生428.13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7.27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3.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55.2%;体育器材配备达标53.0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率44.44%;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率42.13%;教学实验仪器达标率54.46%;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占职业高中学校总数的比例为23.96%。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953所,招生155.31 万人,在校生456.35万人,教职工38.15万人。专任教师20.78万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75.3%,生师比为21.96:1。全国技工学校3075所,招生数73.33万人,在校生152.99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0.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数为12428所,招生总数为416万人,在校生总数为1037.47万人。(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56万所,招生2281.82万人,在校生6687.43万人,毕业生1903.69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3%。全国普通高中1.54万所,招生676.70万人,在校生1683.81万人,毕业生383.76万人) 另外,全国成人高中1463所,招生30.49万人,在校生33.52万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473所,招生57.55万人,在校生153.34万人。全国中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0.3万人次,取得中专毕业证书0.1万人。全国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8.95万所,其中职工技术培训学校1.04万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37.91万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8118.81万人次,其中培训结业职工437万人次,培训结业农民7681.81万人次。在校学习6041.44万人,其中职工288.87万人,农民5752.5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教职工39.74万人,其中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教职工5.47万人,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教职工34.2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专任教师14.01万人,其中职工技术培训学校3.12万人,农民技术培训学校10.89万人。 二、情况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中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劳动者,为学生将来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将占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数。(现在占38.2%)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将不断提高。免试入学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必然趋势。 尽管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不断增加,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容量的增加速度更快,中等职业学校的竞争也是必然的趋势。竞争的优势将是:第一,学校的规模、设施条件,学校的知名度;第二,学校的专业设置;第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设施条件,尤其是技能训练的场地、仪器、设备等,将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学生特点

频点与对应频率【更新版】汇总

频点与频率 1、CDMA800系统载频信道号与中心频率的计算 上行频宽:825MHz~835MHz 下行频宽:870MHz~880MHz 载频中心频率计算公式: 上行载频中心频率=0.03MHz×信道号n+825MHz 下行载频中心频率=0.03MHz×信道号n+870MHz 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2、GSM900系统频点与频率的计算 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4、WLAN频率使用情况 ▲ 2.4GHz信道划分 802.11b和802.11g的工作频段在 2.4GHz(2.410GHz~2.483GHz),其可用带宽为83.5MHz,划分为13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2MHz。具体如下:

▲5.8GHz信道划分 802.11a的工作频段在5.8GHz(5.725GHz~5.850GHz),其可用带宽为125MHz,划分为5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0MHz。具体如下: 5、联通WCDMA 上行频宽:1940MHz~1955MHz 下行频宽:2130MHz~2145MHz 载频中心频率计算公式: 上行载频中心频率=信道号m÷5MHz 下行载频中心频率=信道号n÷5MHz 6、移动TD-SCDMA 目前中国移动TD-SCDMA系统可使用频率资源为85MHz,具体如下: A频段(2010~2025 MHz,原B频段):共计15MHz,可供全国范围室内室外覆盖使用。F频段(1880~1900MHz,原A频段):共计20MHz,可供全国范围室内室外覆盖使用。E频段(2320~2370 MHz,原C频段):共计50MHz,可供全国范围室内覆盖使用。 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因此无上下行信号之分。 ▲A频段 频宽:2010MHz~2025MHz 载频中心频率计算公式: 载频中心频率=信道号n÷5MHz (该频段信道有华为系和大唐系两种不同划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