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卓越的职场竞争力(原创连载)

打造卓越的职场竞争力(原创连载)

职场, 竞争力, 卓越, 连载, 原创

7月25日在Bar里分享了《打造卓越的职场竞争力》,这里通过连载的方式将相关内容与Bar友们分享。

连载之001--

一、有关责任

我们先谈企业责任,说一下冠生园和三鹿。

2001年,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馅制作月饼被媒体曝光后,在食品行业引发地震,南京冠生园品牌信誉毁于一旦,并株连其他冠生园品牌。2002年3月,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申正式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负债1600多万。事发半年后,具有80多年历史的南京冠生园品牌就此毁于一旦。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2008年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如果一家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其结果必然是死路一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责任是企业的生死证。

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的品牌在迄今(2010年)为止的341年历史中始终不衰的原因,与同仁堂世代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念是密不可分的。

无独有偶,“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被称做“江南药王”的杭州胡庆余堂系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胡余岩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手书店训“戒欺”二字,其跋文为:“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亦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在此后的120多年间,庆余堂人代代谨守“戒欺”店训,励精图治,逐渐发展成为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的著名国药店。

常听人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但试问哪个奸商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哪个奸商又能基业常青?这是朴素的经营理念,只有对社会承担责任,我们才有可能建立百年基业。

企业管理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文化管理。由胡雪岩烧假药,我们不难联想到海尔砸冰箱。1985年12月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电冰箱,从海尔正在销售的电冰箱中,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他只能勉强拉走了一台。与此同时,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海尔生产的电冰箱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张瑞敏立即带领管理人员去仓库检查,发现仓库里同一批次的400多台电冰箱中,竟然有76台不合格。张瑞敏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意识到是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张瑞敏立即召集全体员工到仓库现场开会,他问大家对质量不合格的电冰箱该怎么办?当时多数人都提出,这些电冰箱都只有小问题,并不影响使用,建议作为福利便宜一点卖给厂里的职工,以挽回企业的损失。张瑞敏却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7600台这样的不合格冰箱。放行这些有缺陷的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随即他宣布,把这些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说着他抡起大锤亲手砸毁了第一台。砸冰箱的事件,不仅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更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争第一”的精神,使海尔成为了当时注重质量管理的代名词,也使这家不知名小厂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变。张瑞敏后来在回忆“砸冰箱事件”时说,“当时,中国人头脑里有一个极荒唐的概念,就是把产品分为合格品、二等品、三等品还有等外品,好东西卖给外国人,劣等品内销自己用。难道我们天生就比外国人贱,只配用残次品?这种观念助长了我们的自卑、懒惰和不负责任,难怪人家看不起我们。自从砸冰箱之后,海尔的产品不再分等级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必须把这些废品都砸了,只有砸得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后来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拍了一部以张瑞敏砸冰箱为题材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在电影中,吴天明原封不动地引用了张瑞敏以上那番振聋发聩的质量宣言。砸冰箱的那一刻,很多海尔的员工落泪了。张瑞敏是大锤将“质量”二字砸入了海尔人的灵魂和血液。也因此,在1988年的全国冰箱质量评比中,海尔冰箱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1990年3月,海尔又荣获了全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金马奖。

这是中国现代企业当中最典型的企业案例,对于企业来讲责任是企业的生死证。在中国有冠生园、三鹿,也有同仁堂、庆余堂和海尔。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中最小的单元是人。因此,企业的责任一定会分解到我们每个人身上。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有些人对责任是怎么看的。

范美忠,这个人曾经在汶川地震之后在新浪博文当中说过一段话“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是“百善孝为先”。范美忠将违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公之于众的结果是他的博文之后有四千多人跟帖骂他。

同样是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到巴黎的时候,当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她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圣火传递时,坐在轮椅上的金晶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你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金晶那残弱的身躯创造奇迹?只有一种东西,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

同样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蒋小娟,四川江油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地震发生后,她将自己才六个月大、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送到乡下,交给父母照料,自己却踏上抗震救灾一线,为北川、平武那些嗷嗷待哺的受灾婴儿喂奶。她是一位民警,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并先后被中国公安部和中组部授予二级英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未完待续......

连载之002--

回到职场中来。什么叫责任?责任只与工作职责有关系。我们一般提到“责任心”、“责任感”,可以分为三种人。一种人是这样的:这件事情在我的工作范围内我就干,否则我就不干。这种人责任心属于中等。第二种人是这样的:某件事情没有明确哪个部门或岗位负责,或者虽然明确某个部门或岗位对这件事情负责,但相关人员不在场。事情重要且紧急,涉及公司利益,我主动去做。这种人责任心强。还有第三种人:这个事情在他的职责范围内,结果他做砸了,还要推卸责任--这件事情之所以没有做成,是因为相关部门不配合,是因为资源有限、条件太差,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厉害等等,诸如此类。这种人责任心差。

分享一个小故事--一次没有结果的销售会议。某家公司当年确定销售目标八千万。时间过半,到了六月份,正常情况下应该完成四千万才对。但实际上半年过去只完成了两千万。

总经理紧急召开中高层例会,讨论销售业绩为什么这么糟糕。这个时候谁的压力最大?销售部经理。销售部经理没等老板发话,起身发言:“各位,我们今天探讨销售业绩。我们销售业绩为什么这么差?这是因为,我们公司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都不如竞争对手。就这种烂产品我们能卖到两千万已经不错了。”大家看,球踢到了研发部。研发部经理一听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心想,“好小子,每事出事都找我的茬儿。看我找机会非好好收拾你不可!”但研发部经理表面上并不发作,站起来说“销售经理说得有道理,但是我要让大家清楚一点,我们产品为什么不如竞争对手呢?这是因为我们本来上半年的研发设计预算是15万,结果给我们削减到10万。就给这点儿钱,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已经不错了!”这下,球踢到财务了。财务部经理压根儿没想到今天还有他发言的机会,原以为是自己参加销售会议只是旁观而已。财务部经理久历职场历炼,那可是老江湖了。只见财务部经理从容不迫地站起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削减研发的预算呢?那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公司采购成本上升。为了保证公司的稳健运营,财务部不仅削减了研发部的预算,还同比便削减了其他各部门的预算。我可是一颗公心,为了公司呀!”现在,球踢到哪儿去了?采购部!采购部经理这会儿正打嗑睡呢?耳轮中就听到“采购”二字,一激灵醒了。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经理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是,“大家说的,我都听见了!”采购部经理边说边回顾四周。很不幸,人家会上没睡觉,都已经发言完毕。这种情况下,我们采购部经理都能将球传出去!“采购这个事情我最有发言权!上半年采购成本为什么大幅度提升?这是因为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整个行业原材料都大幅度上升。”发言至此,总经理得出结论--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业绩之所以这么糟糕,就是因为那座该死的俄罗斯矿山!

这就是一次没有结果的销售会议。这样一家公司,大家能想象它的结果吗?出了问题不找原因,不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的公司一定会江河日下,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这家企业消失了,再看一下刚才销售会议上参会的中层。有人可能会想,“这家公司太烂了,死了更好,我早就想跳槽了。”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那家公司黄了,这家公司的人出来到你们公司去面试,你会怎么想?“哟,哥们儿,刚到那家公司折腾黄,又到我们公司来练手了?!”因此,职场当中我们个人跟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企业上升期跳槽,我们才可能招聘方青睐的对象。在企业中承担责任,用积极的心态影响环境,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涉及个人职业品牌。

我们再看一下沃尔玛。在美国消费者购物都有这样的习惯,平常工作非常忙,下班以后又没有时间去超市,但是到了周末及节假日,老百姓涌入大卖场、疯狂购物。这就给沃尔玛人员配置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我们看沃尔玛是如何做的。沃尔玛的店员人数只维持可以应对工作日业务量的规模,但是到周末及节假日,一幅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上到运营总监、财务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和秘书,每个人都脱下笔挺的西装,到超市一线充当搬运工、上货员、收银员、迎宾员。沃尔玛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但这一刻,所有岗位都打破了职责界限,整个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责任文化。沃尔玛多次在世界五百强业绩排名蝉联第一,我们不清楚其成功因素究竟有多少。但我们相信责任文化跟沃尔玛的成功一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未完待续......

连载之003--

我们讲到了职场,也分享了职场不同企业的责任表现。接下来,我们要谈到个人。如果一件事情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这种情况下我们该不该做,要不要做?这种情况下,责任,

只有选择,没有对错。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不做老板不会批评,因为岗位职责没有要求你做。对于我们职责以外的事情,我们要不要干?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

比如今天是双休日,原计划带热恋中的女友去公园游玩,结果在去公园路上经过公司办公楼。想顺便到公司里拿一样东西,就上楼了。上楼以后,恰巧办公区电话铃响。接起一听,原来是客户找公司销售经理。我们可以这么讲,“抱歉,王先生。今天是双休日,销售经理不在,请您周一再联系。”然后继续我们的游园计划。这是一种选择,没有错。再看另外一种结果,我们会这么讲,“抱歉,王先生。今天双休日,销售经理不在。不过,您别着急。您有什么事,可不可以由我来转达销售经理?如果事情非常重要,您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马上和跟销售经理联系,让销售经理和您联系。”这句话一旦说出,后面会有一系列的事--你给销售经理打电话,可能有打不通、也可能没人接。我们也许会设法查到销售经理的家庭电话,也许会通过销售部的同事找到销售经理。通过多种方法多个渠道,我们最后终于找到销售经理,但是极有可能这半天全搭进去了,和女友的游园计划也泡汤了。

大家看,承担责任就是这样一种结果。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要承担责任?看一段漫画,《别轻易锯断你的十字架》,也许我们会找到想要的答案。在职业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十字架,艰难地前行。突然,有一位同仁停了下来说,“上帝啊,太重了,我把它锯掉一点点吧!”这就意味着,这个事不归我管,我干嘛要承担?他可以锯他的责任十字段,上帝不会阻止他。因为,承担责任只有选择没有对错。这位同仁将十字架锯下来一段,十字架自然轻了一些。他背起来继续前行。因为负担轻了,他迅速赶上了大部队。所有人背负着各自的责任十字架继续前行,任重而道远。漫漫征途中,刚才那位同仁又停下来了说,“上帝呀,再让我锯掉一点吧!这样,我会走得更好。”随后,他蹲下身来,又一次锯掉了责任十字架的一部分并由衷地表达他对上帝的谢意。背负的十字架现在又轻松了许多,因此这位同仁后来者居上,赶上了大部队,而且走在了队伍前列。突然,前面发生了状况--职业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道沟壑!这怎么办?正在这位同仁困惑的时候,大部队赶了上来。其他的同事用责任十字架当做桥梁,通过了职业发展的障碍,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沟壑。我们这位同仁很聪明,他也想试试。把自己的小十字架比量了比量,结果显然太短了!这是因为,他一次次锯断自己的责任十字架,相当于他一次又一次选择拒绝承担责任,同时也拒绝了提升技能的机会、积累经验的机会、历练心智的机会。所以,现在他的技能、经验和心智不足以让他跨越职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刻,他追悔莫及。

承担责任会使我们痛苦,因为它会让我们额外地投入和付出。但这种痛苦只会让我们更成熟。因为它让我们提升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历练了心智。而且,承担责任的结果也会赢得老板对我们欣赏、信任和认可,因之老板会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平台和授权,我们用这样的条件和资源反过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如此,个人和企业实现双赢。要相信,我们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我们的付出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公司的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承担责任会使我们感到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只会让我们更成熟。我们要不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选择权在我们自己!

说到痛苦,再延展一点,马拉松运动员在接受训练的时候,首先是意识上要接受一种理念,那就是“我热爱痛苦”。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想到的自我激励方式是“坚持就是胜利”。其实,这未必是一种最积极的心态。因为,“坚持”这两个字概括成一个字就是“忍”。而忍到一定程序必然就是忍无可忍。所以,坚持在意识中相对是消极的。因此,忍受是有限量的,乐于接受才是无限量的。马拉松全程是42公里195米,职业成长的道路更是漫漫征程,因此,如果不能树立“我热爱痛苦”的理念,我们可能无法跑完全程。

未完待续......

连载之004--

接下来,我们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在为谁打工”。

跟大家分享两种职场逻辑--“职场中的精与傻”。有一种人会这么想,“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还有另外一种人,“现在我有什么样的投入,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前者注重眼前,后者注重未来。这两种不同的理念,将会导致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

假设,小李和小张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学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在应聘时公司老板感觉到这两人笔试成绩、面试效果都不错,因为都选中了。这样,小李和小张进入了同一家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作。小李认为,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小张认为,自己现在刚进入职场,没有技能,缺乏经验,只有非常用心地投入和付出,才能有所沉淀和积累,才可能有丰厚的回报。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理念指导下,小李和小张开始职场第一天的工作。

假设下班时间是下午六点。六点零分零秒,小李的手指像装了弹簧一样,嗖地从键盘上弹起来。一想老板给我月薪三千五,平均到每个工作日也就一百来块钱。再一想,今天给公司做了六件事,绝对值这些钱了。再干,就赔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小李结束了一天工作,回到家里。跟合租的舍友聊聊天、嗑嗑瓜子、看看电视,一天过去了。再看小张,虽然也到了下班时间。但一想自己刚参加工作,就像一张白纸,想尽快成长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因此,小张和研发的老同事虚心请教。和王工程师学习如何提升开发效率,和李工程师交流如何改进工作规范。也因此,从六点又工作到七点甚至八点,才结束了一天工作。小张觉得,自己努力提升,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才可能给公司创造价值,也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这样一天下来,小李和小张的技能和经验有差距吗?几乎没有!因为一天下来,两人的投入只是两小时的差距。一天没有差距,一年呢?两年、三年呢?时间会证明一切,结果会证明一切。三年过去了,老板看出问题来了。小李和小张同一所校同一专业毕业,同一天入职时不分高下。可现在,小李开发的程序总有很多漏洞,要么返工,要么就是别人再帮他调试修改。再看小张,不但业务过硬、经验丰富,而且现在已经成长为项目经理。最近,小张带领自己的项目团队,刚完成了一个几十万项目的项目验收,又给公司赚了十几万。所以老板发出了感慨,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我们清楚这其中的前因后果。试问,如果现在出现金融危机,如果公司想控制人员成本,谁可能会被调整掉呢?当然是小李。

小李被公司辞退的那一刻,他想的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时候,小李算了一笔帐。在公司三年,总共从老板那儿领了十万元工资,再一想自己给公司干的这些事,大概也就值十万块。因此,小李得出结论――我没赔!

之后小李又去应聘,找工作并不难。毕竟有三年的工作经历,不像应届毕业生。新公司一看,小伙子做过三年的软件开发,有可能就把小李录用了。但是我们要了解,经历不等于经验。什么叫经历?工作了三年。什么叫经验,工作的沉淀和积累。小李虽然做过三年的软件开发,但没有用心积累。即使能通过面试、试用期,将来的工作中也会露出破绽,难免让新的老板再次失望。他可能在这个公司待上一年再次离职。久了,我们会发现小李的简历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家公司干了三年,第二家公司干了一年半、第三家公司干了八个月,这样的简历很难看。

小李在离开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曾经算过一笔帐,结论是没赔。现在我们来帮小李算一下,他真的没赔吗?小李在离开第一家公司后,又进入了职场动荡期。这是因为他在职场初期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没有用心地沉淀和积累,他赔掉的极有可能是自己职场的一辈子。

小李我们分析完毕,再看小张。小张技术过硬,业绩突出。他将会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小张加薪、晋升,给小张更大的平台、更多的资源。同时,

小张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这叫双赢。小张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老板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小张是不错,但涨工资还是舍不得,更不要说更多的授权和平台。这时,小张遇到了职业成长的瓶颈,自然会选择离开。小张到新的公司,一定有不利因素。新的工作规范需要熟悉,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但是,这些问题两个月即可实现过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小张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新的平台上一定能发挥自身潜力。这个时候如果说赔的话,赔的的是小张的前一任老板。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核心骨干,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

以上,这就是职场当中的精与傻。精,我不能赔,但结果证明是小聪明。傻,老板不给钱还拼命干,但结果是大智惹愚!

未完待续......

连载之005--

我们继续这个话题--“我们究竟是在为谁打工?”

分享一个我本人的案例:《职业素养》的赶鸭子上架。《职业素养》是我HR从业史上第一个培训主题。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经理,某一天老板跟我讲,“云青,公司的新同事入职培训很重要,你要尽快做起来!”当时自己做HR已有几年,就某一个HR领域的话题交流没有问题。但确定一个主题,有系统的课程结构,以一个PPT向众人分享还从未做过。这就是所谓的“赶鸭子上架”,老板的任务已经下来了,无论顶着多大压力也要上。我想到HR Bar成立初期,我在Bar内发起一个讨论――“职业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当时通过Bar友集思广益形成一篇文章,对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总结了十二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就据此形成了第一版《职业素养》课件。当时那个课件的内容很多都是从WORD文档中复制再粘贴过来,也不懂得图形图像的应用,更不要说色彩的搭配了。后来再看这个版本的PPT课件,当时的感觉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惨不忍睹。

每一次新同事入职培训后,人力资源部都会要求参训同事进行培训反馈。比如,通过培训有什么心得、体会、感受和启发?对培训内容、讲师风格以及培训组织方面有什么建议?随着新同事一次又一次的反馈,《职业素养》PPT版本不断升级。到后来,一次新同事入职培训后,我收到一位新同事发来的邮件反馈。他在邮件里这样写到,“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听到的最好一次培训。”那一刻的感觉是――此心足矣,以往所有的投入和付出都值了!我们也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赞美。

现在我走向职业培训领域,借助以往公司平台资源逐步完善起来的《职业素养》已成为我的主打课程。我有机会在各种场合和我的客户学员共同分享职业素养,而我的课酬也没有给我昔日的老板一分钱的提成。大家想一想,我们究竟是在为谁打工?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板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最怕老板不赶你、不逼你。上次在做九型人格培训的时候,现场有一位女学员跟我分享,她是九型人格中的2号,全爱型,心比较软的那种。她做经理,有一名下属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这位经理将工作交给下属,有时下属会感觉到压力。这名下属有一个问题,工作做不出来就哭。这位经理一听下属哭就受不了,马上说“别哭别哭,我帮你做。”下属就不哭了。很多次经理和下属都是这样。后来那名下属到了另外一个部门,换了一位主管。又过了两年,下属跟换了一个人一样,技能和经验大幅提升。那一刻,这位经理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我们替下属干活这是爱下属吗?我们的初衷可能是出于对下属的爱,但其实是害了下属。大家想想,一名下属愿不愿意追随一个主管,很大程度上就是能不能跟主管学到东西,能不能在主管的领导下得到成长和发展。从此,那位经理横下一条心,再遇到同样的下属,一定要逼下属把工作做出来。管理讲究八个字,“爱兵要深、用兵要狠”!

我们做人力资源,经常会到学校里做一些就业指导的公益活动,比如,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如何做职业规划等等。在讲到如何写简历时,我和同学们这样讲,简历很重要,因为简历是你获取面试机会的敲门砖。要想让你的简历通过招聘面试官的筛选,就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简历上体现出比别人强一点胜一筹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比别人强一点胜一筹呢?就需要你在社会实践中有沉淀,有项目实习中有积累。大学四年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提升了什么技能,创造了什么价值,这都是我们招聘主考官喜欢看的。因此,我们在学校里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简历更加丰富。

回到职场中来,我们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简历更加丰富。我们究竟是在为谁打工?说穿了,我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换一种说法是为自己的职业品牌打工。像姚明、刘翔,已经身价已经千万,还在运动场全力以赴。他们是在为自己的职业品牌打拼,而绝非他们的老板。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1:30的MSN对话。在《职业素养》1.0版形成那个时候,我刚来北京不久,老婆孩子还在河北老家,基本上属于类似单身的情况。大家知道北京交通状况,有人上下班时间加起来竟然长达四五个小时。我们清楚,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上下班的路上,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人说在地铁上可以看书,我不太相信。上班高峰期坐地铁,在网上被网友比喻成“集瑜珈、柔术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所以,那时候公司在哪儿,我租房子租在哪儿,保证步行二十分钟能到。这种情况下,只要公司一搬家,我就跟着搬。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那时,我的一天三餐非常有规律。早餐是一个烧饼夹两片火腿肠,中间还有一个煎鸡蛋。外加一盒酸奶,纸包装的那种,忘了是蒙牛还是伊利的。午餐就是盒饭。那时候一般公司都是下午五点半下班,下班以后自己回住处也没什么事可干。因为,住处没有电脑,也不能上网。所以晚餐也在公司解决,一包方便面、一个生鸡蛋、一根火腿肠,微波炉15分钟搞定。晚饭后,时间都是自己的。那时候,我往往都是九点半以后才回住处。《职业素养》课件的1.0版就是那样的时间内完成的。因为老板在上班时间还有别的工作安排,有些事情只能业余时间来完成。大家都用QQ、MSN,我的MSN上有好多Bar里的朋友。有Bar友下班时看到我的MSN在线;回到家吃完饭,家上有上网条件,再上网一看我还在线;从八点到九点、十点,甚至困了想睡觉时,一看我还在线。因此,有Bar友有一次在晚上九点半在MSN上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息,“云青,这么晚还在线。真敬业呀!”MSN上我的Bar友很多,有人跟我很熟。我不清楚这位Bar友到底是跟我开玩笑调侃的成分居多,还是严肃地在跟我说事。但我记得清清楚,我在MSN上很庄重地这样回复――“事业是自己的,哪敢不敬?!”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