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

方剂学重点
方剂学重点

方剂总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堪称我国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方书是()

A 《太平圣惠方》

B 《黄帝内经》

C 《五十二病方》

D 《千金要方》

E 《外台秘要》

2. 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 方剂发展史上开后世方论之先河的是()

A 《祖剂》

B 《伤寒明理论》

C 《医方考》

D 《医方集解》

E 《普济方》

4. 将治法归类总结为“八法”的医家是()

A孙思邈 B程钟龄 C张景岳 D朱橚 E徐之才

5. 最早提出方剂治法的医书是()

A 《内经》

B 《伤寒论》

C 《医学心悟》 D《药对》 E 《医方集解》

6. 首次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成无己

C 吴昆 D徐之才 E陈藏器

7. 首开方剂功能分类法的方剂学著作是()

A 《成方切用》

B 《医方考》

C 《医宗金鉴》

D 《成方便读》

E 《医方集解》

8. 补益药的服用时间宜()

A 食后服

B 食前服

C 临卧服

D 平旦服

E 空腹服

二、多项题

1. 构成中医学“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 )( )( )( )( )

A以法治方 B 以法组方 C以法遣方 D以法类方 E以法释方

2. 下列适用于“消法”范畴的有( )( )( )( )( )

A 水湿内停

B 痰饮不化

C 饮食停滞

D 气滞血瘀

E 疳积虫积

3. 下列属于“十剂”范畴的有( )( )( )( )( )

A轻 B滑 C因 D涩 E宣

4. 下列方书中以病证分类的是( )( )( )( )( )

A《五十二病方》 B《外台秘要》 C《伤寒杂病论》 D《太平圣惠方》E《普济方》

5. 关于使药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 )( )( )

A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特定病所 B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作用

C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D针对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6. 下列属于药量加减变化的是( )( )( )( )( )

A 麻黄汤与三拗汤

B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C 理中丸与人参汤

D 抵当汤与抵当丸

E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7. 汤剂的优点是 ( )( )( )( )( )

A吸收快 B药效发挥迅速 C便于随证加减 D节省药材 E便于携带

8. 丸剂的特点有( )( )( )( )( )

A吸收较快 B药效持久 C节省药材 D便于携带 E体积小

9. 内服膏剂分哪几种( )( )( )( )( )

A流浸膏 B软膏 C煎膏 D硬膏 E浸膏

三、填空

1.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是东汉,作者是张仲景。

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

3. 我国现存的古籍中最大的方书是《普济方》。

4. “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

5. “七方”包括大、小、缓、急、奇、偶、复。

6.首次提出“十剂”名称的方书是《伤寒明理论》。

7. 张景岳提出的“八阵”是指_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__。

8. 方剂的组方原则是君、臣、佐、使。

9. 丸剂分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四种类型。

解表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 外感风寒,内有寒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3.桂枝汤的服法是()

A服后,啜热稀粥一升余,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

B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C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 D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E温服一升,日三服。

4.体现“分经论治”药物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 B止嗽散 C九味羌活汤 D桂枝汤 E败毒散

5.用于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者,首选何方()

A香苏散 B小青龙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参苏饮

6. 小青龙汤的功效是()

A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B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D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E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7.《医学心悟》:“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所指何方()

A桂枝汤 B止嗽散 C荆防败毒散 D再造散 E桑菊饮

8.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的代表方是()

A麻黄汤 B定喘汤 C华盖散 D射干麻黄汤 E正柴胡饮

9. 清宣降并用的方剂是()

A 柴葛解肌汤

B 桑菊饮

C 小青龙汤

D 九味羌活汤

E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0.患者发热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舌尖红,苔微黄,脉浮数。治宜选用()

A麻黄汤 B 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11.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是()

A升麻葛根汤 B柴葛解肌汤 C竹叶柳蒡汤 D普济消毒饮 E败毒散

12.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作用论述,以下那一项是错误的()

A 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 滋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 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13.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的方剂是()

A 桑菊饮 B当归六黄汤 C葱白七味饮 D加减葳蕤汤 E仓廪散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不能使用麻黄汤的情况有( )( )( )( )( )

A外感表虚自汗 B外感表实无汗 C疮家 D衄家 E尺脉微或迟2.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 )( )( )( )

A桂枝与芍药 B桂枝与生姜 C芍药与大枣

D芍药与生姜 E大枣与生姜

3. 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是( )( )( )( )( )

A 银花 B连翘 C荆芥穗 D淡豆豉 E竹叶

4. 桑菊饮的君药是()

A 菊花

B 连翘

C 桑叶

D 薄荷

E 杏仁

5. 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有( )( )( )( )( )

A 桔梗 B薄荷 C连翘 D甘草 E苇根6.组成中含有麻黄的方剂有( )( )( )( )(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小青龙汤 D麻杏甘石汤 E九味羌活汤7. 九味羌活汤与柴葛解肌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羌活 B细辛C白芷 D黄芩 E甘草

8.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用意是( )( )( )( )( )

A扶助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补中益气

D大补元气 E以上均不是

9. 败毒散的功效有( )( )( )( )( )

A散寒除湿 B理气化痰 C益气解表 D发汗祛湿 E解肌清热

二、填空

1. 解表剂分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2.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

3. 银翘散的煎煮时不宜久煎。

4. 败毒散的主治病证是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5. 参苏饮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6.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证。

第二章泻下剂习题

一、单选题

1.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者,方选()

A 小承气汤 B白虎汤 C定痫丸 D大黄牡丹汤 E大承气汤

2.患者下利清水,色纯清,腹中硬满而痛,口舌干燥,脉滑实。首选()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葛根芩连汤E增液承气汤

3.温脾汤的组成是由附子、干姜、甘草加下例哪组药物组成()

A人参、大黄、白术B人参、大黄、当归C人参、大黄、芒硝、当归D人参、大黄、枳实E人参、芒硝、厚朴

4.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功用的方剂是()

A五仁丸B济川煎C增液承气汤D麻子仁丸E调胃承气汤5. 济川煎的君药是()

A 当归 B牛膝 C枳壳 D 肉苁蓉 E升麻

6.黄龙汤中配伍桔梗的意义是()

A升提肺气B载药上行C宣肺化痰D祛痰止咳E宣肺利气

二、多选题

1.大承气汤主治症有 ( )( )( )( )( )

A痞 B满 C燥 D实 E利

2. 组成中含有大黄、芒硝的方剂是( )( )( )( )( )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大黄牡丹汤 E温脾汤三、填空

1.大陷胸汤功用为泻热逐水。

2. 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3.济川煎中具有升清阳作用的药物是升麻。

和解剂

一、单项选择题

单选题

1. 治疗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宜选用()

A 蒿芩清胆汤

B 小柴胡汤

C 四逆散

D 逍遥散

E 大柴胡汤

2.大柴胡汤的功效是()

A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B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D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E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3.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

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C 解表清里

D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四逆散的组成为()

A柴胡、枳实、杏仁、甘草 B柴胡、枳实、白芍、甘草

C柴胡、枳壳、杏仁、甘草 D柴胡、枳实、白芍、干姜

E柴胡、枳壳、芍药、干姜

5.逍遥散的君药是()

A 柴胡

B 白芍

C 当归

D 白术

E 茯苓

6.证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选()

A黄连汤 B生姜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痛泻要方 E枳实芍药散

7.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半夏泻心汤

E.逍遥散

8.葛根芩连汤的君药是

A 葛根B黄芩C黄连D甘草E银花

9.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

A 疏风解表B清热通里C清热解表D疏风通里E疏风解表清热通里

二、多项选择题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柴胡 B黄芩 C半夏 D生姜 E甘草

2.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有( )( )( )( )( )

A伤寒少阳证 B热入血室证 C黄疸 D疟疾 E内科杂病见少阳证者3.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有( )( )( )( )( )

A陈皮 B枳壳 C青黛 D柴胡 E甘草

4.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用意是( )( )( )( )( )

A胜湿 B止泻 C散肝郁 D舒脾气 E脾经引经药

三、填空

1.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2.四逆散主治__________手足不温___________之“四逆”证。

3.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宜用_______小柴胡汤_________。

4.肝郁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治宜选方_____逍遥散__________。

5..被誉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的方剂是___小柴胡汤___________。6.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______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_____人参甘草_________,加_____大黄枳实芍药________而成。

8.葛根芩连汤主治_______表证未解邪热入里_______。

9.疏凿饮子主治_____阳水实证_________。

第四章清热剂

一、单项选择题

1.患者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治宜( )

A.黄连解毒汤

B.白虎汤

C.龙胆泻肝汤

D.凉膈散

E.犀角地黄汤

2.《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

A.麦门冬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玉女煎

D.竹叶石膏汤

E.生脉散

3.患者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治宜( )

A.黄连解毒汤

B.普济消毒饮

C.清营汤

D.竹叶石膏汤

E.犀角地黄汤

4.清营汤中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法的一组药物是( )

A.丹参、玄参

B.水牛角、生地黄

C.丹皮、黄连

D.银花、连翘

E.丹参、麦冬

5.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含有( )

A.芍药、丹皮

B.芍药、丹参

C.生地、丹参

D.熟地、丹皮

E.熟地、丹参

6.主治三焦火毒证的代表方是( )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

C.普济消毒饮

D.五味消毒饮

E.泻心汤

7.凉膈散的君药是( )

A.大黄

B.芒硝

C.山栀

D.黄芩

E.连翘

8.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治( )

A.气分热盛证

B.热毒炽盛之脱疽

C.三焦火毒证

D.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E.大头瘟

9.具有清心利水养阴功效的方剂是

A.凉膈散

B.泻白散

C.清营汤

D.五苓散

E.导赤散

1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龙胆泻肝汤的主治( )

A.小便淋浊

B. 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C. 头痛目赤

D.阴痒,阴肿、妇人带下

E. 心胸烦热、渴欲饮冷

11.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 )

A.1:1

B.2:1

C.3:1

D.4:1

E.6:1

12.患者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当首选( )

A.麻杏甘石汤

B.泻白散

C.清骨散

D.定喘汤

E.三拗汤

13.清胃散的功用是( )

A.清胃泻火

B.清胃燥湿

C.清胃滋阴

D 清胃凉血 E.清胃止呕

14.以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的方剂是( )

A.玉女煎

B.泻黄散

C.泻白散

D.清胃散

E.竹叶石膏汤

15.治疗阴虚火旺盗汗证的代表方是

A.当归六黄汤

B.泻白散

C.大补阴丸

D.清营汤

E.青蒿鳖甲汤

二、多项选择题

1.黄连解毒汤的主治病证包括()

A.热病吐血、衄血

B.热甚发斑

C.湿热黄疸

D.外科痈疡

E.身热下利

2.下列方剂中石膏、知母同用的有( )

A.玉女煎

B.凉膈散

C.白虎汤

D.竹叶石膏汤

E.桂苓甘露饮

3.可治疗痢疾的方剂有( )

A.葛根芩连汤

B.芍药汤

C.香连丸

D.黄连解毒汤

E.白头翁汤

4.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共有的药物是( )

A.生地

B.黄芩

C.木通

D.竹叶

E.甘草

三、填空题

1.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_白虎汤_________。

2.普济消毒饮中体现“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_________柴胡升麻___________。

3.龙胆泻肝汤中用当归、生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养血滋阴________。

4.左金丸主治________肝火犯胃____________证。

5.玉女煎是治疗________胃热阴虚____________的常用方剂。

6.协热下利宜选用__________黄连解毒汤__________。

7.湿热痢疾宜选用_____________芍药汤_______。

8.热毒痢疾宜选用___________白头翁汤_________。

9.青蒿鳖甲汤主治_____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_______________证。

10.仙方活命饮被前人誉为“________疡门开手攻毒____________之第一方也”。

11.主治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的代表方是________清瘟败毒饮___________。

12.主治脱疽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__四妙勇安汤_________。

13.主治肺痈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__苇茎汤________。

14.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是____清暑益气汤________________。

15.六一散是治疗_________暑湿_____的常用方剂。

第五章祛暑剂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

1. 清络饮主治()

A 阴暑

B 暑湿证

C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D 暑热气津两伤证

E 暑温

2.清络饮的君药是( )

A.西瓜翠衣、鲜荷叶边

B.鲜银花、鲜竹叶心

C.西瓜翠衣、丝瓜皮

D.鲜银花、鲜扁豆花

E.西瓜翠衣、鲜竹叶心

3.香薷散的功用是( )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B.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C.祛湿解表,化湿和中

D.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E.以上都不是

4.香薷散主治证为()

A.阴暑证

B.阳暑证

C.暑湿证

D.暑温证

E. 暑热证5.用于治疗夏月伤于寒湿的阴暑证的首选方剂是()

A 香薷散

B 清暑益气汤

C 清络饮

D 桂苓甘露散

E 六一散

6.体现辛温复辛凉治法的方剂是( )

A.香薷散

B.新加香薷饮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饮

E.竹叶石膏汤

7.祛暑利湿法的代表方是()

A.香薷散

B.六一散

C.清暑益气汤

D.五苓散

E.竹叶石膏汤

8.碧玉散的组成是( )

A.六一散加辰砂

B.六一散加薄荷

C.六一散加竹叶

D.六一散加灯心草

E.六一散加青黛

9.患者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治宜首选( )

A.清暑益气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络饮

D.桂苓甘露饮

E.六一散10.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比例是()

A 6:1

B 5:1

C 3:1

D 1:6

E 1:1

11.治疗暑热夹湿证最适宜选用的方剂是()

A霍香正气散 B香薷散 C 生脉饮 D六一散 E 白虎汤

12.桂苓甘露散的功效是()

A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B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D祛暑化湿,健脾和胃 E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13.清暑益气汤的君药是()

A西瓜翠衣 B西洋参 C 石斛和麦冬 D西瓜翠衣和石斛

E 西瓜翠衣和西洋参

14.“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的方剂为()

A王氏清暑益气汤 B李氏清暑益气汤 C 香薷散 D六一散 E 清络饮15.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用( )

A.清暑益气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络饮

D.桂苓甘露饮

E.六一散

16.清暑益气汤除清暑益气的功用外,尚有()

A.敛阴止汗

B.利水化湿

C.和胃止呕

D.化湿止泻

E.养阴生津(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5个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要求应试者将正确答案准确全部选出,多选或少选均为错误)

1.王氏清暑益气汤中含有的药物有 ( )( )( )( )( )

A石斛 B麦冬 C 竹叶 D 麦冬 E 粳米

2.功能清暑利湿的方剂有 ( )( )( )( )( )

A六一散 B益元散 C鸡苏散

D碧玉散 E桂苓甘露散

第六章温里剂

一、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组成是( )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人参陈皮茯苓炙甘草

2.小建中汤的组成是

A.桂枝汤去生姜加饴糖B桂枝汤加饴糖

C.桂枝汤倍桂枝,加饴糖

D.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E.以上均不是

3.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E.以上都不是

4.四逆汤的君药是

A.干姜

B.生姜

C.附子

D.肉桂

E.人参

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阳和汤

6.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7.阳和汤中可达皮里膜外,具有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作用的药物是( )

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炮姜炭

E.鹿角胶

8.阳和汤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

A.贴骨疽

B.流注

C.鹤膝风

D.大头瘟

E.痰核

二、多项选择题

1.理中丸主治病证是. ( )

A.脾胃虚寒证

B.阳虚失血

C.小儿慢惊.

D.病后喜唾涎沫

E.胸痹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

A.芍药

B.桂枝

C.甘草D生姜 E.饴糖

三、填空题

1.小建中汤中桂枝与其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1:2___________。

2.吴茱萸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_____生姜__________。

3.阳和汤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熟地________________。

4.回阳救急汤的功效是________回阳救逆益气生脉______________。

5.四逆汤中用干姜的作用是________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______________。

第七章补益剂习题

一、选择题

1. 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 四君子汤 C玉屏风散 D补中益气汤 E 归脾汤

2.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

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归脾汤 D补中益气汤 E 生脉散

3.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配伍特点主要是()

A 补气与健脾配用

B 补气与养血配用

C 补气与燥湿配用

D 补气与升提配用

E 补气与理气配用

4.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

A 6:1

B 5:2

C 7:1

D 2:1

E 5:1

5. 炙甘草汤中君药是()

A 炙甘草

B 麦冬

C 生地黄

D 麻子仁

E 桂枝

6. 体现“阳中求阴”之义的方剂是()

A大补阴丸 B左归丸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 一贯煎

7. 阴虚肝郁而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剂是()

A 百合固金汤

B 一贯煎

C 补肺阿胶汤

D 炙甘草汤

E 天王补心丹

8. 体现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剂是()

A龟鹿二仙胶 B左归丸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 一贯煎

9. 下列方剂配伍中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要特点的是()

A 一贯煎

B 肾气丸

C 六味地黄丸

D 地黄饮子

E 百合固金汤

10.主治喑痱证的方剂是()

A 龟鹿二仙胶

B 右归丸

C 大补阴丸

D 地黄饮子

E 右归饮

二、多选题

1. 下列方剂包含有四君子汤的是( )( )( )( )( )

A 补中益气汤

B 归脾汤

C 八珍汤

D 参苓白术散

E 泰山磐石散

2.补中益气汤的主治病证有( )( )( )( )( )

A 心脾气血两虚证

B 脾虚挟湿证

C 脾胃气虚证

D 气虚下陷证

E 气虚发热证

3.以下药物为玉屏风散与痛泻要方共有的是( )( )( )( )( )

A 白芍

B 防风

C 白术

D 黄芪

E 陈皮

4. 药物组成中包含有四物汤的方剂是( )( )( )( )( )

A 一贯煎

B 泰山磐石散

C 八珍汤

D 归脾汤

E 当归四逆汤

5.肾气丸的主治有( )( )( )( )( )

A 肾阳虚

B 痰饮

C 水肿

D 消渴

E 转胞

三、填空

1. 桔梗在参苓白术散中的作用是宣利肺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以益肺气。

2. 补中益气汤中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升麻,柴胡。

3.在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生地,其功效为滋阴养血。

4. 地黄饮子为阴阳双补之剂,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证。

第八章固涩剂习题

一、选择题

1. 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A 桂枝汤

B 生脉散

C 玉屏风散

D 牡蛎散

E 当归六黄汤

2. 证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者,宜选用()

A二陈汤 B清气化痰丸 C贝母瓜蒌散 D九仙散 E参苓白术散

3.肉桂在真人养脏汤中的作用是( )

A 温经散寒

B 温肾暖脾

C 温阳化气

D 温肾纳气

E 温通血脉

4.四神丸中壮火益土的要药是()

A 肉豆蔻

B 补骨脂

C 五味子

D 吴茱萸

E 生姜

5.证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选用()

A 真人养脏汤 B肾气丸 C桃花汤 D四神丸 E参苓白术散

6. 金锁固精丸证的主治病机是()

A肾虚精关不固 B脾虚精关不固 C阴虚精关不固 D心火扰动京室 E肝热引动相火

7. 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作用的方剂是()

A金锁固精丸 B桑螵蛸散 C缩泉丸 D肾气丸 E水陆二仙丹

8. 证见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量多,血色深红或紫黑粘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治宜选用()

A固冲汤 B归脾汤 C温经汤 D四物汤 E固经丸

二、多选题

1.以下为固涩剂的使用禁忌( )( )( )( )( )

A.热痢初起

B. 火扰遗泄

C. 食带泄泻

D. 热病多汗

E. 实热崩带

2.主治中涉及泻利的方剂有( )( )( )( )( )

A.真人养脏汤

B.固冲汤

C.理中丸

D.半夏泻心汤

E.参苓白术散

3. 真人养脏汤见脱肛下坠者可加 ( )( )( )( )( )

A.黄芪

B.桔梗

C.附子

D.柴胡

E.升麻

4.金锁固精丸与固冲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沙苑蒺藜 B白术 C山萸肉 D龙骨 E牡蛎

5.固冲汤的组成药物有( )( )( )( )( )

A白术B黄芪C山萸肉D龙骨E牡蛎

三、填空

1.固涩剂的立论依据是散者收之,属于“十剂”中的涩剂。

2.脾肾虚寒,久泻无度,滑脱不禁脱肛宜用真人养脏汤,气虚下陷所致脱肛宜用补中益气汤

3.四神丸是由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

安神剂习题

一、选择题

1. 甘麦大枣汤的功效除养心安神外还有()

A 清热除烦

B 清心泻火

C 和中缓急

D 益阴明目

E 滋阴养血

2. 在配伍上体现一则养肝血以宁心神,一则清内热以除虚烦的方是( )

A 酸枣仁汤

B 朱砂安神丸

C 天王补心丹

D 归脾汤

E 安宫牛黄丸

3.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宜选用( )

A 天王补心丹

B 知柏地黄丸

C 朱砂安神丸

D 酸枣仁汤

E 归脾汤

4.酸枣仁汤中用量最少的药物是( )

A 酸枣仁

B 茯苓

C 川芎

D 知母

E 甘草

5. 下列何项不是朱砂安神丸的药物组成()

A 莲心

B 黄连

C 生地

D 当归

E 炙甘草

6.酸枣仁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 心血不足,阴虚内热

B 心阴不足,虚火上炎

C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D 肾阴不足,心肾不交

E 心肾不足,阴虚内热

7. 朱砂安神丸服法的注意事项是()

A 宜多服

B 宜久服

C 宜饭前服

D 不宜多服、久服

E 无需禁忌

8.应用天王补心丹的辨证要点是()

A 失眠,惊悸,舌红,脉细数

B 失眠心悸,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C 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D精神恍惚,悲伤欲哭,舌红苔少,脉细

E心悸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脉细弱

9. 下列哪项不属于磁朱丸的组成( )

A 炙甘草

B 朱砂

C 神曲

D 磁石

E 蜂蜜

10.下列哪首方剂是酸收辛散并用()

A 甘麦大枣汤

B 酸枣仁汤

C 朱砂安神丸

D —贯煎

E 磁朱丸

二多选题

1.朱砂安神丸组成成分有( )( )( )( )( )

A 当归

B 生地

C 炙甘草

D 芍药

E 黄连

2.组成酸枣仁汤的药物有( )( )( )( )( )

A 茯苓

B 酸枣仁

C 知母

D 川芎

E 甘草

3. 小麦在甘麦大枣汤中的作用是( ) ( )( )( )( )( )

A 安神

B 养肝

C 消导

D 补心

E 除烦

4.以下方剂组成中含有茯苓、酸枣仁的是 ( )( )( )( )( )

A 朱砂安神丸

B 甘麦大枣汤

C 磁朱丸

D 天王补心丹

E 酸枣仁汤

5.天王补心丹中具有滋阴作用的药物是 ( )( )( )( )( )

A 生地黄

B 玄参

C 麦门冬

D 丹参

E 天门冬

三、填空

1.朱砂安神丸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2.主治虚烦不眠证的方剂是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3.甘麦大枣汤主治脏躁。

4.天王补心丹中君药为生地黄。

5.丹参在天王补心丹中的配伍意义是清心活血。

开窍剂习题

一、选择题

1. 服用安宫牛黄丸,“脉虚者,( )汤下”。

A 人参

B 黄芪

C 白术

D 茯苓

E 甘草

2.至宝丹主治()

A 邪热内陷心包证

B 寒闭证

C 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D 痰热内闭心包证

E 暑秽

3.以下配伍特点体现化浊开窍为主,清热解毒为辅()

A 安宫牛黄丸

B 至宝丹

C 紫雪

D 苏合香丸

E 行军散

4. 《温病条辨》所说“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指的是下列哪首方剂的配伍特点()

A 至宝丹

B 行军散

C 安宫牛黄丸

D 紫雪

E 苏合香丸

5. 冠心苏合丸由下列何方筛选而成()

A 安宫牛黄丸

B 紫雪

C 至宝丹

D 苏合香丸

E 紫金锭

6. 以下药物为安宫牛黄丸与行军散共有的是()

A 火硝

B 山栀

C 朱砂

D 硼砂

E 麝香

7.紫金锭的功用为()

A 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止痛

B 辟秽解毒,清热化痰,行气止痛

C 辟秽解毒,化痰开窍,行气止痛

D 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泻

E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消肿止痛

8. 安宫牛黄丸中,能体现清心开窍,凉血解毒的药物配伍为( )

A 麝香、冰片

B 水牛角、麝香

C 冰片、水牛角

D 牛黄、冰片

E 牛黄、麝香、水牛角

9. 苏合香丸的证治要点中不包括( )

A 突然昏倒

B 不省人事

C 牙关紧闭

D 苔白

E 脉数

10.安宫牛黄丸组成中“四黄”不含有的药物为( )

A 黄芩

B 黄连

C 黄柏

D 牛黄

E 雄黄

二、多选题

1.以下证治要点为至宝丹的是( )( )( )( )( )

A 神昏谵语

B 痰盛气粗

C 身热烦躁

D 脉滑数

E 烦闷欲绝

2. 紫雪的君药为( )( )( )( )( )

A 犀角

B 珍珠

C 麝香

D 羚羊角

E 雄黄

3. 苏合香丸与至宝丹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 麝香

B 安息香

C 龙脑

D 雄黄

E 牛黄

4. 下列可以治疗中风的方剂为( )( )( )( )( )

A 苏合香丸

B 紫雪

C 至宝丹

D 镇肝熄风汤

E 安宫牛黄丸

5.至宝丹以下列哪些选项为药引,适用于热闭而脉实者。( )( )( )( )( )

A 生姜

B 小便

C 人参

D 蜂蜜

E 井水

三、填空

1.开窍剂分凉开,温开两类。

2.安宫牛黄丸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3.苏合香丸主治寒闭证

4.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紫雪丹长于熄风止痉,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5.苏合香丸中具有化痰开窍作用的药物是麝香,苏合香,安息香,龙脑

理气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越鞠丸的功效是()

A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B 行气解郁

C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D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E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2.主治胸痹,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者宜选用()

A 瓜蒌薤白白酒汤 B瓜蒌薤白半夏汤 C 枳实薤白桂枝汤

D 枳实消痞丸

E 半夏厚朴汤

3.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

A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B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C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D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E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4.半夏厚朴汤中苏叶的作用是()

A 解表

B 醒脾

C 发汗

D 散寒

E 舒肝

5.寒湿气滞,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者宜选用()A 天台乌药散 B良附丸 C 厚朴温中汤 D 枳实消痞丸 E 半夏厚朴汤

6.肝肾虚寒,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宜选用()

A 天台乌药散 B加味乌药汤 C 厚朴温中汤 D 暖肝煎 E 良附丸

7.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功用的方剂为()

A 橘核丸

B 金铃子散

C 厚朴温中汤

D 暖肝煎

E 半夏厚朴汤

8.苏子降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

A 痰热内蕴 B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C上实下虚 D 肝气郁滞 E 肝肾不

9.定喘汤的功效是()

A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C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D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E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10.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的方剂是()

A 枳实消痞丸 B苏子降气汤 C旋覆代赭汤 D橘皮竹茹汤 E丁香柿蒂汤

11. 在旋覆代赭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 旋覆花

B 代赭石

C 半夏

D 人参

E 生姜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方剂组成中含有半夏的有( )( )( )( )( )

A 定喘汤 B旋覆代赭汤 C苏子降气汤 D 半夏厚朴汤 E厚朴温中汤

2.以下方剂含有川楝子的有 ( )( )( )( )( )

A 暖肝煎

B 橘核丸

C 柴胡疏肝散

D 金铃子散

E 天台乌药散

3. 苏子降气汤与小半夏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有 ( )( )( )( )( )

A苏子 B半夏 C 生姜 D 杏仁 E甘草

4.苏子降气汤中具有是温补下元的药物是( )( )( )( )( )

A当归 B肉桂 C半夏 D 厚朴 E 苏子

5.下列为厚朴温中汤与半夏厚朴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

A甘草 B生姜 C茯苓 D厚朴 E陈皮

三、填空

1.越鞠丸主治__气血痰火湿食____ 六郁证。

2.半夏厚朴汤主治__梅核气____。

3.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的方剂为_四磨汤_____。

4.暖肝煎主治_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_____。

5. 橘皮竹茹汤的病机为____胃虚有热之呃逆__ 。

理血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主治下焦蓄血的方剂是()

A 血府逐瘀汤

B 大黄牡丹汤

C 桃核承气汤D温经汤 E 生化汤

2.胸痛日久,痛如针刺有定处,舌有瘀斑,脉涩者宜选用()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生化汤 D失笑散 E 鳖甲煎丸

3.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宜选用()

A 血府逐瘀汤

B 补阳还五汤

C 大秦艽汤 D大定风珠 E 温经汤

4.补阳还五汤的病机是()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血瘀 D寒凝血瘀 E 痰阻血瘀

5.漏下不止,月经不调,血色暗而有块,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者宜选用()

A温经汤 B 补阳还五汤 C 桂枝茯苓丸 D复元活血汤 E 血府逐瘀汤

6.温经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A温阳化气 B解肌散寒 C温通血脉 D调和营卫 E 助阳化气

7.生化汤的君药是()

A川芎 B 炮姜 C当归 D桃仁 E 甘草

8.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者宜选用()

A失笑散 B鳖甲煎丸 C温经汤 D桂枝茯苓丸 E 桃核承气汤

9.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宜选用()

A小蓟饮子 B 十灰散 C 咳血方 D黄土汤 E 桃核承气汤

10.吴瑭称“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失笑散 E 黄土汤

11.黄土汤中的反佐药是()

A 黄连

B 生地

C 黄柏 D附子 E 黄芩

二、多项选择题

1.组成中均含有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的方剂是( )( )( )( )( ) A桃核承气汤 B复元活血汤 C血府逐瘀汤 D补阳还五汤 E生化汤

方剂学考试复习

方剂学考 总论试复习填空题 17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18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19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13.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14.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15.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16.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1、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5.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5.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 和XX,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1XX 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 外寒里饮 E 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xx 中xx 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D A1:2 B2:1 C3:2 D1:1 E2:3 3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C A败毒散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独活寄生汤E香苏散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方剂学重点笔记

方剂学笔记知识提纲 方 剂 学 总论 1、方剂学的发展史 2、方剂与治法 3、方剂的分类 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5、方剂的剂型 6、方剂的用法 7、方剂的命名 8、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个论 1、解表剂 2、泻下剂 3、和解剂 4、清热剂 5、祛暑剂 6、温里剂 7、补益剂 8、固涩剂 9、安神剂 10、开窍剂 11、理气剂 12、理血剂 13、治风剂 14、治燥剂 15、祛湿剂 16、祛痰剂 17、消食剂 19、驱虫剂 18、涌吐剂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煎法 2、服法

总论 一、方剂学的发展史 1、什么是方剂? 2、什么是方剂学? 3、学习方剂的重要性 4、发展史: (1)、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黄帝内经》,①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②奠定了“七方类分法”(最早的方剂分类)的基础。 (4)、《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为“方书之祖”。 (5)、《肘后备急方》,其方药多价廉易得,简便有效。 (6)、《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太平圣惠方》,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太平惠民各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开辟方解之先河。 (10)、明代朱《普济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古代,载方64739首)。 二、方剂与治法 1、方与法的关系: 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2、常用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方剂的分类 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方剂学》讲义等,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等②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如十枣汤中的大枣等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等。 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麻黄汤和三拗汤。 (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剂型更换的变化;如抵当汤和抵当丸。 五、方剂的剂型 六、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方剂学考试复习题方剂比较

名词解释 一、总论 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章节 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 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 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 祛暑剂: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 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治疗里寒的方剂,统称~ 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 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 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 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 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统称~ 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

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而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除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外,还可用于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表证者。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外邪入侵①皮毛而入:伤寒(主要)伤阳气②口鼻入:温邪,流行性感冒,伤津耗气,神昏 第一节辛温解表 适用于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等表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等。(发病急,传变快。容易搏结气血、蕴而成毒) 第三节扶正解表 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第二章泻下药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 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或疼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苔黄脉实等。

第二节温下 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苔白滑,脉沉紧等。(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 第三节润下 适用于肠燥便秘证。因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所致的肠燥便秘,症见大便干燥,坚涩难出,身热口干,舌燥津少等。 第四节逐水

第五节攻补兼施 适用于里实积滞而正虚者。见热结阳明,腹满便秘,同时兼有气血不足或阴津将竭之象。 第三章和解药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 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和”法。 第一节和解少阳 适用于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等。 第二节调和肝脾 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导赤散 D 小蓟饮子 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血虚寒厥 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

(完整版)方剂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 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分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 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金桔果皮厚,湖滨织草根。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四逆菜籽是草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臣痛泻烧住房。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青莲婶炒枣拌姜。 第四章清热剂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方剂学考试重点知识

方剂学重点 填空题 1、《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黄帝内经》:方剂学形成发展初步尊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千金翼方》(又名《备急千要方》):作者:孙思邈;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药方论》: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的医著,开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书方。 2方剂概念: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3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君臣佐使的概念: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分为哪几种: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功效与方剂对应题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气虚外感:参苏饮.气虚水肿:防己黄芪汤.温阳逐水:真武汤 潮热盗汗:知柏地黄丸.阴疽:阳和汤.大头瘟:普济消毒饮.热毒痢疾:白头翁汤 呕吐:旋覆代赭汤 1.肘后备急方-葛洪 2.小品方-陈延之 3.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医方考 4.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 5.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6.配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 7、王焘:外台秘要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太平圣惠方。 9、为方剂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问答题 一、根据组成,写出方名、主治,功效和 辨证要点 1、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名:补阳还五汤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中风证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方名:越鞠丸功效: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3、组成: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 方名: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4、组成: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方名:真武汤功效:温阳利水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5、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方名:四物汤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 辨证要点: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苔淡,脉细 6、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 茯苓 方名: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辨证要点: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 脉弦滑 7、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方名: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辨证要点:恶 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8、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方名: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或发狂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舌红苔黄、 脉沉实。 二、比较题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比较 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 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 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 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 中焦虚寒症。 小青龙汤和定喘汤的比较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同能宣肺解表,祛痰平喘, 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喘咳。 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等, 一以解表散寒,一以温肺化饮,适用于外素 有寒饮,表寒较重之喘咳; 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杏仁、苏子、款冬 花、黄芩、桑白皮等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 解表,一以清肺化痰以平喘,适用于痰热内 蕴,表寒较轻之喘咳。 三、方解 三仁汤 组成: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 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 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 濡 方解:君: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 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 气。 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 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 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性淡,利湿清 热。 佐:半夏、厚朴—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 丹皮,茯苓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 小便淋沥,以及小儿门不合,舌红少苔,脉 沉细数。 方解: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填精,取“肝 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 肾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 佐药: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之 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键运,与泽泻 共泻肾浊 丹皮—清泻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 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 为主;肝、脾、肾三虚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GY: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ZZ:外感风寒表实证。BZ: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GY:解肌 发表,调和营卫ZZ:外感风寒表虚证。BZ: 恶风,发汗,汗出,脉浮缓。 小青龙汤:麻黄,干姜,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 半夏,甘草GY:解表散寒,温肺化饮ZZ:外 寒里热证BZ: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 稀,舌苔白滑,脉浮。 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芦根,竹叶,桔梗,甘草。GY: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ZH:温病初起。BZ:发热,微恶寒,咽痛 ,口 渴,脉浮数。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 杏仁,桔梗;连翘,苇 根;生甘草。GY:疏风清热,宣肺止咳。ZZ: 风温初起。BZ:咳嗽,发热不甚,微咳,脉浮数。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 表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 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 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 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 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 。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GY: 峻下热结ZZ:阳明腑实证,里热实证之热 厥、痉病或发狂BZ:痞满燥实四症俱备以及 舌红苔黄、脉沉实。 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GY:攻逐 水饮ZZ悬饮,水肿。BZ:咳唾胸胁隐痛, 或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脉沉弦或沉实。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桃仁,冬 瓜仁GY:泻热破瘀,散结消肿。ZZ:肠痈初起, 湿热滞证。BZ: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 甘草,大枣。GY:和解少阳。ZZ:伤寒少阳 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等。BZ: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苔白,脉玄。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半 夏,枳壳,陈皮;赤茯苓,碧玉散(滑石, 甘草,青黛)。GY:清胆利湿,理气和胃。ZZ: 少阳湿热症。BZ: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 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GY:透 邪解郁,疏肝理脾。ZZ:肝郁厥逆证;肝脾气 郁证。BZ: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 脉弦。 逍遥散:柴胡,白芍药,当归,白术,茯苓, 甘草。GY:疏肝解郁,养血健脾。ZZ:肝郁血 虚脾弱证。BZ: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 调,脉弦而虚。 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甘草,大枣。GY: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ZZ:寒热错杂之痞证。BZ:心下痞满,呕吐泻 利,苔腻微黄。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大黄,半夏,生姜,芍 药,枳实,大枣。GY: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ZZ:少阳兼阳明里实证。BZ:往来寒热,胸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GY:清热 生津。ZZ:气分热盛证。BZ:身大汗,汗大出, 口大渴,脉洪大。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元参,麦冬,竹叶 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GY: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ZZ:热入营分证。BZ: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GY: 泻火解毒ZZ: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BZ: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药,乳 香,没药,陈皮,防风,白芷,贝母,天花 粉,皂角刺,穿山甲,甘草节。GY: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活血止痛。ZZ: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BZ:局部红肿锨痛,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 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 草。GY: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ZZ: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BZ:口苦 腻浊,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最新中医综合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乌梅丸(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筋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治痰饮——苓桂术甘汤(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真武汤(肾阳不足,水泛为饮)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 治咳嗽痰血——咳血方(木火刑金)百合固金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